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德格尔的“天命”浅谈科技异化及其危害
技术异化视域下科技伦理人文效应探析

技术异化视域下科技伦理人文效应探析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和人文问题。
在技术异化的视域下,科技伦理人文效应成为了一种需要深入探讨和分析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技术异化的角度出发,探析科技伦理人文效应的种种表现和影响。
我们来审视技术异化的概念。
技术异化是由法国哲学家马克思·海德格尔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异化,甚至导致人本身的异化。
这种异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对自然的控制和剥削、人际关系的疏远、以及技术对人类身心的影响等。
在技术异化的影响下,科技伦理人文效应也随之产生。
科技异化导致了道德风险的加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道德难题。
生物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生命伦理方面的挑战,如克隆、基因编辑等技术的滥用可能导致道德与伦理的混乱。
网络技术的普及也给人们的道德行为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攻击、侵犯隐私等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道德风险的加剧,直接说明了技术异化对科技伦理人文效应的负面影响。
技术异化产生了人文关怀的断裂。
在技术驱动的社会中,人的需求和人情味逐渐被机械化和规范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
人们追求高效率、高产出的生活,却忽略了对人的关怀和爱。
在这种情况下,人际关系的薄弱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种人文关怀的断裂,直接影响了科技伦理人文效应的发展和形成。
技术异化也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身心健康遭受了严重的冲击,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层出不穷。
而一些新兴科技产品的滥用,比如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人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种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也是技术异化对科技伦理人文效应的一种体现。
在技术异化的视域下,科技伦理人文效应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并不应该对此感到绝望,相反,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科技》读后感

《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科技》读后感《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科技》是一本令人深思的著作。
海德格尔以他深邃的哲学思想,对当代科技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他对于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以及其潜在的意义提出了独特而有启发性的见解。
首先,海德格尔关注科技对人类存在方式的影响。
他指出,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陷入了一种无休止的追求和消费的循环中。
科技的进步看似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和效率,但在海德格尔看来,这种追求却使人们逐渐远离了自身的存在本质。
我们过于沉迷于科技的应用和使用,忽视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真实联系。
这种观点引发了我对自己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深思,以及如何在科技的发展中保持人性的核心价值。
其次,海德格尔探讨了科技背后的本质与意义。
他认为,科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而是一种揭示和改变人类存在方式的力量。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深层次的影响。
我们应当反思科技背后的驱动力和目标,以及科技发展对我们的文化、社会和人类意义的重塑。
这种思考激发了我对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对科技发展的更加审慎和负责的态度。
最后,海德格尔对于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关系提出了警示。
他认为,科技的无限追求和盲目发展可能导致人类自身的危机和威胁。
我们不能简单地追求科技的进步,而应该思考科技如何与人类的幸福和社会
发展相结合。
这种警示引发了我对科技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反思,以及对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共同利益的重要性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科技》让我对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来自技术的危险

来自技术的危险――——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追问康敏(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100091)摘要: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社会问题等技术的负面影响人们已多有关注,然而这些却并非海德格尔所认为的来自技术的真正危险。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占统治地位才是人类最高意义上的危险,人类应通过“思”来克服这种危险。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追问是与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赋予技术以存在论上的根本性地位,这使得他对技术的探讨比别种解释更显深刻。
在人类被技术深深困扰的今天,我们无疑应该象海德格尔一样先想想:技术到底是什么?真正的危险究竟在哪里?关键词:海德格尔现代技术存在危险不管承认与否,今天的人类已经深深地依赖于各种技术,从生到死,从物质需要到精神享受,从国家到个人,从生产到生活,一切的一切。
人们把未来幸福生活的可能性寄托在技术身上,然而,诸如核泄漏、电脑系统瘫痪、疯牛病爆发、臭氧层空洞和生态环境恶化之类的坏消息总会让人们不时受到打击。
技术仿佛能让人上天堂,也能让人下地狱。
于是,悲观主义者宣称技术是潘多拉的魔盒,乐观主义者坚信这是由于技术还不够发达,而大多数人比较愿意将技术比喻为一把双刃剑,相信只要剑柄掌握在善良、智慧而又正义的人手中,宝剑就会降妖除魔而不是助纣为虐。
可惜的是,上述三种观点都没有揭示出人类所面临的来自技术的真正..危险。
今天,对人类生存的最主要威胁,并非出自突发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无法察觉的过程所形成的。
海德格尔——这位把存在当作自己沉思主题的哲学家说:“对人类的威胁不只来自可能有致命作用的技术机械和装置。
真正的威胁已经在人类的本质处触动了人类,座架之统治地位咄咄逼人,带着一种可能性,即:人类也许已经不得进入一种更为原始的解蔽而逗留,并从而去经验一种更原初的真理的呼声了。
所以,说到底,座架占统治地位之处,便有最高意义上的危险。
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及其意义

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及其意义
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及其意义
海德格尔从生存本体论出发,追问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指出了现代科学技术异化的形而上学根源,认为科学研究的企业化、商业化和技术解蔽的座架化使科学研究及现代技术走向了歧途,主客体的分离和世界的图像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异化的哲学根源,要使人类摆脱科学技术的异化、座架化,就要批判形而上学知识论思维,借助于诗与思方能使人类诗意地栖居.
作者:王西华 WANG Xi-hua 作者单位: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政教室,南京,210039 刊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 21(5) 分类号:B516.54 关键词:海德格尔科学技术本体论座架化解蔽。
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_海德格尔_技术的追问_的解读

德国哲学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的解读余在海/文提 要:《技术的追问》是海德格尔1953年11月18日在慕尼黑理工学院所做的演讲。
在这篇演讲中,海德格尔从存在之思的角度深思了技术之本质,并取得了3个方面的成果:11技术本质上并不是各种各样的技术因素,也不仅仅是人所制作的合乎目的的手段。
相反,它是一种解蔽方式。
21座架是现代技术的本质特征。
座架以及由之产生的进步强制规定并统治着当今的整个社会现实。
在座架这个吞噬一切的卡律布迪斯漩涡中,一切存在者都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而沦为单纯的持存物,甚至连人自身也被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不是人摆弄座架,而是座架摆弄人。
31座架是形而上学的最后形态,是存在之天命的最后形态。
因此,只有凭借思之先导性护送,我们才能在对技术之本质的领会中开启一种新的可能性,即克服作为人类世界栖留的唯一尺度的技术-科学工业之特性。
关键词:技术之本质;解蔽;座架;进步强制;资本与技术中图分类号:B516154 文献标识码:A《技术的追问》是海德格尔1953年11月18日在慕尼黑理工学院最大教室里所做的演讲。
据萨弗兰斯基的记载,这也许是二战后海德格尔最为成功的讲演。
当他用“追问是思之虔诚”来结束演讲时,回应他的不是肃穆静默,而是全场起立与掌声。
人们把海德格尔的登台看做西洋美声咏叹调的演唱。
①这场演讲之所以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在根基上与此种追问的双重性质有关。
首先,海德格尔从存在之思的角度深思了技术之本质。
在他看来,技术既不・351・①参见[德]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靳希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25-526页。
是某种合乎目的的手段,也不是某种中性的东西。
相反,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解蔽方式。
作为“完成了的形而上学”,现代技术以“座架”(D as Gestell )②的方式规定并统治着当今的整个社会现实。
其次,对海德格尔来说,此种追问并不是一种以对技术的认识为目标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致力于认识所谓“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学问题。
从海德格尔的“天命”浅谈科技异化及其危害

从海德格尔的“天命”浅谈科技异化及其危害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也如影随形。
对科技异化的批判是海德格尔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之一。
他对技术追问的思想涉及技术的本质,具体从“天命”方面以“解蔽”、“座架”等概念展开,主张科技的发展应有所限度,排斥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和单纯效用的科技观。
关键词:科技异化海德格尔天命解蔽座架一、关于“天命”的思想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的思想出现了一大转变,他对“天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海德格尔那里,“天命”指的是既遮蔽又接蔽的双重运作,他们是不可分离而交织在一起的,它是一种是一切存在着得以存在的神奇的力量。
正如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所声称的“存在者是否显现以及如何显现,上帝与诸神,历史与自然是否进入以及怎样进入存在的澄明,是否以及怎样在场与不在场,都是人所不能不能决定的。
存在者的到来在于存在的天命。
”即天命是不为人所决定和支配的。
其中,遮蔽可以理解为“非真理”、“神秘”,真理则为“既解蔽又遮蔽的双重运作”。
非真理是真理的起源,真理本身就包含着遮蔽。
人的角色,是按照天命来看护存在的真理,而不是去破坏真理、创造真理。
对于“天命”的阐释,海德格尔主要从技术、艺术、语言等方面展开。
如果说艺术是“天命得以展开之所”、语言可以“带来天命的消息”,那么科技就是“解蔽的天命”。
今天的科学技术试图穿透一切,掀开一切遮蔽的东西。
这是对真理的一种破坏。
二、科技异化的阐释随着现代社会的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我们生活中出现了众多科技的产物,大到克隆技术、航天工程,小到转基因食品、交通工具、电脑、手机……我们的衣食住行,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科学技术。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舒适便利,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带来了财富的增加;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种异己的统治和操控人得力量。
也就是说,科技出现了异化现象。
“异化”的概念是黑格尔其著作《精神现象学》中首次具有哲学含义的。
海德格尔关于科学技术的反思

海德格尔关于科学技术的反思科学技术发展的迅猛让人们以为,年轻人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具有起步阶段,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然而,当我们讨论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时,我们仍然需要考虑哲学家海德格尔(Hegel)有关科学技术的反思。
海德格尔(Hegel)认为,科学技术是物质世界的实践,并不仅仅是学习自然规律的方式,而且也以科学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海德格尔(Hegel)特别指出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他认为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可以改变一切的能力,他说:“科学技术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破坏性影响,比如让人们成为被机器操纵的奴隶,或者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变得毫无意义。
”此外,海德格尔(Hegel)指出,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好处,同时也可以带来精神性的好处,他说:“科学技术不仅仅可以提高生产力,也可以改变思想,从而改变社会,甚至我们的行为习惯。
”以上提到的海德格尔(Hegel)有关科学技术的反思,表明了我们要小心地审视发展科学技术的意义,不能简单地以物质为导向,而应该将精神性因素也纳入考量之中。
考虑到海德格尔(Hegel)担心有关机器可能使人们成为奴隶的问题,如今,我们应该保证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措施确保人们的自由和尊严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正如海德格尔(Hegel)指出的,科学技术也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它可以帮助人们对世界有更清晰的认识,而深入的理解需要思考和反思,而非仅仅追求实施的过程。
因此,我们也许可以从海德格尔(Hegel)有关科学技术的反思中得出,在发展科学技术时,必须考虑人类自身的精神需要,保证在发展过程中尊重人类的人格,确保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而不是反过来。
通过此种方式,我们可以确保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带给我们物质的利益,而且也可以确保精神的发展,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技术、道术与家———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技术本质的意义及局限

技术、道术与家———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技术本质的意义及局限————————————————————————————————作者:————————————————————————————————日期:技术、道术与家———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技术本质的意义及局限-哲学技术、道术与家———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技术本质的意义及局限张祥龙【摘要】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的根源在技艺(techne),但其中艺术的一面受到压抑,因而此技术的本质就被硬化为强逼产出的座架,超出了人类的掌控。
这个转变的深层原因是古希腊就出现了的“数学因素”,它通过笛卡尔的主客二元化使世界成为被主体表象的图象,万物成为确定的客体。
要摆脱座架的控制,必须重现技艺的艺术维度,让它“自身缘构发生”(Ereignis)的柔性允诺性重新主导技术。
在这方面,海德格尔和海森堡都曾从老庄之道中得到过启发或与之产生了共鸣。
儒家会十分欣赏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本质的批判,特别是这种批判与归家思想的结合。
但是,儒家要指出海德格尔的批判的不足,它忽视了个体主义对座架的促成力和单向度的存在论区分导致的忽视实际家庭的家园观,由此而使得他的解决方案稀松无根。
只有以家庭为源头的有机社团,不管是儒家的还是阿米什人的,才可能摆脱现代技术本质对人的裹挟。
关键词技艺;数学因素;座架;家庭;儒家社团中图分类号:B51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60(2016)05-0056-10作者简介:张祥龙,(济南250013)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①“选集”是《海德格尔选集》的缩写。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编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本文的引文大都出自此《选集》下卷第五编“[对]技术的追问”中的三篇文章,即《现代科学、形而上学和数学》(第847—884页;此文选自海德格尔《追问物性》(Die Frage nach dem Ding)中的一部分)、《世界图象的时代》(第885—923页)和《[对]技术的追问》(第924—95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德格尔的“天命”浅谈科技异化及其危害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也如影随形。
对科技异化的批判是海德格尔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之一。
他对技术追问的思想涉及技术的本质,具体从“天命”方面以“解蔽”、“座架”等概念展开,主张科技的发展应有所限度,排斥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和单纯效用的科技观。
关键词:科技异化海德格尔天命解蔽座架
一、关于“天命”的思想
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的思想出现了一大转变,他对“天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海德格尔那里,“天命”指的是既遮蔽又接蔽的双重运作,他们是不可分离而交织在一起的,它是一种是一切存在着得以存在的神奇的力量。
正如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所声称的“存在者是否显现以及如何显现,上帝与诸神,历史与自然是否进入以及怎样进入存在的澄明,是否以及怎样在场与不在场,都是人所不能不能决定的。
存在者的到来在于存在的天命。
”即天命是不为人所决定和支配的。
其中,遮蔽可以理解为“非真理”、“神秘”,真理则为“既解蔽又遮蔽的双重运作”。
非真理是真理的起源,真理本身就包含着遮蔽。
人的角色,是按照天命来看护存在的真理,而不是去破坏真理、创造真理。
对于“天命”的阐释,海德格尔主要从技术、艺术、语言等方面
展开。
如果说艺术是“天命得以展开之所”、语言可以“带来天命的消息”,那么科技就是“解蔽的天命”。
今天的科学技术试图穿透一切,掀开一切遮蔽的东西。
这是对真理的一种破坏。
二、科技异化的阐释
随着现代社会的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我们生活中出现了众多科技的产物,大到克隆技术、航天工程,小到转基因食品、交通工具、电脑、手机……我们的衣食住行,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科学技术。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舒适便利,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带来了财富的增加;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种异己的统治和操控人得力量。
也就是说,科技出现了异化现象。
“异化”的概念是黑格尔其著作《精神现象学》中首次具有哲学含义的。
在黑格尔那里,“异化”指向自我意识的辩证的运动历程。
马克思对这一概念做了重要发挥,他不仅说明了“自我意识”、“人的本质”和政治、经济的异化,还提出了“劳动异化”。
和其他异化一样,科技的异化不单单具有最初人的创造赋予它的性质,还产生出了可以控制人的异己的力量。
海德格尔也认为,“在当代,技术已成为一种超于人之上的异己力量,已成为一种驾驭人的‘座架’。
”“座架”是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技术是对于天命的解蔽,座架则是人们解蔽的道路,他是一种命运的遣送。
也就是说,它是我们为达到解蔽目的而使用的方式、手段和设备。
作为技术的
本质,“座架”不仅仅是一种把自己和人摆置在其中,转化为“持存物”的方式,同时,他也存在着着极大地威胁:“作为命运,座架指引着那种具有订造方式的解蔽。
这种订造占统治地位之处,它便驱除另一种解蔽的可能性……真正的威胁已经在人的本质处触
动了人类。
”作为人创造出的产物,科技本应是由人所控制、支配的,但恰恰相反,在现今社会,科技反过来控制、支配人类。
三、科技异化的危害探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服务。
来自美国的微软、苹果,来自日本的本田、东芝,来自法国的雪铁龙,来自德国的西门子,我们的生活的衣食住行科技所包围着。
科技的异化所产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科技的帮助下,一方面,我们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以合理的理由将神秘解开。
科技是一种解蔽,拥有祛魅的力量,它驱除黑暗,使不可解的神秘不再神秘。
也就是说,科技改变了世界对我们的显现方式。
科学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是和诗歌、艺术一样,是存在物借以向人类展现自身存在的方式之一。
但在现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成为对现实的干预性的加工,使事物不能再让其以自身的方式显现。
在科技的力量下,大自然的造物,诸如森林、海洋、宇宙对于我们不再是那么神秘。
在我们的眼中,森林不再是心灵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而是有着诸多可供砍伐盈利的树木的聚集地;海洋不再有它广阔的胸怀,只是可供我们打渔、开采石油、矿产资源的宝库;山川不再有灵气,而只
是等待着技术开采矿产资源的堆积场……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来砍
伐森林、探测海洋,乃至宇宙。
我们可以通过卫星来定位任意地方,通过科技去探索其奥秘,大自然毫无秘密可言。
在光取代黑暗,事实取代神秘的时候,大自然对于我们的魅力和吸引力当然无存。
在科技的作祟下,他们不能如其自身的显现。
其二,科技不仅改变了世界对于我们的显现方式,同时也破话了人与自然地和谐状态。
“在这种现代科技的促逼下,人们运用现代技术蛮横地预置自然、榨取自然、奴役自然,毁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破坏人与自然地和谐。
”现代社会过分强调科学技术的力量,特别是其对于发展、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由此而导致的问题也如影随形。
这样的事实比比皆是,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森林荒芜、气候变化……借助科技而换取的盲目的工业的发展,gdp的增长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生存困境异常严峻。
人与自然由互相依赖的平衡关系变为对立的失衡状态。
其三,科技的异化不仅危及到人们生存生活的外部世界。
对于人类自身、人的内部世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一方面,在科技的作用下,不仅自然地神秘荡然无存,人的隐私、人性的神秘也暴露于众。
在众多的科技,诸如监视器下,我们的隐私就存在着被侵犯的可能,我们会产生巨大的不安全感。
人们在利用科技相互挖掘隐私的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会变得不信任、相互冷淡。
另一方面,
科技异化给人来带来了信仰危机。
科技作为解蔽的天命,会揭开未知事物的神秘面纱。
这个世界的神秘渐少,我们的畏惧也会随之
减少。
心中无所敬畏、无所畏惧,我们对于神灵、对于祖先的信仰就会不攻自破。
科学力量对神力的驱逐将有可能产生人类的信仰危机。
继而,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精神状态。
其四,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即技术理性的统治。
马尔库塞不否认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物质财富所作出的贡献,但他更关注的是科技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所产生的根本的改变。
他在《单面人》中写道:“社会在一个日益增长的事物和关系的技术聚集——这个技术集聚把对人技术利用包括在其中——再生产了自己……科学管理和科学分工,极大增长了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的生产率。
其结果就是更高的生活标准……它甚至为这一事业最具破坏性最压抑的特征辩护、开脱。
科学—技术理性和操纵结成社会控制新形式。
”也就是说,科技的发展使科技不再是中性的,它成为一种统治的力量,扩展到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甚至于深入到政治统治之中并与之结合。
由此,在现代社会,统治由暴力、强权统治变为以技术支持的提供多种消遣、娱乐消费手段的新型统治。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中的人心甘情愿纳入到现存社会体系中。
在这样的统治下,面对科技,人们难以自拔,人逐渐丧失主动性,自觉地成为被动的统治对象。
综上所述,海德格尔从解蔽的天命出发对科技的本质做出批判。
结合马克思、马尔库塞等人的科技异化的观点,本文探讨了科技异化对于人和自然、对于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诸多危害。
在科技异化的克服问题上,海德格尔并不否认科技的作用,而是主张人与自
然地和谐相处,强调对科技的发展应有所限制。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c].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3]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面人[m].左晓斯,张宜生,肖滨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