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答案第6章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6-1 一容积为10L 的真空系统已被抽成1.0×10-5 mmHg 的真空,初态温度为20℃。为了提高其真空度,将它放在300℃的烘箱内烘烤,使器壁释放出所吸附的气体,如果烘烤后压强为1.0×10-2 mmHg ,问器壁原来吸附了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由式nkT p =,有

因而器壁原来吸附的气体分子数为

6-2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 Pa ,温度为27℃,求:(l )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设分子间等距排列)

分析: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d n V ,10=即可求出。

解:(l )单位体积分子数

(2)氧气的密度

(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4)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

6-3 本题图中I 、II 两条曲线是两种不同气体(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试由图中数据求:(1)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2)两种气体所处的温度。

分析:由M RT v /2p =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由于不同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它们的最概然速率p v 也就不同。因22O H M M <,故氢气比氧气的p v 要大,由此可判定图中曲线II 所标13p s m 100.2-??=v 应是对应于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从而可求出该曲线所对应的温度。又因曲线I 、II 所处的温度相同,故曲线I 中氧气的最概然速率也可按上式求得。

解:(1)由分析知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为

13P s m 100.2/2)(22-??==H H M RT v

利用16/22H O =M M 可得氧气分子最概然速率为

(2)由M RT v /2p =得气体温度

6-4 有N 个质量均为m 的同种气体分子,它们的速率分布如本题图所示。(1)说明曲线与横坐标所包

围面积的含义;(2)由N 和v 0求a 值;(3)求在速率v 0/2到3v 0/2间隔内的分子数;(4)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

习题6-3图

分析:处理与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有关的问题时,

关键要理解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v

N N v f d /d )(=题中纵坐标v N v Nf d /d )(=,即处于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

区间内的分子数。同时要掌握)(v f 的归一化条件,即1d )(0=?∞

v v f 。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布函数并运用数学方

法(如函数求平均值或极值等),即可求解本题。

解:(l )由于分子所允许的速率在0到2v 0的范围内,由归一化条件可知图中曲线下的面积

即曲线下面积表示系统分子总数N 。

(2)从图中可知,在0到v 0区间内,0/)(v av v Nf =;而在v 0到2v 0

区间内,a v Nf =)(。则利用归一化条件有

(3)速率在v 0/2到3v 0/2间隔内的分子数为

(4)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按定义为

故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6-5 当氢气的温度为300℃时,求速率在区间3000m/s 到3010m/s 之间的分子数ΔN 1与速率在区间v p 到v p +10m/s 之间的分子数ΔN 2之比。

解:氢气在温度T =273+300=573开时的最可几速率v p 为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公式可改写为

则速度在3000米/秒~3010米/秒间的分子数

速度在v p ~ v p 10米/秒间的分子数

故 78021823000 221823000221 .e e N N =??? ??=????? ??

6-6 有N 个粒子,其速率分布函数为

C Ndv

dN v f ==)( (v 0>v >0) 0)(=v f (v >v 0)

(1) 作速率分布曲线;(2)求常数C ;(3)求粒子的平均速率。

解: (2)由归一化式

得 0

1v C = 习题6-4图

(3) 2

)(0000

v vCdv dv v vf v v =

==??∞ 6-7 根据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证明:处于平均速率附近一固定小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与T 成反比。

解:由 m

RT v π8= 则速率分布函数可化为 速率在 △v

v v +→ 区间内分子数?N 为 可见: 11)(--∝∝?T v N

6-8 一密封房间的体积为5×3×3m 3,室温为20℃,室内空气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如果气体温度升高1.0K ,而体积不变,则气体的内能变化多少?气体分子方均根速率增加多少?(已知空气的密度ρ=1.29Kg/m 3,摩尔质量M =29×10-3Kg / mol ,且空气分子可认为是刚性双原子分子。)

解:根据

KT,2

3v m 212= ∴ NKT v m N 23212= 6-9 在容积为2.0?10-3 m 3的容器中,有内能为6.75?102 J 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

(1)求气体的压强;(2)设分子总数为5.4?1022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 解:(1)由RT i M m E 2=和RT M

m pV =可得气体压强 (2)分子数密度n =N /V 为,则该气体的温度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6-10 质点离开地球引力作用所需的逃逸速率为gR v 2=,其中R 为地球半径。

(1)若使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分别与逃逸速率相等,它们各自应有多高的温度;(2)

说明大气层中为什么氢气比氧气要少。(取R= 6.40?106 m )

分析: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M RT v π/8=。对于摩尔质量M 不同的气体分子,为使v 等于逃逸速率v ,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如果环境温度相同,则摩尔质量M 较小的就容易达到逃逸速率。

解:(1)由题意逃逸速率gr v 2=,而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M RT v π/8=。当v v =时,

由于氢气的摩尔质量 1

3H mol kg 100.22--??=M , 氧气的摩尔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