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中图版《地理图册》中的历史地图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元时期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元时期图

元时期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1)——元时期图组元时期图组编例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二幅,分幅图十八幅,插图六幅。

二、全图二幅,分别反映前后期疆域政区概貌。

前期全图以1280年(至元十七年)为准,画出中书省和陕西四川、云南、江淮、福建、江西、湖广六行中书省的治所、省界,部分直隶于省的路府州,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土司。

其时西南地区有一些洞寨尚未归附,因图上无法钩勒其范围,概作省界内处理。

有些地方当时建置不明,图中只标地名,不标路府州县。

东北标出成吉思汗诸弟封地大致范围。

吐蕃地区领以撟苤圃簲,下设宣慰司、元帅府、招讨司等,具体建置罕见记载,图从从阙。

西北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联兵抗元,二汗辖境难以分清,且察合台汗笃哇实受制于窝阔台汗海都,故作一区处理,标出二汗国大致范围;窝阔台汗的注记字体略大于察合台汗,籍以表示前者为主宰,后者为从属。

二汗常同驻的塔剌思,以首府符号表示。

后期全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画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中书省的治所、省界、部分路府州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宣抚、安抚等司,和甘肃行省以西的哈密力、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三区,吐蕃地区由总制院改称的宣政院及其所辖三个宣慰司的大致范围。

窝阔台汗国已不复存在;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二部,界域不明,故仅标“东部”、“西部”于相应地区,不画界线。

二部首府用同一符号表示。

其时又设征东行省于高丽国,行省最高长官“丞相”即由高丽国王兼任,“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行省仅有空名,故只标出省名,仍作邻国处理。

三、分幅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

元十七幅:中书省、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中书省、宣政院辖地各一幅;中书省及云南、江浙、湖广三行省部分地区建置太密,难以画全,各加一分幅,扩大比例尺,画出全部建置;西北直隶元廷的哈密力、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三区合一幅。

中图版中华地图社高中地理第一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中图版中华地图社高中地理第一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 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尺 度扩展到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地心说”—〉 “日心说”—〉 “星系”—〉 现代观测
哈勃望远镜下的太空
一光年=365x24x60x60x30w 约为9万4千6百零8亿公里
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最大宇宙范围为150亿光年
天体 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天体 系统
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1.教材中提到了哪些天体系统?它们的
级别关系如何? 2.各级天体系统中各有哪些天体?其中
心天体是什么?
地月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 星,由于地球的质量 比月球大得多,相互 吸引的结果,使月球 不停地绕地球公转。
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太 阳为中心的天 体系统,主要 成员有太阳、 行星、小天体、 流星体、彗星 和行星际物质。 这些天体在太 阳的吸引下, 不停地绕太阳 公转,构成太 阳系。
宇宙中最远的星系——一个国际天文学家研究小组也许创 造了新纪录,他们发现了宇宙中已知的最为遥远的星系。 该星系距离地球130亿光年,是在宇宙大爆炸7.5亿年后诞 生的,当时宇宙尚不到现在年龄的5%。
小结
自然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 彗星、流星体:
2000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统
总 星
太阳系
3、读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完成下列各 题:
(1)图中数码①表示 地月系;表示河外星系 的数码是 4 ;表示银河系的数码是 3 (2)太阳是 2 系(填数码)的中心天体,其主 要原因是 太阳质量大 (3)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就是 5总星系(填 数码和名称),其半径约为_15_0_亿光年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部编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是中国最新的历史教材。

和过去的教材不同,该教材采用了通史的编撰模式,取代了过去专题史的模式。

教材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改变了过去逻辑混乱、内容空洞的现象。

在教材中截取其中古代史部分地图,以供大家欣赏。

教材中的地图也是采用的是谭其骧版本的历史地图,有很多不客观的地方。

因此,这些地图只能作为参考。

一,先秦时期地图书中第一幅地图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分布地图。

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00多该地图主要展示其中比较重要,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如巫山人、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等。

第二幅地图是西周分封地图。

从该图能够看出西周主要诸侯国和民族的分布位置。

该图的缺陷是无法区分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

春秋战国时代地图,能够反映主要诸侯国都城的位置,但是不能反映诸侯国的大小。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朝的地图比一般的秦朝地图较为精美,能够反映很多郡的具体位置。

不过,由于该图是谭其骧地图为基础制作的,因此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象郡应该位于越南地区,二是秦朝版图不应该画入云贵。

详细的情况,小编有专门的文章论述,这里不在多说。

教材中评价秦朝“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材中没有汉代地图,只有丝绸之路的地图。

教材中对汉武帝的开疆扩土介绍到:“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

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初二地理中外古代地图历史分析

初二地理中外古代地图历史分析

初二地理中外古代地图历史分析古代地图的历史分析地图是人类认知和探索地球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它在人类的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图的样式和表达方式不断发展变化。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外国和中国古代地图的样式和特点。

通过对这些地图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认知地理知识的进程,以及不同文明的地理观念和表达方式。

1. 中国古代地图中国古代地图主要采用了三种形式:塑沙地图、绘画地图和转札地图。

塑沙地图由沙和盐巴制成,模拟地理地貌;绘画地图则通过绘制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要素来呈现地理形状;转札地图则是一种折叠的地图形式,通过展开和折叠来显示不同地域。

这些地图注重地理特征的精细表达,但缺乏实际比例和经纬度的概念。

2. 外国古代地图在外国古代地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明的地理观念和表达方式。

例如,古埃及地图上,尼罗河被当作地图的主要参考线,沿岸城市、山脉和河流以直角的方式绘制;而古希腊的地图则更注重地中海地区的描绘,通过众多小岛和岸线的展示来凸显地理特征。

古罗马的地图则以罗马城为中心,展示了广阔的帝国疆域。

3. 古代地图的局限性古代地图在表达地理知识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测量技术的限制,古代地图缺乏准确的比例尺和经纬度系统,使得地图的绝对准确性受到挑战。

其次,古代地图更注重地理形状的表达,而忽略了地理间距的概念。

此外,由于古代地图创作时缺乏全球视野,往往只着重描绘本地区或某一特定地域。

4. 现代地图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地图呈现出更加准确和详细的特点。

现代地图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可以精确描绘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要素和地区。

与古代地图相比,现代地图具有准确的比例尺和经纬度系统,能够提供信息的全球化视野。

总之,通过对古代地图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明时期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表达方式。

古代地图在展示地理地貌和地理特征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准确性和全球视野方面存在局限性。

中国历史一目了然--各朝代高清电子地图

中国历史一目了然--各朝代高清电子地图

中国历史一目了然--各朝代高清电子地图【先点击哪个朝代的牌名,就出现那个朝代的地图,再点右上角最左边的青色的箭头是翻页;两个红色箭头是放大镜、缩小镜】这个中国历史地图Flash版,可以看到我国历代疆土变迁,重要城池、地区的划分及不同时代的不同称谓等。

这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详尽的了解之外,是否也由此联想出一份感慨呢?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文明的、繁荣富强的!现行中国政区简称:○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台行政区划网中国行政区地图贵港市中国年代表:盘古氏、三王五帝……?夏:约公元前2100----1600年约500年商:约公元前1600----1028年约550年以上周:约公元前1027----256年共772年西周公元前1027----771年共257年东周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春秋公元前770----256年共295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秦:公元前221----206年共15年(221 庚辰秦灭齐,统一全国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公元元年,为西汉平帝时期)新莽公元9----25年共 15 年东汉公元25----220年共 196 年三国:公元220----280年共 60 年魏公元220----265年共 46 年蜀公元221----263年共 43 年吴公元222----280年共 59 年晋:公元265----420年共156年西晋公元265----317年共 53 年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宋公元420----479年共 60 年齐公元479----502年共 24 年粱公元502----557年共 56 年陈公元557----589年共 33 年后梁公元555----587年共 33 年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北魏公元386----534年共149年东魏公元534----550年共 17 年西魏公元535----556年共 22 年北齐公元550----577年共 28 年北周公元557----581年共 25 年隋:公元581----618年共 37 年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武周公元684----705年共 21 年五代:公元907----960年共 54 年后梁公元907----923年共 17 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共 14 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共 11 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共 4 年后周公元951----960年共 10 年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契丹.辽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契丹公元907----947年共 41 年辽公元947----1211年共265年西辽公元1124----1211年共 88 年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蒙古.元公元1206----1368年共163年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 66 年元:公元1271----1368年共 98 年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洪武公元1368----1399年共31年建文公元1399----1403年共 4 年永乐公元1403----1425年共22年洪熙公元1425----1426年共 1 年宣德公元1426----1436年共10年正统公元1436----1450年共14年景泰公元1450----1457年共 7 年天顺公元1457----1465年共 8 年成化公元1465----1488年共23年弘治公元1488----1506年共18年正德公元1506----1522年共16年嘉靖公元1522----1567年共45年隆庆公元1567----1573年共 6 年万历公元1573----1620年共48年泰昌公元1620----1621年共 1 年天启公元1621----1628年共 7 年崇祯公元1628----1644年共17年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顺治公元1644----1662年共18年康熙公元1662----1723年共61年雍正公元1723----1736年共13年乾隆公元1736----1796年共60年嘉庆公元1796----1821年共25年道光公元1821----1851年共30年咸丰公元1851----1862年共11年同治公元1862----1875年共13年光绪公元1875----1908年共34年宣统公元1908----1911年共 3 年中华民国公元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本文源自网络阿东:/894778685 秦西汉三国西晋前秦/东晋周/齐/陈隋唐辽/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作者:谭其骧西汉时期图组编例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三幅,简图一幅,插图四幅。

二、全图画出西汉朝后期的疆域政区包括司隶部、十三刺史部所察各郡、国和西域都护府辖区,以及当时我国边区各族的分布地。

汉朝内部画出十四部界,标注部名,画出大部分郡、国治所;西域只标出国名,不画界。

边区各族因记载简略,只标注其大致方位,各族之间不画界线,惟匈奴按其大致活动范围画界。

三、分幅图按汉朝当时的监察区司隶部和十三刺史部分为十二幅,另西域都护府一幅。

司隶、荆州、幽州、交阯四幅,各附插画一幅。

四、关于西汉的分部,旧说无朔方,称交阯为交州,本图采用了顾颉刚《两汉州制考》(载前历史语言研究所《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的考证结论。

五、西汉后期的地方行政区划以一百零三郡、国统辖一千五百多个县、邑、道、侯国。

郡和国用注记分别,治所符号不分。

邑、道、侯国治所一律用县治符号,注记不予区别。

各郡都尉均在其治所旁加注记表示。

六、《汉书·地理志》所载郡、国名称是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制度,但郡、国辖境系成帝元延(公元前12-前9年)、绥和(公元前8-前7年)之际的情况,今从《汉志》记载画出郡、国辖境改用元延、绥和之际的郡、国名称(参考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七、西域都护府驻地作郡治处理,所辖属国的首府作县治处理。

校尉治所用县治符号,并加注记标明,其他各城皆作聚邑处理。

诸国辖境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地区。

八、已废或后置的郡县尽可能标出,用聚邑级符号注记,括注其置废年代。

九、水系泽薮以《汉志》为据,参证《水经注》记载画出。

如班说和郦说不同,以班说为准。

《汉志》所载间有为当时地理知识所限,与实际情况不符处,不画。

十、匈奴等部简图一幅,画出匈奴境内部族分布、著名山川、庭帐和城等。

西汉时期全图司隶部并州、朔方刺史部并州刺史部无考县名太原郡于离定襄郡都武襄阴复陆朔方刺史部无考县名北地郡除道五街回获上郡木禾京室洛都原都推邪望松宜都西河郡驺虞鹄泽乐街徒经广田益阑宣武千章武车饶县方利西都平陆觬是博陵盐官五原郡固陵文国蒲泽莫(黑旦)兖州、豫州、青州、徐州刺史部兖州刺史部无考县名东郡利苗山阳郡中乡郑国甾乡栗乡曲乡泰山郡式县豫州刺史部无考县名沛郡辄与高国高柴漂阳东乡临都汝南郡归德青州刺史部无考县名平原郡合阳千乘郡繁安齐郡昭南北乡平广北海郡瓡国平的羊石乐都石乡上乡新成胶东国昌武徐州刺史部无考县名琅邪郡虚水雩叚云国柔国即耒武乡伊乡参封博石慎乡驷望高陵临安石山东海郡兰祺山乡建乡于乡平曲(侯国)武阳都平临淮郡开阳播旌西平开陵昌阳广平兰阳乐陵泗水郡于县东郡北海间诸郡荆州刺史部荆州刺史部无考县名江夏郡襄县扬州刺史部冀州刺史部冀州刺史部无考县名巨鹿郡武陶常山郡平台都乡广平郡平利阳台城乡幽州刺史部幽州刺史部无考县名涿郡成国利乡右北平郡廷陵薋县骊成聚阳平明幽州刺史部无考都尉治所右北平郡治薋县益州刺史部北部益州刺史部南部、哀牢凉州刺史部凉州刺史部无考县名陇西郡予道天水郡奉捷兰干安定郡复累安俾卤县凉州刺史部无考都尉治所天水郡属国都尉治勇士县满福武威郡治休屠县熊水障张掖郡治日勒县泽索谷交趾刺史部西域都护府匈奴等部东汉时期图组编例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三幅,简图一幅,插图三幅。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高清简单明了)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高清简单明了)

中国古代史地图1.中国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遗址分布[大约170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2.原始社会部落分布[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3.夏朝形势;商朝形势[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前1046年]4.西周初期形势及主要诸侯国[前1046年-前771年]5.春秋列国形势[前770年-前476年]6.战国时期形势[前475年-前221年]7.秦灭六国;秦统一[前230年-前209年]8.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农民战争[前209年-前207年]9.项羽,刘邦楚汉战争[前206年-前202年]10.西汉疆域[前206年-公元25年]11.秦汉关中水利前221年-公元220年]12.西汉前期形势,七国之乱前206年-前140年]13.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前138年-前60年]14.丝绸之路15.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17年-23年]16.班超出使西域[73年-97年]17.东汉羌汉人民反抗斗争形势[111年]18.黄巾起义[184年]19.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199年11月]20.官渡之战[200年-201年]21.赤壁之战[208年]22.三国鼎立形势[229年-263年]23.魏灭蜀形势[263年]24.西晋境内内迁各族的分布及流民起义[301年-311年]25.东晋和十六国形势[304年-439年]26.东晋,前秦形势[351年-394年]27.淝水之战[383年8月-11月]28.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523年-528年]29.南北朝宋,北魏[420年-479年]30.南北朝齐,北魏[479年-502年]31.南北朝梁,东魏,西魏[502年-557年]32.南北朝陈,北齐,北周[557年-589年]33.隋朝疆域[581年-618年]34.隋朝运河,广通渠[605年-618年]35.隋洛阳城[581年-618年]36.隋末农民战争[611年-618年]37.唐朝疆域[618年-907年]38.唐长安城[618年-907年]39.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640年-907年]40.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726年-907年]41.唐朝主要对外交通[618年-907年]42.唐玄奘西游[627年-645年]43.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形势[755年-907年]44.唐末农民战争[859年-883年]45.五代十国;幽云十六州[891年-979年]46.北宋,辽,西夏形势[1038年-1125年]47.北宋东京城[960年-1127年]48.宋辽边境形势[960年-1125年]49.南宋,金,西夏形势[1127年-1234年]50.王小波,李顺起义[993年-995年]51.宋江起义;方腊起义[1119年-1122年]52.钟相,杨么起义[1130年-1135年]53.蒙古兴起;成吉思汗西征[1205年-1227年]54.元朝疆域;岭北行省北部[1279年-1368年]55.元大都城[1264年-1368年]56.元朝运河和海运[1206年-1368年]57.元末农民战争[1351年-1368年]58.明朝疆域[1368年-1644年]59.明朝长城[1368年-1644年]60.明北京城[1420年-1644年]61.奴儿干都司形势;永宁寺附近[1409年-1644年]62.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63.倭寇侵扰和援朝战争[1522年-1598年]64.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1522年-1644年]65.明末农民战争[1628年-1644年]66.明初女真族分布;满族兴起[1616年-1644年]67.清朝疆域[1644年-1840年]68.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1662年]69.清初抗击沙俄侵略;尼布楚条约[1643年-1689年]70.清前期巩固西北[1690年-1759年]71.清朝中期苗民起义和白莲教起义[1795年-1806年]中国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遗址分布[大约170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原始社会部落分布[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夏朝形势;商朝形势[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前1046年]西周初期形势及主要诸侯国[前1046年-前771年]春秋列国形势[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形势[前475年-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统一[前230年-前209年]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农民战争[前209年-前207年] 项羽,刘邦楚汉战争[前206年-前202年] 西汉疆域[前206年-公元25年]秦汉关中水利前221年-公元220年]西汉前期形势,七国之乱前206年-前140年] 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前138年-前60年] 丝绸之路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17年-23年] 班超出使西域[73年-97年]东汉羌汉人民反抗斗争形势[111年] 黄巾起义[184年]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199年11月] 官渡之战[200年-201年]赤壁之战[208年]三国鼎立形势[229年-263年] 魏灭蜀形势[263年]西晋境内内迁各族的分布及流民起义[301年-311年] 东晋和十六国形势[304年-439年] 东晋,前秦形势[351年-394年]淝水之战[383年8月-11月]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523年-528年] 南北朝宋,北魏[420年-479年]南北朝齐,北魏[479年-502年]南北朝梁,东魏,西魏[502年-557年] 南北朝陈,北齐,北周[557年-589年] 隋朝疆域[581年-618年]隋朝运河,广通渠[605年-618年] 隋洛阳城[581年-618年]隋末农民战争[611年-618年]唐朝疆域[618年-907年]唐长安城[618年-907年]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640年-907年] 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726年-907年] 唐朝主要对外交通[618年-907年]唐玄奘西游[627年-645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形势[755年-907年] 唐末农民战争[859年-883年]五代十国;幽云十六州[891年-979年] 北宋,辽,西夏形势[1038年-1125年] 北宋东京城[960年-1127年]宋辽边境形势[960年-1125年]南宋,金,西夏形势[1127年-1234年] 王小波,李顺起义[993年-995年] 宋江起义;方腊起义[1119年-1122年] 钟相,杨么起义[1130年-1135年] 蒙古兴起;成吉思汗西征[1205年-1227年] 元朝疆域;岭北行省北部[1279年-1368年] 元大都城[1264年-1368年]元朝运河和海运[1206年-1368年]元末农民战争[1351年-1368年]明朝疆域[1368年-1644年]明朝长城[1368年-1644年]明北京城[1420年-1644年]奴儿干都司形势;永宁寺附近[1409年-1644年]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倭寇侵扰和援朝战争[1522年-1598年]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1522年-1644年]明末农民战争[1628年-1644年]明初女真族分布;满族兴起[1616年-1644年]清朝疆域[1644年-1840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1662年]清初抗击沙俄侵略;尼布楚条约[1643年-1689年] 清前期巩固西北[1690年-1759年]清朝中期苗民起义和白莲教起义[1795年-1806年]。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1.3地球的演化过程(共18张ppt)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1.3地球的演化过程(共18张ppt)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 按时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编年, 形成地质年代表。
新生代 (距今0.66亿年前至今)
显 生
开始出现大量 较高级动物以
中生代 (2.52亿—0.66亿年)
宙 后——至今
古生代 (5.41亿—2.52亿年)
寒武纪(5.4亿年前)
生物化石稀少 和不存在的地
地壳运动 剧烈
剧烈
与 水体广泛, 陆地扩
海陆分布 陆地小 大
矿产
海西运动
燕山运动 喜马拉雅运
陆地进一步扩 古陆分离 动
大(联合古陆)(古大洋) 现代海陆分

太古代 元古代
生物演化 原始细菌
蓝绿藻
藻类繁盛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爬行类动物 哺乳动物 (人类)
大气变化 CO₂为主, 较多
缺氧
游离氧
氮气为主, 其次氧气
地壳运动 剧烈
剧烈
与 水体广泛, 陆地扩
海陆分布 陆地小 大
矿产 铁矿
赤铁矿
海西运动
燕山运动 喜马拉雅运
陆地进一步扩 古陆分离 动
大(联合古陆)(古大洋) 现代海陆分

成煤时代
造煤时代 多样
地球演化史—古生代
晚古生代时期,陆地上的蕨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阀森林,这是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石炭一二 叠纪成为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时代。
太古代 元古代
生物演化 原始细菌
蓝绿藻
藻类繁盛
古生代
中生代
裸子植物 爬行类动物
新生代
被子植物
哺乳动物 (人类)
大气变化 CO₂为主, 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说中图版《地理图册》中的历史地图
赵亮/中国地图出版社(100054)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中图版《地理图册》引进了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历史地图。

这些历史地图具有“呈现历史原貌,佐证地理文字教材”“提供历史资料,解释地理现象成因”“讲述历史典故,引发地理学习兴趣”“反映历史变迁,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等教学功能,在丰富地理课程内容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洞鉴古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关键词:《地理图册》;历史地图;地理视角;历史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中图版《地理图册》,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呈现方式。

其中引进了多幅实用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洞鉴古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现结合历史地图在图册中的应用实例,将其教学功能分析如下,以期与各位读者沟通和交流,使我们的图像教材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一、呈现历史原貌,佐证地理文字教材
由于教科书中的某些知识涉及历史地理学,单纯的文字难以简明、直观、形象地加以表达。

只有利用图像呈现历史原貌,学生才能一目了然。

因此,新版《地理图册》中引进了展现史实的地图,旨在为课本原文提供翔实、具体的佐证。

例如,借助一组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图1),《地理图册》真实还原了1978年、1995年和2008年深圳地区的街区范围,生动反映出当地聚落的变化历程,印证了课文中关于聚落发展的表述。

同时,《地理图册》还摄取了一组反映深圳东门老街发展的景观照片,使抽象的文字教材具象化,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图1
二、提供历史资料,解释地理现象成因
地理课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

无论是人文地理现象,还是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都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学生方可对现象成因展开有头绪、有依据的探讨。

在我国内地,世界历史通常是在九年级开设的课程。

这意味着,七、八年级学生学习世界地理时,势必会面临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的困难。

加之历史资料匮乏,许多地理现象(尤其是文化地理现象)在学生看来如同无本之木,很难从根源上探讨它们的成因。

因此,新版《地理图册》在内容方面融入了资料性的历史地图,为学生解释地理现象提供必要的工具。

例如在“美国”一节中,“美国本土的历史发展和移民”资料图(图2)对学生理解当地文化地理现象而言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借助从图像资料中获取的地理信息,学生能够了解“星条旗”、“民族大熔炉”等现象形成的历史背景,从而对其成因进行科学的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图2
三、讲述历史典故,引发地理学习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于思考、专心钻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无论是地理教师,还是地理教材编写者,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把握上,都应注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为此,新版《地理图册》引进了一系列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素材,并借助地图形式加以呈现,其中不乏学生喜闻乐见的历史典故。

例如,图册利用历史地图“郑和下西洋”(图3)及百余字的辅文介绍,从不同的地理视角透视了“郑和下西洋对季风的妙用”这一有趣的故事,揭示出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由于当时科技水平有限,海上航行主要依靠风力驱动。

为了有效地利用季风,郑和船队从中国出发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返回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夏季。

图3
该案例中,图文并茂的故事化呈现形式既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枝有叶的教学素材,还能够使学生收获有滋有味的读图体验,无形中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有了地理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形成了解、探索地理新事物的意识,即地理学习意识。

四、反映历史变迁,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的对象通常是学生自身未知的,如教师提出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观察和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书本中的问题等[1]。

可见,问题情境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源泉。

为了创设引人思考的问题情境,图册中新增了反映历史变迁的地图,在学生的新知与旧知之间建立起矛盾冲突,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介绍“黄河及其治理”时,图册引入“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示意图”(图4),颠覆了学生对“母亲河”一成不变的认识,驱使他们对河道多次变迁的原因产生疑问。

通过采用观察地图、采集资料、分析、综合等探究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获得“黄河的频繁改道是天灾和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科学认识。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还能够在上述学习过程中,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思考地理问题,初步认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图4
之所以提倡借助历史地图来理解地理问题,是源于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地理环境绝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而是历史时期长期演化的结果,何况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在当时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完成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范畴。

现今的地理环境就是明天历史记录中的重要因素。

所有的历史问题都可以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同样所有的地理问题都应有历史观。

参考文献:
[1]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