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一年级国学《弟子规-凡是人》教案

一年级国学《弟子规-凡是人》教案

第11课:凡是人(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11课《凡是人》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知道“爱”和“载”、“私”和“訾”、“贫”和“新”押韵。

3.能读准“载”“重”“行”“訾”“谄”等字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学生能在诵读中感受平等待人、关爱他人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单元“泛爱众,而亲仁”,主要讲了“关爱他人”和“亲近仁人”这两个方面。

请大家打开《国学》书到61页,先自己读一读。

2.小朋友们刚才读得可真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捧好书认真听。

3.小朋友们接下来请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看看谁一学就会。

师领读,强调停顿。

4.哪位小朋友已经会读了,请他领读第一行。

5.谁来领读第二行。

6.谁来领读第三行。

7.谁来领读第四行。

8.谁来领读第一行。

9.我们来比赛,看看哪一小组学得最好,小火车从哪里开?10.读好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大意,请大家捧起书,用小眼睛看课文,用小耳朵听老师说一说课文的大意。

11.重点理解:覆,覆盖。

载,承载。

訾,诋毁。

谄,谄媚、讨好。

12.知道课文的意思了,让我们再读一读吧。

13.多种方式读课文,熟读成诵。

14.小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朋友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不要歧视家境不好的小朋友,要善待那些体貌不出众或是身有缺陷的人。

第11课:凡是人(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11课“神奇汉字”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记忆“大”的字形。

2.学生能够了解“大”字字形演变的过程。

3.学生能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学生能记忆“大”的字形。

教学难点: 学生能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

四、教学过程:1.上节课我们学了《凡是人》这篇课文,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2.背得不错,我们再一起背一背。

3.大家掌握得很好,老师奖励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一年级国学《弟子规-凡出言》教案

一年级国学《弟子规-凡出言》教案

第9课:凡出言(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好好先生》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了解《好好先生》的历史故事及蕴含的道理,知道现在“好好先生”一词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听一个东汉时期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当时著名的一个隐士司马徽身上的。

二、教授新课:1.简单介绍司马徽。

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

2.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视频故事《好好先生》3.自己读一读书上的这则《好好先生》小故事,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4.同桌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

5.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现在“好好先生”一词的意思吗?联系历史故事说一说。

(已成为著名成语,但一般用作贬义,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三、课外拓展:1.故事中,司马徽为了生存不得已采用这种方法,这是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在现代社会,好好先生是一种没有个性、随波逐流的人,他们明哲保身,只求相安无事,对外界不闻不问,观点骑墙,没有立场。

这一故事也是“说话”的方式。

第9课:凡出言(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二、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地朗读全文,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

2.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诈”“妄”“奚”“佞”“诺”“舒”等字音。

3.能初步理解课文中队“信”的规范,能够做到课文规定的集中说话注意事项,真实守信、简明清晰、用语谨慎等。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文中一些词句的意思以及生字。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一、教学目的:(1)认识韵律操,了解韵律操。

(2) 站姿训练,抬头挺胸收腹。

(3) 学习韵律操《弟子规》。

二、教学重难点:(1)基本站姿的学习。

(2)把握韵律操每个动作要领,把每个动作做到位。

(3)能熟练的完成动作,并能跟音乐完整地表演韵律操《弟子规》。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孩子没有接触过韵律操及其相关内容,并且学生较小,接受水平有限,需要教师的协助才能完成,教师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四、教学课时:6课时五、教学内容:(一)、对于韵律操有初步的了解。

(二)、站姿的训练抬头、挺胸、收腹。

(三)、学习韵律操《弟子规》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及水平,每周进行6-8个八拍的动作教学,前四个课时完成所有动作教学,最后两个课时进行全部动作的细抠,以及完整地合音乐练习。

1、第一课时:学习1-8个八拍的动作。

2、第二课时:学习9-16个八拍的动作。

3、第三课时:学习17-24个八拍的动作。

4、第四课时:学习25-32个八拍的动作。

5、第五课时:整个韵律操抠动作。

6、第六课时:完整跟音乐练习。

(四)、主要动作及要求1、扩指:五指最大限度张开。

肩前扩指时手肘靠近身体,扩指时要有力度。

2、抬腿:右腿膝盖主动抬起,小腿与脚自然放松,左腿主力腿直膝站稳。

3、前平位扩指立掌:双手叉腰,右手经过肩前团手,扩指推于前平位,掌心向立掌,指尖与肩齐平,注意扩指时手指最大限度的扩开,左手同前。

4、屈膝:双膝松弛,同时向下半蹲,之后自然还原低头:下颚收回,视线下垂,颈椎最大限度拉伸。

5、耸肩:双肩同时最大限度向上耸起,肩膀找耳朵,还原时沉肩,颈部伸长。

6、展胸:肩胛骨向后背,前胸展开同时上身前倾,肩胸最大限度向外延展。

7、转腰:胯部保持正对一点,腰部带动身体向左或向右水平转动,在转动时脊椎最大限度地伸长。

注意:舞蹈时要让孩子边唱边舞,提高孩子学习舞蹈的热情。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三字经》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三字经》

《弟子规》教学目标:1、阅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恪守规范激发阅读经典兴趣,培养感悟经典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阅读《弟子规》教学时间:6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阅读《弟子规》片断,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恪守规范激发阅读经典兴趣,培养感悟经典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人手一份《弟子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弟子规》1、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

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这学期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弟子规》这部经典。

那关于《弟子规》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师随机评价。

2、简介《弟子规》。

二、学习“入则孝”出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先请同学跟着老师读一遍。

(老师示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提示学生注意停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四位同学来领读。

(二)理解含义1、教师:读了这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思考)2、指明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3、师:与我们平时的听从父母的教导有什么联系呢?4、师生分角色读。

三、多种方式背诵1、师引背。

2、同桌互背。

3、分组分句背。

第二课时《弟子规》——总序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背诵总序。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总序教学准备:《弟子规》教学过程:一、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

课题:1“谨”之“缓揭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谨”之“缓揭帘”。

过程与方法: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情感与目标:养成拾金不昧的习惯。

学习重点:会读、会背学习难点:理解意义,养成拾金不昧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弟子规》一本,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预习《弟子规》P8-9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复习“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二、学习“谨”之“缓揭帘”1、听泛读“谨”之“缓揭帘”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齐读。

分行读。

5、同桌练习背诵。

6、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走路时脚步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

行礼问候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五、练习背诵1、自由背。

2、同桌背。

3、检查。

六、作业1、背诵“步从容”。

2、回家练习走路的姿态、端坐。

板书设计:谨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教学反思:课题:2“谨”之“事勿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谨”之“事勿忙”。

过程与方法: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情感与目标: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学习重点:会读、会背学习难点:理解意义,养成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弟子规》一本,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预习《弟子规》P9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复习“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二、学习“谨”之“事勿忙”1、听泛读“谨”之“事勿忙”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齐读。

分行读。

5、同桌练习背诵。

6、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许多事情都不能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就不容易出错。

二年级弟子规教案范文五篇

二年级弟子规教案范文五篇

二年级弟子规教案范文五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班级弟子规教案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第一篇: 二班级弟子规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3、将课堂延长到早读,延长到课外。

教学过程:一、复习闯关老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准备分成两组,采纳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其次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A、做人要有爱心,应当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分,应当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经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育我们、责怪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知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尊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服侍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相互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退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步行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1、老师:《弟子规》与我们平常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

今日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弟子规》教案之一——《小学国学教案精选集》[修改版]

《弟子规》教案之一——《小学国学教案精选集》[修改版]

第一篇:《弟子规》教案之一——《小学国学教案精选集》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崔兴君一、教学内容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二、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 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 引领展示(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建议]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答疑解惑(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

(齐读“谨而信”部分)(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

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

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弟子规教案1—36课时

弟子规教案1—36课时

弟子规教案1—36课时总序: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一、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2.学习诵读弟子规。

二、活动准备: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弟子规》视频。

三、活动过程1.教师给幼儿讲述“百善孝为先”的故事,引出《弟子规》总序内容。

2.教师出示本段内容的大范例,逐字讲解《弟子规》总序内容,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教育幼儿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朋友相处时要有爱心,并且要亲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其他有益的知识本领了。

”的道理。

4.幼儿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弟子规》P1-36,感受经典美文的韵律感。

5.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的总序,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顺父母,回家以后,每一位小朋友都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附故事:故事一:明明刚从学校回到家就要出去玩,妈妈提醒明明:“还没有写作业呢?”明明说:“明天是周末,明天再写吧。

”妈妈说:“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

”明明开始写作业。

故事二:小慧买了很多书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开始发愁,哥哥告诉小慧:“先制定一个计划,先看哪一本、再看哪一本。

”小慧听了非常高兴,按照哥哥的方法去做,开始做计划。

故事三: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小禾先理解书中的内容,孝孝很佩服,孝孝问小禾:“小禾,你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啊?为什么每次你都能理解书中的内容啊?”小禾说:“我每天都会用半个小时看书,而且每次读书时都会反复去读,慢慢的也就理解书中的内容了。

”孝孝说:“从今天开始,我也像你这样,多读书、反复的读。

”后世影响教育意义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 解读:任何事情在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 用。)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 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讲话 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 不要模糊不清。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 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 多管。
• 名言链接:
•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申居郧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 嗔。 ——曾国藩
• 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 骨。——徐悲鸿
•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 注释:却:退步。
• 砺:磨。
• 解读: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 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 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 虑自卑。(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 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 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反之,如果听 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 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 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人 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第三课时
•信
•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 注释:秽:肮脏。 • 妄:荒谬不合理。 • 佞: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 • 解读: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
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 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 义理才能实践。)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 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 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 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论 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1995的春天,陪伴王顺友的骡子受到惊吓后脚乱踢,王顺友一不 小心就补螺子踢倒了,但王顺友却一想为山里的人们送邮件,只 好强忍着疼痛捧着肚子,继续上路,9天9夜的漫长路途,信是送 到了,可是王顺友却昏倒了,当他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气若 悬丝。为了送信,他吃尽了苦头;为了送信,他饱经了磨难。
• 5年是这样,10年是这样……一晃眼,已经度过了20个春夏秋冬, 岁月毫不留情地在王顺友的脸上纵下了“千山万水”,而他却仍 然坚守着这一份工作。20年的马班邮路生涯中,他穿越过如雨一 样袭来的山体塌方,也用匕首吓退过手持长刀的剪径强盗;在他 落水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去捞他的邮包,但是,他的邮件从没有丢 失过。
•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 注释:
• 跻jī:登,上升。
• 解读: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 看齐的好念头,纵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 力就能渐渐赶上。见到别人的恶习,就反省自己, 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 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 思考题:
• 1、《中学生行为规范》规定不说脏话,结合 《弟子规》谈谈理解。
• 2、孔子说:“见贤思齐”,《弟子规》中有同 样的表述,请说说。
• 人物链接:
• 马班邮路王顺友
• 王顺友,这个并没有多少人熟知的名字,一个人,一匹马,一段 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 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 还是山。
•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 解读:如果是无意之间犯的错,称为过错;有意 犯错误那就是罪恶了。如果勇于改正错误,那就 等于没犯错;如果犯了错还掩饰,那就是错上加 错了!
• 辜:罪
• 《增广贤文》
•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 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