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与精神分析的比较

合集下载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一、精神分析(一)理论基础1、潜意识理论(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3、梦的理论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4、性的理论(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

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

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二、行为主义(一)基础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1、系统脱敏法(问题八)(1)原理:通过放松方法来减弱求助者对引起焦虑、恐怖情绪的刺激物的敏感性,鼓励其逐渐接近令其害怕的事物,直至不再恐惧(2)组成:①放松训练②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一般所建立的等级层次以6至10个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20个)③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要求求助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并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害怕的内容,如此直至面对真实恐惧事物时,情绪反应)(3)要点:①设计合理的恐怖分级程度②循序渐进③恐惧时放松2、冲击疗法(1)是脱敏法之一(2)与系统脱敏法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通过由轻到重逐级接触令其恐惧的事物,而后者则是让求助者直接面对令其害怕的东西,并使之不断放松,逐渐减少对恐惧物的敏感3、想象脱敏法4、厌恶疗法5、放松训练6、模仿学习7、奖励法8、角色扮演或行为排演9、决断训练三、人本主义(一)基本理论1、对人的基本看法(1)人的主观性(2)人的实现倾向: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的价值、意义和独立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求助者自信、自强2、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1)人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的距离关系到人的心理健康,距离太大就会使人有心理失常感(2)人际交往中,人总是愿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利评价的,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并同时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时,他的自我概念是明确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

四种心理学派人性观之浅说

四种心理学派人性观之浅说

四种心理学派人性观之浅说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探讨人的本性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帮助人。

不同的心理学家们秉承不同的哲学观点,把人性或归结为某物,或归结成某种精神,并以此为指导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当代各种心理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辅导理论。

下面就从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学派等四大心理学派的角度对人性观进行阐述。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精神分析学派是十九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他们对人的看法基本上是消极的、负面的和悲观的趋向。

性恶论是这一学派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认为人性就是人的基本本能,人像动物一样是非理性的,人的行为是受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生物本能驱力和六岁以前的性心理事件控制的。

主体功能的发挥旨在按照快乐原则追求胜利需要的满足,特别是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

正是这种需要的满足,使人表现出性欲、攻击、残酷、毁灭他人与自身的行为。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研究注重人的本能和动物性,但他也谈到了关于人的社会性的观点。

他认为,本能的升华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突出表现,在他看来,本我是由性欲汇成的,它只遵循快乐原则,即不顾一切地使自己获得完全的表现和满足,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讲,由于存在社会的约束,性欲冲动受到压抑,被迫深藏于无意识,可是它依然存在,依然要强烈地实现自己,于是只好改变原来的面貌,以社会允许和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升华就这样产生了,性欲作为一种能量,放弃性目的,以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作创造的形式释放出来。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从人的本性中,他引出了利己主义,个人的动机无一不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人都不过是满足自己欲望的对象和手段。

试论精神分析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组织行为管理中的殊途同归

试论精神分析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组织行为管理中的殊途同归
21 0 0年 1 月
北京科 技大学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u a o n e i i c dT c nlg e ig o r lf i r to S e e n eh ooy in n U v sy f c n a B j
( o il ce c sE io S ca in e dt n) S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尽管精神分析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对 于人性 的 解 释看 起来 有着 大相 径 庭 的 区别 , 而且 长 期 以来 人本

传 和未 解决 的冲 突 的根 源 , 些力 量 才 是人 类 行为 背 这
后的内驱力 。精神分析学除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 , 还
强 调 了人 的原始 本 能 的作 用 , 他认 为 无 论是 生 之本 能 还 是 死 之本 能 , 能 量极 大 , 中推 动 着 人 类 的一 切 皆 暗 行 为 , 定 着 人 一 生 的 主要 活 动 , 决 由于这 两 种 本 能 的 存 在 , 在 本 性 上 是 双重 的 , 而形 成 建 设 性 与 破 坏 人 从
互融合有助于管理思想及管理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 有
助 于帮 助管 理者 更好 地实 现组 织 目标 。

性两种对立的力量。 精神分析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延伸 至个 体 行 为 的 内部 动 机 , 描绘 了一 副复 杂 的人性 画像 , 尤其强调了人的非理性 内部精神世界 , 为组织 行为的管理提供 了真实生动的理论依据 ; 使得对于人 类行 为 的研 究 能 够 更 多地 与 社 会 文 化 的 各 种 变 量相
M a .2 0 r 01
第2 6卷 第 1 期
V0 . 6 No 1 12 .

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治疗方法比较

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治疗方法比较

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治疗方法比较
1.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和行为的重要性。

其治疗方法主要基于"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等原则,在过程中重视
观察和实验验证。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认知
行为疗法等。

这些方法的重点是帮助个体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和消除不良
行为。

2.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将心理问题视为潜意识力量与个体之间的冲突和不适应。

其治疗方法主要基于自由联想、梦境分析和分析中的转移等概念,通
过探索个体的潜意识冲突和解决内心冲突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精神分
析心理学的治疗过程通常较长,并需要严格的专业培训。

3.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
4.认知心理学流派:
认知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思维过程和信念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其治疗
方法主要基于认知重构、认知行为疗法和问题解决技巧等,通过帮助个体
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信念来缓解症状。

认知心理学流派的治疗过
程侧重于个体的思维过程和行为模式的分析和调整。

虽然各个流派在治疗方法和理论假设上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解决个
体的心理问题,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选择哪种流派或方法取决于个体的需
求和问题性质,以及治疗师的专业背景和方向。

鉴于不同流派的治疗方法之间的相互补充与交叉,许多治疗师会采用集成方法,结合不同流派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这也称为"综合治疗",旨在为个体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

关于精神分析,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格式塔疗法,认知疗法五大流派的整合

关于精神分析,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格式塔疗法,认知疗法五大流派的整合

关于精神分析,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格式塔疗法,认知疗法五大流派的整合读表说明:此表是精神分析,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格式塔疗法,认知疗法五大流派的整合,整合的因素包括:各流派的基本概念,哲学,治疗目标,治疗关系,治疗步骤,技术/技巧,适用范围,局限性八大方面分开整理相关知识点,而在每一部分后都会有自己的咨询应用整合,结合笔者的价值观对此五大流派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七版)》[美]Gerald Corey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
2:《存在——人本主义疗法评析》,陈生,《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1期,2007年8月3:《格式塔疗法述评》,符明秋,于海霞,邢台师专学服(综合版),1996年第1期
4:《简评贝克认知疗法》,曾兴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第26卷第12期,2007年12月
5:《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概况述评》,金军华,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第22卷,2007年03月6:《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之比较》,高玉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07年6月。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学科,它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心理学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流派,它强调将心理现象转化为可观察的行为,并通过刺激和反馈来改变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沃森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人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向或负向的刺激进行塑造和改变。

行为主义提出了许多实验和行为技术,例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和行为管理等领域。

然而,行为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由于其过度关注行为的可观察性,忽视了个体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不够全面地解释人类行为。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主要流派。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关注人类如何感知、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巴特利特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经典实验,如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为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积极主动的,个体在接收到信息后会加工、组织和解释这些信息,进而产生相应的行为。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加工理论和计算机模型等。

三、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发展的心理学流派。

在人本主义的观点中,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追求自身的成长。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心理学十大流派

心理学十大流派

心理学十大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多年来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理论。

这篇文章将介绍心理学领域的十大流派,包括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社会学习理论、生物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人类发展心理学和系统论。

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早期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以其关注分析心理过程的结构和组成部分而闻名。

代表人物包括威廉·詹姆斯和爱德华·塔奇纳。

结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将其拆分为更小的组成部分来理解。

然而,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结构主义逐渐式微。

2.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流派,强调观察和测量可观察行为,而忽视内心思想和情绪。

行为主义的先驱是约翰·沃森和伯福斯·斯金纳。

行为主义者相信,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所确定的。

他们使用实验和条件反射来研究行为模式和学习过程。

3.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强调我们如何获取、处理和保存信息。

代表人物包括乔治·米勒和乔姆斯基。

认知心理学研究记忆、学习、语言、注意力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活动。

4.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到自由意志、自我概念和情感需求的驱动。

它注重个体的成长和达到个人潜力的过程。

5. 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是心理学领域最早的一种探索潜意识和个人心理动力的流派。

精神分析学主张人的行为和人格特征受到心理冲突和潜意识欲望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使用自由联想和解析技术来揭示潜意识,并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6.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结合起来,强调观察、模仿和情境的重要性。

阿尔伯特·班达和朱利安·罗特尔是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之比较

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之比较

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之比较张明霞(唐山学院文法系,河北唐山063000)摘要:阐述了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特色,对两种人格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评析了它们对人格理论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图分类号:B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04)03001103The Com par ison Between Psychoana lytic and Hu man ist Persona l is mZHANG M ing2x ia(D epartm ent of Ch inese&L aw,T angshan Co llege,T angshan063000,Ch ina)Abstract:T he p aper expounds the m ain featu res of p sychoanalytic and hum an ist personalis m, com p ares and analyzes the tw o p ersonalist theo ries,and comm en ts and analyzes their far2reach ing influence on p ersonelist developm en t.Key W ords:p sychoanalysis;hum an is m;personalis m 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对人格有比较全面深入研究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派,当属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和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

但二者对人格理论的阐释及采用的方法却有很大的分歧。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产生于病态人格的研究上,而人本主义注重健康人格的研究,二者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理论特色。

1 两种人格理论的成因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igm und F reud,18561939),生于莫拉维亚(现属捷克斯洛伐克),他的父亲是失败的犹太尼绒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相同点
现代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共同点最集中地体现在共情的重视和运用上面。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咨询技术。共情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是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下面是现代精神分析中运用共情的举例:一、用共情的方式行表达澄清。澄清代表着询问更进一步的讯息指治疗师就来访者或病人已经能够面对的心理现象的产生过程在更细节的层面加以观察,例如:“你可以告诉我你妈妈是怎么骂你的吗?你能多说一点吗?”这样的问话不带有逼迫性而是用商量的口气。二、用共情的态度使用释义技术,现代精神分析的解释技术是用来指出目前的感觉态度或者行为是重复以前的感觉态度或者行为解释常被认为是解释因果关系其实指出平行的关系也同样有效例如:“你害怕如果你对我很生气会使我拒绝你,就像你害怕母亲因为你做出不尊敬的行为而把你留在房间里一样,当然她的确真的做了。”这就是一种共情的态度下的释义。
第三,对于心理障碍的由来,两种理论有不同的观点。精神分析认为,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是根源。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便是人格的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结果。当自我能很好地平衡三者关系时,人格便处于正常状态。当自我失去对本我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焦虑。为了防止焦虑,自我便发展出种种无意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反向作用、升华等,以帮助人缓和内心矛盾冲突。如果一个人不能适时消除焦虑,就会产生神经症或精神疾病。而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导致心理障碍的根源是价值条件化。所谓的价值条件化是指一种内化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当价值条件化后人的行为不在受到机体评估过程的指导,而是受到了内化了的社会价值规范的指导,也就意味着人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发生了“异化”,在罗杰斯看来这就是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人本主义将人看成一个珍贵的生命,它尊重每个生命,而心理咨询就是为了帮助每个生命成长。
其次,对于咨询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精神分析认为早期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性事件对人的个性形成以及人生的整个阶段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并很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因此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中往往着重与挖掘患者童年和早期的生活经历。然而,人本主义则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强调人的积极向上,强调人的发展的潜能,人本主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将患者成为“患者”而是称之为“来访者”就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尊重,在咨询过程中,人本主义不仅仅着眼于来访者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状况,更是放眼未来,积极帮助来访者消除阻碍自我实现的障碍。
3总结
通过上述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之间存在着很多分歧,但是随着心理咨询的发展,两种技术愈发的成熟,对于很多咨询的理念也有了更多的融合,彼此之间取长补短。
关键字: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不同之处,相同点
1引言
精神分析的理论主要包括无意识和压抑理论、人格构成学说、性本能。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意识和无意识,中间夹着的很小一部分为前意识。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状态视为一个系统,即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当自我失去对本我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焦虑。为了防止焦虑,自我便发展出种种无意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反向作用、升华等,以帮助人缓和内心矛盾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期就已开始,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性的满足。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异同
摘要: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理论界的两大标志性理论,两种理论都着不同的人性观,对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的解释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精神分析认为本我和超我的冲突是心理问题的根源,而罗杰斯认为价值条件化是心理障碍的根源。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其中对于共情的看法,现代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有着很好的融合。
2两种理论的对比
2.1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首先,对人性的看法上,人本主义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趋向——“一种求生存,求强大,求茂盛,求完满的趋势”,人本主义对人性充满了乐观的看法,认为所有的人都有健康人格的先天素质,认为,人的本质依赖于生物和文化两方面,如果没有人的身体的存在,很明显就不会有人的本质的存在。精神分析学派则认为人性本恶,对人性充满了消极悲观的看法,认为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动物属性看成是不可调解的矛盾。
罗杰斯的自我论有两个主要概念:一为“自我观念”,一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观念包括以下四点:(1)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2)自我观念是主观的,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与自己所具备的客观条件相符合;(3)个人以自我观念为依据衡量自己处事待人的经验;(4)自我观念可随个人经验的增多而改变。由自我观念可发展形成高级的“社会我”和“理想我”。前者是一个相信别人对自己看法的自我观念;后者是一个自己希望做什么样的人自我观念。“理想我”与“社会我”并不总是一致的,二者越接近,个人适应越是良好,生活也越幸福。二者相差很远甚至相矛盾,个人适应不良,会引起人的焦虑、苦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