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
检测食物营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关注。
为了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为人们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
2. 掌握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方法。
3. 为合理搭配膳食提供依据。
三、实验原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本实验采用以下方法检测:1. 蛋白质:采用双缩脲法检测,通过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复合物,根据紫色深浅判断蛋白质含量。
2. 脂肪:采用索氏抽提法检测,通过有机溶剂提取食物中的脂肪,测定提取物重量,计算脂肪含量。
3. 碳水化合物:采用费林试剂法检测,通过碳水化合物与费林试剂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根据沉淀颜色深浅判断碳水化合物含量。
4. 维生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通过提取食物中的维生素,测定其含量。
5. 矿物质: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通过测定食物中矿物质的吸收光谱,计算其含量。
四、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天平、烘箱、索氏抽提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2. 实验试剂:双缩脲试剂、索氏抽提剂、费林试剂、维生素提取剂、矿物质提取剂等。
3. 实验样品:鸡蛋、牛奶、大米、面粉、蔬菜、水果等。
五、实验步骤1. 蛋白质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物样品,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均匀。
(2)将混合液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保持5分钟。
(3)取出混合液,冷却至室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
2. 脂肪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物样品,加入索氏抽提剂,进行索氏抽提。
(2)将提取物转移至烧杯中,用烘箱烘干至恒重。
(3)称量烘干后的提取物重量,计算脂肪含量。
3. 碳水化合物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物样品,加入费林试剂,进行水浴加热。
(2)观察沉淀颜色,根据颜色深浅判断碳水化合物含量。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技术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技术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而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也是我们维持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环。
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检测技术,以准确地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中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物的组成和价值。
一、化学分析法1. 水分分析水分在食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储存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分的含量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法进行测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失重法和滴定法。
失重法通过固态食品样品在加热和干燥后,测定其失去的重量来确定水分含量。
滴定法则利用一种称为卡尔费伯法的滴定方法,通过滴加一种特定试剂来测定食品中水分的浓度。
2. 硫酸钠检测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硫酸钠法被广泛用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该方法通过加入硫酸钠试剂使蛋白质与乙醇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一种紫色复合物。
根据复合物的浓度,可以通过光度计测量来确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3. 酸碱滴定法测定脂肪含量脂肪是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并提供丰富的能量。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酸和碱的滴定液,来测定食品中脂肪的含量。
这种方法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分析方法。
二、光谱技术1.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光谱技术,通过观察物质与红外光的相互作用来分析其成分。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来确定其结构和含量。
例如,利用红外光谱仪可以分析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这种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在食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是一种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特定波长的可见光进行相互作用来分析其含量的方法。
对于具有特定的吸收峰的物质,可以通过测量它们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其浓度。
例如,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可以确定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和抗氧化剂的活性。
三、生物分析法1. 酶法分析酶法分析是一种通过酶催化反应来测定食品中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
食品检验 第三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

状,影响胶体状态的形成和稳定;②可直接改变 食品的组成比例,改变营养素及有害物质的浓度; ③食品中的水分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 控制食品水分,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营养素的 水解;④水分可加速污染物质的扩散作用,使某 些表面污染很快渗入食品内部,不利于控制污染; ⑤水分过多的食品,不易保存,并缩短食品的可 食用期限。
注意事项:
(1)只要有现成的仪器及配制好的试剂, 它是迅速而准确测定水分的方法,反映样品 实际水分含量。
(2)样品细度为40目。粉碎样品时使样品 含水量均匀是获得测定水分准确性的关键。
(3)含有强还原性的物料(包括维生素C) 的样品不能测定。
GB\GB 5009.3-2010 食品 中水分的测定.pdf
真空干燥箱内温度为60±5℃;空气压力为40~53 kPa。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100℃~105℃下易分解、变质或不 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如糖、味精等易分解 的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它 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试样测定,同 时该法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 0.5 g/100 g 的 样品。 注意事项:
1、直接干燥法(又称常温干燥法) 此法为国标第一法。 定义:利用食品中水分的物理性质,在101.3
kPa(一个大气压) ,温度101 ℃~105 ℃下采用挥 发方法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包括吸湿水、部 分结晶水和该条件下能挥发的物质,再通过干燥前后 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原理:食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 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中的分压,使食品中的 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 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食品干燥的 速度取决于这个压差的大小。
食品科学中的营养成分检测技术

食品科学中的营养成分检测技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做到合理搭配食材,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而食品科学中的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营养成分检测技术的概述营养成分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分析食物中的各种化学成分,来确定食物的营养情况。
目前,常见的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食品成分检测技术,它是利用物质吸收、散射和荧光等现象,通过测量物质对于外界光的反应来确定物质的成分。
根据不同的波长范围,光谱法可以分为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多种类型。
(二)质谱法质谱法是常用于食品中营养成分检测的方法。
它通过将化合物分子分解成离子,并且利用质谱仪将离子进行分离、检测和分析,以确定物质的质量和化学结构。
(三)电化学法电化学法主要是利用电流、电位和电荷等性质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它可以对物质中的许多离子和电子进行检测。
电化学法在食品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pH值检测、离子浓度测定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等方面。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样品在固定材料上的分配和再结合,以实现对混合样品中各种成分的分离、纯化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检测蛋白质、糖等多种营养成分。
二、营养成分检测技术的应用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食品中的总能量含量对于体重控制和健康饮食来说,确定食物的总能量含量非常重要。
而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食品中的热量含量,来确认食物的总能量含量,以达到合理控制能量的目的。
(二)评价营养成分的均衡度营养成分的均衡度是指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比例是否达到了人类身体实际需求的标准。
而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可以检测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水平,以评价其均衡度,并给出改进意见。
(三)检测食品中的附加物食品中的附加物对于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是评估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是用于确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的科学手段,为人们的饮食选择和健康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传统化学分析法传统化学分析法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包括使用酶解、水解、提取等技术手段,经过逐级精确的测量和计算,确定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等。
然而,传统化学分析法所需的时间和操作较多,且一些分析过程需要使用有毒化学试剂,对实验室设备和操作环境要求较高。
2.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利用光的吸收、发射、散射和干涉等现象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其中,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广泛应用于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中。
红外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产生的特征峰位和强度,可以实现对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成分的快速检测。
紫外-可见光谱则用于测定维生素、色素和抗氧化剂等化合物的含量。
光谱分析法具有快速、非破坏性、无需特殊试剂等优点,但需要专用设备和相应的分析软件来处理和解释光谱数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液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HPLC常用于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咖啡因等营养成分。
它通过调控移动相、固定相和样品进样等条件,实现对复杂样品中目标成分的高效分离和定量测定。
HPLC分析方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等特点,但操作相对复杂,对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4.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样品中各种成分的挥发性差异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脂肪酸、胆固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的分析。
气相色谱法通过将样品蒸发为气体,并使用合适的固定相和载气,在色谱柱中进行分离,最终通过检测器实现各组分的定量分析。
食物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食物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在现代人注重生活质量和健康的时代,饮食营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准确分析食物营养成分,对于人们控制饮食和健康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食物中的成分种类繁多,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便成为了一个难点。
因此,开发出一种准确、快捷的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传统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鉴定食物营养成分的基础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各种化学或生化反应,将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其浓度。
例如,常见的蛋白质测定、糖类测定和氨基酸测定等等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其优点在于可以对细微量的食物成分进行测量。
但化学分析法需要使用化学试剂,操作要求较高,而且也需要耗费一定时间。
2. 生物学分析法生物学分析法是对食用菌、蔬菜、肉类等食品进行微生物分析,以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这种分析法主要关注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存繁殖情况,以判断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但该方法适用的范围有限。
3.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基于食品中各种分子分别发生的特定的光学现象进行分析。
其中常用的方法是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技术。
由于其分析对象范围广泛,可适用于物质在液态、气态、固态等任何状态下的分析,并且需要的食品样品很小,具有高效、快捷和准确的特点。
二、先进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1. 发光免疫分析法发光免疫分析法是运用一种特殊的发光液体对食品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快速检测的高科技手段。
这种新型检测手段利用荧光素,通过细胞免疫学原理将目标物与一种抗体结合,从而使其发光产生荧光信号,从而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种类和含量,如氨基酸、维生素、淀粉等。
2. 高通量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高通量技术是一种更加快速、准确、灵敏、高效的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多种不同的食品分子,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目前,微波辅助吸附、液质联用、HTS等高通量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分析。
食品质检中的食品营养成分检测

食品质检中的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食品质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是评估食品营养价值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食品质检中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其在保障人们健康饮食、推动食品生产优化与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原理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原理是通过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准确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常见的食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成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试剂对食品中的成分进行检测,如使用显色剂检测蛋白质含量。
物理分析方法则是利用物理性质检测食品中的成分,如利用高性能液相色谱检测维生素含量。
这些方法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食品分析的效率与可靠性。
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方法1. 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其含量的准确检测对于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测定法、免疫测定法和光谱测定法等。
生物测定法是通过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进而推算蛋白质含量。
免疫测定法则是利用特定抗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光谱测定法利用蛋白质的特定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
2. 脂肪检测脂肪是能量密度最高的营养成分,但过量摄入会增加肥胖和患病的风险。
脂肪的检测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
化学分析方法利用溶剂提取脂肪,并通过测定提取物中的脂肪含量来进行定量。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脂肪分子的特定共振信号进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则是利用脂肪分子的特征吸收光谱进行定量。
3. 碳水化合物检测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对于控制血糖和减少糖尿病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碳水化合物检测方法包括测定还原糖、非还原糖和总糖等。
还原糖的检测可以利用酶法测定葡萄糖含量;非还原糖则需要经过酸水解处理,再进行测定;总糖则是将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加以总和计算。
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食品是人体能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而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是不同的。
对于食品厂商和消费者而言,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而为了准确地测定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许多测定方法。
本文将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常见测定方法进行概述。
一、蛋白质测定方法蛋白质是人体内组成骨骼肌、血液、器官等组织的重要成分。
而在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对于判断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见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有比色法、滴定法等。
其中,比色法是一种基于标准曲线的颜色衡量法,对于测定多种蛋白质都有一定的适用性。
而滴定法则是利用酸化剂消解食品中的蛋白质,并通过滴定来测定溶液中氨基酸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这些蛋白质测定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优缺点,在实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二、糖类测定方法糖类是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许多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
测定食品中的糖类含量对于判断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同样十分重要。
常见的糖类测定方法包括显色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
其中,显色法是一种基于还原糖物质还原性的测定方法,通常利用费林试剂、巴氏试剂等显色试剂对样品进行反应。
而分光光度法与色谱法则是通过特定光谱特征或色谱图的峰面积来确定样品中糖类的含量,这些方法相对来说测定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
三、脂肪测定方法脂肪是人体内储存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食品中的重要能量和营养来源。
在食品测定中,糖类与脂肪测定方法的原理类似。
常见的脂肪测定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适用于测定多种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有机元素含量来测定其中脂肪的含量。
而红外光谱法则是利用样品中吸收红外光的特定特征来测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其同样对脂肪含量的测定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基于不同的测定原理以及具体的实验要求,科学家们发展出了一系列测定方法,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我们对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的认识,为工业和消费者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要求:
掌握有关的概念、直接干燥法,熟悉减压干燥 法、蒸馏法等方法特点和使用范围,以便根据 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分测定方法。
要求掌握水分活度概念和扩散法测定水分活度
一、 概述
水的作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食品组成离不开水。
(一)、食品中水分的存分类 1.按是否束缚划分 ① 结合水(束缚水)——以氢键结合的水,结晶水 ② 自由水水
加入海砂,海砂与 玻璃棒在水浴上干燥 后入干燥箱,两者要 知重量。
e. 含水量﹥16%的 谷类食品,采用两 步干燥法。如面包, 切成薄片,自然风 干15~20h,再称量, 磨碎,过筛,烘干 。
常压干燥法操作过程:
烘箱预热
称量皿横重m3
称样+称量皿重 m1
干燥1h
却30min 称量 干燥1h
准确 冷
(三)、卡尔·费休法(Karl Fischer) 简称费休法或 K—F 法。
1935年由卡尔·菲休提出的测定水分的定量方法,属 于碘量法,是对于测定水分最为准确的化学方法。 多年来,许多分析工作者对此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 的研究,在反应的化学计量、试剂的稳定性、滴定 方法、计量点的指示及各类样品的应用和仪器操作 的自动化等方面,有许多改进,使该方法日趋成熟 与完善。
有关相对密度:(20/4) d水 = 1.00000 d苯 = 0.87900
d甲苯 = 0.86694
⑵ 特点和使用范围
此法为一种高效的换热方法,水分可以被迅速的移去, 加热温度比直接干燥法低。另外是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广泛用于各类果蔬、油类等 多种样品的水分的测定。
特别是香料,此法是唯一公认的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方 法。
2.按存在形式划分: 物理结合水 溶液状态水 化学结合水
(二)、水分的测定的意义
水分是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控制水分是保障食品不 变质的手段
保证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存期 维持食品中其他组分的平衡关系 保持食品良好的感官性状
二、 水分的测定 1、 干燥法
以原样重量 - 干燥后重量 = 水分重量 (1)干燥法的注意事项 1)、干燥法的前提条件 样品本身要符合二项条件
3)干燥设备 烘箱
电热烘箱有各种形式,对流式、强力循环通风式。
① 普通; ②真空
干燥器
4) 干燥条件
干燥温度: ①一般是 95~105 ℃;对含还原糖较多的食品应
先(50~60℃)干燥然后再105℃加热。 ②对热稳定的谷物可用120~130 ℃干燥。 ③对于脂肪高的样品,后一次重量可能高于前一
次(由于脂肪氧化),应用前一次的数据计算。
干燥时间:
恒重——最后两次重量之差 < 2 mg 。 基本保证水分蒸发完全。
规定时间——根据经验,准确度要求不高的。
对于易结块或形成硬皮的样品要加入定量的海砂。
2. 直接干燥法(常压干燥法)
(1). 原理: 在一定的温度(95~105℃)和压力(常压)下,将 样品在烘箱中加热干燥,除去水分,干燥前后样品 的质量之差为样品的水分含量。 (2). 适用范围: 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物质 加热温度范围内食品性质保持稳定,不分解, 3.样品的制备、测定及结果计算。
⑴ 样品的预处理(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a . 采集,处理,保存过程中,要防 止组分发生变化,特别要防止水分 的丢失或受潮。
b. 固体样品要磨碎(粉碎),谷类达 18目,其他30~40目。
c. 液态样品要在水浴上先浓缩,然后 进干燥箱,不然烘箱受不了。
d. 浓稠液体(糖浆、 炼乳等):
加水稀释,最后要 把加入的水除去。
第四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
第一节 水分和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内容: 一、 概述
水分测定意义,食品中水分含量状况、存在状态,有 关的概念。
二、 水分的测定 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及简介其他方法。 三、水分活度值(Aw值)的测定 Aw值概念,它与含水量的关系,测定意义,测定方
法—Aw测定仪法和扩散法。
① 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的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成分 极微。
②食品中其他组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化学反 应引起的重量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对热稳定的食品。
(2)操作条件的选择:
1)称量瓶的选择 (铝制、玻璃) 玻璃称量皿——能耐酸碱,不受样品性质的限
制,常用于常压干燥法。 铝制称量盒——质量轻,导热性强,但
(2)装置如 (下图)
(3)操作:将准确称好的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内,打 开真空泵抽出烘箱内空气至所需的压力,如烘箱密 封的好,要重新紧一次门的开关螺栓。
4.红外干燥法
原理: 以红外线灯管做为热源(700~300000 nm波长), 利用红外线的辐射热加热式样 ,高效快速的使 水分蒸发,据干燥前后的失重即可求出样品的水 分。集烘箱和天平为一体。
冷却
30min 称量
反复至恒重准确称样
+称量皿重 m2 。
水分的计算: 水分% = ( m1 - m2)/ (m1 - m3) ×100%
3. 减压干燥法 (1) 原理:Biblioteka 用水的沸点随P↓的原理,将样品称量
后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在选定的真空度与加热温度 下干燥至恒重,干燥后样品所失去的质量百分比即 为水分含量。
⑶ 操作注意事项
a. 要先接好冷水,且先打开冷凝水。 b. 试剂苯、甲苯、二甲苯,要预先蒸馏,除去水分备
用。 c. 准确称量适量的样品(估计含水量2~5ml)。 d. 加热慢慢蒸馏,使2滴馏出液/每秒。 ⑷ 计算:水分(%)= ( V ∕W ) ×100
V——接收管内水的体积。 W——样品质量。
对酸性食品不适宜,常用于
减压干燥法或原粮水分的测定。 选择称量皿的大小要合适,一般样品≯1/3高度。
称量皿放入烘箱内,盖子应该打开,斜放在旁边,取出 时先盖好盖子,用纸条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
2)称样量 样品一般控制在干燥后的残留物为1.5~3克; 固态、浓稠态样品控制在 3~5 克; 含水分较高的样品控制在 15~20 克;
(二)、蒸馏法(应用广泛的为共沸蒸馏)
⑴ 原理: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其中各组份分沸 点,将食品中的水分与有机溶剂如甲苯、苯、二甲苯等,共沸 蒸出,冷凝并收集馏出液,由于水与其他组分密度不同,馏出 液在有刻度的接收管中分层,根据水的体积计算水分含量。
例:有关沸点:水 —— 100℃ 苯 —— 80.2 ℃ 水 + 苯 —— 6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