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规范常识

合集下载

汉字常识完整版

汉字常识完整版

汉字常识一、汉字常识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1.汉字的起源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

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

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

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

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

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

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

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

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

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

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

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

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

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前推。

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

在考古学家那儿,中国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

其中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

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

”“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

”“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

”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

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却达8000年。

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是什么

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是什么

汉字规范化常识一、推行规范汉字的法律规定和主要依据标准(一)法律法规及政府规章依据: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二)主要依据标准:⒈规范汉字的第一个依据是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这个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规范字。

表中所收对照的繁体写法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中停止使用。

⒉第二个依据是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这个表中所收的正体字为规范字。

这个表中所收的正体字为规范字。

表中所收与正体字相对的异体字为不规范字,除姓氏和某些特殊场合外,不再使用。

⒊规范汉字的第三个依据是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个表中所收的汉字字形为规范字形。

表中所收与规范字形相对的旧字形为不规范字形,一律不再使用。

二、街道商业区社会用字整治的重点内容:⒈滥用繁体字、异体字;⒉使用错别字、“二简字”、自造字;三、街道商业区社会用字整治的重点领域:⒈店铺招牌;⒉海报、招贴、标语牌、标示牌;⒊广告牌。

四、可以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情况:⒈文物古迹;⒉姓氏中的异体字;⒊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⒋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须在旁边配放书写规范的字牌);⒌个体工商户牌匾、招牌等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暂时无法改正的,须在旁边配放书写规范的副牌;⒍属于单位、企业单字造价超过1000元的牌匾、石刻、金属、锻铸等暂时无法改正的,须在旁边配放书写规范的副牌;⒎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⒏老字号、涉外企业的牌匾;⒐已注册的商标定型字;⒑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五、关于美术字、变形字:美术字、变形字除非存在随意增加或减少笔画或因变形足以引起误读或歧义,否则应视为艺术创作。

六、关于拼音与外文使用:⒈拼音作为一种注音和识字的辅助工具,一般不能单用;⒉拼音拼写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证词法基本规则》;⒊拼音与汉字混用:一般拼音在下方,二者相差不要太悬殊即可;⒋已注册的含有外文内容的商标应一律认可;⒌标牌、招牌、广告中外文与中文汉字的位置关系问题:如果是国内企业,应将汉字置于主要位置,如是外资企业,其企业外文名称可置于主要位置;⒍外文的大小写则尊从其正词法规则;⒎中外文混用在一个短语或句子当中则主要看其书写有无错误。

汉字规范常识PPT课件.ppt

汉字规范常识PPT课件.ppt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 7、横折钩变横钩。如: ? 尚—党,高—膏,雨—雪。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 8、横折弯钩变横折提。如: ? 九—鸠,几—微,几—颓。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 9、横折弯钩变横折斜钩。如: ? 几—风,凡—巩,丸—执。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 10、笔画缩短。“女”、“舟”两字作左偏 旁时横的右边不再出头,“身” 作左偏旁 时撇的右边不再出头。如:
? 1、横变提。单字中的下横在合体字的左侧时变 为提。如:“土—地、子—孔、马—驮、车—转、 圭—封”等。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 2、捺变点。有捺的单字作左偏旁时捺缩短为 点。如:“又—对、木—树、火—炼、矢—矩、 朵—剁”等。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 3、竖变撇。一些单字中的竖在合体字中变形 为撇。如:“丰—邦、半—叛、羊—翔、辛— 辣”等。
汉字规范常识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汉字字形基本知识 ? 第二节 规范字与不规范字 ? 第三节 常见错字分类 ? 第四节 常见别字分类 ? 第五节 汉字笔顺原则
第一节 汉字字形基本知识
一、笔画
(一)笔画的概念
? 写字从起笔到收笔,叫一笔或一画,通称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 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提,复合 笔画包括横钩、竖钩、斜钩、卧钩、横折、竖 折等。
? 我们在书写规范字时,要注意把笔画写规范, 比如“刊”字第三笔是竖画,写成撇就不规范 了。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 一些单字作部件后,部分笔画会发生变化。变化的 目的是取消原来的单字的独立性,以便使它和其它 部件组合成一个整体。
? 单字作部件后笔画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汉字的特点

汉字的特点

汉字常识和汉字使用规范汉字常识一、汉字的特点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2.汉字有六种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即“六书”。

前四种属于造字法,后两种属于用字法。

形声字是最重要的造字方式,在汉字中占90%以上。

3.汉字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过的主要字体有七种: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

4.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这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

5.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

6.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少数例外,儿化音中的“儿”就不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

7.汉字记录汉语不必实行分词连写法(拼音文字),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隙。

二、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结构单位)现行汉字的构造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偏旁是由笔画构成的,所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1.笔画:构成汉字的点和线。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或线叫一笔或一画。

五种基本笔画是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

2.偏旁:又叫部件,是构成汉字的预制构件(构字单位)。

分为成字偏旁(山、石)和不成字偏旁(宀、疒)。

3.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大都具有表示义类的作用。

(带有“山”的“峰、峻、峭”等都与“山”有关)说明: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的数目远比部首多。

偏旁除了一部分表示词义类别外,更多的是表音成分。

如:“洋、河”中的“氵、羊、可”,“氵”是“洋、河”所属的部首,“羊、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能说是部首。

4.笔顺:书写汉字时下笔的先后顺序。

笔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笔画的走向(一、丨),二是笔画出现的先后次序(基本顺序: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特殊情况特殊记忆)。

三、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一)汉字的整理1.简化笔画。

汉字常识

汉字常识

3.熟悉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 (1)象形 象形是用描摹实物形状来造字的一 种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象形字,如: 日、月、山、云、人、手、牛、爪、衣、 行、气、州等。
3.熟悉汉字的造字法。
(2)指事
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 础上加指示性符号表示意义的一种造字 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指事字,如: 元、亡、引、升、血、尺、甘、亦等
4、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③抓类推,记字形。一大批简化字和一部分 简化偏旁是可以类推的。例如汉字偏旁“ ”’简化作“仓”,“ ”简化为“仑”。 依此类推,凡是用“仓”作声旁的,一律从 “仓”如“抢”、“苍”、“沧”,“疮”、 “创”等;凡是用“仑”作声旁的,一律从 “仑”,如“伦”、“沦”、“轮”,“抡”、 “纶”、“论”等。掌握这种类推的规律, 就不会把“创伤”写成“ 伤”,把“议论” 写成“议 ”了。
4、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 ①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 “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 ② 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 “针炙”、“仓库”误写为“仑库”。
4、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 ①抓字音,记字形。例如“令”和“今” 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往它们的声母来 区分。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 “苓”、“岭”、“龄”、“铃”、 “冷”、“领”、“邻”,“怜”、 “玲”、“伶”等;其他声母的都写“今” 如“岑”、“含”、“贪”、“念”、 “吟”、“矜”等。
汉字常识
1.了解汉字的特点。 (1)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体, 写法各不相同,书写以字为单位。 (2)每个汉字都读成一个音节,一个音 节写成一个汉字。 (3)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它是形、 音、义的统一体。它和语音不发生固定 的联系。由于方言的不同,同一个字可 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且声音相同而意义 不同的词或语素往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 示,这样又形成大量的同音字。

关于字的文化常识

关于字的文化常识

关于字的文化常识字在不同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字的文化常识:1. 汉字:汉字是中国最著名和广泛使用的文字系统之一。

汉字起源于古代中国,每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和/或一个含义。

汉字是象形文字,它们的形状和意义之间有时会有一定的联系。

汉字书写通常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进行。

2. 汉字的结构:汉字通常由若干个笔画组成,不同的字有不同数量的笔画。

汉字的结构包括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笔画,这些笔画的组合构成了汉字的形状。

3. 汉字的书写:书写汉字需要按照一定的笔顺和笔画顺序。

正确的笔顺和书写方式对于汉字的清晰和美观非常重要。

在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尊重的艺术,许多人致力于练习汉字书写。

4. 汉字的象征意义:汉字有时会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例如,红色代表幸福和吉祥,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庆祝和节日相关联。

另一个例子是数字8在汉语中的发音类似于“发”,因此被认为是富贵和发展的象征。

5. 日本的汉字:日本也使用汉字,称为"汉字"或"Kanji"。

然而,日本的汉字系统通常与中国不同,有自己的发音和意义。

汉字在日本的书写通常与平假名和片假名等其他文字系统一起使用。

6. 阿拉伯数字和罗马字母:除了汉字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字系统,如阿拉伯数字和罗马字母。

阿拉伯数字是国际通用的数字系统,而罗马字母是许多语言的基础,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总的来说,字在各种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文字和语言的基础,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象征意义。

每种文字系统都有其独特之处,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汉字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汉字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汉字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汉字是中国文字的传统形式,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伟大文化遗产。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思想和艺术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汉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被称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下面就汉字文化常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晚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形态古朴简练,表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宗教、社会、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为后来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与发展历程非常丰富多样。

汉字的结构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和转注字五种。

每一种结构都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汉字的结构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变化多端的形式,深受世界各地学者的喜爱。

三、汉字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汉字不断发展变革,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结构和形态。

汉字的发展不仅在形式上不断丰富,而且在使用方法上也不断改进,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汉字的传播汉字的传播始于古代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商贸活动促进了汉字的传播。

在此基础上,汉字不断传入世界各地,成为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文字。

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国家,汉字也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载体,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五、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汉字,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六、汉字的艺术价值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中国传统书法中,汉字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传统书法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在中国传统绘画、篆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汉字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常识知识点总结

汉字常识知识点总结

汉字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和图画文字。

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中国黄河流域,人们使用简单的图案来表示物体或事物,这就是最早的文字形式。

这些图案逐渐演变成了象形文字,比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水”字就是江河水流的图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文字系统。

二、汉字基本结构汉字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形旁”、“声旁”和“义旁”。

形旁是汉字的字形部分,通常表示汉字的外形或者表意部分,比如“木”、“水”、“人”等。

声旁表示汉字的读音部分,可分为声符和韵符。

声符是声母,通常在汉字的左侧或上方,比如“小”、“大”、“将”;韵符是韵母,通常在声符的右侧或下方,比如“家”、“肯”、“哈”。

义旁表示汉字的意义部分,通常出现在汉字的下方或右方,比如“行”、“言”、“心”。

三、汉字的书写规范汉字的书写规范是指在书写汉字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汉字的书写方向通常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这是中国书写的传统方式。

其次,汉字的结构应该保持稳定和整齐,尽量控制字形的大小和比例。

此外,用笔的力度应该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以保证字迹清晰、流畅。

最后,书写汉字时要尽量保持匀称和美观,避免出现错别字和乱写字。

四、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在周朝时期,汉字经历了大规模的变革,形成了秦篆、汉隶、魏碑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又逐渐演变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不同的字体形式。

在唐宋时期,汉字的书写和印刷技术逐渐成熟,出现了诸如《玉篇》、《说文解字》等着作,这些都对汉字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汉字的识别与认读汉字的识别与认读是一项综合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语境推理能力。

在识字时,可以从汉字的字形、结构、部首、偏旁和音韵等方面入手,辅之以阅读、写作和记忆等练习。

在认读时,可以通过汉字的语境、字音、字义和字形等方面进行分析,辅之以语音、语义和逻辑推理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规范常识
.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汉字字形基本知识 第二节 规范字与不规范字 第三节 常见错字分类 第四节 常见别字分类 第五节 汉字笔顺原则
.
第一节 汉字字形基本知识
一、笔画
.
(一)笔画的概念
写字从起笔到收笔,叫一笔或一画,通称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提,复合 笔画包括横钩、竖钩、斜钩、卧钩、横折、竖 折等。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4、“鼻”与“弄”。“鼻”的部件“丌”,念jī 和qí,撇和竖不出头。“弄”的部件“廾”,念 gǒng, 撇和竖都出头。如“鼻、痹——卉、算、弄、 异、弃、弊”等。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5、“尢”与“九”。“尢”念yóu,由横、撇和竖 弯钩三个笔画组成,“九”是撇和横折弯钩组成。 如“尢、尴、尬——九、旭、抛” 等。
女—好,舟—舷,身—射,牛—告,羊—美。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11、笔画变形而且减少。如: 艮—即,艮—既,艮—爵,良—朗,良—郎。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12、两个或多个笔画变形。如: 西—要,示—礼,衣—补,网—罗。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13、省略钩。下边几个字作字头时省略钩。 其中“繁”字变形最大,横折钩不但省略钩, 而且不再出头。如: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15、特殊变形。“辱”字本来是上下结构, 在“褥”字中撇变长,导致结构变为半包围 结构。“取”字本来是左右结构,在“最” 字中第一横变长,也变为半包围结构。如:
辱—褥,取—最。
.
二、偏旁部首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比如“木” 是“杨”的偏旁,“弓”是“张”的偏旁。
1、横变提。单字中的下横在合体字的左侧时变 为提。如:“土—地、子—孔、马—驮、车—转、 圭—封”等。2、捺变点。有捺的单字作左偏旁时捺缩短为 点。如:“又—对、木—树、火—炼、矢—矩、 朵—剁”等。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3、竖变撇。一些单字中的竖在合体字中变形 为撇。如:“丰—邦、半—叛、羊—翔、辛— 辣”等。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7、横折钩变横钩。如: 尚—党,高—膏,雨—雪。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8、横折弯钩变横折提。如: 九—鸠,几—微,几—颓。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9、横折弯钩变横折斜钩。如: 几—风,凡—巩,丸—执。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10、笔画缩短。“女”、“舟”两字作左偏 旁时横的右边不再出头,“身” 作左偏旁 时撇的右边不再出头。如:
我们在书写规范字时,要注意把笔画写规范, 比如“刊”字第三笔是竖画,写成撇就不规范 了。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一些单字作部件后,部分笔画会发生变化。变化的 目的是取消原来的单字的独立性,以便使它和其它 部件组合成一个整体。
单字作部件后笔画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8、冒 帽 冕——最 曼 早 显 星 “冒”字的字头是“帽”的本字,两横与左右两竖分开,
不相连,和“曰”、“日”两字都不同。
9、离 篱 漓 禽 擒——禹 属 嘱 禺 偶 寓 左边这组字所含的部件是撇折、点两笔,右边的字所含
的部件是竖、提、点三笔。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10、今 矜 妗 黔 念 岑 钤——令 冷 泠 铃 玲
在分析汉字结构时,把具有同一部件的字归 为一部,把这一部字中的共同部件列在全部 之首,就叫部首。如“江、河、湖、海”等 字都有同一部件“氵”,“氵”就是该部的 部首。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1、“人”、“入”与“八”。“人”字是撇捺相连,撇出 头。“入”字是撇捺相连,捺出头。“八”字是撇捺分开。 在常用字中,带人字头的字很多,而带入字头的一个也没有。 通用字中也只有“汆”(一个含义是烹调方法,另一个是汆 子,烧水的工具)和“籴”(di买进粮食,和粜是反义词) 两个字。带八字头的只有“公”、”分”两字及以它们为部 件的合体字。
小—尘,羽—翠,甫—傅,朿—枣,可—哥, 求—裘,敝—鳖,每—繁。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14、两种写法。有的字作部件时有两种写法。 如“月”(是“肉”字的变形)作字底时和 作字头时写法有两种写法。“心”字作字底 时也有两种写法。如:
月—胃,月—臂,月—炙,月—祭,心—思, 心—想,心—恭,心—慕。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2、“比”、“化”与“皂”。“比”的部件 “匕”,由撇和竖弯钩组成,撇不出头。“化”的 部件,也是撇和竖弯钩,但是撇出头。“皂”的部 件 “七”,是一横加一个竖弯钩。三个部件不能 混淆,如“比、仑、北——化 龙 叱——七 皂 虎” 等。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3、“土”与“士”。“土”部下横长,“士”部 上横长,写“周”字容易出错。如 “去、幸、 周——志、喜、吉” 等。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6、“畏”与“衣”。“畏”字所含的部件左下没 有撇,“衣”字所含的部件左下有撇。如“展、辰、 畏、丧——衣、哀、衷、表、裹、衮、袁、囊” 等。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7、市 柿——肺 沛 芾 “柿”字所含的部件是“市”,由一点、一
横和一个“巾”字组成。右边的三个字所含 的部件念fú和pó,比“市”字少一点。
这两组字可以可根据读音区分。“钤”字念 qián,钤印就是往书法绘画作品上盖章。
.
三、容易混淆的部件
11、氐 底 低 抵 诋——氏 纸 昏 左边的字所含部件有点,读音都是dǐ。右边的字所含部
件没有点。
12、未 妹 昧 寐—末 抹 沫 茉 “未”字上横短,“末”字上横长。这两组字也能根据
读音进行区分。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4、弯钩变撇。“手”字作左偏旁时弯钩变为 撇。如:“手—拜、手—掰、手—湃”等。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5、竖折变竖提。如:“山—屹、缶—缺、 齿—龄”等。
.
(二)笔画在构字时的变化
6、竖弯钩变竖提。如:“光—辉、己—改、 七—切、元—顽、屯—顿、此—雌、毛—撬”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