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教学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中深刻含义的理解。
(3)学生对课文内容情感态度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教师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书写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评价: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英雄人民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场景的想象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生字词。
(2)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江保卫战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4. 实践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造句或写段落。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中所描述场景的理解和想象。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大江保卫战的短文,表达对英雄人民的敬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大江保卫战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大江保卫战》。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与课文相关的大江保卫战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生字词卡片。
5. 学生作业本。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从《大江保卫战》中学习写作技巧:语文教案

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写作被认为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写作者,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语文教育是学习写作的基础。
本文将以《大江保卫战》为例,探究如何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实践。
一、关于《大江保卫战》《大江保卫战》是我国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大江”为背景,讲述了在大江两岸,上百万人因水库建设而遭受灾难的故事。
小说深刻揭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是一部批判当时社会环境的力作。
二、学习写作技巧1. 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张贤亮先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能够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心中。
例如:小说的主人公,上海出版社的编辑庄永祥,他踏着大山,在水库深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受天灾、受人祸的悲惨命运,离不开的是他对中国的深情厚爱,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能够看到张贤亮先生的精湛的写作技巧。
他将这些形象刻画得非常逼真,把他们的言行举止情感描写得十分细腻。
这样的人物形象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很有用的。
在写作中,逼真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给作品带来更加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2. 注意叙事的始末和顺序的安排在小说中,张贤亮先生非常注重叙事的始末和顺序的安排。
他的叙事始终紧紧围绕着主题展开,又注重具体细节的描述。
这样,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更加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写作技巧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对于作文来说,写作者应该注重叙事顺序的安排和细节的描述。
在写作中,写作者应该注意写作的始末,保证文章的故事情节一气呵成,达到良好的叙事效果。
3. 运用比喻和形象语言在小说《大江保卫战》中,书中的描写不愧是用心、眼力和才华来谱写的。
值得学习的是书中许多美好的比喻和形象语言。
例如:小说中描写了大江壮阔和雄浑的特点,其中就有这样的描写:“看着超过天际的江面,如同一道道黑色巨浪排山倒海般奔腾而来,势不可挡,浩然生威。
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一、教材简析:《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是一篇通讯。
背景广阔,人物众多,充满战斗气息。
课文浓墨重彩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将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课文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篇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
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
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教学的重点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力求简明、高效、重点突出。
本着这一原则,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从中领悟一些写作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我们不要将教材掰得过碎,应加强整合。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从整体入手,实行版块教学。
我将课文分为三大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
第一版块:第一版块:扣题导入,整体感知:1.揭示课题后紧扣课题引发学生思考:课文围绕“大江保卫”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想,划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学生汇报,师相机点评.(此举设计,意在以“一石击水”之势,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把握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脉络,进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第二版块:抓住重点词、句、段精读感悟:“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大江保卫战阅读题的答案1998年的夏天

大江保卫战阅读题的答案1998年的夏天谁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的暴雨,那条的决堤的大江?是我国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打响了一场震撼人心的保卫战。
下面由店铺为你带来关于大江保卫战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大江保卫战阅读材料1998年的夏天。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门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勇地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大江保卫战阅读题目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肆虐嶙峋鏖战日夜兼程惊心动魄2.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江保卫战阅读答案1、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嶙峋: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鏖战:激烈地战斗;苦战。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惊心动魄: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见修正153、记叙了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为了保卫长江大堤,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开赴抗洪前线,与疯狂的洪水展开气壮山河的保卫战,热情地讴歌了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崇高精神。
大江保卫战教案(优秀5篇)

大江保卫战教案(优秀5篇)《大江保卫战》篇一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吗?我国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袭击着荆襄大地。
平日里温顺柔美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一旦长江大堤被冲毁,后果将不堪设想,怎么办?怎么办?瞧!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与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进行简单标注,学习作读书笔记。
)2、提自读要求: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②、画出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本课词语;③、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反复多读几遍。
思考:它为什么让你感动?3、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①、指名逐段读。
②、教师相机正音,正句。
③、引导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简单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文章,细细品味让你心头为之一震的句子,批注原因或感受。
2、交流:①、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让你感动呢?(指名说)第二自然段。
评价:你读得比较流畅,能说说它让你感动的原因吗?生答:这段话让我看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让我犹如身临现场。
②、你能说说“惊心动魄”的意思吗?(板书:惊心动魄)惊心动魄就是让人心灵震撼,完全使人心神撼动的意思。
(评价)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令你惊心动魄的词或句。
指名交流。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我是从“顿时”“一条长龙”感受到解放军官兵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竟然来了那么多!可见解放军官兵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亲兄弟啊!指名说“官兵们肩扛着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大堤,保住大堤!”谈感受。
师:是啊,他们肩扛在泥水中来回穿梭脚趾被割破了却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什么念头?)生答:保住大堤!指名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小学五年级语文《大江保卫战》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大江保卫战》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大江保卫战》一文。
该文详细描述了我国长江流域的一次重大洪水灾害,以及在这场灾害中,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成功保卫长江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抗洪英雄的崇高品质。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题,感受抗洪英雄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a. 解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b.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探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c. 示范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详细讲解。
4. 课堂实践:a.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细节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b. 各组分享作品,全班交流讨论。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大江保卫战》2. 主要内容:a. 长江流域洪水灾害背景b. 英雄抗洪事迹c. 细节描写的作用3. 写作技巧: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细节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勇敢、坚强、无私等品质。
2. 作业提交:下节课前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情况。
2. 拓展延伸:a. 邀请抗洪英雄或相关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抗洪事迹。
《大江保卫战》教案

《大江保卫战》教案《大江保卫战》教案1教材分析《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2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__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教学过程一、揭题(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
大家一起看!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精炼、深刻的成语如颗颗珍珠熠熠闪光。
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
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积累。
]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2、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江保卫战(教案)
一、导入并学习第一部分
1、同学们平时在电视里看过很多著名的战斗认识了许多的战斗英雄,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场特殊的战斗,这场战斗的敌人是谁呢?战场在哪儿呢?请同学们仔细听好了——
(录音: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嘶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
2、交流:这场战斗的敌人是谁?战场在哪?你能用几个字来概括这场战斗的名字吗?(出示课题——大江保卫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大江保卫战》,在这一场战斗中解放军官兵们为什么而战?他们在大江保卫战中主要做了什么?战斗的结果怎样?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求:
思考:在这一场战斗中解放军官兵们为什么而战?他们在大江保卫战中主要做了什么?战斗的结果怎样?
3、检查初读情况
在这一场战斗中解放军官兵们为什么而战?(为灾情,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而战。
)
他们在大江保卫战中主要做了什么?(抢险、救人)哪几小节写了抢险?(2—4)哪几小节写了救人?(5)
战斗的结果怎样?(大堤保住了, 群众得救了)这样的子弟兵,你们会忘记吗,人民会忘记吗,祖国会忘记吗?他们将永远铭记在人民有心中。
4、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5、检查生字词:
狂风 暴雨 巨浪 激流 塌陷 崩塌 撕咬 撕扯 在本课用来形容什么?有什么作用?
肆虐 日夜兼程 嶙峋 惊心动魄 呐喊 气壮山河 鏖战 铮铮铁汉理解词意,用上一些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大江保卫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打响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1小节。
(灾情,怎样的灾情?)
你觉得这一小节主要突出了一个什么字?(急、险)
2、你从这一小节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灾情的急或险来,请你把相关词句划出来,多读几遍,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生:我找到了“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嘶咬着千里江堤。
”这句话,我想,曾经那样无私地滋养着两岸土地的长江现在竟变得如此的暴虐,让人不寒而栗。
生:我仿佛看到了房屋冲塌了,田地被淹没了……
师:对!洪水肆虐,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美丽的家园。
生:我读到“荆江告急!武江告急!九江告急……”这句时,3个感叹号让我体会到了灾情的严重。
生:我似乎听到了江水咆哮的轰鸣声。
5、这么严重的灾情怎么读?(指导朗读)
5、在危急之中,谁来了?怎么来的?(引读)
6、齐读第一小节。
7、在这场大江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抢险救人的感人场面,我们下节课再跟着课文一起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