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不合理大处方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近日,我们院儿科门诊出现了一些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经过分析
和讨论,我们发现这些处方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度用药
一些处方中,药品的种类非常多,且用量很大,存在着过度用药的问题。

例如,某些
处方中同时出现多种抗生素和退烧药,容易导致儿童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抗药性。

同时,过度用药还会增加儿童肝肾负担,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二、用药不合理
有些处方中,药品的选择和用法不合理。

例如,将抗生素作为治疗感冒的一线药物使用,而忽略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此外,还有一些处方中,将含
有阿司匹林的药品用于儿童治疗发热,这是极不安全的,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三、剂量错误
在一些处方中,药品的剂量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药品的疗效降低或出现副作用。

例如,某些处方中给予儿童过高的药物剂量,导致药物在儿童身体中积累过多,引起严重的不良
反应。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与我们医师在开处方时缺乏正确的用药知识密切相关。

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用药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药物治疗技术和疾病诊疗指南,在接诊患
者时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以确保开出的处方准确、安全和有效。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
监督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处方进行追踪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保证儿童患者得到正确的
治疗。

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和改进措施1

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和改进措施1

沈丘县2010年下半年各医疗单位门诊不合格处方公示按照《沈丘县卫生系统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为提高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卫生局于2010年11月10日-20日对我县各医疗单位依照《处方管理方法》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检查。

按照检查方案要求我们对每个医疗单位随机抽取门诊2010年5~10月共计8872张处方进行了分析。

结果不合格处方195张,占处方总数2.20%,处方合格率为97.80%。

处方不合格的原因多为处方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等。

详细情况公示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处方8872张,进行11个方面的分析。

二、结果1.共抽查处方8872张,合格处方8677张,不合格处方195张,不合格处方占处方总数2.20%,处方合格率为97.80%,其中:不合格处方中书写不规范79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0.5% ;不合理用药处方84张,占不合格处方43.1%;其它不合格处方3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16.4% 。

2.处方书写不合格的主要表现(1)处方前记项目内容不全。

主要有门诊号、科别忘了写,年龄数字不写“岁”“月”“天”字,族别和性别填反,错写病人姓名,给收费处不能准确录入病人资料带来一定的困难。

无临床诊断或诊断不明、诊断与临床用药不符,对药师在审方中存在潜在临床意义的禁忌证,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2)药物名称不规范通用名写成商品名、别名、习用名或名称前写注射用、名称后写注射液、名称前后都写注射液。

存在错字、别字、现象,如“龙血竭”的“龙”字上没有“点”、“氨苄西林钠/丙磺舒”的“丙”字上面没有“一横”等。

任意缩写或中文、拉丁文混写,如“缩合葡萄糖”写成“缩合糖”、“三磷酸腺苷二钠”写成“ATP”、“复方甘草片”写成“CO甘草片”等都是不正确的。

(3)有的药物不写剂型、规格、数量不写规格的,尤其以复方制剂、外用药(妇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最为多见。

不写剂型的如:阿莫西林0.25(是片剂?还是胶囊?),六味地黄丸1×2瓶(数量?),头孢氨苄胶囊0.125*2盒(多少粒?);规格、剂量书写错误的例如:乙烯雌酚片0.5mg写成0.5g,双黄连注射液10ml写成10mg,清开灵注射液10ml写成100ml等。

我院不合理处方原因评析及相关探讨

我院不合理处方原因评析及相关探讨

我院不合理处方原因评析及相关探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的病情及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但是不合理处方问题却仍然存在。

不合理处方指的是医院和医护人员在医疗行为中滥用药物,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病痛,也招致“医改”的影响,从而给医院和患者都带来诸多不利。

鉴于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本院不合理处方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一、不合理处方的影响及原因分析不合理处方会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

首先,不合理处方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病痛,因为这会使患者服用高杂质度和毒性较大的药物,甚至会引起药物中毒、过敏反应和肝功能等异常。

此外,不合理处方还会加重病重患者的负担,增加治疗费用,并给医院的管理带来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原因。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医生的不合理处方:医生没有清楚的抗菌药物知识,不完整的药物抗菌技术,缺乏疾病诊断和治疗训练;2、技术过时:医院目前护理技术水平落后,医护人员认知仍停留在西医技术中,可能导致处方不合理;3、管理不严:护士的配药技术、实施措施等不一致,管理不严,医护人员的时间不足和意识不清;4、医护人员素质不高:医护人员的素质有限,缺乏定期的学习训练,缺乏临床实践能力,没有充分的药物抗菌能力,导致不合理处方。

二、改进措施为了改善本院不合理处方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知识及护理技术:通过召开专业护理知识讲座,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增强抗菌药物知识,积极引进护理技术,加强与最新医疗技术的接轨;2、加强药物抗菌技术和疾病诊断:定期组织护理和药物抗菌学习培训,加强疾病诊断和治疗技能,避免不合理处方;3、完善护士的药物抗菌配药技术和实施措施:建立严格的护士配药技术和实施措施标准,定期检查,全面提高护士的服药技能;4、加强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通过护士实习,定期组织护士参加临床实践的实践培训,提高护士的药物抗菌能力,确保处方合理;5、加强医院管理: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配药技术,实施措施的标准性,强化医院的处方管理,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的成因与应对措施探析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的成因与应对措施探析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的成因与应对措施探析发布时间:2021-07-12T11:38:33.72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作者:贾晓琴[导读] 门诊西药房属于现代化医院中药学部门下的主要科室,作为医院对外的重要服务窗口,主要负责处方的调配发放,贾晓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O医院药剂科甘肃省兰州市,730000摘要:门诊西药房属于现代化医院中药学部门下的主要科室,作为医院对外的重要服务窗口,主要负责处方的调配发放,及监督与指导医生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药学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术水平,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作为追求目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与日俱增,人们在医疗消费上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这要求门诊西药房必须严格质量管理,药师应提高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够促使西药房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提高药学服务的实施效率。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成因分析;管理措施引言门诊西药房是医院的重要部门,门诊西药房的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较为普遍,通过积极开展综合管理有利于降低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率,并更好地维护患者用药安全。

通过积极开展综合管理措施,有利于提升门诊西药房的用药处方管理质量,并更好地规范临床药物应用,这对于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以及提升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的成因分析1.1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

如临床诊断缺漏、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诊断使用缩写、中英文混写、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等。

某患者男,临床诊断为慢性肠炎,处方中开具开塞露,属于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经药师干预后,临床诊断改为便秘。

1.2适应症不适宜。

适应症不适宜主要是指处方所开具药物的适应症、功能主治与临床的诊断及病情不符,本次适应症不适宜的处方均为药不对症,不仅影响临床治疗,也极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研究

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研究

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研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药越来越广泛,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痛。

然而,在实际临床用药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门诊药房作为药物发放的重要环节,其不合理用药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对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类型及原因1. 处方药物剂量不当处方药物剂量不当是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剂量过大和剂量过小。

剂量过大的原因可能是医生对药物的代谢途径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不足,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引起不良反应;剂量过小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

2.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配伍禁忌是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充分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药物配伍不当。

这种现象可能引起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3. 用药适应症不符用药适应症不符主要是指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恶化,甚至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4. 药物滥用和过度治疗药物滥用和过度治疗是指医生在开具处方时,过度依赖药物治疗,忽视了患者的实际情况。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患者药物依赖性增强、药物不良反应增多,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二、改进措施1. 加强医生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生进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生的药物合理使用意识,使其充分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确保开具处方时的药物选择、剂量控制和配伍搭配的科学性。

2. 完善药师制度药师是药房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关键环节,医院应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

药师在药品发放过程中,应严格审查处方,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及时干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医院应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近年来,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现象逐渐增多。

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对儿科医生的医疗形象和医疗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有必要对我院儿科门诊的用药不合理的处方进行深入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导致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医生药物知识的欠缺是导致用药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较快,医生们需要不断增加药物知识,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盲目需求也是导致用药不合理的因素。

一些家长可能因为对孩子病情的过度担心,会要求医生开具过多的药物进行治疗。

有些医生可能存在药品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考量,导致用药不合理。

医院的管理不严格也会导致用药不合理的问题。

如果医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能存在一些疏忽或不规范的行为。

在分析了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

医院应该加强对儿科医生的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其辨别和应用药物的能力。

医院还可以建立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物使用和处方开具,防止医生因个人考虑而开具不合理的处方。

医院还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意识,避免盲目的用药需求。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生的监督和管理,对违规开具处方的行为严惩不贷,确保儿科门诊用药的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一些实际问题。

医生的药物知识培训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医院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医院与患者的沟通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医院提供相关的支持。

医院对医生的监督和管理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和流程,需要医院加强管理的力度。

我院门诊月月不合理处方分析

我院门诊月月不合理处方分析

我院门诊月月不合理处方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开始选择到医院门诊进行就诊。

但是同时也许多患者发现,在我院门诊中,每个月都会出现不合理的处方,这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同时也让患者感到非常疑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不合理处方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入手分析我院门诊月月不合理处方的情况。

一、不合理处方的原因1.医生处方能力不足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现今很多医院门诊由于医疗人才稀缺,因此会雇佣大批未经过良好培训和考核的医生来补充医疗队伍。

这些医生在处方能力方面可能比不上经验丰富的医生,甚至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差错。

比如说有的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不够准确,或者在选择药品时容易出现忽视患者身体情况的情况,导致出现了不合理处方的情况。

此外,以前不合理处方未产生严重后果,也是原因之一。

2.药品利益链其次,不合理处方的产生还与药品销售有直接关系,很多医院由于贪图药品销售的利润而开出了不合理的处方。

这种药品利益链其实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但是由于监管不力与规定缺乏,导致了不少医生和药企之间的勾结。

二、如何避免不合理处方1.加强医生处方能力培训要想减少不合理处方的产生,首先需要从源头入手,加强医生处方能力的培训。

医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医生的处方能力,并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

对于医生不能按照规定提出合理的处方,要加强工作纪律和惩戒措施。

2.建立药品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药品使用的标准化流程来防止不合理处方的产生。

药品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包括了对于药品品质的审查、药品的选择、用药前的必要检查等等。

这些流程可以有效减少药品的不必要使用。

3.加强监管与管理力度最后,要想避免不合理处方的产生,还需要加强监管与管理力度。

政府和医院应该制定更为详细和现实的管理条例,并由专业机构对医院的药品使用进行定期抽样检测和监管。

另外还要积极推动医疗行业的规范化运作。

总之,在我院门诊中的不合理处方不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还会受到公众的质疑与怀疑,如果不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处理这些问题,就会引起不良影响。

我院不合理处方原因评析及相关探讨

我院不合理处方原因评析及相关探讨

我院不合理处方原因评析及相关探讨不合理处方是指医生在诊疗中处方中出现的异常药品、用法、量、时,使用的药品与原来病情、诊断标准不符合,或不合理使用药物给患者造成损害。

可以说,不合理处方实质上是一种医疗质量和安全性损失。

本文就我院不合理处方的原因进行评析及相关探讨。

首先,我院不合理处方可能会由于医师具备临床诊疗技能不足造成。

现在,我院的一些医生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但没有领悟到正确的临床技能,往往错误地处方出不合理的药物,比如在诊断不准确的情况下,处方出高强度药物或长效药物,使患者更为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其次,学术体系的技术梯度也是导致不合理处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阶段,各种学术体系在学术思考、常规诊疗方案以及新药上缺乏协调,而术语、方法也不统一,引起了一些医生技术梯度不高,从而使他们在临床上采用不合理药物。

再次,药品提供者或代理机构在药品信息传播方面也存在不合理处方出现的问题。

每一次销售都有很多不良影响,例如声称新药或未经实验验证的药物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劝诱医生更多地使用特定的药物,往往可以来着不合理的药物给患者造成损害。

上述几个原因都可以导致我院不合理处方的分布。

因此,建议我院应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现状。

首先,应维护医患及医师的双重权益,建立起明确的医疗责任机制和完整的医疗质量政策;其次,应建立临床实施系统,加强常规诊疗的有效实施,完善各项标准和规范;同时,要加大对药品提供者的监管力度,同时树立正确的药品理念,减少医疗产业内的不合理处方;最后,要增强对医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诊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最佳质量的治疗。

综上所述,不合理处方要得到有效遏制,必须全面改善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维护医患及医师的双重权益,探索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诊疗体系,为医疗提供最佳质量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不合理大处方成因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门诊大处方存在问题,控制大处方,提出解决问题措施。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门诊2011年每月1 000张300元以上处方,共12 0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要求,对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用药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

结果 12 000张大处方中不合理处方为15.34%,其中不规范处方为11.83%,用药不适宜处方为2.63%,超常处方为0.88%。

结论不规范处方可通过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得到有效改进,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存在一定的用药安全隐患,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是处方监控和审查的重点。

[关键词] 门诊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1-142-03
医院加强处方管理的宗旨是“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分析大处方不合理用药的现状,了解其成因,控制大处方,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促进处方合理用药的方法,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经济。

本研究对门诊300元以上大金额处方进行抽查研究,对其中的不合理性现象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采样方法
每月随机抽取数日门诊全天处方,从中抽取1 000张300元以上大处方,2011年医院门诊12个月共抽取大处方12 000张。

1.2 填写及统计
12 000张大处方按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内容包括处方日期,患者年龄,诊断,药品品种,抗菌药联用数,是否使用注射液,处方金额,处方是否合理等)逐一输入电脑,用excel进行统计。

统计内容包括:(1)对处方的基本情况统计内容包括药品品种总数,每张处方使用药品平均数,不合理处方数,不合理处方百分率,抗菌药使用处方数,抗菌药使用百分率,注射使用处方数,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处方总金额及平均金额。

(2)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内容包括不规范处方数,用药不适宜处方数,超常处方数及分别占不合理处方及抽查处方的百分率。

根据《规范》分别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出现的各项内容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大处方基本情况
随机抽查处方12 000张中不合理处方数为1 840张,不合理大处方基本情况见表1。

2.2 不合理大处方
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抽查的不合理大处方按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进行统计,其所占处方百分率见表2。

2.3 不规范处方
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百分率较高,抽查统计发现不规范处方出现的项目较多,主要存在问题见表3。

2.4 用药不适宜处方
对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可知,用药不适宜处方中药品的用法用量、适应证及联合用药不适宜占比例较高,分别占用药不适宜处方的34.25%、28.77%及21.92%。

用药不适宜处方情况见表4。

2.5 超常处方
在随机抽取的12 000张大处方中发现有105例超常大处方,占不合理处方5.71%。

见表5。

3 讨论
表1可知大处方的基本情况,抽查的大处方平均金额为424.95元,大处方大约占门诊处方5%。

每张处方使用药品平均数为2.8。

基本符合who制定的标准即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6~2.8种[1]。

高于深圳地区6家医院2.44种[2],与广州3所二甲医院的2.85种相近[3]。

抗菌药的使用率为26.25%,高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的关于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列不超过20%。

注射剂使用率为28.75%,高于who注射剂使用率在发展
中国家通过专家论证法对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的标
准(13.4%~24.1%)[4]。

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的注射剂保持4%以下,门诊患者很少使用注射剂,如瑞典的门诊病人注射剂使用率为0.0%[5]。

目前,深圳市已出台门急诊病例输液合理性评估细则,将对门急诊的输液量进行有效控制。

由表2统计结果显示不规范处方比例较大,其次是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不合格率较低。

由表3可知,抽查统计发现不规范处方出现的项目较多,其中药品的剂量、规格等书写不规范;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修改处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内容缺项或字迹难辨是造成不适宜处方的主要原因。

虽然这些都是些简单的缺陷,但给药师的调配工作带来困难,容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

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未按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占有一定比例,是药师审方的重点项目,也是造成大处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诊断为“糖尿病”用吡格列酮片达42 d;违反医院“慢性病”不超30 d的规定。

诊断为“乳腺手术”,不合理选用拉氧头孢针作预防用药等。

由表4可知,(1)用药不适宜处方中药品的用法用量、适应证及联合用药不适宜占比例较高,是造成患者医疗风险、过度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给一位60岁的老年患者单次使用头孢硫眯针(3 g),可能因血药浓度过高对肾功能造成损害,应按照老年患者在接
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又如临床诊断为“左下肺癌”,使用头孢硫眯针,为无适应证使用抗生素;诊断为“急性睾丸炎”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以上3种抗菌药物大部分抗菌谱重叠,属抗生素不恰当联用。

另因医生不了解中成药的成分及辨证施治,造成中成药联用不适宜,也是不合理大处方的成因之一。

如筋骨痛消丸+虎力散胶囊+抗骨增生丸因3种活血止痛类中成药功效相似,无联用必要。

(2)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药物、遴选的药品、重复用药不适宜处方虽占比例不高,但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引起医生和药师的高度重视。

如在调查的大处方中,头孢曲松针与地塞米松同瓶输液,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4期),我国头孢曲松钠不良事件报告总数、严重报告数量在抗感染药中均占较高比例,死亡病例报告数量位居抗感染药首位[6],应引起高度重视。

根据国家不良反应报告中心数据库显示,头孢曲松钠针与其他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分开使用;腋臭手术后选用氨曲南用于预防感染,属预防用药选择不合理;诊断为“甲癣”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和克霉唑乳膏,因益康唑与克霉唑同属咪唑类抗真菌药,作用机制相同,属重复用药。

在随机抽取的12 000张大处方中发现有105例超常大处方,超常大处方是,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
同药物,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叠加。

无适应证用药和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导致医师不合理大处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不规范处方,可通过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得到有效改进;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等可通过药师的审方及处方点评进行干预;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存在一定用药安全隐患,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也是处方监控和审查的重点,最好的方法是的使用“合理用药管理系列软件”,将合理用药管理系列软件与医师工作站嵌入,对药品合理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对有效控制大处方,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7]。

[参考文献]
[1] 傅卫,孙奕,孙军安,等.农村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及其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6):25-27.
[2] 谢守霞,杨红英,张万帆,等.深圳医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多中心干预研究[j].中国药师,2008,11(12):1429-1431.
[3] 许淑贞,陈红,越羡东.广州地区部分二甲医院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3):198-200.
[4] 洪倩,倪进东.初级卫生保健中注射的滥用,不安全问题亟待解决[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22(12):36.
[5] tomson gp.study of drug use indicators in
sweden[j].inrud news,1992,3(1):3.
[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警惕头孢曲松钠的严重过敏反应[eb/ol].2008-07-10.http:
///ws01/cl0078/31220.html.
[7] 孙喜琢,林君,李野,等.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加强临床用药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09,7(2):22-24.
(收稿日期:2012-09-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