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必须解决的四大难题

合集下载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食用菌类栽培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帮助您更好地进行食用菌类的栽培。

一、菌种失效或效果不佳1. 问题描述:菌种生长速度缓慢,产量不理想,甚至菌丝根本无法生长。

2. 解决方法:检查菌种是否过期,如果是,请购买新的菌种。

同时,注意保存菌种的条件,确保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存放。

此外,也要检查培养基是否过期,确保使用合适的培养基。

二、发霉问题1. 问题描述:发现菌包或菌块出现发霉的情况。

2. 解决方法:首先,检查培养基的配方是否正确,确保使用干燥而无霉菌的培养基。

其次,注意消毒操作,以避免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另外,选择耐病性良好的品种进行栽培,这有助于减少发霉问题的发生。

三、水分调控问题1. 问题描述:菌包或菌块过湿或过干,影响了菌种的正常生长。

2. 解决方法:根据食用菌的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控湿度。

可采用浇水、喷水或覆盖湿毛巾等方式增加湿度,同时注意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过湿导致病害。

如遇到过干的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可以使用喷雾器增加湿度。

四、温度控制问题1. 问题描述:菌包或菌块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了菌种的生长和发育。

2. 解决方法:根据所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控制适宜的温度范围。

温度过高时,可采取通风降温的方法,如安装风扇或调整通风口;温度过低时,可增加加热设备或改善保温措施。

五、病虫害防治问题1. 问题描述:发现菌包或菌块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减少或菌体质量下降。

2. 解决方法: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清除害虫和病菌。

可采用生物防治或合理使用农药,注意选择对食用菌无害的防治方法。

此外,保持栽培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六、施肥问题1. 问题描述:菌包或菌块无法正常吸收养分,导致生长缓慢或产量低下。

2. 解决方法:合理施肥,根据菌种生长需要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或无机肥料。

在施肥过程中注意控制肥料的浓度,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失衡或对菌种造成伤害。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应对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应对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应对
1、品种不对路,温型不当。

以最简单的平菇为例,很多菇农对品种的温型缺乏掌握,我们知道平菇也有高温、低温之分,炎热的夏天低温型平菇能出吗?灵芝在冬季没有好的保温措施能出吗?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东西,菇农必须掌握。

2、菌袋污染现象严重。

菌袋污染现象是菇农最闹心的问题,看到一堆堆污染袋,都感心酸,料涨价,菇落价,而污染的增高,造成菌袋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灭菌不彻底。

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下,菌袋内没有被杀死的杂菌开始繁殖,开始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菌袋上,后来扩展成片。

那么导致灭菌不彻底的原因有那些呢?
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一般颗粒很大,拌料时料块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心,不经过预湿很难灭菌彻底;无论常压灭菌也好、高压灭菌也好,如果在灭菌过程中没有排尽冷空气,灭菌锅中始终被冷空气占据一部分,导致热循环不良,也会造成灭菌不彻底;还有灭菌保证不了时间,灭菌时间不足,或在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均会造成灭菌不彻底,灭菌锅内菌袋摆放过多过紧,均会出现灭菌不彻底的问题。

3、菌种不定植或菌丝生长缓慢。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不排除有些菌种活力弱可造成菌丝生长缓慢。

但多数原因是菌袋装料过紧或含水量过高(高于65%),菌袋内由于没有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速度。

当然发菌温度过低,且通风不良或培养料的酸碱度不适宜,也会造成发菌
缓慢。

菌袋灭菌后料袋没有充分冷却就急于接种导致菌种不定植现象也不少。

还有培养室过于干燥,料面失水严重菌种也不可能定植好。

食用菌生产中的疑点和难点

食用菌生产中的疑点和难点

食用菌生产中的疑点和难点香菇袋内出菇在寿光洛城街道菇农张军堂的菇棚内,记者看到已经发满菌的香菇棒整齐地摆放在一起。

据了解,他这个棚的投料量在50吨左右,这么多的料一起培养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分成了4批,依次培养,现在第一批已经开始采收二茬菇,而3、4批现在处于发菌阶段。

然而记者发现,在第3、4批菌袋内,有不少菌袋开始冒菇,小的仅现菇蕾,大的已经有乒乓球大小,将塑料袋顶了起来,像这样的香菇称之为袋内菇。

出现袋内菇可不是个好现象,一来使菌袋内的养分提前消耗,二来脱袋以后子实体很容易受到绿霉菌侵染,导致烂筒。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菌筒培养时翻堆次数太多、菇棚温差太大,光线太强这三大原因引起。

菇棚温差大、强光线可导致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菌袋内容易冒菇。

而如果翻堆次数过多,使大量菌袋受到温差大、强光的刺激,更多的菌袋会出现袋内菇。

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需注意一下三点:(1)翻堆要适量适时。

翻堆次数一般以3-5次为宜,每次翻堆均应疏散菌筒,以防高温烧菌。

当菌筒达生理成熟后,遇温差大的天气,严禁翻堆;(2)合理调控培养室内的光线和温差。

菌筒在发菌前期,培养室应保持黑暗,后期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培养期间要做到相对恒温,缩小温差。

(3)发现袋内菇后,应及时割开菌袋将子实体连根拔除。

对菌袋被割开的部分,要及时用透明塑料胶布补上,以防菌筒脱水。

白灵菇袋内出菇记者在寿光市田柳镇采访时,发现有些菇农种的白灵菇菌袋中间产生子实体,由于这些子实体受菌袋束缚,长出的菇都是畸形菇,没有商品价值,还会浪费基质中的营养,致使菌袋口处正常生长的白灵菇营养供应不足,生长不良,产量降低。

菇农为保证营养集中供应菌袋口处的白灵菇子实体生长,还要费时间将这些畸形菇除去,有没有好的方法抑制菌袋中间子实体的生长呢?不少菇农发现,遮光可抑制袋内菇。

菇农可在堆放的菌袋堆顶部设置一块宽度等于1.2个菌袋,长度与菌袋堆等长的黑膜,即可解决最顶部菌袋中间基质长菇的现象。

发展食用菌产业需要解决的几个相关问题

发展食用菌产业需要解决的几个相关问题

北方发展食用菌产业需要解决的十个相关问题1.发酵料生产过程中受环境影响很大,如遇到连续阴雨天发酵就会受到影响。

冬季生产发酵困难更大。

2.发菌过程中发热量大,也是发酵料生产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菌袋不能堆放太高而且要经常倒袋。

工作量大。

如果倒袋不及时就会造成烧菌现象。

3.菌袋头潮菇产量质量很好,但第二、三潮菇却产量质量都没有保证。

4.出菇期菇体会大量弹射孢子,会引起工作人员咳嗽或轻度发烧等过敏反应。

5.北方种植食用菌夏季高温出菇困难而且极易感染病虫害,而冬季却温度太低发菌出菇困难。

6.制种过程中要实现无菌操作,要用甲醛消毒杀菌,而甲醛对工作人员刺激性很大。

7.同一批的菇袋出菇不整齐。

8.发酵料堆不能太小,太小了发不起来,但料堆大翻堆工作量太大。

9.拌料时工作量太大,而且对工人呼吸道刺激很大。

10.出菇时解菇袋也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1.在实际生产中如遇到阴雨天或在冬季低温时要配备蒸汽锅炉,把蒸汽通入发酵料堆,以保证料堆的温度恒定,使发酵过程顺利进行。

2.在堆放菌袋时要采用井字型(一层横放一层竖放),这样有利于通风散热。

必要时可用冷水喷雾降温。

如果要用一字型(平行放置)堆放,要在层间加上空心铁皮管(与菌袋的长度和直径相同)以增强通风散热效果。

3.可以采用只出一潮菇,然后脱袋改为床栽(紧密平铺在挖好的畦床内,接着在上面铺一层发酵料,再铺一层脱袋菌棒,而后再覆一层料,最后用木板压实,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薄膜上盖上薄草帘或保温被遮光保温);也可以将脱袋的菌棒打碎后与发酵料混合(1:1)重新装袋发菌出菇。

(第一种方法出菇后菇体太大而且菌柄太长;第二种方法在高温季节不适用,容易发生杂菌感染)4.及时采收,不要等到成熟大量弹射孢子时才采摘。

工人采收时要带上医用口罩或防尘面罩。

而且要穿上工作服。

5.发菌一律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尽量避开高温和低温季节。

对于低温型菇类还可以把晚秋季节发好的菌棒放入冷棚内冷冻保藏。

浅谈食用菌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食用菌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食用菌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年第08期食用菌具有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保健效果明显,是一种绿色产品。

食用菌生长周期比较短,在短期内就能大量繁殖。

目前,食用菌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

1食用菌栽培问题1.1菌体感染情况严重目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感染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食用菌的产量及食用安全。

导致食用菌菌体感染主要有4个原因。

第一,未做好培养基的消毒工作。

在制备培养基时,未及时清理培养袋上的杂菌,使杂菌野蛮生长,与食用菌共同争夺养分,抑制了食用菌的生长。

第二,接种人员未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杂菌密布在培养袋口,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未严格筛选菌种,部分人员没有严格筛选菌种,食用菌菌种中混入了杂菌。

第四,食用菌栽培区域条件有限,场地环境不适合培养食用菌,导致杂菌数量较多。

1.2接种不当接种不当对食用菌产量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没有科学选择培养料,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培养料中的水分,导致接种后菌丝不萌发。

第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培养料的pH值,导致培养料pH值不利于食用菌生长。

第三,没有合理控制菌种用量,在培养食用菌过程中,菌种接入量过少。

1.3菌丝生长受限在食用菌培养过程中,常常出现菌丝生长受限的情况。

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第一,操作人员培养料装袋过多,菌袋捆扎过紧,导致菌体呼吸受到影响,菌丝生长受限;第二,没有按照食用菌的栽培标准控制栽培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菌丝生长。

2提高食用菌产量的有效措施2.1降低杂菌感染概率首先,选择合适的培养料。

以保证培养料新鲜。

同时,还要适当处理培养料,对于较为粗糙的培养料,可剔除内部的坚硬杂质。

装袋动作要轻柔快速,避免培养袋破损,减少杂菌感染,结束后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合理选择菌种,提高菌种品质。

在接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确保操作规范,并做好接种用具的消毒工作,避免杂菌侵入。

2.2规范接种步骤首先,合理选择培养料,保证菌种吃料、发菌。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食用菌栽培是一项古老而富有挑战的农业技术,如今已成为许多人的兴趣爱好或商业项目。

然而,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扰。

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您更好地进行食用菌栽培。

一、灭菌和消毒在食用菌栽培开始之前,灭菌和消毒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灭菌和消毒。

下面是一些解决方法:1. 使用高温灭菌法:将培养基或介质放入压力锅中,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灭菌。

这可以有效地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真菌。

2. 使用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可用于消毒种植容器、工具、设备等。

3. 保持清洁环境:保持栽培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定期清洁培养室、工具和设备,以减少细菌、真菌和病原体的滋生。

二、菌种选择有时,栽培菌种可能出现问题,如菌种不活跃或无法生长等。

以下是解决方法:1. 购买优质菌种: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购买优质和活跃的菌种。

确保菌种新鲜,并且符合您所栽培的具体食用菌品种。

2. 储存和保鲜菌种:正确储存和保鲜菌种,避免接触湿气和高温,以确保菌种的活性和生长。

3. 使用传代菌种:在每次栽培中,从前一批次的培养物中提取菌丝作为新的菌株,以保持菌种的活性和适应性。

三、温度和湿度控制成功的食用菌栽培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温度控制:在栽培特定食用菌时,了解其最适宜的温度要求,并调整培养环境中的温度。

使用加热设备或冷却设备来控制温度,并确保环境温度稳定。

2. 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对于食用菌生长至关重要。

使用水雾器或加湿设备来增加湿度,并使用风扇或通风设备来调节湿度。

3. 避免过度湿润:虽然湿度对食用菌生长至关重要,但过度湿润也会导致真菌、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保持适度湿润并注意通风,以避免湿度过高。

四、病虫害防治在食用菌栽培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1. 检查并清除感染的菌袋或培养基:一旦发现受到感染的菌袋或培养基,立即将其移除并销毁,以防止病害扩散。

我国食用菌菌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食用菌菌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食用菌菌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我国食用菌菌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2009-11-11访问次数:260信息来源: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一、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驯化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食用菌栽培规模又迅速扩大,良种选育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菌种业出现了两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一个是种质资源流失,一个是育种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

在种质资源流失方面,我国食用菌的一些品种资源不断以民间方式流传到国外,反被其他国家研究并注册,使我们面临珍贵的资源流失,又受他国频频指责“侵权”的窘境,声称收“保护费”等等,如香菇就是如此。

白灵菇在我国商业性栽培仅六年历史,但已流传到日本,日本已进行工厂化栽培,且已研究选育出3个类型的菌株,而且作了基因图谱,列为日本食用菌保护物种名单。

品种资源流失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另一个问题,我国育成的一些食用菌新品种新菌株,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有些是没有通过品种审定,有些是缺乏基因图谱的研究,有些是没有详细完整的三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特征描述。

还有些是菌种销售繁育者不尊重育种者的劳动,引进后自己编号起名出售。

这种状况的蔓延,不仅使育种者繁育、转让等权利受到侵犯,而且使良种在生产中也发挥不了最佳的栽培效果,给我们食用菌产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要首先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制度。

防止从各种渠道造成的种质资源流失。

新育成的品种要依法进行审定,扩繁和经销者要遵循《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的规定,使用审定后的品种名称,不要随意更改编号。

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食用菌育种研究的投入,稳定研究队伍;对新育成的品种,要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基因图谱,列入新品种保护名录。

有条件的食用菌企业,除重视栽培技术改进外,也要重视食用菌菌种的选育工作,引进新品种繁育推广时,要尊重育种者的权利,不起新名不另编号。

食用菌栽培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食用菌栽培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异大。
解决措施: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 量检测和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品
质稳定可靠。
产量低下
产量低下是制约食用菌栽培行业 发展的瓶颈之一,影响企业的经
济效益。
由于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生产 环境控制不当等原因,导致食用 菌产量低下,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解决措施: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 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同时加强生产环境的监控和管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缺乏标准化生产
缺乏标准化生产是制约食用菌栽培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产品的安 全和质量。
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规范,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食用菌产品 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措施:制定和完善食用菌生产标准和规范,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模式,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同时加强行业协会和合 作组织的建设,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01
探索和开发新型的食用菌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
生物技术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
02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食用菌品种,提高其抗逆性和产量。
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03
将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食用菌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
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推动产业升级
拓展食用菌产业链
开发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03
未来展望
提高产量和品质
01
02
03
优化栽培环境
通过改进栽培设施和环境 控制技术,提高食用菌产 量和品质。
选育优良品种
加强品种选育和改良,培 育抗逆性强、产量高、品 质优良的食用菌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必须解决的四大难题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当今食用菌发展的方向,它可以调节食用菌的鲜菇上市时间,稳定鲜菇上市数量,满足客户的均衡需求,所以无论从鲜菇上市销售到固定客源再到销售价格都是理想的栽培方式。

另外工厂化栽培区别于大棚的栽培投资比例除基建外就是大量的电费开支,根据近几年来对工厂化栽培的研究和食用菌生长的特点,对工厂化栽培作以下几点建议:
一、温度:
为了满足食用菌在反季节栽培对温度的需求,常投入大量的电费开支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进行降温,所以栽培环境的保温情况直接影响电费的开支多少。

有的投资商处于对前期投入资金的考虑采用的保温层的厚度和密度都达不到保温的要求,对建厂前期来说节约了开支,但无休止的制冷费却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二、湿度:
工厂化栽培都是利用制冷机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也除掉了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要远低于蘑菇生长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为了增湿只能多次大量上水使菇体的生长和质量都受到影响,本人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解决了空气湿度难以控制的弊端,能使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永远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通风:
通风也是影响温度的一个主要环节,车间温度的高低很大程度就是受通风的影响,所以处理好通风和温度的关系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在外间温度低时进行通风可以减少对车间温度的影响,这是一种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通风的时间受限制,尤其到7、8月份早晚温度相差不大采用这种方法意义就不大了。

采用热交换式通风设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车间的温度无论在什么时候通风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可以减少通风带来的温度骤变对菇体的影响。

四、光照:
根据栽培品种的不同车间采用何种光照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光线要求不严的品种采用日光灯照射合理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光的亮度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光照强的品种必须采用多个光源,过多的光源给各种操作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所以对于光线要求较强的品种宜采用采光板进行采光,这样即解决了过多的灯给出菇车间的操作造成的不便也解决了灯光给出菇车间带来的热量问题,也很安全。

以上几点对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