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的肝动脉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解析

合集下载

肝动脉变异

肝动脉变异

肝动脉变异肝动脉的正常解剖是肝总动脉起自腹腔干,肝总动脉又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后者再分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或)肝中动脉。

与上述分支规则不符者可视为肝动脉解剖变异(如图)。

肝动脉解剖变异在临床较常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差异较大,一般是11. 6%〜75.0%,平均 29.5%。

肝动脉变异CE-MRA表现腹部CE-MRA冠状面图像,A.肝固有动脉(箭)起源于腹腔干分支肝总动脉,并由其分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箭头);B.肝固有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并由其分出肝左、肝右动脉(箭)。

a为腹主动脉,PHA为肝总动脉,HA为肝固有动脉,SMA为肠系膜上动脉。

肝动脉变异有多种分型。

其中以Michels分型最经典,以后的研究多在此基础上进行。

1955年Michels通过研究200例尸体解剖,将肝动脉变异分为替代肝动脉和替代副肝动脉两大类,共10种类型。

所谓替代肝动脉指替代了同名正常肝动脉供血的变异肝动脉,替代副肝动脉指正常肝动脉仍然存在,只参与正常同名肝动脉分布区域内的一部分血供的变异肝动脉。

1型:正常型,肝固有动脉分出肝左动脉、肝中动脉和肝右动脉;2型:替代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3型:替代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4型:替代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替代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5型:副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6型:副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7型:副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副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8型:替代肝右动脉+副肝左动脉或替代肝左动脉+副肝右动脉;9型:肝总动脉来口肠系膜上动脉;10型:肝总动脉来自胃左动脉。

这种肝动脉起源的分型法至今仍被学术界视为研究肝动脉解剖变异分型的主要标准。

Michels还提出肝脏侧支循环的3个主要类型,共26条途径。

在Michels分型中尚未列出的少见肝动脉变异类型有:①双肝动脉,此型无肝总动脉,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分别起源于腹腔干,胃十二指肠动脉可起自肝左右动脉;②四分肝动脉,肝左、中、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别起自肝总动脉;③3支副肝动脉,肝固有动脉发自肝总动脉并分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一支副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一支副肝左动脉发自胃左动脉,另一支副肝左动脉发自胃右动脉。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丁云龙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11级辽宁大连116000摘要:1756年首先由Haller描述并报告迷走肝动脉,1928年Adachi首先进行了较大样本尸体的肝动脉变异发生率的研究,1958年开始在放射专业文献上有副肝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报告,随后50余年国内外学者对肝动脉变异及分型进行了各种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肝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随着肝癌血管内介入治疗、肝胆外科、上腹部手术等技术持续不断地发展,使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分型备受重视。

本文统计肝动脉解剖变异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关键词:肝动脉、解剖变异、手术在肝动脉解剖及变异的解剖学研究方面,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要追朔到1966年美国的Michels的研究,他们通过200例尸体解剖,将变异肝动脉分为拜代肝动脉和副肝动脉两大类共十种类型。

Michels肝动脉的解剖分型:Ⅰ肝固有动脉分出肝右、肝中及肝左动脉55%Ⅱ替代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10%Ⅲ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1%Ⅳ替代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十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Ⅴ副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8%Ⅵ副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7%Ⅶ副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十副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Ⅷ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十副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2%Ⅸ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2.5%Ⅹ肝总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0.5% 目前解剖课本所描述的肝动脉解剖是腹腔干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肝总动脉之后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后者继续分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或肝中动脉。

相当于MichelsⅠ型,仅占55%。

还有45%的肝动脉并非上述分布,根据变异肝动脉在肝内的分布,将其分为两种,既是替代肝动脉和副肝动脉,前者是指分布于肝区的肝动脉作为肝左、右动脉之一而存在;后者指的是除了分布于肝区的肝动脉外还有一支或多支肝动脉作为肝左、右动脉的附加支而存在。

肝动脉解剖分析及临床意义

肝动脉解剖分析及临床意义

肝动脉解剖分析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总结肝动脉分型及其发生率,提高对肝动脉起源和走行的认识。

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校临床医学院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表现和甲醛固定成尸,按起源分布进行分类统计肝动脉的类型及其发生率。

结果:共521例DSA病例,按Michels分型,Ⅰ型375例、Ⅱ型42例、Ⅲ型54例、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12例、Ⅶ型3例、Ⅸ型22例。

共20例甲醛固定成尸,Michels分型中Ⅰ型14例、Ⅱ型1例、Ⅲ型3例、Ⅴ型1例、Ⅵ型1例。

肝总动脉直径(5.1±0.21)mm;肝固有动脉直径(3.8±0.13)mm;肝左动脉直径(2.7±0.3)mm;肝右动脉直径(2.9±0.5mm)。

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临床医师了解肝动脉解剖变异对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高诊断准确性等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动脉;解剖;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术随着介入技术、免疫学的进步,肝移植和肝癌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的开展愈加广泛,使肝动脉变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比较我校临床医学院的数字减影及甲醛固定的成尸中肝动脉起源和走行分布情况,按起源分布进行分类统计变异类型及变异发生率,指导临床进行诊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校临床医学院2002年~2007年5月所作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521例,男278例,女243例;年龄21~78岁,平均42岁。

我校甲醛固定的成尸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7~72岁,平均51岁。

1.2 方法回顾分析521例行DSA检查患者肝动脉的DSA表现。

观察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的起源和走行分布情况,分别整理分型并统计各型发生率。

甲醛固定的成尸,解剖追踪肝动脉起源及主要分支走行,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 mm)测量肝动脉及主要分支起端外径,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2.1 DSA结果见表1。

变异肝动脉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

变异肝动脉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

变异肝动脉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作为治疗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的常规术式,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和前提。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显著提高,即从最开始的高风险手术,逐渐成为技术成熟的标准术式。

胰腺周围解剖结构复杂,血管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其中变异肝动脉(aberrant hepatic artery,AHA)是PD中极为常见的解剖变异类型,发生率为24.3%~45.0%,若未能及时辨识,并给予有效的保护措施,极易造成不必要的血管损伤,从而增加术中出血风险以及手术难度,最终导致胰瘘、胆瘘、肝功能障碍、肝脓肿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

外科医师若能术中准确地识别、解剖以及保留变异血管,便可以在保证右肝和胆道血供的前提下实现对肿瘤的R0切除。

一、AHA的分类目前国际上的临床研究多采用Michels和Hitta分型作为AHA的分型标准,Michels和Hitta分别将其分为10型和6型(表1)。

其中,Michels基于对200例尸体的解剖研究,将AHA定义为“替代肝动脉”和“副肝动脉”,若肝叶只由一条非肝总动脉起源的肝动脉支持血供,则称为“替代肝动脉”;若两条肝动脉供应同一肝叶,其中一条起源于肝总动脉,另一条起源于不同的动脉主干,则被称为“副肝动脉”。

然而,Michels分型并不能囊括AHA的所有分型,卢川和刘作勤报道了40余种未收录在Michels分型中的AHA类型,而Covey等报道了肝动脉三分叉变异和四分叉变异、副肝右动脉起自右膈动脉变异等13种未在Michels分类中的AHA类型,充分说明了AHA在临床实践中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

二、术前AHA的影像学评估手段PD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可对胰周血管进行充分评估,通过准确认知血管的解剖结构以及变异类型,从而识别AHA,识别率可达60%~80%。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在化疗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意义(附100例分析)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在化疗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意义(附100例分析)
范 围 广 , 定更 为 稳 固 ; 向固 定使 人工 晶体 光学 部 不 易下沉 ; 固 纵
所 以 本 组 病 例 人工 晶 体 均 无 明 显 偏 位 。 缝 线 固 定术仅 仅 是 一种 特殊 情 况下 的 人_ 晶体 固 定方 法 , _ j 不 宜 大 力 提 倡 , 应 严 格 控 制 适 应 症 外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有 绝 对 除
状 沟 , 后 将 长 针 插 入 针 头 内 , 针 被 引 导 通 过 2点 处 睫 状 沟 。 然 长 做 上 方 角膜缘 切 口 , 房注 入 粘弹 剂 , 后 用镊 子 将 线勾 出剪 前 然 断 ;每 一 端 穿 过 人 工 晶 体 袢 膝 部 后 ,分 别 与 人 _ 晶体 前 、后 袢 T
的 技 术 保 证 。如 无 成 熟 的 人 工 晶 体 植 入操 作 经 验 , 得 心 应 手 无 的手 术器 械 , 高 质量 的 手术显 微镜 , 不主 张 贸然 尝试 _。 无 则 2此 ] 外 ,术 中 所 用 耗 品 应 严 格 选 择 .尼 龙 线 由 于 长 期 在 组 织 内 存 留 会发 生 生物 降解 , 对 不 可 用于 褂线 ; 丙烯 缝 线有 较好 的组 绝 聚
2 手 术 方 法
在 本组 病 例之 前 , 们 曾行数 例 人工 晶体 缝 线 固定 术 , 我 做
9点 、 3点 的 横 向 固 定 。 于 人 工 晶 体 光 学 部 的 重 力 关 系 , 之 由 加
未 行 前 部 玻 璃 体 切 除 , 早 期 病 例 中 有 3例 发 生 人 工 晶 体 的 倾 致
障 囊 外 摘 除 或 超 声 乳 化 的 病 例 中 ,发 现 后 囊 破 孔 , 工 晶 体 一 人 袢 固 定 不 确 切 时 , 为 补 充 固 定 方 式 使 用 , 接 将 人 工 晶 体 上 作 直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脉 ,对 于 临 床 医 生加 深 对 变异 肝 动 脉 的认 识 有 重 要 意 变 异 ;肝 移植 ;介 入 治 疗 ; 胃胰 术 【 图分 类 号】 R32 中 2 ;R 4 【 45 文章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 0—6 0 20 )50 1—3 文 0 22 0 (0 7 0 —0 50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 07 . 0 6 6—4
以观 察 到 ,因 此 ,骨 髓 活 检 病 理 对 血 液 病 诊 断 及 预 后 判 断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然 而 骨 髓 活 检 也 有 一 定 的 局 限 性 ,由 于 制 片 过 程 中 酒 精脱 水 导 致 组 织 和 细 胞 收 缩 ,胞 浆 能 见 性 较 少 ,故 细 胞 的 形 态 表 现 不 如 骨 髓 穿 刺 涂 片 。 对 于 病 态 造 血 ,细 胞 形 态 观察 较 骨 髓 穿刺 涂 片 困难 , 同 时各 系造 血 细 胞 比例 的计 数 精
Th na o i a i to fhe tc Ar e y a t lnia iniia c e a t m c v r a inso pa i t r nd is ci c lsg fc n e
Xi n aYa g, W a g S n ig, Qi o, e 1Na f n e ia nv r i n em n n Ta ta. n a g M d c l U iest Gu n z o 1 2 2, Chn y, a gh u5 0 8 ia
确 性 也 不 如 骨 髓 涂 片 。因 此 ,在 骨髓 疾 病 的诊 断 中应 做 到 临
床 、 骨髓 活检 病理 及 骨 穿涂 片细 胞 学 的三 结 合 ,才 能 全 面 准

肝动脉变异的解剖学及DSA对比研究

肝动脉变异的解剖学及DSA对比研究

肝动脉变异的解剖学及DSA对比研究目的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及分型,为临床肝介入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通过对30例成人尸体肝动脉的解剖观察,以及200例门诊及住院肝介入诊疗患者的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的观察,并对两组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尸体解剖组:30例解剖标本中,典型分布的肝动脉占17例,占56.7%。

变异的肝动脉13例,占43.3%,其中男10例,女3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20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中发现典型分布的肝动脉的有127例,占63.5%;有肝动脉变异的有73例,占36.5%,其中男64例,女9例。

结论通过分析肝动脉变异的来源,将肝动脉的来源分为四型:腹腔干供血型、胃左动脉供血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和其他动脉供血型。

标签:肝动脉;解剖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动脉解剖变异普遍存在,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在肝介入诊疗中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中占近三分之一比例,在临床应用中,特别是肝介入诊疗工作中对肝动脉及腹腔动脉的特别依赖,而相关的报道繁多,但结果均不尽相同,有的差异较大[1~7],故对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作了一些基础解剖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方面的对照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肝动脉尸体解剖组:选择10%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

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选择2000~2010年门诊和住院肝介入诊疗患者200例(资料库超过1000例),其中男171例,女29例,年龄26~82岁。

1.2 方法肝动脉尸体解剖组:打开腹前壁,先解剖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进而找出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

对变异的肝动脉也分别解剖出起始动脉,在解剖至入肝部位。

充分暴露后采用SONY DSC-F 717相机对标本进行摄影。

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术前常规准备,必须作碘过敏试验,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禁食、禁水、备皮,碘伏局部消毒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丁云龙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11级辽宁大连 116000摘要:1756年首先由Haller描述并报告迷走肝动脉,1928年Adachi首先进行了较大样本尸体的肝动脉变异发生率的研究,1958年开始在放射专业文献上有副肝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报告,随后50余年国内外学者对肝动脉变异及分型进行了各种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肝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随着肝癌血管内介入治疗、肝胆外科、上腹部手术等技术持续不断地发展,使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分型备受重视。

本文统计肝动脉解剖变异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关键词:肝动脉、解剖变异、手术在肝动脉解剖及变异的解剖学研究方面,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要追朔到1966年美国的Michels的研究,他们通过200例尸体解剖,将变异肝动脉分为拜代肝动脉和副肝动脉两大类共十种类型。

Michels肝动脉的解剖分型:Ⅰ肝固有动脉分出肝右、肝中及肝左动脉 55%Ⅱ替代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 10%Ⅲ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11%Ⅳ替代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十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1%Ⅴ副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 8%Ⅵ副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7%Ⅶ副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十副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1%Ⅷ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十副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 2%Ⅸ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2.5%Ⅹ肝总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 0.5%目前解剖课本所描述的肝动脉解剖是腹腔干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肝总动脉之后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后者继续分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或肝中动脉。

相当于MichelsⅠ型,仅占55%。

还有45%的肝动脉并非上述分布,根据变异肝动脉在肝内的分布,将其分为两种,既是替代肝动脉和副肝动脉,前者是指分布于肝区的肝动脉作为肝左、右动脉之一而存在;后者指的是除了分布于肝区的肝动脉外还有一支或多支肝动脉作为肝左、右动脉的附加支而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年6—12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 医院行64排增强CT检查的连续病例共70例。入
选标准为肝脏正常或基本正常(无肝硬化、肿瘤直 径<2 cm、数目<3个);CT上肝动脉2级分支即肝 段分支必须清楚。70例患者中男47例.女23例,
DOI: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6.07.016
・582・
主堡董塑丛型.苤查!!!!生!旦笙!!鲞箜!塑鱼尘!!生!!!竖!!!!z!Q!!:∑尘:!!:堕!:!
.论著.
一种特殊的肝动脉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
王少发
陈孝平
陈知水
肖厚恺
汤浩
胡道予
【摘要】
目的探讨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特点,避免手术误伤。方法选择行
64排增强cT检查的70例患者,观察其肝动脉变异情况,进一步研究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 的病例中变异肝右动脉与十二指肠、胆总管、门静脉的关系。结果正常型肝动脉病例为40例 (57.1%),非经典分型的有8例(11.4%),其中6例(8.6%)为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5例 为替代肝右动脉,1例为副肝右动脉)。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这一变异类型的解剖特点主要 为:随着肝右动脉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发出点由近及远,其行程由接近正常逐渐向接近于肝右动脉发 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行程转变。结论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肝动脉变异类型并不少 见。该变异类型与胆道血供密切相关:术前准确评估这一变异可避免意外血管损伤及胆道并发 症的发生。 【关键词】肝动脉;血管畸形;胆道血供
75.7 9.7 10.6 2.3
55 18 18 4
40 9 6 4
57.1 12.9 8.6 5.7
管和f]静脉
1.5 0.2
2.5 O.5

4.3
8 11.4
二、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解剖特点
正常肝固有动脉及肝右动脉:起始部为胆总管 十二指肠后段及门静脉左前方。走行在胃幽门后方
及胰腺上缘。位于门静脉左前方,胆总管左侧。
结 果
图1
jI:常解剖为肝总动脉在胰腺j:缘发}}{胃
肠动脉和肝同有动脉.后者J:行至近肝门处分为 fH=右动脉
一、肝动脉解剖分型 本组肝动脉的变异情况见表1。有8例不能归
于Michels分型和Hiatt分型,其中6例为肝右动脉 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5例为替代肝右动脉,l例为
副肝右动脉),占本组病例8.6%,等同于肝右动脉 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概率。
mAs,层厚0.5 mm,旋转速度0.5 S,螺距
0.828,头足方向扫描。 三、图像重建及评价 在Vitrea 2工作站进行二维、三维重建,重建方
法包括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由2名有经验的 医师对肝动脉重建图像进行观察,记录肝动脉及其分
支的解剖走行情况.替代或副肝动脉合称为变异肝动
脉,根据Hiatt等[3]标准进行分型。对于肝右动脉发 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病例,再次详细阅薄层cT片,主 要辨认其行程与十二指肠、门静脉、胆总管等的关系。
一、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变异类型 并不少见 本组肝动脉变异各型的发生率类似于
Michels一1和Hiatt等[3]的报道,但他们的研究中均
未发现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此种变异偶
见于个例报道或文献中。本研究中其发生率高达 8.6%,我们认为影像技术的进步、识别变异动脉的
方法和各种变异动脉知识的积累都是重要原因。肝 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时,也是以肝总动脉为 主干,易被误认为正常型肝动脉或者肝右动脉发出 胃十二指肠动脉[4]。Jones和Hardy[51报道脑死亡 供肝解剖中发现该型变异占6%,但未对其进行进 一步研究和分析。 二、此种变异可能是右胚肝动脉退化过程中的 过渡性表现
【Key words】Hepatic
artery;
Vascular malformations;
Blood supply,biliary
tract
在普通外科实践的观念中,胃十二指肠动脉是
被忽视的一条动脉,认为随时可以结扎离断11]。而 我们在研究肝动脉变异时发现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
指肠动脉的变异比较常见,该种变异在经典的分型 中没有发现[2。3],现将肝右动脉起源的CT图像分析 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An aberrant hepatic artery and its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lications Chen Zhishui,Xiao Houkai,Tang Hao,Hu Daoyu.Institute Wang
Shaofa,Chen
Xiaoping,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Tong再Hospital,
Tongf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Wuhan 43003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Xiaoping,E—mail:chenxpchen。p@163.con
年龄19~60岁。 二、CT检查方法 CT扫描机为Toshiba
aquilion
基金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302009) 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 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王少发、陈孝平、陈知水),放射科(肖厚恺、 汤浩、胡道予) 通信作者:陈孝平,E.mail:chenxpchenxp@163.corn
表1 按Hiatt分型方法的肝动脉分布情况
图2
7.2
胃卜二指肠动脉近端发…|¨=行动脉:距其起始甜 nlnl处发…肝7i动脉,肝右动脉由右向左骑跨胆,哲
I正常型 Ⅱ肝左动脉发自胃左动脉 Ⅲ肝右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 。,肝右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 ”肝左动脉发自胃左动脉 V肝总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 Ⅵ其他
more
course
of the
variant right hepatic artery is Conclusion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fight hepatic artery originating from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hepatic artery originating from the gastroduodenal artery was artery
can exert not
Thபைடு நூலகம் variation of right
uncommon.This decreases
the
specific variant hepatic
impact
on
biliary
blood
supply,avoiding injury
incidence of serious biliary complications in general surgery.
artery arising from gastroduodenal artery.With the distance between original point of the right hepatic artery and that of the gastroduodenal artery growing further anatomic

关于肝动脉发育的假说认为,胚肝最先是由左 (胃左动脉)、中(肝总动脉)、右(肠系膜上动脉)三

条动脉供血,随后这三条动脉在肝门相互吻合或退 化形成肝总动脉供血,若右胚肝动脉没有完全退化
则形成了肝右动脉发白肠系膜上动脉的变异[6]。 本研究显示了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可能为 右胚肝动脉退化过程中的过渡性表现.为此假说提 供了客观的形态学上的证据。 三、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是一种特殊 的变异类型 肝右动脉损伤或切除后是否需要重建至今没有 明确,仍存在争议。7I。在胃肠外科和肝胆胰外科临 床实践中常认为胃十二指肠动脉随时可以结扎离断 或作为自体血管替代材料_8]。但是,肝右动脉发自
肝右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为胆总管
图3
12.8
肖十一指肠动脉逃端发出舯右动脉:趾其起始部 mm处发出肝右动脉.肝右动脉完全走行于门静脉
胰腺段,走行在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位于门静脉及 胆总管后方。肝右动脉从胃十二指肠动脉不同距离
表2
右侧.类似于肝右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时的行程
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同正常型和肠系膜上动脉型比较
8 7 5 4 3

胃十二指肠动脉是一种特殊的肝动脉变异类型,具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最初也不知道变异肝右动 脉可以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修整1例供肝时按常 规程序游离结扎了有明显动脉分支往右肝行走(实 为变异的右肝动脉)的胃十二指肠动脉:因为肝固

万方数据
64。每例平扫完
成后,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3 ml/s的速率
注入对比剂优维显(370 mgI/m1),总量100 ml。注
万方数据
射对比剂后.以降主动脉CT值100 HU触发式采集
动脉期容积数据,扫描技术参数:120
250 kV,200~
的部位(图1—3)发出后,其与十二指肠、门静脉、胆
总管的关系见表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atomic feature of variant fight hepatic artery originating from the gastroduodenal artery.Methods We studied the anatomy of hepatic artery in 70 patients by 64一slice CT scans.If the right hepatic artery originated from the gastroduodenal artery,its relation to duodenum, common bile duct and portal vein was further Normal hepatic artery was found in 40 investigated.Results patients(57.1%).Variant hepatic artery can’t be categorized to classic types in 8 patients(1 1.4%), among them 6 patients(8.6%)were with replaced(5 patients)or accessory(one patient)fight hepat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