瞬变电磁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瞬变电磁法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孙磊

瞬变电磁法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孙磊摘要:近年来瞬变电磁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仪器系统的简洁化,轻便化,瞬变电磁法在工程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瞬变电磁法不失为一种精细并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还有很多理论、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一定要深入认识到瞬变电磁法的优势和不足,时刻关注理论进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瞬变电磁法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和地质问题,为实际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
随着瞬变电磁理论方法及数据处理手段的进步,仪器的轻便化,施工效率高等多方面进展,瞬变电磁法在工程物探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探测工程地质中的不良地质体等工程检测问题有突出的优势。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工程物探;空腔探测引言瞬变电磁法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在金属矿勘探、油气田勘探和煤田勘探等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它正开始步入工程勘察、地下水及地热勘察的行列中。
为了研究 TEM 法在工程勘察中的有效性,几年来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该方法在地下水勘探,圈定煤矿采空区、陷落柱和含水带,划分地层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
通过测量断电后各个时间段的二次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该方法观测纯二次场,分辨率较高,尤其对低阻异常反应敏感。
随着瞬变电磁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广泛应用到金属矿产勘查、油气勘探、工程勘查、考古探测、煤田勘探等诸多多领域,成为地球物理勘探的首选方法之一。
1基本原理瞬变电磁法,是利用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向铺设在地面的大矩形线圈(或称发射框)发送双极性矩形大电流,在电流开启和关断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产生电压脉冲,电压脉冲的衰减产生感应磁场(即一次磁场)。
一次磁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向地下传播并衰减,在地下介质中感应生成涡流,地下介质中涡流的变化又生成二次磁场。
瞬变电磁法在某矿井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查 明老空 水 分 布 范 围、 层 上 伏 岩 层 的富 水 性 的能力 , 煤 受地 形起伏影 响小 , 与直流 电法相 比体积 及 其 间 的水力 联 系 和 探 测 断层 、 落 柱 的富 水 性 及 小 , 陷 对低 阻体反映灵敏 ; ②瞬变电磁法采用密集采 等 , 其 导水 性 , 是煤 矿水 文地 质勘 探 的 主要 目的 , 煤 矿 样 方式 ( 算术 )采 样 数 据 为千 万个 至 数 百 万个 深 是
hdo— el cl xlr i a o es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c. yr go g a epoao hssm i icne o i tn gi
Ke wo d : EM ; l mp y wae ; c t r h d a l o n cin y r sT od e t t r r h wae ; y r u i c n e t i c o
总第 18期 4
di1. 9 9ji n 10 2 9 .0 .2 05 o:0 3 6 /. s.0 5— 7 82 1 1 .0 s 1
瞬 变 电磁 法在 某矿 井水 文 地 质勘 探 中 的应 用
程孝兵
(. 1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 二一二地质 队, 山西 长 治 0 6 0 ;. 4 00 2 中国地质大学 ,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4
Ab t a t I e t iai n o e od e t a e it b t n, o l—r h w tr o h n e li g r c n h y r u i c n e t n b - sr c :d n i c t ft l mp y w tr d s u i c a f o h i r o i a e n t e u d r n o k a d t e h d a l o n ci e c y c o t e n t ef u t n h ee t n t e fl o e rc ae ou n y r u i o d c ii ,st e man c a y r w e h a l a d t ed t ci ,h al ft h w trc l mn a d h d a l c n u t t i i o l d o—g oo i a x l— o h i c vy h h e l gc le po r t n p r o e , u lowo k i h n a e o to ek y Ar ce d s rb sa c a n yu i g t s n l cr ma n t t o a i u p s s b t s r te mie w t r n rlt e . t l e ci e o mi e b sn a i tee t o a n c h i l r n e o g ei meh d c f rt e mi i g a e fte p o o e y r o h n n r a o r p s d h d o—g o o ia x l r t n o e p o e sa d r s ls d a s me e p re c ,ie mie frf t r h e l gc e p o ai ft r c s n e u t , rw o x e n e l n uu e l o h i k o
瞬变电磁法及其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瞬变电磁法及其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21T01:42:22.046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5期作者:陈建强[导读] 瞬变电磁法是利用线圈或接地极在一次脉冲磁场间隔内观测二次涡流场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停电后各时段地电二次场的时变规律,可以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该方法能观测到高分辨率的纯二次场,对低阻异常特别敏感。
随着瞬变电磁勘探技术的发展,瞬变电磁法在金属矿产勘探、油气勘探、工程勘探、考古勘探、煤炭勘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地球物理勘探的首选方法之一。
陈建强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朝阳 100024摘要:瞬变电磁法是利用线圈或接地极在一次脉冲磁场间隔内观测二次涡流场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停电后各时段地电二次场的时变规律,可以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该方法能观测到高分辨率的纯二次场,对低阻异常特别敏感。
随着瞬变电磁勘探技术的发展,瞬变电磁法在金属矿产勘探、油气勘探、工程勘探、考古勘探、煤炭勘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地球物理勘探的首选方法之一。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分析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涉及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瞬变电磁法是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勘探方法之一,它可以达到较高的勘探精度。
因此,有必要探讨瞬变电磁法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1瞬变电磁法概述。
在应用中,该方法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形成了从时域人工源检测技术手段。
利用磁源和电耦合源可以成功地将脉冲磁场传输到地下。
在激励作用下,地质体中的感应涡流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电磁场。
由于二次场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电信息,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接地极和线圈观测二次场,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以探明下伏地质。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频率域和时间域的电磁场都应以麦克斯韦方程为基础,为了方便地得到时间域的电磁场,频率域的电磁场应以麦克斯韦方程为基础,利用傅立叶变换求解时域瞬态电磁场。
瞬变电磁_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题目:瞬变电磁法在地球勘探上的应用姓名:周桥立班级:064101学号:20101003648授课教师:胡祥云2013 年 04 月 20日摘要瞬变电磁法是近年来电法勘探领域一种重要方法,是根据地壳中岩石或者矿体的导电性及介电性等电学性质的差异,研究电磁场的空间或时间分布规律,从而解决各种地质问题。
目前已经发展为探测油气、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且在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工程勘察、油气、矿产、水、地热勘探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录1.概述 (4)2. 瞬变电磁法 (5)3.正演问题的研究 (8)4.瞬变电磁勘探的应用 (12)5.总结 (14)参考文献 (15)一、概述电磁场理论的应用已经遍及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几乎所有的技术科学领域,同时这些工程技术领域对电磁理论研究也不断地提出各种新的要求. 电磁法勘探是基于研究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传播特性,从而达到研究地下地质体赋存特性的目的. 通过天然或人工场源在大地中激励的交变电磁场,研究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分析观测到的磁场信号,得到地下目标体的电性分布特征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瞬变电磁测深法( Transient elect romagneticmet hod ,简称TEM) 是电磁法勘探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是近年来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普遍应用的时间域电磁探测方法. 它是利用阶跃波或其它脉冲电流场源激励,在大地产生过渡过程场,断电瞬间在大地中形成涡旋交变电磁场,测量这种由地下介质产生的二次感应电磁场随时间变化的衰减特性,从测量得到的异常信号中分析出地下不均匀体的导电性能和位置,从而推断矿体、工程基础、地下水、地质灾害、工程病态等地下目标体的分布性态. 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强、探测深度大、灵活多变适应性强以及轻便、快速、廉价诸多优点,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瞬变电磁法已经成为地球物理探测领域内的重要方法之一. 已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城建、环保、考古等部门. 成功地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
瞬变电磁法在工作面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有 3个 采 区 , 2个 生 产 中 的 采 煤 工 作 面 ( 1 7及 10
10 1 2工 作 面 ) 为保 证 采 煤 工作 面 的 开 拓及 生 产 正 ,
常进 行 , 根据 该 区地质 条件 、 物理 条 件和地 质 任务 的 要求 , 采用 瞬变 电磁 勘 探 方 法 查 明 了该 区 的富 水 情
从 不 同岩 性地 层 的物 性 差 异 分 析 , 般 变 化规 律 为 一
从 煤层 、 泥岩 、 砂 岩 、 砂岩 、 粉 细 中砂 岩 、 粗砂 岩 增高 , 煤层 相 对 泥 岩 、 岩 即 砂
等岩 层 呈现相 对 高 阻 层 。构 造 发 育 区 , 者 是 出 现 或
层位错 动 , 或者 是 裂隙发 育 , 局部会 出现 明显 的富水 构造 , 由于裂 隙水体 的导 电性 良好 , 得纵 向横 向都 使
打破 了原 有 电性 固有 变 化 规 律 , 呈 现 出 局 部 电性 并
2 瞬 变 电磁 探 测 基 本 原 理
瞬 变 电磁法 的工 作原 理是利 用 发射 回线 向地 下
况 , 别是底 板 太原组 灰 岩 的富水性 , 煤矿 开拓 提 特 为
开 电流前 存 在 的 磁 场 。二 次 涡 流 场 呈 多 个 层 壳 的
供 了地 质资 料 。
“ 环带 ” , 极 大值 沿 着 与 发 射 线 圈 平 面 呈 3 。 型 其 0 倾
角 的锥形 斜 面向 下及 向外 传 播 , 同时 间 到 达不 同 不
发射 不 同频率 的 电磁 脉 冲 , 脉 冲 的下 降 沿 产 生 变 该
化 的一 次场并 向周 围空间 扩散 。该 一次 场进 入地 下
地球物理勘探中瞬变电磁法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探中瞬变电磁法的应用摘要: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资源勘查、工程建设等领域方面,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至关重要,其中瞬变电磁法应用领域较广,该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且勘探效率较高,勘探结果准确性能够得到充分保障,还能够优化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因此,本文将对瞬变电磁法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优势;应用方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准确获得被勘探区域的具体信息,从而确定地球构造的实际情况,在建筑工程、煤矿采空区探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为后续的开发以及建设工作提供科学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瞬变电磁法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有效提高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效率,所以需要准确掌握瞬变电磁法的技术原理,从而提高该勘探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更好地开展。
1地球物理勘探及瞬变电磁法的基本概念分析1.1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为地质学专业范畴,是将物理学的内容作为技术基础,利用测量和观察物理场的变化和分布情况,完成对地球构成元素、空间中存在的多种物质构造和其演化过程的探索,同时能够对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一定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地质情况、资源埋藏等信息,同时在自然灾害监测、预测与应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层介质在密度、弹性、导电性、放射性、导热性以及磁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且差异会引起地球物理场的局部变化,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布和变化把控,能够实现地球物勘探工作目标。
1.2瞬变电磁法瞬变电磁法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在地面安装一定波形的电流发射设备,使得磁场在周围空间位置上部产生,同时使得感应电流产生在地下到点矿体内。
感应电流会随着断电而产生热损耗,且在不同时间内表现出不同的衰减程度;高频成分的电磁场一般出现在早期阶段,具有较快的衰减性,一般没有较大的趋肤深度;低频率电磁场主要出现在晚期阶段,具有较慢的衰减速度,同时趋肤深度较大。
瞬变电磁法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瞬变电磁法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现如今,瞬变电磁法发展极快,它在地球物理勘探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青睐。
瞬变电磁法相对于传统的直流电勘探法具有较大的优势,包括灵敏度高、探测深度较深以及抗干扰性强等,这也使得瞬变电磁法被广泛应用于煤矿、油田等领域。
为了满足现代地球物理勘探的应用需求,应用瞬变电磁法时需要充分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尽可能地控制其分辨率和精度。
从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其发展及应用,同时分析了它在工程物探领域的应用实况,侧面证明了瞬变电磁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引言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
通过测量断电后各个时间段的二次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该方法观测纯二次场,分辨率较高,尤其对低阻异常反应敏感。
随着瞬变电磁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广泛应用到金属矿产勘查、油气勘探、工程勘查、考古探测、煤田勘探等诸多多领域,成为地球物理勘探的首选方法之一。
1瞬变电磁法的原理最早期对瞬变电磁法理论进行研究的是苏联科学家,到现在历经了近百年的发展,TEM理论层面的研究已越来越成熟。
同时,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对TEM的理论研究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比如方文藻著作的《瞬变电磁测探法原理》、朴化荣所著作的《电磁探测法原理》以及蒋邦远所著作的《实用近区磁源瞬变电磁法勘探》等,都对瞬变电磁法的理论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在瞬变电磁法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是有关它正反演计算方面的问题。
就目前的研究进展可分为一维、二维、2.5维和三维。
一维正演计算大多数通过频率域所得到地下空间的电磁响应公式,然后再换到时间域进行计算;二维正演计算主要通过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换算到时间域进行计算;但是2.5维的正演计算中时间域的模拟计算目前仍未得到完全解决,科学家们曾经通过有限元的方法对时间域和电磁场进行了正演的模拟计算,这也为多维度反演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瞬变电磁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瞬变电磁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周 权,王莉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摘 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找矿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但我国地质找矿技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无法满足当今矿业发展的需求。
而瞬变电磁测深方法具有不受接地条件限制、速度快等优点,在找矿工作中得到了普及应用,并极大地推动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快速发展,所以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瞬变电磁法的应用,使地质找矿更加的精准、有效,成为了广大地质找矿技术人员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中介绍了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与该方法在某铜钼矿中的应用以及野外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地质找矿;应用中图分类号:P631.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8-0064-2Application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ZHOU Quan, WANG Li-rong(Geo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specting brigade of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Changji 8311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geological prospecting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China's geological prospecting technology,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oday's mining development.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 method is not limited by the grounding conditions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spee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prospecting work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Therefore, in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we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to make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or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It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aced by geological prospecting technicia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copper molybdenum mine,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field work,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people.Keywords: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Basic principl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pplication当前,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瞬变电磁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姓名:杨帅班级:资工803 学号:20081338摘要:在地下水勘查工作中,用常规物探方法难以划分地层的结构、确定断裂构造的位置、查明基岩面的起伏形态及判断地下水的赋存状况。
通过瞬变电磁法(TEM)勘测并结合钻孔资料分析,对上述地质问题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认识,证明了瞬变电磁法在勘查工作中的有效性。
当地下存在电性不均匀体时,通过瞬变电磁法会观测到电性不均匀体的涡流异常场,进而推断矿体、地下水、地质构造等地下盲体的存在和部位。
依据此特征成功地将瞬变电法在探测中进行了应用。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等值线;地下水勘查0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
煤炭是我国目前主要能源之一,在煤矿生产和建设中,地质构造直接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生产和建设的重大灾害之一。
由于瞬变电磁法易于加大勘探深度,具有分辨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受地形影响小等特点,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广泛用于油气田、地热、煤炭以及地下水勘查等领域。
可以借助被探测地质体所产生的瞬变效应来划分地层结构、确定地质构造的位置、查明基岩面的起伏形态及判断地下水的赋存状况。
1勘探区概况勘探区位于太行山西麓,沁水煤田东北部边缘中段,地表部分面积被黄土覆盖,仅在工区内有部分基岩出露,其它部分地段基岩出露。
根据周边出露及揭露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第四系。
该区的电性特征:第四系多由黄色、红棕色、褐色亚粘土及砂土组成,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厚度不大,导电性能强,整个新生界松散层及地表强风化岩层从全区资料对比来看均呈相对中低阻反映。
二1煤层顶板大占砂岩裂隙较发育,含有裂隙水,是煤层顶板直接含水层。
采掘使煤层顶板岩层变形、破坏,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变形带。
区内顶板砂岩虽厚度大、且较稳定,裂隙亦较发育,但由于其上被多层砂质泥岩、泥岩隔水层所分割,补给和储存条件均较差,富水性弱。
因此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水常以滴水、淋水的形式进入矿井,很少形成突水。
由于砂岩赋水的不均一性,在其富水区及导水裂隙密集带,顶板砂岩会形成突水,但突水量一般不会太大。
3·2导水通道充水通道主要有断裂导水通道、煤层顶板采动裂隙通道、煤层底板采动裂隙通道、废弃井筒、巷道等。
矿区覆盖层沉积厚度不大,前部裂隙和开采后的塌陷为上部煤层开采充足水通道;局部断层2侧岩层裂隙发育带,为矿井的主要充水通道;煤层开采后,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断层带的稳定性遭受破坏,可成为矿井的充水通道;区内勘探阶段封闭不良的钻孔和废弃井筒也可成为矿井的充水通道。
4结论(1)主要含水层为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2)韩庄矿的充水水源主要为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沿裂隙通道入渗的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太原组岩溶裂隙水和寒武系岩溶裂隙水,老窑水为主要威胁水源。
(3)充水通道为断层带裂隙发育及采空塌陷带。
参考文献:[1]房佩贤,等.专门水文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2]杨孟达,等.煤矿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徐艳杰)收稿日期:2009-04-03;修订日期:2009-07-25作者简介:宋国阳(1963-),男,哈尔滨人,工程师,现在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从事技术工作。
岩及煤层组成。
其中泥岩电阻率略高于新生界,砂岩质地坚硬,导电性能差,电阻率和灰岩相当,二叠系整体上呈相对中等电阻反映。
石炭系上部太原组主要由煤层、砂岩、泥岩、炭质泥岩、铝土岩互层组成。
下部本溪组由泥岩、灰岩、砂岩、铝土岩互层组成,与下伏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单层分析,厚度不大的灰岩及砂岩层属于导电较差的高阻层;粉砂岩、粘土岩、泥岩又为低阻层位,这一特定的地电条件,使石炭系宏观上为相对中高阻反映。
奥陶系中统以厚层灰岩为主,当岩溶不发育时,电阻率值接近无限大;当灰岩岩溶发育,富水性强,或富水性虽不强,但发育规模较大,岩溶裂隙体内充填有泥质物时,电阻率明显下降,此时绝对值与岩溶发育程度及富水性有关。
由以上分析可知,测区内各地层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横向上区内地层沉积相对较为稳定,在正常情况下,煤系地层的电阻率值比非煤系地层的电阻率值高,目的层铝土矿层为中等导电地层;下伏奥陶系灰岩电阻率最高,构成该区良好的电性标志层,在横向上电性差异应较小。
但同一地层随富水程度的不同,其电阻率差异明显,变化范围较大。
充水的断层破碎带,电阻率明显低于岩层的电阻率,电性标志明显。
地下矿体局部被采出后,在岩体内形成的冒落带、断裂带、变形弯曲带影响范围比原采空区要大,且直接影响其电性分布状况。
理论与实践证明当矿体被采空后,对应地层的导电性随采空区的塌陷程度及赋水情况不同,表现为相对较高的电阻率。
以上电性差异是利用电法寻找同一地层中异常地质体的基础。
2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为TEM)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1种新的电磁法。
其探测原理是在发射回线上给1个电流脉冲方波,一般利用方波后沿下降的瞬时产生1个向地下传播的1次磁场。
在一次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
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能立即消失,它将有1个过渡(衰减)过程。
该过渡过程又产生1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向地表传播。
利用接地电极或地面中心探头由地面的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下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
按不同的延迟时间测量二次感生电动热V(t)就得到了二次场随时间衰减的特性曲线,用发射电流归一化后成为V(t)/I特性曲线。
属时间域电磁测深法,又称“纯异常场法”,用以研究浅层至中深层的地电结构。
3瞬变电磁野外工作方法根据此次勘探的地质任务、精度要求和区内地形、地质条件,确定此次瞬变电磁法勘探野外数据采集选择能够同时兼顾剖面测量和测深工作的中心回线装置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此次瞬变电磁法施工选用的仪器为美国ZONGE公司生产的GDP-32II多功能电法仪。
工作装置:根据工作区目的层的埋深情况,结合瞬变电磁特点,选择中心回线装置发射线框:960×700 m、接收:HZ 垂直分量TD-3瞬变电磁探头。
仪器的主要参数为:发射频率:1 Hz、最大发射电流12.5 A、积分时间:0.27 ms、增益:22~23倍(自动)、关断延时:0.05 ms。
4瞬变电磁资料的分析与解释在地球物理特征和试验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资料的解释,其解释依据如下:对断层的解释,剖面图上主要是依据视电阻率的横向变化特征,断层二盘和陷落柱与围岩电阻率的变化来进行划分,一般断层二盘的电性都有差别,等值线出现扭曲错断,如断层富水、导水其电阻率非常接近,断层的电阻率主要取决于断层的破碎程度及其富水性。
对解释陷落柱的判断,如陷落柱富水其与围岩间的电阻率差别不大,正常地层沉积条件下,地层电性较均匀,遇有陷落柱时,地层的电性发生较明显的变化,等值线比较混乱一般呈现为马鞍形如是充水陷落柱,表现为高电位低电阻异常;若陷落柱不富水或弱富水则表现为低电位高电阻异常。
(1)断层图1是该区TEM 9线视电阻率拟断面图。
图中纵坐标表示为标高,横坐标表示为测点,图中反映在280~440 m桩号之间存在明显的视电阻率异常带,对比三维地震资料分析该条带对应的断层,从瞬变电磁资料的解释原则和精度出发可以明确解释出DF9断层,在1 040~1 120 m桩号之间存在明显的视电阻率异常带,视电阻率等值线发生扭曲错断,解释出DF10断层,在480~1 200 m桩号之间视电阻率等值线平滑稳定,说明该区段地层相对稳定。
在1 240 m以后视电阻率等值线跳动剧烈,对应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在1 280 m桩号附近存在DF12断层,纵观整个剖面可以看出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剖面与三维地震资料对应良好。
图19线TEM视电阻率拟断面图(2)陷落柱图2是22线TEM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 160~1 240 m桩号之间视电阻率等值线出现明显的混乱状态,形态上表现为马鞍形,是陷落柱的标准异常反应。
瞬变电磁测深剖面主要从岩石、矿物导电性的差异,对地质构造、含水层的富水区等地质体进行相对性界定,个别与围岩电性差异不大的地质体在TEM测深剖面上无法确定、解释。
图222线TEM视电阻率拟断面图5结论地下若存在断层、陷落柱,而且未有积水,则异常为高阻异常,等值线密集闭合,异常中心视电阻率较高,与视电阻率正常值相差较大(该区大于10ΩM以上)。
原始坡积物或裂隙发育异常一般为相对高阻,一般不在铝土泥岩。
而推测地下存在断层、陷落柱若有积水,则异常为低阻异常。
采用瞬变电磁法( TEM)探测地下水精度较高,为矿井的开采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1]蒋邦远.实用近区磁源瞬变电磁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2]方文藻,李予国,李貅.瞬变电磁测深法原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3]薛国强.瞬变电磁法成像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2.(责任编辑徐艳杰)第11期宋国阳:瞬变电磁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