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与公司绩效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以紫金矿业为例

好 ,符合统计学意义。企业净利 润与 高管薪酬之 间存在 着正相关 关系 , 企业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与高管薪酬存在负相关关系 ,企业 净资产收 益率与高管薪酬之 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每股收益和债务偿 付 比率分别 与高管薪酬之 间存在着正相关与负相关 的关系 。这说 明这些 因素共 同对 高管薪酬水平产生着显著 的影 响。并得 出回归方程 :
一
.
设 定并估计 多元回归模 型
1 .样 本 和 变量 的 选取
本文选取 2 0 0 5 — 2 0 1 1年 A股 上市公司紫金 矿业 的一些 相关财务数 据进行分析 。以上 市公 司高管 平均 薪酬 为被 解释 变量 ,净利 润 ,现金 流 ,净资产 收益率 ,每股 收益和债务偿付 比率为解释变量 。 2 . 建立回归分析模型
l n A c | = 母 o + 8 l l n 2 V P 1 t +8 2 l n C F  ̄ , + 8 3 l n R O E 3 , +B 4 l n MB 4 , + 8 s l n D S C R s  ̄ + t
其 中,I n A C代表上市公 司高官平均 薪酬 ,l n N P 代 表紫 金矿业 的年 净利润 ,l n C F 代表紫金矿业 的年现金流量 ,l n R O E 代 表紫金 矿业的净资 产收益率 ,l n M B代表 紫金 矿业 的每股 收 益 ,l n D S C R代 表 债务 偿 付 比
Nu l l H y l  ̄t h e s i s :I 2 q N P h a s a u n i t r o o t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姓名:李彤指导老师:齐芬霞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人才之间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与核心竞争力。
所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问题的一直学术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制定合理科学高管薪酬制度促使高管与企业的利益相一致,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研究可以给现实中的企业制度合理科学的高管薪酬体系提高极大的帮助,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绩效,最终达到企业绩效与高管的利益双赢。
本文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对公司高管薪酬变化前后的进行对比。
提出一些优化建议,试图对高管人员薪酬变动提供相应的实证经验,为上市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管薪酬薪酬制度深沪上市公司企业绩效Effect of listed companies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Name:LiTong The instructor:Qi FenxiaAbstrsc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alents become the core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Senior managers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become the core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resources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So executive compensation problem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been the focus of the academic scholars study. Establish reasonabl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science make executiv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enterprise, so a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Impact on executive pay to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of reasonable scientific research can give real enterprise system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great help, improve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finally to achieve the interests of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executive win-win. In this paper, th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data collection and use of SPSS software for significant analysis an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from executive pay to the compan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ation, attempt to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hange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empirical experience, for listed companie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alary system to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basis.Key words: Executive compensation,Corporate performance, salary system,Shanghai&Shen zhen listed companies.1 引言所谓高管指的是对公司的战略方针政策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企业管理人员,高管薪酬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
关于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分析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分析引言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是一直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高层管理者在公司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薪酬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收入,还涉及公司治理、激励机制、市场竞争力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薪酬构成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构成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股权激励和福利待遇等几个方面。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高层管理者薪酬的基础部分,主要体现个人的职位、工作经验和能力水平。
基本工资一般是固定的,与个人的绩效表现关联较小。
奖金奖金是根据个人及公司绩效来确定的一定比例的额外报酬。
高层管理者的奖金主要取决于公司业绩的好坏以及个人的表现。
此外,奖金的分配也与公司的激励机制有关,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制定绩效评价等方式来激励高层管理者实现公司目标。
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一种常见的高层管理者激励方式,通过赋予其公司股权来与公司利益相连。
股权激励可以帮助高层管理者与公司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参与公司经营决策。
福利待遇福利待遇是指高层管理者除基本工资外所享受的其他福利,如住房补贴、车辆福利、医疗保险等。
福利待遇的高低常常取决于公司规模、行业特点以及地区差异等因素。
薪酬与绩效关系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与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常来说,高绩效的管理者往往能够获取更高的薪酬激励,而低绩效的管理者则可能面临薪酬下降或被解雇的风险。
通过与绩效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高层管理者,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
然而,薪酬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如何准确评估高层管理者的绩效仍然是一个难题。
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等往往难以全面衡量管理者的贡献。
其次,薪酬过于依赖短期绩效指标可能导致高层管理者忽视了长期的战略目标。
最后,薪酬过高可能会引发公众对公司治理、分配公平性的质疑。
影响因素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公司规模公司规模是影响高层管理者薪酬水平的重要因素。
上市公司绩效与管理层薪酬的实证研究基于2008—2009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 文章编号]17 — 1 4 2 1 )8 0 1 — 2 6 3 0 9 (0 0 . 0 4 0 1 _
、
研 究 背 景
业 经理 报酬 与企 业 业 绩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很 小 。 其 后 的 7 O多年 中 ,
将 高 级 管 理 层 薪 酬 和 企 业 业 绩 相 联 系 ,是西 方企 业 管 理 体 对 管 理 者 尤 其是 高 层 管 理 者报 酬 的 研 究 引 起 了经 济 学 家 、心 理 现 激 励 制 约 机制 和 解 决 代 理 问题 的一 种 通 行 做 法 。我 国 从 2 O世 学 家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专 家 和企 业 战 略规 划 者 的广 泛 关 注 。 从 2 o 纪 8 O年 代开 始 对 管 理 层 激 励 制 度进 行探 索 。 其 目的 之 一 , 于 在 世纪 6 0年 代 开 始 , 克 盖 尔 、 迈 岂尤 和 艾 尔 宾 , 森 , 塞 尔 和 卡 马 西 罗 尔 .詹 森 和墨 菲等 都 利用 各 自不 同 时 期 的 数 据 研 究 了经 理 报
存在 显 著正相关 关 系。
[ 关键词] 管理 层 薪酬 ; 股 比例 ; 司绩 效 持 公
d i 1 . 9 9 ii n 1 7 o: 0 3 6 /.s . 6 3—0 9 2 1 . 8 0 7 s 1 4. 0 O . o 1
[ 中图分类号】F 7 . 26 6
一
【 文献标识码]A
设 计 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最 优 “ 酬 一 绩 效 性 ” 约 , 充 分 调 动 企 报 契 以
业 管 理 人 员 的积 极 性 . 高企 业 业 绩 。 提
酬 和企 业 业 绩 之 间 的关 系 。但 迄 今 为止 , 术 界 对 于 管 理层 薪 酬 学 由 于我 国 自 19 9 8年 才 要 求 上 市 公 司 年 报 披 露 管理 层 报 酬 ,
董事薪酬、CEO薪酬与公司业绩合谋还是共同激励

董事薪酬、CEO薪酬与公司业绩合谋还是共同激励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董事薪酬、CEO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合谋现象或共同激励效应。
文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董事薪酬、CEO薪酬以及公司业绩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接着,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发现当前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来揭示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一定时间段内的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董事薪酬、CEO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不同公司治理结构、行业特征等因素对这一关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董事薪酬、CEO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公司业绩的提升,董事和CEO的薪酬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这种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即合理的薪酬制度能够激发董事和CEO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升公司的业绩水平。
然而,当薪酬水平过高时,可能会出现合谋现象,即董事和CEO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因此,在制定薪酬制度时,需要权衡激励和约束的关系,确保薪酬制度既能激发董事和CEO的积极性,又能防止合谋行为的发生。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薪酬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未来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董事薪酬、CEO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动态演化关系,以及不同治理机制和市场环境下这一关系的变化情况。
还需要关注董事和CEO行为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网络等因素对这一关系的影响,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文献综述在探讨董事薪酬、CEO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首先要回顾和理解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理论。
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视角。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现状及启示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 n n g me t no mainiain i aMa a e n f r t z to I o
Jn , 0 2 a .2 1
Vo. 5. . 1 1 No2
第 1 卷第 2 5 期
刘
蔷, 朱海砷
( 内蒙古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 4 1 ) 10 0
[ 中圈分类号】F 7 . [ 2 6 文献标识码]A 6
1 引 言
[ 文章编号] 1 7 — 14 2 1 )2 0 1 — 2 6 3 0 9 (0 2 0 - o 6 0 市 公 司高 管 报 酬 和公 司绩 效 关 系 的 理论 研 究 、 实证 研 究 以及 实 践
.
有 关 高 管 薪 酬 与 公 司绩 效 关 系 的 实 证 研 究 在 西 方 学 术 界 最 发 展 。 公 司在 年 报 中披 露 管 理 人 员 薪酬 。高 管 薪 酬 与 公 司绩 效 关 系 的 研 究 也 就 逐 渐 成 为 学 术 界 研 究 热 点 。学 者 借 鉴 西 方 的研 究 方 法 开始 进 行 大 量 的 实 证 研究 , 于研 究 结 论 莫 衷 一 是 。 对
数量 ( ) 篇 ຫໍສະໝຸດ 2 0 2
6
4
2 正 相 关 关 系
9
6
2
3
1 2
2 论 文 主要 研 究 成 果 综 述 . 2
学 者 通 过 实 证 分 析 方 法 对 高 管薪 酬 与 公 司 绩 效 之 间 的关 系 3 上 市 公 司 高 管 层持 股 比例 与 公 司 绩效 关 系实 证 研 究现 状
早 由 Jne n rh (90 完 成 。 我 国 19 e snadMup y 19 ) 9 9年 开 始要 求 上 市 2 我 国上 市 公 司 高 管 薪 酬与 公 司 绩 效 关 系 实证 研 究 现 状
福建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国企 的改制使股份 公司、上市公司这些新鲜 的字 眼跳 入人们 的视线 中。虽然仍存 在部分的政府行政管制影 响,但 市场化的 运作 已经初见端倪 。因此我们也陆续看到 了企业 引入职 业经理 人加入企业 的运作 中, 以绩效薪酬和公司绩效捆绑 的方 式,激 励高管为企业创造价 值,减少决策失误 的成本 ,帮助 企业快速 高效的走上资本化 的道路 。 提到高管薪酬 ,我们不得不说到两权分离和委 托代理这两 项 。其 中产 生的交易费用也是我们需要关注 的。两权分 离制度 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 的基本要求的 ,所谓两权 ,是 指企业的所 有权与经营权 。在两 权完全分离的情况下 ,分别是 由企 业的所 有者和经营者各 自承 担。所有者的任务是对经营者 实施 一定的 监督和督促 ,做 到合 理合 法的放权 ,经营者 的任务 是负责对 整 个企业 的各项决策 的实施与运行 ,其 中包括各种财 务决策的判
金 融 观 察
福建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谌 娴
摘 要 :近年来上市公 司的 高管薪酬在 网络 中一直被投 资者作 为主要 谈资 ,而相 对地 ,其管理的上市公 司绩效 大部分却表现平 平 ,高管 高薪背后的真相与上市公 司经 营绩效 的关系一直是人们 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福 建省上市公 司的 高管薪酬和经 营情 况进 行分析 ,研 究表 明 ,两者 关联 日益 明显 ,存 在显著的正相关关 系。实业 家们和 家族企 业经 营者通过提升 上市公 司的高管待 遇,从股 权和薪 酬福 利上进行激励 ,希 望借 此提 升企 业的知名度 和影响度 ,引导上市公 司做 大做 强,走 可持 续性发展 的道路。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公 司绩效 上市公 司
薪酬和企业绩效 的关系进入深入探讨 , 为规 范高管的经验行为 , 通过制度约束他们 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 ,为提高公司治理和 效率提供一定依据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 引 言
起 着 关 键 的作 用 , 秀 的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更 成 为 现 代 企 业 的 优
为“ 总薪酬” 的一个单一度量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作 为 企 业 的 核 心 决 策 层 , 企 业 的 发 展 3 高级 管理 人员薪酬 与企 业绩效 的关 系 对
人 员 的 报 酬 比 较 少 , 对 此 问 题 的研 究 大 部 分 都 集 中 在 对 员 报 酬 水 平 变 化 与 公 司业 绩 变 化 之 间 的关 系 研 究 。 而
上 市 公 司 的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的 报 酬 研 究 , 同 的 学 者 得 出 的 3 1 国 外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报 酬 与 企 业绩 效 之 间 的关 系 研 究 不 . 结 论 却 又 比较 大 的 差 异 。 国 外 的 学 者 研 究 的 历 史 则 比 较 长
研 究 大 多 数 都 是 基 于 委 托 一 代 理 理论 之 上 的 。
2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薪 酬 的 理 论 基 础
管 但 现 代 的 管 理 者 薪 酬 的 研 究 源 于 代 理 理 论 , 理 理 论 对 的 弹 性 是 强 的 、 理 者 薪 酬 随 着 营 业 收 入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 代 于 分 析 管 理 者 薪 酬 契 约 的 结 构 有 很 强 的解 释 能 力 , 要 求 股东 的收 益保持不变 。同时他在 研 究 中还发 现管 理者薪 酬 它 薪 酬 设 计 将 股 东 和 管 理 者 的 利 益 相 一 致 。Jne e sn和 Mek 对 于 公 司 价 值 的 弹 性 近 似 0 1 C u ha c— . 。 o g ln和 S h d ( 9 5 c mit1 8 ) l g 1 7 ) 管 理 者 和 股 东 之 间 的利 益 冲 突 进 行 了 最 早 的 研 究 了 C O 现 金 薪 酬 的 变 化 与 企 业 绩 效 之 间 的 关 系 , 现 i (9 6 对 n E 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与公司绩效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有关管理者薪酬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管理者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通过不同手段来扩大自身利益。
建议上市公司分散股权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和内部制衡机制,有效促进上市公司绩效,维护股东权益。
【关键词】管理者薪酬;股权结构;公司绩效
目前中国股市的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尽合理、外部治理市场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等问题。
表现在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大多数,民营企业数量少;上市门槛不一致,国有企业上市要易于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利益冲突。
管理者作为企业经营的实际执行者,管理者的行为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很大的影响。
管理者薪酬也一直是管理者行为研究的焦点。
管理层的薪酬一般包括货币薪酬、股权激励以及以在职消费为主的福利。
前两者为显性薪酬,后者通常被视为隐性薪酬。
在职消费也称职务消费,是企业管理层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发生的应由企业支出的货币消费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其它消费。
与西方企业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所面临的较低货币薪酬、尚不成熟的股权激励、相对宽松的市场监管以及社会普遍接受的商业价值观等,使得在职消费成为管理层薪酬中的重要部分,甚至远超过货币薪酬。
1.管理者影响、决定个人薪酬
当股权高度分散时,管理层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公司高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薪酬。
main发现一些ceo牢牢控制着董事的提名过程。
在调查ceo是如何操纵薪酬委员会从而获得高薪酬的过程中,发现外部董事成员往往不是ceo业绩的客观公正评价者而是合作伙伴。
bebchuk和fried提出了决定经理人薪酬契约的两种理论:最优契约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
前者认为股东能够控制董事会,并按照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设计管理层薪酬安排;后者则强调管理层有能力影响自己的薪酬,并运用权力寻租,这种理论适合解释存在内部人控制的公司。
国外的研究都是基于“强管理者,弱股东”、股权分散的基础上,而在我国上市公司高股权集中度、外部人内部化特征的情况下,因为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形式的不同,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全体股东所有权与管理层实际控制权分离,其所反映的是全体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股权集中的情况下,多数股权所有者或少数股权控制者的表决权大于所有权,其所有权与实际控制权结合,对于更多的少数股东们来说,所有权与控制权几乎完全分离,其所反映的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公司管理者很可能更多的为大股东服务,很可能。
2.管理者的在职消费
李增泉等的研究涉及了在职消费问题,他们认为,在股东控制论
下,管理层的货币薪酬与非货币薪酬应该负相关;而在管理层控制论下,管理层的货币薪酬与非货币薪酬应该正相关。
这种假设逻辑存在问题,因为在管理层控制论下,货币薪酬和非货币薪酬应该都高,而不是两者正相关。
在不考虑监督的情况下,管理层若可自由选择津贴水平,他们将可以通过增加其非货币福利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且管理层持股越少,其消费中应由自身承担的成本就越少,就越会倾向于享受更多的非货币福利。
3.管理者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费方域、何浚指出,国有企业由于政府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导致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管理层往往追求较高的个人在职消费。
陈冬华等认为,在职消费内生于国有企业经理人所面临的薪酬管制。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运用控制权收益理论来解释我国的在职消费。
按照该理论,企业家的激励可以分为货币性收益和控制权收益两部分。
控制权收益往往是非货币形态的收益,与控制权相联系,它包括权力和自我实现带来的满足感,可享受到的在职消费,以及通过资源的使用和转移得到的好处等。
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权利益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但也可能导致过度在职消费、重复建设、兼并障碍以及腐败等。
关于国有、非国有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效率比较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我国早期的研究一般认为国有企业代理问题严重、经济缺乏活力、效率低下,民营化有助于绩效提升。
随着证券市场
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绩效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在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由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几乎一统天下,很多违规或重大事件几乎都发生在国有控股公司。
但是,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上市环境日益宽松,越来越多民营上市公司出现。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
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具有明显的侵占效应,公司经营绩效更低。
民营企业的绩效和利益侵占行为更为严重,在我国目前转型经济和法律环境虚弱的背景下,国家对于遏制私人大股东侵占公司资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效益问题可能不是由企业所有权性质决定的,而取决于股权结构。
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可能会表现出强“管理者,弱股东”,管理者可能在股东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占股东利益,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能够获取更多公司内部信息,可以限制管理者的行为,但大股东同时有动机侵占不知情的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对而言,管理者试图左右多数小股东的决定的几率要远远低于在股权集中情况下大股东与小股东成为合伙的可能性,所以民营企业股权分散,降低大股东剥夺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有利于维护企业多数投资者利益。
综合以上的研究,针对当前的股票市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资本市场下一步还是要加速推进股权分散化。
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实现基于股权分散而形成的监管体制。
建议通过促进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化,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
制,完善外部经理人市场,推行股票期权,建立董事及高管人员民事赔偿制度等,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第二,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的建立是中国资本市场最终走向繁荣的一个制度选择。
它可以避免几个监管机构为了自己的监管绩效,而去规避监管或打压另外的市场。
在资本市场,应当只要有投入,就能拿到满意的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bebchuk,l.,j.fried,d.walker. managerial power and rent extraction in the design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2002(69):751-846.
[2]刘圣军.中国股市创业板的沦落.金融时报,2011,11.
[3]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j].管理世
界,2007,7.
作者简介:
孟成成(1986-),男,江苏铜山人,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毕新雨(1989-),男,黑龙江绥化人,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