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合集下载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教学设计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教学设计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义务的概念和种类。

2. 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法律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义务的概念和种类2. 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3. 常见的义务纠纷及解决方法4. 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实践能力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义务的概念和种类,以及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法: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义务纠纷案例。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3. 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义务纠纷案例,引发学生对义务的兴趣。

2. 讲解义务的概念和种类:引导学生了解义务的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类型的义务。

3. 讨论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依法履行义务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4. 分析义务纠纷及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义务纠纷,并提出解决方法。

5.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义务概念和种类的理解程度。

3. 心得体会: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依法履行义务的认识和体会。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了解义务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

2. 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法律义务的认识。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如制作展板、发放宣传册,提高全校师生对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考虑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案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一、教案背景和教学目标教案背景: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教育工作中,依法履行义务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义务。

教师要依法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如何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什么是依法履行义务,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案例,理解依法履行义务的内涵,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 概念解析:依法履行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2. 相关法律法规: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宪法、教育法、劳动法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理解依法履行义务的具体做法。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示范案例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概念解析(10分钟)向学生解释依法履行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依法履行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Step 3:相关法律法规(10分钟)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宪法、教育法、劳动法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依法履行义务的规定和要求。

Step 4: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几个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理解依法履行义务的具体做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法律依据和解决方法。

Step 5:讨论与总结(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依法履行义务。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1. 解释法:通过向学生解释依法履行义务的概念和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依法履行义务的具体做法。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教学设计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教学设计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义务的含义和来源,明确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依法履行义务,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1. 义务的含义与来源2. 依法履行义务的意义3. 常见义务的法律规定4. 履行义务的方法与途径5. 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义务的含义与来源,依法履行义务的意义,履行义务的方法与途径。

2. 教学难点:义务与责任的区分,依法履行义务的具体实践。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义务的含义和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依法履行义务的实践意义。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义务的含义和来源,引导学生思考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2. 讲解义务的含义与来源,分析依法履行义务的意义。

3. 分析常见义务的法律规定,让学生了解履行义务的具体内容。

4. 讲解履行义务的方法与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义务的含义、来源和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理解;学生对常见义务的法律规定的掌握;学生对履行义务的方法与途径的运用。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问题,表达清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提出建设性意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学生能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4-2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2-4-2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而“探究与分享”
务: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学生欣赏图片, 思考问题: 案例的分析,既让
展示一组图片, 进一步帮助学 说一说上述图片所反映的
学生明白在 实际
生 区 分 道 德 义 务 和 法 定 义 义务中哪些是道德义务?
生活中如何 履行
务,。
哪些是法律义务?从而明
法定义务, 又明
5. 展示组图,提出问题,启发 确: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本环节重点 让学
4. 播放视频 《医院看病落钱包 题:捡到他人钱包“只还
生树立“法定义务
对方捡到不归还》 ,提出问题。 证件不还钱”行吗?为什
必 须履 行 的意
教师归纳: 捡到他人遗失物归 么?,各抒己见,最后明
识”,并能落实到
还失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 更 确:这是侵占他人财物的
实际行动中。
是法律的要求。 并引出两类义 违法行为。
通过拓展提升、学 以致用。
小学英语、英语课件、英语教案、小学英语试题、英语导学案、英语单词短语
小学英语、英语课件、英语教案、小学英语试题、英语导学案、英语单词短语
共享收获
政、刑事庭审。
教师对板书进行归纳, 课堂总 师生互动, 根据教师板书, 梳理知识脉络,达
结、教师寄语。
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成教学目标。
不归还,要承担什么责任?
题答案。并初步了解三类
从而过渡到下一知识点: 违法责任。
三类
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 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3. 补充知识点: 三类法律责任 分别有哪些。并布置任务:阅 读 P56“阅读与分享”,完成 教材问题。
3. 学生齐声朗读三类违法 责任的补充内容,并进一 步依据补充内容学会判断 法律责任。

(最新)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本课题《依法履行义务》是《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框题。

它一共由三目内容构成:“权利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

第一目,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第二目,要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必须履行法定义务”和“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第三目,要让学生知晓违反义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并学会区别法律责任的类型。

第二单元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是初中法治教育专册的重要追求。

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

其中,第四课围绕“公民义务意识”,教材在第一框《公民基本义务》,主要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后,解决了“是什么”方面的问题。

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即本课题主要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做”方面的问题,即“为什么必须履行法定义务”和“如何履行法定义务”等。

它是本课和本单元,甚至是整册书,在落实宪法教育、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不断提升公民素养,培养合格公民等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的最终落脚点。

(二)内容依据1.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⑴“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⑵“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本框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3.本框所依据的《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的相应部分是“内容设计”中的“公民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知道权利义务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1.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公民基本义务有所掌握。

《依法履行义务导学案》

《依法履行义务导学案》

《依法履行义务》导学案
一、进修目标:
1. 了解法律对个人义务的规定;
2. 理解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掌握如何有效地履行个人义务。

二、进修内容:
1. 什么是个人义务?
2. 法律对个人义务的规定;
3. 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4. 如何有效地履行个人义务。

三、进修重点:
1. 了解个人义务的观点;
2. 掌握法律对个人义务的规定;
3. 认识到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4. 学会如何有效地履行个人义务。

四、进修方法:
1. 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案例;
2. 讨论个人义务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如何有效履行个人义务;
4. 撰写个人义务履行计划。

五、进修过程:
1. 介绍个人义务的观点和法律规定;
2. 分析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讨论如何有效地履行个人义务;
4. 制定个人义务履行计划;
5. 总结进修效果。

六、进修评估:
1. 参与教室讨论和小组讨论;
2. 撰写个人义务履行计划;
3. 参与进修总结。

七、拓展延伸:
1. 阅读相关案例分析;
2. 参与社会义务活动;
3. 撰写个人义务履行感悟。

通过本次进修,希望同砚们能够深入理解个人义务的观点,掌握法律对个人义务的规定,认识到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履行个人义务。

同时,也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践行依法履行义务的理念,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知道法定义务须履行,了解违反义务须承担责任。

2、能力目标增强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理解能力,能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提高对违反法定义务行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定义务须履行。

2、教学难点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违反义务须承担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有人在公园随意践踏草坪、有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是否正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依法履行义务。

(二)新课讲授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举例说明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如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引导学生思考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得出结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法定义务须履行解释法定义务的含义和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强调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性,不履行法定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违反义务须担责列举不同类型的违法行为,如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等,并说明其对应的法律责任。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四)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身边有关权利和义务的案例,并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一、背景介绍法治社会的到来意味着人们在各方面都需要依法进行行为。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依法履行自身的义务。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和学习如何依法履行自身的义务,以促进法治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法律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义务规定;•掌握学校、教师和学生应当依法履行的具体义务内容。

技能目标•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履行自身的义务;•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与学校、教师和学生义务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对法律有正确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懂得依法履行自身的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

三、教学内容1.法律对学校的义务规定;2.法律对教师的义务规定;3.法律对学生的义务规定;4.如何依法履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依法履行义务的思考。

2.学校的义务规定–分析法律对学校的义务规定,如教育公平、保障学生安全等;–引导学生理解并讨论学校应当如何履行自身的义务。

3.教师的义务规定–解释法律对教师的义务规定,如传授知识、关爱学生等;–要求学生思考教师应当如何履行自身的义务。

4.学生的义务规定–阐述法律对学生的义务规定,如尊重教师、遵守校规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当如何履行自身的义务。

5.如何依法履行义务–分小组讨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依法履行自身的义务;–总结各小组的意见并进行展示。

6.案例剖析–提供一些与学校、教师和学生义务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7.练习与评价–给学生出一些与学校、教师和学生义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建设性的意见。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应当能够了解法律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义务规定,掌握学校、教师和学生应当依法履行的具体义务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依法履行义务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很多人会说:“义务是别人的,权利是我的”
思考:他们的做法对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不对。

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权利义务一致
活动一:情景再现——不赡养父母,睡梦中被拘传
“带走!”随着执行员的一声令下,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赡养父母的鲁某被依法拘传。

自鲁某结婚后,经常对两位老人非打即骂。

其父母年事已高,无其他生活来源。

法院判决鲁某每月支付父母500元赡养费。

由于鲁某拒不支付,今年其父母向法院申请执行。

执行员4次奔波都未找到鲁某,终于在一天凌晨将还在睡梦中的鲁某拘传。

1.思考:(1)鲁某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鲁某被拘传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1)不对。

他没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2)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活动二:辨析权利与义务
男生: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女生: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2.问题: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教师讲述:观点一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首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其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再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观点二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

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

活动三:探究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阅读教材第53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3.问题:结合两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提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时事链接:2017年3月28日至30日,沈阳、鞍山、抚顺15个基层法院分别对辽宁41名涉拉票贿选人员作出一审宣判。

审理法院综合考虑各案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对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高某等41名被告人分别以破坏选举罪、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

目标导学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活动四:材料再现
2017年6月2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意见》),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作出裁决:支持申请人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的申请,撤销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这也是全国首例异地撤销监护权的案例。

为何异地撤销亲生父母的监护权?原来,被发现时年仅8岁的未成年人妞妞被亲生父母以每年5万元的租金“出租”给某盗窃团伙,被犯罪嫌疑人何某带往全国各地行窃。

1.思考: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为什么被撤销?
提示:他们没有履行法定义务。

活动五:“请客”
(阅读教材第53—54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对上述观点有什么感受?与大家分享。

提示:上述观点不全面。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捡到失物要归还,否则丢失东西的人该多么着急呀!捡到失物,及时归还原主是一种法律义务,不归还有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知识链接: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爱护公共财产;已被确诊为恶性传染病患者的,应接受隔离、及时就医;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活动六:履行义务须合法
(阅读教材第55页“探究与分享”)
3.思考:小斌等人因触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警示?
提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

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
做的事坚决不做。

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目标导学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活动七:案例回放
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被告人费某利用担任戴楼镇三资办报账员职务之便,单独或与被告人鲁某、招某结伙,先后7次将三资办账户上的资金挪给招某、鲁某等人使用,用于偿还经营性贷款或者生产经营周转,合计人民币194万元。

法院判决被告人费某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九个月,缓刑二年;鲁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零六个月;招某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1.思考:费某等人为什么会被判刑?
提示:他们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理应受到处罚。

2.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活动八:违反法律要担责
(阅读教材第56页“探究与分享”)
3.思考:(1)小成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2)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提示:(1)行政责任。

(2)刑事责任。

4.归纳总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依法履行义务。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权利义务一致、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

其中以权利义务一致为重点,要真正弄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权利观和正确的义务观,真正做到依法履行义务。

3板书设计
依法履行义务

⎪⎪⎨
⎪⎪⎧权利义务一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法定义务须履行⎩⎪⎨⎪
⎧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违反义务须担责⎩
⎪⎨
⎪⎧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反不同的法律,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4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