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
全髋关节置换术

黄玉婷
1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人工髋关节手术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达到安全可靠的程度。据 记载,90%以上的人工关节术后20年都很成功。现代的人工关 节已经达到耐磨、耐用,入体不会发生排斥。
2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最稳定的关节之一,数典型的球臼关节。它 由股骨头、髋臼和股骨颈形成关节,下方与股骨相连,颈干交界 处内外侧有大小转子。与膝关节相比,髋关节有良好的内在稳定 性,同时也有很大的活动性。 人工髋关节可保持关节的稳定,解除髋关节疼痛,关节功能活动 好可以调整双下肢长度,手术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手术。
1.切除髋臼边缘盂唇及韧带 2.磨髋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次递髋臼锉 3.试样:递髋臼试磨 递内衬试样 4.安装人工髋臼假体并植入
8
手术配合
股骨的置换
1.递咬骨钳修整股骨颈 2.递髓腔钻扩大髓腔,依次用髓腔锉行髓腔成型 3.磨平股骨颈 4.递合适的试模置入 5.复位并检查:检查髋关节的稳定性,测量并比较双下肢的长度;检查后递试样取出器取出 试样 6.植入人工股骨假体
人工髋关节的外形
正常髋关节:是球窝关节,股骨头嵌入骨盆的关节窝内(髋臼)
13
14
15
16
17
18
3
髋关节手术介绍
全髋关节置换术就是手术置换髋关节内损害的骨质。 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三个部分: 1.用塑料关节窝置换髋关节窝(髋臼) 2.用金属关节头置换损坏的股骨头 3.用金属杆插入股骨干来增加人工关节的稳定性
4
术前访视、评估
1.评估病人心理状态 2.评估病人饮食和睡眠情况 3.评估病人患侧肢体皮肤,有无疖、痈、脚癣、静脉曲张等。 4.评估病人原发疾病,术前身体状况和心肺功能及术前用药情 况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步骤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步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也被称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和髋关节骨折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1. 术前准备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和相关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术前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心电图、X光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髋关节的状况和确定手术方案。
2.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会接受麻醉。
一般情况下,全麻会被使用,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状态。
3. 切口医生会在髋关节附近做一个切口,通常位于大腿外侧或臀部。
切口的大小取决于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偏好。
4. 骨切割医生会使用手术器械将患者的股骨头切除。
这个步骤旨在去除受损或疼痛的骨头,并为人工骨头的植入做准备。
5. 髋臼准备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工具清除髋臼内的软组织和骨头,为人工髋臼的植入做准备。
6. 人工骨头植入医生会将人工髋臼植入骨盆中,并使用特殊的骨水泥或螺丝固定它。
然后,医生会将人工股骨头插入股骨髓腔中,并通过骨水泥或螺丝固定。
7. 关节组装医生会将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装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人工髋关节。
医生会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髋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运动。
8. 切口缝合手术完成后,医生会将切口缝合起来,并进行必要的包扎。
切口的缝合可以使用可吸收的线或非可吸收的线,具体取决于医生的选择和患者的情况。
9.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观察和康复护理。
医生会给予相应的药物以控制疼痛和预防感染。
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专业的团队来完成。
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虽然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对于严重的髋关节疾病患者来说,它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减轻疼痛和不便。
因此,如果您有需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更多关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信息。
高龄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 的不 断提 高,人 们的平 均寿命也 逐年 提高,加之老年人身体 由于各种机 能逐渐 下降,尤 其是骨质疏 松等症状 ,使得老年骨折病例近年 来数 目呈 上升趋势 。 人工全 髋关节 由人工髋 臼和人 工股骨 头组 成 。其类 型和 设计种类较 多 ,主要是股骨头 的直径和与骨 固定的 髋 臼面进行设计【。随着全 髋关节置换 术技术 的成 熟和 l 】 普及 ,人 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已成 为一种重要外科 治疗 方 法。因此,做好全髋关节置换术 的护理 工作 ,可 以减 少 手术 并发症 ,能有 效地 恢复关节功能 ,解除疼痛 ,从 而 提 高高龄 患者的生命质量 。因此 ,本文总结各种 高龄骨 折 患者人工全髋 关节置换术后 的护理方法 ,为今后人 工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 的理论依据 。 高龄骨折 患者人工全髓 关节置换术 后的护理主要包 括 以下几个方面 :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 准备 自从 上世纪 7 . 0年代就提 出了术前准 备 的必要性 ,原 因是 由于患者 自从知道要手术之 时,身体 各个机能就开始进入紧张状态 ,加重 身体 负担【,因此 , 2 】 需要在术前对 患者进行必 要的术前准备 。术前对 患者 身 体情 况 的全面 评 价可 以决 定病 人 是否适 宜进 行手 术 治 疗 ,从而提 高手术 的安全 性和有 效性。术前准备具体包 括一些健康检查 以及相应 的指 导,例如术前给予患者合 理的饮食指导 ,叮嘱患者进食 高蛋 白、高钙质 、高热量 、 易消化、富含维生素 的食物 ;以及 一些必要 的卧床练 习, 比如练习床上大 、小便 ,教会其 使用牵 引床 上的辅助工 具 。此外 ,还需要完善各项术前检 查,术前一 日常规皮 肤准备,禁食水,术前 及术中应用抗 生素。
超声引导下仰卧位腰丛阻滞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

超声引导下仰卧位腰丛阻滞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刘彩霞【期刊名称】《《中国合理用药探索》》【年(卷),期】2019(000)009【总页数】3页(P186-188)【关键词】超声引导; 仰卧位腰丛阻滞; 高龄; 全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作者】刘彩霞【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麻醉科河南郑州4523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全髋关节是由人工髋臼与人工股骨头构成,50岁以上且符合相应条件者才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该术的麻醉及管理直接影响预后情况,若麻醉不当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麻醉方法至关重要[1]。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阻滞是效果较好的神经阻滞技术,可作为镇痛或辅助全身麻醉手段[2]。
腰丛神经主要包括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闭孔神经,支配大腿内外侧及前方的感觉,但位置较深,麻醉情况较难确认,而在超声引导下,操作医生可明确神经位置、麻醉药物扩散情况和周围脏器状态[3]。
鉴于目前关于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在“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此麻醉手段镇痛等方面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在本院择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
观察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72~85岁,平均年龄(78.56±3.23)岁;ASA分级: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
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73~82岁,平均年龄(77.69±3.02)岁;ASA分级: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
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70岁;②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③无沟通理解障碍;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6):746-748.[13] Jang HR, JReeve. Intrinsic instructional goal adoptionincreases autonomy-supportive Teaching: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and intervention [J ].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21,73(7):101415.[14] 代小勇,陈健聪,陈利芳.分阶段目标教学在介入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160-162.[15] 舒芬.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5):115-116.[16] 程青燕,廖琳萍,周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妇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118-119.[17] Mikkonen K,Elo S, Miettunen J, et al. Clinical learningenvironment and supervision of internationa nursing stud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17,52:73-80.[18] 黄美凌,李妍,章雪玲,等.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7-17.[2021-06-04 收稿](责任编辑 崔兰英)【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危险因素,为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医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TSK 恐动症评分量表评估,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恐动症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作者:米丽萍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23期股骨头、股骨颈与髋臼共同构成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髋臼与股骨头同时置换,使用人工关节替代患病关节,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手术配合对提高手术效果至关重要,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
临床资料2011年1~12月对23例住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67岁,经过细致的手术配合和术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术前准备环境准备:术晨提前1小时开放手术室层流空气净化系统,手术过程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物品准备:全髋关节置换术专用器械,电刀、电锯、电钻,各型号人工关节假体、臼。
凡可用高压蒸汽灭菌的器械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器械采用甲醛熏箱熏蒸12小时。
患者准备:①皮肤准备:严格备皮,注意全身和局部皮肤清洁,观察手术关节周围皮肤的条件,如有皮肤破损、虫咬抓痕、化脓性感染病灶等需治愈后方可手术。
②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天。
术晨应用止血药减少术中出血。
③术前访视:巡回护士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患者,根据患者的知识背景、顾虑及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手术的经过、方法,其他成功病例,以解除其不必要紧张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巡回护士配合要点患者入手术室后严格查对,于健侧上肢以18号静脉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保证输血,输液畅通。
患者体位取完全侧卧位,患侧在上,腋下放置一腋垫,防止血管神经受压,健侧下肢用约束带固定好,做好患者身体与金属物的绝缘工作,以防电刀灼伤患者。
调整手术床呈水平位。
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时提供台上所需物品,监督手术人员无菌操作,保持吸引器畅通,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出血或感染的机会,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植入骨水泥后易发生低血压,应注意观察。
人工关节属一次性耗材,价格昂贵,巡回护士需在锉臼、扩髓,确定使用假体型号后,复述型号无误方可开启包装,开启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然后将假体标签贴于病历,以备查询。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论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
方法对我院4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各个时期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练习、髋关节主动、被动练习、站立行走练习、髋关节活动度练习。
结果 46例患者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康复出院。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减少关节周围粘连,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同时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1],使术后病人能早期下床活动和早期康复出院。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73-03老年人髋关节病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常导致髋关节功能的丧失。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总体生存质量,手术固然重要,但手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如果忽视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就会给病人生活带来不便,也会加速关节的老化、松动,影响手术效果。
我科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6例,进行系统的术后康复训练, 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6例中,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55-85岁,平均67.5岁。
外伤后股骨颈骨折23例,骨性关节炎8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
均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病史,其中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20例,全髋关节置换26例。
所有病例手术均采用髋后外侧切口,单侧关节置换。
2 手术方法人工髋关节假体由股骨柄、球、髋臼杯和配套的内衬3部分组成。
所有病例在髋关节的后外侧,作一长为8-10厘米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关节,使髋关节脱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血清IL-6、IL-10水平的影响

·17·2020年第4卷第20期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下3D 打印技术舌侧托槽与粘接技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龈情况。
CBCT 重建下3D 打印技术通过为青少年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舌侧托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精密度,在避免对患者牙周组织造成的伤害的同时可提高牙齿健康程度。
此外,本研究中,B 组患者PES 评分显著高于A 组;B 组患者鼻唇角、颏沟倾角显著大于A 组,上唇长较A 组显著延长,上唇厚较A 组显著增厚。
提示采用CBCT 重建下3D 打印技术舌侧托槽与粘接技术进行治疗,患者具有较高的美观度和美学评价,患者预后更佳。
3D 打印技术是一种数字化模型技术,其能够依据患者现有的牙齿形态制作牙齿模型,可更直观地进行牙齿正畸治疗[6]。
综上,在青少年牙齿畸形治疗中,采用CBCT 重建下3D 打印技术舌侧托槽与粘接技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美观度,同时牙齿健康程度较高,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陈妍曲,唐敏,黄旋平,等.高精度三维整合牙颌模型个体化微种植体手术导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 22(10): 1529-1533.[2] 李运峰,祝颂松.数字化技术在牙颌面畸形诊疗中的应用[J].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2): 74-82.[3] 张利平,孙予,隋秋丽.西帕依固龈液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牙周炎患者GI, PLI, SBI 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 41(2): 63-64.[4] 段子文,马玉,王冰杰,等.拔牙位点保存后与同期引导骨再生术种植红色美学效果临床比较[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8, 11(5): 304-307.[5] 邱勇,宋艳. CBCT 重建下3D 打印技术对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应用效果及美学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 2020, 29(4): 137-141.[6] 李月梅,陈露露,郑丽丽. 3D 打印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5): 91-92.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血清IL-6、IL-10水平的影响柴金成1,丁志强2(1.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民医院骨外科,内蒙古 兴安盟 137600;2.镇赉县人民医院骨外科,吉林 白城 137000)摘要:目的 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血清白介素 -6(IL-6)、白介素 -10(IL-10)水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
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
过去二者均用金属,实践症明并发症多,现已不用。
目前国内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
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
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学术术语来源——
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文章亮点:
1近几年来,很多临床研究对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观点不同、结论不一。
文章分析两种方法的客观检测结果,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提供理论基础,并探讨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能较好的固定方案。
2试验主要观察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高龄股骨
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因未能进行长期随访,所以得出结论会有片面性。
但作者认为数据说明,两种方法都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相对并发症少,改善疼痛不如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于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近期疗效可能略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关键词:
植入物;人工假体;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高龄;并发症
主题词:
组织工程;髋关节;股骨;随访研究
摘要
背景:老年髋关节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困难,内固定还是关节置换各有利弊,目前临床上比较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为多见,
有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
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骨二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年龄65-87岁,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固定入路。
结果与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
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增高,Harris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改善(P < 0.05),固定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髋部畸形率均减少(P < 0.05)。
结果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