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油画透明技法
古典主义油画色彩特点及其表现技法解析

用, 而且 对 当今 的 油 画 发 展 也 具 有 重 要 的
现实意义。
三、 色彩 与造 型
古典 主义油 画的风格 基本趋 于沉 稳 、
种 叫“ 加光 术” 的 方 法 实 现 的。 “ 加光术 ” 严谨 , 不过分张扬 , 其表现技 法也经历 了一 参 考 文献 : [ 1 ] 何 金莲 . 古典 主义 油 画 色 彩特 点及 其 表 现
画 色彩特 点及 其 表 现 技 法。
关键 词: 古典主义 色彩 表现技法
引言
与透 明度 的和谐 , 避 免 突兀 以及纯 度过高 物相 结合产 生的神奇 色彩效 果 , 作 品的色 色 彩, 准确地把握光和色调 的变化 , 注重造
“ 加光术” 是 古 典 主义 彩 多是 宁静 、 和谐 的, 在技 法上强调和谐 的 古 典 主义 油 画 的 色 彩 反 映 了古 典 主 义 的 现 象发 生 。 因此 , 绘 画的美 学追求 , 给 人 的感 觉 一 般 是 沉 稳 油 画 , 黑色 的 般 以宗教 故事 、 神话传说 以及 现实生活 彩 的冷暖 变化 、 立体感 、 空 间感 以及 质感 。 盈, 充满 了生机。 为主 , 宣 扬 当时崇 尚的人 文主义 思想。 油 古 典 主 义 油 画 的色 彩充 分 利 用 光 线 和 阴影 背景衬托 出人物 的鲜活, 画的形式单纯、 庄 重、 充满理性 , 静穆、 简练 所 形 成 的人 物 或 景 物 自身 的 明 暗 变 化 控 制
越柔和。
饱和度和 透 明度 美。通过 光影的影响 、 亮暗的对 比 、 形体 的 古典 油 画色 彩的特 点有 :
的协 调 变 化 , 光影、 形体 对 色 彩 的 支 配 , 色 人物造 型更加 生动突 出。 古典油画色彩总体上是含蓄 、 内敛 明暗的转折 , 其相对应的表现手法有“ 加 光 古典 主义 油 画色彩利 用色彩 规律 、 透 彩 与造型等 , 的 。创 作者 通常会谨 慎选择 , 避 免使用 大
古典油画的基本作画程序

古典油画的作画程序较为严格,一般都会先在纸上确定一张油画的素描线稿,然后同比例放大到油画布上,之后再在有色的画底上用浅色颜料塑造出完整充分的素描关系,干透后再在上面进行透明罩染。
尽管17世纪后许多画家开始作画时使用了一些类似今天用颜色去直接塑造形体的技法,但是直到19世纪前在欧洲油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这种透明画法。
不论是格列柯、鲁本斯、伦勃朗等所创作的那些写意倾向很明显的巍巍大作,还是文艺复兴早期北欧画家的那些精雕细刻的作品都是如此。
我们在这里将从古代文献上了解到的几位有代表性的古典油画大师的作画程序作一个大致的介绍,他们是凡·艾克、达·芬奇、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
了解一下他们所使用的油画技法的异同之处,对我们去探索古典油画的奥妙是大有益处的。
凡·艾克是公认的古典油画的奠基人。
他所发明的油画技法对后来油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严格地说,我们在前面古典油画的材料的整理方法一节中所介绍的那一整套,基本上都没有超出他的贡献。
早期的油画还是保留了许多脱胎自坦培拉的痕迹,许多油画作品本身就是用坦培拉作底后完成的。
油画:《乔瓦尼·阿诺菲尼与妻子》画家:凡·艾克凡·艾克的油画多是画在木板上的,将麻布贴在刷过6遍胶的木板上,然后用白垩粉调胶均匀地涂在画布上。
将素描稿仔细地透在画底上,然后用软毛笔调和坦培拉作出精确的素描关系。
用熟油、松节油和媒介剂调色由浅入深地上色。
待单色稿干透后涂一层发光剂使白垩底子不致吸油。
上第一遍颜色时每种颜色均应加少许白粉,然后在上第二遍色时,所调入的白粉应相应少一些,使画面的色彩逐步产生透明的感觉和鲜明的色相。
进行透明罩染,达到油画最终的效果。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与科学的巨匠,他将艺术与自然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显示出他跨越各个领域的非凡才能。
油画:《蒙娜丽莎》画家:达·芬奇达·芬奇在作画前先在木板上刷一层平滑光洁的石膏与胶的调料,待石膏底干后用一种接近皮肤的颜色起稿。
油画材料与技法——宾卡斯油画讲解

依托材料的选择和三大类胶的准备首先,根据创作需求和依托材料质地的软硬来选择不同的准备方式。
化学合成胶制作依托材料化学合成胶基本上分为两大体系:乙烯和丙烯,这是两种白色的液态粘合剂,也称乳液。
在法国大约有二十几种选择的可能性,它的性能各异,成分复杂。
化学合成胶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胶性,另一类是粘合剂类。
在绘画中需要的合成胶的性质属于粘合剂类,特点是无色透明、柔软,可形成有韧性的薄膜而不被溶解。
注意:切勿使用胶类性质的合成胶,这类材料有很强的渗透力而不能形成有韧性的薄膜,对画面具有破坏性。
还有一类介乎乙烯和丙烯之间的乳液,音译为:卡巴洛尔,卡巴布莱斯二种(其中卡巴洛尔可用聚醋酸乙烯乳液即乳白胶替代)。
这两种材料是20世纪可用于绘画中的最佳材料。
其特点是透明无色、柔软和坚固、有光泽、有相当的抗光性。
卡巴洛尔较稠,最多可溶8倍水,可与纤维素胶合用,结实牢固,是做依托材料和调色的理想材料。
卡巴布莱斯较稀,可溶4倍水,可替代光油使用,也可用于水彩画。
画布涂料剂的配制:西班牙白粉1份+钛白粉1份+水1份(可根据需要量多少加)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卡巴洛尔1份,充分搅拌匀即可使用。
西班牙白粉可用大白粉替代。
A.画布制作底子的步骤:(1)卡巴洛尔1份+6倍水搅匀,用宽笔与画布成45°度角刷匀画布第一层;(2)待第一层干透,再用画布涂料剂刷第二层或第三层。
涂料剂最多刷两层。
注意,刷每层时如有胶液渗透到画布的背面,马上用海绵吸掉或用调色刀刮掉,使只不影响画布正面的伸缩。
B.木板上制作底子的步骤:(1)卡巴洛尔1份+6倍水搅匀后在板的正反面同时各刷一层;(2)待第一层干透,在板的正面刷5层涂料剂,背面刷3层涂料剂。
注意,每层都须干透后才可刷下一层。
两面刷胶的目的是防止木板变(弓)形。
C.纸上作画的准备:画纸是按重量区分的,从30g到300g纸型不等。
只刷一层卡巴洛尔即可作画,也可以只刷一层涂料剂就作画。
卡巴洛尔具有抗油性,涂料剂属于半吸油性,可根据作画需要和用纸张的薄厚来选择方法。
欧洲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技术美

欧洲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技术美作者:孙海佳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4期摘要:14世纪到16世纪的古典油画技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色彩与造型相分离,运用提白和罩染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物象的光滑质感和体积感。
欧洲古典透明画法是人类历史中从尊重自然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利用客观自然规律所表达的一种视觉美感。
体现了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的目的。
传统油画中艺术形象所体现的美必须也只能通过传统油画的各种技术作为物质载体体现出来。
这种由技术上美感反映出的精神上的美感就使得古典油画有了很强的绘画性。
克劳德·伊维尔是法国当代超写实主义画家,是世界上著名的幻境画画家,以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世界画坛。
关键词:透明;提白;罩染;技术古典油画透明绘画技法是指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的油画技法,主要包括的是尼德兰的油画技法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
尼德兰的油画技法是以凡·爱克为代表的油画技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是指以达·芬奇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技法和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技法。
使坦培拉与油彩结合画法进一步向油性颜料和技法过渡并做出贡献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以贝利尼、乔尔乔涅和提香等人为代表的画家继承了油画混合绘画技法,开创了使用亚麻布深色底子作画的先例,在运用油画色彩、罩染技巧和用笔塑造形体上开拓了新的视觉效果和绘画观念。
“古典透明画法是欧洲古代大师常用的一种技法,是古典油画的主要特征。
这种画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色彩与造型相分离。
作者在起稿前不必过多考虑画面的最终色彩或色调,而主要研究画面的构图、物象的造型,这样画家的精力就可以全部集中在这些方面,即在一种称为‘纯灰画法’的过程中进行。
”在传统上,这个过程基本上是用一个基本的单色层来完成画面中需要表现的内容,再用坦培拉白提出亮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表现的完整、充分,使画面中的构图、造型基本完成。
等到素描造型完成之后,画家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色彩的绘制中了。
古典油画技法与绘画技巧

古典油画技法与绘画技巧油画是一种传统绘画的形式之一,它的发展历程也是颇为久远的,而对于古典油画来说,更是长期扎根于人类的绘画史上,而对于古典油画的技法,更是有不少了,我们先现在就来看一下。
古典油画欣赏一、古典油画技法:透明覆色法1、在细棉布或细麻布上用“油画底料”做底子,干透后再做一次,干透后磨去凸起的颗粒待用;2、用铅笔仔细起稿,应详尽、准确;3、用熟褐、培恩灰、锌白调成淡灰色勾轮廓,待干透;4、用熟褐、培恩灰、生赭、锌白调成渐变色阶,画成一幅素描状的单色画,如同发黄的老照片,待干透后,用沙皮磨去凸起部分;5、用去色调色油(整瓶油看上去不发黄,无色透明)调制油画色,至透明状。
分层给单色画上色,一层干透后,磨平,再上一层,由暗至明,层层渲染。
犹如给黑白照片上色。
也可每次上色后用油画刀砑光,直至出现镜面效果;6、全部干透后(一般6个月)上“上光油”,干透后再上一次。
现在也有人用直接画法画出仿古典的效果,较为省时省力。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
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
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
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
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二、古典油画技法: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
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
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油画画作中综合运用。
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
古典油画画底的制作方法

在学习古典油画技法之前,花点时间研究下古典油画底的制作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油画底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作品的保持年限和绘画时的手感与不同效果的实现,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实用的制作油画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油画可以画在各种不同质地的底子上,画在各种板材如木板、层板、金属板、玻璃板、硬纸板(包括比较硬质的纸)和不同质地的纤维织物上。
欧洲古典油画大都选用各种不同纹理的亚麻布或高品质的棉织布料。
完成一幅油画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刮(刷)胶,然后用一种经特殊配制的底料涂刷在紧绷于内框的画布上。
古典油画时期的画家在作画底时都是使用的动物胶,即动物的皮或骨头中提炼出的胶质。
经过漫长时间的检验,他们认为其中犹以兔皮胶为上乘。
皮胶其柔软度较强被认为比骨胶好(因为骨胶易碎,容易造成画布表面的龟裂)。
现代画家常常使用化工合成胶即人们俗称的乳白胶。
化工合成胶柔软、透明、附着力和抗油性都比较强并且不易溶于水,因而是一种比较方便实用的新型的油画制底材料。
应该说动物与化工合成胶的性能各有其优缺点。
动物胶是绘画中的传统用胶,几百年来经受过了时间的检验。
无数的绘画杰作能够流传至今这本身就证明了它的性能优良。
然而动物胶毕竟是有机物质,年长日久,会被霉变氧化,同时易受潮湿空气的影响。
化工合成胶是由某种无机物质合成,因而避免了动物胶的这些缺点。
但化工合成胶也绝非万能之物,至少它的性能还需通过时间去作出最后的检验。
我们在这里还是言归正传,先回到古典油画的第一步——涂(刮)胶的技术上来,在这里先以伊维尔的技法为例:(1) 刮胶将碎成小块的皮胶(兔皮胶或猪皮胶,也可以食用明胶代替)置入凉水中浸泡6小时待胶块软化后取出,然后置于25。
一30。
温水使之溶化,其浓度不定,用手沾一点似半流质即可,待胶液冷却至17。
时即可往画面上刮胶。
刮胶的方法是将胶液用刮色刀刮在画布上。
具体操作的方法是先横刮,然后再竖刮,直至整张画布都刮满为止。
同时用笔将画布的四周也刷上胶,目的是防潮。
油画透明画法的特点与实践

油画透明画法的特点与实践【摘要】透明画法是古典油画的传统技法,它和直接画法在材料和技法方面有很大不同,二者的视觉效果也大不相同。
学习和掌握透明画法,研究透明画法的技法对于丰富油画语言很有助益。
本文就笔者学习、研究透明画法的心得作一总结。
【Abstract】The transparent brushwork is the traditional skill and method of the classical paining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direct brushwork on the material, the skill and the method. In addition, there is big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on the visual effect. Therefore, it is very helpful for enriching the paining language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transparent brushwork and research the skill and method of it.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summarized what he has learnt in learning and researching the transparent brushwork.【Keywords】Painting Transparent brushwork Covering and dyeing Adhesive intermedium透明画法是西方古典油画的传统技法,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
过去中国油画界因受俄罗斯绘画的影响极深,直接画法占据统治地位,透明画法在国内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而且研究不深。
近年来,特别是在法国画家宾卡斯、伊维尔来华讲学之后,透明画法开始逐渐热络起来,至今已经涌现了一大批熟练驾驭透明画法的画家。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上)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一般指历史上从欧洲14世纪的文艺复兴初期起到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阶段的写实绘画风格,这是西方油画最重要和持续时间最长的绘画主流风格。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总体上以严谨的写实造型为主,在色彩上强调同有色,使用的主要技法是透明画法和多层混合技法。
然而这一时期的古典写实绘画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变化,很难简单地用一种风格或技法来概括,如佛拉芒画派、威尼斯绘画、鲁本斯、安格尔、库尔贝等虽然都属写实风格,但其中差异是很大的。
油画:玛利亚·波提纳利,画家:汉斯·梅姆林早期的油画透明技法是单线勾勒轮廓和简单的明暗加上透明色平涂罩色,这也是最基本的间接画法,后来随着明暗和造型等绘画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用线条和明暗作完整的单色素描,最后罩上一遍或多遍透明颜色的技法。
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创作强调再现和造型的写实性,无论一次还是多层的色彩罩染都要服从于形体和造型,而透明画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可以把形的塑造与色的渲染分开,这样就可以在从容地集中精力把造型解决好后再考虑色彩问题。
因此创作稿子的造型要准确、肯定、充分,一般在上布前应有比较具体的素描准备稿子并应把形的问题解决好,尽量避免罩色时再去调整修改,留下后患。
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创作—般都使用白色或浅色的优质细纹油画布,白色的底子可以使光线通过透明的颜色层透射到画布后利用底子的亮度将色彩折射出来,产生具有深度的、表面透明光亮如玻璃釉色般的色彩效果。
无论是胶粉底子或油性底子,画布的底子涂层都要处理得平整。
用木炭在画布上起稿后可用定画液将稿子固定,然后用墨水、坦培拉颜色或丙烯颜料进一步定稿勾勒轮廓,轮廓的形要画得肯定、具体,因为在后面的罩色阶段基本小再对形作大的改动。
这一步的造型的准确才能保证后面罩色的成功,必要时应用坦培拉乳剂白色修改形。
应注意的是在油性底子上作画时不能用坦培拉乳液进行底层塑造而应用偏“瘦”的油性颜料作画以保证颜料层次间的肥瘦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油画透明技法(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古典油画透明技法的方法与地位作用2.使学生了解古典油画透明技法中使用的材料分类与区别3.使学生初步掌握古典油画透明技法的绘制步骤及其在油画临摹与写生当中的方法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古典油画透明技法的制作步骤教学时间20分钟教学过程导语: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关于油画的相关概念,材料介绍,技法介绍等,包括古典油画技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古典油画技法,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样来画古典油画静物,如何使用这古典油画透明技法。
这是油画最传统的技法,也是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技法。
一、古典油画透明技法:古典法是最早留下来被认为正宗典范的技法。
它的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层层罩染,二是直接铺色。
它们的共同点是注重对象描绘的精确性和立体感;造型严谨,用色单纯,刻画细腻,讲求滋润和柔和。
(以宾卡斯的古典油画透明技法为例)二、作品赏析:凡爱克: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性人物,改进丹培拉乳剂材料的方法,用油代替。
《阿诺尔芬尼夫妇像》空间,光线,细节,质感都有高超的把握。
伦勃朗:制造出各种对比效果,从透明与不透明,明与暗,清晰边缘与模糊云状边缘,一直到冷暖色对比。
上光着色与薄涂覆盖可以交替进行,亮厚暗薄。
三、技法步骤1、做框做底(胶底,油底)2、起稿定稿3、着色准备,罩基底色(达玛上光油∶亚麻仁油∶松节油=1∶1∶3)4、提白(向暗部过渡,制造飞白效果显出中间色调,此时画面的明暗对比应概括、强烈)5、罩染(提白与第三步的釉染反复进行,直到造型与色彩完美结合为止。
6、上光四、作业布置临摹一张40×50cm左右大小的古典油画静物,要求掌握材料选择与技法步骤的运用。
古典油画直接画法授课教案15世纪古典画家在处理花草时,往往采用直接画法,17世纪一些画家则开始更多地使用局部直接画法来描绘人物。
如委拉斯贵支后期作品的人物与服装善用透明画法与直接画法的混合技法。
19世纪法国画家安格尔则以直接画法为主,透明画法为辅的手段作画。
我认为直接画法利于色彩的呈现。
因此,我根据自己绘画特点和艺术追求,从效果出发按其所需择用表现技法。
多年的实践、感受与思考,悟觉油画布制作、绘制技法的得当运用和颜料之间的科学调合是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
反之,会招致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烦和作品龟裂、剥落与变色的严重后果。
一、画布制作:画布较平整,也可十分平滑。
我通常选择细致、质地紧密的亚麻布作画布,上兽皮胶为佳(指兔皮胶、鱼皮胶和牛皮胶),但由于国内难以寻见,目前只能以进口乳胶代之。
一般上两层底色,必要时可上三层,但第三层较薄。
在伽洪先生工作室进修期间,通常用亚麻仁油或核桃油调合色粉制成涂料。
因为油画颜料的成分是:核桃油或罂粟油或亚麻仁油和色粉,因而亦可直接以油画颜料代底层涂料。
画布成品,原则上以砂纸打磨后色层基本上填平麻布经纬线交叉间的低凹处为准,此时画布布画平整光洁。
底层色一般为灰色(包括多种暖灰色和冷灰色)。
二、作画前应将画布表面揩净,用一种油性彩色粉笔起稿,力求准确,削尖笔芯头后勾勒线条,笔误之处,可用小号油画笔蘸调色油轻轻数擦即可抹去,从而能求得准确到位。
定稿时,常用暗焦土色、凡·代克粽、马斯黑或象牙黑与优质亚麻仁油、松节油以1:2比例合成的调色油调合使用。
从整体出发,勾勒色线,色层不可过薄;完成时,应为深入精到的单色油画。
色干燥后采用直接画法铺亮部。
原则上使亮部与暗部厚度近似。
自上色始,运用獾毛扇形笔扫、擦,用平头貂毛笔轻揉或用刮刀平推,使画面较为平光,风干颜色后用零号铁砂皮加煤油在整幅画上轻轻打磨。
在上述画布制作要求中提及制成的画布表面应平整光洁,否则,由于布面经纬线交叉重叠处的微微隆起,经砂皮打磨后,在第一层色层上会泛现底层的灰色小点。
经过洗清画面显得平而无光,需喷一遍列泰契光油或薄刷一层稀释的弗拉芒膏调色油,使其略有均匀的光泽,然后开始铺第二遍色,可局部进行,方法同上,要尽量深入描绘与刻划。
完成此一步骤后,等色干,再加煤油打磨,但这时换用旧大号砂纸,因砂粒细微,利于控制。
上列泰契光油后,再上色,进一步深入。
按照上述方法周而复始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诚然,每磨一次,可保留的有效部分越多。
一般在肖像画中,人物面部、手部和皮肉显露部位,历经四至五次打磨,即画五到六遍可获上佳效果。
画面呈半透明状,从而使肤色更为自然与真实,又由于每次打磨与上光交替进行,画面颜色沉稳且具透明感。
此外,从某些表现效果出发,局部也运用透明色罩染画法。
我使用法国勒芒生产的勒芳布热瓦牌与塞奈利也牌、英国牛顿牌、荷兰伦勃朗牌和塔朗斯牌生产的油画颜料(包括各色透明颜料在内),也用法国勒芳布热瓦牌管装透明颜料与克利斯泰尔膏状调色油。
此种调色油完全适合各种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颜料稀释用。
直接画法步骤:一、油画布使用前需打磨平整二、油性铅笔起草磨平三、用凡·代克粽完成单色油画磨平四、上色、调合所有颜色时都必须加白色完成高调的灰淡的画面效果罩染透明色——1,松节油2,佛拉芒调色油3,扇形貂毛干笔,平头貂毛干笔——直至完成。
古典油画透明画法授课教案透明画法技法上要求首先作素描写生,完成素描稿后,又仔细地复绘到底色为灰色的画布上,一丝不苟。
他说18到19世纪的法国油画大师大卫曾反复强调:“作画应从落笔始力求准确,决不可认为不至最终阶段而自懈。
倘若只是随便涂抹理当别论,然而如起步有误,终局必然有失。
”伊维尔先生用色粉笔再作调整后,便用棕色调合由一份胡桃油,二份松节油合成的调色油,在画面上严谨无误地勾线,也上轻淡的明暗,使之较先前的素稿更深入。
待等画布上颜色干燥后即可铺色。
他通常用铅白色、赭黄色(土色)、赭红色(土红)、钴蓝色和暗焦土色调合铺第一遍色。
作明度反差较弱的高调塑造。
所用颜色都与铅白调合,笔到之处色层薄,呈半透明状,并用扇状獾毛油画笔扫和擦,使块面之间衔接柔和,过渡自然。
数日后,色干透后即可铺第二遍色。
上色前用刮刀平平一刮使画面显得平滑,然后清洗画面一次,清洗剂为:巴拿马树树皮的碎片5克浸泡在一升量的清水中一小时。
然后用海绵状泡沫塑料,蘸清洗剂轻擦,以此法使画面亮度统一。
晾干后,用平头大号笔刷薄薄的一层弗拉芒膏状调色油与松节油之比为1:2或1:3的液态油剂即可。
铺第二遍色阶段,铅白色减量,调色油成分不变,塑造方式如旧。
但需深入的刻划,追求接近对象,色彩依旧比对象略弱,略灰。
颜色干后,仍按上述方法洗清画面,再薄刷一遍弗拉芒膏调色油与松节油混合油剂。
干后罩色。
经弗拉芒膏状调色油与各色颜料调合后,即成透明颜料。
晕染中,使画面色度增浓的同时,力求最理想的完成效果。
这一阶段一般不用白色,必要时可加白,但必须谨慎。
经过罩染使画面色彩、空间质感、量感、体感均得以充分的体现。
作品定能显得沉稳、浑厚、透明和光亮。
透明画法步骤:一、启稿 a. 上色要平薄 b. 轻磨二、淡彩 a. 调所有色时,都加白色 b. 色平薄 c.轻磨三、赋透明色 a. 使用Medium Flamand或Medium Gustalb. 上色后(未干)用干笔“扫平”和将色“扫均匀”直至完成。
古典油画罩染技法1.起稿起稿阶段分两个步骤。
(1-)用木炭条起稿a.直接在画布底子上起稿。
尽量准确地造型,减少在画布上的擦改以免损伤底子。
起稿时以线条为主,只要明确形象的轮廓及重要结构线就行了。
完成后用软布轻掸去多余的碳粉只留下淡淡的线稿不致于污染颜色。
b.用转印的方法起稿。
先在与画布等大的纸上画出详尽的素描稿,然后用刺孔扑粉法,色粉转印法等方式把稿子转印画底子上。
这种方法可以让画家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构图和形象刻画等问题。
(2-)墨汁定稿用少量的水稀释中国墨汁,使墨线淡一些,用尖头毛笔或小号笔蘸墨汁按木炭条草稿勾勒,使画面形象更加明确并固定下来。
中国墨汁性能稳定,附着力强,气味好且无毒,是很好的油画定稿材料。
2.着色前的准备用宽笔蘸媒介剂或者乳液快速刷画布一遍,紧接着用软布或海棉擦一遍画布,将多余的媒介剂吸去,只留薄薄的一层吸附于底子之上。
第一层的媒介剂含油量应该少些。
作画要坚持“肥盖瘦”的原则,即各层的含油量由下至上递增。
媒介剂中松节油的含量可以从底层的3份至最后一层的一份。
这一层的目的是作为底子与颜色之间的介质,媒介剂既被底子吸收又与画在其上的颜料牢牢结合。
3.罩染基底色用媒介剂调和土红油画颜料,用宽笔刷上画布。
颜料的量要适中,使画面有一个半透明又沉着的效果,必须透出墨稿,如果颜色太重,要用海绵或软布快速吸去。
这一层的作用在于使画面得到一个稳定沉着的中间调子。
底层画色调并不透明,并且应该比透明色层浅淡,随后罩染的透明色层将逐渐的加深画面的色调,因为透明色层薄罩染后底层素描仍会透出,不会变动造型。
半透明的土红色经常被古代大师有目的地作为画面色彩留到完成阶段。
4.提白(传统上称为“灰色法”。
灰色可以是黑白调和成的浅灰,也可以是赭石和白调和的灰,或土绿和白调和得灰。
先用这些浅灰把素描关系和必要细节充分表达出来)趁土红未干,用乳液调制白色,用较宽的笔从形象的受光部开始下笔,将亮部画成白色的效果。
画的过程用一只干净的笔过渡白与土红,产生灰面。
这一步骤只塑造大的形体而不及细节。
亮部尽量画白,如果白度不够,覆盖于上面的色彩将不够明亮鲜艳。
画得时候应忘记现状,只有形体的明暗光影的关系,可以只按光的方向行笔。
完成了这一步骤,画面呈现的是以土红色为基础的调子素描。
5.罩染色彩开始之前,先检查上一步骤的颜料有没有干透。
如果用手轻摸还能带出颜色,那么不能急于罩染,不然会将白色带出而使色彩不透明。
视画面的需要,用吸色量大的大号软笔蘸媒介剂调透明纯色对形体罩染。
第一遍色罩染要大胆,不拘小节,灵活性也较大,可以是罩上同一色调,也可以分亮部,暗部和背景用不同的颜色罩染,也可以是亮部罩染,紧接着调配与形体色彩比较接近但较粉气的颜色画暗部,让罩染与刻画结合起来。
在需要的部位可以留出土红色使画面丰富透气。
罩染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0.罩染的颜色通常比较单纯,明净,不过多地调和复合颜色,每层薄如哈气。
由于透明色本身并不是“实体”,它的特征是依赖具有实体的底色,若在灰色层实体上罩染,最后呈现的效果便多少有些灰暗,因此需要把底色层中的亮部先提白或边罩染边逐次提白,方可获得亮部各浅色区域微妙而发亮的色彩变化。
而反复提亮会形成亮部厚,暗部薄的对比效果。
中间层次的灰色在底色层与透明层的多次交互作用下会产生微妙的“光学灰”1.媒介剂的量要控制。
不要使画面太湿太油,更不能产生流淌。
如果媒介剂使用过多,下一步提白时乳液与媒介剂就不能很好的结合,会产生小水滴般的颗粒挂在画面上,对画面影响很大。
2. 罩染过程中颜色不是一次画准,每次都要为后面留下罩染的余地。
每次罩染可以是比较浓重也可以是极薄的色层,慢慢让色彩准备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