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优参考信号功率设置说明

合集下载

FDDLTE无线网优参数详解

FDDLTE无线网优参数详解

FDDLTE无线网优参数详解FDD LT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4G移动通信网络中。

为了能够实现高速、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需要调整和优化一些参数设置。

下面将详细解释FDD LTE无线网优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1. 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标识PCI是无线网络中唯一标识一个小区的参数,范围为0-503、不同小区的PCI应设置为不同的值,以避免干扰和重叠。

PCI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最小化相邻小区的PCI冲突,同时尽量减少距离相近小区的PCI相似度,以提高小区间的区分度。

2. 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与 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次同步信号PSS和SSS用于小区和同步,通过特定的时间和频率资源进行传输。

PSS和SSS的资源配置应根据具体网络规划来确定,以实现最佳的同步效果和小区辨识度。

3. 定位区(TA):Tracking AreaTA是指与小区的位置相关联的区域,用于管理UE(User Equipment)在网络中的移动性。

TA的大小应根据小区的覆盖范围和用户流动性来确定,过大会造成无效的信令交换,过小则可能导致信令冲突和漏信问题。

4. TAC(Tracking Area Code):跟踪区域编码5. 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RACH用于UE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小区入网和信令连接的建立。

RACH相关参数包括功率控制、传输速率和接入等待时长等,需要根据网络容量、覆盖范围和用户密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证接入成功率和系统容量的平衡。

6.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和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CCH和PUSCH用于UE和基站之间的上行数据传输。

网优参数解释

网优参数解释

网优基础参数解释1、小区类:ADD CELLCSG指示:该参数表示小区是否是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用户组)小区。

CSG小区是一种接入受限小区,它会在系统消息中广播一个指定的CSG ID,只有归属于该CSG的用户才允许接入该小区。

枚举值BOOLEAN_FALSE表示小区不是CSG小区,BOOLEAN_TRUE 表示小区是CSG小区。

目前产品不支持CSG小区。

上行循环前缀长度:该参数表示小区的上行循环前缀长度,分为普通循环前缀和扩展循环前缀,扩展循环前缀主要用于一些较复杂的环境,如多径效应明显、时延严重等。

同一小区,上下行循环前缀长度配置可以不同,小基站目前只支持普通循环前缀。

LTE为了克服多径干扰引入了循环前缀cp,来保证子载波的正交性。

cp就是把OFDM子载波后面的一部分移到子载波前面来。

CP在OFDM中可以简单总结为两个作用:1)消除ISI 2)消除ICI。

下行循环前缀长度:该参数表示小区的下行循环前缀长度,分为普通循环前缀和扩展循环前缀,扩展循环前缀主要用于一些较复杂的环境,如多径效应明显、时延严重等。

同一小区,上下行循环前缀长度配置可以不同,小基站目前只支持普通循环前缀。

修改此项参数会导致基站复位。

上下行子帧配比:D、E、F 频段都为SA2:特殊子帧配比:D、E频段都为SSP7、F频段为SSP5:服务小区偏置:该参数表示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移量。

用于控制服务小区与邻区触发切换的难易程度,该值越小越容易触发测量报告上报。

取值范围:-24---24dB,一次调整2dB服务小区频率偏置:该参数表示服务小区频点的特定频率偏置。

在测量控制中下发,用于控制服务小区与邻区触发切换的难易程度。

前导格式:该参数表示小区所使用的前导格式。

随机接入信号是由CP(长度为T CP)、前导序列(长度为T SEQ)和GT (长度为 )三个部分组成,前导序列与PRACH时隙长度的差为GT,用于对抗多径干扰的保护,以抵消传播时延。

无线网络优化参数调整

无线网络优化参数调整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

无线网络优化的BSC和小区参数调整1.1 一致性检查•小区参数是网络最佳性能的基础。

优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一致性检查以发现不一致设置的存在。

总体上进行了以下检查:1.1.1 小区定义单向•在别的BSC 中发现有相邻关系定义,在反向却没有,这意味着切换只能单向进行,除了特殊情况外反向相邻关系都应添加。

1.1.2 NCCPERM设置•如果NCCPERM的设置与NCC不同,则没有切换能进入这些小区。

NCCPERM是以8位BIT MAP的形式编码,0为不允许,1为允许。

例如:允许NCC=1,编码为二进制00000010,NCCPERM=2(十进制)允许NCC=0和1,编码为二进制00000011,NCCPERM=3(十进制)1.1.3 MBCCHNO设置•相邻小区的MBCCHNO没有定义,会使得这些小区的切换也无法进行;而MBCCHNO定义过多,又会影响小区的切换准确性和及时性。

1.1.4 BCCH, BSIC, CGI定义有误•外部小区的参数定义正确性对外部切出切换成功率至关重要。

如果BCCH, BSIC 和CGI其中一个定义有误, 对这些小区的切换同样无法进行。

1.1.5 邻小区同BCCH同BSIC•这将严重影响切换成功率和随机接入性能(在同一BSC内最好不要存在相同BCCHNO和BSIC的小区)。

1.1.6 本小区与邻小区同BCCH•产生BCCH干扰,会造成掉话高,并影响切换指标。

1.1.7 BCCH与TCH或TCH与TCH间的同邻频干扰•会造成掉话高,并影响切换指标(内切换频繁),影响网络的总体性能。

2 无线功能参数和小区数据调整2.1 空闲模式行为的参数调整•空闲模式是指手机开机但没有分配专用信道•空闲模式行为主要是小区重选参数可以促使这些小区少被选择。

••CRO 小区重选偏移量0-63 对应0-126dB•TO 临时偏移量0-6 对应0-60dB 7对于无穷大•PT 临时偏移量TO的作用时间0-31 对应20-620秒2.1.3 MAXRET•MAXRET定义了当手机随机接入失败时,可以重试的最大数目。

网络优化常用参数介绍

网络优化常用参数介绍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8
第1章 功率控制相关参数
1.1 上行功率控制相关参数 1.2 下行功率控制相关参数
HUAWபைடு நூலகம்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9
下行功率控制相关参数
无线链路最大下行发射功率RLMaxDLPwr 无线链路最大下行发射功率 表明下行DPDCH符号的最大发射功率,使用与导频CPICH的相对值来表示. 参数取值范围:-350~150,步长0.1dB. 对网络性能影响: 这个参数的取值随着具体业务变化,该参数设置过高有可能造成下行干扰, 设置过低可能影响下行功控的正常进行. 相关命令: 在RNC LMT中通过ADD CELLRLPWR设置,通过LST CELLRLPWR 查询, 通过MOD CELLRLPWR进行修改.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3
下行功率控制相关参数
PCPICH最小发射功率 最小发射功率MinPCPICHPower 最小发射功率 用于确定发射一个小区的Primary CPICH的最小发射功率.参考点为天线连接器, 其取值与网络规划的下行覆盖要求有关.. 参数取值范围:-100~500 ;表示范围:-10dBm~50dBm,步长0.1dBm.缺 省值为31.3dBm. 对网络性能影响: 本参数设置了导频信道发射功率的下限,在根据实际需要修改PCPICH发射功 率时,应保证该参数小于实际需要的PCPICH功率.. 相关命令: 在RNC LMT中通过ADD PCPICH进行设置,LST PCPICH进行查询,MOD PCPICHPWR进行修改.

网优参数

网优参数

网优参数1. 广播控制信道(BCCH):该信道向移动台传送小区的所有能用消息,是下行单向信道,一点对多点通信。

2. BSPWRB:BCCH载频的发射功率BSPWRB: 表示BCCH信道的基站输出功率,为功率放大的输出(在COMBINER之前)决定基站的实际输出功率.3. BSPWRT:非BCCH载频的发射功率. BSPWRT:表示非BCCH信道基站输出功率,决定基站的实际输出功率。

作用:BSPWRB、BSPWRT对小区的实际覆盖范围有较大的影响。

设置过大,会造成小区实际覆盖范围过大,对邻区造成干扰;设置过小,会造成相邻小区之间出现缝隙,造成“盲区”。

4. 业务信道(TCH)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话音或数据信息,是上行和下行的点对点通信的信道。

5.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用于移动台呼叫建立之前传送系统信息。

如登记和鉴权等,是上行和下行的点对点通信的信道。

6. BCCH载波频率(BCCHNO),BCCH组合类型(BCCHTYPE):BCCHTYPE用字符串表示,范围为:COMB,COMBC,NCOMB三种。

其意义为:COMB:表示BCCH与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4)组合。

COMBC:表示BCCH与SDCCH/4组合,带有小区广播信道(CBCH)信道。

NCOMB:表示BCCH不与SDCCH/4组合。

默认值为NCOMB。

当采用COMBC的方式时,由于CBCH占用了SDCCH的第二个子块,共用信令信道的数目最少,所以小区的容量也最小;采用COMB的方式时,有四个SDCCH信道,小区容量稍大;采用NCOMB的方式时,小区可能有一个或多个SDCCH/8的信道组合,小区容量可以很大。

在设置这个参数时,应该根据小区的容量来确定取值。

根据一般经验,对于小区中的TRX数为1个或2个的情况,建议BCCHTYPE采用一个基本物理信道且与SDCCH共用(COMB或COMBC);小区中的TRX数大于2个的情况,建议BCCHTYPE采用不与SDCCH共用(NCOMB)。

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功率控制使用教程

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功率控制使用教程

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功率控制使用教程无线接入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论是家庭网络还是移动通信,都离不开无线接入技术的支持。

而在无线接入技术中,功率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确保用户在使用网络时有稳定的连接和良好的体验。

本文将向您介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功率控制使用教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功率控制在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作用。

功率控制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调整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以确保无线信号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在无线网络中,无线信号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当信号强度过弱时,会导致网络延迟增加,丢包率上升,从而影响用户的网络体验。

而当信号强度过强时,可能会造成信号干扰和能耗过高。

因此,通过控制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可以优化信号质量和网络性能。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无线接入技术中常用的功率控制方法。

在无线网络中,常见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固定功率控制和自适应功率控制。

固定功率控制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控制方法,它通过设定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为固定值来实现。

固定功率控制在网络开启初期适用,可以快速建立起稳定的连接。

然而,使用固定功率控制可能会导致某些区域信号过弱或者过强,进而出现覆盖不足或者覆盖过度的问题。

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固定功率控制需要结合其他技术进行优化。

自适应功率控制是一种根据实际网络情况自动调整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

它能够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发射功率,保持信号的适度强度,并且可以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自适应功率控制通常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度调整发射功率,以保持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使用自适应功率控制可以避免信号过强或者过弱的问题,提高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功率控制方法。

如果是在小范围内建立无线网络,可以考虑使用固定功率控制,以快速建立起稳定的连接。

如果是在大范围内覆盖无线网络,可以选择自适应功率控制,以优化信号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38W-网规网优参数设置指导书

38W-网规网优参数设置指导书

目录前言1 功率控制参数1.1 上行功率控制参数1.1.1 前导和消息控制部分之间的功率偏置1.1.2 计算最初发射功率使用的常量值1.1.3 功率攀升步长1.1.4 前导重传最大次数1.1.5 前导循环最大次数1.1.6 缺省配置的常数值1.1.7 允许UE最大上行发射功率1.1.8 RRC流程/硬切换流程SRB时延1.1.9 RRC流程/硬切换流程DPCCH功控前导1.2 下行功率控制参数1.2.1 无线链路最大下行发射功率1.2.2 无线链路最小下行发射功率1.2.3 PCPICH发射功率1.2.4 PCPICH最大发射功率1.2.5 PCPICH最小发射功率2 切换参数2.1 同频切换参数2.1.1 更软切换合并指示开关2.1.2 同频测量层三滤波系数2.1.3 加权因子2.1.4 软切换相对门限2.1.5 软切换绝对门限2.1.6 软切换相关的迟滞2.1.7 软切换相关的延迟触发时间2.1.8 软切换最低质量门限2.1.9 影响1A和1B事件门限开关2.1.10 小区偏置2.2 异频切换参数2.2.1 异频测量报告方式2.2.2 异频测量量2.2.3 异频测量层三滤波系数2.2.4 频率加权因子2.2.5 异频切换相关的迟滞2.2.6 异频硬切换相关的延迟触发时间2.2.7 RSCP表示的异频测量启停门限2.2.8 Ec/No表示的异频测量启停门限2.2.9 异频覆盖的目标频率触发门限2.2.10 异频切换的当前使用频率质量门限2.2.11 异频测量最低接入门限2.2.12 小区偏置2.2.13 异频异系统共存算法开关2.2.14 异频异系统共存时测量参数选项2.2.15 异频测量时长2.3 基于覆盖的异系统切换参数2.3.1 异系统测量层三滤波系数2.3.2 异系统测量报告方式2.3.3 使用频率加权因子2.3.4 异系统测量周期报告间隔2.3.5 BSIC确认选择开关2.3.6 异系统测量量2.3.7 异系统测量RSCP启动/停止门限2.3.8 异系统测量Ec/No启动/停止门限2.3.9 异系统切换判决门限2.3.10 异系统切换事件相关的延迟触发时间2.3.11 异系统覆盖切换相关的迟滞2.3.12 确认延迟触发时间2.3.13 非确认延迟触发时间2.3.14 异系统切换惩罚时长2.3.15 小区偏置2.3.16 异系统切换当前使用频率质量门限2.3.17 异系统测量定时器时长2.4 非基于覆盖的异系统切换参数2.4.1 异系统业务切换功能开关2.4.2 异系统测量层三滤波系数2.4.3 3C事件迟滞2.4.4 3C事件延迟触发时间2.4.5 BSIC确认选择开关2.4.6 非基于覆盖的异系统切换判决门限2.4.7 异系统切换惩罚时长2.4.8 异系统切换最大尝试次数2.4.9 异系统测量定时器时长2.5 盲切换算法参数2.5.1 肓切换标志2.5.2 盲切换优先级2.6 小区选择和重选参数2.6.1 测量迟滞2.6.2 小区重选偏置2.6.3 最低质量标准2.6.4 最低接入电平2.6.5 小区重选启动门限2.6.6 重选迟滞时间2.6.7 异系统小区最低接入电平2.6.8 2G空闲模式手机搜索3G小区电平门限2.6.9 3G小区重选电平偏移2.6.10 3G小区重新电平门限2.7 邻区管理参数2.7.1 邻区优先级标志2.7.2 邻区优先级3 准入控制参数3.1 BE业务上/下行初始接入速率3.2 智能准入算法开关3.3 上行总等效用户数3.4 下行总等效用户数3.5 会话业务AMR语音上行门限3.6 会话业务非AMR语音上行门限3.7 会话业务AMR语音下行门限3.8 会话业务非AMR语音下行门限3.9 其它业务上行准入门限3.10 其它业务下行准入门限3.11 上行切换准入门限3.12 下行切换准入门限3.13 下行总功率的准入门限3.14 切换上行信用度资源预留SF3.15 切换下行信用度和信道码资源预留SF3.16 公共信道预留4 负载控制参数4.1 负载重整参数4.1.1 上/下行LDR算法开关4.1.2 LDR周期4.1.3 LDR触发和解除门限4.1.4 上/下行LDR执行动作设置4.1.5 上/下行LDR动作处理用户数4.1.6 上/下行异频负载切换小区负载余量门限4.1.7 上/下行异频负载切换用户带宽上限4.1.8 小区LDR预留扩频因子门限4.1.9 上/下行信用度预留扩频因子门限4.1.10 码资源LDR码字优先级使用指示4.1.11 MBMS功率限制业务优先级门限4.2 过载控制参数4.2.1 上/下行OLC算法开关4.2.2 OLC动作周期4.2.3 上/下行OLC触发和解除门限4.2.4 上/下行OLC快速TF控制次数4.2.5 上/下行OLC快速TF控制RAB数4.2.6 速率限制定时器和恢复定时器4.2.7 速率限制系数4.2.8 上/下行业务释放用户数5 PS速率控制参数5.1 BE业务相关门限5.1.1 BE业务切换速率判决门限5.1.2 上/下行BE业务保证速率5.1.3 上/下行BE业务专用信道判决门限5.1.4 下行流业务HSDPA判决门限5.1.5 下行BE业务HSDPA判决门限5.1.6 上行BE业务HSUPA判决门限5.1.7 上行流业务HSUPA判决门限5.1.8 流业务HSUPA传输方式5.2 DCCC参数5.2.1 业务量上门限5.2.2 业务量下门限5.2.3 4A事件触发时间5.2.4 4B事件触发时间5.2.5 4A事件触发后挂起时间5.2.6 4B事件触发后挂起时间5.2.7 上行/下行DCCC门限速率5.2.8 上行/下行DCCC中间速率5.2.9 上行/下行速率调整级别5.2.10 低活动性速率门限5.3 链路稳定性保证算法参数5.3.1 Ea事件相对门限5.3.2 Eb事件相对门限5.3.3 上行覆盖全速率5.3.4 下行覆盖全速率5.4 状态迁移参数5.4.1 DCH到FACH迁移定时器时长5.4.2 DCH到FACH/FACH到PCH状态迁移业务量4B门限5.4.3 FACH到PCH迁移定时器时长5.4.4 小区重选频繁度检测定时器时长5.4.5 FACH到DCH业务量报告门限5.4.6 FACH到DCH业务量触发时间5.5 PS永久在线5.5.1 交互业务T15.5.2 交互业务T25.5.3 背景业务T15.5.4 背景业务T25.5.5 IMS业务T15.5.6 IMS业务T25.6 RLC重传检测算法参数5.6.1 重传率检测延迟时间5.6.2 重传率检测采样周期5.6.3 重传率滤波系数5.6.4 重传率A事件门限5.6.5 A事件迟滞周期数5.6.6 A事件触发后挂起周期数5.6.7 A事件上报周期5.6.8 重传率B事件门限5.6.9 B事件迟滞周期数5.6.10 B事件触发后挂起周期数6 专题参数6.1 小区信道功率配比参数6.1.1 小区最大发射功率6.1.2 PCPICH发射功率6.1.3 PSCH和SSCH的发射功率6.1.4 BCH的发射功率6.1.5 FACH的最大发射功率6.1.6 PCH的发射功率6.1.7 PICH的发射功率6.1.8 AICH的发射功率6.2 寻呼参数6.2.1 寻呼周期系数6.2.2 寻呼消息重发次数6.3 RRC连接建立参数6.3.1 定时器300/常量3006.4 同步参数6.4.1 连续同步指示次数6.4.2 连续不同步指示次数6.4.3 无线链路失败定时器时长6.4.4 常量312/定时器3126.4.5 常量313/常量315/定时器3136.5 位置更新参数6.5.1 周期性位置更新定时器6.6 综合优先级参数6.6.1 分配保持优先级1~14对应的用户优先级6.6.2 综合优先级配置参考6.6.3 承载类型优先级指示7 HSDPA参数7.1 HSDPA功率资源管理参数7.1.1 HS-DPCCH功率管理参数7.1.2 HSDPA总功率及测量功率偏置常数7.2 HSDPA码资源管理算法参数7.2.1 HSDPA码资源分配方式7.2.2 HS-PDSCH信道码个数7.2.3 HS-PDSCH信道码最大个数7.2.4 HS-PDSCH信道码最小个数7.2.5 HS-SCCH信道码个数7.3 HSDPA移动性管理参数7.3.1 HSPA切换保护时长7.4 HSDPA直接重试与信道类型切换7.4.1 D2H重试定时器时长7.4.2 同频切换后D2H保护定时器时长7.4.3 异频切换后D2H切换惩罚定时器时长7.4.4 多载频乒乓切换保护时长7.4.5 HSDPA业务下的压模允许指示7.5 HSDPA准入控制参数7.5.1 NodeB最大的HSDPA用户数7.5.2 上行HS-DPCCH信道预留系数7.5.3 HSDPA流业务平均吞吐率准入门限7.5.4 HSDPA BE业务平均吞吐率准入门限7.5.5 HS-DSCH信道最大用户数8 HSUPA参数8.1 HSUPA MAC-e调度算法参数8.1.1 最大目标上行负载因子8.1.2 非服务E-DCH与总E-DCH功率比门限8.2 HSUPA准入控制参数8.2.1 HSUPA信道最大用户数8.2.2 为HSUPA用户下行预留的功率因子8.2.3 NodeB最大的HSUPA用户数9 MBMS参数配置9.1 MBMS准入及抢占算法参数9.1.1 FACH最大发射功率9.1.2 最高优先级的MBMS业务最小覆盖百分比9.1.3 最低优先级的MBMS业务最小覆盖百分比9.1.4 可被降功率的业务优先级门限9.1.5 MBMS业务抢占算法开关9.2 FLC/FLD算法参数9.2.1 FLC算法开关10 算法开关10.1 RNC上面向连接的算法开关10.1.1 信道算法开关10.1.2 切换算法开关10.1.3 功率控制开关10.1.4 HSPA算法开关10.1.5 DRD算法开关10.2 小区算法开关10.2.1 小区算法开关10.2.2 上行准入控制算法开关10.2.3 下行准入控制算法开关10.3 其它算法开关10.3.1 Iub准入算法开关10.3.2 Iub带宽拥塞控制算法开关10.3.3 同频测量控制信息配置指示10.3.4 异频/异系统测量指示10.3.5 FACH测量配置指示11 传输资源管理参数11.1 传输公共部分11.1.1 AAL2 PATH类型11.1.2 IP PATH类型11.2 Iub准入参数11.2.1 前向/后向切换保留带宽11.3 Iub拥塞控制参数11.3.1 前向/后向拥塞剩余带宽11.3.2 前向/后向拥塞消除剩余带宽11.3.3 Iub带宽拥塞控制算法开关11.3.4 Iub带宽受限业务降速定时器长度11.3.5 Iub拥塞激活因子12 NodeB维护台设置的参数12.1 HSDPA流控算法参数12.1.1 HSDPA可用带宽动态调整开关12.1.2 Iub接口丢帧率门限12.1.3 Iub接口时延抖动底噪12.2 HSDPA MAC-hs调度参数12.2.1 资源分配策略12.2.2 调度算法选择开关12.2.3 最大重传次数12.2.4 功率余量12.2.5 HS-SCCH功率控制方法12.2.6 HS-SCCH的固定功率/初始发射功率12.2.7 HS-SCCH目标FER12.2.8 初传BLER目标值12.2.9 资源限制开关12.2.10 NodeB控制的HSDPA码动态分配开关12.2.11 16QAM开关12.2.12 CQI滤波系数12.2.13 SPI对应的BE业务的GBR12.2.14 SPI对应的优先级权值12.2.15 SPI对应的资源限制比例12.3 HSUPA MAC-e调度参数12.3.1 AG门限12.3.2 初始平均速率12.3.3 GBR开关12.3.4 速率权重因子12.3.5 RSN权重因子12.4 HSUPA功率控制参数12.4.1 下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算法选择开关12.4.2 固定功率控制方式算法参数12.4.3 动态功率控制方式算法参数12.5 本地小区管理参数12.5.1 小区半径12.5.2 小区切换半径插图目录图7-1 HSPA切换保护时长参数配置得太大的影响表格目录表1-1上行功率控制参数表表1-2下行功率控制参数表表1-3下行最大最小发射功率配置表表2-1同频切换参数表表2-2各种情况下典型同频滤波系数表2-3各种信道类型下典型1A值表2-4各种信道类型下典型1B值表2-5各种信道类型下典型1C值表2-6各种信道类型下典型1B或1F延迟触发时间表2-7异频切换参数表表2-8各种信道类型下异频测量滤波系数表2-9各种信道类型下异频切换相关的迟滞表2-10各种信道类型下异频切换相关的延迟触发时间表2-11各种信道类型下异频测量启动门限(RSCP)表2-12各种信道类型下异异频测量启动门限(EcIo)表2-13异系统覆盖切换参数表表2-14不同信道类型下异系统切换相关的延迟触发时间表2-15异系统非覆盖切换参数表表2-16盲切换算法参数表表2-17盲切换候选集类型及定义表2-18小区选择和重选参数表表2-19邻区管理参数表表3-1准入控制管理参数总结表表4-1负载重整参数表表4-2过载控制参数表表5-1 BE业务相关门限参数表表5-2 DCCC参数表表5-3链路稳定性保证算法参数表表5-4状态迁移参数表表5-5 PS永久在线参数表表5-6 RLC重传检测算法参数表表6-1小区信道功率配比参数表表6-2寻呼参数表表6-3 RRC连接建立参数表表6-4同步参数表表6-5位置更新参数表表6-6综合优先级参数表表7-1 HS-DPCCH功率管理参数表表7-2 HSDPA总功率及测量功率偏置常数表表7-3 HSDPA码资源管理算法参数表表7-4 HSDPA移动性管理参数表表7-5 HSDPA直接重试与信道类型切换参数表表7-6 HSDPA准入控制参数表表8-1 HSUPA MAC-e调度算法参数表表8-2 HSUPA准入控制参数表表9-1 MBMS准入及抢占算法参数表表9-2 FLC/FLD算法参数表表10-1信道类算法开关表10-2切换算法开关表10-3功率控制算法开关表10-4 HSPA算法开关表10-5 DRD算法开关表10-6小区算法开关表10-7 Iub准入算法开关表11-1传输公共部分参数表11-2 Iub准入参数表11-3 Iub拥塞控制参数表11-4 Iub激活因子参数配置表12-1 HSDPA流控算法参数表表12-2 HSDPA MAC-hs调度参数表表12-3 SPI对应的GBR、优先级权值和资源限制比例表12-4 HSUPA MAC-e调度算法参数表表12-5下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算法选择开关表表12-6固定功率控制方式算法参数表表12-7动态功率控制方式算法参数表表12-8本地小区管理参数表前言概述网络优化参数参考列举了网络优化中通常配置和修改的参数,每一个参数包括参数含义、取值范围、业务影响以及配置命令等。

网优参数调整

网优参数调整

参数调整简易手册一. 对于SDCCH拥塞:可以通过以下思路来解决:a)减少不必要的SDCCH请求,例如介于不同LAC之间的反复的小区重选。

对应的参数Cell Reselect Hyst:该参数定义了小区重选需要的接收电平的滞后值。

当邻小区的路径损耗参数C1大于当前服务小区的C1值连续5秒时,就进行小区重选。

如果两个小区属于不同的LAC时,邻小区的路径损耗参数C1大于当前服务小区的C1值CELL RESELECTHYST连续5秒时,才进行小区选择,同时进行一次位置更新。

为了避免过多的频繁的位置更新,小区重选滞后通常建议设置为6dB或8dB。

在下列情况下建议作适当的调整:• 当某地区的业务量很大,经常出现信令流量过载现象,建议将该地区中属于不同LAC的相邻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增大。

• 若属于不同位置区的相邻小区其重叠覆盖范围较大时,建议增大小区重选滞后参数。

• 若属于不同LAC的相邻小区在邻接处的覆盖较差,即出现覆盖的“缝隙”时,或这种邻接处地理位置处于高速公路等慢速移动物体较少的地区,建议将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设置在2~6dB之间。

b)提高SDCCH的分配成功率:a.MC8B_NBR_ACC_GRANT远小于MC8C_NBR_ACC_RANDOM时,说明可能AGCH太少,导致无法分配SDCCH,MS会反复请求SDCCH.可以适当增加BS_AG_BLK_RES.. 参数“接入准许保留块数”用以表示每个BCCH复帧中CCCH信道上为AGCH保留的消息块数。

其取值范围为:λ若CCCH与SDCCH共用物理信道(CCCH_CONF=1):0~2 (对于CBC结构, BS_AG_BLK_RES通常设为1.)λ若CCCH与SDCCH不共用物理信道(CCCH_CONF=0):0~5(对于BCC结构, BS_AG_BLK_RES 通常设为4.)b. MC149_NBR_SDCCH_ASS_FAIL_MS_ACC_PBL/MC148_NBR_ASS_SDCCH_SEIZ_ATTEMPT过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信号功率设置
实际优化过程中,根据覆盖调整需要经常要修改
RS POWER ,华为MML 对应修改命令
为MOD PDSCHCFG (修改PDSCH 配置信息),如下
W3D FDSCHCFG: LOCALCELL :D-1, REFERENCES! GHALFWR-5 2:
Refere nceSig nalPwr 参考信号功率,含义:该参数表示每物理天线的小区参考信号的
功率值。

注意是每物理天线的小区参考信号,默认配置为 9.2dBm ,具体公式如下:
DL _RS_Power = 单天线发射功率-10log(Nsubcarriers)+ 10log(1+Pb)
=(46-10log(8))-30.8+ 3=9.2dBm
10log(1+Pb)为RS 增强技术引入的增益
46dBm 为单小区发射功率,单天线发射功率 =46- 10log(8)=37dBm=5W
Nsubcarriers 表示20M 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20M 带宽内总共100个RB ,每 个RB 包含12个子载波,100个RB 总共有1200个子载波
这样按照默认配置,现网单小区配置,小区功率为单天线功率 *8=5W*8=40W=46dBm 后台DSP CELL 查询小区状态时,能够查询到该小区 单天线发射功率。

号关断状态主基帯处理板信息小区拓扑结枸最犬发射功率心1毫瓦分贝)
启动
0-0-2 启动 0-0-2
NVLL MODPDSCHCFG
本堆小区标亡 1 ±1
基述:模式 65535 4ZiBm-15.05W
查询FESCWS信息本地小1K标识薑考信号功CO 1毫瓦分贝〕FE
J":~I
2 ] 142 ]
3 92 黠果个敎=引
通过以上截图可以看出
设置为9.2dBm时,小区最大发射功率为5W*8=40W ,
设置为14.2dBm时,小区最大发射功率为15.85W*8=126.8W ,
所以提升RS POWER需考虑RRU功率,不能超过RRU发射总功率,特别是双模改造站点,还需要考虑TDS载波功率。

根据RS POWER设置值来计算小区发射功率
单天线发射功率=RS POWER - 10log(1+Pb) + 10log(Nsubcarriers)
发射功率计算附件:直接输入RS POWER,可直接计算出小区最大发射功率。

小区功率计算.xls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