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公文常识

公文常识

1.公文一律左侧装订。

一般采用线装、钉装或胶粘的办法。

装订时,文件页码要折叠整齐,认真编排,注意不可错页漏页,以保持公文的完整。

凡有附件的公文,主件和附件装订在一起,并在正文末尾注明各附件的标题;如不能装订在一起的,应在附件的首页上注明文件的文号,与主件同时报送。

2.说明是对事物、事理进行解说的表达方式。

在应用文章中使用较多。

当公文中叙述一件事,介绍环境和背景材料时往往用说明方式。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诠释说明(也叫“下定义”)、分类说明、数字说明、对比说明、类比说明、举例说明、比喻说明、图表说明等。

说明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准确、科学。

注意通俗易懂,语言平实3.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从公文内容处理要求分类,一是参阅性公文,二是承办性公文。

4. 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姓名电话的文种是请示5. 公文在制发的程序上,必须履行法定的审批手续。

通用公文的制发又叫发文办理。

主要有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

6. 公文有三种关系,既上行,平行,下行,一般的公文都是要逐级传递的,也就是说省-市-县(下行)或者县-市-省(上行),要加快公文传输可以越过中间的层级直接发给相应机关,但这必须是很特殊的才可以.另外,就算很特殊需要越级行文,也需要同时抄报中间被简略的机关.比如,省绕过市直接发文给县,可以不经过市但要抄送给市.但是越级行文有很强的约束性,要求很严格,不是可以随意的.所以单纯为了提高速度是不可以采取越级行文的.所谓的直接行文就是直接上下级的行文根本不存在加快公文传输的,跨级行文没有这种表述,其实是越级行文的误解.多级行文是向直接上级并呈非直接上级或者向直接下级并转非直接下级的一次性行文可以达到提高公文传输速度的目的.综上,答案是多级行文.7. 公文落款处所标明的日期是指领导人签发的日期8. 所有的公文中,(命令)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

公文基础常识

公文基础常识

公文基础常识一、公文分类(按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一)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的行文。

如报告、请示。

(二)平行文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

如函。

(三)下行文上级机关向属下的机关行文。

如命令、决定、批复、通知、通告、通报。

二、15种公文文种(顺口溜:一命三通要报请批,二公二决当议函议)1.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2.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3.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该文种适用于:影响比较久远的事,时间跨度长,人、财、物牵涉较多。

4.命令。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 1 —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该文种通常由国家或县级以上的行政机关发布。

5.公报。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6.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7.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特点:①告知范围区域性;②内容专业性。

#分类:①制约性通告。

例,《XX关于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②内容专业性。

《XX关于办理燃气复核业务的通告》8.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该文种行文方向最多。

9.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该文种适用频率最高。

#分类:①批转性通知。

例,《转发XX关于做好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通知》②发布性通知。

③知照指挥性通知。

例,《XX关于配合做好营商环境专项调研的通知》10.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 2 —知重要情况。

11.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不需要上级回复)#注意:请示属于呈阅性,不得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12.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公文基本常识

公文基本常识

公文基本常识公文基本常识一、前言公文是政府机关、国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行政管理和公务活动时使用的正式文件。

公文具有法定性、约束性和证明性,对于机关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规范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公文的基本常识,包括公文的定义、分类、要素、格式、语言规范等内容,以供参考使用。

二、公文的定义公文是指政府机关、国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和公务活动中产生的以书面形式呈现的正式文件。

公文包括公告、通知、函、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决议等形式。

三、公文的分类1. 根据用途不同,公文可分为内部公文和外部公文。

内部公文主要用于机关内部沟通和协调工作,外部公文则用于与外部单位或者个人交流职务和权责。

2. 根据内容不同,公文可分为行政公文和业务公文。

行政公文主要与行政管理相关,业务公文则与具体业务活动相关。

四、公文的要素1. 发文单位:指发出公文的机关、部门或者单位的全称或者简称。

2. 文种:指公文的种类,如通知、决定、指示等。

3. 标题: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

4. 正文:公文的主体部份,阐述具体内容。

5. 来文字号:表明公文的呈送、发文日期和编号。

6. 呈批:对公文进行审批或者请示的单位。

7. 抄送:将公文副本发送给相关单位或者个人。

8. 附件:公文中附带的资料、文件或者说明。

五、公文的格式1. 公文的纸张大小普通为A4纸(210mm×297mm)。

2. 公文的字体普通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号(12pt)。

3. 公文的对齐方式普通采用分散对齐。

4. 公文的标题应居中罗列,字号较正文略大。

5. 公文的正文要求段落分明,适当缩进,首行空两格。

6. 公文的开头普通应写明发文单位、文件种类和标题。

7. 公文的结尾普通应标明发文单位、发文日期和文件编号。

六、公文的语言规范1. 公文的语言应准确、简炼、通顺,避免废话和冗长的修辞。

2. 公文的用词应规范、规范、准确,避免使用口语化、方言化和含糊不清的词汇。

公文基本常识

公文基本常识

公文实务篇第一部分公文写作第一章公文基本常识一、公文的概念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而形成的文字材料。

狭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文。

公文不是谁都可以任意制发的,它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的。

公文的法定作者,就是指依据法律和有关的章程、条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国家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统称为机关)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二、公文的种类公文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主要分类情况如下表:分类标准类别备注按公文内容所涉及的国家秘密程度对外公开文件: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可以直接对国内外公开发布限国内公开文件:内容虽不涉及国家秘密,但其内容不宜或不必向国外公布内部使用文件: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但不宜对社会公开,只限在本系统或本机关内部使用秘密文件:其内容含有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利益遭受损害我国的三级涉密文件机密文件: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绝密文件:内容含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按对处理时限的要求平件:没有特殊时间要求,按常规处理的文件加急件: 内容重要、紧急而需要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特急件: 内容非常重要并特别紧急,需立即优先迅速传递处理的文件。

按行文方向上行文: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主要有报告和请示。

下行文: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

平行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往来的公文,比如函、议案。

按公文来源收文:本机关收到上级、下级及不相隶属机关单位所制发的文件。

发文:本机关拟制并向外发送的文件。

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就具体公文而言,往往有兼并或相互转化的现象三、公文的效用公文的效用就是指公文的实际效力和功用。

公文有两个方面的效用,第一是现行执行效用,也就是公文对受文者以及其他机构、组织和个人有关行为的强制影响;第二是历史效用,是指公文在记录和印证历史事实方面的权威性作用和影响。

公文写作常识知识点总结

公文写作常识知识点总结

公文写作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公文的基本要求1、明确性:公文要求言简意赅,排除歧义,表达的信息明确无误,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内容。

2、规范性:公文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写作规范,包括标题、主体、落款、签章等内容,要求统一、规范。

3、权威性:公文是国家机关和组织单位的正式文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要求语言严谨、内容可靠。

4、规范用语:公文要求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避免口头化和方言化,注重用词精准、得体。

5、书写工整:公文要求字迹工整、布局整齐,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效果。

6、内容真实:公文内容应真实可靠,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与事实不符的内容会对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7、逻辑严密:公文应当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二、公文的基本结构公文一般分为前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部分:前言是公文的开端,一般包括标题、行文时间、发文单位、主题等内容。

前言部分要求简洁明了,使接收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领会公文的主旨。

2、正文部分:正文是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呈请、批示、决定等不同类型的文书内容。

要求结构严谨,内容真实。

3、结尾部分:结尾部分一般包括落款人、联系方式、日期等信息。

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三、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1、在公文写作中,应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尽量避免使用口头用语和方言用语,要求用词精准、得体。

2、公文应力求简练明了,排除歧义,使接收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领会公文的主旨。

3、公文撰写中应注意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提高公文的阅读流畅度。

4、公文中日期、单位、人名、地名等要写到位,不得有错别字、漏字、重字等错误,确保公文的书写工整。

5、在公文写作中,要特别注意公文格式的规范,包括行文模式、标题、正文、落款等格式的统一。

6、公文写作要求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达流畅自然,语言得体,突出公文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7、公文撰写时应注意审慎,了解上级机关的政策、法规,尊重法律法规,不得超越职权,确保公文内容符合实际情况。

公文基础知识培训

公文基础知识培训
02
标题写作技巧
01
02
03
准确概括公文内容
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公 文的主旨,避免过于冗长 或含糊不清。
突出重点
在标题中突出公文的核心 内容,使读者能够快速理 解公文的主要意图。
使用规范用语
标题应使用规范、正式的 语言表达,避免口语化或 使用不当的措辞。
正文写作技巧
结构清晰
正文应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内容,分段明确,条理清 晰。
公文的种类与格式
公文的种类包括决定、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纪要 等。
公文的格式包括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其中眉首包括发文机关标识、发文 字号、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等;主体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 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等;版记包括主题词、抄送单位、印发单位和印发日期等 。
报告实例分析
01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 映情况、提出建议时使用的公文 。
02
例如:某县政府向市政府汇报的 关于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详细介绍了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 和取得的成效。
请示实例分析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公文。
例如:某市教育局向市政府请示关于增加教育经费的请示, 请求批准增加本年度教育经费预算。
公文基础知识培训
目 录
• 公文概述 • 公文写作技巧 • 公文处理流程 • 公文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 公文实例分析
公文概述
01
公文的定义与特点
公文是组织或个人在 公务活动中使用的书 面交流工具,具有法 律效力。
公文是传达政策、发 布命令、处理事务的 重要手段。
公文的特点包括规范 性、权威性、实用性、 法定性等。
行文错误

公文基本常识

公文基本常识

公文基本常识公文基本常识导言:公文是指由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范所撰写的正式文件。

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处理和撰写公文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公文基本常识,希望能对大家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

一、公文的概念和分类1.1 公文的定义公文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于内外部交流与组织调控的正式文书。

1.2 公文的分类公文按照用途和功能可分为:公报、公告、公函、公告、公告、公告、公告等。

二、公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2.1 公文的基本要素公文由各种基本要素组成,包括:标题、主送、抬头、、附件、署名和日期等。

2.2 公文的结构公文一般按照标题、和附件的顺序排列。

其中,标题精炼扼要地概括了公文的内容,是公文的主体部分,附件是对的补充说明或支持证据。

三、公文的写作原则和技巧3.1 公文的写作原则准确性原则:公文要求内容准确、清晰,避免使用模糊词语和歧义的表达方式。

正式性原则:公文要体现一定的正式性,符合规范和格式要求。

简洁性原则:公文要力求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啰嗦的表达方式。

性原则:公文结尾部分要有合适的,强调主要观点,给读者带来清晰的印象。

3.2 公文的写作技巧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和晦涩的词汇。

注意段落的分隔,使文章结构清晰易读。

遵循公文的格式要求,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方面。

应用适当的标点符号,使句子表达清晰有力。

四、公文的修改与校对4.1 公文的修改公文写作完成后,应进行修改,主要包括检查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2 公文的校对校对是在修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道关卡,主要目的是检查公文的拼写、标点、格式等方面是否正确。

五、公文的存档和保管公文的存档和保管是确保公文长期保存和利用的重要环节。

在存档和保管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编号和归档等方面的事项。

六、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6.1 注意语言的规范在公文写作中,应遵循语言规范,注意使用正确的词汇、语法和标点符号等。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1公文写作基本常识通报等公文,叫普发公文,凡下属机关都是受文机关,也就是发文的主送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报送另一机关,可彩抄报形式。

主送机关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标题之下、顶行写。

三、正文。

这是公文的主体,是叙述公文具体内容的,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

正文内容要求准确地传达发文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

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数事。

四、发文机关。

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处,又称落款。

发文机关一般要写全称。

也可盖印,不写发文机关。

机关印章盖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间,作为发文机关对公文生效的凭证。

五、发文日期。

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

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

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

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六、主题词。

一般是将文件的核心内容概括成几个词组列在文尾发文日期下方,如“人事任免通知”,“财务管理规定”等,词组之间不使用标点符号,用醒目的黑体字标出,以便分类归档。

七、抄送、抄送单位,是指需要了解本文件内容的有关单位。

送的单位被上级列为副本,被下级列为副本。

抄报纸和抄的单位名称列在文末,也就是公文最后一页的最下面。

为了整洁美观,文末的抄送单位、打印机关、打印时间一般用两行隔开,主题词打印在第一行,文号打印在第二行。

八、文件版头。

正式公文一般都有版头,标明是哪个机关的公文。

版头以大红套字印上“xxxxxx(机关)文件”,下面加一条红线(党的机关在红线中加一五角星)衬托。

九、公文编号。

一般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

如:“国发[1997]5号”,代表的是国务院一九九七年第五号发文。

“国发”是国务院的代字,“[1997]”是年号,(年号要使用方括号“[ ]”),“5号”是发文顺序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基本常识
公文基本常识
1.概述
公文是机关和组织机构用于传达决策、命令、通知等事务性文书的一种书面形式。

公文具有规范、严谨、正式的特点,是行政机关和组织机构进行内外部沟通和协调工作的重要工具。

本文档将介绍公文的基本常识,包括公文的定义、类型、结构以及撰写要求等内容。

2.公文类型
2.1 命令: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文书,用于下达命令或规定事项的执行要求。

2.2 通知:用于向特定对象或广大群体传达信息、通知事项或政策文件。

2.3 决议:用于会议或者组织机构就某一事项进行决策并公开宣布结果。

2.4 请示:用于向上级提出请示、汇报或请求指示、授权等事项。

2.5 通告:用于公布重要事项、政策变化、规章制度等内容。

3.公文结构
3.1 标题:包括机关名称、文件字号、文件标题等。

3.2 主题陈述:对公文的目的、背景等进行简要介绍。

3.3 正文:详细阐述公文的内容、要求、决定等。

3.4 结尾:总结公文的要点,并提出相关建议或措施。

3.5 签署:公文需要有相关负责人签署,以确保公文的正式性
和权威性。

4.公文撰写要求
4.1 简洁明了:用简洁的语言清楚表达公文的内容,避免冗长
和花哨的修辞。

4.2 准确规范: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和技术规范,确保公文的准
确性和规范性。

4.3 层次分明:合理划分段落和标题,使公文的结构清晰,易
于阅读和理解。

4.4 科学布局:根据公文的内容和用途,合理安排各个部分的
顺序和篇幅。

4.5 规范格式:采用规定的公文格式和版式,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

5.附件
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5.2 公文写作指南:详细介绍公文的写作要求、规范和技巧。

6.法律名词及注释
6.1 公文:指机关和组织机构用于传达决策、命令、通知等事务性文书的一种书面形式。

6.2 命令: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文书,用于下达命令或规定事项的执行要求。

6.3 通知:用于向特定对象或广大群体传达信息、通知事项或政策文件。

6.4 决议:用于会议或组织机构就某一事项进行决策并公开宣布结果。

6.5 请示:用于向上级提出请示、汇报或请求指示、授权等事项。

6.6 通告:用于公布重要事项、政策变化、规章制度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