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1

合集下载

1.3.4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学习任务单-2023--2024学年冀少版七年级上册

1.3.4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学习任务单-2023--2024学年冀少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科书书名:生物学教材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6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归纳与概括多种同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建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的重要概念。

3.通过对比辨析,建构孢子植物的重要概念,并初步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规律。

4.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动手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1.寻找身边环境中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2.用放大镜观察一种苔藓植物。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认真观察葫芦藓,如实做好记录,并把相应内容填写在观察记录单中。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观察记录单学校班级日期【观察葫芦藓】一、生活环境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二、形态结构1.用尺子测量植株的高度。

植物体矮小(高大/矮小),高约1厘米。

2.用放大镜观察植物体的器官组成,注意它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植物体有(有/无)茎和叶,叶内没有(有/没有)叶脉。

茎的基部生有假根,起固着作用。

3.找到植株顶端小葫芦状结构,判断它有什么作用。

植株顶端小葫芦状的结构为孢蒴,里面充满孢子,具有繁殖后代作用。

4.识别图中结构。

葫芦藓【学习任务二】认真观察肾蕨,如实做好记录,并把相应内容填写在观察记录单中。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观察记录单学校班级日期【观察肾蕨】一、生活环境肾蕨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

二、形态结构1.整体观察:肾蕨植物体由哪些器官构成。

肾蕨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2.局部观察:分别观察根、茎、叶的形态,并注意有无输导组织。

(1)茎:肾蕨没有(有/没有)地上茎,为地下茎,生在土中;(2)根:根状茎上面生有细小的根;(3)叶:叶大,呈羽状,叶内有(有/没有)叶脉。

根、茎、叶里有(有/没有)输导组织。

3.判断肾蕨靠什么繁殖。

叶背面的边缘生有孢子囊群,里面有许多孢子,肾蕨靠孢子繁殖后代。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冀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冀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实物,概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

通过显微镜观察孢子,阐明孢子植物的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理解生物依据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目标:宏观观察与显微镜微观察相结合.深入形象的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在观察的同时,渗透横相比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特征差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列举苔藓及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绿色植物的自觉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知半解,听说的多了解的少。

对学习这部分知识和实验观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刚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学生具有显微观察的技术基础;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层次,能理解组织分化的概念,知道高等植物包括多种组织。

有进行对比分析的知识基础。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宏观观察与显微镜微观察相结合。

深入形象的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

在观察的同时,渗透结构形态的对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1.认识葫芦藓和肾蕨的形态结构特点。

2.归纳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ppt2。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学历案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学历案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够区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3、认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

2、难点(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适应陆生环境的特点。

(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进化上的地位。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有些植物非常矮小,常常被我们忽略,比如苔藓植物;而有些植物则有着较大的体型和复杂的结构,比如蕨类植物。

这两类植物虽然在形态和大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生态价值。

(二)苔藓植物1、常见的苔藓植物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常见的苔藓植物,如葫芦藓、地钱等。

葫芦藓通常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植株矮小,只有 1 3 厘米高。

地钱则像一片片绿色的小圆盘,平铺在地面上。

2、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苔藓植物的结构相对简单,一般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

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茎没有输导组织,叶又小又薄,也没有叶脉。

3、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生殖。

在苔藓植物的叶背面,会长出孢子囊,里面含有许多孢子。

孢子成熟后,会散落出来,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形成新的植株。

4、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墙壁、树干、石头表面等。

这是因为它们没有真正的根和完善的输导组织,无法有效地吸收和运输水分,所以需要依靠环境中的水分来维持生命活动。

(三)蕨类植物1、常见的蕨类植物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肾蕨、铁线蕨、卷柏等。

肾蕨的叶片较大,呈羽状分裂。

铁线蕨的叶片细小而薄,像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

卷柏则具有很强的耐旱能力,在干旱时会蜷缩成一团,遇水后又能重新舒展。

2、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

根通常为不定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3.4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说课稿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3.4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说课稿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作用和特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是冀少版初中生物课本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第4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将前后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总结所以“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植物标本,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点相对简单,所以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被子植物,对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器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生物进化趋势方面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A、通过观察苔藓植物的外部形态和生活环境,能说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B、通过材料分析和老师的讲解,能说出苔藓植物的作用。

C、通过观察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外部形态,能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D、通过比较观察辨别出蕨类植物真正的根、茎、叶。

E、通过观察蕨类植物叶背面的孢子囊,认识孢子植物以及和种子植物的区别。

F、通过了解煤的形成过程,说出蕨类植物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七年级生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这些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残骸逐渐分 解为有机质,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 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它们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 气,对维持地球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 作用。
提供食物和氧气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作为食物 链的起点,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来源。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呼吸所需的
之分。
藻类植物分布广泛,从淡水到海 洋都有分布,是水生生态系统的
重要生产者。
藻类植物的分类
01
02
03
蓝藻门
包括颤藻、念珠藻等,多 为单细胞或群体,含有藻 蓝素和叶绿素a。
红藻门
如紫菜、石花菜等,含有 藻红素和叶绿素c。
绿藻门
包括小球藻、衣藻等,含 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藻类植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
苔藓
苔藓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森林、沼泽、草地等。它们 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的要求较高。
蕨类
蕨类植物主要生长在森林、沼泽、草地等湿润环境中。它们通常需 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来维持生长。
形态结构比较
藻类
藻类植物的形态多样,大小差异很大,从小型单细胞到大 型多细胞都有。它们通常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
七年级生物藻类、苔 藓和蕨类植物
目录
• 藻类植物 • 苔藓植物 • 蕨类植物 • 三类植物的比较 •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探究活动:观察和实验
01
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的概述
藻类植物是一类水生生物,具有 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形态多样,从小型单细 胞到大型多细胞,有真核和原核
苔藓植物通常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来生存,这些水分和养分主要来自空气中的气态 物质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第四节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第四节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总结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3.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2.学生观察与实践能力:七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显微镜等实验工具,观察植物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培养他们探究自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指导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重难点:观察、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以及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针对知识重难点的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
3.引入新课: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正式引入本章课题——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苔藓植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分析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分析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讲解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七年级生物苔藓和蕨类植物

七年级生物苔藓和蕨类植物
图 3-3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苔藓植物
• 注意与藻类植物的对比!
图 3-4 苔藓植物
• 1、生活环境: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 靠孢子繁殖后代。 • 2、形态特征:植株低矮弱小,一般具有茎 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即无输导组 织),叶中没有叶脉,根是假根。
1、苔藓植物可作为空气污染 三、蕨类植物 程度的指示植物。 2、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 植物
藻类 苔藓 蕨类 种子植物
一、藻类植物
分为两类: • 淡水藻----生活在 河流、湖泊、池塘 中的藻类植物。 • 海藻----生活在海 体 叶绿体 细胞核
衣藻(单细胞)
水绵(多细胞)
图 3-2 海洋藻类
• 1、生活环境:大 都生活在水中, 靠孢子繁殖后代。 • 2、形态特征:植 物体有单细胞的, 也有多细胞的, 但是没有根、茎、 叶等器官的分化。
• 3、给鱼类提 供了食物和氧, 而且是大气中 氧的重要来源 (占95%)。 有些可供人类 食用,和供药 用。
生产者
图 3-5 肾蕨和江南星蕨
• 1、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 2、形态特征:植株只有根、茎、叶,有输 导组织,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 子繁殖后代。
图 3-6 胎生狗脊
图 3-7 满江红
• 地上部分实际上是它的叶,它的茎位 于地下。它的叶属于大型的复叶,地 上部分看似“茎”的结构是它的叶柄, 看似“叶”的结构是复叶上的小叶。
帮做の,只管传话就是.”翁莫寒想离开呐里了.左大当家の和林帮主两人,也纷纷效仿.“呵呵,俺宁得城可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の.”鞠言眼睛微眯,盯着三个帮会の首脑.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具有良好空的气保污持染

)的作用;
对生物 衡;
2、可作为监测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比
藻类
苔藓
蕨类
环 不境
大多生活在水 中少数生活在 陆地的阴湿处。
阴湿的陆地
同结
没有根、茎、 叶等器官的 分
构 化。
没有真正的根, 茎、叶中没有输 导组织。
温暖潮湿的陆 地
有根、茎、叶, 有输导组织。

都没有花、果实、种子,靠孢子繁殖。
孢蒴 矮小,高约1厘米,
一般茂密丛生,呈
草绿色。葫芦藓的
基部生有假根,起
叶 固着作用。茎和叶 结构简单,叶中没
有叶脉。植物体上

长有孢蒴,孢蒴里 面充满孢子,用孢
假根
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2、形态结构: 假根、茎、叶 3、繁殖方式: 用孢子进行繁殖。
省油细小的根;叶大,
呈羽状;叶背面的边
缘生有孢子囊群,孢
子囊里有许多孢子,
茎 根
靠孢子繁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
几种蕨类植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蕨菜、 紫萁等
药用:贯众、卷柏等
形成煤炭:煤炭 主要是古代蕨类 植物的遗体形成 的。
蕨类植物
观赏:鸟巢蕨、 肾蕨等
监测污染:芒萁、 肾蕨等
工业:石松等
饲料:满江红、 槐叶苹等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2、形态结构: 有根、茎、叶的分化,叶
里有输导组织
3、繁殖方式: 用孢子进行繁殖。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比较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生活环
大多在水中
阴湿的陆地


假根
根 形茎 态
无 无
结叶

构 输导
组织

有茎、无导管。 有叶、无叶脉。
无 水土
1持、生药释物用放圈食(的用碳饵料—)氧,平维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 蕨类植物

铁 线






肾蕨结构示意图
观察肾蕨植株或标本, 分别找出肾蕨的根、 茎和叶。仔细观察叶 的背面,找一找孢子 囊着生在什么位置?
孢子囊 肾蕨生活在阴湿的环
境里,植物体有了根
茎叶的分化,并且根
茎叶里有了输导组织。
肾蕨没有地上茎,根
叶 状茎生在土中,上面

进化趋势:由水生→陆生, 由简单→复杂, 由低等→高等。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根、茎、 叶的分化;多数生活在水中。
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认一认:这是哪类植物?
苔藓
葫芦藓结构示意图
孢子:生殖细胞
观察葫芦藓的茎、 叶、和假根并和 被子植物的茎、 叶、根进行比较, 判断它适宜生长 在什么环境中?
葫芦藓生活在阴湿
的环境中,植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