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基本含义

合集下载

城镇化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城镇化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01 城镇化的意义
02 世界城镇化进程
03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
04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 中的应用
课前导入
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 整个地区城市总数____ • 城市人口数量____ • 城市的用地规模___
一、城镇化概括
1、定义: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 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回忆所学,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理信息技术包含哪三种技术?
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2.三种地理信息技术主要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 全球卫定位、导航 管理、更新和分析数据
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 事故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城市都配备了巡警车。应用地理信 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图2.28)。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 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可提高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基础设施、加强绿化等措施改善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设施完善;随着城镇化发 展,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减小、价值观逐渐趋同等。
城镇化的意义(经济、环境、社会)
污染来源:城市生产排放的废水、 生活污水等
污染来源:城市夜晚照明、 高层建筑玻璃反光等
成因:城市大量的人工 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 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
水污染
光污染
2、社会问题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 ➢ 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城镇化定义及内涵

城镇化定义及内涵

城镇化定义及内涵城镇化定义及内涵定义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以及农村经济结构向城市化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

它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变革的重要方面。

内涵人口的迁移与聚集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与聚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离开农村,选择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

人口的迁移与聚集带来了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也带动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经济结构的转变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的经济结构逐渐向城市化经济结构转变。

传统的农业产业逐渐减少,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

城镇化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也得到了重视和推动。

城市内部的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设施得到了改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

,城市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也得到了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服务的提升城镇化带来了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社会服务设施的供给也得到了改善。

人们可以享受到更方便、更多样化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

城镇化还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推动了社会进步。

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城镇化过程中,人们的交往范围扩大,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特点得以交流和融合。

城市成为了多元文化的载体,各种文化形式和思想观念在城市中碰撞和融合,推动了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它带来了人口迁移与聚集、经济结构转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社会服务的提升以及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等方面的变化。

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需要注重人口的合理迁移安排、城市基础设施的健全建设、社会服务的均等供给以及文化创新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名词解释

城市化名词解释

城市化名词解释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或乡镇迁移到城市,城市规模与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指标达到一定水平的过程。

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增强,城市化水平也逐渐提高。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

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集中,有利于扩大城市规模和消费市场,促进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增强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同时,城市化还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改善居住条件,丰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资源。

城市化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

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迁移的过程,更是一种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变革。

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打破了传统的农村封闭和固守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分工和行业协作的发展。

城市化还带来了城市职业和城市文化的传播,成为了社会现代化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城市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和人口的集中会引发城市人口膨胀,导致就业压力、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化还会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农村资源的空心化,加剧城乡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贫富差距拉大、社区治理不完善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引导,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同时,需要加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和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湘教版地理必修ppt课件:ppt.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pt

湘教版地理必修ppt课件:ppt.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pt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一、城镇化 1.含义: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_产__业__活__动__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 _城__市__地区的过程。 2.表现: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_上__升__(主要标志)。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_建__设__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_城__市__景__观__。
( ×) ( √) ( √)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城镇化过程: (1)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城镇发展极为_缓__慢__。 (2)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明显_加__快__,城镇人 口比重迅速攀升。 (3)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_城__镇__。
(2)建设智慧城市有哪些意义?

低且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 水平
原 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 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 口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 工业化水平
表现








发达国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
第(1)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虚假城镇化”“___________”
【解析】(1)选C,(2)选B。
③我国的城市发展中,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的建筑布局,会降低土地
3.我国的城镇化: (1)状况:城镇人口快速_增__长__,城镇数量不断_增__加__,城镇化水平持续_提__高__。 (2)意义: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创造了大量的_就__业__机 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_质__量__。

城镇化与中国城镇化基本内容

城镇化与中国城镇化基本内容

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
化进程滞后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 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 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 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 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 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 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
四、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 突出
一些城市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 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交 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 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 剧,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 足,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等外来人口集聚区人居环 境较差。
五、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一些城市景观结构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协
调,部分城市贪大求洋、照搬照抄,脱离实际建设国际 大都市,“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 性被破坏。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 建设新农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 园风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
• 中国城镇化道路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1.东部沿海地区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中部地区不断加速, 城市数量和等级都有较大提升。 2.以大城市为主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 略的主要选择。 3.城市群、城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4.在沿海的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 “郊区化”趋势。 5.未来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的城镇化,更应是产业、人口、 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2.2 城镇化(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2.2 城镇化(教师版)

【帮课堂】-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2 城镇化目标导航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 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3. 掌握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3.结合具体实例,掌握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空间信息进行查询,对城市进行规划和管理。

知识精讲知识点01 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1)含义:城镇化也称,一般是指人口向地区集聚和地区转变为的过程。

(2)主要标志:①城镇人口;②城镇人口占的比例上升;③城镇建设(3)衡量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化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城镇化与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程度和发展水平。

2.城镇化意义(1)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城镇是区域的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社会繁荣、改善。

(2)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为城镇的发展增添,推动进程。

(3)促进区域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增强和谐。

限时思考下表为我国七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比重数据统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七次人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口普查年份城镇人13.26 18.30 20.91 26.44 36.22 49.68 63.89 口比重(%)1.据表可知()A.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比重降低 B.城镇化的水平逐年提高C.城镇农村人口基本持平 D.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后期2.与五普至七普间城镇人口比重数据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上升最快B.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C.农业用地面积增加D.城乡间经济收入差距加大【答案】1.C 2.B【解析】1.图中没有总人口数,农村人口所占比重降低,农村人口不一定减少,A错误;图中没有给出逐年数据,无法判断城镇化的水平逐年提高,况且1982年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是曲折的,B错误;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49.68%,接近50%。

城镇化定义及内涵

城镇化定义及内涵

城镇化定义及内涵城镇化定义及内涵一、引言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与农村地区自然增长引起的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

二、城镇化的定义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长期及大规模流向城市,同时伴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

它是一个以城市化过程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概念。

三、城镇化的内涵1: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和增长,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就业的转移以及农村非农职业人口的增加。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的增长,以及城市与乡村之间社会经济差异的拉大,城市与乡村空间的融合。

3:城市功能的集中城镇化还包括城市功能的集中,即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中心,吸引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4: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城镇化还涉及到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即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变,从人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5:城市社会文化的发展城镇化还包括城市社会文化的发展,即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多元化,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

四、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附件供参考:1:城镇化统计数据图表2:城镇化政策文件摘录3:相关研究文章和报告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市规划法:是指中国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城市规划领域的法律,旨在推动城市发展、规范土地利用和建设行为。

2: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是指中国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房地产行业法律,旨在规范城市房地产开发、销售和使用等环节。

3:城市用地管理法:是指中国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土地管理法律,旨在规范城市土地的使用、流转和管理等行为。

六、结论综上所述,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并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

城镇化涵盖了人口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集中、城市经济转型、城市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

通过城镇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生活水平、改善城市环境等。

城镇化定义及内涵简版

城镇化定义及内涵简版

城镇化定义及内涵城镇化定义及内涵1. 定义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逐渐形成城市化的过程。

城镇化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它涉及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内涵2.1 人口转移城镇化的第一个内涵是人口的转移。

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

这种人口转移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是人口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巨大转变。

人口转移的背后反映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吸引人口流入。

2.2 城市化进程城镇化的第二个内涵是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是人口流入城市地区后,城市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的面貌和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3 经济发展城镇化的第三个内涵是经济发展。

城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城镇化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促进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镇化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居民的收入增加,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2.4 社会进步城镇化的第四个内涵是社会进步。

城镇化带来了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城镇化还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和进步,推动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同时,城镇化也提高了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3. 总结城镇化是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的过程,它涉及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城镇化的内涵包括人口转移、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不断扩大,经济得到发展,社会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的基本含义
城镇化,或称城市化,是英文Urbanization的不同译义,城镇化是指在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农业活动比重逐渐下降而非农业活动比重逐渐上升的过程,以及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的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的物质面貌和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转化和强化的过程。

城镇化不仅包括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的增加,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

关于城镇化的含义,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人口学认为——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地理学认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社会学认为——城镇化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镇生活方式的过程;
经济学认为——城镇化是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镇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这说明,城镇化现象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能简单地只从单个角度去理解。

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现象的组合。

真正科学认识和理解城镇化的含义,要从城镇化的五项基本内涵来全面来把握:
一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换,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
二是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转换,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镇集中,城镇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
三是城镇空间形态的变化,城镇建成区扩大,新的城镇地域、城镇景观涌现,城镇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四是人们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换。

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乡村地区渗透和扩散,传统乡村文明走向现代城镇文明,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城镇化和现代化;
五是经济要素集聚方式的变迁或创新,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重推动下,人口、资本等经济要素更健康、高效地在城乡之间流动、重组。

研究城镇化问题常用的指标是城镇化水平,或者叫城镇化率,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程度的指标,通常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这是国际上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通行方法,我国目前也是采用这种方法。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 虽然城镇化水平是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但人口城镇化只是城镇化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城镇化的全部内容。

要实现城镇化,就必须在加速人口居住地域城镇化的同时,大力加强经济现代化、非农化、商品化建设,特别是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真正实现由由“农村人”到“城镇人”的转变。

另外, 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看,城镇化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
史发展过程。

虽然在一定的时期内,人们的思想观念、政府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等,对城镇化的进程往往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甚至会出现“超前城镇化”或“滞后城镇化”的现象,但从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看,城镇化的发展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