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与反义药物
治疗基因突变的方法

治疗基因突变的方法
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基因治疗: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或替代受突变基因影响的基因。
这可能涉及将正常的基因导入体内,以恢复正常的基因功能。
例如,基因替代疗法可通过给患者注射正常的基因来取代突变的基因。
2.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药物治疗可以用于减轻症状或控制疾病进展。
3. 基因置换:利用同源重组技术用正常基因原位替换致病基因,使肿瘤细胞内的DNA 恢复正常状态。
4. 基因增补:将正常基因通过人为的方式导入病灶细胞内,使基因与DNA间发生非定点整合、表达,从而弥补缺陷基因功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5. 基因失活:利用特定的反义DNA、反义RNA、核酶等,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转录或翻译过程中阻断致病基因的表达,实现治疗的目的。
6. 免疫基因治疗:是将能够产生抗病毒或增加免疫力的基因导入机体细胞,在机体中表达特定的抗体对抗相应的抗原,以达到治疗目的。
7. 耐药基因治疗:在肿瘤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将特殊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提高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配合化疗技术共同对癌症进行治疗。
请注意,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目前还在研究和发展阶段,且因人而异。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同时,基因突变的治疗也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康复训练、提高自身免疫力等,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基因的药物名词解释

基因的药物名词解释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药物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基因药物指的是利用针对特定基因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基因,调节基因表达或修复异常基因的药物。
本文将对一些基因药物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基因药物的应用。
1.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指通过利用特定的酶系统,对基因组中的特定片段进行修复、删除或替换。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该系统通过重新排列基因序列或修复异常基因来治疗常见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等。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从而纠正或修复异常基因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直接注射修复基因的载体到患者体内,或者通过细胞外修饰细胞后再将其植入体内来实现。
3. RNA干扰RNA干扰是一种利用RNA分子靶向选择性地降低特定基因表达的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通过引入小分子RNA(siRNA或miRNA)来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基因表达调节剂基因表达调节剂是一种可以增强或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改变特定基因的转录或翻译等过程,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
基因表达调节剂可以用于治疗癌症、炎症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 基因检测与筛查基因检测和筛查是对个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的过程,以检测遗传突变、突变携带者以及遗传病风险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6. 基因药物研发基因药物研发是指通过研制特定的药物,来干预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和功能。
这些药物可以是基因编辑工具、基因治疗载体、RNA干扰剂等,旨在针对具体遗传疾病和疾病相关的基因进行干预治疗。
7.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指研究个体或一定群体基因组的科学学科。
通过基因组学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基因的组成、功能和变异情况,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人类遗传学和疾病的遗传基础。
8. 个体化医学个体化医学是一种新兴的医学模式,将个体基因组信息与临床数据结合,以实现对患者进行更个性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反义药物名词解释

反义药物名词解释反义药物是指能够对抗或逆转某种药物或物质的作用的药物。
反义药物也被称为拮抗剂,作为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反向调节体内物质,达到平衡或治疗特定疾病的效果。
反义药物的作用是通过与靶标结合,阻断或逆转药物或物质的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竞争性抑制,即反义药物与药物目标竞争结合,从而减少或阻断药物的效果;二是非竞争性抑制,即反义药物通过其他机制直接与药物或物质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其效果。
反义药物常用于以下情况:1. 药物过量:当人们意外或故意摄入过量药物时,反义药物可以用来抵消药物的作用。
例如,纳洛酮可用于治疗鸦片类药物的过量,纳洛酮能够与鸦片类药物结合,从而减少或阻断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 药物滥用:反义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药物滥用。
例如,尼古丁是一种常见的致瘾物质,而替尼卡片是一种尼古丁的反义药物。
它能够与尼古丁结合,减少人体对尼古丁的渴求和依赖。
3. 物质中毒:某些物质在高浓度下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反义药物可以中和或减轻其毒性。
例如,氰化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状况,而亚甲蓝则是一种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的反义药物。
4. 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反义药物可用于减轻或抵消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贝他受体阻断剂可以用于减轻心脏病患者使用多巴胺药物时的心动过速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反义药物的使用必须谨慎,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因为反义药物不仅能对药物或物质产生拮抗效应,还可能对正常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反义药物的使用也应该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来确定剂量和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反义药物在医学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药物过量、滥用和中毒,以及减轻药物副作用。
然而,反义药物的使用需要慎重考虑,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基因治疗与基因药物

第二节基因治疗与基因药物一、基因治疗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世世代代难以解决的医疗问题,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法。
20世纪由于对一些产生变性的病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科学家开始尝试以此为一个载体,将外来基因送入一个特定的细胞内。
随着这个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的认知逐渐加深,基因治疗的观念由此诞生。
人体基因治疗是一种现代医疗科技,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中DNA重组以及转移的技术,把重组后的DNA分子传递到一个或多个人体染色体内,将患者有遗传性、新陈代谢或癌症等疾病的细胞内的致病基因,加以修补或置换,使其恢复正常功能;或者在已丧失功能的基因外,输入额外的正常基因,以制造必要的产物,使病人得以恢复健康。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从出生、成长、到出现疾病、衰老直至死亡都与基因有关,基因调控着细胞的各种功能、生长、分化、老化、死亡。
目前已发现,人类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约有5000多个,迄今已有1/3被分离和确认。
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消除、修饰“坏”的致病基因,如导致结肠癌的基因;注入或增强“好”的基因,如防止动脉阻塞的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基因诊断1、基因诊断的概念和特点所谓基因诊断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诊断的特点:①以基因作为检查材料和探查目标,针对性强。
②分子杂交技术选用特定基因序列作为探针,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③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都具有放大效应,诊断灵敏度很高。
④适用性强,诊断范围广,检测目标可以是内源基因也可以是外源基因。
2、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方法(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这种方法用以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与探针序列互补的同源核酸序列。
具体常用的方法有①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此方法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特异性DNA 探针来检测是否存在基因变异。
当待测DNA序列中发生突变时会导致某些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改变,其特异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状态在电泳迁移率上也会随之改变,借此可做出分析诊断。
基因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的比较

基因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的比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基因治疗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对基因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进行比较,讨论它们在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治疗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一、治疗效果基因治疗作为一种个性化医疗手段,可以通过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缺陷或异常的基因来治疗疾病。
相比之下,传统药物治疗往往是通过给予患者一定的药物剂量来抑制疾病的发展。
基因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因,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因此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例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等,传统药物治疗无法根本改变患者的基因缺陷,而基因治疗则可以修复故障基因,实现病因治愈。
然而,基因治疗的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基因治疗在体内作用的目标细胞数量较少,因此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其次,基因治疗的持续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相比之下,传统药物治疗因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应用历史,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验证。
二、安全性安全性是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其安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改进。
在基因治疗中,尽管使用载体将基因输送到目标细胞中的过程相对成熟,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载体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另外,基因治疗还存在基因编辑不准确、基因随机插入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知的安全风险。
相比之下,传统药物治疗由于已经有较长时间的使用历史,其安全性相对更为可靠。
虽然药物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相对可控,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用药剂量和剂型等方式来减轻副作用。
三、治疗范围基因治疗和传统药物治疗在治疗范围上也存在差异。
传统药物治疗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然而,对于某些遗传性疾病或某些特定类型的疾病,传统药物治疗往往无法提供根本的治疗效果,而基因治疗则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基因药物种类

基因药物种类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基因药物那些事儿。
基因药物啊,就像是医药界的超级英雄,各有各的神奇本领。
首先得说说基因治疗药物,这玩意儿就像是一群微观世界的建筑工人。
如果把我们的基因比作是一座大厦的设计蓝图,那有些基因出问题了就相当于大厦的结构有了缺陷。
基因治疗药物就会带着正确的“建筑材料”,精准地跑到那些坏了的地方,把大厦重新修缮得稳稳当当。
就像给一个摇摇欲坠的城堡打了最牢固的地基一样,超级厉害呢!还有重组蛋白药物,这就像是一群定制的小助手。
想象一下,我们身体里的各种生理活动就像一场超级复杂的大派对。
有时候某些环节缺人手了,重组蛋白药物就像从外太空请来的专业人员。
它们有着特定的形状和功能,一到身体里就开始熟练地干起活来,就像一群超级舞者,在细胞的舞池里准确地跳着修复和调节的舞蹈。
疫苗类的基因药物呢,就像是身体的预警小卫士。
它们像是一群小小的侦察兵,提前进入身体这个大城堡。
一旦发现有什么外来的坏蛋病毒想要入侵,就立刻发出警报,还能给身体里的免疫大军提供坏蛋的模样信息,让免疫细胞们能够快速地制造出武器,把病毒打得屁滚尿流,就像一群小蚂蚁齐心协力赶走大象一样壮观。
单克隆抗体药物就更酷啦,它们像一群超级精准的导弹。
在身体的战场上,那些有害的细胞或者病原体就像一个个隐藏的碉堡。
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准确地识别碉堡的位置,然后一头扎进去,只攻击那些特定的目标,就像导弹精确地炸毁敌人的指挥部,而不会误伤到周围的平民细胞,这精准度简直绝了。
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呢,感觉像是基因世界里的纠错小能手。
如果把基因链想象成一条长长的铁路,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该有的小障碍。
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就像一群小小的铁路工人,拿着特制的工具,把那些错误的地方一点点修正,让基因的列车能够顺利地行驶,保障身体的正常运转。
基因编辑药物就像是基因界的魔法师。
它们可以直接改变基因的密码,就像魔法师挥动魔法棒一样。
不管是修复一个小小的基因瑕疵,还是对基因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它们都能做到,就像能把一只小老鼠瞬间变成骏马一样神奇。
基因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的优势与劣势比较

基因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的优势与劣势比较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疾病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关注。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基因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本文将对基因治疗和传统药物治疗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
优势比较:1. 高效性:基因治疗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远远超过传统药物治疗。
例如,在一些遗传性疾病中,基因治疗可以直接修复异常基因,从而根治疾病。
而传统药物治疗只能通过减轻症状或控制疾病进展来进行辅助治疗。
2. 长期效果:基因治疗可以在基因层面上对疾病进行干预,具有持久的治疗效果。
相比之下,传统药物治疗往往需要持续用药才能维持治疗效果,一旦停药,疾病往往会复发。
3. 个体化治疗:基因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进行个体化设计,针对性治疗。
这意味着每位患者都可以得到量身定制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而传统药物治疗往往是一种“一刀切”的治疗方式,缺乏个体化的考虑。
劣势比较:1. 安全性:基因治疗目前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由于基因治疗涉及直接修改个体的基因,可能会引发意外的副作用,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与之相比,传统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更为可控,毒副作用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
2. 技术限制:目前的基因治疗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一些技术限制。
例如,对于某些疾病来说,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基因递送系统,导致基因治疗的效果不如预期。
传统药物治疗则具有更成熟的研发和递送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3. 成本问题:基因治疗的研发和治疗成本往往较高,对患者来说承担较大经济压力。
相比之下,传统药物治疗更为经济实惠,更适合大众使用。
结论:基因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各有优势与劣势。
基因治疗具有高效性、长期效果和个体化治疗等优势,但安全性问题、技术限制和高成本等劣势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传统药物治疗在安全性、成熟度和经济性方面优势明显,但对于某些疾病来说,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可能不如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的比较与优劣分析

基因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的比较与优劣分析引言:在过去几十年里,基因治疗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疗法,通过向患者体内引入具有治疗效果的基因,来治疗各种疾病。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基因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本文将对基因治疗和传统药物治疗进行比较与优劣分析,以探讨基因治疗在未来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1. 治疗原理与作用机制的比较传统药物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与患者体内的分子靶点相互作用,以达到治疗效果。
药物通常是化学合成的,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
通过干扰患者体内相应的生化反应或精确调节相关的信号通路,来治疗疾病。
基因治疗则是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
具体来说,基因治疗涉及向患者体内引入具有治疗效果的基因,使其表达并产生相应的蛋白质,从而纠正或减轻疾病造成的异常状态。
基因治疗可以通过直接给予患者基因表达载体(如病毒载体)或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实现。
2. 治疗效果与疗效持久性的比较传统药物治疗通常在疾病发作时提供暂时的缓解,需要多次应用以维持治疗效果。
因此,患者可能需要终身依赖药物来控制和管理疾病。
此外,由于患者体内的代谢和毒素清除,药物的疗效也可能会逐渐减弱。
相比之下,基因治疗具有更持久的疗效。
一旦基因被引入患者体内,并成功表达,它可以长期存在且持续产生治疗所需的蛋白质。
这意味着患者不必频繁接受治疗,从而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
3. 治疗适应症的比较传统药物治疗适用于广泛的疾病和病症。
药物可以通过特定途径作用于多个靶点,从而实现综合治疗效果。
此外,药物治疗通常经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验证,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支持。
基因治疗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主要应用于遗传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基因治疗的适应症范围仍然有限。
此外,由于基因治疗涉及外源基因的导入和编辑,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挑战,需要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进行深入评估。
4. 个体化治疗的比较传统药物治疗通常是一种标准化的治疗方案,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腺病毒载体
腺病毒是双链DNA病毒 腺病毒通过大量复制DNA和蛋白质,并 包装成病毒颗粒,严重地阻碍宿主细胞 的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营养枯 竭而死亡 腺病毒主要感染上皮细胞,产毒性感染 主要发生在肠胃道、呼吸道和眼部上皮 细胞
三、腺相关病毒载体
腺相关病毒是单链线状DNA病毒,最初 在腺病毒液中发现 腺病毒必须在外界刺激因子作用下发生 复制性感染,一般情况下以潜伏状态与 宿主共存 偏向于整合到人基因组19号染色体的长 臂上
3. 基因修复
是指将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在原位进行 纠正,而正常的部分予以保留 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基因治疗方法,但 是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报道,只是一种理 论上的理想的方式
4. 基因修饰
基因修饰是指将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者其 他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特异性的修饰突 变缺陷细胞的功能或者使原有的功能得到加强, 但致病基因本身并没有改变 与基因替换和基因修复相比,这种方法比较容 易实现,也是基因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5. 基因失活
利用反义技术将反义寡聚核苷酸或反义RNA导 入细胞,特异性地封闭某些基因的表达,以达 到抑制有害靶基因的表达作用,也就是人们通 常意义上所说的反义疗法 引入的反义物质,可以通过和基因组DNA结合, 降低或阻止转录的发生,也可以通过和mRNA 的结合,阻止或降低蛋白质的翻译,还可以通 过核酶降解mRNA 许多肿瘤的发生都涉及多重癌基因及相关基因 的激活并过度表达,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导致 肿瘤细胞发生逆转
8. 耐药基因治疗
耐药基因的治疗是指为了提高机体耐受 肿瘤化疗药物的能力,将产生抗毒性的 基因导入人体细胞 如向骨髓干细胞中导入多药抗性基因 mdr-1,使机体耐受更大剂量的化疗
三、基因治疗的途径
ex vivo
in vivo
1. ex vivo
是指将含外源基因的载体外导入到人体 自身或异体细胞(异种细胞),经体外 细胞扩增后,输回人体 这种方法简单,溶液操作,而且外源物 质能被稀释并清除。但是载体系统不易 形成规模,而且需要专门的临床基地
1. 反义核酸
用互补于mRNA的DNA或RNA,在细胞 内形成双链分子,阻碍mRNA的剪接、 运送、翻译,降低mRNA的稳定性,从 而影响病毒基因的表达与复制。目前需 要解决的问题是反义核酸的专一性转移 和进入靶细胞之前的降解
2. 核酶
核酶是具有催化RNA自我剪切反应的核 酸,目前报道的核酶是在培养细胞上干 预HIV基因的表达 核酶的稳定性比较低,生理条件下反应 缓慢是其用于抗HIV的不足之处,同时针 对它在机体内是怎样被转录和转录后抗 RnaseH的能力还需进一步研究
第七节 反义技术原理和方法
一、反义脱氧核酸
天然存在未经修饰的磷酸二酯脱氧化核 苷酸(PO-ODN)作为反义药物虽然有 和靶RNA发生特异序列结合,激活 Rnase H的活性,但是在生理条件下, PO-ODN对核酸酶很敏感,易被快速降 解,限制了它的实际使用
1. 第一代――硫代寡聚核苷酸 (PS-ODN)
二、反义核酸药物特点
1)高度特异性 2)高效性 3)最优化的药物设计 4)低毒、安全 5)制备简单
三、反义技术的分类
1. 反义脱氧核苷酸(ODN) 又 称 反 义 DNA , 通 过 与 mRNA 的 结 合 形 成 DNA-RNA杂合体,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调控。 由于DNA序列合成仪的广泛使用,所以ODN很 容易获得 2. 反义RNA 反义RNA是与能mRNA序列互补配对形成双 链复合物的RNA片段,影响基因的翻译
4. 自杀基因的治疗
自杀基因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活性的毒物,引起靶细 胞的死亡
5. 肿瘤疫苗
从基因治疗的角度来看,肿瘤疫苗就是 将肿瘤的组织特异性抗原的基因,导入 到机体内,表达出的抗原,激发机体的 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
二、基因治疗与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于人 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特异性地破坏了免疫 细胞CD4 + ,使机体发生免疫缺陷,造成机体 发生肿瘤、机会性感染的一种致死性疾病 HIV病毒是单链的RNA逆转录病毒,其外壳糖 蛋白Gp120可以和CD4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 使CD4+T细胞减少,并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 受阻,引起机体的免疫缺陷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1. 基因增补
基因增补就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病变细 胞或其他细胞,以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 或调整细胞的某些功能 基因增补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治疗方式
2. 基因替换
用同源重组或者基因打靶技术,用正常 基因替换整个致病基因,使致病基因得 到永久更正 这种以正常基因替换致病基因的方法是 最为理想的基因治疗,但是目前技术手 段,体内重组的频率还太低,只有百万 分之一左右
第五节 疾病的基因治疗
一、基因治疗与肿瘤
肿瘤的基因治疗,根据作用机制可以分 成两类 调节机体免疫 利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差异。
1. 导入细胞因子基因进行治疗
许多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介素、肿 瘤坏死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等,都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 肿瘤的作用
2. 导入MHC的基因治疗
2. in vivo
将外源基因装配与特定的真核表达载体, 直接导入体内 载体可以是病毒型的或者非病毒型的, 甚至可以是裸露的DNA 这种方式比较容易大规模生产。但是必 须保证载体的安全性,而且进入人体后, 能导入靶细胞并稳定表达达到治疗目的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原则和问题
一、 基因治疗的原则
基因治疗的步骤
基因治疗与反义药物
陈华 陈俊吉 王亦枫 肖阳 方友
第一节 基因治疗概论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凡是将新的遗传物质转移得到某一个体 的细胞内,使功能正常的但表达量很低 的基因、机体本身不存在的外源基因得 到正常表达,或者降低、抑制机体基因 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治 疗方法就称为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的对象是人体,因此基因治疗 要求确保有效和安全,其难度远远高于 在表达系统中表达的基因工程技术 近些年来,基因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 研究内容也已经从单基因的遗传病扩大 到多基因的肿瘤、艾滋病、心血管和神 经系统等方面疾病
二、基因治疗中的问题
安全性 高效的靶向性基因导入 外源基因表达的可控性 治疗基因过少
第三节 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
用于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系统 应该具备条件
携带外源基因并能包装成病毒颗粒 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对机体不致病
一、逆转录病毒载体
转录病毒是一类正链RNA病毒,可以逆 转录成DNA,以前病毒形式存在,前病 毒还可以整合到基因组上,和宿主细胞 长期共存
3. 可溶性CD4分子的表达
编码CD4的基因已经得到了克隆,并已 经在真核系统中表达。将CD4分子的编 码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到外周 淋巴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血管内皮 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得到表达,表 达出来的CD4分子可以与入侵的HIV病毒 包膜蛋白Gp120结合,竞争性地保护 CD4+T淋巴细胞不受或少受感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具有 个体特性的抗原系统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中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肿瘤细胞上的MHC表达很弱或者不 表达,使机体免疫应答不能发生
3. 导入抑癌基因的基因治疗
很多肿瘤细胞的某些基因异常表达,被 称为癌基因,当他们处于正常状态时, 就称为原癌基因 机体正常细胞存在抑制细胞异常增殖的 基因,即抑癌基因,它们在细胞周期的 调控和细胞凋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肿瘤细胞中,抑癌基因往往会产生突变、 重排或缺失或者表达异常。
四、单纯疱疹病毒载体
单纯疱状病毒是双链DNA病毒
第四节 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 体
一、脂质体
阳离子脂质体 阴离子脂质体 pH敏感型脂质体 融合脂质体
二、阳离子多聚物
利用DNA的电负性,可以和电正性的氨 基基团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多聚物, 使DNA不易被核酸酶降解,并可防止大 的复合物在短时间内沉淀,从而提高转 染效率
4. 特异性抗体的诱导
诱导机体产生抗HIV的特异性抗体也是抗 HIV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将gp120的基 因导入人体中表达,诱导抗包膜蛋白 Gp120的体异性抗体,不仅可以诱导产 生IgG,而且可以引发特异性的细胞免疫
5. Tat蛋白突变体表达
Tat蛋白在HIV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转录过 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反式调控作用,将 突变体形式的tat基因导入人体后,突变 体的大量表达,竞争性地结合Tat受体位 点,抑制或干扰HIV病毒基因组的正常复 制和转录功能
3. 核酶 核酶存在于生物细胞中,是一类具有催 化活性的RNA分子,具有核酸酶的水解 活性,可以特异性地剪切RNA分子 4. 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O) 三链形成寡聚核苷酸是指可与双链或单 链DNA形成三股链,从而抑制基因转录 的寡核苷酸 5. 肽核酸(PNAS) 肽核酸是以肽为骨架的DNA类似物,是 用手性不对称的中性肽链骨架置换脱氧 核糖磷酸而成
6. 免疫基因的治疗
将抗体、抗原、细胞因子的基因导入患者 的体内,改变免疫状态,以达到预防和治 疗疾病的目的 将抗原基因导入机体内,可以理解为是一 种DNA疫苗,特别是治疗性的核酸疫苗
7. 自杀基因治疗
这是一种肿瘤的治疗方法,是指向肿瘤 细胞中导入一种基因,基因产物为一种 酶,它可以将无细胞毒性的药物前体转 化为毒性代谢产物,将肿瘤细胞杀死, 又称为活化前体药物基因治疗,这种基 因也就被称为“自杀基因”
三、质粒DNA
质粒DNA就是在体外将目的基因及其所 有的顺式调控元件 质粒DNA的基因转移为非整合性,但是 转染效率低,难以在细胞中长期表达 质粒DNA可以采用三种方式注射到机体 内:裸露DNA直接注射,目前在骨骼肌 和心肌中表达最好;将DNA包裹在脂质 体中注射;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将 DNA与配体相连,增加DNA的定向导入
2. 受体细胞选择的原则
最好选择组织特异性细胞,以便使外源基 因只在该特异性组织细胞中表达,而在其 他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水平很低 细胞易于从体内取出,有增值趋势,且生 命周期较长 离体的细胞能接受外源基因的转染 细胞经过体外操作能够存活下来,并能安 全输送回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