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意义
醋酸工业中几种典型耐蚀材料的特性及应用探讨

瑞典SIS
法国NF 1Cr18Ni9Ti 321321S2012X18H9T SUS321X10CrNi Ti1892337Z10CN T181110Cr18Ni9304304S1504X18H10
SUS304X5CrNi1892333Z6CN1811000Cr17Ni14Mo2
316L 316S12SUS316L X2CrNiMo18102353Z2CND17112
强度介于锆702和锆705
锆706
成份相似, ,但抗拉性能则略低一些。,
备,如板式换热器。
锆材物理机械性能见表6。
表6室温下锆材的机械性能(T为测试样板厚度
牌号(
ZIR702
(
ZIR704
(
ZIR705
(
ZIR706 (
抗拉强度, MPa 379413552510屈服强度, MPa 207241379345延伸率012%偏差,
钛材的耐蚀性能次之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是醋酸工业中比较理想的耐蚀材料得注意的是这种材料对醋酸介质中某些有机根离子的耐蚀性比如i316st等188奥氏体不锈钢消耗相对最低价格也较便宜但其耐蚀性能范围较窄对醋酸等有机酸的耐蚀性能相对较差醋酸工业中往往使用在工况简单常温下的成品管线及阀双相不锈钢耐蚀性能较好强度更高但是双相不锈钢国内生产的牌号有限产量也有大部分材料还是依赖进口相信国内很多优秀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也会逐渐开发生产更多的双相不锈钢产品其前景将非常的广阔
表3锆材牌号表
牌号标准性质
Z ir 702ASTM R60702非合金Zr
Z ir704ASTM R60704Zr 2Sn 2Fe 2Cr
Z ir705ASTM R60705Zr 2Nb
Z ir706ASTM R60706Zr 2Nb
化学反应中ch-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化学反应中ch-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化学反应中的CH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如下所示:概述CH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元,它指代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学物质。
随着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化学反应中的CH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
化学反应中的CH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CH通常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单元,是构建生物大分子和有机分子的基石。
无论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还是核酸,它们的分子结构中都包含着大量的CH 基团。
这些有机分子不仅构成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物质,还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基础,如生物合成、新陈代谢等。
其次,CH在能源领域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富含有大量的CH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这些化合物转化为能量,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
此外,CH还是许多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成分,如生物质能、甲醇等。
此外,CH还广泛应用于药物和材料领域。
许多药物的药效和活性都与其中的CH基团密切相关。
通过对CH基团进行化学修饰和变换,可以合成出各种具有不同活性和特性的药物。
在材料领域,CH也是制造塑料、纤维等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CH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学键,可以构造出各种具有不同性质和用途的材料。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中的CH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深入研究CH的反应机理和性质,将有助于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新材料的开发和新药的发现。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对于CH的研究还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内容,引入了关于化学反应中的CH的讨论,并说明了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CH及其重要性。
首先,会介绍化学反应中的CH是什么以及其基本特性。
然后,会探讨CH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反应速率、产物选择性等方面的影响。
常用的有机绝缘材料及其性能

组成原子只有C和F(全氟聚合物),相 当于PE中的H全部被氟取代,又简称为F4
具有如下主要特性: ① 优异的介电性能 极高的电阻率和击穿强度,低介电
常数和损耗,及优异的耐电弧能力 ② 化学稳定性极高 没发现什么物质会与它反应
③ 热稳定性非常高 在 -40 ~ 260 ℃间使用数月后机械性 能和电性能无变化,熔点~370 ℃
F 原子紧密地包裹着C链, 使其免受其它“攻击”
由于以上优异的特性, 被誉为塑料王
强的C-F意味着不易断键、分子枝化和交联的可能性小,因 此呈线型,分子如同一根棒、易结晶,结晶度可到80-85%
缺点:熔融体的粘性高、加工成型困难、 只能采用粉料模压工艺、材料本身贵
? 耐电晕和耐辐射性较差
它仍是最重要的电气绝缘材料之一,尤 其在高频、高温和高腐蚀环境中的应用
成为各类“高级(要求高的)”传送线 的绝缘层,如射频传输线、计算机传输 线
氟聚物家族中还有H未完全被F取代的:
聚氟乙烯(Polyvinyl Fluoride, PVF)
[ 由氟乙烯聚合而得,结构式: CH2 CHF ]n
聚偏氟乙烯(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or PVF2)
其在电气上的主要应用是电容器介质,由于其击穿场 强远高于电容器绝缘纸,储能密度(正比E2)提高许 多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 Cl
[ 由氯乙烯聚合而得,结构式: CH2 CH ]n
生产工艺简单、原料丰富、成本低,是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
结构单元中,Cl对H的取代赋予了高分子的极性,因 此介电常数和损耗(εr ~ 3.5, tanδ=10-2 ~ 10-3)较PE 大、电阻率较低,εr和 tanδ的温度变化也较大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多种优异的物化特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一种由有机硅化合物合成而来的人工合成橡胶,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密封材料、绝缘材料、电子器件等各个领域。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的定义与组成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其特性和用途以及硅橡胶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元素。
接着,将探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的合成方法与工艺条件,既介绍传统合成方法,又探讨新型合成方法,并阐述了合成过程中关键工艺条件与影响因素。
其后,将重点研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的物化性质及其对应用的影响,涵盖了分子链长度与性能关系、分支度和交联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机理以及其他物化性质对应用特性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最后,将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进行综述,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并给出结束语。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介绍和解释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的概念、组成、合成方法以及其物化性质对应用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方面,旨在增加人们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的了解,并为材料科学领域中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此外,我们还希望通过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推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在更广泛领域内的应用。
2.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链的定义与组成2.1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特性和用途: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是一种合成橡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耐性。
它通常被用作密封材料、电气绝缘材料、涂料添加剂等,因其出色的耐高温、抗老化和耐腐蚀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化工等领域。
2.2 硅橡胶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元素:硅橡胶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组成,其中二甲基硅氧烷单元通过硫醇交联剂或过氧化物交联剂进行交联。
在聚二甲基硅氧烷链上,每个碳原子上连接有两个甲基基团(CH3)和一个乙烯基团(CH=CH2)。
这些有机侧链使得该橡胶具有优异的弹性和可加工性。
建材ch5(水泥)

*
19
土木工程材料
第五章
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Geosciences
*
8
土木工程材料
第五章
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Geosciences
3、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 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简称粉煤灰水泥,代号为P·F
• 粉煤灰掺加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20%~40%
*
9
白水泥等级
白度级别
优等品
特级
一等品
一级 二级
合格品
*
二级 三级
土木工程材料
第五章
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Geosciences
标号
625 525 525 425 525 425 425 325
325 16
四.膨胀水泥 膨胀水泥是硬化过程中不产生收缩,而具有一定膨胀性
一、混合材料
• 混合材料一般为天然矿物材料或工业废料 • 根据其性能分为: • 1. 活性混合材料 • 能起化学反响,凝结硬化后具有强度 • 常用活性混合材: • 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粉煤灰 • 2. 非活性混合材料〔又称为填充材料〕 • 不能与水泥起化学反响或化学作用很小,仅能起调节水泥强度、
能的水泥。
工程应用
在道桥工程中,膨胀水泥常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机场道面 或桥梁修补混凝土。此外用于防止渗漏、修补裂缝及管道接 头等工程。
*
17
土木工程材料
第五章
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Geosciences
材料性能 Ch1_Uniaxial Mechanical Properties讲解

Ductility/塑性
Ductility is a solid material's ability to deform under tensile stress before fracture
-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断开破坏前而能产生的塑性变形量的能力。
Ductility/塑性
1. Percent/specific elongation %EL /延伸率
We must therefore select a material that has high yield strength, or we must make the component large enough so that the applied force produces a stress that is below the yield strength.
物理意义:σs代表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抗力,是材料设计和选材的主
要依据之一。
Yield strength is an important indictor for the most engineering design, which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raw material quality, chemical composition
B: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Pb 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4.Seg.IV(BK) ― nonuniform/localized plastic deformation, concentration of plastic deformation 局部集中塑性 变形
第一章 绪论
The most common properties considered are strength, ductility, hardness, impact resistance, and fracture toughness.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性能和应用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性能和应用1概述树脂是一种俗称,指制造塑料制品所用的高分子原料,凡未经加工的任何髙聚物都可称为树脂。
聚酯指的是二元竣酸和二元醇经缩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
聚酯树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饱和聚酯树脂,其分子结构中没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如聚对苯二甲酸乙烯酯。
这是一种热舉性树脂,可以通过喷丝头注射成型得“涤纶”纤维,也可以制成薄膜,即“涤纶”薄膜。
另一类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可用适当的引发剂引发交联反应而成为一种热固性塑料。
本书中所叙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即属此类,为方便起见也常简称聚酯。
不饱和聚酯分子在固化前是长链形的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以下简称分子嵐)一般为100〜3000,这种长链形的分子可以与不饱和的单体交联而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庞大的网状分子。
不饱和聚酯是增强塑料中使用最普遍的树脂。
在增强塑料领域中,热W.固性树脂用最约占75%,热塑性树脂用址正在增加。
热固性树脂的品种有多种,其中不饱和聚酯用量远远超过其他各种树脂,因为不饱和聚酯具有特别有利的加工工艺条件,而且价格便宜。
例如酚醛树脂价格虽然低于聚酯,但在加工固化时要排出水分,形成蒸汽,必须采用较高的成型压力(一般为8〜30MPa)和升温条件,因而需要较大的压机才能生产。
不饱和聚酯在加工固化时不排出水分或其他副产物,因而可在较低的压力和温度下成型。
实际上,不饱和聚酯大量使用于常温与接触压力卜加工成各种制品,这是其他树脂所不可比拟的。
聚酯和其他两种常用的热固性树脂固化后的性能对比见表卜1。
衰1-1 3种热固性树脂固化后性能对比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后虽然可成为不溶、不熔的热固性材料, 但其力学性能很低,不能满足大部分使用的要求。
如用玻璃纤维增强则成为一种复合材料,俗称玻璃钢。
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化学腐蚀、电绝缘、透微波等许多优良性能,而且成型方法简单, 可以一次成型各种大型或具有复杂构形的制品,成为一种具有很大优越性的新型材料。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应用

5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应用格便宜。
由于其良好的光学和生物学性能,可应用于紫外线保护。
如果水表面接触角大于130。
或小于5 °可将表面分别定义为超疏水或超亲水表面。
各种玻璃制品具有防雾功能,如镜子,眼镜,具有超亲水或超疏水表面。
例如,冯等人发现可逆超亲水性和超疏水性,可来回切换二氧化钛纳米薄膜。
用紫外光照射二氧化钛纳米棒薄膜时,光生空穴和晶格氧产生反应,表面氧空缺。
动力学上,水分子与这些氧空缺相协调,球形水滴沿纳米棒填补了凹槽,并且在二氧化钛纳米棒薄膜上分散,接触角约为0° -这会导致超亲水二氧化钛薄膜。
羟基吸附后,表面转化成大力亚稳态。
如薄膜被放置在黑暗中,被吸附羟基逐渐取代了大气中的氧气,表面回到原始状态。
表面润湿度由超亲水转换成超疏水。
由于超亲水或超疏水表面,许多不同类型的表面具有防污、自洁性能。
电气或光学性质随吸附而产生变化,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也可用来作为各种气体和湿度传感器。
就未来的清洁能源应用而言,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是寻找高效电力和/或氢气材料。
如二氧化钛和有机染料或无机窄禁带半导体敏化,二氧化钛能吸收光,形成可见光区域,并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应用于太阳能电池。
Gratzel领导的小组,运用染料敏化太阳能技术,实现了将所有太阳能转换成电流,转换效率物10.6%电流。
人们广泛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用于水分解和制氢,这是因为于水氧化还原时,其具有合适的电子能带结构。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另外应用-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与染料或金属纳米粒子敏化时,形成光致变色。
当然,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众多应用之一是光催化分解各种污染物。
5.1光催化应用二氧化钛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无害环境的光催化剂,广泛用于各种污染物的降解。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还可以用来杀死细菌,可处理大肠杆菌悬液。
发亮的二氧化钛具有强氧化力,癌症治疗中,可用于杀死肿瘤细胞。
人们广泛研究了光催化反应机制。
半导体的光催化反应原理非常简单。
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二氧化钛带隙,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所谓有用 — 使用性能
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铸造性能(热加工) 焊接性能(热加工) 热处理性能(热加工) 塑性加工性能(热、冷加工) 切削加工性能(冷加工)
2. 所谓制造—工艺性能
(原材料变成产品)
它们之间有联系、有区别,有统一、有矛盾,应合理应用。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硬度测试方法:
1. 布氏硬度 GB231-1984 2. 洛氏硬度 GB230-1991 3. 维氏硬度 GB4342-1984
硬度测试三要素:
1.载荷大小 2.压头尺寸 3.加载及保压时间
一、力学性能
1. 布氏硬度(HB) GB231-1984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HB = F/S
2.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其成分和组织结构是敏感的,
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其改变。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三)弹性——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弹性行为的综合性能指标。
滞弹性(弹性滞后):加载时应变不立即达到平衡值,卸载时变形也不 立即恢复。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一、力学性能 二、物理性能 三、化学性能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一)强度 (三)弹性 (五)硬度 (七)疲劳性能
(二)刚度 (四)塑性 (六)韧性 (八)耐磨性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a)拉伸
(b)压缩
(c)弯曲
(d)剪切
(e)扭转
一、力学性能
HBS — 淬火钢球 (<450HB) (新国标中HBS已取消) HBW— 硬质合金球(<650HB) 1)误差小,重复性好。 2)压痕面积大,不适合成品检验。 3)与强度σb之间存在近似的换算:
布氏硬度计
σb 0.36HB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1.1 材料性能依据
材料的性能是用于表征材料在给定的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是其内部依据,材料成分和结 构确定后就表现出一定的性能。此时的“结构”包含四个层次
:
1. 原子结构 2. 结合键
3. 原子排列方式
4. 组织
注意:(1)结构不敏感性能:E、Tm等。
(2)结构敏感性能:强度、塑性、韧性等。
对于易受振动且要求消振的零件,如机床床身和汽轮机叶片,要求材料 具有良好的消振性。机床床身可用灰铸铁制造,汽轮机叶片则采用 Cr13型钢 制造。
对于仪表上的传感元件和音响上的音叉、簧片等,则不希望有滞弹性出 现,选材时应予注意。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四)塑性——在外力作用下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即材料断裂前的塑性变形能力。
一、力学性能
2. 洛氏硬度(HR) GB230 -1991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洛氏硬度计
HR = (0.2 - △h) / 0.002 (mm), 其中 △h = h1 - h0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洛氏硬度的种类及应用:
(1)HRA(金刚石圆锥)— 高硬度表面、硬质合金 (2)HRB(淬火钢球) — 未淬火钢、灰铸铁、有色金属 (3)HRC(金刚石圆锥)— 淬硬钢、调质钢 洛氏硬度共15种标尺,每一种标尺硬度适用范围不同。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二)刚度——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如果说强度保证了材料不发生过量塑性变形甚至断裂的话,刚度则保 证了材料不发生过量弹性变形。 实际工件的刚度首先取决于其材料的弹性模量,即E
E = σ/ε
注意:
1.对于金属材料而言,其弹性模量E主要取决于基体金属的性质。当基体金属确定时, 难以通过合金化、热处理、冷加工等方法使之改变,即 E 是结构不敏感性参数。
1. 伸长率,以δ表示
l1 l 0 δ 100% l0
A0 A1 100% A0
2. 断面收缩率,以ψ表示 (新国标中用Z表示)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五)硬度—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硬度试验的优点:
1. 硬度试验设备简单,操作迅速方便。 2. 一般不破坏成品零件,无需加工专门的试样,试验对象可以是各类工程 材料和各种尺寸的零件。 3. 硬度与强度、塑性、耐磨性之间的关系密切,可按硬度估算强度而免做 复杂的拉伸实验。 4. 硬度与工艺性能之间有联系,可作为评定材料工艺性能的参考。 5. 硬度能较敏感地反映材料的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变化,可用来检验原材料 和控制冷热加工质量。
4. 锉刀法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一组硬度差为5HRC的锉刀。例如:10HRC、 15HRC、 20HRC等。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六)韧性——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的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 能 力,它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一)强度 -----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变形与断裂的抵抗能力。
1. 比例极限 σp
2. 弹性极限 σe
3. 屈服强度 σs 4. 抗拉强度 σb(新国标 中用Rm表示)
低碳钢拉伸flash演示1
低碳钢拉伸flash演示2
拉伸实验视频 屈强比( σs /σb ),其值一般在0.65~0.75之间。屈强比愈 小,工程构件的可靠性越高,万一超载也不会马上断裂;屈强 比愈大,材料的强度利用率愈高,但可靠性降低。
一、力学性能
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密度之比。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名称
纯铝 纯铁 纯钛
密度 (g/cm3) 2.7 7.87 4.5
强度 (MPa)
比强度
80~100 30~37 180~280 23~36 405~500 90~111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拉 伸 试 样 的 颈 缩 现 象
一、力学性能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洛氏硬度计
一、力学性能
3. 维氏硬度(HV) GB4342 -1984
(1)金刚石正四棱锥压头,精确 操作复杂,适用于科学研究。 (2)压力可选5~120Kg间的特定 值,适用各种硬度值的测量。 (3)压痕小,可测表面硬化层。
§1.2 材料的使用性能
一、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