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材内容解析
• • 相关链接: (三)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 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了 “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 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 文学,摆脱八股文的桎梏。从1918年起, 《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将 书面语和口语统一起来。在它的带动下, 越来越多的报刊和文学创作都是用白话文。
教材内容解析
• 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尊孔 复古。 • 3.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从 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以及鲁迅等,通过对辛 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进行认真思考,认 为要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必 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课堂合作探究
• 1915年,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感 “(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 想革命”。为此,陈独秀所做的努力是 ( ) A创办《青年杂志》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D倡导“自强保种”
• • • •
课堂合作探究
• 1915年,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感 “(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 想革命”。为此,陈独秀所做的努力是 ( A ) A创办《青年杂志》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D倡导“自强保种”
• • • •
人物简介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狂人日记》是中国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 行了深刻的批判。这部小 说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 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 鲁迅(1881-1936) 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 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 (教材P67) 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单元综合解说
•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 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 中,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 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 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什么叫新文化运动

什么叫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下什么叫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介绍概念:思想解放运动(革命)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时间:1915年9月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精神: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
作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
2.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发生在中国早期现代史上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主要出现于20世纪初的上海,其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全国范围。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倡导的一次重要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在近代多次遭遇列强侵略和战乱,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举步维艰,封建制度极度腐朽,为了寻求国家振兴的出路,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二是中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入,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和对现代文化的向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反”和“启蒙”。
它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学教育的束缚,批判封建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腐朽,追求科学文化和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它倡导人的独立解放和个性发展,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婚姻和家庭的束缚,提倡新的伦理观念;它痛苦地感受到国家仍旧处于危机之中,呼吁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和政治改革,倡导科学思维,主张实用主义,反对传统文化和观念的残害。
鲁迅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发表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社会封建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陈独秀则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了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思路。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科学思维和实用主义的兴起,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其次,它引入和传播了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为中国知识分子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
再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启示。
总的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它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是指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发起的一场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以及文化上的活动和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新文化运动是对旧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中国自19世纪末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尤其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迅速传入中国。
受到西方科学、民主、自由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认为传统文化束缚思想和创造力的发展,需要进行变革。
其次,新文化运动是对封建主义制度和社会阻碍的抗议。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封建主义的传统和思想束缚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抗议,他们希望通过文化的改革,推动社会革命。
最后,新文化运动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兴起。
新文化运动主要由知识分子领导,其中大部分人是共产主义思想的追随者。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传播,通过批判和抨击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推翻旧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文化运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在封建社会中,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常常被强调,个人的意见和声音被压制。
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体的自由和独立,主张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反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束缚。
其次,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和实用性。
在旧的文化体系中,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科学和实用性常常被忽视。
新文化运动主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用的知识,强调理性和实用主义,追求真理和进步。
再次,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和人权。
旧的社会制度对于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不足,尤其是女性的地位更加低下。
新文化运动主张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主义和压迫。
最后,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多元化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吸纳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人才和思想。
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场反对封建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化观念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主要集中于北京,由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发起。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反对封建主义和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主张现代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它要求人们从传统的观念框架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新文化运动首先影响了文学领域。
运动中的学者们提倡用白话文写作,以取代传统的文言文,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作品。
同时,他们还提倡写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
运动中的著名作家如胡适、鲁迅等,通过他们的作品宣传了运动的理念。
除了文学领域,新文化运动还对其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张取消旧的教育制度,推崇自由思想和进步教育。
运动中的学者还运用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掀起了女权主义的浪潮。
运动中的女性知识分子积极参与运动,提出了平等的权利要求,主张男女平等。
运动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如陈独秀等,通过女性解放运动的组织和倡导,推动了中国的女性解放进程。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桎梏,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都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
联系。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封建旧文学和文言文。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在客观上准备了思想条件,但是,它并未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彻底解放的道路。
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成长起来,赋予了新文化运动以新的方向,把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到首要地位,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波澜壮阔的文化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这次运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好人政府:1922年9月,在吴佩孚的支持下,王宠惠出任国务院总理,阁员罗文干、汤尔等属英美派,但是被称为无党派的“好人”,因而这个政府被称为“好人政府”。
直隶军阀曹锟和吴佩孚之间有裂痕。
这个政府仅存3个月就垮台了,成了历史的陈迹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
国民政府为谋求稳定币值﹐摆脱财政经济危机﹐采纳英国财政专家李滋罗斯的建议﹐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
实现了自清末以来,历届政府为克服币制紊乱,屡经拟议而没有实现的币制改革。
‘对缓和当时金融危机,稳定经济,保存国家抗日战争经济实力起了积极作用,也为以后的通货膨胀开了方便之门。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军校的宗旨是培植军事与政治人才,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一.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答: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答: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答:1、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充分体现了反帝反封建性质。
在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还不敢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换取列强的承认。
在临时政府中还任用了一批旧官僚和立宪派,但在五四运动中提出要惩办卖国贼。
2、参加的人员广泛。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到了领导作用。
四.马克思论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其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
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得以传播?答:首先,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第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第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八.简答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答:1、国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1840年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
Democracy
德先 生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科学
Science
赛先 生
自然科学法则、科 学精神、科学方法
新文化运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 “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胡适
(3)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心
促使人们追求民主 和科学,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2.新文化运动意义
材料一:《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 新欢文迎化,运被动誉是为我“国青历年史界上之一金次针空”前和的青思年想的大“解良放师运益动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虽中然国存的在法对子东,西绝方对文是化两绝样对,否断定不和可绝调对和肯迁定就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徐志摩喜欢上了才貌双全的 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古近代第一
桩西动式摇离了婚,传打统击礼了教中思国想封的建婚统治 姻制度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 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 新欢文迎化,运被动誉仍为是“我青国年历界史之上金一针次”空和前青的年思的想“大良解师放益运友动”。。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和评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中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明民主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有着广泛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等人。
这一运动的兴起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政治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反帝反封要求迫切;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更重要的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救中国。
此思想革命,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此国民性乃见诸于思想。
是以,民主、科学便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即所的谓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即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从宏观角度来看,新文化运动分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
前期(1915—1919)主要内容为:三提倡三反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这在五四运动前的中国是切中时弊的,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具有向中国千年偶像,传统权威,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进行大胆挑战的创新精神。
其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1919—1923)主要内容为: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赋予了民主、科学以新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新文化运动也不例外。
新文化运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1.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的大运动。
2、它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的开展培养了精神领袖,起到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4、有利于后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易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是国民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救亡的新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
5、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促进了民主和科学的发展。
但是,新文化运动也有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在于:1、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他们宣称打倒孔家店,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是为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同时,运动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同广大的人民却中相结合,是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忽视对封建思想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
3、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仍使用资产阶级的方法。
4、他们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5、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中中去。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既是一次独特的思想文化革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为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