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doc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doc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doc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长足进展,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迈出坚实步伐,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各级政府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大幅提高,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43.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实现大规模商用,长期演进技术TD-LTE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是网络、技术、产业与应用的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水平不高,一些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数字鸿沟扩大,信息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信息化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等。

当前,围绕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全球再次掀起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主要国家纷纷加快推进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综合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泛在方向演进,信息技术、产品、内容、网络和平台等加速融合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催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扩散,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动信息化深入发展,对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需

求,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本规划,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把扩大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把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支撑。加强统筹规划,坚持科学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突破技术和产业瓶颈,切实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统筹发展,有序推进。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广泛覆盖和深度集成应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惠及全民的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加强统筹规划,根据实际需求以及技术和产业基础等,突出行业和区域特色,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信息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协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需求牵引,市场导向。立足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

务群众生活和维护国家安全,适应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发挥信息化对科学高效配置资源的支撑和服务功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竞争性领域坚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市场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增强信息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完善机制,创新驱动。深化对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健全法规标准,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绩效评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息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产学研用协同互动,鼓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和推广应用。

加强管理,保障安全。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狠抓能力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加强信息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国民信息技能。推进军民融合,鼓励军民两用信息技术相互转化应用。着力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全面提高信息化装备的安全可控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进展,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达到

0.79。

1.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因地制宜,统筹城

乡和区域宽带协调发展。到2015年,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7亿户,其中光纤入户超过7000万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光纤到村。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6500吉比特每秒(Gbps)。3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用户数超过4.5亿,LTE实现规模商用。互联网网民超过8.5亿人。基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实现规模商用。县级以上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数字化,80%实现双向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制造业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达到中等收入国家领先水平,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建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9%。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系统软件、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集成电路芯片规模生产工艺达到32/28纳米。

3.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更加显著。以国家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为基础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超过85%,地市级和县区级政务部门分别平均达到70%、50%以上。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基于互联网的政民

互动逐步普及。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信用、综合治税、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一批重大业务协同应用取得实效,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和运行机制日臻完善。

4.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互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初步形成支撑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成规范可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覆盖70%以上的城乡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省范围内即时结报。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8亿,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

5.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提高,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体系、信息安全协调机制更加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进。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掌握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核心技术,初步建成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产业体系。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比例大幅提升,基本形成技术、装备、系统和服务一体化支撑能力。

二、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促进工业领域信息化深度应用。

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覆盖渗透、应用集成和融合创新。

1.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全面普及。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应用,大力推广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促进研发流程变革和模式转型,实现多专业、跨企业研发

协同创新。加快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推广原材料工业集约化、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消费品工业精准化生产方式。全面普及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推动经营管理现代化进程。

2.推动综合集成应用和业务协同创新。促进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信息集成和业务协同,推动企业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以集成应用支撑业务流程优化,促进组织结构合理化、运营一体化和决策科学化。推动信息化应用从单一企业向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转变。

专栏1 智能工业推进工程

推动建立协同研发体系。深化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应用,加快工艺设计数字

化和绿色化,推进工艺知识管理和智能专家系统建设,提升工艺仿真和优化能力。加强产学研资源整合,以多专业协同和跨企业协作为重点,建设协同共享的研发

设计体系。推动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多学科综合优化。

加强企业信息技术改造。加强嵌入式系统和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以企业关键工序自动化生产线升级为突破口,实施底层生产装备和制造网络

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深化现场总线、无线传感技术应用,推广

自动化仪表和数字化检测设施,加强过程信息采集、管理和分析优化系统建设,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和管理精细度,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排放。

开展集成系统应用创新示范。开展企业综合集成应用示范,以主要行业大型

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流通等业务环

节的集成创新。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跟踪、反馈系统,构建决策智能化平台。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应用示范,完善行业骨干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和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推动跨企业资源整合,建立健全行业龙头牵引、产业链上

下游企业协同共享的协作机制。

3.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推动制造企业完善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回收处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和跟踪服务,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加强备品备件管理、在线实时监测、远程故障诊断、工控系统安全监控、网上支付结算等增值服务。继续深化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专栏2 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

围绕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全球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求,着力突破一批引领性、创新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着力打造数字企业、服务型制造企业和产业服务平台。

攻克制造知识融合、产品创新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等关键技术,形

成一批技术成果与软件产品。推广制造服务技术与系统,加速制造业企业向产业

价值链高端迈进。在高端装备、生产过程、产品物联和物流中应用制造物联技术

与系统,显著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物流效率。打造全球协作和集团管控大型数

字企业,提高产业集群协作能力和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制造业

信息化技术培训体系、咨询服务体系、标准体系,形成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长效

机制。

4.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推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应用,提高绿色研发设计能力,加大主要耗能、耗材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建立健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监测和评价体系,改进资源能源需求侧管理,提升资源能源供需双向调节水平。大力发展环保装备专用测控一体化技术,建立健全符合行业发展和区域生产力布局特点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污染治理监督管理体系。

5.建立两化融合服务支撑体系。完善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

融合水平评估认定体系,推广行业评估规范,指导中介机构开展重点行业和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健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机制。建立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支持面向具体行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加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地方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和监测,完善区域信息化服务体系。

专栏3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依托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

科研机构,建设实体性和虚拟性的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提供适

合市场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

建设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行业和产业集群,建设低成本、高效益、安全可靠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研发设计、业务外包、市场营销、监理实施的支

撑服务能力,推广信息技术产品和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依托重点企业、重点院

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培训和实训基地。

(二)加快推进服务业信息化。

适应服务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的应用,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1.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鼓励工业和商贸流通领域骨干企业开展网络采购和销售,加强供应链协同运作。推动中小微企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向涵盖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流程服务方向发展。丰富网络商品和服务,拓展网络购物渠道,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支持开展移

动电子商务创新,支持境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完善安全、信用、金融、物流和标准等支撑体系,构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探索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监管模式,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

2.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融合创新,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鼓励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和服务模式。加强跨行业的物流信息共享,建立完善行业性、区域性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

3.提高服务业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信息共享,提高金融宏观调控和综合监管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消费金融发展;围绕增强普遍服务能力,提高面向中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的金融信息化服务水平。引导工业设计走专业化、高端化、网络化发展道路,建设一批实用、高效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推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餐饮、新闻出版、休闲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服务行业采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品种和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专栏4 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推进电子商务协同应用。通过加强电子商务协同应用,在原材料、装备制造、

消费品、电子信息、国防科工等重点工业领域,提高龙头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推进企业间网上协同研发、设计和制造,增强产业链商务协同能力。

推动中小企业普及电子商务。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网上购销等活动。引导中小企业积极融入龙头企业的电子商务购销体系。

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继续开展试点示范,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从生活

服务、公共服务领域向工农业生产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延伸,提高移动电子商务

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

(三)积极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在核心业务环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1.深化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加强适应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特点和需求的研发工具、智能装备、过程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以行业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协作。

2.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发展和完善面向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区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重点支持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提供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质量检验检测等服务。加快发展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方案设计、监理实施、运行维护等第三方服务,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专栏5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重点

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系统数据的互联共享,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建设面向区域、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中

小企业技术创新、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筹集资金等提供

支撑。

整合软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和工程监理机构资源,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引导建

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开展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培育典型企业,总结典型经验,加快行业推广。

(四)协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把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民生活、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信息强农惠农。

1.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全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多方共建的原则,加快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形成村为节点、县为基础、省为平台、全国统筹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2.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各级政府部门涉农信息资源建设,集约建设涉农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和农业综合基础数据库。发展专业性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丰富农村信息服务内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环节的应用,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向精准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促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应用模式。

专栏6 大力推动信息兴农

涉农信息资源整合集成计划。鼓励建设农业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重点建立粮食、瓜果蔬菜、畜禽、水产品等专业性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支撑重

点农业产品产业链管理和科技服务信息化。

电子商务助农工程。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推动产销

对接,支持订单农业发展。鼓励发展跨区域、专业化的农产品特色网站和交易网络,形成以批发市场、商贸中心、物流调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为依托的农业电子

商务服务体系。

现代农业信息科技计划。推进重点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

各环节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供农产品物流信息查询、智能配送、货物跟

踪等物流信息服务。建立粮食主产区的气象监测预报、重大自然灾害预警防范、植被物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疫情监测检验检测等信息系统,形成全面

覆盖、及时响应的农业减灾防灾预警平台。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监测服务体系,健全农业专家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五)全面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加强顶层设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进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1.推进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深度融合。适应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优先支持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等业务系统建设。深化财政、税收、工商、质检、海关、金融监管、价格、能源、工业经济运行等业务系统应用,寓管理于服务,提高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审计监管、公共安全、国土资源、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国防科技工业等信息系统建设,支撑提高政府依法履职能力。加快党委系统电子政务建设,为推行党内公开、提高各级党委工作效率提供技术保障。鼓励电子政务应用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

2.提升基层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综合运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不断丰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已

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支持开展电子政务集约建设和应用服务,更加注重推动电子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延伸。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公众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就医、计划生育、家政、出行等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为残疾人、老年人、低保家庭提供专项信息服务。鼓励基层电子政务应用模式创新,支持基层政府开展以企业和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试点示范。

3.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人口信息共享机制,支撑实施实有人口动态管理。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信息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服务全局的社会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舆情分析,健全网上舆论动态引导机制,确保社会信息采集和处理快捷高效。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信访工作方式,建设公众诉求信息管理平台,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

专栏7 电子政务工作重点

完善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以互联互通为重点,基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

传输骨干网,建设电子政务内网、外网,继续完善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中央和地方的统一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具备承载各级政

务部门业务应用的能力。

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共享机制,继续推进政务信

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等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社会信用、综合治税、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电子监察和应急管理等需求迫切、效益明

显的业务需求,积极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鼓励

开展试点示范。

(六)稳步提高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

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为加快社会事业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1.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大中小学、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加快开放公共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

2.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健全医疗服务体系的需要,完善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开展远程医疗、远程救治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完善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和疾控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建立覆盖疾控发源地、传染链、病源谱和预防救治的应急响应体系。在中西部尤其是边远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网络化医疗辅导和诊断救治服务。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急救信息网络。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的覆盖范围,为实现参合人口异地就医和即时结报提供技术保障。

专栏8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重点

建立完善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适应医疗机构向群众提供连续

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的需要,完善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方便居民参与个人健康管理。

建立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针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建立完善医疗

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实行规范化的临床诊疗路径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和医疗

人员精细化管理和绩效管理水平。

加强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共享。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实现公共卫生、医

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信息等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3.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发布、需求预测、跟踪监测和失业预警,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推动信息服务向街道、社区和乡镇延伸。促进跨区域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共享,为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管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和结算等提供支撑。全面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覆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养老保险、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最低生活保障、慈善事业等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加快推进残疾人人口综合信息与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的共享,提高面向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服务能力。

专栏9 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发展重点

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大力推广标准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会保障卡,推动社保卡在社会保障领域应用,建立覆盖全国、联通城乡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信息网络,实现社会保障卡向农民延伸,做到“人手一卡”,面向全体参保群众

逐步实现“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促进跨地区就业和社保信息共享。以人口信息共享为基础,积极推动跨地区

就业和社保信息共享,建立跨地区就业和社保信息交换平台与结算中心,支持实

现就业和社保异地接续、异地实时结算。

(七)统筹城镇化与信息化互动发展。

发挥信息化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和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实现精确高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1.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立足城市功能和空间生产力布局,依托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深化空间地理信息应用,推动各类城市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运用感知、传输、智能计算和处理技术,增强城市空间要素的可感知度,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2.推进社区信息化。推动社区网络和信息资源整合,鼓励建立覆盖区(县、市)或更大范围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优化区(县、市)、街道、社区等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流程,为逐步实现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等社区管理服务一体化,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提供支撑。加快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智能社区和智能家庭建设,推广普及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

3.提高公共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公共安全领域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公共场所、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智能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体系。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扩大监控监测覆盖面,加大对维稳、反恐、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等信息的综合应用,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信息体系。健全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

发布、应急响应和灾难救助机制。

专栏10 开展城市智能管理示范

公用事业智能化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城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

信息技术,以水、电、气、热及地下管线等市政公共基础设施的信息采集、信息

网络和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建设智能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和城市地下管线

综合管理体系,提高公用事业智能化运行水平。

城市智能交通试点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对

车辆、道路、泊位等交通信息的精确采集、及时发布与共享,提高调度管理智能

化水平。

城市应急联动示范。鼓励大中型城市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应急救助资源共享,增强应急指挥调度协同能力,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

动体系,提高城市应急处置水平。

(八)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继续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不断增强公益性信息服务能力,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能力。强化人口、法人、金融、税收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建设统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完善国民经济预测预警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监测信息发布体系,提升政务信息资源的决策支持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按照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利用人口和法人基础信息库,依托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完善公民和法人的信贷、纳税、履约、生产、交易、服务、工程建设、参保缴费、审判执行等信用记录,实现信用信息的跨部门共享。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身份标识,完善以居民身份证信息为基础、相

关职能部门业务信息为补充的人口信息资源库,建立信息共享和校核机制,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支撑。

专栏11 统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开展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

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投入产出调查、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资源(R&D)清

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实现方案设计、调查布置、数据采集分析和信息发布全

流程信息化。

加强统计信息资源联网直报。建成网络直报统计数据系统,实现工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能源、住户、价格等全部统计专业数据的网上直接采集,满

足各级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各类统计信息服务需求。

推动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完善支持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的国家统计基础数据库,推进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行业统计信息资源共享,满

足各级政务部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数据的应用需求。

2.加大公益性信息资源利用力度。建立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制、国土资源等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引导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企业、公众和其他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

3.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实施先进网络文化发展工程,鼓励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文化产品,推动网络知识的创造、整合与传播,增强信息化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规范管理综合性商业网站,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传播新秩序。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

设,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4.壮大数字内容产业。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文化内容的融合,引导数字内容资源制作、传播和利用,提高数字内容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建设数字内容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培育数字出版、数字视听、游戏动漫等新兴产业。促进数字内容与新型终端、互联网服务的结合,扩展数字内容产业链,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提高数字内容产业附加值。培育壮大数字内容与网络文化产业骨干企业,鼓励创新商业模式。

(九)构建下一代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把握信息网络演进升级的机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以宽带普及提速和网络融合为重点,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1.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骨干网络架构,完善业务节点国际布局,提升国家骨干网传输能力。采用多种技术推进光纤向用户端延伸,扩大无线宽带网络覆盖,提升用户端接入能力。优化互联网数据中心空间布局,实现互联网信息源高速接入。支持东部地区积极利用光纤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全面提升宽带网络速度与性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支持中西部地区增加光缆路由,提升网络容量,扩大接入网络覆盖范围;引导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落户中西部条件适宜的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光纤、铜线、同轴电缆、3G/LTE、微波、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快宽带网络从乡镇向行政村、自然村延

伸,推进农村宽带进乡入村。

2.促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和前沿布局。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抓紧开展IPv6商用试点,适时推动IPv6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加快推进IPv4向IPv6的网络过渡、业务迁移与商业运营,在设备制造、软件开发、运营服务等环节形成较完善的产业和协同创新链条。完善互联网国家顶层架构,升级骨干网络,实现高速度高质量互联互通,提升网络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推动我国互联网国际互联架构优化,提升互联层次和流量转接水平。加快未来网络技术研发和战略布局,建设面向未来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示范平台,开展新型架构及创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形成系列国际标准。

3.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应用基础设施。综合考虑业务需求、设施配套、信息安全保障等因素,引导形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推进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规模化、集约化、节能化、绿色化升级。加强统筹管理,逐步形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内容分发网络(CDN)。

4.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组织实施三网融合全面推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规划,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标准体系,加大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新兴融合型业务,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加强三网融合法制建设,强化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监管,建设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1、(单选题)宪法以()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 A.序言 ? B.法律 ? C.决议 D. ? 2、(单选题)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督原则由()所首创。 ? ? A.十月革命 ? B.洋务运动 ? C.巴黎公社 ? D.共产国际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 3、(单选题)下列不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的选项是()。 ?

? A.权力监督与制约原则 ? B.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 ? C.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 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 4、(单选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 A.党内选举 ? B.人大常委会 ? C.民主选举 ? D.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 5、(单选题)2004年修宪,关于修宪原则表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在表述上以()代替“指导思想”。 ? ? A.“总方向” ? B.“总原则” ? C.“总方针” ? D.“总路线”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

6、(单选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 ? ? A.制衡原则 ? B.民主原则 ? C.分权原则 ? D.监督原则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 7、(单选题)下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民主集中制在决策中能够兼顾民主与自由 ? B.民主集中制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根本组织原则 ? C.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国家机关构成的合理性及运行的高效性 ? D.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执行机关的重要组织原则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 8、(单选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立法权属于()。 ? ?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B.党 ? C.国务院 ? D.人民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竞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则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赛项规程概要 一、竞赛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赛项内容主要涉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领域,遵循以下设计思想:面向芯片维修产业需求,体现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注重客户服务意识,引领教学改革。 1.赛项的设计将体现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具备服务的意识,竞赛项目源于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实际工作任务,还原实际的售后服务场景; 2.赛项的设计将体现信息产品芯片级维修企业主流技术行业应用的前沿水平; 3.按照完整的芯片级维修工作过程设计竞赛题目,竞赛内容体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真实性。 4.竞赛大纲涵盖信息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实际工作过程的全部知识点与技能点的综合运用,力求做到比赛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符。 5.赛项的设计将注重引导高职泛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向。 (二)基本原则 1.知识运用与能力考核并重(侧重能力考核),竞赛过程和结果

并重。使高职学生对信息产品芯片级维修的维修前检测、元件特性认知、故障排除、维修后检测、各类维修工具使用等五个完整环节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高职学生完整构建信息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的能力,全部掌握上述五大环节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技能方面,使高职学生理解售后服务的意义所在,通过完整的服务规范的理解,建立学生的客户服务意识。 2.体现工学结合。竞赛内容接近实际维修工作任务,涵盖实际维修工作任务的整体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1)竞赛内容来自实际工程项目; (2)维修工具、设备选型来自实际工程需求; (3)选手操作需达到实际工程项目要求; (4)评判标准按照实际工程项目规范进行。 3.以赛促教,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通过设置接近工程过程实际的竞赛内容,充分带动高职信息类相关专业在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引导高职信息类教育重视工作实际和学生能力培养,引导高职院校面向就业市场和产业需求,变被动的教学改革为适应市场的主动教学改革,建立适于大规模、高质量、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4.推动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通过竞赛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共享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院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5.展示高职风采。展示高职信息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优秀职业素养,树立高职院校在社会的良好形象。 二、竞赛名称 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 三、竞赛目的 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提高芯片级维修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IT职业教育与服务外包产业融合。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民本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这是发展的根本要求。 2、全面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涵盖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发展的多元内容。一方面,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就是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本身也应该是全面的。仅就经济发展而言,就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分配的改善、经济福利的增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3、协调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不同要求的相互适应、有机配合、优势互补与彼此促进,这是发展的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生态、环境与资源相互适应,这是发展的重要体现。 5、统筹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发展的战略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内涵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研讨材料 发言人:陈聪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研讨材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是为实践证明正确的,并应长期坚持,贯彻执行的政治思想结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前进的根本保证。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没有别的更好的道路可走。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的切身经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再者,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依然很多方面不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等国际大国对中国仍虎视眈眈。我们要保持社会主义优越制度的本质,再次基础上将资本主义好的东西为我所用,即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本质,亦能加快中国的发展。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队我们有益的东西。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不能局限于本国,要放眼世界,面向西方,学习西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个恒古不变的道理。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的好形式,是争取和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手段。水能载舟亦能浮舟。

人民的利益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人民民主专政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必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但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不断完善,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越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更要巩固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形式。同时要破除“民主万能论”,理解不是越民主越好,国家的发展和机构的运作要科学运用民主;破除“民主普世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主,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发展道路。要根据国情和国家性质选择,“拿来”和“移植”均不可取,借鉴和创新才是真理。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这些是毋庸置疑的,是被实践证明的真理。无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何种困难,都应坚持党的领导,否则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船只失去了方向。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因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行动指南。亦是经验的总结和实践出来的真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甚至个人人生发展的正确的方法论。 总之,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

党史考试题库

简答题: 1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入党时,要有宣誓仪式,并对誓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请回答:誓词的具体内容。 答案: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党在新时期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案: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3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俗话说党有党规、国有国法。共产党员一旦违犯党的纪律,就要受到党的纪律处分。请回答,党的纪律处分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5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红军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广大红军指占员英勇奋战的结果。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第一,长征是历史的新纪录,是世界上空前未有的。中国红军在长征途中,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战胜人间稀有的艰难困苦,开辟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第二,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第三,长征是宣传队,它宣告:红军的道路就是人民解放的道路。 6请说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选举的几位副主席的名字。 答案: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7我国不仅正处于而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达100年,请回答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我国社会之所以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因所决定的: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已经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由此决定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多,且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底子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薄弱,起点不高;生产力落后,社会化程序还很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8共产党员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答案: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②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③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④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⑤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现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我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4入党宣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5党员的义务: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 的路线、方针、政 策和决议,学习党 的基本知识,学习 科学、文化、法律 和业务知识,努力 提高为人民服务 的本领。2)、贯彻 执行党的基本路 线和各项方针、政 策,带头参加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带动 群众为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艰苦 奋斗,在生产、工 作、学习和社会生 活中起先锋模范 作用。3)、坚持党 和人民的利益高 于一切,个人利益 服从党和人民的 利益,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克己奉 公,多做贡献。4)、 自觉遵守党的纪 律,模范遵守国家 的法律法规,严格 保守党的秘密,执 行党的决定,服从 组织分配,积极完 成党的任务。5)、 维护党的团结和 统一,对党忠诚老 实,言行一致,坚 决反对一切派别 组织和小集团活 动,反对阳奉阴违 的两面派行为和 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 和自我批评,勇于 揭露和纠正工作 中的缺点、错误, 坚决同消极腐败 现象作斗争。7)、 密切联系群众,向 群众宣传党的主 张,遇事同群众商 量,及时向党反映 群众的意见和要 求,维护群众的正 当利益。8)、发扬 社会主义新风尚, 带有实践社会主 义荣辱观,提倡共 产主义道德,为了 保护国家和人民 的利益,在一切困 难和危险的时刻 挺身而出,英勇斗 争,不怕牺牲。 6党员的权利: 1)、参加党的有关 会议,阅读党的有 关文件,接受党的 教育和培训。2)、 在党的会议上和 党报党刊上,参加 关于党的政策问 题的讨论。3)、对 党的工作提出建 议和倡议。4)、在 党的会议上有根 据的批评党的任 何组织和任何党 员,向党负责的揭 发,检举党的任何 组织和任何党员 违法乱纪的事实, 要求处分违法乱 纪的党员,要求罢 免或撤换不称职 的干部。5)、行驶 表决权、选举权, 有被选举权。6)、 在党组织讨论决 定对党员的党纪 处分或作出鉴定 时,本人有权参加 和进行申辩,其他 党员可以为他作 证和辩护。7)、对 党的决议和政策 如有不同意见,在 坚决执行的前提 下,可以声明保 留,并且可以把自 己的意见向党的 上级组织直至中 央提出。8)、向党 的上级组织直至 中央提出请求、申 诉和控告,并要求 有关组织给以负 责的答复。 7邓小平理论的 精髓是: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是党 的思想路线的核 心,是邓小平理论 的精髓。 8党的纪律处分 有:警告、严重警 告、撤销党内职 务、留党察看、开 除党籍。 9申请入党的要 求:年满十八岁的 中国工人、农民、 军人、知识分子和 其他社会阶层的 先进分子,成人党 的纲领和章程,愿 意参加党的一个 组织并在其中积 极工作、执行党的 决议和按期交纳 党费的,可以申请 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取得进步的 根本原因是:开辟 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形成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 11党的建设必须 坚决实现以下四 项基本要求:1·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3·坚持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 4·坚持民主集中 制。政治思 想组织 12党的全国代表 大会的职权是: 1·听取和审查中 央委员会的报告 2·提取和审查中 央纪律检查委员 会的报告3·讨论 并决定党的重大 问题4·修改党的 章程5·选举中央 委员会6·选举中 央纪律检查委员 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整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基本目标: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省级规定要求。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14〕6号)要求,并结合近两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情况,核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包括市、县配套部分)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45%。对已达到45%及以上的地方,绝不能降低目前的投入水平。(摘自《四川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04年省对市(州)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数额的通知》川财预〔2004〕57号)

按规定足额征收教育附加,及时足额划拨教育,专款专用,使用合理。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中明确指出: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国务院决定,从2010年12月1日起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教育费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征收。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和《财政部关于统一地方教育附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0〕98号)的要求,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2%征收(国发﹝2011﹞22号)。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全国人大于1988年、l993年进行了两次大的修改。 (一)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国近代历史基本经验的总结,是被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它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就一定能够保证现行《宪法》在我国法律系统中的最高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从而使我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民主原则。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我国《宪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民主原则的一项根本内容。《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当家做主,管理国家,这是最大的民主权利。其次,民主原则还表现在我国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方面。再次,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都是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 2.社会主

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宪法》的另一个主要原则,它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宪法》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其次,确认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再次,《宪法》规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都是社会主义原则的重要体现。3.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民族平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二是男女平等,《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包括公民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平等,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上平等,等等。4.法制原则。《宪法》对法制原则作了全面规定。在序言中首先明确规定了《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宪法》还规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并对整个法制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从立法、执法和守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等,这都是法制原则。

图表制作的四项基本原则

图表也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其“语法”的正确使用包括字号、字体、字距、空白、线条、色彩和构架等. 为提高图表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图表的使用和制作应力求用最少的篇幅来直接而快速地讲述故事, 遵循必要、准确、简洁、清楚的原则. 原则 1. 根据数据或观点表达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表达形式(插图或表格). 对于表格或插图的选择, 应视数据表达的需要而定. 表格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 图形则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 因此, 如果强调展示给读者精确的数值, 就采用表格形式; 如果要强调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或变化趋势, 则宜采用图示方法. 一定要避免以插图和表格的形式重复表述同样的数据(除非重复的理由十分必要). 原则 2. 图表的设计要基于成果的表达, 准确地突出作者的贡献. 图表是论文中的空白处(blank area), 即: 图表本身或周边的留空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 因此, 图表的内容和视觉效果一定要重点突出. 尽可能地将论文的代表性贡献用关键性图表清楚地表达出来, 不要包含太多不属于本文工作的信息, 以免作者的贡献被淹没在无关的细节大海里. 原则 3. 图表的形式应尽量简洁, 所承载的问题不要过多. 明确图表所要阐述的问题, 在图题、图注或图内直接回答这些问题, 或者在正文中通过提供更多的背景而间接地回答这些问题. 复杂的图表尽量安排到论文的尾部, 以便读者在有一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 相互间有比较或参照意义的插图可整合为同一个图中的多个分图[(a), (b), (c)], 以减少文字表述的复杂性. 如果期刊对插图的数量有规定(通常不超过6 个), 应严格执行. 原则 4. 图表的表述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水平, 应具有“自明性” 每个插图或表格都应该具有自明性或相对独立, 图表中的各项资料应清楚、完整, 以便读者在不读正文情况下也能够理解图表中所表达的内容. 图表中各组元(术语名称、曲线、数据或首字母缩写词等) 的安排要力求使表述的数据或论点一目了然, 避免堆积过多的令人分心的细节, 从而造成图表理解上的困难.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符合企业个性化需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力量源泉。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 (二)、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系统运作的原则。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群体)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追求卓越的原则。 塑造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卓越的原则,使企业和员工始终感到总有一股追求卓越的激情在激励着他们,激动人心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即使是在其他企业都感到满足的时候,企业仍能保持创新上的不满足,崇尚革新,与时俱进,不懈地追求完美和第一,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六)、系统运作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凭空想像一蹴而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理念(二)、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理论,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改善企业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机优化与整合。 (三)、不断通过知识与思维创新,提供满足客户和社会需要的卓越产品、服务和环境,以赢得持久信赖,实现企业、员工、社会、经销商及用户永续、协调、统一发展,实现以服装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四)、建立有团队精神的学习型组织。 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及现状诊断分析鉴于本人目前来公司时间不

行政伦理多选题

(第1—3章) 二、多项选择题 1.道德属于精神性的原则,它具有(ACD )。 A.内在性B.客观性 C.主观性D.个体性 E.群体性 2.在一般伦理学的视野中,个人行为的制约力量包括(ACD )。 A.内心信念B.法律规范 C.传统习惯D.社会舆论 E.奖惩制度 3.现代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体现为(ABC)。 A.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B.超然性 C.全局性D.契约性 E.政治性 4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的基本要素包括(BCD ) A. 爱国 B.廉政 C. 勤政 D. 行政人 格 E. 爱民 5.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体现为(ABCDE )。 A.理想是理性化了的信念B.理想与信念联系在一起 C.理想生成信念D.信念强化着理想 E.信念是经验性的理想 三、填空题 1. 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从广义上讲,“廉政”不仅包括反对腐败之义,而且包括政府机构的精简、廉价,权力运作的(民主与公正),形象的说法就是(当好社会的公仆)。 3. 在“廉政”的基础上,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和国家机关还要提出(勤政)的目标。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4.行政态度的转变,一是(方向的)转变,二是(强度的)转变。 5.行政态度的转变方法包括:(输送新知识)和(传递新信息)。 四、简答题 1.“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是什 么? 答“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在于: 第一,道德源于人的内心,属于精神性的原 则,表现为个体的“应当”,它具有内在性、主观性、 个体性。伦理是内在道德的外在化,属于客观行为 关系,表现为现实的群体规范,它具有外在性、客 观性、群体性。 第二,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它 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行为。伦理 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 念的检验和反省来行为进行判断。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人们也往往把伦理 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2. 为什么需要建立行政伦理学学科? 答: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行政人员 行为的正当性,并需要满足善的要求。在开展行政 管理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关于行为的“对错”、 “好坏”、“善恶”等的判断。因而,也就形成了非常复 杂的伦理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研究,需要有一门 专门的学科即行政伦理学来对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和 道德问题加以研究。这门学科就是行政伦理学。 3. 如果公共行政单纯受到效率观的支配,会 导致什么弊端? 答:第一,使对行政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活动 的评价偏向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第二,会让 人们专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逻辑性、合目的性, 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性价值前提;第三,会使人变 成为求成功不择手段的非道德主义者;第四,片面 的行政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会伴生数字虚假现象。因 而,行政效率观虽然是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 要的原则性理念,但它只是公共行政价值理念中的 一个,在坚持行政效率观的同时,也需要拥有其他 行政价值理念。 4、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廉政与勤政 的关系。 答:廉政是勤政的前提,而勤政则是廉 政目标或结果。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首先应当是廉 洁的,只有在廉洁的前提下,勤政才有意义,否则, 勤政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廉洁可以保证公共行政 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无私无偏,以维护和促进 公共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唯一追求。但是,仅有廉 洁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对行政人员的考察中,仅仅 做到了廉洁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他必须在廉 洁的同时也积极自觉地做到勤政。所以,廉政需要 得到勤政的补充和支持。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要求行政人员具 有怎样的行政态度?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 期中,时代精神要求行政人员所拥有的行政态度包 括五个方面: 第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建设者、改革者; 第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 时代,行政人员需要采取同社会改革开放相适应的 行政态度,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变革旧观念、树 立新观念; 第三,要立大志,为建设祖国而刻苦学 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成为专门家; 第四,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和解决 问题的愿望; 第五,要脚踏实地的干事情,用拼搏奋 斗的精神去完成任务。 五、论述题 1.结合我国现实,试论研究行政伦理学的 必要性。 答题要点:(1)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 从整体看,研究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 是由于行政伦理在公共行政领域和行政管理过程中 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政伦理对整个社会伦理以至整 个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 治状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二是由于行政伦理 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有待去研究、去深化、去解决。 (2)结合我国现实,具体说明研究行政伦 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一,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 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伦理观念;第二,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是行政 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的要求;第三,加强行政 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伦理 侵蚀的能力;第四,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 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教训。 2.简述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联系 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 的意义。 答题要点: (1)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行政伦 理的民主原则要求行政行为以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 益为出发点。因而,它的基本内涵及对行政人员的 要求是充分认识到: 第一,一切涉入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人在人格 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政治权利都应得到尊重; 第二,行政人员由于社会分工而被定位在行 政管理者的位置上,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对的, 作为被管理者的公众有权参与和监督行政管理; 第三,行政管理活动程序化和公开化是公众 参与和监督的必要条件; 第四,作为社会公仆,摒除行政职位等级和 行政经验资历的偏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兼容 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

四项基本原则

1.共和国大厦的支柱,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 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我国的强国之路②我国的立国之本 ③我党的指导思想,我国的基本国策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基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B 它是立国之本,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四项基本原则 C 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 D 它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5.四项基本原则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下列能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是() A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一 B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 今年两会报告中提出了多项重视民生的举措 D健全基层民主 6.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下列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是() ①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②发展经济,加大解决就业问题的力度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环保型社会④增加人口数量,降低人口素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7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第二大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令世界刮目相看。取得这一切成就的原因是()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④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30年的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它包含的重大战略思想有() A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社会 B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社会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一、实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实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产、建设第一线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锻炼和提高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实际能力,开阔视野、增强毕业生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毕业实习是文秘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了本专业所有理论课程的学习后,通过在校外各企事业单位的参观、调查、顶岗实际操作和接受劳动纪律教育应达到以下教学基本要求: (1)实习企、事业单位办公室工作,初步懂得办公室工作的方法,初步培养从事文秘工作的实际能力。 (2)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地综合运用于实际工作;在实习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秘书思想。(3)熟悉办公室的全面工作,加深对办公室任务的理解;培养热爱文秘工作的思想情感,培养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4)熟悉文书与档案工作、会务、事务、接待工作,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为秘书工作服务并能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 二、毕业实习机构设置: 领导小组: 组长:梁兆民 副组长:王林波王应军 成员:晋平孙廷忠袁玉红 三、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分阶段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日程安排 1、毕业实习的基本任务 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完成以下基本任务: (1)学习《高职文秘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明确和理解其中的基本精神。;(2)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由实习单位领导介绍本单位的主要职能、业务内容、组织管理机构的成员及其职责,按实际情况进行实习动员及保密教育);认真听取企事业单位领导、指导教师关于企事业单位办公室工作情况的介绍。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一般情况,虚心学习办公室人员热爱工作的精神。(3)熟悉办公室工作全天活动,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对办公室工作作息制度、内容安排、常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学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经验。 (4)必须精神饱满地积极参与实习单位安排的各项活动,服从领导,完成实习任务。 (5)通过实习办公室工作实践,了解和初步实习文秘工作的全过程,掌握从事文秘工作和相关管理工作的技能。 (6)通过实习秘书活动,了解秘书活动的情况和秘书在各种活动中的工作要求,培养独立处理企事业单位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 (7)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体悟秘书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8)通过听取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介绍以及调查研究,了解秘书专业改革和发展情况。明确秘书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9)爱护实习单位的办公设备,积极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指导教师的助手。(10)认真做好个人书面小结和实习总结。总结内容应包括实习基本情况,思想上、业务上的得与失,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11)所借用的物品归还实习单位,损坏的东西要赔偿。

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美国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克劳斯比提出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质量的定义:符合用户的利益和需求; ☆质量系统的核心:缺陷的事前控制与预防; ☆质量工作的标准:各项工作力求“零缺陷”; ☆质量成本的衡量:不符合用户要求的总代价。 1.符合用户的利益和需求 ☆质量是愈高愈好?不从用户的利益与需求出发,单纯追求高质量,往往适得其反。 ☆“符合用户的利益和需求”的原则,使用户满意,才是企业要追求的目标。 ☆产品质量价值衡量的准则:标准+α标准,即通用的产品标准(国标、行业、 国际标准等)。 α,用户提出的个性化要求。 2.缺陷的事前控制与预防缺陷的事前控制与预防 ☆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否则源头不净,哪来的清水不断? ☆企业全员的质量控制,包括管理的和操作的质量控制,是对本职工作失误的一种预防,一种事前的控制,而非事后的检验。 ☆要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对本职工作质量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3. “零缺陷”的质量工作标准的质量工作标准 ☆100个零件,99%的合格率,组装成的产品其总的合格率仅为36.4%; ☆当今“6σ”管理的合格率为99.9997%,即:每百万个单位的缺陷是3.4个; ☆“零缺陷”是不可能的; ☆“零缺陷”管理又是必不可少的。 4.质量成本的衡量质量成本的衡量 ☆质量部门的质量成本衡量,仅占营业额的3%-4%; ☆企业全员的质量成本衡量,要占营业额的20%以上,服务业则高达35%; ☆不符合用户要求的总代价:包括企业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步骤,如:质量管理部门及缺陷预防的投入、质量教育经费、质检程序支出、售前、售后服务的花费、保修期的费用、支付给用户的理赔金等“不符合用户要求”的总的代价。

全面质量管理的4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全面质量管理的4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突出人的积极因素以及按PDCA循环办事。 一、强调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1.强调质量第一:任何产品都必须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否则就没有或未完全实现其使用价值,从而给消费者、给社会带来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必须是第一位的。1984年首届世界质量会议提出“以质量求繁荣”,1987年第二届世界质量会议提出“质量永远第一”,这些都说明“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 贯彻“质量第一”就是要求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层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要求企业在确定经营目标时,首先应根据用户的需求,科学确定质量目标,并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证。“质量第一”并非“质量至上”。质量不能脱离当前的消费水平,也不能不问成本一味讲求质量。应该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把质量与成本加以统一,确定最适宜的质量。 2.强调用户至上: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用户至上”就是要树立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必须满足用户的要求,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应以用户的满意程度为标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 这里的用户是广义的,不仅是产品的直接用户,而且指在企业内部,下工序是上工序的用户,下工段或下车间是上工段或上车间的用户等。 二、一切以预防为主 1.预防为主: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凡事要防患于未然。重视产品设计,在设计上加以改进,消除隐患。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尽量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发生之前,同时对产品质量信息及时反馈并认真处理。 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检验是重要的,可以起到不允许不合格品出厂的把关作用,同时还可以将检验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但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检验,而主要是在于设计和制造。 三、用数据说话 1.强调用数据说话:这就是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科学的工作作风,在研究问题时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和表面现象,要对问题除去有定性分析外还尽量定量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事实依据是很重要。 四、突出人的积极因素以及按PDCA循环办事 1.突出人的积极因素:与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相比,全面质量的特点之一就是全体人员参与管理,“质量第一”、“人人有责”,格外强调调动人的积极因要提高质量意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一是靠教育,二是靠规范,同时还要有关质量的立法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各种激励以及处罚措施。 2.按照PDCA循环办事:PDCA循环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总结(action)循环上升的过程。PDCA循环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程序,它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质量管理原则。PDCA这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不能把它们分开。四个阶段有先后,但又有联系,头尾衔接。如同一个车轮,车轮向前转动,我们的工作就不停顿的前进。因此,可以认为质量管理就是PDCA循环不断地转动。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