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矛与盾》 教案教学设计

《矛与盾》 教案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矛”和“盾”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武器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战争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矛与盾”的辩证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与盾”的奥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矛与盾”在战争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矛与盾”的图片、定义、特点等。

2. 准备相关的历史战争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3.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矛与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矛与盾”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矛与盾”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矛”和“盾”的概念,介绍它们在我国古代战争中的应用。

3. 分析战争案例:分析相关战争案例,让学生了解“矛与盾”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矛与盾”的辩证关系,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矛与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矛与盾”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反思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实地了解古代武器,特别是“矛与盾”的真实面貌。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7篇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7篇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7篇矛与盾的结合教案篇1伴随着21世纪的脚步,我马上走完紧急有序的高中三年。

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教育下,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我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用心上课并做好笔记,注意理解和把握,强化练习,学会分类归纳,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知难而进,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准时订正,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书本学问与实践学问相结合,使自己有适应社会的力量,应变力量有进一步提高。

在课余时间里,我喜爱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学问,不断充实自己。

我拥有严谨仔细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省,生活独立性较强。

喜爱集体,敬重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仔细准时完成。

我有坚决正确的立场,喜爱祖国,喜爱党,仔细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高,爱憎清楚,踊跃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气,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高中三年生活有使我糊涂地熟悉到自己的缺乏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忱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将来的挑战。

信任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立者,更好地报效祖国。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篇2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受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的探究过程,把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展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育学生初步的规律思维力量。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育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敏捷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

《矛与盾》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成语“矛与盾”的含义和用法。

让学生通过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推断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矛与盾”的含义和用法。

让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和背景。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让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推断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故事背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语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3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并提高阅读理解和推断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材料:成语故事书籍、多媒体教学设备。

4.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块白板。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讲解成语“矛与盾”的来历,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

5.2 新课教授:讲解成语“矛与盾”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掌握成语。

5.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语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成语“矛与盾”进行口头表达,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5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相关文章,通过推断和分析,找出成语“矛与盾”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5.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成语“矛与盾”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成语“矛与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达,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达技巧。

关于《矛与盾》教学设计(通用5篇)

关于《矛与盾》教学设计(通用5篇)

《矛与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矛与盾》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矛与盾》教学设计1教材说明:《矛与盾》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十四课的一篇文言文,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3、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此文。

4、懂得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会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明白道理都是重点,也都是难点。

教具准备:录音、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交流1、师板书:严小明2、师:大家应该喊我?(严老师)3、要求:面带微笑,再喊一次。

4、赠笔交朋友。

二、导入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言文,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古人写的文章或说的话)白话文呢?(现在,人所说的话写的文章)。

2、师: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与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相比,文言文好比是根,白话是枝叶,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叫《矛与盾》。

3、板书:矛与盾。

生读题。

三、揭示方法,指导自学1、什么叫矛,什么叫盾?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

什么叫矛盾?(手捂住“与”)(说话前后不一致即矛盾)。

2、师:课文围绕着矛与盾写了一件事,请把课文读一读,要求:①一句一句地读,把音读准。

②把你认为难懂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指生读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发现字读错了你就把手举起来。

(再请生读一读难懂难读的句子)。

4、师:书上加了拼音,小黑板上的课文没有加拼音,能完整地读一遍吗?(出示小黑板全文)5、师:大家在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别嘴、难读、读不能顺)。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教学设计(精选17篇)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篇1教材分析:《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相互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

寓言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而用对话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文教学应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强,我确定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确定下“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这一基调,让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

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其一,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寓意。

其二,把写引入课堂,进行写字练习,说感受,写感受,写体会等。

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写中内化语言。

其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看文字、读课文、诵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1、学会四个生字:“寓”、“矛”、“盾”、“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初步领悟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背诵;2、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习方法:读中感悟教学准备:1、古乐伴奏带。

2、隶书竖排抄写全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解读课题1、齐读课题,板书课题2、认识矛与盾(1)根据插图,认识“矛”与“盾”。

(2)识记生字“矛”与“盾”,引导观察,指导识记书写。

《矛与盾》教学设计(15篇)

《矛与盾》教学设计(15篇)

《矛与盾》教学设计(15篇)《矛与盾》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矛与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矛与盾》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有的学生答: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有的学生答……)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生答:《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我们都是怎么学习寓言的?(生答: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5.《古代寓言两则》看看它们又告述我们什么道理。

(生读文题)提问:读了文题,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古代”说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和以前学习的寓言不同,本课是文言文。

“寓言两则”说明课文里有2个小故事。

)我们在六年级初已经接触过文言文,谁能说说怎么学习文言文的?(生答: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那么今天我们就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学习寓言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第1个小故事《矛与盾》。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出示课件范读,领读。

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学生自学课文,练习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课件读生字,写生字;(2)学生读课文;(3)试着说一说寓言的大意。

(生答:略)(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1.根据注释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2.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联系讲寓言故事。

先自己讲,再指名讲。

幼儿园矛与盾的教案7篇

幼儿园矛与盾的教案7篇

幼儿园矛与盾的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矛与盾的教案7篇教案使教师更好地与同事进行教学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教案的设计能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能力的了解程度,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矛与盾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矛与盾(通用13篇)

矛与盾(通用13篇)

矛与盾(通用13篇)矛与盾篇1【教学内容】《矛与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片课文,文中讲的是楚人卖矛与盾的故事,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

【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有别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让学生在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对话中进行学习,并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向往。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矛、盾、誉,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文章的寓意。

过程方法:通过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运用交流、合作、讨论等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课文的寓意。

并进行合理的情景表演。

态度情感:知道《矛与盾》的寓意,要懂得我们在说话、办事时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句读,知道课文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农远中的课文朗读flash及自制ppt)矛与盾道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进入课堂1、拉近师生距离。

师:同学好。

生:老师好。

师:认识我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怎么知道的呢?生答~2、导入师:你们真善于观察,明于分辨。

有过买东西的经历吗?物主一般怎样介绍他的东西呢?谁来说说?生答~~师:假如你就是物主,要把你的商品卖出去,你会怎么介绍呢?比方说你要卖西瓜,你会怎么说呢?生答~~师:你们真是天才的商人。

可不要言过其实哟!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有关这类课文,愿意吗?生答~~二、学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师:板书课题:矛与盾齐读课题两遍介绍矛与盾。

(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刚才读过课题了,说说想知道些什么?生问~~2、师:好,真会提问。

从抽屉里取出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自由读读课文,练习把它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有不懂的字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看能不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呢?并想想课文讲了什么?(生自由读白话文版的《矛与盾》,师巡视,个别辅导。

)(ppt出示:课文讲了什么?)3、学习白话文《矛与盾》师:课文一共4句话,现在,我们一句一句地来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中关村第二小学年级:六年级
教师:付雪婷
学科:语文
课题:《矛与盾》
附1:学生阅读材料
※寓言故事
(一)三虱相讼
三虱(shī)食彘(zhì),相与讼(sòng)。

一虱过之,曰:“讼者奚(xī)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

”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躁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zuō)其身而食之。

彘月瞿(qú),人乃弗杀。

【译文】
一天,三只虱子在一头肥猪的身上,相互争吵起来。

这时,另一只虱子经过这里,见他们争吵得不可开交,就问:“你们为什么争吵呢?”三只虱子一起回答说:“为了争夺猪身上最肥的地方。

”那只虱子听了,说:“你们难道不害怕腊月祭祀的日子即将到来吗?到那时候,茅草一烧,这头猪就被杀掉丢进汤锅里了,还在这里争吵什么呢?”三只虱子一听,恍然大悟。

立即停止争吵,挤在一起,拼命地吸起猪血来。

猪被吸瘦了,到了腊月祭祀的时候,人们就没有杀它。

(二)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rǔ)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suì)烹(pēng)彘也。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

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

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

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三)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译文】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

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

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

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

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

”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了。

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

”魏王说:“我知道了。

”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四)宋人酤酒
宋人有酤(gū)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wèng)而往沽(gū),而狗迓(yà)而龁(hé)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

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的酒旗悬挂得很高。

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

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

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

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是都害怕你的狗呀!
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

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

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

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使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

※人物语录
1.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3. 不吹毛而求小疵(cī)。

(不能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4.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耍小聪明还不如踏实诚恳的对待,只有诚心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5.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6. 自胜谓之强。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7. 自见之谓明。

(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8.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想要做成这件事,可能首先遇到的是失败于这件事。

)9.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长衣袖合于舞蹈,本钱多便于做生意。

比喻有所凭藉,事业容易成功。

也比喻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10.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文学特点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存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

《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为人们广泛运用。

※人物生平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身为韩国公子(韩桓惠王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

这使他非常悲愤和失望。

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

韩王原本不重用韩非,但此时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出使秦国。

秦王见到韩非,非常高兴,然而却并未信任和重用他。

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言陷害,秦王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

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

韩非想向秦始皇表明心迹,却又不能进见。

秦王嬴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附2:摘录笔记格式
我的摘录笔记(任选以下两方面)
一、人物语录——韩非子的哪些名言让你印象深刻?
1.
2.
二、人物生平——关于韩非子跌宕起伏的一生,你了解了哪些?
1.
2.
三、寓言故事——你读了哪些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1.
2.
四、文学特点——韩非子的文章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
2.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