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与文言文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与联系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与联系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古代汉语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现代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这些区别与联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能够提高对于古文阅读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对于现代汉语的运用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将全面介绍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与联系,以便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文体。
一、词汇差异词汇是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最为明显的地方。
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多为单音节词,使用的词汇量相对较少。
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则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了许多多音节词和外来词。
此外,文言文中的词汇多为古代的典籍中使用较多的词汇,有时需要通过注释或者辅助翻译才能理解其意思。
二、语法结构差异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固定,主要以文白之分,无人称代词和胁状结构等特点。
而现代文的语法结构则更加灵活多样,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和语法规范。
观察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句子结构可以发现,文言文偏向于主谓宾结构,而现代文则更加注重交际功能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表达方式差异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非常直接,往往以陈述或命令的形式出现。
这是因为古代汉语主要用于国家文字、史书、经典以及公文等方面,需求的语言更加单一和规范。
而现代文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情感的表达,可以使用辞藻华丽的描写和多种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语言色彩。
四、阅读难度差异文言文的阅读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其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文存在较大的差异。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文句的意思,并将其与现代汉语进行对比分析,才能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而现代文的阅读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因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五、联系与应用虽然文言文与现代文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一些联系与应用的地方。
首先,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文素养水平。
而现代文与文言文之间的联系在于,现代文中存在着许多文言文的影子,例如成语、典故以及一些古体诗等。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语法常识 精要了解

语法常识精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同现代汉语相比较,总的来看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也有一些不同或差异较大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正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学习文言文,就要牢牢把握住这些差异。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词法与句法上,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为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词法常识(一)古今词汇的区别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间有少量双音节词。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间有少量单音节词。
所谓单音节词,就是一个字一个词,如“山”“水”“江”“河”等。
所谓双音节词,一般是两个字一个词,如“憔悴”“执事”“行李”“奈何”等。
古今比较如下:了解了古代汉语常用词汇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时就要正确辨识其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时将其准确替换为现代汉语的双(多)音节词。
(二)词汇分类——实词、虚词1.实词(1)概念: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注:古代汉语量词很少,现代汉语量词很多。
)(2)种类:①古今异义词。
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六种。
a.词义扩大: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b.词义缩小:如“谷”,古义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c.词义转移:如“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
d.词义弱化: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e.词义强化:如“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
f.感情色彩变化:如“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义;今义是“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贬义。
②多义实词。
把握多义实词,就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是它的引申义;“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坏人的党羽”,现在属贬义词;“莫”的本义是“日落”,“没有”是其假借义。
③通假字。
语文高考试卷考点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要求掌握字音、字形、字义,正确使用词语。
2.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要求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够准确运用。
3.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的成语、谚语、格言、名言等。
4.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5.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6. 理解词义、句意、段意,正确判断词语、句子、段落在文中的含义。
7.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8. 识别并修改病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古诗文阅读1. 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求准确、流畅。
3. 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4. 理解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如历史、地理、官职等。
5. 分析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如议论、叙述、描写等。
6. 把握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1. 理解现代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在文中的含义。
2. 分析现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把握现代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 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如记叙、议论、描写等。
5.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如总分总、总分等。
6. 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四、作文1. 确定作文立意,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2. 选择合适的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3. 布局谋篇,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4. 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
5. 注重文章的文采和感染力,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
6. 修改和润色文章,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总之,语文高考试卷考点涵盖了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个方面。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掌握各个考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语法现象:1.积累性的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各类句式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古今同义的词语,专有名词如:帝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名、称谓、器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可照录不翻译。
如果名称不全的要补全。
例:1:阳嘉元年,复造地动仪。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德佑二年____月____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南召一中翟杰(474650)教学目的: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
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教学容: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
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
页码如下: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明确: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状谓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
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
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与、以与、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
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如下:
1.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还需要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本。
2.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表现手法等。
3.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表现手法等。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语言技巧,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5.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意思和信息。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主旨、细节、推理等。
6.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包括选题、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提高写
作技巧,包括写作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7.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需要学习和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格律和修辞手法等。
8. 文化常识:语文学习中,还需要了解一些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背景等。
以上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2024高考的语文重要知识点

2024高考的语文重要知识点2024年高考的语文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现代文、修辞手法和文学常识等方面。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文言文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包括文言文的古老性、书面性、规范性,以及文言文的文句结构、句子成分、虚词用法等语法知识。
2.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包括文章的主旨大意、词句的理解、结构的分析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现代文1.阅读理解:包括文章的主旨大意、观点与论证、作者意图、文体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技巧,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文风的塑造等。
三、修辞手法1.比喻:指通过运用直观的类比关系,达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手法。
2.比拟:指通过运用虚构的类似关系,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3.夸张:指通过对事物的描写进行程度上的夸大,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修辞手法。
4.排比:指通过运用并列句的结构,达到语言紧凑、效果明显的修辞手法。
5.对偶:指通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对称的关系,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修辞手法。
四、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重点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作品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等内容。
2.现代文学:重点了解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等内容。
3.文学流派:重点了解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了解各种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4.文化常识:重点涉及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知识,如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学经典等。
以上就是2024年高考语文的重要知识点。
考生可以通过详细学习以上知识点,并结合大量的真题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们冒着危险,攀过最危险的山崖,最后才找 到下山的路。 答案 :名词 形容词 4)爸爸常常教训我要做一个好人,我要紧记他的 教训。 答案 :动词 名词 5)我会永远爱我的母亲,由今天直到永远。
答案 :副词 名词
6) 这是一个非常时期,大家要非常小心,才可 答案 :形容词 副词 以渡过难关。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 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 语等各种成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我‖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 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 我 ‖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 语等各种成分。
‖ 鼓舞 了 我。
7、闰土 的 心里 ‖ 有 (无穷无尽 的 希奇) ( ) 的 事。
四、单句的句子结构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 例如: 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这件事 [ 对于一般见异思 定 主 迁的人,对于一般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 ] [ 状 ] ( ) 无出路的人,是 一个极好的值得反省的事件。 谓 定 宾
语法基础知识
四级语法单位:
语 素
词
短 语 句 子(单句、复句)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 单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名词 实词: 意义较实在, 能独立充当 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 语气语调, 一般可独立 成句。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拟声词 虚词:
不能独立充 当句子成分; 除了叹词和 个别副词, 一般不能独 立成句。
主语、谓语、宾语;
——三种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 谓语:“ —— ” 宾语:“~~~~” 定语:“( )” 状语:“[ ]” 补语:“〈 〉”
主语:“
划在主语下面 划在谓语下面 划在宾语下面 用在定语前后 用在状语前后 用在补语前后
独立语: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
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 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 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 感叹、摹拟语气等。例如: (1)据说,最美的城市应该在山与湖之间。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 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⑸大师傅,白天的事你千万不要见怪。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 听、摸; 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存现动词:如令、禁止、勒令;
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 “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 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 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 (2)树叶黄了。 ------- (3)小王今年十六岁。 ------------------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5)明天星期日。 -----------
并列连词: 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 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 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 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 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等 让步连词: 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4.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 语法意义。
5、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 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 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 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 ] (2)咱们 [ 北京] 见。 (3)歌声 [ 把王老师 ]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 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 量] 战胜了神权。
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的词, 表并列、转折、因果、假设、 和、因为、如果、 只要、或者、而 条件、选择、递进关系
且、虽然
分类
助词
概念
结构助词、动 态助词、语气 助词 表强烈感情或 呼唤、应答的 词 模拟声音的词
例词
的、地、得、 着、了、过、 呢、吗、吧 啊、哎呀 丁当、扑通、 汪汪
叹词
拟声词
句子六种成分
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 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 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介词口诀: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 修饰动形要记牢。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 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 单调; 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 之一、3.45;
7) 他是我们单位的领导,在他的领导之下,我 们这个月的工作成绩大大提搞了。
答案 :名词 动词
8) 这宗意外的大概情形怎样?你可以说个大概吧?
答案 :形容词 名词
9) 气温很低,只有零下五度,游击队员化整为零, 答案 :数词 名词 进入山区暂避寒冬。
答案 :动词 名词
10) 你以后不要挂念我,也不要奢望我对你的挂念。
状语一般是放在主语后谓语中心前的。但
是也有许多状语可以放在主语前。例如: ①[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进步很快。 ②[在地质会议上],人们[以极大的敬 意]看着李四光。 ③[关于改进操作方法的问题],我们 [已经]讨论过了。 ④[夜晚],市区万家灯火,人人满面生 辉。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 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 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 〉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 〈 〉 得多。 〈 〉 (3)他生于 〈 1918年。 〉 (4)他坐在桌子旁。 〈 〉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 〈 的。 〉
数词 表示事物、动作行为或时
间量的单位
一、第一、初六、一万
量词 代词
表示物量或动量 起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个、辆、件、次、回
我、大家、这、什么、怎样
分类
概念
例词
副词 放在动、形前表范围、程度、 都、才、最、不、 难道、经常 否定、语气、频率、情貌
介词 放在词或短语前头,与之合 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 被、从、在、 把、关于 对象、目的等
感受词性 他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同 他的弟子的一段对话。
名词:一生、论语、孔子、弟子、对话 动词:使、想起 代词:他、我 数词:一 量词:段 副词:自然 助词:的、了
2、那个戴墨镜的人静静地等待着,还不 时用指尖轻轻地敲着桌面。
名词: 墨镜、人、指尖、桌面 动词: 戴、等待、敲 形容词: 静静地、轻轻地 代词(指示):那个 介词: 用 助词: 的、地、着 连词: 还 副词: 不时
词类表 (12类)
分类 概念
所、方位
例词
老师、书本、经验、明天、 夏季、东、湘江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
动词 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 跑、赞扬、想念、喜欢
使令、变化、存在、发展 能愿、趋向、判断 使、让、有、提高 应该、能、上来、是、就是
形容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 高、圆、甜、美丽、快 状态 词
代词
叹词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 酒鬼等;
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 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 世纪等; 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总理 (
那
高大 )的
形象 ‖ 总是 〕浮现 〔
〈在我的眼前。 〉 3、船长 〔 耐烦 (我父亲 )的 〔不 〕 (那番) ‖ 已经〕 话。
4、经过 〔
多少
世纪
的
风雨,她 仍然〕 〕 ‖〔
立〈 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
〈在我左手 5( 、一杯 冒着 热气 ) 的 茶‖ 放 的桌角上了〉 。 6、这小姑娘 的 镇定、勇敢、乐观 的 ) 精神 (
结构助词:如的、地、得; 时态助词:如着、了、过; 其他助词:如所、连、们、似的
(5.语气词,常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 以用在句中表停顿。只能附着在别的词语后 面。 如:的、呢、吧、吗、啊、罢了、啦等
1)李先生这份记录真详细,里面记录了公司半 年的收支情况。
答案:名词 动词
2)报告!我的报告已经做好了,请首长你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