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变形

合集下载

论微型小说的叙事时间变形

论微型小说的叙事时间变形

论微型小说的叙事时间变形陈晨【摘要】微型小说是一种极短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不仅在形制上有别于其他的叙事文学,在叙事艺术上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微型小说的叙事时间变形,从顺序上来看,多为倒叙预叙,极少为顺叙.从时距上看,表现为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极不相等,如省略和停顿.从频率上看,单一叙事的反复和重复叙事造成快速的情感叠加和比对,在有限的篇幅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期刊名称】《新疆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18)006【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微型小说;叙事时间;叙事顺序;时距;频率【作者】陈晨【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54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篇幅短小的叙事性文学体裁,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类。

它体小型微、语言精湛、结构灵巧,是当代社会中颇为流行、雅俗共赏的一种小说文体。

千字左右的小文,却能“螺蛳壳里做道场”,以小见大,短中求深,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独特的社会作用与艺术功能,为卷帙浩繁的宏篇巨著所无法替代。

然而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丰富的社会生活、深厚的思想内涵,对写作者的艺术把握能力和叙事技巧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小说的叙事时间和故事发生的时间往往是不同的,在叙事中会产生时间变形。

从微型小说的叙事艺术来看,叙事时间上的变形是有其特点的。

由于篇幅限制,要在很短的叙事过程中集中体现矛盾冲突,微型小说在叙事顺序、叙事时距和叙事频率上都呈现出与其他小说体裁不同的特点。

一、时间顺序事件在小说叙事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往往和事件实际发生的顺序并不一致。

“这里区分出两种时序,一是叙事时序,一是故事时序,叙事时序是文本展开叙事的先后次序,从开端到结尾的排列顺序,是叙述者讲述故事的时序,而故事时序是被讲述故事的自然时间顺序,是故事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排列顺序,故事时序是固定不变的,叙事时序则可以变化不定。

”①在简单的叙事文学作品(如童话,民间故事等)中,叙事时序和故事时序是一致的,即顺叙;而在大部分叙事文学作品中是不一致的,即出现倒叙与预叙,这种不一致在微型小说中被发挥到极致。

解析《热与尘》中的叙事时间艺术

解析《热与尘》中的叙事时间艺术
安徽文学
ANHUI WE NXUE 文

解 热与尘 中的叙事时 间艺术
玛 彦爵
( 郑 州大 学外语 学 院)



但 篇 章 内 也 不 乏 预 序手 法 . 可 以说 是 混 合 使 用 倒 要: 小说 是 一种 在 时 间 中展 开 和 完 成 的 艺 术 。叙 法

叙 事 时 间
叙 事 时 间 是 叙 事 学 的 一个 重要 范 畴 . 对 于 叙 事 时 者 也 多 次运 用倒 叙 .对 一 些 缺 失 的 信息 进 行 补 充 . 以 间 的研 究 .叙 事 学 家 一 般 从故 事 与话 语 的关 系人 手 . 增 加 小 说 中 人物 的信 息 量 。 作 者 在 讲述 一 些 印度 寡 妇 分 析 时 间 在 两 个 层 面 的 结构 . 揭 示 故 事 时 间 与 话 语 时 时 . 用倒叙手法对她们 的生平进行概述 . 通 过 这 些 简 间 的差 异 所 谓叙 事 时 间是 指故 事 时 间在 文 本 中具 体 短 的 倒 叙 描 写 . 读 者 能 够 了解 小 说 中一 些 次 要人 物 的
呈 现 出来 的时 间 状 态 故 事 时 间需 要 读 者 在 阅读 的 过 性格特点 , 增 强 小 说 人 物 的 丰 富性 。
程 中根 据 自己 日常 生 活 中的 逻 辑 将 其 重 建起 来 . 叙 事
预 叙 是 对 未 来 事 件 的暗 示 和 预 示 . 是“ 事 先 讲 述
称 叙 述 我 在 印度 的 见 闻 以及 从 第 三 人 称 视 角 叙 述 发 束 的 自然 顺 序 故 事 时序 是 固定 不 变 的 叙 事 时 序 则 叙 事 时 间是 一 种 生在 1 9 2 3年 的 故 事 我 在 印度 的见 闻大 多 以 日记 形 可 以变 化 不 定 托 多 罗夫 也 曾指 出 “ f 张寅德 . 式 呈 现 .对 发 生 在 1 9 2 3年我 继 祖 母 身 上 的故 事 则 从 线 性 时 间 .而 故 事 发 生 的时 间则 是 立 体 的 ”

小议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形

小议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形
学术 探讨
麓 保罗 ・ 利科曾经说过 : “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 可 见, 时 间对 于 小 说 叙事 的重 要 性 。 而 小 说叙 事时 间的
2 0 1 3年 第、 5期 ( 总第 1 8 3期 )
之 后 的 回忆 。无 论 当这 些 发 生 的 时候 . 在 那 个 老 人 和 旁 观 者 的 心 中 留下 了 多少 辛 酸 与 苦 痛 . 欢乐 与开怀 . 因 为 时 间 的沉 淀 都 变 得 有 些模 糊 、 有些 隐约 , 却 又 如此 真实 、 如 此 清 晰 。 我 们不 仅 感 受 到 了福 贵 生 命 中 的 欣 喜 与 悲苦 . 也 透 过 那 无 尽 的 时 间 长 河 多 了一 些 悲悯 与 豁 达 二、 预 叙 预 述是 “ 提 前叙 述 以后 将 要 发 生 的事 件 。 ” 预叙 是 将 在 故 事 的 以后会 发 生 的事 情 提 前 交 待 一 下 . 并 不 展 开 情 节 的 叙 述 和 人 物 的描 写 。 预 叙之 时 . 作 者 站在 了一 个 全 知 的视 角 上 以后 将 要 发 生 的事 , 作 者 早 已知 晓 。 将它提前告诉读 者 , 这样 . 读 者 对 于 以后 发 生 的事 也 就 已经 得 知 了 。 在 这样 的叙 事 中 , 故 事 的 真 实 性被消解了 , 读 者继 续 读 下 去 , 并 不 是故 事 的结 果牵 引着 读 者 , 而 是 作 为叙 述本 身 的过 程 吸 引 了读 者 . 读 者 的注 意 力 从 对 故 事 的迷 恋 上 转 移 到 了叙 事 者 及其 行 为上 这 也 正 是 作 者叙 述 的 目 的。
余华 的小说《 活着》 一 开 篇 就 运 用 了一 种 含 蓄 的 倒 叙 : “ 我 比 现在 年轻 十岁 的 时候 .获 得 了一 个 游 手 好 闲 的 职 业 … …” 当 小 说 进 入 主人 公 福 贵 的人 生 经 历 的 时候 . 小 说 的 叙 事 也 运 用 了 倒叙 : “ 四十多年前, 我爹常在这 里走来走去 ……” 《 活着 》 讲 述 了 十来 年前 的一 个 午 后 . “ 我” 去 乡 间 为 民间 文 学 收集 素材 的 时 候遇一位老人 , 叫做 “ 福贵” 。 他向“ 我” 讲 述 了 自己 一 生 的经 历 。 在小说 中。 是“ 我” 和 福 贵 的 讲 述 都 采 用 了 倒 叙 的 方式 。 这 样 的 叙事 时间的变形使叙事本身变得灵 活 、 多变。 操 控 起 来 游 刃有 余。 福 贵 一 生 中 经 历 的种 种 : 荒唐 、 凄凉 、 欣喜 、 悲 伤 … …因 为 已 经 过去了很多年 . 加上一个垂暮老人 的回忆 . 又 是 叙 述 者 十 年

《变形记》叙事学分析

《变形记》叙事学分析

14《变形记》叙事学分析许正东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摘要:《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中篇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故事。

小说通过人物的变形表现了背后隐藏的多种“变形”,如格里高尔丧失自我意识,在变为甲虫后首先考虑的是去上班的个体性“变形”,父母对变成甲虫的主人公没有同情和悲伤之心的思想“变形”。

小说以人变虫这一怪异情节来描述由此反映的社会百态,描写了故事人物心理的各种变化。

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这一小说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小说的角色和主题进行简要讨论。

关键词:叙事情境;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时间引言《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短篇小说。

小说对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事进行了详细描述。

在主人公变成甲虫以后,全家人似乎都陷入了莫名的沉默,大家都再也没有和格里高尔说过一句话,作为父母的萨姆沙夫妇丝毫没有显露出同情和悲伤。

但在格里高尔死后,父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赶走了傲慢的房客,辞退了私自扔掉格里高尔尸体的老妈子,对格里高尔的埋怨烟消云散。

最后,作为小说的结局,一家人停止了手头的工作,从压抑的生活中解脱出来,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1.叙事学分析本文将分别从叙事情境、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时间等角度对小说的文本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叙事学的分析,了解小说的特征。

在小说中,作者反复变换叙事情境,有时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视角叙述故事中的事物—人物叙事情境,有时通过作者叙事情境—叙事者外在于故事情节、平淡叙述发生在故事中人物身上的故事来叙述。

在人物叙事情境中,读者通过反映者的眼光看待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

在本篇小说中作者主要通过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的视角来叙述他所看到一切,如家人的动态,他趴在窗台上眺望的窗外的风景,自己的整段整段的心里描述等等。

在叙事人称上,小说广泛使用第三人称叙事人称,没有使用第一人称叙事者“我”。

作者切换使用了“讲述”和“展示”的叙事方式,以“讲述”为主。

故事是被颠倒着结构的——《祝福》时序与时序变形分析

故事是被颠倒着结构的——《祝福》时序与时序变形分析

38故事是被颠倒着结构的——《祝福》时序与时序变形分析文/文媛摘要:《祝福》讲述了是一个悲凉的故事。

鲁迅用小说家的笔法把这个故事的物理时序颠倒、倒转,使故事呈现三层的叙述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增加了故事的层次、密度、厚度,故事变得立体化,同时使祥林嫂这个人物刻画得更传神,读来更震撼。

关键词:《祝福》;时序;祥林嫂;人物塑造《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用一个文化人的眼睛来观照一位乡下女工的命运变化,采用第一人称内视角并结合非限定性叙述来展现祥林嫂的种种遭遇经历。

对于《祝福》这个故事,小说时序安排和时序安排对人物塑造颇为成功。

一、《祝福》文本时序分析《祝福》开篇把读者的视线拉到鲁镇惯常迎新年最传统的“祝福”仪式准备中,“我”是一个离家久远的人,这次重新回到故乡鲁镇,再一次见证这样的传统。

小说接下来的故事可以说是按以下8个序列来结构:①“我”准备离开鲁镇②“我”回家遇到祥林嫂,谈论“灵魂、地狱有无”③“祝福”傍晚,得知祥林嫂死的消息④卫老婆子带祥林嫂来四叔家做工⑤祥林嫂被卫老婆子抢回去,嫁给贺家墺的贺老六⑥祥林嫂重返四叔家做女工⑦祥林嫂丈夫死了,儿子被狼衔走了⑧“我”目睹鲁镇“祝福”的过程通过作者有意安排,叙述者“我”把从初识祥林嫂到这次回家再次遇到祥林嫂并听到祥林嫂死去的消息这一物理线性时间故事颠倒、打乱,重新编排,还原故事的发展应是:④—⑤—⑦—⑥—②—③—①—⑧。

作者若按这一方式叙述,我们将听到一个没有悬念的故事,祥林嫂从生到死,“我”从过去到现在,故乡从先前到此时。

但经过作者的“操控”,我们读到了旧中国乡下女工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感受到作者对苦难劳动妇女的关注与同情,展现了国民的灵魂与内心世界。

二、《祝福》文本叙述层次解构《祝福》小说文本呈现的叙述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叙述层次:第一层是“我”在四叔家的经历,到这次重回故乡,决计明天离开。

第二层是“我”这次到四叔家听到关于祥林嫂死去的讯息,倒叙祥林嫂的故事。

文学中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

文学中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

文学中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达,其中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的运用对于塑造故事情节和传递信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方式,作家能够呈现各种风格迥异的故事,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一、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指故事中的叙述者所站立的角度和观察角度。

常见的叙述视角包括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多角度视角。

1. 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指叙述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来叙述故事,直接参与其中。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深入揭示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让读者更加贴近故事中的主人公。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通过主人公自身的感受,让读者深入体验到其蜕变过程中的痛苦和绝望。

2. 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是指叙述者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

这种视角相对客观,可以展现更多的人物和场景,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整个故事发展。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通过描写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对话,呈现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黑暗面和贫困人民的生活状况。

3. 多角度视角多角度视角是指通过不同的叙述者来展现故事中的多个视角。

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不同角色的思想和感受,感受到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运用了多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通过多元的叙述视角,呈现了一个家族内部的争斗和矛盾。

二、叙事方式叙事方式是指故事的结构和呈现方式。

常见的叙事方式包括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和镜头切换等。

1. 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是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将事件按照一定的时间线索进行串联,呈现出故事的起伏和发展。

这种叙事方式常用于叙述情节清晰、时间流畅的故事,使读者能够按部就班地跟随故事的发展。

例如,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以线性叙事方式展开,清晰地呈现出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

变形记高中课文叙述方式

变形记高中课文叙述方式

浅析《变形记》的叙述手法在现代西方文学中,卡夫卡的小说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他是公认的现代主义小说的三大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和独特的叙事艺术手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

本文正是要通过对其重要的代表作《变形记》的文本分析,来了解卡夫卡的叙事魅力。

一、打破常规的叙述模式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发展、高潮、结果是传统小说的文学要素,他们就像柱子一样,支撑着一座座宏伟的小说殿堂。

当然也有例外的,抽空一两项,也不妨碍小说的美感。

但要把这些柱子全部颠倒打乱或全部拆去,却仍然保持房子的站立姿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卡夫卡却通过对这些传统的文学要素随意摆弄、丢弃,以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做到了。

卡夫卡的小说一般不出现时间地点的描述,有时甚至连暗示都没有,比如《在流放地》、《乡村医生》、《法的门》等等,读完小说,你肯本不会知道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相对来说,《变形记》的叙事相对完整。

但读完小说,这些基本的文学要素仍然让人弄不明白。

比如,小说的开头一段就是: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①在这一段里,时间是有:“一天早晨”,但什么年代里的一天早晨呢?没有交代,时间是模糊不清的,人物是“格里高尔·萨姆沙”没有问题,地点是格里高尔的家里,但是具体在什么地方也是模糊的,所以时间和地点这两个要素基本可以忽略。

再看格里高尔,他一觉醒来就由人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为什么会由人变成甲虫,这一原因作者丝毫没有交代,我们从小说中也看不出来。

之后,小说描述了格里高尔和家人的一系列冲突而导致和家人的关系急剧恶化,格里高尔最终心灰意冷,在孤独中离开人世。

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变形

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变形

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变形
小议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形保罗·利科曾经说过:“文学是时间的艺术。

”可见,时间对于小说叙事的重要性。

而小说叙事时间的变形又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

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作品中的时间顺序,使作品产生特殊的叙事效果,体现出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从而使读者转换思考和感受的角度,关注叙事的不同侧面,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用叙事的视角,透过时序的变形,探讨叙事文学中叙事时间为叙事带来的明显的叙事效果上的增强与消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叙事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与生命感受的不同倾向。

小说的叙事时间顺序,通常被称为“时序”。

由于小说的叙事时间有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之分,小说叙事中时序的变形就是指小说的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分离、交错,文本时间不再按照故事时间来确定顺序,而是按照作者的意愿被重新排列。

叙事时序的多种多样的变形,虽然只是结构上的变化,却使得情节变得更加丰富、曲折,人物性格刻画更加鲜明、深刻,气氛更加浓烈、清晰。

从小说的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小说的不同风格。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时序的变形会带来哪些不同的效果。

一、倒叙
倒述是“在事件发生之后讲述所发生的事实”。

倒叙抢在叙事之前先把作者自己的某种看法或者感受表达出来。

就像语法中的倒装句型,把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部分说在前面,强调了作者的意图。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小说中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形保罗·利科曾经说过:“文学是时间的艺术。

”可见,时间对于小说叙事的重要性。

而小说叙事时间的变形又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

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作品中的时间顺序,使作品产生特殊的叙事效果,体现出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从而使读者转换思考和感受的角度,关注叙事的不同侧面,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用叙事的视角,透过时序的变形,探讨叙事文学中叙事时间为叙事带来的明显的叙事效果上的增强与消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叙事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与生命感受的不同倾向。

小说的叙事时间顺序,通常被称为“时序”。

由于小说的叙事时间有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之分,小说叙事中时序的变形就是指小说的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分离、交错,文本时间不再按照故事时间来确定顺序,而是按照作者的意愿被重新排列。

叙事时序的多种多样的变形,虽然只是结构上的变化,却使得情节变得更加丰富、曲折,人物性格刻画更加鲜明、深刻,气氛更加浓烈、清晰。

从小说的叙事时间顺序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小说的不同风格。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时序的变形会带来哪些不同的效果。

一、倒叙
倒述是“在事件发生之后讲述所发生的事实”。

倒叙抢在叙事之前先把作者自己的某种看法或者感受表达出来。

就像语法中的倒装句型,把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部分说在前面,强调了作者的意图。


小说叙事中,叙述者虽然想强化自己对某些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但并不是直接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而是通过倒述的形式,在叙事之前就强调了自己想要强调的部分。

让作者的看法先入为主地渗透的到读者的阅读中,从而得到了强化。

余华的小说《活着》一开篇就运用了一种含蓄的倒叙:“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当小说进入主人公福贵的人生经历的时候,小说的叙事也运用了倒叙:“四十多年前,我爹常在这里走来走去……”《活着》讲述了十来年前的一个午后,“我”去乡间为民间文学收集素材的时候遇一位老人,叫做“福贵”。

他向“我”讲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

在小说中,是“我”和福贵的讲述都采用了倒叙的方式。

这样的叙事时间的变形使叙事本身变得灵活、多变,操控起来游刃有余。

福贵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荒唐、凄凉、欣喜、悲伤……因为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加上一个垂暮老人的回忆,又是叙述者十年之后的回忆。

无论当这些发生的时候,在那个老人和旁观者的心中留下了多少辛酸与苦痛,欢乐与开怀,因为时间的沉淀都变得有些模糊、有些隐约,却又如此真实、如此清晰。

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福贵生命中的欣喜与悲苦,也透过那无尽的时间长河多了一些悲悯与豁达。

二、预叙
预述是“提前叙述以后将要发生的事件。

”预叙是将在故事的以后会发生的事情提前交待一下,并不展开情节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

预叙之时,作者站在了一个全知的视角上。

以后将要发生的事,
作者早已知晓,将它提前告诉读者,这样,读者对于以后发生的事也就已经得知了。

在这样的叙事中,故事的真实性被消解了,读者继续读下去,并不是故事的结果牵引着读者,而是作为叙述本身的过程吸引了读者,读者的注意力从对故事的迷恋上转移到了叙事者及其行为上。

这也正是作者叙述的目的。

谈到预叙,就不能不谈到《百年孤独》。

它就像一座时间的宫殿,不仅预叙的手法随处可见,而且它还融合了顺序、预叙和倒叙等各种手法,叙述者自由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向度的时间里穿梭。

小说的第一句话“很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忆起,他父亲领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为小说构建了总体的时间框架,在这一句话中就包含了时间的三个向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并且将顺叙、倒叙、预叙结合在了一个句子里,显示了一种哲学化的时间。

作者不是像一般回忆性小说那样站在全部故事的终点去回顾已经发生的故事,而是只从一个不确定的“现在”开始,既能倒叙过去,又能预叙未来,囊括了三个时空。

整部作品中,每当叙事者需要转换叙事的情节时,它的开头一定采用了预叙的方法,百年的历史在叙述者的叙述中自由而又流畅的流转着,难怪梅勒曾感叹说他费了几十页的笔墨才让尼罗河拐了一个弯,而马尔克斯只用一段文字就写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并且让它的子嗣长上尾巴。

预叙的多次运用,从形式上为《百年孤独》又增加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使本来就具有神秘色彩的布恩地亚家族的神秘感更强烈,也使读者从这不太容易被理解的叙述中更进一步
体会到了这个家族的孤独。

参考文献:
1.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84年
2.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3.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4.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5.程德培,《当代小说艺术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年
6.罗冈,《叙事学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责编张景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