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用电压表测电流,用电流表测电压

高中物理:用电压表测电流,用电流表测电压

电压表和电流表最基本的常规应用就是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测其电压;把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测其电流。

除了电表的常规应用外,还有电表的非常规应用,即用电压表替代电流表“测电流”或用电流表替代电压表“测电压”。

一、用电压表替代电流表“测电流”例1、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 x的阻值():电源E,具有一定的内阻,电动势约为9.0V;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滑线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①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试画出测量电阻R 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图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②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 x的公式为R x= 。

解析:要测待测电阻R x的阻值,需要测量R x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 x的电流。

题目中给了两个电压表,而没有电流表,但两个电压表的内阻均知道,故可用一个量程和内阻均小的电压表来替代电流表。

另外依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所以滑线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

设计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由上可知,R x两端的电压为U2-U1,通过R x的电流为,由欧姆定律可得R x的电阻:。

图1二、用电流表替代电压表“测电压”例2、从下列器材中选出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待测电流表A1(量程10mA,内阻r1约为40),电流表A2(量程500,内阻r2为750),电压表V(量程10V,内阻r3为10K),电阻R1(阻值约为100,起保护电阻的作用),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为50),电源E(电动势为1.5V,内阻很小),此外还有开关K和导线若干。

①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代号②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电流表A1的内阻,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 。

贾凡尼测量方法

贾凡尼测量方法

贾凡尼测量方法哎呀,说起贾凡尼测量方法,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不过别担心,我这就给你娓娓道来。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贾凡尼测量方法,其实就是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呢,就是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来测量电阻的值。

这方法,简单是简单,但要精确,那可得下点功夫。

咱们先得准备点东西,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还有待测的电阻。

这电阻,可不能是坏的,不然咱们可就白忙活了。

接下来,咱们得把电压表和电流表连到电阻上。

这电压表,得并联在电阻两端,电流表呢,得串联在电路里。

这可是关键,别搞错了,不然测量结果可就不准了。

然后,咱们得给电路通电。

这电压表,得调到合适的量程,电流表也是。

这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得根据电阻的大概值来定,别太高也别太低,不然读数可就不准了。

通电后,咱们得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这电压表,显示的是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显示的是流过电阻的电流。

这俩读数,可得记清楚了,一会儿还得用呢。

接下来,就是计算电阻的值了。

这公式,可简单了,就是电压除以电流,也就是欧姆定律。

这公式,初中物理就学过,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可得细心,别算错了。

最后,咱们得检查一下测量结果。

这电阻的值,得在合理的范围内,不然,可能就是测量有误。

这检查,可得仔细,别马虎。

哎呀,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这贾凡尼测量方法挺复杂的。

其实呢,只要你细心,一步步来,这方法还是挺简单的。

不过,这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得看你的操作了。

这玩意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得多练练,才能熟练。

总之,贾凡尼测量方法,就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阻的值。

这方法,虽然简单,但要精确,那可得下点功夫。

不过,只要你细心,一步步来,这方法还是挺简单的。

希望我说的这些,能帮到你。

电阻的测量实验原理

电阻的测量实验原理

电阻的测量实验原理
电阻的测量实验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计算电阻的大小。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电流法、电压法和桥法。

1. 电流法:
电流法是通过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来计算电阻值。

实验中,需要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串联,接入电流源和电流表,同时连接一个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通过改变电流源的电流大小,测量电压表的电压值。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值。

2. 电压法:
电压法是通过测量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计算电阻值。

实验中,需要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并联,接入电压源和电压表。

通过改变电压源的电压大小,测量电压表的电压值。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值。

3. 桥法:
桥法利用电桥平衡时电流为零的原理来测量电阻值。

实验中,需要连接一个电阻桥,桥上接有待测电阻和已知电阻。

当桥平衡时,桥上电流为零,可以通过调节已知电阻来使桥平衡,此时已知电阻和待测电阻成比例。

通过测量已知电阻的值,可以计算待测电阻的值。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示例之二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示例之二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示例之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

1.2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

1.3能够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1.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教学难点2.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线方法。

2.2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2.理论讲解2.1讲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2.2讲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3讲解测量电阻的原理。

3.实验操作3.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一套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等器材。

a.将电阻箱接入电路。

b.将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c.打开电源,调节电阻箱阻值,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d.记录不同阻值下的电压和电流值。

4.数据分析4.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4.2讨论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5.2提问:如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5.3布置作业:设计一个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测量电阻的原理。

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实验误差,让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4.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课堂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验素养和思维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一、所给器材:电源(电压未知)、开关、电流表、定值电阻R、导线若干、未知电阻R X。

(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方法1:1.如图,闭合S,先测出R的电流I1;2.拆下电流表,接到另一支路上,测出R x的电流I2。

推导出表达式:U=U1=U2=I1R, R x=U/I2=I1R/I2。

方法2:1.如图,闭合S,先测出干路的电流I12.拆下电流表,接到支路上,测出R x的电流I2。

推导出表达式:U=U1=U2=(I1-I2)R, R x=U/I2=(I1-I2)R/I2。

方法31.如图,闭合S,先测出干路的电流I1;2.拆下电流表,接到支路上,测出R的电流I2。

推导出表达式:U=U1=U2=I2R, R x=U/(I1-I2)=I2R/(I1-I2)。

方法41.如图,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推导出表达式:U=U1=U2=(I2-I1)R, R x=U/I1=(I2-I1)R/I1。

方法51.如图,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推导出表达式:U=U1=U2=I1R, R x=U/(I2-I1)=I1R/(I2-I1)。

方法61.如图,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推导出表达式:S断开时U=I1(R x+R),S闭合时U=I2R x,所以,I1(R x+R)=I2R x,解得R x= I1R/(I2-I1)。

方法71.如图,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推导出表达式:S断开时U=I1(R x+R),S闭合时U=I2R,所以,I1(R x+R)=I2R,解得R x= (I2-I1)R/I1。

方法81.如图,S接a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2.S接b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推导出表达式:U=U1=U2=I2R,R x=U/I1=I2R/I1。

电流表和电压表 电阻的测量

电流表和电压表 电阻的测量

电流表和电压表 电阻的测量【基础知识梳理】 【电压表和电流表】1.电流表原理:电流表G 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磁力矩作用发生偏转的原理制成的,且指什偏角θ与电流强度I 成正比,即θ = kI ,故表的刻度是均匀的。

2.电流表的主要参数表头内阻R g :即电流表线圈的电阻;满偏电流I g :即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此时指针达到满偏;满偏电压U g :即指针满偏时,加在表头两端的电压,故U g =I g R g 3.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方法〗 _____联一个______电阻R ,如图所示,若量程扩大n 倍(n = U /U g ),则根据分压原理,需____联的电阻值R = ______= (_________)R g ,故量程扩大的倍数越高,串联的电阻值越大。

4.电流计扩大量程:〖方法〗:______联一个_______电阻R ,如图所示,若量程扩大n倍(n =I /I g ),则根据分流原理,需要_____联的电阻值R = ______= (_________)R g ,故量程扩大的倍数越高,并联的电阻值越小。

5.例题〖例1〗一毫安表头 满偏电流为9.90 mA ,内阻约为300 Ω.要求将此毫安表头改装成量程为1 A 的电流表,其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图中A 是量程为2 A 的标准电流表,R 0为电阻箱,R 为滑动变阻器,S 为开关,E 为电源. ⑴ 完善下列实验步骤:① 将虚线框内的实物图按电路原理图连线;②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至 端(填“a ”或“b ”),电阻箱R 0的阻值调至零; ③ 合上开关;④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增大回路中的电流,使标准电流表读数为1 A ;⑤ 调节电阻箱R 0的阻值,使毫安表指针接近满偏,此时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⑥ 多次重复步骤④⑤,直至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为 ,同时毫安表指针满偏. ⑵ 回答下列问题:① 在完成全部实验步骤后,电阻箱使用阻值的读数为3.1 Ω,由此可知毫安表头的内阻为__________Ω.② 用改装成的电流表测量某一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指针半偏,此时流过电阻箱的电流为_________A .③ 对于按照以上步骤改装后的电流表,写出一个可能影响它的准确程度的因素: 。

电压表与电流表内电阻的测量

电压表与电流表内电阻的测量

电压表与电流表内电阻的测量作者:韦屏山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2年第05期在高考物理实验考查中,电阻的测量是重点考查内容,也是热点考查内容。

而电流表、电压表内阻的测量,是电阻测量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也是常考的内容。

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测量与一般电阻的测量不同,自有它的特殊性及规律性,它们不仅是被测量的对象,同时又是测量工具。

在测量条件变化时,测量电路也可有较多的变化,可以较灵活地考查考生对电路的理解和设计电路的能力,值得我们下大力气去研究。

一、电压表内阻的测量【例1】电压表量程为,内阻~3.,现要求测其内电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待测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内阻;电流表量程,内阻;电流表,(量程,内阻;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电源E(电动势,开关、导线。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该选用 (填字母代号);(2)为了尽量减少误差,要求测量多组数据,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图1分析:电流表应选,因为它与表的满偏电流最接近;测量电路如图1,若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U、I,则电压表内阻。

图1中,表也可用一个与待测电压表满偏电流差不多的内阻已知的电压表(如量程,内阻)代替,不过此时电源的电动势也要相应的调大些,以保证电表指针的偏角较大。

因为指针的偏角越小,测量的系统误差越大。

例1中,若电流表只有,同时还有两个定值电阻,如何测图2显然的量程太小。

表满偏时,表指针的偏角约为满偏的1/10,测量的系统误差较大。

可选与并联,以“放大的量程,使、表可几乎同时达到满偏。

局部电路如图2所示。

若测量时、表读数分别为U、I,表内阻为,通过的电流为,则:。

例1中,若电流表只提供了,同时提供上述两个电阻,如何测图3此时量程太大,当表满偏时,指针偏角太小;可选与表并联,让分流,以控制通过表的电流,使、表可几乎同时达到满偏,局部电路如图3所示。

若测量时、3表的读数分别为U、I,通过表的电流为,则有:--U。

可见,在电流表量程不合适时,测量电路也要作相应的改变,以保证两表几乎同时达到满偏。

中考物理伏安法测未知电阻的实验(附答案)

中考物理伏安法测未知电阻的实验(附答案)

实验二十三、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未知电阻(或小灯泡)的阻值【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实验步骤】: ①按图连好电路,注意连接时开关要断开,开关闭合之前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的位置,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U 1、U 2、U 3观察电流表每次对应的数值,I 1、I 2、I 3 分别填入设计的记录表格;③根据每次记录的电压和电流值,求它的对应的电阻值,再求出它们的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考点方向】:1、原理:欧姆定律变形式R=U/I 。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电阻(或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3、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看电源电压,一般电压表量程稍大于电源电压。

1233R R R R ++=4、电流表的量程选择:I=U/R最小值(定值电阻) I=P额/U额5、滑动变阻器规格选取:1、看电流 2、计算电阻:R滑=(U-U额)/I额6、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的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等于小灯泡额定电压。

7、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它需要求平均值,因为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8、测小灯泡阻值,它不需求平均值,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求平均值失去意义。

9、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

根据Rx=U/I电阻偏小。

10、如果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电压表,或电流表的示数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可能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接法错误,可能同时接成了上面的两个接线柱或同时接在了下面的两个接线柱。

11、闭合开关后,如果发现灯泡不亮,接下来的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是否会发光。

12、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出了的I﹣U图象,发现其图像并不是一条直线,是因为:小灯泡的电阻丝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法:伏安法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实验拓展
现有电压表两只、电池组一个、滑动 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R0一个、未知电阻 Rx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请你设计 一个实验电路,测出Rx的阻值。
电路图
R0
Rx
V
V
R( Ω)
1
平均值 R( Ω)
2 3
实验总结:
导体的电阻是它本身的一种 性质。它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 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 值。
1、你认为实验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2、你在实验中是否出现意外?如果 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是怎么解 决的?
第三节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实验原理:
欧姆定律
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 表、滑动变阻器、导线、电阻
实验置疑:
你认为滑动变阻器在实验 中的作用是什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探究
1、请你设计实验电路图。 2、请你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电路图:
A
v
p
R0
R滑
实验记录表格
物理量 直接测出的物理量 计算的物理量
次数 数据 U(V) I(A)
第三节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
1、会设计电路,并能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 即正确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3、完成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1、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伏安法: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 测出 带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求出导 体的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