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遇刺
【历史史料】宋教仁被刺一案

【历史史料】宋教仁被刺一案民国时期,对政治人物进行肉体消灭是件很时髦的事,先后被刺身亡的有大清的亲王(良弼等),革命党的大员(如吴禄贞),北洋系的骨干(如徐树铮)等,还有一些在历史大剧中跑跑龙套的小人物,在还没弄清政治是怎么回事时,就已踏上了黄泉路。
然而要说影响最深远的,还是莫过于国民党执行理事长宋教仁的被刺。
他的死将武昌首义后,南北双方捐弃前嫌,共建民主的虚假外衣彻底撕碎,如果在这之前,大家还可在共和的大旗下虚情欢会的话,那么刺宋案为一转折,从此中国正式进入军事恐怖,列强撕杀的军阀大战阶段。
让我们直接进入民国2年(1913年)3月20日,这一天宋教仁准备从上海起程回北京。
送行的有黄兴、廖仲凯(数年后也死于刺客枪下)、于佑任等人。
当晚10时许火车进站,宋教仁与众人鱼贯而出贵宾接待室,外面正下小雨,初春的上海有几许清寒。
虽然无法过多推测当时众人心态,但可确知此时的宋教仁正是躇踌满志,对北上返京怀抱厚望。
因为他此次南下一为回湖南长沙参选参议员,另为国民党在沿长江一线各地促选拉票,行至上海前他已确知国民党在众参两院皆获压倒优势,此时的宋,终于看到在中国实现责任内阁制的可能,他此次回京正是以国民党执行理事长之身,去为大选获胜后的诸项工作加以布置。
行至杭州时他刚写了“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的诗句以言志抒怀。
宋一行人走至检票口处,众人或取票,或把手告别,忽听一声枪响,随后宋教仁以手抵腹说“我中枪了”,话音未落间一名矮个男子已跑出众人视线向站外窜去。
众人皆顾不上去抓刺客,慌忙来扶中弹的宋教仁,于佑任跑出站外叫来汽车将宋速送至铁路医院,院方安排最好的两名外籍医师会诊,当晚12时取出子弹,发现弹头竟涂了毒,而此时的宋教仁已意志不清,几度昏厥。
延拓到3月22日清晨终不治身亡,弥留之际留下两条口信,一给袁世凯,向这位当时的中国大总统报告被刺经过,另一条是正式的遗言托附给于佑任,其中提到宋一生奔波革命,生前没有积蓄,望老母有人照顾,而他的遗产唯有家藏的一些书籍,请他们捐给南京图书馆。
宋教仁出生及伟大事迹及遇刺真相

宋教仁遇刺真相
结论
宋教仁遇刺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于理解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具有重 要的意义。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证据的缺乏,该事件的真相至今仍存在争议,但它对于 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了解宋教仁遇刺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 变革。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需要多 方面的证据和研究
1913年,宋教仁参与了国会选举 ,并成为了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 之一。他在选举中积极为国民党 争取多数席位,并为国民党的胜 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选举结束 后,他成为了国民党的主要发言 人之一,并积极推动国民党的政 治议程
宋教仁的伟大事迹
遇刺身亡
然而,宋教仁的生涯被不幸中断。1913年3月20日,他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刺杀事件 震惊了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虽然刺杀事件的真相至今仍存在争议,但宋教仁 的遇刺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188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 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 同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前往日本,入日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大力宣传革 命宗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
宋教仁遇刺真相
反袁势力是幕后黑手?
另一种观点认为,反袁势力可能是宋教仁遇刺事件的幕后黑手。一些人认为,宋教仁在当 时是全国最著名的革命领袖之一,他的政治理念与袁世凯存在冲突。因此,反袁势力可能 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以削弱袁世凯的政治地位。然而,这种观点也存在争议,因为没有任何 确凿的证据证明反袁势力与刺杀事件有关
宋教仁案给我们的启示

宋教仁案给我们的启示宋教仁的被杀,是在辛亥议和谈判结束之后,因这起震惊国人的大事件,好不容易议和谈好的一切,也从此改变。
这一改变其实也成为民国政局和社会格局的改变。
1913年3月20日“宋案”发生的那天晚上,宋教仁正坐在上海火车站沪宁线候车室里,他马上要乘火车先去南京,然后转乘津浦线北上,去北京见袁世凯。
宋教仁此行是应袁世凯之邀而动身的。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还没登上火车离开上海,即惨死在了刺客的枪下。
刺客是在宋教仁走出车站接待室,走近检票口时朝他开枪的。
第一眼看到一行人拥着宋出现时,刺客有点犹豫,不是胆怯,而是不能确定自己要杀的人是不是他。
为此,刺客还藏身到廊柱下,再次拿出带在身上的照片比对了一下,当他确信照片上的人就是此刻走向检票口的那个人时,他就很果断地走上前去了。
刺客知道,自己今晚必须杀死这个人,只要杀死了这个人,自己就有钱了。
他需要钱,他觉得钱在上海太重要了。
一干人都在忙于出行和送行,没有人警觉到有一管黑洞洞的枪口正在向他们移近,正在悄悄瞄准即将出行的宋教仁。
直到枪声响起,中弹的宋教仁手抚腰部痛苦地说了声:“我中弹了!”大家才惊愕地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但就在这时,又响起了两下枪声。
大家震住了,以为又有谁中了弹。
后来不知谁喊了声:“刺客放空枪!”听到这句话,大家再寻找刺客,后者已不见了踪影,在枪声和人群的骚动混乱中,刺客逃走了。
有人发现,刺客逃出车站后,跳上一辆黄包车走了。
刺客不会想到,由于今晚这个人被他暗杀,从而会导致四个人相继丧命,包括他本人。
宋教仁中弹后,并没有立刻死去,他是被晚几步赶来为他送行的于右任找来车子送进沪宁铁路医院抢救的。
经手术取出子弹后,医生写好病历,然后填上日期:1913年3月20日。
刺客武士英尽管只朝宋教仁开了一枪,但那一枪显然打中了要害,最终夺去了宋教仁的生命。
两天后的凌晨4时许,这位年轻的职业革命家终于停止了呼吸,年仅32岁。
宋教仁的入殓出殡日期是当月23日,据当时上海报纸报道,送殓者数千人,沿途肃立哀悼者更是人山人海。
宋教仁的两张遗体照

龙源期刊网
宋教仁的两张遗体照
作者: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7年第04期
照片可以宣传个人,可以表明态度,对历史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方面最重要的照片莫过于宋教仁遇刺时的遗体照。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带有剧毒的子弹从后腰射进腹腔。
宋教仁为什么会被杀呢?因为他的存在对当时所有的实力派都是威胁,他是刚刚获得议会选举大胜的国民党直接领导人,到北京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责任内阁的总理,总揽大权,这对大总统袁世凯来说当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袁世凯很想杀他,同时国民党内其他大佬也与宋不和,宋教仁如果死了,他们也会在政治上受益。
如果各方势力都希望一个人死,那这个人离死也就不远了。
所以在宋教仁遇刺身亡后,舆论就将怒火指向嫌疑最重的人袁世凯。
国民党人利用这一事件,准备用最激烈的方式来扩大百姓的怒火:公布宋教仁的遗体照片。
照相馆的人来了,让宋教仁以什么面目面对相机是个问题。
一派以黄兴为首,希望宋教仁的遗体能像生前那样衣冠楚楚;另一派则主张把伤口裸露,让事实真相留存于历史。
讨论后的结果是,先照了一张半裸的遗体照,伤口展示在镜头前;又照了一张西装革履的遗体照,遗体被摆放在一张高沙发上,仿佛疲倦了的宋教仁正在休息。
这两张照片一公布,人民对袁世凯集团的倒行逆施更加痛恨了。
这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傅林/文,摘自《文史精华》)。
宋教仁遇刺谜案:革命党也脱不了凶手嫌疑

宋教仁遇刺谜案:革命党也脱不了凶手嫌疑闸北公园是上海北区一个很大的公园。
公园西边是一条大道,名为共和新路。
当年为共和奔波最终遇害的宋教仁就长眠在此。
2011年5月5日下午,我走进闸北公园时,游人并不多,有家长带着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嬉闹。
宋教仁墓在公园北区,我在路人指点下到了墓区。
龙柏掩映下,一座三四米高的石像跳入眼帘,宋教仁低头沉思,安详而坐。
基座上刻着章炳麟先生所题“渔夫”二字——宋教仁别名渔夫。
基座背面,刻有题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
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
呜呼!九原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
于右任撰,康宝忠书,勒石宋教仁闸北墓园。
”于右任和康宝忠都是革命党内宋教仁的好友。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后不治身亡。
1924年6月,革命党人在闸北地区买了一块墓地,将宋教仁安葬于此,请于、康二人为石像题语。
当时“二次革命”尚未发动,宋案扑朔迷离,真凶未能显迹,这让于、康二人悲愤不已,所以才有“九原之泪,天下之血”的说法。
石像后不足十米处,是宋墓。
宋墓不大,呈半球形,墓前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石碑。
几个老人正在锻炼身体,一个自称许阿伯的上海老人告诉我:“这个地方原来不叫闸北公园,解放后改的名字。
解放前叫宋公园,就是纪念宋教仁的。
”许阿伯说,他小的时候,宋墓刚建成没几年,来的人不多,那时候这儿还是乡下,很清静。
现在市区扩大了,这里也热闹起来了。
“你看,墓上面不是有个鹰吗?”许阿伯指着宋墓顶上一个雄鹰展翅的雕塑说,“很多人都说,这鹰象征着革命党凌云之志,但我认为这不好,你看这鹰是低头的,鹰嘴快衔着自己腿了,说明宋教仁壮志未酬啊。
”当得知我是河南的记者后,许阿伯说:“哎呀,袁世凯,袁大头不就是河南人吗?宋教仁就是你们那个袁世凯给暗杀的吗?”末了,许阿伯笑着叮嘱我:“刚才我是胡说的啊。
尤其是不吉利那个话,是迷信的,你最好别往报纸上写啊。
政治暗杀的另一层解读——重读宋教仁被刺案

上, 当着 黄 兴 、 陈其 美 、 仲恺 、 廖 于右 任 等 一 大 群送 行 者 的 面 , 被 刺客 . 枪 击 中要 害 , 日后 不治 , 为 中 国 民主 的先烈 。 一 两 成 宋 教 仁 遇 害后 , 袁世 凯 立 即表示 要 彻查 案 情 , 缉拿 凶犯 ,按 “
会 领袖 之一 的 陶成 章 在上 海被 杀 ,而 他原 本就 是 主 张靠 暗杀 进
行 革命 的人 。 料 自己却 死于 此 道 ;9 5年 , 名记 者 黄远 生 在 不 11 知 美 国遇害 。 两起 事件 的主使都 来 自革命 党 内 , 为革命 者也 是 这 因 人 , 自己的利 益受 到挑 战时 , 当 即便是 同道 , 照样 不能 容忍 。 二是 执政 者也 利用 暗 杀手段 铲 除异 己 。1 1 9 3年 3月 2 日, 0
4 4 领导文萃 2 1 . 1◆下 ◆ 0 11
了国 民党 , 有人 就戏 称 他们 为 国 民党 内阁 。 刺宋 的关 键人 物之 而
一
应 桂馨 居然 也 是个 革命 党 ,以前是 策 动武 昌首 义 功 后来 一 口咬定 刺宋 后 怪
间环节 之繁 复 为 的是避 免幕 后 主谋暴 露 于天下 。
据 说 民 国初 年 , 宋教 仁任 南 京 临时 政府 的法 制局 局 长 , 以 可
一
夜 之 间挥就 大法 。 袁世 凯对 宋 的才华 也极 其欣 赏 , 曾希 望 他进
京组 阁 , 发挥 特 长 。袁 克文 后来 回忆 其 父袁 世凯 时说 , 言及 宋 袁 教仁 之死 。 曾挥 泪 不止 , 是 因为惋 惜宋 的才 干 。 而 , 就 然 人类 历史
中国历史故事-宋教仁到底是被谁刺杀的?宋教仁被刺杀时的情景

中国历史故事-宋教仁到底是被谁刺杀的?宋教仁被刺杀时的情景宋教仁是中国“宪政之父”,为中国的革命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然而这位伟大的革命运动者,最后却因为刺杀,年仅三十二岁便英年早逝,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
宋教仁被刺杀的时候,国民党刚刚在1913年的中华民国国会上获胜。
宋教仁正想以党首身份组阁,却突然遭遇了刺杀。
历史记载,凶手是坐在一部汽车中,对宋教仁进行刺杀的。
弹从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
宋教仁疼痛难忍,趴倒在一张椅子上,用手把黄兴的头拉到胸口,喘息地说:“吾痛甚,殆将不起……”。
暗杀者见刺杀成功,当即便乘坐汽车逃之夭夭,无人追赶得上。
在火车站送行的黄兴等人,见宋教仁遇刺,立马将人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急救。
可惜的是,宋教仁所中子弹被抹了毒药,尽管进行了多次的抢救,最后却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宋教仁之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
当时警察多方追查,虽然牵连出了一大批的人。
但是随着几位关键嫌疑人的相继暴死,使得幕后主使成谜,而这件案子也成为了历史疑案。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但是各界都作出了许多推测。
其中以下几人被认为是宋教仁案最大的嫌疑人。
袁世凯1913年,国民党取得大选压倒性胜利之时,宋教仁想要组阁,一路言说的时候言辞激烈的抨击了袁世凯的政府及其政策。
而早前袁世凯曾经用五十万元的巨款拉拢宋教仁,被拒绝。
面对这样一位无法收拢,而与自己作对的政敌,袁世凯起了杀心。
宋教仁案追查到后来,许多证据的确指向袁世凯。
比如嫌疑人中有袁世凯的手下,特别是应桂馨和赵秉钧的暴死,更是将矛头直指袁世凯。
第二位嫌疑人——陈其美除了袁世凯这一外部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学者认为,宋教仁实际上是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实际上早在民国初年,各政党,党内各团体之间的争权夺利就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时国民党获得大选胜利之后,宋教仁表示了要建立内阁的想法。
并且不同于其他人,首先考虑自己的因素,宋教仁则说组建内阁:“我只有大公无党一个办法!”当时听了宋教仁说法的应夔丞骂宋教仁是叛党,并企图当场杀害宋教仁,但被在场的人劝阻,宋教仁见此举动,便说:“死无惧,志不可夺”。
格式稿宋教仁被刺(上)稿

纪实频道/系列电视纪录片《夺命秘闻》(请勿外传)宋教仁被刺(上)画面影视剧片断:旧时火车站人来人往的画面/ 火车汽笛拉响情景再现:宋与送行的人挥手告别的身影/ 票递给检票员,检票影视剧片段:火车站慌乱逃跑的人群/ 警察冲进来图片资料:(叠)宋教仁照片/ 相关报纸/ 宋教仁遗体照片解说:1913年3月20日夜晚,沪宁火车站和往常一样人流如织,川流不息。
火车拉响了启程的汽笛,宋教仁与前来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和廖仲恺挥手作别,走进了检票处。
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检票处骤然响起三声枪响,宋教仁应声倒在了血泊之中。
车站上顿时秩序大乱,旅客四处逃散,刺客乃乘机逃逸,无影无踪。
画面片头片头字幕:宋教仁被刺(上)片头解说人流如织的火车站为何暗藏杀机?众目睽睽之下,是谁胆敢公然行凶?刺杀的背后,是不共戴天的私人恩怨,还是蓄谋已久的政治黑幕?迷雾叠嶂,该如何逼近真相?石破天惊,该怎样警世诲人?说书人:民国时期,先后被刺身亡的有大清的亲王,革命党的大员等等。
然而要说影响最深远的,还是莫过于国民党执行理事长宋教仁的被刺。
只是,这三声枪响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复杂事态?整个来龙去脉又是怎样的?既然宋教仁是一个于国有功,于己无私之人,那么又是谁在幕后主使,非杀宋教仁而后快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当时负责刺宋案的警界人员来一探究竟。
画面:图片资料:宋教仁照片/ 与黄兴、陈天华的合影/ 几份《民主报》交叠影像资料或影视剧片段:同盟会相关画面,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解说: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1910年至1911年在上海任《民立报》主笔。
辛亥革命后,参与筹建临时政府,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5月在北京出任农林总长。
专家:(内容提示)当时,中国政坛上涌现了组织政党的热潮。
当时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是属于拥护袁世凯的政治派系。
作为反袁的同盟会,其革命组织方式已经落后于形势。
宋教仁积极谋求政党建设,谋求改变同盟会的秘密革命党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二2组 刘芷秀 周晓漫 方仪 翟敏新 邓慧玲 林秀佳
3月20日晚,沉闷 枪声,打破了夜晚 的平静,宣告了第 一共和国对自我的 政治期许破灭
时代背景 事件经过和结果 历史影响
–个人简介
宋教仁,1882
年生,湖南桃源人。 曾先后与友人创立华 兴会、科学补习所。 1912年辛亥革命后, 宋教仁积极奔走,把 同盟会、统一共和党、 国民公党等合并成 “中国国民党”。
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后,便致力于实业 方面,对同盟会的活动已很少过问, 宋教仁则成了
同盟会的实际负责人。以宋教仁为首的一派人,幻
想利用内阁制来限制袁世凯,与袁世凯分享权力。 这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真的获
得了压倒其他党派的多数议席,宋氏便声称:
• 将以国会的多数党组阁,由他担任国务总理 。他并为此到南方各省游说,批评时政,发 表政见。 袁世凯见宋教仁积极活动,想要分 割他的权力,便阴谋向宋氏下毒手,他通过特 工头目洪述祖,传令应夔丞制造了一桩震动 全国的大血案。 返回
当夜伤势渐重,便血 不止。第二日清晨, 宋教仁神色惨变,危 险万状,医生检视后 说道:“病人肠脏已 损,亟应开割,方有 生望。”下午2时再行 手术,修补肠脏,除 去血块,注射吗啡。 然病情更重,唯一息 尚存。
–宋教仁遇害后等待救治的情景
• 宋教仁手术后卧病在床,奄奄一息的情景
• 1913年3月22日凌晨4时48分,宋教仁因抢 救无效与世长辞,年仅31岁。临终前他有 三事相嘱: • 第一,以书籍赠南京图书馆; • 第二,请故人抚恤其家,善待其母; • 第三,嘱同志勿生悲观,宜奋力国事,复 兴民族。
• 1913年3月20日夜晚,沪宁火车站和往常
一样人流如织,川流不息。火车拉响了启 程的汽笛,宋教仁与前来送行的黄兴、于 右任和廖仲恺挥手作别,走进了检票处。 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检票处骤然响起三声枪响,宋教仁应声倒 在了血泊之中。车站上顿时秩序大乱,旅
客四处逃散,刺客乃乘机逃逸,无影无踪。
人物,对于现代政体有信仰、有追求,
无论如何是值得肯定的。这种理想型的
政治家而非利益型的政客,在哪个时代,
都可能是驱动真正改革的动力。
宋教仁被刺在社会上引起了震动
• 他的遇刺,预示着《临时约法》的失
败,预示着民初议会政治道路的失败。
既促成了袁世凯的迅速垮台,也造成了
中国民主政治的倒退以及反动势力的猖 獗。
Hale Waihona Puke • 宋教仁之死,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时 代的结束,同时宣告了辛亥革命南北大妥 协最终失败。毫不夸张地说,宋案乃中国 近代一大转折,标志着17世纪以来欧美国 家广为采用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在中国的 破产,象征着近代中国与世界民主潮流接
轨的努力归于失败。
• 宋教仁是一位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悲剧性人
物。理想主义,并不是指有些论者对宋教
仁“议会迷”、“幼稚”的批评。在今天,我
们不能以宋教仁及其同仁的努力失败了,
就认为批评性意见是对的。宋教仁一直倡 导走法律路线,走议会政党内阁路线,而
不是激进革命路线和武力冲突路线, 这在民初政治家中是很少见的。 宋教仁本人作为一个清末民初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