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4-13 钢筋混凝土拱涵沉降缝、防水构造图
2024.1.29-[国企]建筑防水工程细部构造做法+BIM三维图
![2024.1.29-[国企]建筑防水工程细部构造做法+BIM三维图](https://img.taocdn.com/s3/m/167c462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4.png)
1、侧排地漏的安装平外墙装饰面,管口岀水处低于露、阳台、屋面装 饰面层 10mm。地漏周围 500mm 范围内地面向地漏方向 5%坡度找坡。侧排地 漏四周增加防水附加层。
2、屋面外露竖向水落管每节不少于一个管卡,且安装牢固;管卡间距 为 900~1500mm。水落管内径应不小于 75mm,距墙应不小于 20mm,排水口距 水簸箕宜为 150-200mm;管卡应设在靠近水落管接头处、弯头处。
1、地下室穿墙螺杆宜采用三段式止水螺杆。 2、防水施工前须剔除塑料垫块。 3、浇水湿润清除孔内杂物,周边浇水湿润。 4、用防水砂浆封堵内外侧螺杆孔凹槽并压实抹平。 5、防水构造如下图 2 所示。
1
图 2 止水螺杆处防水细部做法图 1、“L”、“Z”、“T”、“十”等异形止水钢板均需提前在场外预制 加工。 2、止水钢板焊接采用双面满焊,焊缝要饱满。 3、防水构造如图 3 所示。
图 7 卫生间侧立面防水节点图
5
1、套管周圈须满焊 100 长 2mm 厚的翼环。 2、防水附加层须向迎水面外延 250mm。 3、套管须内高外地,向外 1%坡度设置。
图 8 穿墙管防水节点图 1、预留洞口严禁用砌块砂浆封堵,须用高一标高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封 堵。 2、须将预留洞口凿出斜口,利用止水螺杆将模板固定,利用投料口进 行砼浇筑。 3、砼强度达 75%后剔除料口与墙齐平,抹灰收口。在迎水面粘贴防水卷 材,卷材须向洞口周边各外延 50mm。
11
图 17 上人屋面通气管出屋面做法图
12
图 12 不等高屋面变形缝做法图
8
1、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必须设在最低处,屋面直式水落口周围半径 500mm 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 5%,防水层和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部不小于 50mm,并应粘接牢固。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 20mm、深 20mm 凹槽, 嵌密封材料。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的构造防水及图示

8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的构造防水及图示8.1 变形缝8.1.1 细部构造:1 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当计算沉降值大于30mm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3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宽度宜小于此值。
4 变形缝的防水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防水等级按规范规定要求选用。
变形缝的几种复合防水构造形式见图8.1.1-1、图8.1.1-2、图8.1.1-3。
图8.1.1-1 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外贴式止水带L≥300 外贴防水卷材L≥400 外涂防水涂层L≥400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填缝材料;4—外贴防水层图8.1.1-2 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料复合使用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嵌缝材料;4—背衬材料;5—遇水膨胀胶条;6—填缝材料图8.1.1-3 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1—混凝土结构;2—填缝材料;3—中埋式止水带;4—预埋钢板;5—紧固件压板;6—预埋螺栓;7—螺母;8—垫圈;9—紧固件压块;10—Ω型止水带;11—紧固件圆钢8.1.2 变形缝施工。
1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止水带埋设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2)止水带应妥善固定,顶、底板内止水带应成盆状安设,止水带宜采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
采用扁钢固定时,止水带端部应先用扁钢夹紧,并将扁钢与结构内钢筋焊牢。
固定扁钢用的螺栓间距宜为500mm,见图8.1.2。
图8.1.2 顶(底)板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1—结构主筋;2—混凝土结构;3—固定用钢筋;4—固定止水带用扁钢;5—填缝材料;6—中埋式止水带;7—螺母;8—双头螺杆(3)中埋式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4)止水带的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
盖板涵构造图

2.盖板涵构造图
800/2
300
100 100 20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0 300
半纵断面图 1 120/2
Ⅲ
洞口立面图
60
52
18
20 122 120 20
238
29 2 258 2 29
200 20 60 20 20 60 20
89 60 7 22
220 18
318
29 2 29 258/2
80
80
80
550
728
20 60 20
Ⅱ
30°
22 67
89
162
100 160 100
Ⅰ—Ⅰ断面
Ⅱ—Ⅱ断面
Ⅲ—Ⅲ断面
Ⅲ
附注:
Ⅱ
1.本图尺寸以cm为单位。
半平面图及半剖面图
2.钢筋混凝土盖板用200#混凝土和3号光圆钢筋。 3.涵洞基础用80#水泥砂浆砌毛石。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4.洞身及八字翼墙用80#水泥砂浆勾缝。
5.洞身顶面用120#水泥砂浆抹平。
6.盖板端间与洞身间的2cm安装缝用120#水泥砂浆填缝。 一般构造图
7.洞底用50#水泥砂浆铺砌。
2
8.本工程施工时,必须安装好上部构造后才能填土。
涵洞工程图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3
道路工程识图与绘图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涵洞工程图学习单元13涵洞工程图涵洞工程图盖板涵立体图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洞工程图2
涵洞工程图
学习单元13 涵洞工程图
涵洞工程图
0
涵洞工程图
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1. 盖板涵立体图
涵洞通用图

450
125 225 50
450
140 260 60
450
14.00 105 205 50
500
125 245 60
500
140 260 60
500
附注: 1. 表列尺寸除注明者外,其余均以厘米为单位。 2. 表中未列尺寸者,其基底容许承载力不足,应进行换填或另行计算。 3. 当基础襟边C<30厘米时,其基础为一阶,当基础襟边C>30厘米时,基础为二阶。
3.00 90 140 220 40 90 140 180 20 90 140 160 10 90 140 160 10 90 150 250 50 90 150 190 20 90 150 170 10 90 150 170 10 90 160 260 50 90 160 200 20 90 160 180 10 90 160 180 10
h=250
h=300
h=350
(kpa)
(kpa)
(kpa)
200
250
300
350
200
250
300
350
200
250
300
350
L(m) H(m)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0.75 1.31 0.96 0.36 1.31 0.96 0.36 1.31 0.96 0.36 1.31 0.96 0.36 1.91 0.96 0.36 1.91 0.96 0.36 1.91 0.96 0.36 1.91 0.96 0.36 2.51 0.96 0.36 2.51 0.96 0.36 2.51 0.96 0.36 2.51 0.96 0.36
建筑变形缝详细图文解释

高低屋面变形缝做法
在低侧屋面板上砌筑矮墙。当变形缝宽度较小时,可 用镀锌铁皮盖缝并固定在高侧墙上,做法同泛水构造 ;也可以从高侧墙上悬挑钢筋混凝土板盖缝
出屋面处变形缝盖缝做法
等高屋面变形缝做法
在缝两边的屋面板上砌筑矮墙,挡住屋面雨水。矮墙 常为半砖墙厚。屋面卷材防水层与矮墙面的连接处理 类同泛水构造,缝内嵌填沥青麻丝。矮墙顶部可用镀 锌铁皮或混凝土盖板压顶
建筑物长度过长时,设置温度缝
高层与裙房之间设沉降缝
体型复杂的建筑设抗震缝
大台阶与主体建筑也断开 变形缝将复杂形体建筑划分为相对简单的独立的单元
用悬臂梁方案设缝
某扩建建筑
新老建筑建交成接后处室新内建筑结构退让原基础 再出挑与老建筑设缝连接
用双柱方案设缝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
计划2学时
伸缩缝 沉降缝 防震缝 变形缝构造做法
伸缩缝
伸缩缝(温度缝)应保证建筑构件在水平方向自由变形 设置部位:
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 75m。
设置要求:伸缩缝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 、屋顶全部构件断开,基础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 一般为20~30mm。
缝隙两侧墙体靠房间一侧采用30~50mm厚胶粉聚苯颗粒 或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变形缝的构造形式
平缝
错缝
企口缝
墙体变形缝 楼地层变形缝
屋顶变形缝
外墙变形缝盖缝 内墙变形缝盖缝
墙身盖缝 半地下室顶面盖缝
变形缝构变造形缝做法 缝宽
沥青麻丝 变形缝
镀锌铁皮 变形缝
盖缝木条 单边固定
盖缝木条 单边固定
变形缝设双墙处屋面盖缝
用双边悬臂方案设缝
某教学楼
建筑施工地下室防水构造做法(附各节点详图)

地下室防水节点做法第一节结构自防水一般规定第一条防水混凝土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防水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的级别不得低于二级。
第二条预拌防水混凝土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20mm~160mm,并做好现场实测。
底板防水混凝土施工前要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注混凝土。
第三条地下室穿外墙群管部位应现场用竹胶合板模板套孔封堵,不得采用钢丝网封堵。
第四条外墙和底板防水混凝土应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不大于 500mm,每层应振捣密实。
如坍落度损失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严禁直接加水后使用。
第五条防水混凝土应按后浇带分块连续浇注,尽量少留施工缝。
第六条模板拆除后防水施工前及时割除一次性止水螺杆,并用防水砂浆将螺杆端头封闭。
第二节地下室其它防水一般规定第七条若地下室采用除结构自防水之外的其它防水做法,防水应包裹整个地下室;除渗透结晶防水做法之外,其它防水基层阴阳角应抹成50mm的圆弧角。
第八条不管采用何种防水材料,防水基层无杂质、打磨修补平整,施工面过于光滑的应打磨成粗糙面。
第九条涂料防水前后两遍应相互垂直涂刷,涂膜厚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第三节地下室防水细部做法(适用卷材防水)第十条后浇带防水细部做法1.底板、外墙、地下室顶板后浇带部位必须做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宽度需在两侧各伸出后浇带 250mm 以上。
2.结构底板、外墙、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结构施工时必须居中预埋钢板止水带,同时封堵严密,固定牢固,振捣密实。
3.后浇带浇筑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时间;收缩型后浇带一般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图纸规定时间后施工,沉降型后浇带必须待高层部位主体结构施工结束、沉降基本完成后浇筑。
4.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等级按设计要求,且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5.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28 天。
6.节点图(止水钢板详结构图)底板后浇带节点图第十一条施工缝防水细部做法1.地下室底板上返导墙的施工缝必须居中预埋钢板止水带,其它水平施工缝埋设钢板止水带或膨胀止水条;止水钢板接长时两块钢板搭接处必须满焊,同时钢板 U 型口朝向迎水面一侧;止水条应居中、连续,不得间断。
钢筋砼拱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钢筋砼拱涵施工工艺流程图简介钢筋砼拱涵通常是用于大型且需要承受高重量负荷的水利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等领域。
它们具有结构稳定性好,外表美观,寿命长等显著优点。
但是,施工操作需要高度的技能和良好的实践经验。
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钢筋砼拱涵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步骤第一步:基础处理首先,需要对基础做好处理工作。
施工前,应将施工区域先清理干净。
然后在施工区域上面浇筑浆液,使其干燥后再进行打桩。
在打桩后,用经过审核的设备和工具测量基础的净高度和水平度。
第二步:钢筋加固此步骤要求在基础处埋放钢筋网,以便为拱涵提供支撑。
同时,对于大型的拱涵,需要考虑加入验钢条。
第三步:模板装配在这个阶段,需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制作模板。
然后,施工人员应该在基础的顶端放置模板,注意一定要严格按照工程图纸要求,测量模板的净尺寸。
第四步:砼浇筑在这一步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好砼,然后在模板内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并通过震动器来减少混凝土中的空气。
浇筑完毕后,应该使用扫地机或手工工具清洁工地,并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第五步:浇水养护在进行浇水养护之前,确认混凝土完成浇注和达到所需强度有没有差异,一旦确认后,应及时浇水养护。
此过程应长达3-7天,以确保混凝土强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第六步:拆除模板当混凝土足够中强度且没有裂缝时,可以开始拆除模板。
拆除时,注意避免冲击到砼结构,以免对砼结构造成内部损坏。
第七步:检测和验收所有施工工艺步骤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检测和验收,以确保它们符合建筑规范和要求。
只有经过完整的测试和检测,安装才能成功。
结论在施工钢筋砼拱涵中,以上七个步骤非常重要和必要。
只有按照流程图执行,熟悉施工特点,并在现场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才能确保钢筋砼拱涵的安全和持续性能。
涵洞沉降缝设置示意图

K0+080交角90度,涵长43m,净跨径=2.0M,基础宽=3.4M,D1=0m,D2=0m,分节位置从中轴线向左偏0.5M处按下图设置沉降缝。
K0+610交角60度,涵长77.1m,净跨径=2.0M,基础宽=3.4M,D1=1.36m,D2=2.75m,分节位置从中轴线处按下图设置沉降缝。
1*tg30=0.5771.7*tg30=0.981K1+148交角90度,涵长70m,净跨径=2.0M,基础宽=3.4M,D1=0m,D2=0m,分节位置从中轴线处按下图设置沉降缝。
K1+498交角55度,涵长109.9m,净跨径=2.0M,基础宽=3.6M,D1=1.6m,D2=3.28m,分节位置从中轴线处按下图设置沉降缝。
K1+850交角90度,涵长?m,净跨径=2.0M,基础宽=3.8M,D1=0m,D2=0m,分节位置从中轴线处按下图设置沉降缝。
涵洞沉降缝设置示意图K0+530交角125度,涵长44.87m,净跨径=6.0M,基础宽=8.6M,D1=4.63m,D2=9.25m,分节位置从中轴线处按下图设置沉降缝。
3*tg35=2.10m4.3*tg35=3.01mK1+185交角65度,涵长37.26m,净跨径=6.0M,基础宽=8.6M,D1=3.09m,D2=6.17m,分节位置从中轴线处按下图设置沉降缝。
3*tg25=1.40m 4.3*tg25=2.01mK1+560交角45度,涵长56.76m,净跨径=6.0M,基础宽=8.6M,D1=6.58m,D2=13.18m,分节位置从中轴线处按下图设置沉降缝。
K1+740交角90度,涵长40m,净跨径=4.0M,基础宽=6.6M,D1=0m,D2=0m,分节位置从中轴线处按下图设置沉降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