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例的分析

孙天琦[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内容摘要: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并对辖区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1)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有明确的计提范围,但行际之间计提范围有差异;(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符合监管当局的原则性要求,但各行提取比例有差异;(3)计提损失准备时各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除深发展)趋势,

抗风险能力趋于增强;(5)部分机构逻辑上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6)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7)调查中发现五级分类目前还存在问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不牢靠。

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掌握的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1)银行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2)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

实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3)结合我国目前信用环境,需要研究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两个环节抵押品、有效担保的处理原则,避免重复考虑、高估价值,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更加审慎,更好地覆盖资产风险;(4)五级分类、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分红政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为前瞻、审慎,确保提足损失准备,及时弥补损失,增强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5)区别对待,分类监管;(6)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经济周期;不良贷款;前瞻性

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

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相关监管当局也已经作了大量卓而有效的工作。本报告主要以五家上市银行为例,对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目前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和冲销主要有

四种形式。一是直接冲销利润(Direct Write-off)法,即平时不计提损失准备,当贷款实际损失时直接冲销利润。二是普通损失准备(General Provision)法,即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一般采取经验方式,银行可自行选择)提取损失准备。当贷款损失确实发生时,再转销相应的贷款余额。三是专项损失准备(Specific Provision)法,即定期对贷款进行分类并对可能的内在损失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的损失程度计提专项准备。贷款实际损失时,首先用专项准备冲销,损失准备不足时,再冲销利润。四是特别准备(Special Provision)法,即对贷款的国家信用风险和行业风险等提取特别准备,作为一种补充。这四种方法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体系和冲销制度,其中普通准备法和专项准备法构成的损失准备计提和冲销制度,计提和补偿取用时不会对当年利润产生剧烈影响,可以减轻贷款损失对银行的冲击,较为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也普遍为各国中央银行所提倡。

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1998年前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1、我国最早提出建立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是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2],其中第四十条规定:“专业银行应当建立呆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的额度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会商财政部制定。

1988年7月财政部制定《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首次从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呆账的认定、核销等几个方面对呆账准备金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1)规定了呆账计提范围,给出了可以列为呆账的贷款的条件。(2)提取比例:工业、商业、建筑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为1‰;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私营企业贷款和个体户贷款为2‰;进出贸易贷款为1.5‰;外汇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为2‰。1992年7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修订〈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主要对呆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做了修订: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1992年为5%,从1993年起每年增加1%。当年提取的呆账准备金扣除经批准核销的呆账损失以后,按规定的税率补缴所得税和调节税,补税后的余额可结转下年度使用;当历年结转的税后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时,从达到年度起,一律按1%的比例差额计算提取,补提的准备金不再补缴所得税和调节税。

2、1993年7月财政部制定并颁发了《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了金融企业贷款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

根据规定,当时商业银行的呆坏账准备金由三部分组成:(1)

坏账准备金,是针对应收利息计提的风险准备金,用于核销无法收回的应收利息。按照原币应收利息余额的0.3%差额提取,税前列支。(2)呆账准备金,是针对贷款本金计提的风险准备金,用于核销无法收回的贷款本金。每年年初按照规定项目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按照本外币汇总折合人民币计提,税前列支。(3)投资风险准备金,是针对投资本金计提的风险准备金,用于核销无法收回的投资本金。每年年初按照原币投资余额的1%差额提取,税前列支。(二)1998年对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整

1998年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对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及计提范围作了调整,调整包括:(1)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时点由年初改为年末;(2)当年计提数=本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上年末呆账准备金余额;(3)呆账贷款超过全部贷款余额1%的部分全额补提,补提部分不得税前计提,而是税后计提,但国有商业银行暂不执行;(4)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纳入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

1999年为解决商业银行在计提与使用呆账准备金时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将按照各币种汇总折人民币计提改为原币计提。

(三)2001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重大改革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推进,2001年5月

财政部发布《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准备金制度做出重大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1)将针对贷款本金的呆账准备金、针对贷款应收利息的

坏账准备金、针对投资金额的投资风险准备金合三为一,统称呆账准备金。(2)规定了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资产范围为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将不良资产覆盖面扩大到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规定不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资产仅限于不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

贷款和代理贷款。(3)规定商业银行根据资产风险的大小确定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呆账准备金期末余额的最高额为承担风险和损失资产期末余额的100%,最低余额为承担风险和损失资产期末余额的1%。并规定,呆账准备金必须根

据资产的风险程度足额提取,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按照风险程度提足准备金允许逐步完成,但原则上不得超过5年。(4)规定商业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时,会计科目作为增加其他营业支出和呆账准备处理。(5)要求银行核销呆账要“账销案存”,建立已核销呆账的资产保全和追收制度。

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外商投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股份制银行、上市银行等),进一步对《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进

行了补充完善,提出了资产减值的概念。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是资产减值准备的一项。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规定商业银行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在当期损益中计提专项准备金,对特定国家发放贷款在当期损益中计提特种准备金,商业银行也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一般准备。

周小川(2005)[3]指出,2001年前贷款损失准备不是按照银行贷款和银行资产实际所面临的风险概率提取,行政色彩比较重,银行自己报的资本充实率虽然都是挺不错的数字,但在没有足额、真实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充实率的管理就很可能变成形同虚设;2001年开始有一个比较实质的改进,

贷款准备必须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足额提取。

(四)2002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现行

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200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可操作性增强,逐步与国际通行

标准接轨。《指引》中规定了对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

准备性质的界定,同时规定贷款损失准备由总行统一计提,未提足准备的商业银行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对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规定,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见表1)。

表1 我国现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对比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计

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不包括保户质押贷款和委托贷款,下同)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对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持力度和金融企业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计提。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两种。专项准备

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特种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发放贷款计提的准备。

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

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

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由银行总行统一计提。计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是指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无担保贷款)、银行卡透支、

贴现、信用垫款(如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担保垫款、信用证垫款等)、进出口押汇等。

对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买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条件贷款和外国政府混合贷款等资产,也应当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金融企业对不承担风险的委托贷款等,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为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等。计

专项准备的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特种准备的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

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企业贷款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企业贷款尽职调查 模板 一、公司基本情况及历史沿革 1、公司基本情况需披露公司设立情况,股东情况,实际出资情况,经营范围及实际经营的具体业务。 2、股东及实收资本的每次变化需详细披露具体情况,包括变更前后的持股数量和比例,转让、增资扩股价格及作价依据,每次是否办理工商变更,是否验资,实际出资情况是否与验资报告相符; 公司的股权是否清晰:设立以来是否发生频繁的股权转让,尤其是涉及到公司核心人员的持股转让,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是否保持稳定(从买卖过程看实际控制人是否对公司的发展有信心,是否有大规模套现行为),是否存在名义与实际股东不符情况; 3、公司登记的业务范围是否发生变化,实际经营的业务是否发生变化,经营业务的具体方式是否发生变化; 4、公司管理层的稳定性(董事、监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部分公司视情况还需要包括技术负责人、销售负责人)。 5、实质控制人的判断、历史出资问题 二、公司人员情况 1、公司的主要高管,公司人数及年龄、学历结构; 2、公司人员结构(人数、学历层次、年龄层次等); 3、分部门人员情况(分部门列表:中层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采购 人员、技术人员); 4、劳动合同、社保及薪酬情况 公司所有人员是否都签订了劳动合同、是否都缴纳了社保;公司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额,各部门人均工资。 三、公司的经营模式 1、公司是做什么的?公司所从事行业的规模、总体需求及成长性;主营是否符合国家或区域产业政策;主营行业竞争者是否容易进入等;

2、公司为谁提供产品和服务?公司的主要客户、客户的实力、是否有在行业内或区域内较为著名的客户等、公司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化; 3、公司是如何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的营销、采购策略及服务理念等; 4、公司是如何赚钱?利润来源及其稳定和增长性;决策机制水平;盈利预测(大多数时候只是口头的盈利目标)的可信度等; 5、是否存在对市场预测的机制及程序,(银根紧缩、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等因素对公司的大致影响,以及公司在应对这些因素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6、公司是如何从设立到发展壮大的,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有那些?公司通过什么途径建立竞争优势,公司今后的前景(经营模式的总体判断),公司通过什么途径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可行性及持久性?。 (通过技术创新创造真实的差异化产品? 通过品牌或信誉创造虚拟的差异化产品?(药品、食品、服装等) 通过降低成本并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相似的产品? 通过创造高的转换成本锁定用户? 通过建立门槛把竞争者挡在外面?)(比如取得资质、认证等) 四、独立及持续盈利能力 1、公司在调查期内存在的所有关联方,关联交易的种类、交易金额及占同类总金额的比重、期末余额、价格及作价方式、关联交易毛利占总毛利的比重; 2、公司经营所必需的房产、土地、商标、专利及非专利技术的取得方式,所有权归属情况; 3、公司的技术、业务、利润来源是否过度依赖其他公司、相关政策及补贴收入; 4、公司生产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结构、经营环境是否发生或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5、公司对主要供应商及客户是否存在严重依赖。 五、财务状况及收入确认分析 1、公司在过去三年的财务数据分析,包括销售规模及收入、毛利率、净利润、现金流分析;

贷款调查报告

贷款调查报告 关于对XXX公司流动资金贷款的考察报告 (示范格式)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概况企业性质、法定地址、注册资金、成立时间、经营范围、职工人数等。经营情况:企业规模、主导产品的产销情况、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情况:行业成本结构、行业的经济周期性、行业赢利性、国家政策等。 管理情况:企业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法人代表及财务负责人情况、财务制度以及关联企业经营情况等。 (二)企业财务状况 上年末及报告期财务状况表 单位:万元 项目上年末报告期 数据数据较年初 一、资产总额 (一)流动资产总额

1.货币资金 2.应收账款 3.应收票据 4.预付账款 5.其他应收款 6.存货 (二)长期投资(三)固定资产总额1.固定资产净值 累计折旧 2.在建工程 (四)无形资产(五)递延资产二、负债总额(一)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应付账款 3.应付票据 4.预收账款 5.其他应付款(二)长期负债其中:长期借款三、所有者权益(一)实收资本(二)资本公积(三)盈余公积(四)未分配利润 四、销售收入 五、利润总额 六、偿债能力指标

(一)资产负债率%(二)流动比率% (三)速动比率% (四)利息保障倍数七、营运能力指标(一)总资产周转率(二)流动资产周转率(三)存货周转率(四)应收账款周转率八、盈利能力指标(一)总资产报酬率(二)销售利润率(三)净资产收益率九、现金净流量 (一)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二)投资性现金净流量

(三)筹资性现金净流量 企业资产情况:总额、构成、与上年末的比较、以及重要数据分析(重点分析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账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存货等),变动较大的,需说明原因。 企业负债情况:总额、构成、与上年末的比较、或有负债以及重要数据分析(重点分析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负债等),变动较大的,需说明原因。净资产分析:总额、构成、与上年末的比较,变动较大的,需说明原因。 财务指标的测算与分析: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 x100%、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现金净流量等;营运能力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额余额(其中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售收入-销售退货、折让或折扣)等;盈利能力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利税总额/销售净收入、净资产利润率等。变动较大的,需说明原因。· · · · · · · · (三)企业资信情况包括在信用社的开户情况、信用等级、授信总额、目前实际占用授信额及信用种类、占用形态(四级、五级分类),结欠利息情况。 银行信贷咨询系统查询情况(包括借款人负债,贷款卡,借款人概况,借款人大事和担保查询),对不良记录要有情况说明,有关数据与银行信贷咨询系统查询不一致的要提供有效证明。

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核算

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核算 一、典当行放出贷款可以按1%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有关规定: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的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贷款呆账准备金由按年初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改按本年末贷款余额(不含委托贷款和同业拆借资金,包括抵押贷款等)1%的差额提取,并从成本中列支,当年核销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在下年予以补提;对金融企业实际呆账比例超过1%的部分,当年可全额补提贷款呆账准备金。 二、呆账损失准备的核算 (一)贷款损失准备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和监督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和使用情况,加强呆账贷款核销的管理,应设置“贷款损失准备”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呆账贷款的核销数,贷方反映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数,余额在贷方,为已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损失准备 冲减贷款损失准备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营业费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二)计提方法 1、一般准备的计提 例:某商业银行2001年1月1日应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100亿元,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一亿元。2001年1--6月,该行核销呆帐3000万元。6月30日,该行应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120亿元。6—12月收回已核销呆帐1000万元,2001年12月31日该行的应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110亿元。 则6月30日该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为: 120×1%—(1—0.3)=0.5(亿元) 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5000万 贷:贷款损失准备5000万 12月31日该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为: 1.1×1%—(1+0.2)= —0.1(亿元) 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损失准备1000万 贷:营业费用1000万 2、专项准备的计提: 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例:某商业银行2001年3月31日贷款余额为100亿元,按五级分类的情况如下:正常贷款为70亿元,关注类贷款为24亿元,次级类为3亿元,可疑类贷款为2亿元,损失类贷款为1亿元。2001年6月30日贷款余额为120亿元,按五级分类的情况如下:正常贷款为80亿元,关注类贷款为30亿元,次级类为6亿元,可疑类贷款为3亿元,损失类贷款

第十二章 贷款风险分类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公司信贷 第十二章 贷款风险分类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知识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 ● 定义: 商业银行一般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有三种:普通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 ● 详细描述: 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银行对贷款预期损失的认定过程,也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评估过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对贷款预期损失的抵补。 贷款损失分为 1)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覆盖 2)非预期损失:提取资本金来覆盖 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与预期损失相对应的概念,它的大小是由预期损失的大小决定的。 1)普通准备金:即一般准备金,用于弥补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性,有资本的性质。 2)专项准备金:根据风险分类结果计提。 3)特别准备金: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 例题: 1.商业银行一般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包括()。 A.责任准备金 B.普通准备金 C.风险准备金 D.专项准备金 E.特别准备金 正确答案:B,D,E 解析:商业银行一般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有三种:普通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

2.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按照贷款余额()提取的贷款呆账准备金相当于普通准备金。 A.0.50% B.1% C.1.50% D.2% 正确答案:B 解析:普通准备金又称一般准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按照贷款余额1%提取的贷款呆账准备金相当于普通准备金。 3.下列关于专项准备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专项准备金是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贷款根据其内在损失程度或历史损失概率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B.在计算风险资产时,要将已提取的专项准备金作为贷款的抵扣从相应的贷款组合中扣除 C.专项准备金反映的是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评估价值的差额 D.专项准备金具有资本的性质 正确答案:D 解析:专项准备金是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贷款根据其内在损失程度或历史损失概率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专项准备金由于不具有资本的性质,不能计入资本基础,同时在计算风险资产时,要将已提取的专项准备金作为贷款的抵扣从相应的贷款组合中扣除。 专项准备金反映的是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评估价值的差额,或者说反映的是贷款的内在损失,尽管在账务上还没有将这部分内在损失冲销,但实际上专项准备金已经用于弥补目前贷款组合中存在的内在损失,不能再用于弥补银行未来发生的其他损失,其性质与固定资产折旧相同。因此,专项准备金不具有资本的性质。 4.我国对商业银行计入附属资本的普通准备金的规定是()。 A.普通准备金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5% B.普通准备金是用于弥补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 C.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按照贷款余额2%提取的贷款呆账准备金相当于普通准

个人贷款调查报告

个人贷款贷前调查报告 借款人姓名 ********* 身份证号码 *************** 工作单位 *************** 经办支行零售业务部

关于***申请信用贷款的调查报告 借款人***因购买拖拉机需要,于201*年*月20日向我行提出了15万元的信用贷款申请,我们于201*年*月21日对其基本情况及借款用途等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调查,该笔业务符合《三法一指引》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可以为借款人发放金额为15万元,期限1年,利率为**‰的信用贷款。 现将借款申请人截止目前的基本情况、资产负债、家庭成员信用等情况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借款申请人情况 ***,曾用名***,男,汉族,今年40岁,身份证号码是41040319*******557,户籍所在地是**市**派出所。***2001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土地管理专业(专升本);现在许昌市***局东城区分局工作,任局长,工作稳定,月工资性收入3300元。借款人为人厚道、讲究诚信、交际面广泛、清正廉洁,目前住址为许昌市东城区魏文路怡景花城*****。联系电话:159********。 二、申请人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 申请人配偶***,汉族,今年38岁,身份证号码41100219*******047,户籍所在地为许昌市南关派出所,中专学历,现工作单位是*****,任所长,工作稳定,月工资性收入2400元。申请人配偶另承包87亩土地和10亩河流,用于生态农业建

设,每年盈利约40万元。联系电话:*****。 儿子***,今年14岁,学生。 三、借款人家庭财产债务及收入支出情况 (一)、借款人家庭资产情况: 经调查,***家庭总资产253.3万元。明细如下: ***有两处房产,价值65万元。一处位于许昌市魏文路怡景花城******,面积130平方米,购入时房屋总价款14.5万元,现价25万元;另一处位于公务员二期小高层*号楼*单元*楼东户,面积165平方米,车库36平方米,储藏室20平方米,总购入价30万元,现价值40万元。 借款人配偶于2006年承包土地87亩,河流10亩,已经在经营用地及河流上投资约187万元。土地主要使用用途为生态农业,承包期限为2006年12月20日至2027年12月20日。地上种植有价值20万元的银杏树,价值15万元的杨树。河流中养的鱼大约有6万斤,价值约36万元。地上盖的房屋价值约30万元。院内养有各类名犬,价值约60万元;各类猪,价值约3万元。***购买机械设备价值约10万元。土地已经缴纳13万元的租金。 ***夫妻双方三金齐全,截止目前***公积金账户余额1.3万元。 (二)、借款人家庭负债情况: ***有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约19.2万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约6.3万元。负债总额为25.5万元。

贷款损失准备及资本充足率相关资料

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及资本充足率计算 2009-12-06 00:46:48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统称拨备但有时拨备仅指后2项。 1、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一般不低于1从税后利润中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你可以把看作是任意盈余公积金。这个“法定一般准备”含在所有者权益中。 2、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及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后按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分别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报表反映的实际提取余额不是应提数当年新增提取数进入当期成本核算。五级是常规的此外还有自成体系的十、十三级分类比例各不同。计提比例是风险损失经验数据加国际上讨价还价的结果合不合理鬼都不知道。 3、特种准备是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这是个虚数一般不提的。 4、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除项/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其中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即上面说的1的那个、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如果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2项拨备提取不足存在缺口要与商誉、非自用不动产和对外资本投资一并作为扣减项从分子中扣除。市场风险数据一般也是按照经验和概率瞎估的甚至很多机构不计算因为算不出来。该比例巴赛尔最低要求是8有人对150多个国家的银行监管的统计研究表明未能证实它和银行经营稳定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所

以不要太迷信它但又不能没有它。根据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根据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二计提方法比较《指引》对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建立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并规定了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可上下浮动20.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分别采用单笔减值测试和组合减值测试方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单笔减值测试法通过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逐笔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并依据测算结果计提减值准备。组合减值测试是银行通过运用迁徙矩阵模型将具有相似特征的贷款作为整体在对贷款评级的变动及损失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贷款组合计提减值准备。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会计处理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会计处理 商业银行关于贷款业务应当设置的会计科目主要有“贷款”、“贷款损失准备”、“资产减值损失”和“利息收入”等。“贷款”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等,可按贷款类别、客户,分别设置“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等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银行按规定发放尚未收回贷款的摊余成本。“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是“贷款”科目的备抵科目,核算商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可按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银行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贷款损失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所形成的损失。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人“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无余额。“利息收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确认的利息收入,可按业务类别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无余额。 一、贷款的确认与计量 (一)贷款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商业银行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发放贷款时,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借记“贷款——本金”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吸收存款”等科目,存在差额时,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贷款”一级科目的金额反映的就是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该金额也是贷款存续期间第一期的期初摊余成本。 (二)贷款的后续计量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贷款进行后续计量。贷款的后续计量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贷款摊余成本的确定,二是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三是贷款发生减值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1)摊余成本的确定。摊余成本是指该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计算公式为: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一已偿还的本金±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贷款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考虑未来信用损失。贷款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等,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应当采用贷款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2)利息收入的确认。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并在贷款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每期期末的应收利息=贷款合同本金×合同利率

个人贷款调查报告模板

关于***抵押贷款100万元的调查报告 XX年XX月XX日,借款申请人评级授信人XX向我社申请贷款X X万元,期限 XX年,用途为XX。我社安排XX和XX客户经理进行了评级授信贷前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申请人评级授信人及家庭主要成员基本情况: (一)申请人评级授信人及家庭主要成员基本概况: 1、申请人评级授信人基本情况: 申请人评级授信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址)、有效身份证号码、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 2、申请人评级授信人家庭主要成员基本情况: 家庭主要成员与申请人评级授信人关系、姓名、性别、年龄、居住情况、有效身份证号码、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 (二)申请人评级授信人及家庭主要成员资信状况: 申请人评级授信人的人民银行征信信用报告简述。如果有不良记录必须作出合理说明并取得佐证资料,同时调查申请人评级授信人是否有恶意逃废债务、欺诈等重大不良信用记录。了解申请人评级授信人对信用社及他行债务的履约情况,从社会调查了解申请人评级授信人的诚信及道德品质状况,申请人评级授信人是否有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是否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处罚等。 家庭主要成员的人民银行征信信用报告简述。如果有不良记录必须作出合理说明并取得佐证资料,同时调查家庭主要成员是否有恶意逃废债务、欺诈等重大不良信用记录。申请人评级授信人对信用社及他行债务的履约情况,并了解家庭成员中是否有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是否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处罚等。通过调查了解后综合评价家庭主要成员的信用状况。 结论:通过对申请人评级授信人的人民银行征信信用报告反映的信用状况以及社会评价,并综合考虑其家庭主要成员的信用状况对申请人评级授信人信用状况的影响程度,描述对申请人评级授信人的信用等级评定情况。 二、申请人评级授信人资产负债情况 调查人员要描述申请人评级授信人资产状况以及存在的价值形态(即是实物还是货币形态),对调查确认的资产要有佐证资料,并根据资产取得时的价值或市场行情对资产价值量化,通过调查描述申请人评级授信人总资产情况。资产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索引号:717804719/2011-00123 主题分类:法律法规 办文部门:财会部发文日期:2011-07-27 公文名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4号) 文号:银监会令[2011]4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监会令[2011]4号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1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审慎监管,提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动态性和前瞻性,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管机构)根据本办法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得低于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的监管标准。 第二章监管标准 第六条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第七条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第八条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商业银行整体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损失变化趋势等因素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因素对单家商业银行应达到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差异化调整。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行业监管机构资本充足率管理有关规定确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资本属性。 第三章管理要求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对管理层制定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及其重大变更进行审批,并对贷款损失准备管理负最终责任。

未按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有风险

未按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有风险 日期:2011-09-28 《企业所得税法》施行以来,农村信用社因其准备金计提及免征税规定带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信用社在汇算清缴中贷款损失准备不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人为调剂征免税期所得,增大了企业的涉税风险。 2008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有关税收政策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46号)。财税[2006]46号文件规定,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77号)给予试点地区和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执行到期后,再延长3年优惠期限,分别延至2008年底和2009年底。 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依据主要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4号)。财税[2009]64号文件规定,金融企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计算公式为: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为了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该文件规定,金融企业根据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对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以下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财税[2009]99号文件的下发日期为2009年8月21日,文件执行期间是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金融企业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86号)对2008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重新进行申报。然而,部分农村信用社考虑到补提2008年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后,免税期内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或者由赢利转为亏损,不利于将税前可列支成本向2009年、2010年结转,没有进行补充申报,人为调剂征免税期所得以达到应纳税额免税期多、征税期少的目的。 例:A农村信用社位于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中西部地区,2008年、2009年适用免征所得税规定。2008年末,贷款余额与2007年末相同,2007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75万元。2008年、2009年、2010年各年度贷款余额、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及其分类见下表一(单位:万元)。 指标2008年2009年2010年 年末贷款余额47500 77000 94500 其中:涉农和39800 52500 70600 中小企业贷款

个人消费类贷款调查报告

个人消费类贷款调查报告 银行进行贷款调查是要对贷款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财务分析掌握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对高质量地完成贷款调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贷款的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个人消费类贷款调查报告范文:借款申请人xx于xx年xx月xx日向我行申请个人xx贷款xx万元,客户经理xx与xx按照相关规定对xx的家庭资产负债情况、借款用途、还款能力、信用状况和担保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借款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程度、职业、家庭人口、信誉、有无不良嗜好等情况和家庭其他成员的相关情况。通过查看身份证、户口簿、个人征信系统和社会调查等方式来了解。 (二)家庭资产负债情况。家庭资产包括实物资产、权益性投资、银行存款等;家庭负债包括银行负债、其他负债和或有负债。实物资产可在查看权证、发票、合同和付款凭证基础上进行现场察看来证实;权益性投资可通过查看权证、公司章程、验资报告、报表等方式来证实。负债可通过查询借款申请人夫妻双方的个人征信信息和社会调查了解。 内容包括抵(质)押物概况、抵押价值的确定、变现能

力、抵(质)押率;保证人的基本情况(同借款申请人)、保证 能力分析(参照借款申请人还款能力分析)。对不同的担保 方式的担保能力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分析: (一)房地产抵押:根据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可通过市场 比较法、成本法、收益法中一种或两种方法对抵押物公允 价值进行评估,对抵押价值明确的抵押物可本着审慎的原 则予以确定,对价值难以确定的抵押物在参考专业评估机 构的评估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查以确定其合理的抵押 价值;通过查看权证(必要时到法定权属登记部门查询)、走 访承租户和现场查看、拍照来确定抵押物产权、使用权是 否明晰和实物状态;根据城市规划是否在近期拆迁;在充分 考虑抵押物位置、产权和使用权明晰程度、房屋性质、成 新率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判断其变现能力;抵押率是否 在规定的范围内;产权共有人和抵押人(抵押人与借款申请 人不是同一人)是否出具同意抵押的书面文件。 (二)机械设备、车辆、船舶抵押:根据其购买发票载明 的价格(相关价值证明材料)、合理的经济寿命期和实物状态,测算出抵押价值或参考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通过查看 购买发票、和现场查看、拍照来确定抵押物产权是否明晰和 实物状态;在充分考虑抵押物用途、经济寿命周期、成新率 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查、查找资料判断其变现能力; 抵押率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是否办理相关保险;产

第十二章贷款风险分类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题库2-0-8

第十二章贷款风险分类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题库2-0-8

问题: [单选]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本步骤是。 A.对大额不良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对“非正常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计提特别准备金 B.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对大额不良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对“非正常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计提特别准备金 C.对大额不良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对“非正常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计提特别准备金 D.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对“非正常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对大额不良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一一计提特别准备金 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本步骤为: 对大额不良贷款逐笔计提专项准备金、按分类结果对其他“非正常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对“非正常类贷款”的同质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计提特别准备金、汇总各类准备金、最后根据其他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体水平进行调整。

问题: [单选]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时,是指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在贷款内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A.及时性原则 B.充足性原则 C.保守性原则 D.风险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当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当在贷款内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问题: [单选]普通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资本的性质,专项准备金资本的性质。 A.具备,具备 B.不具备,具备 C.具备,不具备 D.不具备,不具备 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弥补银行的未来损失。专项准备金由于不具有资本的性质,不能计入资本基础。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732771.html,/ 电子竞技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例的分析 孙天琦[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内容摘要: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并对辖区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1)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有明确的计提范围,但行际之间计提范围有差异;(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符合监管当局的原则性要求,但各行提取比例有差异;(3)计提损失准备时各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除深发展)趋势, 抗风险能力趋于增强;(5)部分机构逻辑上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6)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7)调查中发现五级分类目前还存在问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不牢靠。 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掌握的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1)银行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2)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

实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3)结合我国目前信用环境,需要研究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两个环节抵押品、有效担保的处理原则,避免重复考虑、高估价值,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更加审慎,更好地覆盖资产风险;(4)五级分类、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分红政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为前瞻、审慎,确保提足损失准备,及时弥补损失,增强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5)区别对待,分类监管;(6)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经济周期;不良贷款;前瞻性 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 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相关监管当局也已经作了大量卓而有效的工作。本报告主要以五家上市银行为例,对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目前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和冲销主要有

公司贷款调查报告

公司贷款调查报告

**公司申请贷款**万元的调查报告 **公司因经营(或筹建**项目)**资金不足向我社申请**方式贷款**万元,期限**年,利率执行**‰上浮**%按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操作规程》,我社于200*年*月*日对该公司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资信情况、资金需求及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借款企业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该公司坐落于**,公司性质为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国税登记证号为**,地税登记证号为**,贷款卡号**,基本帐户开户行:**,公司主要经营项目**及经营能力**。 该公司成立于**年,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万元。 2、企业信用情况 **公司,在**开立基本账户,该公司当前在我社资金结算率**%,近两个月日均存款余额**万元,企业现有贷款余额**万元,能够坚持正常还本付息,配合信用社的各项信贷检查及贷后检查工作,当前与我社信贷关系融洽,经初步测评,该企业达到**级企业标准,当前无对外担保。 3、法定代表人情况 4、借款人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及主要管理人员情况、信誉状况

该公司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现有员工**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名,中级职称以上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名。 二、企业经营情况 1、生产能力、原材料来源保证、设备技术等生产条件及销售渠道 2、公司前三年及上月收入、成本、利润情况 3、行业地位 4、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三、借款企业财务状况 (一)资产负债情况 依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截止上年末公司主要财务状况如下: 1、该公司资产总计**万元,其中,流动资产合计**万元,主要有: 货币资金**万元; 应收账款**万元,帐龄在一年以内**万元,占比**%,一至二年**万元,占比**%;主要债务人有**公司等。 其它应收款** 万元,主要有**公司**万元、有**公司**万元等。 存货 **万元,主要为产成品**万元,原材料**万元; 预付账款 **万元,为**; 长期投资** 万元,为**;

银监令(2011)4号-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中国银监会令2011年第4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主席刘明康:《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1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发布日期:2011年7月27日 一、总则 1.为加强审慎监管,提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动态性和前瞻性,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3.本办法所称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管机构)根据本办法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实施监督管理。 5.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得低于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的监管标准。 二、监管标准 6.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

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7.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8.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商业银行整体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损失变化趋势等因素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9.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因素对单家商业银行应达到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差异化调整。 10.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行业监管机构资本充足率管理有关规定确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资本属性。 三、管理要求 11.商业银行董事会对管理层制定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及其重大变更进行审批,并对贷款损失准备管理负最终责任。 12.商业银行管理层负责建立完备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贷款风险的管理制度,审慎评估贷款风险,确保贷款损失准备能够充分覆盖贷款风险。 13.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应当包括: ①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程序、方法和模型; ②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和监督机制; ③贷款损失、呆账核销及准备计提等信息统计制度; ④信息披露要求; ⑤其他管理制度。 14.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管理系统,在风险识别、

对借款人50万元贷款的尽职调查报告

对借款人50万元贷款的尽职调查报告 摘要:上门客户,于##年8月23日向我行申请50万元贷款,担保方式;自然人担保。 一、借款人基本情况 1、借款人身份信息:身份证全部信息 借款人##,男,汉族,43岁,法定住址:##市##县##镇五。身份证号15262 , 发证机关:##县公安局。身份证有效期。 2、借款人简历情况 就职于####实业总公司 -##年从##实业辞职后成立了森纳达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年在赤峰市元宝山做土方剥离工程。 ##年##入股蒙野食品公司。 ##年7月开始与巴彦淖尔欣泰房地产公司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境内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 ##-##年所开发项目竣工,并对项目后期进行处理 ##年巴盟乌拉特中旗拍得30亩地,花费1520万,个人占30% 3、对借款人基本情况的主观评价。 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感觉此人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会公关,借款人家中兄弟两人,弟弟巴盟主要做电信工程,感觉此人为人精明,

对事对人都有自己很独到的看法,对房地产开发有自己的想法,对当地情况把握较为准确。 二、借款人实力情况 1、借款人经营经历(含资金积累过程等)。 1997年借款人在####实业总公司原料部,分配到巴盟地区主管粮油收购等业务,对食品行业比较了解。2002年从##实业辞职后成立了森纳达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朋友合伙各出资50万元做奶食品经营,并买断该产品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天津,北京、山东华北七省的销售权。 在2003-2004年完成50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在##年由于合作期限已到,此时其代理销售的厂家也有了自己的销售公司,由于借款人##占据的份额较大,所以受到了一定的管制,加之当年奶食品业也爆出质量问题,随后森纳达公司注销。 从##年之后分析##的经营,自购5台装卸车,拉运土方及煤炭,后全部转让。 ##年##入股蒙野食品公司,共同开发了草原燕麦面、草原荞麦面,但是也没做起来。 从##年由于借款人亲戚在巴盟五原是当时是分管城建的领导,在有这层关系的前提下,开始与巴彦淖尔欣泰房地产公司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境内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目前该项目的一期已经完工,占地10亩,建筑面积1万平米,其中住宅42套,商户26套,由于小区对面有学校,其商铺及住宅的销售情况一直不错。截止目前,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银监会2011年4号令)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11年第4号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1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主席 刘明康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审慎监管,提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动态性和前瞻性,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第四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管机构)根据本办法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得低于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的监管标准。 第二章 监管标准 第六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第七条 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第八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商业银行整体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损失变化趋势等因素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因素对单家商业银行应达到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差异化调整。 第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行业监管机构资本充足率管理有关规定确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资本属性。 第三章 管理要求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对管理层制定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及其重大变更进行审批,并对贷款损失准备管理负最终责任。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管理层负责建立完备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贷款风险的管理制度,审慎评估贷款风险,确保贷款损失准备能够充分覆盖贷款风险。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应当包括: (一)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程序、方法和模型; (二)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和监督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