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导学案

合集下载

013《想北平》导学案附答案

013《想北平》导学案附答案

ZX-YW-10-013《想北平》导学案编写人:张楠审核人:贺贞冰编写时间:2013-09-03【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努力,带着梦想飞翔)1.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2.能够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重点难点】1.体会浓厚的眷恋思乡之情,领悟文章的人文精神。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含义。

2、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 ),字( )。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等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1.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2.齐读第4、5节,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3.思考讨论: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4、齐读第6、7小节,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5、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在这篇文章中又是如何“想”的呢?(过渡到1—3节的学习)6、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7、思考探究: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束全文,这一笔好在哪里?【课后练习】(试试你的身手吧!)课内阅读题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体会作者对北平母亲般的爱和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的手法。

3.学习评点手法,用评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独特的体验。

学习方法:1.诵读法,在朗读中注意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2..评点法,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是“点”,针对勾画的文字进行概括、写体会,写赏析,写出联想想象的内容或者是质疑是“评”。

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剧本、。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他所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浓浓的“京味”。

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基础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廿.什刹..海菜圃.粘.合(设计理念,让学生积累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温故知新1.回忆文人笔下的思乡诗词句。

举头望明月,。

(李白《静夜思》)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的瓜洲》)(设计理念。

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策略,帮助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联系)导学过程1.文章题目是“想北平”,老舍所想的北平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作者通过哪种手法来表现北一特点的呢?。

请找出事例具体分析。

2.思考P52页对话栏的问题。

如果让你来写,会怎样写。

会和本文有什么不同,这给我们怎样的写作启示。

(设计前两个问题,是想让学生了解文本的主要写作手法,并能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应用)选材特点:写作启示:3.研读前三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老舍对北平情感的句子,在对话栏写下你的见解。

(评点是一种阅读学习的好方法。

我国古代许多评点范本,如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

通过这个环节教会学生用评点的方法来阅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示例: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北京市民文化,体会作者浓烈的思乡情、爱国情;2.了解类比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感情的写法。

一、作家作品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二、夯实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咖.啡⑵廿.七岁⑶辜.负⑷赐.给⑸空旷.⑹僻.静⑺翩.翩⑻海棠.⑼橘.子⑽菜圃.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担同粘便畜刹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犷旷概慨溉脾稗俾僻避癖睥裨凑揍奏()()()()()()()()()()()()路一、重点突破1.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请从课文1—3段中找出原句并简析。

文中有一句表达感情的句子反复出现,请找出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真切体会他对北平的那种爱,提到了他的母亲,文中是怎么说的?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在表达方面的好处。

3.老舍如此爱着北平,他到底爱北平的什么?体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从课文4-7段选择其中的一段小组讨论、发言。

)4.作者在写北平的特点时,采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结合文本谈一谈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5.文章结尾写到“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二、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2011-2012想北平导学案

2011-2012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编制人:王秀玲王海伟赵健审核人:刘常艳领导签字:【使用说明】1.先读书,注重勾画重要基础知识和喜欢的好句子,所谓的好句子就是语言优美,表意深刻的句子,重视自己的品读感悟。

5分钟2.用心学习导学案的要求,第二次读书试着在学案的提示下勾画文本,概括信息。

7分钟3.结合探究题目的要求,再次重点阅读文本,完成学案。

18分钟【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圃”“刹”等基础知识,提高领悟散文情感的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学习作者写平凡事物、用对比衬托方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3.激情投入,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增强家国意识。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于世。

他的以描写北平生活为基调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解放后,以话剧《龙须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在种文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家。

2.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

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此时,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二、诵读品味,稳扎稳打本文浓缩了作者沉甸甸的的情感,请用心朗诵,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上自己的批注,同时每段标上序号,勾画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标点),认真巩固落实。

1.字音讨教..(tǎo jiào) 什.(shí)刹.(chà)海苇(wěi)叶辜.(gū)负菜圃(pǔ) 廿.(niàn) 粘.(nián)合粘.(zhān)贴湍.(tuān)流揣.(chuǎi)测揣.(chuāi)在怀里2.字形脾气稗官野史不无裨益空旷粗犷风景名胜以此类推摇篮僻静园林3.辨析下列词语①北平的好处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休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苏教版语文高一《想北平》导学案人教

苏教版语文高一《想北平》导学案人教

漂泊的旅人想北平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6月16日。

北京是老舍的故乡,对于北京的一草一木、一景一地,他都有极深刻的印象。

老舍以痴想的方式把他所熟悉的北平写出来,这种情感如同爱母亲一样的深沉而热烈,这是对北平事事物物特殊的认识,是受了北平文化熏陶的心灵的贴近。

在文章中,作者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与四大“历史的都城”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无限眷恋。

咬文嚼字1.字音廿.七(niàn) 什刹..海(shí chà) 菜圃.(pǔ)空旷.(kuànɡ) 橘.子(jú) 辜.负(ɡū)2.多音字3.形近字⎪⎩⎪⎨⎧站立站沾光沾粘合粘⎪⎩⎪⎨⎧凋谢凋碉堡碉匀调调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剖析: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爱是真切而又深沉的,这种爱,是颇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

作者与北平的心灵粘合了,那北平中亦有作者的影子,作者的身心亦烙着北平的文化。

生于斯,长于斯,自然非匆匆过客所能体会,自然非他乡所能比较,因为作者与北平已经物我神交,难分难舍。

2.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剖析:作者所表现的,是“我”和北京,“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

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愿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北京,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京的爱,所以,一句“说不出”,也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3.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剖析:这一句是直抒胸臆,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高潮,点明了主题,照应了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想北平》导学案5(教师版)

《想北平》导学案5(教师版)

《想北平》导学案5(教师版)导读:专题三月是故乡明《想北平》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3、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二、背景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

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很浓。

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

全是写北京的。

三、预习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廿七(niàn)黏合(nián)什刹海(shí)菜圃(pǔ)勾结()勾当()奔跑()投奔()编纂()篡夺()饿殍()俘虏()2、解释下列词语匀调:配合得均匀合适愧杀:形容极度惭愧四、质疑讨论①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自己爱北平就是说不出来,请列出来他说不出的理由。

答案:①北平与“我”就象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一个儿子爱母亲,爱母亲是什么都说不出的;②“我”爱北平不是北平的枝枝节节,而是北平的一切,“我”的心灵与她整个儿黏合在一起;③北平已在“我”的血液里,“我”的性格与脾气有许多地方都是北平给的,“我”无法不爱自己的血液,但“我”说不出。

②作者爱北平可以从很多大的地方着眼,但作者却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

这是为什么?答案:北平已经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日常事物更能表现自己对北平的爱。

这更能说明作者与北平的关系,这些日常的事物真正融入他的生活,深入到他的血液。

③文章以“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呵”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答案: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将内心表达出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五、迁移创新(完成时间:20分钟完成日期2010—10—19)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C)A.黏(nián)合膝(xī)盖吮(shǔn)吸赝(yǎ)品B.僻(pì)静蜷(quán)曲赡(zhàn)养什(shí)刹海C.韭(jiǔ)菜海棠(táng)菜圃(pǔ)摇曳(yè)D.茉(mò)莉惴惴(zuì)破绽(zhàn)咖啡(fē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想北平导学案[1]

想北平导学案[1]

襄垣二中高一年级必修一册语文(科)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编制课题想北平课型新授课主备韩娟娟审核人授课人编号目标:1、朗读文章,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学习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表现手法。

独学对学、群学整理导学案(归纳总结)内容:整体感知,把握作者情感;学法指导:勾画文章关键词;对重点字词进行点评。

任务: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廿七()黏合()翩翩()溅起()愧杀()菜圃()什刹海( ) 刹那( )二、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老舍为什么“想”北平?2、文中2——3段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北平的这种爱,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3、作者如此爱北平,他到底爱北平的哪些事物?体现了北平什么样的特点?(4——7段)4、文章结尾“我要落泪了”的作用是什么?A.两人小对子:相互质疑学习,分享独学成果,评价对方独学成果,补充完善。

B.六人互助组:组长主持组内互助互惠,冲刺挑战,重点交流段落间的关系及思想感情的表达。

C.六人共同体:预展: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组长带领成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探究:人类精神状况中的三重悲剧是什么?朗读:老舍通过他与故乡亲如母子的关系写出他对北平的无限眷恋,这些交代虽然平实但是他对北平的爱与赞美却已然跃然纸上。

品读:独特的视角,不一样的写法内容:寻找文眼,认识散文的文体特点,体会形散神不散学法指导:文眼,就是文章的点睛之语。

细读文章,找出文章的文眼。

任务:1、文中的我如此爱北平,他和北平存在一种什么关系?用文中的词回答2、找出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探究:平淡如水、质朴如玉是写作的最高境界,老舍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了哪些特色?展示提升展示一1、简要介绍本文作者。

2、请描述作者笔下所描写的北平景物。

达标测评1、给下划线的字注音浸湿()黏合()什刹海()参差()期年()空旷()濒临()道观()2、根据注音写汉字hào ( )天zhé ( )伏隐dùn ( )zhì( ) 息jué ( )悟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俊伟峻伟愧杀惭愧(1)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___________。

《想北平》导学案-教师版

《想北平》导学案-教师版

想北平(一)班级小组学号姓名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领悟散文情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用对比衬托表现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知识导引】1.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一位京味很浓的现代作家。

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于世。

以描写北平生活为基调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解放后,以话剧《龙须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家。

2.了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

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忧心如焚,想念家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含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廿.七()菜圃.()空旷.()辜.负()黏.合()匀调.()省.亲()粘.贴()扁.舟()调.遣()古刹.()泥.古()什.刹海()瓦窑堡.()便.宜行事()【整体把握】1.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段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4~7段。

“我的北平”的特点: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生活感受:安然闲适。

人为之中显自然、处处有空——建筑布局:布局匀调、使人自由。

花多菜多果子多——物质生活:舒适满足。

精神享受:接近自然。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分析。

主要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具体为:巴黎热闹——北平动中有静;巴黎的布置——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美国的橘子包着纸——北平的玉李带着霜;伦敦的工业污染——北平的接近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导学案
问题导学
1.作者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表现北平的?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对北平“想”和“爱”的内涵是什么?
3.像北平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却为什么把笔伸向普通北平人的院子、墙根,选择那些平常的花、菜、水果来写呢?这样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
4.作者反复说对北平的爱“说不出”,你认为说出来了吗?为什么?
自主探究
有人说,《想北平》中如果增添一两处人物描写会更好,你认为呢?
文法导析
1.对比鲜明。

为了突出建筑布局和谐、贴近自然的特点,作者说:巴黎太热闹、太刺激——北平安静(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巴黎的布置还差点儿——北平匀调得多;伦敦有冒烟的工厂,美国的橘子包着纸——北平的玉李“带霜儿”。

总之,北平更贴近自然。

2.善用比喻。

老舍的比喻,喻体多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说的事物,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在《想北平》中,以爱母亲比喻爱北平,使人们借助这种普遍感受来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情感。

又如“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也是如此。

总之,老舍的比喻,精彩恰当,不但能够紧紧抓住本体事物的特征,而且注重喻体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因而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语言质朴,通俗易懂。

(1)用语口语化。

例如,“差点儿”“挤得慌”“带霜儿的玉李”等,这些口语化的词语使文章亲切自然,充满乡土气息。

(2)深入浅出的语言。

例如,“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这几句话里面蕴含着极重要、极深刻的建筑美学思想,晦涩的理论经老舍说出,变得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娴熟地驾驭语言的功力。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散文中的以小见大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要表现对北平“说不出”的母亲般的爱,却没有选取北平众多的景点,而是落笔于细小的事物,如“老城墙”“小蝌蚪”“牵牛花”“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沙果、海棠”“玉李”“什刹海的蜻蜓”,家家都有的“院子”
等。

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民物产在老舍笔下为北平增光添彩,达到了“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的效果,将“我”和“北平”融为一体,从而表达了真挚深沉的故乡之思。

请借鉴老舍先生的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从自己身边的普通事物入手,以“故乡”为话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你对家的理解和思念。

300字以上。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平。

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他的这一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呵。

本材料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2)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平,长在北平,北平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与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他爱北平,他的心和整个北平黏合在一起。

北平是老舍的摇篮,也是他创作的源泉。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佳作片段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漂泊他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让慈母放下深深的牵挂;异国他乡的人们,又有多少次在梦里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土家园?
时光荏苒,乡音未改……
人间沧桑,故土难离……
当我们每天呼吸着家乡新鲜的空气走在上学的路上,当我们每天迎着和煦的阳光在蓝天白云下追逐嬉戏,我们可曾想到——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离开家乡,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寻求自己内心的梦想。

但是,我坚信:无论飞得多高,走得多远,这里的每一束阳光,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微笑,每一片花草,每一个点点滴滴都会永远驻留在我们的心底。

因为这里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永远的家乡。

(节选自《浓浓思乡情》)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作者选择整个儿与他心灵黏合的那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以及它们承载的情感来写。

作者怀念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
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快乐地坐一天”的安适心情,还怀念着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在他的笔下,北平既复杂又有个边际,虽是都城,却又更接近自然,是个让作者最难忘的地方。

2.提示:(1)从写作背景来看,面对战争危机,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一个“想”字,说明作者当时不在北平(正羁旅青岛),这里的“想”,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忆,而是动情带泪的思念、眷恋。

(3)作者说“我真爱北平”,结尾又深情地诉说“真想念北平呀”,两个“真”字发自肺腑,表明已将北平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自己与北平已密不可分。

(4)作者以对母亲的爱为类比,与巴黎等处进行对比,通过细腻地描写北平的风物,表明了对北平的熟悉程度,字里行间渗透着极为自然、极为深刻的思念和喜爱之情,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抒发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热烈情怀。

3.提示: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正因为老舍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所以才写出了北平的与众不同。

如果他只是北平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其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之外也就没什么了。

老舍把笔伸向普通北平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平人,他生活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

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的热爱。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的生活,看到的是北平的温和自然、布置匀调、物产可爱,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而老舍本身也正是一个恬淡平和的人。

4.提示:说出来了。

作者尽管对北平的爱言犹未尽,但透过字里行间,可以明确感觉到这种浓郁深沉的故园之思、家乡之爱。

首先,作者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欲落泪。

母亲牵动他的心神,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个比方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北平的不同寻常而又那么深沉的爱。

其次,作者选取富有家乡特色的、极易撩起游子思乡之情的风物人情,如“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的韭菜叶,“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作者借这些朴素的描写,巧妙地说出了对北平深深的爱。

[自主探究]
提示:观点一:如果添加恰当,效果可能更好。

俗话说,山美水美人更美。

安静、自然、可爱的北平,若有一两位身着长袍马褂的平民,则更能体现北平的风俗特点,也能在宁静自然之中增添一些灵动的色彩。

这样写,可以突出作者既爱北平的自然,又爱北平的风土人情,表达一种对北平的完完全全的爱。

观点二:保持原状好。

本文虽然主要是写景状物,但人物活动已融合于其中,如,到北平胡同卖果菜在北平田园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农人,在北平如画的建筑空闲处徜徉的市民……这些画面虽然没有详细描述,但已经被作者融于爱北平的画境中,而且从中传达出真挚热烈而亲
切的情感,营造了一个“我的北平”,老舍个人心中的母亲似的北平,纯净、简洁的北平。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以小见大就是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像抓住一件小事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长放大,以便更充分地表达主题的表现手法。

调动自己的回忆,想想家乡有哪些可以入文的事物。

范例展示
记忆中的故乡
我的故乡四面环山,幽静秀美。

山坡上到处是山核桃和柿子树,那红艳艳的柿子挂在枝头,十分惹人喜爱。

山脚下,一条幽静的小河清澈见底,环抱着半个村庄。

另一半则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和风习习,竹叶沙沙,竹香淡淡。

村前的河塘是我记忆最深的地方:碧绿的水草,戏水的白鹅,倒立水中捕鱼的鸭子,鸡妈妈领着一群鸡雏儿在岸边找虫子,大黄狗忠诚地来回巡逻,小伙伴们在竹林里追逐、嬉戏、捉迷藏。

每当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长满青苔的老瓦房里便传出大人呼唤孩子们的长腔……
夏夜,青石板小桥边聚满了乘凉的人们,男人们抽旱烟,摇蒲扇,女人们在河边洗衣裳,孩子们在河里摸石子,捉螃蟹,采集着五彩斑斓的梦想,也有的骑在板桥边的一棵歪脖子树上,数星星,望月亮,酝酿着一个远行的梦……
农忙时节,大人们吆着牛犁地插秧,播种希望,收获喜悦。

农闲时节,人们又三五成群地围坐在农舍的瓦檐下,远眺着雾气弥漫的山峦,围着火盆,谈论家长里短,软软热热的烤红薯在一双双粗糙的手里传递着温暖、甘甜、馨香。

如今,故乡已变得萧条,年轻人纷纷涌向了外面的精彩,农田里野草蓬勃,曾经茂密的竹林多已枯死,清澈的小河瘦弱不堪……故乡留不住那些远行的步伐,但她依然像一位宽厚的母亲,慈祥地目送着每个远行的游子,又翘首渴望着山口的身影,倾听着回归的脚步……[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身处他乡,心怀故乡千山万水挡不住故乡情怀变的是足迹,不变的是故乡情朴素之美
(2)故乡是永远的家园因为爱,所以炽热爱是创作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