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结构
第四章 地方政府体系结构

二、特殊型地方政府的特点。 特殊型地方政府的特点。 第一,从数量上看,在同一层级中, 第一,从数量上看,在同一层级中,特殊型地方政府为数 总是较少。 总是较少。 第二,从必要性上看,尽管特殊型地方政府的数量较少, 第二,从必要性上看,尽管特殊型地方政府的数量较少, 但这类地方政府历代都有,而且从世界范围看, 但这类地方政府历代都有,而且从世界范围看,也几乎各 国都有。 国都有。 第三,从稳定性上看,特殊型地方政府通常大都不稳定。 第三,从稳定性上看,特殊型地方政府通常大都不稳定。 第四,名称五花八门。 第四,名称五花八门。
Company Logo
省级政府 厅- 局- 委 处/ 室 自治州-地级市政府 局- 委- 办 科/ 室 县级政府 局- 委- 办 科/ 室(股) 乡级政府 科/办(股)
Company Logo
地方科层结构 1、省级:办公厅 、省级: 政治与行政综合管理机构(监察、民政、 政治与行政综合管理机构(监察、民政、 公安、司法、人事、编制、宗教等厅、 公安、司法、人事、编制、宗教等厅、局、委员 办公室) 会、办公室) 财政经济综合管理机构(审计、财政、 财政经济综合管理机构(审计、财政、 劳动、税务工商等厅、 劳动、税务工商等厅、局) 经济专业管理机构:农业、水利、 经济专业管理机构:农业、水利、粮食 等厅局委员会 科教文等厅局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地方政府党政结构
Company Logo
一、党的领导机构 党代会及其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组成: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 政治局 政治局常委、委员、候补委员 书记处 纪律检查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
Company Logo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党 的 全 国 代 表 大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中央军事委员会 书记处
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制度中国古代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秦朝和汉朝的统治,对中国的政治和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地方政府的组织和行政制度逐渐形成,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行政机构和行政职责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在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郡、县和乡三个层级。
郡是最高的行政区划,下辖若干县,县下辖若干乡。
这种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管理作用。
秦朝时期,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推行郡县制,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一系列的郡县。
这种郡县制在秦朝以后一直延续到汉朝,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在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方面,秦汉时期的地方政府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机构体系。
郡的行政机构主要由太守、郡丞和郡吏等组成。
太守是最高的行政长官,负责辖区的治理和统筹全局。
郡丞负责太守的协助和辅助工作,承担一部分行政职责。
郡吏则负责具体的办公事务,扮演着秘书、文书和档案管理的角色。
在县一级,行政机构包括知县和县吏等。
知县是县的行政长官,负责执行太守和郡丞的指令,管理和治理县内的事务。
县吏则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主要负责文书管理、档案整理等工作。
乡是地方政府的最基层单位,乡的行政机构比较简单,主要由乡长和乡吏构成。
乡长是乡的行政长官,负责协助知县管理乡内的事务。
乡吏则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承担文书管理等工作。
三、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责在行政职责方面,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各种行政事务的管理和执行。
主要包括税收、法律、军事和人事管理等方面。
税收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人口和财产等进行征税来获取财政收入,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行。
法律是地方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之一,地方政府负责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惩治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的正当权益。
军事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在秦汉时期,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地方的兵员和军队,参与对外的战争和对内的维护秩序。
第1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缺点: 第一,地方自治团体可能会存在本位主义; 第二,以地方利益和地方特殊性为借口, 使中央政府对全国性事务的政策不能落实; 第三,地方政府之间可能会囿于地方偏见 或地方狭隘的利益,在公共资源、公共产 品、公共事务的分配、提供和处理上产生 矛盾。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由本地居民选举产生、代表当地居民意愿的代议 机构,并由代议机构(权力机关)选出执行机关 即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在当地的代表, 是它们的下级机关。而在各级权力机关之间只存 在法律监督和指导关系。 行政机关对产生它的地方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 其领导。 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存在上下隶属关系,都是 中央政府在当地的代表。
地方政府学概论
பைடு நூலகம்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2)混合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主要优点):
第一,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能够使国 家的整体利益和地域的局部利益得以很好的协调地发 展; 第二,政治上分权和行政上集权的有机结合,从而保 证政府整体效益得到较好地发挥; 第三,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国家通过在各级行政机 关之间建立起上下隶属的领导关系,保证了全国行政 的基本统一和一致; 第四,有利于发扬政治民主,国家承认地域居民对当 地事务拥有的权力,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进行 治理,推进了政治民主在地方的发展。
3.混合体地方政府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依据巴黎公社政权建设 的经验,在苏联产生的地方政府,后被二战 后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东欧与中国等 所仿效。由于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基本组织原则,这种地方体制又被称之为民 主集中制体的地方政府。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1)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民国时期的地方政府建设

民国时期的地方政府建设在民国时期,地方政府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封建统治体制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政治秩序。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建设和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和成就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民国时期地方政府的建设。
一、地方政府组织结构民国时期,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省、县和乡三级。
省级政府是地方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统领全省大政方针和行政管理。
县级政府是地方政府的基层组织,负责管理和服务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卫生等事务。
乡级政府则是更细分的行政单位,负责对乡村的管理和服务。
这一三级结构体系在整个民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为地方政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地方政府的职能地方政府在民国时期承担了许多重要的职能。
首先,地方政府负责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全。
他们组织警力,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地方政府负责经济发展和资源管理。
他们制定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提升地区的综合实力。
还有,地方政府还负责教育、卫生和文化事务的管理。
他们组织教育机构,提供卫生服务,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在民国时期承担了多样的职能,为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地方政府的建设成就民国时期的地方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推动了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
其次,地方政府在卫生领域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他们积极组织医疗资源,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再者,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做出了努力。
他们修建公路、通信设施等,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地方政府还积极推动地方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这些成就为地方政府的建设树立了榜样,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起来,民国时期的地方政府建设在岗位分工、职能划分、成就展现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第四章:地方政府层级与条块结构

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层级比较
国名 国家结构 层级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日本 菲律宾 土耳其
单制 单一制 单一制
2 3 4
37.78 29.94 77.95
12685 7530 6550
泰国
越南 比利时 法国 意大利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4
3 3 3 3
51.31
32.96 3.05 55.16 30.13
• 2、改革的设想 • (1)简化层级最为可行的方法是撤销地级市, 由省直接管县。 • 作为派出机构的地级市的建制曾经起到积极作用: • A,出于现实管理的需要,一个省级政府通常下 辖七八十个甚至上百个县级政府,在现有的政治 体制下,很难由省对县进行直接管理,需要两者 之间有一个中间层级的地方政府;
中国历年行政层级数统计
层级 二级 虚三级 实三 级 三、四 级并 存 276 四级以 上
年数
290
610
600
350
比例
13.6
28.7
28.2
13.0
16.5
• (3)层级过多的弊端:
• A、我国由于政府层级过多、职能转变滞后 以及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大量的 地方政府职责模糊和交叉、财权和事权不 协调的现象。 • B、层级过多使各级间信息传递受阻、效率 降低。 • C、层级过多造成省以下财政体制差异过大, 也容易造成财政截流,增加政府运行成本。
• 准四级制:贵州省——铜仁地区——印江土家族 苗族自治县——乡、镇; •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兴泉县——乡、镇。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街道办事 处 • 四级制:省(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 —县(自治县、市辖区、县级市)——乡、镇 • 如: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乡、 镇 • 我国政府层级体现是省地县乡四级与准四级制并 存,四级制占90%。
第五讲地方政府的构成

二、行政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
行政体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
完全隶属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服从中央政府
或上级政府指挥,对其负责。由地方国家行政机
关构成,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
机关。 P84
帝制、自治国家高层地方、联邦直属地区
沙特:地区、分区、中区三级,加拿大西北、育空,芬兰省
1、绝对议行合一体制地方政府构成。
地方政府权力由一院制的地方议会 (或委员会)统一执掌,只存在一个地方自 治机关。地方政府单位就由地方议会(或 委员会)构成。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地方政府构成
选 举
地方议决机关 (议绝、执行、 行政权)
权力链
居
民
委 员 会
委 员 会
委 员 会
2、相对议行合一体制地方政府构成
1、地方立法机关
一般均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其存在与否、 名称和职责不太一样。 美国州以下地方立法机关称议会,权力广泛, 包括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调查权等。 法国的地方立法机关也叫议会,分为大区、 省和市镇三级,权力要小得多。 中国的地方立法机关为各立法仅、人事任 免权和监督控制权。
行政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
中央、上级政府
领 导
无议五所执
行政机关(行政权)
工作部 门
工作部 门
工作部 门
三、自治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
由宪法、法律、特许状或自治宪章规定的自治 机关构成。根据地方政府的议决权、执行权和
行政权行使机关不同,自治体地方政府单位分
绝对议行合一、相对议行合一、绝对议行分立
和相对议行分立体制。
选
举
议决机关 (议绝权)
彼此制衡
行政机 关(执 行、行 政权)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课件

02
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
地方政府 构的核心,负责执行地方政府的 政策和决策,包括教育、卫生、 公安、交通等部门。
02
这些部门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 负责各自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 ,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和管理。
地方政府的附属机构
地方政府附属机构是指隶属于地方政 府的机构,包括地方国有企业、事业 单位、社会团体等。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 建设。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激励公务 员积极履行职责。
06
地方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地方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方式
民众参与决策
地方政府应积极鼓励民众参与决 策过程,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 方式收集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 性和民主性。
信息公开与透明
某市简化企业开办流程
通过整合各部门职能,实现企业开办流程的简化,提高了行政效率。
某县政策执行创新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某乡镇公共服务提升计划
通过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培训服务人员,提高了乡镇的公共服务水平。
某市行政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实施行政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提高了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04
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评估指标
行政流程效率
评估地方政府在处理事务、审 批项目等方面的流程是否简洁
高效。
政策执行力度
衡量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的贯 彻执行情况,以及政策实施的 效果。
公共服务质量
评价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水平,包括教育、医疗、交通 等方面的服务质量。
行政人员素质
评估地方行政人员的专业能力 、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等方面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
一、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地方政府是指指挥和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分为三级:省级地方政府、地级市级地方政府、县级地方政府。
在组织结构中,省、市、县级地方政府分别设立了行政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其中,行政机关是地方政府的政治执行机构,负责处理地方政府相关事务。
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
而人民政府则是地方政府的执行机构,负责落实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和推进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
二、地方政府的职能地方政府的职能是指地方政府行使的权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管理、公共服务、经济管理、文化事务等方面。
同时,地方政府还具备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权、服务民生等功能。
在执行这些职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负责协调各方面合作,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三、地方政府的工作内容地方政府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内容。
在政治方面,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各项国家政策、制定相关地方政策以及加强基层建设等。
在经济方面,地方政府负责发展本地的经济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对外贸易等。
在文化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强文化建设、保护民族文化和推进文化教育等。
在社会方面,地方政府负责调解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等。
在环境方面,地方政府负责保障本地区的环境质量、推进生态建设等。
四、基层治理的定义和作用基层治理是指在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实行全民参与、统筹协调、依法治理、科学管理的政治和社会管理活动。
基层治理主要是基于参与的基本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和民众的沟通联系,从而实现社会发展和治理的均衡与协调。
基层治理的意义在于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政治稳定,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总结通过阅读本文,我们了解了地方政府组织结构、职能、工作内容以及基层治理的定义和作用。
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项事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治理则是推进地方政府事务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院体系
最高法院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其 他 专 门 法 院
石 油 法 院
农 垦 法 院
森 林 法 院
海 事 法 院
铁 路 运 输 法 院
高级法院
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 直辖市内设立
军 事 法 院
省、自治区辖市的
自治州内的
专门法院根据需要设置
中级法院
县和(县级)市的 自治县的 市辖区的 基层法院
按照行政区划设置
浙江
福建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云南 陕西 甘肃
1979.12
1979.12 1979.12 1979.12 1979.12 1979.12 1979.12 1979.12 1979.12
辽宁
贵州 宁夏 湖北 河北 吉林 天津 海南 重庆
1980.1
1980.1.15 1980.1.15 1980.1.17 1980.2 1980.4 1980.6 1988.8 1997.6.18
省份 时间 省份 时间
西藏
青海 新疆 河南 北京 江苏
1979.8.14
1979.8 1979.9 1979.9.12 1979.12.13 1979.12
山西
内蒙古 黑龙江 江西 上海 安徽
1979.12.25
1979.12.26 1979.12.26 1979.12.27 1979.12.29 1979.12.31
山东
1979.12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根据各地提供的数据汇总)
2.各级地方政府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地方政府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 机关的执行机关,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对上 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地方政府组成: 组成部门:政府办公厅(室)、各职能部门。 直属机构:负责某一方面专业性较强的行政事务机构,其地位低于组成 部门。 政府部门管理机关:地方政府部门管理的一些机关,其设立、撤销由地 方政府根据需要决定,但它们不是各部门的内设二级局。比如,文物局 (文化部门管理)、信访局(政府办公厅管理)、邮政局(信息产业部 门管理)。 派出机关:地区、街道办事处。 设在地方的垂直管理机关:不属于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但需要所在地政 府配合,共同管理某一方面的事务。
中央委员会
中央军委 大军区 党委 集团军 党委 师党委 省、自治区、 直辖市党委 市、地、州党委
中央国家 机关党委
国务院行政主管 部门党委 省级行政主管 部门党组 市级行政主管 部门党组 区县职能部门 党委或党组
企事业单位 党委或支部
团党委
区、县党委 乡、镇、街道 党委 村(居)委会 党支部
营党委
人大常委会会议每2个月至少举行1次,由人大委员会主任召集。人大常 委会主任会议处理常委会的日常工作。人大常委会还设立各种专门委员 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人大联络处不是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主要担负在省级人大常委会和 地区所属各县人大常委会之间的情况沟通工作。
省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设立的时间
连党支部
党政结构(以洪山区为例)
地方政府机构类型
第1级
地方政府
第2级
办 公 机 构
工 作 部 门
直 属 机 构
直 属 事 业 单 位
议 事 协 调 机 构
办 事 机 构
派 出 机 关
第3级
二级主体的内设机构
二级主体的派出机构
机构内的机构
政府机构类型:
代表团一般按选举单位或行政区划组成。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地方各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大 会闭会期间代行代表大会的大部分职权。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向本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并受本级人大监督。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不能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的任何职务。
检察院体系
最高检察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院
其 他 专 门 检 察 院 铁 路 运 输 检 察 院
派出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分院 自治州、省辖市的检察院
军 事 检 察 院
市、县(自治县)、市辖区
检察院
根据需要设置 按照行政区划设置
派出机构
(三)党政结构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处于国家政权体系的核心位置。 (1)政府领导由党委推荐(政府自身没有对本级政府最高 领导职务的推荐权和任命权)。 (2)政府干部由党委管理(“党管干部”原则)。 (3)政府部门中设立有“党组”(党在政府机关、人民团 体、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设立党组)。 (4)党对政府实行“分口负责,双重管理”。 地方党委将政府工作按照性质划分为若干个“口”(公交口 、财贸口、文教口、政法口),由同级党委副书记负责,以 加强对政府工作的领导。
地方政府机构(以珠海市为例)
3.各级司法机关
地方各级司法系统:主要包括各级法院、检察院,法院行使审判权,是 国家的审判机关;检察院行使检查权,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由于中国不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因此,三权分立意义上的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划分在我国并不是非常严格和绝对的,立法权、行政 权和司法权尽管大体上被分配给相互区别的机关来行使,但各个权力之 间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合和重叠。司法权在我国是由国家立法机 关、行政机关和法院、检察院以及其它司法组织,甚至中共党的机构共 同分享的,而司法机关也并不仅仅是指法院和检察院,还包括行政机构 的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以及其它具有权能的机关。
一、地方政府结构
地方政府结构
宪政结构
党政结构 地方党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层结构
地方人大人
常委会 地 方 法 院 地 方 政 府 地 方 检 察 院
领 导
各 级 人 大 间 关 系
各 级 党 委 间 关 系
各 级 政 府 间 关 系
各 级 法 院 间 关 系
各 级 检 察 院 间 关 系
(二)科层结构
国家 主席 国务院 全国 政协 省级人民 代表大会 常务 委员会 省级政协 市县级人民 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市县级政协 中级法院 乡镇人民 代表大会 市县级检察院 高级法院 省级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 委员会 最高法院 中央军事 委员会
最高检察院
省级人民政府
市县级 人民政府
乡镇人民政府
1.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各级人大: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含自治州)、县 (含自治县、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乡(含民族乡 、镇)人大。 各级地方人大是各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同级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基 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权中的“一府两院”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对 它负责,受它监督。 代表大会是各级地方人大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各级地方人大行使职权 的基本形式。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例行会议,如遇特殊情况,经1/5以上代 表提议,可召集临时会议;代表大会由主席团常务主席主持,常务主席 由主席团第1次会议根据上届人大常委会的提议而决定的,主席团则由预 备会议产生。乡镇人大的代表大会由大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