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中气压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中气压变化教案
科目:化学
年级:初中
主题:气压变化
目标:
1. 了解气压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3. 能够解释气压变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气压的定义和特点;
2. 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3. 气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步骤:
1. 介绍气压的概念,与大气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 讲解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使用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气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探讨;
4. 实验环节:用气压变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进行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气压的作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课堂设计: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气压变化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安排足够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深化对气压变化的理解。
评估方式:
1. 口头提问:针对气压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测试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气压对物质性质影响的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能力。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自行搜索相关信息,了解不同地区气压的变化情况,并与同学分享;
2. 组织学生前往实验室或户外进行更加复杂的气压实验,拓展他们的实践经验。
反思与改进:
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高中化学气体气压原理教案

高中化学气体气压原理教案主题:气体与气压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特性和性质;2. 了解气压的概念;3. 掌握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4. 能够应用气体和气压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气体的基本性质;2. 气压的概念及测量方法;3. 气体压强的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气体的行为规律;2. 掌握气体的相关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2. 实验器材:气压计、气体收集瓶等;3. 教学PPT。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气球被吹气膨胀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气体的性质以及气压对气体的作用。
第二步:讲解气体基本性质介绍气体的特性和性质,如无定形、可压缩性、扩散性等,并与固体、液体做对比。
第三步:介绍气压的概念解释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产生的压强,引入气压概念,并介绍气压的单位及测量方法。
第四步:气体的压强计算讲解气体的压强计算公式及相关计算方法,包括标准大气压、气压计算等。
第五步: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气体的压强计算和气压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六步:课堂讨论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讨论气体和气压的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探讨气体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七步: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气体和气压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复习气体和气压的概念;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气体的基本性质和气压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气体和气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增强了对气体和气压的认识,提高了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与气压的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与气压的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气压计进行实验操作。
3. 掌握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实验原理和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气压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 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实验原理和现象。
教学难点:1. 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气压计、烧杯、试管、导管、开关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气压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气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气压是什么吗?在化学实验中,气压有什么作用呢?二、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气压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讲解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师进行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实验,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三、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气压计进行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实验数据分析(1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气压变化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2. 讨论:同学们,你们觉得气压变化对化学反应有什么影响呢?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实验原理和现象。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气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实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气压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气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气压计,并掌握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实验原理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设计背景】:平时我们复习实验时无“实验”,只是对教材实验逐一讲解,同时进行较多的实验专项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只会背诵实验、害怕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提高复习课效率,针对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情,我设计了“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这一实验专题复习课,尝试通过教师的引导,唤醒学生以已有的气体压强有关知识为主线归纳、探究、创新和运用,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能说出气压变化导致的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2、通过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初步学习运用归纳、比较、分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形成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重点】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温度、生成气体、消耗气体及原因【难点】描述气压变化引起的现象【教法分析】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1. 平等交流,主动学习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气球胀大、软瓶变瘪、U 型管内液面变化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整节课学生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学习主动性很强。
2. 精心设计,有效达成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学生添枝散叶整理出引起升温、降温、气体增多、气体减少的具体实例。
并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体会了气压变化引起液体和固体向压强减小的方向运动。
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能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3、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活动。
高中物理气压变化教案

高中物理气压变化教案课题:气压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气压随海拔高度和温度变化的规律;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大气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气压的定义和特点,气压随海拔高度和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大气压的重要性教具准备:实验器材、示意图、气压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引入气压概念,让学生描述气压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气压吗?气压是如何产生的?二、概念讲解1. 讲解气压的定义: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垂直压力;2. 讲解气压的特点: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三、实验操作1. 实验1:利用气压计测量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2. 实验2:利用气压计测量气压随温度变化的规律;3.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气压随海拔高度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四、知识应用1. 让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压的重要性,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2. 汇总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五、课堂小结1. 审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气压的定义和特点,气压随海拔高度和温度变化的规律;2. 引导学生总结思考:气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要了解气压的变化规律?六、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观察,总结气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准备下节课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理解气压的定义和特点,并能够掌握气压随海拔高度和温度变化的规律。
同时,学生也应该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大气压的重要性,增加对气压的认识和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实验操作和知识应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更好地理解气压的相关知识。
气体压强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整理归纳]讨论: 1.在这几个实验中, 分别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归纳:图1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 压强增大, 产生气泡, 移开手后气体冷却压强减小, 形成液柱;图2装置红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所以, 液面上升;图3实验结束后若先熄灭酒精灯, 装置内气体冷却, 压强减小, 水槽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倒吸入试管中使热的试管炸裂。
图3冒气泡的原因是产生了气体使装置内气压增大;图4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针对每一个实验装置图归纳小结并板书)板书:1、原因: 温度升高、产生气体、2、气体压强变大现象: 冒气泡、液面下降原因: 温度降低、气体反应生成固体(液体)、气体溶解、2.气体压强变小现象: 液面上升、液体倒吸、软质瓶子变瘪讨论: 你能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容器内气压变化的原因吗?(归纳小结并点击展示)(密闭容器中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分子数目的增加或减少、运动的快慢、分子间间隔大小等)学生讨论、归纳小结列举书本上的几处看似不相关的实验, 找出其本质联系——都与气体压强有关。
培养学生拨开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的意识。
培养学生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的意识(密闭容器中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分子数目的增加或减少、运动的快慢、分子间间隔大小等)[应用提高](一)应用压强变化, 控制化学反应展示下图, 同时演示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让学生猜想夹紧弹簧夹和打开弹簧夹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夹上弹簧夹: 固液分离, 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 固液接触, 反应发生)(二)应用气压变化, 解答具体问题如图所示, 瓶中X 为固体, 当把滴管内液体Y 滴入瓶中时, 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X 为 , Y 为 。
(结合图片分析产生气泡, 说明装置内气压变大, 可能的原因有放热或生成气体。
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气体:活泼金属与酸生成氢气、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问: 若是导管口出现液柱呢? (吸热或气体反应) (三)应用气压变化, 测量气体体积、进行误差分析 1.小兵用上图装置测定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反思: 若移出g 导管中留存有水, 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若 , 导致结果偏大学生讨论回答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时产生冲突, 通过分析, 对已有知识进行修改或补充, 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意识(展示连接好后的整体实物装置)演示: 向组装好的密闭性良好的装置内仅仅加入水, 观察量筒内是否能收集到水, 分析这种现象会对实验结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偏大偏小还是不变)(气压变大的原因: 气体被压缩。
初中化学中气压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中气压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2. 掌握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探究气压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2. 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气压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2. 气压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气压计、气球、水槽、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气压?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气压?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气体分子撞击的力量,通常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
我们需要了解气压是因为气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海拔高度、天气预报等都与气压有关。
二、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10分钟)1. 介绍气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气压的定义。
2. 介绍气压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帕斯卡(Pa)与其他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气球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气压与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变化,探究气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解释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四、气压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对气体溶解度有影响吗?为什么?2.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气压计测量不同气压下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探究气压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3.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解释气压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气压的概念、单位以及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2. 强调气压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气压的概念、单位以及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

交流总结
二、化学实验中引起气压变化的几种情况(密闭容器): 1.气压变大类型
气压变大
趣味实验2
猜想: X、 Y可能是什么物质? 分析: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结论:若物质X、 Y发生了化学变化,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总结
二、化学实验中引起气压变化的几种情况(密闭容器): 2.气压变小类型
中考链接
5.( 2014河北28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 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小宁同学用如图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_____试_管__内_液__面_上__升_________,
小宁同学由此得到结论:二氧化碳能与 氢氧化钠反应.你认为小宁同学由上述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否_____ (填“是”或“否”),理由是 __C_O__2能__溶_于__水_(__或_水__也__和_C_O_2_发__生_反__应_).
2NaOH﹢CO2﹦Na2CO3 ﹢ H2O
小于外界大气压
中考链接
4.(2016年 28 ).用图10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a实
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寒;②从长
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C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
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
(时1)立白即磷燃燃烧烧,的停化止学推方入程空式气为:④白磷熄火后,瓶内水面上升,
(最2)后对淹比没③白中磷白。磷请露同出答水下面列前问、题后:的现象,
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氧气(或空气) 。
(3)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 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2)白磷露出水面后接触到了氧气,故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小,故瓶内水面会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平时我们复习实验时无“实验”,只是对教材实验逐一讲解,同时进行较多的实验专项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只会背诵实验、害怕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提高复习课效率,针对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情,我设计了“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这一实验专题复习课,尝试通过教师的引导,唤醒学生以已有的气体压强有关知识为主线归纳、探究、创新和运用,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气压变化导致的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
2、通过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初步学习运用归纳、比较、分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形成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重点】
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温度、生成气体、消耗气体及原因
【难点】
描述气压变化引起的现象
【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平等交流,主动学习
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气球胀大、软瓶变瘪、U 型管内液面变化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整节课学生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学习主动性很强。
2. 精心设计,有效达成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学生添枝散叶整理出引起升温、降温、气体增多、气体减少的具体实例。
并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体会了气压变化引起液体和固体向压强减小的方向运动。
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能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3、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活动。
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记录、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
H
O 2、
CO 2
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课堂检测,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以提高复习效果。
二、不足之处
教学语言引导性差,听了同组其他教师的课后,我很能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引导性不够强,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时甚至过于急躁把答案事先公布,个别基础较弱的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还不够,所以有时收效甚微。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给予学困生更多关注,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