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秋水》练习及答案

《秋水》练习班级学号姓名一、文学常识以及文意理解:1、庄子,名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时期 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了_____________的思想,后世并称“_____________ ”.课文选自《•_____________ •》2、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三个,你还知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水》中所说的“三王五帝”,三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帝指__________,颛顼,帝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局限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词语解释的归类:(一)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5、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_____通_____,_________。
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_____通_____,__________.7、人卒九州:_____通_____,__________。
8、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_____通_____,__________.(二)找出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写出活用方法和意义:9、秋水时至:_____,,___ _______.10、顺流而东行:_____, ,___ _______。
《庄子·秋水》《庄子·天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子·秋水》《庄子·天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8 题。
(共 10 分)【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庄子曰:“请循其,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本.——《庄子·秋水》【乙】惠施多方①,其书五车,其道舛驳②,其言也不中③。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④人之心,易⑤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⑥也。
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⑦此其柢⑧也。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
南方有倚人⑨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
说而不休,多而,犹以为寡,益之以怪。
以反人为实⑩,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⑪也。
无已.——《庄子·天下》【注】①多方:知识渊博。
②舛(chuǎn)驳:错乱驳杂。
③中:得当、恰当。
④饰:这里有蒙蔽之意。
⑤易:改变,更换。
⑥囿:局限。
⑦为怪:制造奇谈怪论。
⑧柢:根本。
⑨倚人:怪僻而不合于世俗的人,⑩以反人为实: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真实的。
⑪不适:不合。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是.鱼之乐谓大同也是.B. 安知鱼之乐.如鸣珮环,心乐.之C. 请循其本.本.末倒置D. 说而不休,多而无已.大势已.去16.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17. 请用“/”标出文段【乙】中画线句的停顿(不少于两处)。
(2 分)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17.文段【甲】中,庄子最后是如何辩驳惠子的?请简要分析。
秋水(庄子)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秋水(庄子)阅读附答案附翻译秋水阅读附答案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属予作文以记之B.闻道百/操蛇之神闻之C.以为莫己若/皆若空游无所依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的雨水时常落下,众多山里的水都汇入河流。
B.望洋向若而叹曰--(河伯)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洋,面对着海神若感叹道。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况且我曾经认为孔子的学识也不算多。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那么,(改正错误的认识)就危险了。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在秋天洪水暴涨时河面大增,站在河边,连对面的牛和马都看不清楚。
B.河伯本以为自己天下最为壮美,到了的北海面前,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C.河伯由自喜自满到自省自悟,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是本文所要给人们的启示。
D.文章以秋水为题,实则主要写河伯,通过河伯望河与望海的前后变化及感慨,点名文章的寓意。
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外在特征明显,连平顶山花莲洞的妖魔银角大王都能对着影神图--指认:这骑着白马的是唐僧,这毛脸的是孙行者,这黑长的是沙和尚,这长嘴大耳的是猪八戒。
B.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水浒传》中阮小五、阮小七兄弟唱的这首山歌,形象反映了梁山起义者的反抗精神和忠君思想。
《秋水》阅读理解教案

《秋水》阅读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秋水的描绘和赞美。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 生字词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和学生对现实景物的感悟。
2. 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3. 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生动语言描绘景物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秋水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
(2)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关于秋水的诗词或文章,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水》,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内容。
(2)教师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秋水景象及其寓意。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朗读感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以“秋水”为主题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A.人的认识受空旬限制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答案:B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答案:B3、下列文章中,批判仲尼的认识有限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寡人之于国也》D.《秋水》答案:D4、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黑暗社会现实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答案:C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仔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答案:A6、《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似晷空之在大泽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答案:ABC2、下列论据,通过例证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有A.河伯在见到北海若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C.中国之在海内,似稀米之在大仓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答案:DE3、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E.望洋兴叹答案:BE4、《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E.驳论法答案:ACD5、《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A.排比B.比喻C.反诘D.对比E.夸张答案:ABCD6、下列作品中,写到大海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的是A.冰心《往事》(一之十四)B.庄周《秋水》C.李白《行路难》(其一)D.高尔基《海燕之歌》E.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答案:ABD7、下列文章中具有寓言性质的有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种树郭橐驼传》D.《论毅力》E.《谏逐客书》答案:BC三、名词解释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者崖之间,不辩牛马答案:时:按季节。
《秋水》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 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 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译文: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 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 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 ,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 我夸耀呢?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 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 末之在马体乎?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 年),姓庄名周,宋国蒙 (在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做过漆园吏 。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 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 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 甘愿闲居独处。庄子认为 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 别,无论大小、贵贱、寿 夭、生死、善恶、得失、 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的思想
“贻笑 狂妄
在己” 满志
大方” 盲目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 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 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 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 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 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你怎那么糊涂?你不是问我 “安知鱼乐”吗?说明你已知道我
是知鱼快乐的,你不是明知故问 吗?不过,我还是告诉你吧,我
是在濠河岸上知道鱼快乐的。
“知鱼乐”之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 一求真,一尚美; 一拘泥,一超然;
《庄子》简介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 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 《杂篇》十 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 的门徒所著。
庄子《秋水》墨子《非攻》

庄⼦《秋⽔》墨⼦《⾮攻》《庄⼦·秋⽔》原⽂及翻译原⽂:秋⽔时⾄,百川灌河。
泾(jīng)流之⼤,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顺流⽽东⾏,⾄于北海,东⾯⽽视,不见⽔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望洋向若⽽叹⽈:野语有之⽈:[闻道百,以为莫⼰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sh ǎo)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之难(nán)穷也,吾⾮⾄于⼦之门,则殆(dài)矣。
吾长见笑于⼤⽅之家。
翻译:秋天的洪⽔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黄河。
⽔流巨⼤,两岸的⽔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常⾼兴,沾沾⾃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的⾝上。
顺着⽔流向东⾏进,到了渤海。
⾯向东看看不见⽔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能⽐得上⾃⼰的,说的就是我啊。
⽽且我还曾经听说有⼈认为孔⼦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
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边⽆际,我如果不到你⾯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所讥笑。
”《墨⼦·⾮攻》原⽂及翻译原⽂:今有⼀⼈,⼊⼈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利也。
⾄攘⼈⽝⾗鸡豚者,其不义⼜甚⼊⼈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愈多。
苟亏⼈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栏厩,取⼈马⽜者,其不义⼜甚攘⼈⽝⾗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愈多。
苟亏⼈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杀不辜⼈也,扡其⾐裘,取⼽剑者,其不义⼜甚⼊⼈栏厩,取⼈马⽜。
此何故也?以其亏⼈愈多。
苟亏⼈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皆知⽽⾮之,谓之不义。
今⾄⼤为不义攻国⒄,则弗知⾮,从⽽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其⼀:现在有⼀个⼈,进⼈家果园,偷⼈家桃李,⼤家听到就谴责他,上⾯执政的⼈捉获就惩罚他。
《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秋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秋水时至 (2)两涘渚涯之间(3)不辩牛马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翻译下列句子(1)闻道百,以为莫已若(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3.写出与本段文字有关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的含义.成语:含义:4.请你谈谈从这则寓言中受到的启示:5.“河伯欣然自喜”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又为什么而叹?6.河伯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毛泽东给女儿李讷的信中说:“读了秋水篇,你不会再做河伯了吧……”他要勉励女儿什么?8.仿照例句,请写一个句子。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答案:1.按时水边同“辨”分辨 (4) 尽,完2.听到一些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已。
我曾经听说有人看不起孔子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义3.望洋兴叹:本义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力量的藐小。
现在用来比喻要做一件事情不足,感到无可奈何。
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的人或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4.1骄傲自满是由于见闻不广造成的.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在事实面前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4即使有点资本也不要骄傲.5."自喜"的原因是"百川灌河",河伯"以天下之美尽为在己",后又叹息上因为到达北海后,发觉自己与北海相比太小了.6.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到"望洋向若而叹",由先前的骄傲自大到后来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原因有:1看到了北海的广阔;2他善于比较,并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3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7.高干子女不要有优越感,不要盲目自大,骄傲自满.8.感情是人生的一本书,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配套练习以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泾jīng 涘yǐ渚zhǔ B.泾jìng 涘sì渚zhě
C.泾jīng 涘sì渚zhǔ D.泾jìng 涘 yǐ渚zh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东面.而视
B、秋水时.至
C、顺流而东.行
D、东.面而视
3、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这三个,你还知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上,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
..鸱得腐鼠 B、发于.南海止于.北海
..惠子恐于是
C、惠子相.梁欲代子相.
D、子知之.乎仰而视之.
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 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
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D.而或长烟一空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有人
C.非梧桐不止.停止 D.非练.实不食精熟、精美
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
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参考答案】
一、1、C 2、A 3、欣然自喜望洋兴叹贻笑大方;朝三暮四庖丁解牛呆若木鸡游刃有余切中肯綮目无全牛东施效颦相濡以沫扶摇直上邯郸学步等等
二、1、C 2、B 3、C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