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玫瑰与教育》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是法国作家圣-艾克苏佩里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一个小王子和一支玫瑰花的故事,探讨了教育和人性的关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收获。

1.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小王子对他的玫瑰花非常珍视,因为她是他的独一无二。

同样,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华。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立个性,并通过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2. 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在书中,小王子在寻找水源时,遇到了一只具有丰富智慧的狐狸。

狐狸说:“只有你把一只眼睛关上,才能看到最重要的东西。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情感、价值观、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

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帮助他们成长并发掘潜力。

3.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迪在书中,小王子访问了许多行星,每个行星上都有一位君主,但他们对自己行星的管理却不为人们所理解。

这启示了我们教师,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并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见解。

4. 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小王子发现他的玫瑰花需要被照顾、被爱。

同样地,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理解、被关心。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只有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5. 用爱和耐心培养孩子小王子把他的玫瑰花保护起来,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她。

同样,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用爱和耐心来培养孩子。

只有我们真心关爱他们,才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

通过阅读《玫瑰与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素养。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和耐心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并成为独立、有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个体。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幼儿园 《玫瑰与教育》原文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幼儿园 《玫瑰与教育》原文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引言《玫瑰与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经典著作,由法国教育家罗曼·罗兰所著。

本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对个体的影响。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的观察和思考,罗曼·罗兰呼吁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内心的美好与个性的发展。

本文将对《玫瑰与教育》这本书进行读书笔记,并从幼儿园的角度来探讨其中的教育意义。

幼儿园的“玫瑰”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也是他们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在《玫瑰与教育》中,罗曼·罗兰用“玫瑰”来比喻幼儿园,强调了教育的细腻和温柔。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非常重要。

只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他们才能真正爱上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幼儿园中,孩子们需要学会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事情,例如整理书包、搭积木、穿衣服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其实都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培养情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罗曼·罗兰在书中提到了“爱”这个关键词,他认为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孩子们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倾听和沟通。

这种情感的交流能力对于孩子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园中,游戏和创造力是孩子们最常接触的活动。

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世界。

罗曼·罗兰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只有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创造中发展自己,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

总结《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对幼儿园教育的思考和观察,带给我们关于教育的一些重要启示。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1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在教育的路上,“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让一路充满花香,让一路充满爱。

这是我读完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后最直接的感受。

窦老师的文字平易、近人,好似一位友人在聊天,在看似不经意间,我们却能收获很多……本书分为四部分,读者可从她的“成长”中感受到高雅的“清淡与忧患”,并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真的让人心潮澎湃。

当我读了《小红花的背后》我的心为之一颤,我们的课堂也曾出现此类现象,课堂上部分孩子失望、期盼的眼神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40分钟的课堂,教师的提问,同学们高高举起小手,有的甚至用口帮忙:“老师,我……”老师或许叫起前排的,或许叫到成绩差的,或许叫到好的,总会有部分学生没有机会。

有些个成绩中等,又默默无闻者,大概一学期都得不到几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吧,可往往他们却是最需要鼓励的。

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抚慰。

那些表现不积极的更应得到鼓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他们。

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红花娇纵一部分学生,同时会伤害一些无辜的学生。

我们要时刻铭记: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

让爱的阳光滋润每一朵小花!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2《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教师的教育随笔集。

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进取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窦桂梅教育随笔集《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窦桂梅教育随笔集《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窦桂梅教育随笔集《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窦桂梅教育随笔集《玫瑰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窦桂梅教育随笔集《玫瑰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窦桂梅教育随笔集《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著——《玫瑰与教育》。

本书主要记载了窦桂梅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桂梅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

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

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

《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

“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

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

”(窦桂梅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

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

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鉴赏3篇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鉴赏3篇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鉴赏3篇《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鉴赏3篇引导语: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精心的《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读一本书,都让我再次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审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闲暇之余,翻阅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她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积极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为视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精神,都让我感动。

如果这个时候再让我谈对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这也是整本书中给我最深切的感受。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是她的教育手笔摘录,翻过目录便是窦老师的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

看了窦桂梅老师的书,我钦佩于窦老师对写作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写作的境界:“网上、网下练笔养成了习惯,像吃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

”想想自己,每次的写作就像是任务一样,在那里一点一点地挤牙膏似的,无病呻吟地抱怨着。

窦老师的文字如此亲切、自然,莫非她是天才?不,她在自序中这样解释到:“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又是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

甚至也会有种羞耻感,产生永远与笔辞别的念头。

好在我这个人没长记性,过不了多久,又在那儿将文字当成车马炮,调兵遣将,操练起来。

时间长了自己才会觉得练笔养成了习惯。

”她的这种想法,我们大家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

但是她能做到坚持,而我呢?每次要写点东西时,才深刻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玫瑰与教育》的最后一辑是“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

这一章节里收录的是窦桂梅的部分书评。

读着她的这些书评,我禁不住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写不出这样的书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读的书还太少!是的,我读的书真得还太少太少,如今更有入不敷出之感。

看窦桂梅的书评写得理性、有深度广度,我自叹不如。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窦老师的教育世界,与她一同经历着教育的喜怒哀乐,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窦桂梅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阐述了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她的文字真诚而富有感染力,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与价值。

在书中,她强调了教师要有爱心和责任感。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只有真心关爱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窦老师还谈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她认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阅读、写作、参加培训和与同行交流,都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她自己就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典范,通过努力,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界的知名专家。

书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要关注课堂的生成。

课堂不是预设好的一成不变的流程,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意外。

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瞬间,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时候过于注重教案的执行,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反应。

今后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表现,让课堂充满活力。

窦桂梅老师还强调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她认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在文字的世界中感受美好,提高表达能力。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评价的问题。

传统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潜力。

读完《玫瑰与教育》,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爱、有责任、有追求,不断提升自己,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窦桂梅老师的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为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让我明白了教育需要耐心和智慧,需要我们用心去浇灌每一朵花。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本文是关于《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1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

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

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

“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

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

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

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

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2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

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手写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手写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手写简介《玫瑰与教育》是法国作家圣-伊克苏佩里所著的一本小说,也是他最后一部小说作品。

该小说于1943年首次出版,以诗意的语言和寓言的形式,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读书笔记摘抄下面是我在阅读《玫瑰与教育》时所摘抄的几段文字,希望能够给读者们带来一些对教育的反思和启示。

摘抄一:我看见一幅图画,画的是一条巨长的马路,一直延伸到远方。

然而,她并没有指引方向,人们只是沿着这条马路像机器人一样前进。

他们忽略了花草树木,也不会停下脚步去欣赏美丽。

他们只顾赶路,而失去了生活的真谛。

这段文字让我想到了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我们是否过于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度的思考和欣赏?难道教育的意义仅仅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存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摘抄二: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只能培养出机械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

这段文字提醒了我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当今社会,这样的能力比起纯粹的知识掌握更为重要。

教育者要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为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摘抄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育不能将人们变为一模一样的个体。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帮助他们发展潜能,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成长。

这段文字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

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并不应该将所有人都塑造成相同的模式。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特长和潜能。

感悟通过阅读《玫瑰与教育》,我对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发展。

教育者应该常怀自由、平等、尊重和关爱的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成长的环境和机会。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格。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

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

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

“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

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

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

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

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第二篇: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作者是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窦桂梅老师写的。

我最喜欢《心中盛满阳光》,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

她说:“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

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

因此,面对教育在有些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

退去浮华留下平实。

让我们踏实前进,留下深深的足迹。

读了窦老师的书,我感觉到了她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她的这种快乐溢于言表,并深深感染着我。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上堂课不难,通过磨练上堂好课也不是很难,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上课的老师都是快乐的。

窦桂梅老师的快乐是一种单纯而高尚的快乐,一种在平凡中演绎精彩的快乐,一种生命与童年相约的快乐,是一种缘于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真诚的爱的快乐。

窦老师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与孩子们在一起,心情就会变得像蓝天一样纯净。

”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容易,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不断制造意外的孩子时,厌烦的情绪总会爬上心头,这种厌烦就是因为我们还没能完全把自己的爱浸透到孩子们的骨子里。

读《玫瑰与教育》感慨颇多。

感慨自己还需要多下功夫,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想我们也都应该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做教育之园中的玫瑰,把自己的正能量散发给学生。

第三篇:《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走进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

“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

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

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

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

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1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

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

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

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

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

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第四篇:教师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玫瑰与教育》其实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

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

该书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写的是一些关于教育体制、名家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随想;“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的自然是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的故事;“日本教育管窥”介绍了自己在日本一些学校的见闻;“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选登了窦老师写的一些读书笔记。

与其他一些书籍相比,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娓娓道来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窦桂梅老师的底线,更应是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底线。

在我们的工作中,因为种种情形,种种原因,是不是曾经无意中伤害了学生们的心灵呢?窦桂梅老师甚至考虑到了“不可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

确实,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花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其他暂时落后或者尚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

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保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活泼的长大。

“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教师是职业。

但教育这一事业却要由教师这一职业来完成。

身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者除了要保护好学生们纯净的心灵,更要扶持他们走上明天的人生路,为了这一目标,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真与那蜜蜂一般,但我们酝酿的却未必是学生们美丽的明天!现在有些家长、教师、或是学校领导更多地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能考个高分数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其他全都可有可无。

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何来优异的学习成绩?即使是天分极者,缺少了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或许也能有骄人的成绩,但也必定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们要将眼光放到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只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奴役性学习状态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一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我们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与智慧。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积极的,才会是有效的。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是我们极少将这一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

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从教者走过的艰辛的成长道路;看到了一个教师心中永不言败为着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从教者的不普通之处。

窦老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成长历程向我们诉说着、向我们诠释着,普通的你同样也可以变得灿烂。

人必须始终有一种动力,使自己从懒洋洋的状态中走出来,并常常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状态,这样惰性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种动力来自于哪里?窦老师告诉我,这种动力来自于对某件事的期望、信念、态度、行为!千帆竞争,百舸争流,对于教师而言,这份动力更来自于内心的一种责任,来自于对学生的爱,来自于对职业的幸福感,来自于对人生的永恒追求。

“与文学为敌的语文教育留下的将是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审美品位的一代。

所以,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的精神泡在文学的蜜罐子里。

教师呢,更是如此!”在《我们的语文怎么啦》一文中,面对学生情感的粗糙,语言的贫乏,她感叹:语文教育存在两个严重的缺失:一是语文的工具性掌握得不好,二是人文性严重失落。

她呼吁给孩子们足够的阅读时间,希望文学与语文相伴。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窦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感慨良久。

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们都不爱读书,特别是文学类书籍更是兴趣了了,其实有又多少老师们还在坚持着每日手捧一书,还在品读这些文学书籍呢!书山有路,师者先行。

要想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去品读经典感悟美文,而没有老师们在旁一路提携引领,那岂不成了一句空话?也只有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定要让自己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一段时间,坚持与文学相伴锲而不舍。

窦老师就是一朵玫瑰,玫瑰于人,手留余香。

读窦桂梅老师的这本书,就好比沉浸在玫瑰花园之中,只要轻轻呼吸,就能感受到那阵沁人心脾的滋养;思考窦老师的这几句话,似丝丝凉风,清爽宜人,为我一路驱赶了这炎炎的夏日。

也许,我一辈子也无法拥有那玫瑰的绚丽,但我也愿自己能做一朵路旁的不起眼的小花,静静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淡淡的幽香,给路过的人们以精神的慰籍。

第五篇: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湖田第一小学读书论坛—介绍《玫瑰与教育》【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2014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