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合集下载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三维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三维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应用

物 理 点 , 少 了野 外 测 量 的 工作 量 , 高物 理 点选 点 的质 量 和 位 置 精 度 。 减 提
关键 词 物探 测 量 卫 星 影 像 A tC u o AD应 用 T O应用 高分辨率 G
ABSTRACT
M a Zh h ng a d u Yi we. Ap iai n o i h r s u i n s tlie i a e t - s im i r s c i e s r m e . i a n Li ng i plc to f h g - eolto a elt m g o 3 D es c p o pe tng m a u e nt
测 量 中 使 用 的 是 0 6 空 间 分 辨 率 的 多 光 谱 . 1m
高 分辨 率 卫 星影 像 简 介
卫 星影 像 的分 辨率 是指 在影像 中将 两个 物体 分 开 的最小距 离 。高分辨 率 的卫 星影像 通 常指像 素的 空 间分 辨率 在 1 以内 的遥感 影 像 。高分 辨 率 卫 0m 星影 像具有 以下 特点 : ()单幅影 像 的数 据量显 著增 加 ; 1
EGP,2 0 ,1 ( ):2 7 3 1 0 7 74 9 ~ 0 Hi h r s l t n s t l t ma ei h r c e ie y e s c u r me ta d h g e o u i n I a a 3 D e p y i g - e o u i a el e i g s c a a t rz d b a y a q ie n n i h r s l t . n y h - g o h s— o i o


马 志 航 , 英 伟 . 分 辨 率 卫 星 影像 在 三维 地 震 勘 探 测 量 中 的 应 用. 探 装 备 ,0 7 1 ( ) 2 7 0 刘 高 物 2 0 ,7 4 : 9  ̄3 1 高 分 辨 率 卫 星影 像 具 有 获 取 方便 、 辨 率 高 等特 点 。在 牙 哈 三维 物 探 工 区利用 高分 辨 率 卫 星 影 像 , 合 A t— 分 结 uo C D 和 TG 等 软 件 功 能 , 这 一 复 杂 工 区 的 物理 点在 室 内进 行 合 理 地 偏 移 设 计 , 外 测 量 时 直 接 放 样 偏 移 后 的 A O 对 野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综述 (2)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综述 (2)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综述摘要高分辨率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各个方面。

在回顾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高分辨率的评价机制,并对近年来发展的高分辨率方法原理及应用实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高分辨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对分辨率造成影响,因此,高分辨率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独的技术,需要同时发展采集、处理和解释各方面的技术,尤其是借鉴交叉学科的新方法。

关键词:采集;处理;解释;高分辨率;评价机制1 概述1.1 高分辨率勘探的目的及技术发展历程地震勘探是一种应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来对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进行测量的技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该方法已经成为最有成效的油气勘探物探方法。

纵观地震勘探的发展历程,高分辨率一直是科研、生产的重点和难点。

诚然,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到解释,每一个环节都对分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采集、处理和解释分属不同的环节,考量高分辨率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但三者是有机联系的。

首先,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直接关系着地震勘探的成败,只有在采集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处理技术(诸如静校正、拓频和压噪技术等)才有发挥的空间,而地震处理得到的剖面又是解释的基础,解释成果则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最终目标,三者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其次,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也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例如,采集观测方式的改变有可能对处理方法或参数提出新的要求(如可控震源采集对处理提出了谐波压制的要求等),解释方法的突破也有可能对处理提出新的标准(如A VO解释技术要求处理方法具有高保真度等)。

在阐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分辨率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地震勘探分辨率是基于地震测量技术对地下构造进行空间测量的精度描述,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可以概括如下:可分辨的最小地质体的厚度或最窄地质体的宽度,前者称为垂(纵)向分辨率,后者称为横向分辨率[1-2]。

地震勘探原理 (2)精选全文

地震勘探原理 (2)精选全文

Impedance Inversion 反演成波阻抗或积分地震道
Interpretation 解释——层位标定、砂层追踪及厚度推算等等
4
二、分辨率的基本概念
1. 严格的分辨率定义
要使两个地震波完全分开,必须两个子波脉冲的包络完全分开,如果两 个子波的包络连在一起,必然互相干涉,两个波的振幅、频率必然含糊不清 。 Knapp认为:垂向分辨率应该用地震子波脉冲的时间延续度来定义。
t
1 2.3 f
f :地震子波视频率(主频)
厚度分辨率: zR
z
v tR 2
*
4.6
zR :可分辨厚度 如 V=3000m/s f =30Hz
所以 zR =22m
以上公式假定了地震子波是理想的雷克子波。 在上述分辨厚度时,相邻两个雷克子波的过零点互相重合。 最小相位子波和混合相位子波可分辨厚度更差。 Rayleigh 指出:“一个反射波的分辨率的极限是 1/4 波长。”
60Hz的包络相同,但子波振动相位数却不同。
(2)相对频宽
f2与f1相除称为相对频宽R,即 R= f2/f1 或倍频程数:OCT=3.32Log10(f2/f1)。 倍频程相同(即相对频宽相同),波形是相同的,只是波形的胖瘦不同,因此分辨率
不同。
如: 10—40Hz B=30 R=4 胖
20—80Hz B=60 R=4 瘦,分辨率高
当然比较简单,有时 10—30Hz 曲线似乎也反映得不错,但是当砂泥岩互层比较复杂时,频宽 就十分重要了。
40―50Hz的曲线频带太窄,根本不能反映砂层的存在,而40―160Hz的曲 线虽然绝对频宽很宽,但对模型的反映也很差,因为缺乏低频。
结论:分辨率与频宽成正比这句话虽然不错,但是并不能光看频宽数值愈大 愈好,还要注意不要丢掉低频成分,那种丢掉低频成分的,表面上看来主频 较高的分辨率是假分辨率。

新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破坏性力量,人类对于地震的预测和防御一直是一个难题。

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震预测、测量技术也有所提高,但是仍然面对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而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重要帮助。

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物理规律,通过探地仪器记录震源产生的地震信号,获取地下介质的速度和反射率分布,从而判断地下地质结构和构造类型的一种技术。

它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地震监测和勘探的精度和扫描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首先,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在地震预测和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地震预测上,地震探测技术的高精度定位能够精准判断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预测地震强度的大小,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预警和保护。

同时,通过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探测到地震中产生的多种特殊类型震波,如剪切波、横波、纵波等地震波,可以更好地研究地震的物理本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地震现象。

其次,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在石油勘探和地质调查中也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石油勘探中,传统的勘探方式普遍存在勘探成本高、勘探率低,勘探周期长等弊端。

而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能够精确刻画地下的构造和地质特征以及圈闭状况,从而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在地质调查上,高精度的地震波记录可以提供可靠的地下介质速度和反射率分布信息,揭示区域地质构造类型和沉积环境,为矿产资源勘探和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在地震灾害评估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也具备重要作用。

在地震灾害评估中,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可以提供地震发生后地表、地下的形变、位移、裂隙等信息,反映区域地震危险性,进而进行灾情评估预测。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探测技术完整记录了地质体内部构造和地下介质性质分布的信息,从而可以通过分析检测来判断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危险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分辨地震勘探野外采集系统简介

高分辨地震勘探野外采集系统简介

强烈钠化的细粒花岗岩 , 本身生成为含锡一稀有多金属 矿 的载矿体 。除锡、 钨矿外 , 尚有方铅矿 、 辉铋矿 、 辉钼 矿等流化物伴生。初查评价为 : 蚀变花 岗岩型含锡一稀 有多 金属 矿 、 中高温 热液 云英 岩 化钨 ( ) 石英 脉 型 矿 锡 一 床 。经选 矿试验 , 可综 合 回收 利用 金 属一 稀 有金 属 矿 产
勘探 。受 大道 距 (0 2 m) 多组 合 、 1~ 0 、 高频 ( 0 、 0 Hz 检 波 器的幅频 响 应 、 长 的束状 观测 系统 、 6 Hz 1 0 ) 狭
炮检 方位 角度 变化 引频 率 降低等 因素 的影 响 , 大地 约 束 了分 辨 率的进 一 步提 高。 高分辨 地震 勘探 极
中图分 类号 : 6 1 4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O 4 5 1 ( 0 7 0 — 0 8 —0 P 3. B 10— 762 0 )5 00 3
1 高分 辨地震 勘探数 据 采集制 约 因素
煤层 顶 、 板 的力学 性质 , 底 煤层 内裂 隙发 育情况 等要求 。 而现 有仪 器装备 及相 应 数 据 采集 方 法 制 约着 煤 炭 三维 地震 数据 采集分 辨率 的进 一步提 高 , 以完 成矿井 地质 难 所要求 的任 务 。 ( )目前 , 1 煤炭 三维 高分辨 地震 勘 探 多采用 大道 距
参考文献 :
1 5万鹏冲 、 郎蒲寨 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E ] R. 以上 两 种 测 量 方 法 , 结 果 差 异 较 大 , 论 从 异 [ ] 1: 其 不
维普资讯
20 年第 5 07 期
西部探矿工程
8 1
()目前 , 炭系 统 广泛 使 用 的 6 Hz10 高 频 检 波器 就是 一个 真正 意义 上 的采集站 。 3 煤 0 、0 Hz 本 按 1d /c 的趋 势 向低 频 方 向下 降 。因 而只 有 在低 2 bot 检波器其 幅频 响应 是 高通 的 , 即在 低 于 谐 振 频 率 时 , 基 2 3 数 据传 输特 点 . ( ) 由 数 字 检 波 器 A/ 转 换 后 的 数 据 链 经 1 D 0 MHz 网络传 输 。传输 线 内没有 任何模 拟信 号 。 于谐振频 率 的频段 上 , 有 高频补 偿 作用 。极 大地 局 限 1 0 才 () 2 数据传输 (I M) S I 没有 5Hz 0 噪音干扰, 但存在 了接 收频 率 的提高 。 ()在 三 维 地 震 施 工 中 , 于受 到 工 作 道 数 的 限 串音 和漏 电 。 4 由 制, 通常采用非全三维束状观测系统接收形成共面元道 () 3 在电缆数传总线上传输指令 、 状态信息和接收 素养。在狭长的束状范围内, 各个炮 点到远近检波点之 数据 。 . 间, 其炮检方位角变化较 大, 必然出现激发子 波在传播 2 4 数 据采 集特点 过程 中因 中心点 发 散引起 旅行 时 间 的变 化 , 而 产 生 高 从 ()单个 数字 检波 器接 收 , 组合 , 1 不 无采 集站 。 频衰减叠 加道 。高频 衰 减 值 的 大 小 与炮 检 方 位 角 的大 ()大线 (I M) 1 采 集 单 元 ( MG) 2 S 将 2个 I S 数据 传 小成正比。因此束状观测系统限制了分辨率 的提高。 输到 总控 系统 ( R 。 C U) 通过 上述 简要 分析不 难看 出 , 炭 三 维地 震 勘探 数 煤 ()多道 且道距 等 于或 小于 5 的高密 度采集 。二 3 m 据采集中的束状观测系统所引起 的方位角变化 ,0 、 维 ( D 施工 的最 大 能力 为 2 0 道 , 维 ( D) 6Hz 2) 00 三 3 施工 的最 10 高频检 波器其 幅 频响应 , 合 检波 器对 高 频信 号 大能 力为 4 00道 。 0Hz 组 00

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应用

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应用

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应用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变化情况。

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地质探测、地震预警等领域。

1、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原理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差异造成的反射和折射,通过记录反射和折射波的强度和到达时间,推算地下介质的结构和物性。

这种技术需要利用多个地震检波器实时采集地震数据,通过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成像算法,构建出地下结构的三维图像。

2、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石油勘探中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有效的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和储量,也可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在石油勘探中,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油气藏的精确位置,更好地理解沉积层的结构和属性,发现隐蔽的油气藏,从而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3、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地质勘探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扫描地下岩层的结构和属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岩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发现重要的地质构造和矿床信息,为地质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4、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地震预警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活动的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减少和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

近年来,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5、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未来,这项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石油勘探、地质探测、地震预警等领域,进一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变化规律。

同时,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也将成为未来地震监测和地震预警的重要手段,为人类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带来更大的帮助。

地震勘探的高分辨率技术

地震勘探的高分辨率技术

地震勘探的高分辨率技术编者按本文是石油科技情报研究所为石油部大庆科委提供的专题咨询调研项目之一,信号波峰幅值平方主要是针对松辽盆地油气勘探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搜集了一些国外有关的技术资料编写而成,对于我国其它探区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我国各大探区,譬如说,松辽盆地的油气勘探中,不论是浅层薄泥砂互层、“三小”(小背斜、小断块,小砂体)构造还是深层古潜山构造、基岩断裂带、大三角洲砂体等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皆迫切需要提高地震法纵(垂)、横向的分辨能力。

在调研近十多年来有关的文献虽不少,但因其论述观点、出发角度与目的对象皆各有不同,只有根据我国探区的实际需要,将有关成果归纳一下,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作一介绍。

过程中曾获得大庆物探公司技术领导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第一部分 模式分析模式分析主要依靠数学运算与简化物理模型以合成记录与试验分析作为手段,针对在各种波阻抗结构下,薄层(包括互层)、楔形体、透镜体断块及其各类组合体的地质模式进行实验室的分析研究,从理论上为提高地震分辨率的有利因素、有效途径及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为使模试结果具有指导意义,模式分析中要作出若干基本符合实际的简化假设(如假设薄层所在上、下介质的密度不变、泊松比值为常数、震源子波恒定等),忽略某些非关键性参数的影响(如吸收和扩散引起的衰减、多次反射等),围绕几个主要参数(如界面上、下的波速比值、目的层厚与深度等),模拟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单元地质结构(如尖灭、透镜体、薄层、小断块等)进行大量实验与分析,现已取得不少成果。

一、影响分辨率关键性因素的分析纵向分辨率是区分薄层的能力,而横向分辨率是区分横向波阻抗细节变化的能力,如分出断层、河道、岩性异体和断裂带等。

噪比值、子波频谱宽度与上限频率、相位谱和波谱形状等;纵向分辨率主要取决于信笼统地说,也就是优势信噪比信息的频带宽度;而横向分辨率除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之外,检波点距与偏移速度的准确度也很重要。

噪比值、地震子波频谱下面首先着重分析一下影响纵向分辨率的几个关键性因素:信,在不计噪声的情况下是:为纵向分辨率宽度、上限频率、相位谱、波谱形状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

第一讲+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一讲+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 τ <△ t 顶底分不开
二、基本原理
二、基本原理
• 垂向分辨率大小 • 当△t = △τ时有: △τ = △t=2 △h/Vn • 由于△t =nT*,所以 • △h = Vn△t/2 = nT*V/2 • △h =nλ*/2 • n为相位数,λ*为地震波的视波长, △h 为 薄层的厚度, △h 越小,则分辨率越高。
【思考题】
(1)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 的含义? (2)如何激发出高频、宽频的 子波? (3)高分辨率勘探中 ,何为 “四高四小”工作方法? (4)何为“三高”处理?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 三、资料采集
四、资料处理 五、资料应用 六、总结 七、思考题

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勘探程度的提高, 要求地震勘探能确定储集层(储集体)的垂向 厚度及向四周延伸的范围,查明小断层及小幅 度构造,但是,很多储集层,尤其是地层性的 储集层,其体积一般都较小,这时常规的地震 勘探方法已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必须进行高分 辨率勘探。 • 我国大约在1985年开展这方面的试验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工作实践,积累了一些经 验,也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找到了一定数 量的地层岩性圈闭的油气藏。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3)用时间域雷克子波的褶积模型来讨论 垂向分辨率 (a)零相位子波的概念 主周期的宽度b:最大振幅两侧极小 值之间的时间长度。 主瓣:主周期内的波形 旁瓣:主周期外的波形 主峰振幅:主周期内的最大振幅 影响子波分辨率的三个因素: 主波峰:宽度越窄,分辨能力越高 边峰比:比值越小,越有利于分辨 边侧振荡:它的振幅越小,越能提 高分辨率
四、资料处理 五、资料应用 六、总结 七、思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一节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概述
1)高分辨率? 2)如何识别分辨率?
从剖面 中如何 看分辨 率高 低??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地震勘探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 水平分辨率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一、地震勘探分辨率的概念、准则
1、垂直分辨率
当反射体半径小于这个范 围则不可分辨,大于这个范 围反射波才可分辨。
L1
1 h
2
h
R3
R2
R0
R1
第二、三Fresnel带
第二Fresnel带中各点对应的传播时间与 中心点传播时间差在1/2-1周期间;
第三Fresnel带中各点对应的传播时间与 中心点传播时间差在 1-3/2周期间;
第四。。。。
几点重要结论:
从地震记录上一般不能辨认出反射界面的位置,也看 不出有多少反射界面;
地震记录上不能看出子波的形状; 地震记录上某个波峰、波谷不一定能代表某个反射界
面; 由波峰或波谷的幅度大小一般不能确定反射系数的大
小和符号(极性); 压缩子波长度是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关键。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2)其它因素
层间多次波
R R R R
(a)入射波
(b)反射波 层间反射示意图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三、分辨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地震记录上有各种噪声,例如面波、声波、 随机干扰、多次波等,这些噪声大大的影响了 地震记录的分辨率。所以要提高分辨率,首先 要消除噪声,提高信噪比。
λ=VT,当地层厚度为λ/4时,顶、底反射同相叠 加,振幅产生极大值,这时的地层厚度叫调协厚度,这 也是反射分辨率的极限(书上这么说)。
在地震勘探中,薄层夹在其它地层的情况下,当薄层厚度 大于等于1/2主波长时,为时间可分辨; 小于等于1/2主波长,大于等于1/8时主波长时,为能量可分辨; 小于1/8主波长时,为不可分辨。 当等于1/4主波长时,上下界面反射干涉形成的复合子波振幅最大,这种 现象称为调谐效应也称振幅调谐(amplitude tuning )。而这个最大振幅 称为调谐振幅,这时的地层厚度称为调谐厚度。
对于反射地震勘探来说,地表某点接收到 的信号是反射界面上所有点的反射信号的 叠加 。
什么叫菲涅尔带?
在反射界面的所有点中,有这么一个点: 该点发出的波到检波器所用的时间最少, 符合Fermat原理。
以这个点为中心,其周围有一范围,在这 个范围内,各点所对应的传播到检波器的 时间与中心点传播时间差不大于半个周期, 则这个范围称为第一Fresnel带。
垂直分辨率指可分辨垂向地层厚度的时间, 一般要用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来定义。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设一组地层中,某层的厚度为Δh,速
度为v2,Δτ=2.Δh/v2 为地震波在地层
中传播的双程旅行时。设地震子波延续时
间为Δt(视周期) ,则
Δt
当Δτ>Δt时,可分辨顶底层;
当Δτ<Δt时,顶底面的反射波叠加, ① O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3、影响分辨率的地质因素
(1)岩石的吸收作用
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高频成 分衰减,这个过程称为吸收衰减,它使地震波的分辨率降 低。吸收衰减与地震波传播的介质的物理性质有关,这种 物理性质称为品质因数,用符号Q表示。
Q 2 E0
E
Q越小,振幅衰减越厉害,不同岩石的Q值不同。 风化岩石,含气砂岩Q值为9(?),正常岩石Q值为55(?)。
砂体1

砂体2
水平分辨率(横向分辨率) 水平分辨率指可分辨两个地质体之间的最
小水平距离。
当两个地质体距离大于第一菲涅尔带范围时即可分辨。
横向分辨率的地震记录说明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二、影响分辨率的因素(重要)
1、地震子波
1)地震子波延续时间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振幅
60 50 40 30 20 10
0
0
楔状模型振幅与厚度关系曲线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厚度
波长=160米,1/8波长=20米,1/4波长=40米,1/2 波长=80米
3)如何确定调谐厚度?
什么叫菲涅尔带?
根据huygens原理,从震源出发的波到达 介质的任何一点,该点可作为一新的震源, 向空间传播新的波,地表检波器正是接收 到这些的波叠加!
产生干涉现象;
Δτ减小,叠加波形复杂,难于分辨顶 底界面上产生的反射波。
Δh
Δτ
S②
①+②

ρ1,V1
R1

ρ2,V2
R2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2、分辨率的准则
瑞利(Rayleigh)准则:即两个子波的到达时差 Δt大于或等于地震子波的半个视周期,则这两个子波 是可以分辨的,否则是不可分辨的。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地震分辨率是用波长来 描述的,
波长=速度/频率 =速度.周期(延续时间)
所以: 子波延续时间越小,分辨率越高; 频率越高,分辨率越高。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2同。
三种不同相位特性地震子波的波形图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结论:
具有相同振幅谱的各种子波中,零相位子波的分辨 率最高;
在频带10-80Hz时,零相位子波分辨率很高; 但在同样频带内,混合相位子波和最小相位子波分
辨率都不高。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2、记录仪器设备和观测系统
在野外采集过程中,检波器、记录仪器设备、 采样间隔、记录道数、覆盖次数、震源等都影响地 震记录的分辨率。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4、水平分辨率范围
一般用第一菲涅尔带来描述水平分
O
辨率。
OR0
h, OR1
h
4
该式的成立的条件是:反射 面水平,反射面以上地层均 一!!!
h
R3
R2
R0
R1
第一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第二节 地震勘探分辨率
4、水平分辨率范围
半径R0R1的范围是第一菲
O
涅尔带。
在野外采集,室内处理中,消除噪声是十 分重要的事。
提高分辨率大小的核心: 1)子波的频带要宽; 2)子波的主频要高; 3)子波相位要尽可能为零; 4)噪音尽可能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