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眩晕症出现的成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的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眩晕治疗中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泽泻汤的联合使用效果。
方法:入组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眩晕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时分别为常规西药治疗、常规+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在眩晕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眩晕;疗效眩晕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主管感觉障碍性疾病,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严重可能导致中锋、脑梗死等病症发生率增加,需要及时予以治疗和控制。
临床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但效果一般,且长期用药极易引发不良反应[1]。
特此,在现代中医学不断发展中,我院尝试在常规用药的同时联合中医治疗,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常见,并作如下对比试验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组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眩晕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中无差异,P>0.05,见表1。
研究符合伦理原则;入选者均为确诊眩晕症患者,且中医辩证分型为痰浊上蒙证;均对研究知情了解,自愿参与。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均值(岁)病程均值(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高中以下)观察组423/1752.46±5.284.23±1.0124/16对照组419/2152.38±5.304.19±1.1522/18t /x2-0.8020.0680.1650.205P-0.3700.9460.8690.6511.2方法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
予以西比灵+阿司匹林,均为口服用药,每次服用计量是5mg、100mg,服用频率分别是早晚各1次、晚1次。
通脉清眩合剂治疗颈性眩晕62例

2 1 ・ 06
光 明中医2 1 0 0年 1 1月 第 2 5卷 第 1 1期
C G C N v m e 0 0 V l 5 1 JM M oe br 1. o 2 . 1 2
通脉 清 眩合 剂 治 疗 颈性 眩晕 6 2例
周 银 生 周 艳 华 山 东 省 枣 庄 市 峄 城 区 中 医 院 ( 庄 2 7 0 ) 枣 730
参 考 文 献
[ ] 罗 伟 .葛 根 素 对 高 血压 患 者 m 浆 内皮 素及 血 栓 素 :酮 前 列腺 素 1
I 量 的 影 响 [ ] 中 国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0 0 2 ( )6 . d含 J. 20 ,0 1 :9
取 2次 , 过滤后合 并滤 液 浓缩 至 2 0 l灭 菌分 装 。每 0m , 次 口服 lO l每 日2次 , 心 呕吐者少 量频服 。 Om , 恶
0 0 ) 具 有可 比性 。 .5 , 12 诊 断标 准 参 照 国 家 中 医药 管 理局 《 医病 症 . 中
之 说 , 中尤 以“ ” 终 贯穿 其 中 。通 脉 清 眩合 剂针 其 瘀 始
对 这一病 机 , 以滋肝 熄 风 、 化痰 祛 瘀 立法 , 心 组 方而 精
成 。方 中重 用葛 根 , 其性 味甘 辛 , 升 阳通 脉 、 痉 、 能 解 引 药 上行 , 代药理 研 究表 明其所 含 主 要成 分 葛 根素 具 现
发 。②x线或 C T示 颈椎 椎 体 或椎 间 盘病 变 。③ 头 颅 彩色多普 勒 ( C 均 示单 侧或双 侧椎 基底动 脉血 流减 T D)
慢 。④排 除 高血压 、 血压 、 低 贫血 及耳 源性疾 病等 。
13 治疗 方法 . 两组 患者均 给予 颈部牵 引 、 推拿 常规 治疗 , 日 1次 ,5天 为 l疗 程 。治 疗 组 同时 加 用 自 每 1 拟 通脉清 眩 合 剂 : 根 3 g 天 麻 1 g 丹 参 3 g 川 芎 葛 0, 2, 0, 1g 半 夏 1 g 杭菊 花 1 g 茯 苓 1 g 甘 草 6 。水 煎 提 2, 2, 2, 8, g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胡希恕(1936年-2017年)是一位中国中医药界的著名专家,擅长中医内科和中医骨伤科。
他在治疗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以下是胡希恕治疗眩晕的一些医案和相关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
1. 病案1患者:女性,60岁,眩晕症状已有1年多,伴随着头晕、恶心、呕吐,常常丧失平衡感。
治疗方案:胡希恕采用了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该患者。
他选择了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如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
同时结合中药煎汤,使用了葛根、防风、川芎、柴胡等药物。
效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头晕、恶心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2. 治疗原则胡希恕治疗眩晕的原则是“以眩晕的病机为主,辅以局部症状的病机,并重视辨证施治。
”他认为眩晕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半规管功能紊乱、颈椎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因此,治疗眩晕的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3. 针灸治疗胡希恕在治疗眩晕中广泛应用针灸疗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他认为,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气血不畅所引发的眩晕症状。
他常用的一些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
4. 中药治疗胡希恕在治疗眩晕中也常采用中药配合针灸进行综合治疗。
他认为,中药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眩晕的病理过程。
他常使用的一些中药有葛根、防风、川芎、菊花、柴胡等。
5. 调理饮食胡希恕认为,饮食习惯的调整对于眩晕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他建议患者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姜蒜等。
同时,对于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应限制盐的摄入量。
6. 身体锻炼胡希恕认为,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改善眩晕的症状。
他建议患者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跳绳、游泳等。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颈椎保健操,有助于改善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总之,胡希恕治疗眩晕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治疗、调理饮食和身体锻炼等。
他的治疗经验丰富,注重综合施治,以病因为导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中医眩晕治疗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辨证治疗眩晕120例

10481048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 ne s e M e di ci ne M o der n Di s t ance Educ at i on of C h i na第6卷第09期2008年09月眩指眼前发黑,眼花缭乱,晕指头晕,头重脚轻或旋转不定。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近年来,笔者对眩晕证按照中医辨证,分为6型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68例。
年龄30-75岁。
其中高血压病眩晕36例,中枢性眩晕20例,内耳性眩晕21例,低血压性眩晕17例,神经官能症眩晕22例,外伤性眩晕14例。
病程最短2天,最长18年。
1.2诊断标准①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旋转或晃动感,或眩,或视景物有旋转感;或自觉头晕,昏沉或晕胀不适。
②可有反复发作史。
本组病例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根据证侯特点分为6型进行辨证论治。
2.1肝阳上亢型眩晕耳鸣,每因烦躁恼怒而加重,头痛且胀,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少寐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治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之法,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处方:夜交藤、桑寄生、石决明各30g ,茯苓、杜仲各20g ,夏枯草、牛膝各15g ,天麻10g 。
2.2痰浊中阻型眩晕头重,胸脘痞闷,泛泛欲呕,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治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之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处方:茯苓20g ,白术、法半夏各15g 、生姜、陈皮各10g ,甘草6g 。
2.3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心悸失眠,神疲懶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
治以补益气血,健脾开胃之法,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白术、党参、黄芪各20g ,当归、酸枣仁、茯苓各15g ,生姜、龙眼肉、天麻各10g ,木香(后下)、炙甘草、远志各6g 。
2.4瘀阻脑络型眩晕耳鸣,或头部刺痛(多有头部外伤史),失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弦。
天麻类中成药治眩晕头痛4例

家庭医药 2016.1042用药之道中药里面,凡具有平肝熄风或平肝潜阳作用的药物,称平肝熄风药。
天麻是平肝熄风的主药之一,味甘,平,归肝经,具有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的功效,故用以天麻为主的中成药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晕、肝风内动所致的惊痫抽搐有良好的效果,且有“简、便、廉、验”和副作用少的特点。
笔者根据临床所见,搜集并整理几个以天麻为主的中成药治疗眩晕头晕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天麻钩藤颗粒:最适用伴失眠和高血压者案例:36岁的冯先生出现眩晕、头痛、失眠等症状,他自我诊断为“头痛”,自服头痛散6天未见效,到某中医诊所就诊。
中医师诊断为肝阳上亢(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给予天麻钩藤颗粒冲服。
服药16天后症状缓解;1个半月后症状消失。
继续巩固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解释:天麻钩藤颗粒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等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的功效。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本药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镇静、降压的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和震颤等,以及高血压有上述症候者。
剂量和用法:口服,开水冲服,成人每次1袋,每天3次;7~10天为1疗程,有效继续服用2~3个疗程(或遵医嘱)。
本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孕妇慎用。
注意事项:低血压(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者慎用。
此外,还可酌情选用全天麻胶囊、脑立清丸等。
天麻头痛片:最适用伴血管紧张性头痛者案例:44岁的黎女士3个月前出现眩晕、头胀、耳鸣、偏头痛等症状,每于工作压力大、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时加重。
她自我诊断为“偏头痛”和“血压偏高”,自服清肝降火胶囊未见效,故到某医院中医科求诊。
中医师诊断为淤血阻络、血虚失养(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给予天麻头痛片口服。
服药5天后症状缓解;12天后症状消失。
继续巩固治疗半个月,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解释:天麻头痛片由天麻、白芷、荆芥、当归、川芎等组成,具有养血驱风、散寒止痛的功效。
旋覆代赭汤合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症70例

痉挛, 局部缺 氧 . 导致 内耳 的 淋 巴代谢 失 调 , 引 起 内耳 膜 迷 路 积 水 。 内淋 巴系 统 膨 胀, 力 升 压 高 , 使 内耳 末 梢 器 缺 氧 和 变 性 。故 亦 称 内耳 致 性眩 晕。 此 病 可 属 中 医 眩 晕 范 畴 。 眩 晕 的 病
(9 8— 3 3收稿, 辑 19 0 一o 编
彭
洁)
健脾 补虚 作 用 。两 方 具 有协 同 作用 , 故疗 效 较
好。
补 虚健 脾化 痰 。全 方 有 平肝 降 逆 . 痰 补虚 作 化 用, 用于 由肝 风 、 、 引 起 的 内 耳眩 晕症 恰 到 痰 虚 好 处。 ( 金匮 ・ 饮 咳 嗽 病 脉证 并 治第 十二 ’ 痰 二 十六 条 言“ 下有 支饮 , 人苦 冒眩, 心 其 泽泻 汤 主 之 。说 明仲 景 曾用 泽 泻 汤 治疗痰 饮 所 致 眩晕 。 ”
2 刘 树 华 .苍 术 瞢 疗 内 耳 眩 晕 症 .中 医 杂 志 .
1 9 . 8 2 : 9 973 ()6.
3 王 云凯 . 中国名 医名 著名 方
术 出版 社 . 9 3 7 4 19 .9 .
石家庄: 河北 科学技
下有支饮, 阳不升, 清 浊阴上犯, 昏目眩, 头 甚 者视 物旋 转 , 恶心 呕 吐 或 小便 不 利 。本 方 组 成严谨 , 配伍 精 当 , 为 健脾 渗 湿 , 化痰 饮 之 故 温 良方 …。仙 鹤草有 调补气 血 , 驱除疲 劳 , 复体 恢 力 的作 用。 干祖 望 曾 赞谓 之 “ 中药 的激 素 ” 。
1 8 。但 3 8 1 %) h后有 6 9例 ( 5 7 不 同 占 2 2 %)
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治疗眩晕医案4则

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治疗眩晕医案4则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临床上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
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与生活,甚者可发展为中风而危及身体健康。
临床上用中医中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疗效。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阴虚阳亢,肝火上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瘀阻窍所为,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祛瘀化痰为治。
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所致的眩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可配合中药治疗。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中医辩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风痰上扰型:主要表现为头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当以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治,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取陈皮、半夏、茯苓、白术、天麻、大枣、橘红各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蛇胆陈皮口服液(片、胶囊),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天麻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眩晕宁冲剂,一次8g,一日3~4次,开水冲服。
2.肝火上炎型:主要表现为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当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为治,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取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益母草、牛膝、杜仲、桑寄生、茯神、夜交藤、夏枯草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复方罗布麻冲剂,或山花晶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龙胆泻肝口服液,或夏枯草膏,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
3.气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能治好眩晕症吗

中医能治好眩晕症吗眩晕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头晕眼花,轻微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己好像坐船一样摇摇晃晃,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有跌倒的可能,所以出现眩晕症状的时候让患者朋友很担心,总是寻找着治疗眩晕的办法,中医西医都看,但是不知道怎么好,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怎么治疗眩晕症状。
1.风火上扰型眩晕: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清火息风、平肝潜阳,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其方药组成为:天麻、钩藤、栀子、黄芩、石决明、川牛膝、杜仲、夜交藤、夏枯草、龙胆草。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中老年人若眩晕较重,应警惕是否为中风的前兆,并应对病情进行监测。
2.痰浊中阻型眩晕: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祛痰化湿,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其方药组成为: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若患者出现痰郁化热的症状,如头目涨痛,口苦心烦,苔黄腻,脉滑数时,应使用清热化痰的药物,可选用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生姜、大枣、甘草)加黄连、黄芩。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3.阴虚阳亢型眩晕: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滋阴平肝,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其方药组成为: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枸杞子、菊花、白芍。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4.心脾血虚型眩晕: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气血、益心脾,可选用归脾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两次。
其方药组成为:白术、茯神、黄芪、人参、炙甘草、木香、当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生姜,大枣。
5.中气不足型眩晕: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中益气,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其方药组成为:黄芪、人参、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6.肾精亏虚型眩晕: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肾填精,可选用左归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两次。
其方药组成为: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若患者出现肾阳虚的症状,如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微等,可用左归丸加附子、肉桂、当归、杜仲。
以上就是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出现眩晕的时候及时治疗,停止一切活动避免出现危险,不光要靠药物治疗眩晕,平常我们自己也要加以注意,尤其是现在的年轻朋友们,只为工作挣钱,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加班熬夜都可能造成眩晕的发生,所以要注意休息,祝您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眩晕症出现的成果
1、眩晕的发生与人的脏腑有关。
观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脾阳不振运化失司;肝阳上亢诸风掉眩;清浊升降失调,聚湿痰积必眩晕。
2、眩晕症的病人都是虚证,但不可乱补、眩晕症的病人都是虚证,虚者补之,绝对正确。
但不可乱补。
怎样补?在用药方面要具体分析,临床观察有的补药服了很好,有的服后反而不好,足以证明药物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正确的补法是靠准确的选药,选药是根据药的药性进行。
3、治疗以辨病为主。
明确是哪种眩晕病、属于哪种类型眩晕。
眩晕症有多种,先确定是哪种眩晕。
已确定是美尼尔氏综合症,分辨是眩晕症中的哪种类型。
根据症状表现,提出分型,对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经药引经药(药引子):
美尼尔氏综合症的主要病所,重要部位体积小到毫米,而且在颞骨内、靠内耳,目前世界范围内,所用的药,穿透不到病所,如何使药物能达到病所。
就要选择理想的引经药,通过引经药,将有效治疗眩晕的药引达到病所,就能发挥治疗眩晕的作用,中药能够办到此种特效功能。
5、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
从古至今没有人将美尼尔氏综合症分型。
我根据症状表现,对美尼尔氏综合症进行了分型,70 年代正式提出分型,分型对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6、系列‘眩晕尼尔康 '研究成功。
运用中医的理论,依据祖传秘方,运用中医的理论,研究出科学的配方,配制成中药有效的,系列‘眩晕尼尔康 '。
有效的运用中药中的引经药(药引子),选择了具有穿透性机能很好的引经药,将有效的中药引达到病所内。
使其迷路的压力降低、淋巴循环通畅,从根本上发挥治疗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种眩晕症的作用。
巩固时期的治疗服“眩晕尼尔康”或“眩晕尼尔康加强”具有抗复发作用,使淋巴成份恢复正常,有效的防止复发。
7、总结3600 例美尼尔氏综合症。
姜主任1996年按照美国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的标准总结,总结3600 例美尼尔氏综合症,有效率为96%,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1997 年全国中医学术会,邀请姜主任向大会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
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3600 例。
8、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型。
分型对诊断、治疗有一定意义现将美尼尔氏综合症分型,分别介绍八种类型:
1、普通型又称常见型,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先后出现。
2、首发耳鸣型,耳鸣发生在其它症状之前,数月、数年。
3、重耳鸣型:耳鸣表现重。
耳鸣发生了,眩晕容易发作,眩晕表现重,耳鸣也重。
眩晕治疗好了,耳鸣未治好,眩晕必复发。
4、无耳鸣型,眩晕发作5 次以上无耳鸣,称其为无耳鸣型。
5、突发耳聋型,眩晕发作过程中,由于压力特大,膜迷路破裂,发生突然耳聋。
耳聋多在—侧,亦有双侧交替发生。
重视耳聋早期治疗好。
6、延缓眩晕型,表现波动性、神经性、进行性耳鸣、听力下降,(短时间不发生眩晕)多数年甚至20 年才出现眩晕。
7、隐藏耳鸣型,病人外表表现没有耳鸣,但耳内有堵塞、闷胀、闷热、瘙痒、微痛的感觉,这是一种隐藏无耳鸣型美尼尔氏综合症。
其中有部份人听力
下降。
8、眩晕状态型,一个月内发作三次以上,有此次眩晕尚未好,下次眩晕己来。
患者处于眩晕状态、称眩晕状态型(晕型)。
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在治疗方面要注意,突发耳聋型,是某部
位的膜迷路,由于压力特大,膜迷路突然发生破裂致突发耳聋。
早期服眩晕尼
尔康,能恢复听力。
治疗适时加服或改服通窍耳聋丸或耳聋冲剂。
另外重耳鸣型,治好了
眩晕,如果耳鸣没治好,就不能有效的防止复发。
眩晕状态型是美尼尔氏综
合症中的最重型。
对机体的影响很大,有危险性。
重视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护理。
根据中西医结合研究眩晕症,把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探讨出颈
椎性眩晕的真正原因;眩晕与胸椎的特殊关系;以及被称为怪症的脑性眩晕.
介绍xx 氏综合症的八种类型
美尼尔氏综合症笼统的看是一种眩晕,但是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进行分型,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
分型对诊断、治疗有一定意义现将美尼尔氏综合症分型,分别介绍八种类型:
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在治疗方面有几点要注意。
突发耳聋型,是膜迷路,由于压力特大,膜迷路突然发生破裂致突发耳聋。
早期服用眩晕尼尔康,能恢复听力。
治疗适时加服或改服通窍耳聋丸或耳聋冲剂。
另外重耳鸣型,治好了眩晕,如果耳鸣没治好,不能有效的防止复发。
眩晕状态型是美尼尔氏综合症中的最重型。
对机体的影响很大,有危险性。
重视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护理
颈椎性眩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颈椎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人容易认为是脑供血不足。
姜主任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椎基底动脉中的小分支“迷路动脉”迷.路动脉是专门供应平衡器官的动脉,由于颈椎体位的改变,迷路动脉受干扰,平衡器官供血不足,必引发眩晕。
治疗:
内服眩晕尼尔康 2 号,外敷骨康散或骨康贴。
眩晕与胸椎有关系
姜主任长期诊治眩晕症中,发现眩晕患者第三胸椎有明显的压痛,严重的会出现脊突偏歪。
这是中医论述椎体相关病,是诊断眩晕的重要依据。
在治疗过程中,需外
敷骨康散、舒筋散等
脑性眩晕是一种特殊眩晕症(怪病)
脑性眩晕是脑功能性疾病,研究早期被定为研究的重点。
有感觉性症状有
表现的症状,两种症状为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明显矛盾(检查正常),病的轻
重与症状表现矛盾(病轻症状重)。
症状表现广泛又复杂,多头脑内有异常症状。
症状像某种病,但又不是那
种病,病因查不出,故病人称自己得了怪病。
详细症状表现,请参阅脑性眩
晕。
纵轴性眩晕
纵轴性眩晕:
不是颈椎体位的改变,而是表现在脊柱纵轴(从胸骨到尾骨)体位的改
变、转动的改变。
例如:
躺下、躺着翻身、躺着起来;从床上躺下到一定的高度,到某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必发生眩晕,这种眩晕不是很容易诊断。
纵轴性眩晕并非少见。
诊断比较困难,因为颈椎性眩晕和纵轴性眩晕不是一种眩晕,其中颈椎连接脊柱,症状不容易分清。
病人对这种眩晕缺乏了解。
两种症状容易混淆,都可以发生在起床和倒下的过程中。
也可以发生在翻动过程中。
其区别是颈椎性眩晕是以颈椎体位的改变,纵轴性眩晕是以纵轴体位的改变,因此症状不易区别。
实际的观察是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治疗:
纵轴性眩晕是常常见到的,诊断比较难,但是治疗并不难。
内服眩晕尼尔康3 号。
在治疗期间必须加外用药,因为发病与椎体有关。
治疗10 天左右,患者要有意识的强迫自己躺在发生眩晕的姿势,强迫性维持一段时间,再恢复到原来不晕的姿势,次日重复同样的方法进行循环治疗,这样作是治疗的需要。
配合强迫性维持体位,所以在治疗期间,要外用中药袋。
说明:
纵轴性眩晕与脊柱有关系,临床观察,凡是眩晕患者多第三胸椎压痛明
显。
有的椎体后关节发生错位。
纵轴性眩晕是脊柱某个部位有类似的变化,内服眩晕尼尔康三号。
外用中药袋《骨康散》或《通脉散》进行局部治疗。
纵轴性眩晕:
不是表现在颈椎位置的改变,而是表现在纵轴(从胸骨到尾骨)转动的改变,比如躺下、翻身就会眩晕或躺下、躺下起来在某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发生眩晕,这种眩晕不是很好诊断。
纵轴性眩晕还是时常能见到,诊断比较难。
纵轴性眩晕:
不表现在颈椎位置的改变,而是表现在纵轴(从胸骨到尾骨)因转动造成体位的改变,比如躺下、翻身会发生眩晕。
或躺下、躺下再起来,在某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翻身发生眩晕,这种眩晕容易被忽视,此种眩晕比较少见,不是很好诊断的,诊断比较难。
治疗:
纵轴性眩晕是常常见到,但是诊断比较难。
治疗不难。
内服眩晕尼尔康 3 号。
在治疗期间加局部外用药,因为发病与椎体有关,治疗10 天左右,患者要进行原眩晕体位姿式状态,强迫性维持一定时间,这样作是治疗的需要。
配合强迫性维持体位,所以在治疗期间,要外用中药袋。
半个月8袋,1袋16元。
每天使用6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