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集合式住宅的演变与发展

集合式住宅的演变与发展

集合式住宅的演变与发展摘要::通过对集合式住宅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内外集合式住宅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了集合式住宅在中国的不足和优点,为了以后住宅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住宅,集合式住宅,以人为本,住宅产业,合理用地Abstrac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omplex residences,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lex residences pointe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advantages of the complex residences in China, in order to later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using industry.Keywords :Residential complex residences, people-oriented, the housing industry, reasonable land1. 住宅的定义“住宅”一词是具有复合性概念的用途名称(Complex Package of Service),它包含了实质的蔽护功能(Shelter Package)与各种服务效能(Utility Package),以及外部性的社会环境条件(Social Package);住宅的意义与内涵随着个人的满足程度而有所差别,住宅不光是指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必须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场所,它可以是个清晰、具象的物体,也可以是极为复杂难以具体化的概念,而其基本性质应具备下列几个特征注:不可分割性、长久性、昂贵性、投资财、不可移动性、异质性、消费财。

[1]2.集合住宅的定义2.1 集合住宅的定义与分类“集合住宅”是相对于单一住屋的对应概念,并无绝对性的意义界定,而是强调其有别于单一住屋的多数(或复数)性格,以及因为数量而衍生出的社会性、结构性、甚至都市性等多方面的议题与意义。

建筑设计知识:城市综合体有哪些发展历程.doc

建筑设计知识:城市综合体有哪些发展历程.doc

建筑设计知识:城市综合体有哪些发展历程城市综合体有哪些发展历程?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近两年,住宅地产调控政策逐步收紧,房地产开发商纷纷从住宅地产开发转向尚未受到严格调控的城市综合体开发。

在全国各大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下滑的同时,不受限购的写字楼、商业营业用房则在不少城市量价齐升,成为开发商以及投资者转移目标。

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2013-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体行业投资与趋势分析报告》[3]的数据显示,2012年1-6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964万平方米米同比下降10.0%。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1.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7.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5%。

商品房销售额23314亿元,同比下降5.2%。

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5%,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5.4%。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形。

现代都市中,习惯快节奏的人们需要在一个方便、快捷、经济、
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里,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于是城市综合体便应运而生。

欧洲近十年(2011—2022)集合住宅设计发展趋势——基于密斯奖的分析

欧洲近十年(2011—2022)集合住宅设计发展趋势——基于密斯奖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2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0-0010-05 收稿日期 2023-01-19摘 要 集合住宅是当下的主流居住类型,欧洲作为集合住宅设计的先锋场所,探索欧洲集合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密斯奖作为欧盟官方建筑奖,能反映欧洲建筑设计的思潮变化。

该文以欧洲集合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欧洲社会背景的分析,将2011年—2022年获得密斯奖提名的欧洲集合住宅项目分为参与式住宅、社会住宅、低能耗住宅、改造类住宅和多功能住宅五类,再根据这五类住宅(2011年—2022年)的提名数量和设计实践的变化,总结欧洲近十年集合住宅的设计发展趋势,为我国集合住宅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欧洲 集合住宅 密斯奖Abstract Collective housing is the mainstream residential type at present. As the Europe is progressive at collective housing design, it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uropean collective housing design. As the official architecture prize of the European Union,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can reflect the ideological trend chang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in Europe, we divide the European collective housing projects nominated by the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from 2011 China.Keywords Europe, Collective housing, Mies van der Rohe Award(2011—2022)集合住宅设计发展趋势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ctive Housing Design in Europe in the Past Decade (2011-202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ies van der Rohe Award人类社会的居住模式已经完成了从分散独立型向聚焦集合型的转变,集合住宅成为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的主流居住类型[1]。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 (2)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 (2)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独特性
在具有典型性的基础上,应选择具有独特性的集合住宅案例 ,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方式。
03
CATALOGUE
集合住宅案例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法
文献资料收集
01
收集国内外相关集合住宅的文献 资料,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政策法规等,了解集合住宅的 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02
对比不同文献资料中集合住宅的 案例分析方法,总结出适合本研 究的分析方法。
02
在集合住宅建设中,应注重前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合理配置设施和资源。 同时,加强物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提升居住品质 。
03
在集合住宅发展中,应不断创新和完善,引入新的理念和技术,提高居住环境 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同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形成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
案例二
某集合住宅小区,以环保理念设计,采用节能材料和绿色能源技术。小区内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居民 生活丰富。社区活动频繁,居民关系融洽,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集合住宅小区,规划不合理,导致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物业管理工作不到位,服务水平低,居民 投诉多。小区环境脏乱差,绿化维护不力,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案例比较与总结
对不同集合住宅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
结合数据整理与分析的结果,对集合住宅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预测。
04
CATALOGUE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结果
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集合住宅小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设施完善。设计上注重居住舒适度和空间利用,绿化率高。物 业管理完善,服务优良,居民满意度高。

日本集合住宅技术的变迁和百年住宅体系89P

日本集合住宅技术的变迁和百年住宅体系89P

開発可换气热水器(1965年)
金町駅前小区(公団 1968年)
开发了HPC工法(H型高强度钢与予制混凝土板组装施工 ) (1969年)
由KJ(公团住宅)标准部品(1960年)向BL标准部品(1974年)转变
第3期要点 • 由于人口往大城市集中,解决城市住宅不足成为最大的 課題。为此、城市开始第一期住宅建設五年规划 (1960)。 • 因地价高涨,开发了高层建筑技术,开始建設高层住宅。 • 设立了财团法人住宅部品开发中心(現在的财团法人 BL),在继续采用以前的KJ部品的同时,也开始采用民 间开发的先进部品,发展成为现在的BL部品。
关键词: 公营住宅(1951),公库住宅(1950),公团住宅(1955), 住宅建设 十年计划(1955), 优先住宅供给量(主要2DK, “团地尺寸”), KJ部品
・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时期(1960年代)、 郊外大量建设公有住宅 ・东京都运营管理的东村山团地(居住小区)
・60年代的集合住宅 3DK ・住户居住面积:35㎡
(参照下图)
3. 更换· 维修部品合理
把配管不埋入主体结构,确保管道· 配线专用空间,供水·排水双层管方式等
【Cencury Housing System 认定标准】(1988)
1. 方案·设计 、 · 适应家庭结构变化的设计 2. 尺寸 · 主体结构的模数 · 内部空间的模数 · 部品和接口的模数 3. 部品分类和耐用性的水平 · 主体结构,内装,设备分离 · 适应可变空间的部品分类 · 按耐用性水平的分类 5. 提高耐用性的水平 · 提高主体结构耐用性的措施 · 提高抗震性的水平 6. 住宅部品 · 采用通用体系部品 7. 维修和管理计划 · 保障主体结构耐用性的维管计划 · 互换部品的维修和管理计划 · 总结维修检查的项目·内容·方法 8. 供应体系 · 为用户方便编辑手册 · 适合售后服务体系·收费服务体系 9. 适应环境保护 · 环境共生

北京住宅变迁史

北京住宅变迁史

北京住宅变迁史
《北京住宅变迁史》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人口聚集和住宅建筑发展的重要地区。

自元代起,北京的住宅建筑便开始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胡同街区和四合院住宅,成为了北京城市的代表性建筑。

在清朝时期,北京的住宅建筑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许多宫殿式的住宅建筑如故宫和颐和园等,成为了当时社会等级和文化地位的象征。

而在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西式建筑和公寓楼开始在北京城市中兴起,住宅建筑的造型和风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的住宅建筑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传统的胡同和四合院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北京的住宅建筑也呈现出多样化和高品质的发展态势。

如今,随着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住宅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生态环保和功能性的设计。

从传统的胡同到现代的高楼,北京的住宅变迁史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程,也为北京的城市形象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北京住宅变迁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历史考察,为我们展现了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住宅建筑发展演变之路,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希望未来,北京的住宅建筑能够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多的人文气息和时尚魅力。

浅析都市集合式住宅

浅析都市集合式住宅

浅析都市集合式住宅本文从发展的角度,现代城市需求与矛盾的角度,新型集合住宅模式出现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都市集合住宅的定义与特点、形式与分类及近年来的发展方向。

标签:集合式住宅;布局北京这个大都市中,紧凑的生活方式充斥着整个城市,给市民的工作及生活带了这样那样的矛盾。

集合式住宅应如何在这种变化中缓解矛盾,以便适应居住和工作这两个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

1、集合式住宅概述清明上河图是了解北宋时期城市建筑的一个难得的窗口,可以从图中明确读到城市组成的信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为中心的建筑群组,以街道作为发展轨迹扩展至整个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街道与建筑之间存在着一种称之为“灰空间”的檐下空间,通过它室内外之间形成了一个柔和的过渡。

所以在宋朝那个逐渐废止里坊制而商业发达的时代,沿街的店铺大都采用这种过渡空间的方式,这是半公共的空间迈向复合功能空间的第一步。

我们现在所说的集合住宅一词源于日本语中的日本汉字词。

在国际上的名称也很多,如“公寓式住宅”“集居住宅”等。

集合住宅是相对于独立式住宅而言的,底层联排住宅,多层,高层住宅都属于集合住宅概念范畴。

集合住宅的出现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集合住宅复合功能空间是指在都市集合住宅建筑(群)中,即发生居住功能,又可能发生交往,办公,商业,小型生产活动等其他功能的空间。

具有更强的公共性。

2、SOHO现代城的集合式住宅形式SOHO现代城的出现使得关于商住楼的讨论空前热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对SOHO概念陌生化所产生的新鲜感;当然大量的商住楼在使用过程中定位不明确,对于是商是住业主们各执一词。

不同的行业对于商住楼的需求各不相同。

商住楼是基于住宅发展出来的一种复合功能集合住宅,正因为集合住宅建筑的大量性,廉价性与必须性,促使办公商业等功能在这里出现,因而,处理好这一类的复合功能建筑就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SOHO现代城的设计原则设定为:2.1住宅应具有社会生活的其他功能,其基本功能不能被破坏,而住宅本身在保持一定居住功能的前提下,还要兼容其他社会活动成为可能,于是住宅逐渐演变成社会生活的空间单位。

住宅建筑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住宅建筑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住宅建筑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住宅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与创新从早期的穴居、树居,到后来的干阑、木结构,再到现代的混凝土、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材料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其设计和功能也在逐步完善早期的住宅建筑早期的住宅建筑主要以自然材料为主,如土、木、石等在我国,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干阑式的住宅建筑这种建筑以木构架为基础,上面搭建屋顶,周围用土墙围护,具有很好的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同时期的其他地区,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也都有各自的住宅建筑形式古埃及的住宅多为砖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内部有多个房间古印度的住宅则以土墙和木结构为主,有的还采用拱顶设计古希腊的住宅则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具有对称的布局和精美的装饰古代的住宅建筑进入古代,住宅建筑开始呈现出更多的地域特色和功能分化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庭院式住宅,这种住宅以正房为中心,周围环绕着若干间厢房和耳房,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汉代以后,这种庭院式住宅逐渐成为主流,并延续至明清时期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住宅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古罗马的住宅建筑以石材为主,具有宽敞的内部空间和复杂的排水系统中世纪的欧洲,则出现了城堡式住宅,这种住宅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具有厚重的墙体和尖顶,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现代的住宅建筑进入现代,住宅建筑的材料和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世纪末,混凝土的出现使得住宅建筑得以摆脱传统材料的限制,开始向高层、大规模的方向发展20世纪初,钢结构的应用使得住宅建筑更加轻盈、坚固,摩天大楼开始在各大城市拔地而起与此同时,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使得住宅建筑的设计更加注重功能、简洁、实用代表人物如勒·柯布西耶,提出了“住宅是机器”的观念,强调住宅建筑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这一理念在我国的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工人住宅区和集体宿舍涌现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宅建筑的需求和审美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住宅建筑开始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同时注重环保、节能、舒适性等因素例如,绿色建筑、智能家居、装配式建筑等新兴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住宅建筑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从早期的穴居、树居,到后来的干阑、木结构,再到现代的混凝土、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材料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其设计和功能也在逐步完善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变化,住宅建筑将继续向着更加智能化、环保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现代住宅建筑的演变现代住宅建筑在20世纪中叶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一时期,全球化和技术革新推动了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和功能性的强化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挑战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一些原则,引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建筑元素和符号这种风格的住宅建筑在形式上更加自由,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使用者的需求和体验在技术层面,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出现,使得住宅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大大简化通过数字化的模拟和规划,建筑师能够更准确地预见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同时也便于施工团队的精确施工这一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效率和质量在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绿色建筑和生态住宅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些住宅建筑采用环保材料,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再利用,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太阳能板、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集成,使得住宅建筑不再是环境的负担,而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者在智能化方面,智能家居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住宅建筑的功能和便利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技术支持,住宅内的各种设备和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互动例如,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温控系统等,不仅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也增加了住宅的安全性和节能性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文化和地区的住宅建筑风格也开始相互融合和借鉴例如,亚洲的现代住宅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西方现代主义的设计元素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结合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住宅建筑的多样性,也促进了全球建筑艺术的交流和发展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也催生了高层住宅和集合住宅的广泛建设高层住宅以其节省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空间的优势,成为了城市居住的重要形式集合住宅则以其经济性、社会性和社区化的特点,满足了大规模居住需求现代住宅建筑在材料、技术、设计理念等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环保、智能化、多元文化融合等趋势,将继续影响着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住宅建筑不再是单一的功能空间,而是成为了一个融合技术、艺术、环境和社会价值的复杂系统未来住宅建筑的展望展望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环保、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例如,通过和大数据分析,住宅建筑能够根据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自动调整室内环境、设备和服务的设置这样的住宅建筑,不仅能够提高居住的舒适度,还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和资源管理在环保方面,未来的住宅建筑将继续推进绿色建筑和生态住宅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例如空气净化系统、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垂直农业等,住宅建筑将更加融入自然环境,成为生态循环的一部分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更加普及,例如屋顶光伏、墙面风力发电等,使得住宅建筑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在人文关怀方面,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注重居住者的情感需求和精神满足例如,通过设计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满足居住者对于个性化和创意生活的追求同时,通过社区化的设计,促进居住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此外,住宅建筑还将考虑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如老年人友好设计、儿童游乐区域等,以实现全龄化的宜居环境在社会责任方面,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注重公平性和可达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住宅建筑将不仅服务于中高端收入群体,也需要满足低收入和特殊需求群体的居住需求未来的住宅建筑,应当是包容和公平的,能够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适宜的居住空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的住宅建筑也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融合,将使得住宅建筑风格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发展,住宅建筑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既有地域特色又能满足全球化需求的作品,将是未来建筑师的重要课题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是一个集合科技、环保、人文和社会责任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它不仅是一个生活的空间,更是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与社区共生、与居住者共情的生态系统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是我们生活、工作、娱乐和思考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集合住宅最早的探索成果出现于法国巴黎中产阶级住宅中。

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头十余年问,雏形期的城市集合住宅在欧洲及美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

此时正值新艺术运动时期,集合住宅的设计带有明显的这一时代的风格。

20世纪初期,设计的出发点明确定位为为多个家庭提供住宅,对艺术造型的处理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城市集合住宅刚刚面世便因其更适合现代都市生活的合理性
表现出令人瞩目的生命力。

但此时的城市集合住宅服务对象主要为中产阶层,其
相关理论以及技术条件获得初步发展,对现代社会和城市的巨大价值开始显现。

20世纪20到30年代,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实现了一个观念的巨大转变:
首次将“社会"和“公众”作为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并将城市集合住宅看作现代
工业社会的根基和现代建筑学的中心问题。

勒·柯布西耶旗帜鲜明地指出:“设
计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标志"Ⅲ。

到20年
代末,欧洲各国建筑师展开了一场关于住宅密度与形态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
为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城市集合住宅开始肩负起其真正的历史
使命。

二战以后到七十年代由于各国住宅普遍数量上的严重不足,城市集合住宅成
为这一时期住宅建设的重点,各国都把城市与住宅的恢复和建设看作当务之急,
城市集合住宅迎来了它恢复和发展的新时期。

工业化的浪潮不可阻挡,城市集合
住宅的理论和实践毁誉参半,各国走过了十分相似但又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高度增长的结束,各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时期。

《马丘
比丘宪章》的颁布标志着城市规划和居住空间理论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各国集
合住宅的建设产生了由量转向质的巨大转变。

高层逐渐向中低层过渡:由新区开
发转向旧城改造;集合住宅逐渐回归城市街道;功能趋向复合:设计日趋多样化;
公众的参与越来越成为公共集合住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本主义与新的社
区理论的影响下,城市集合住宅终于从一味强调功能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思想中解
脱出来,向着更加丰富于人性和多元的方向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