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_用心灵接触自然
第2课用心灵接触自第一课时

课题备课人第2课用心灵接触自第 1 课时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风景中的变化法则和表现方式。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情感态度感受自然风景的美,体会风景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感染力与价值观重点了解自然风景的绘画法则,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特点。
难点体验和感受自然风景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方法欣赏,示范、临摹教学准备自然风光的图片,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包含各类不同工具表现的自然风景作品),各类与作品有关的绘画工具,白纸、画布等相关材料教学过程1. 体验自然,交流感受。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观察、寻找校园里印象深刻的景色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2. 欣赏美景,取景构图。
(1)媒体呈现全景式的风景照片,学生欣赏体会。
(2)教师要求学生寻找风景中的兴趣点。
思考用什么方式提炼景物呢?小组研究、讨论。
(3)教师解读构图知识及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风景作品中的一些取景要素。
A. 可以做一个取景框,在风景或图片上移动,寻找自己的视觉兴趣点。
B. 可以用手指做成方框,一边透过取景框观察,一边决定想要的范围。
3. 共同探讨,表现树木。
(1)思考:在我们今天接触的自然风光中,最重要的构成元素有哪些?小组讨论交流,列举元素,如植物、房屋、树木等。
(2)本课我们以树木为主要元素,完成一幅风景画。
(3)媒体呈现在校园里拍摄的不同种类的树木照片,学生欣赏。
教师要求学生在短时间里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校园里的树,并交流体会与感受。
(4)展示大师以树为主的风景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让其了解大师的艺术表现方法,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如凡·高用一棵盛开的桃花树表现出春天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庚斯博罗的作品中蕴含着浓浓秋意。
(5)仔细研究达·芬奇的树木,深入了解树木的主要结构表现。
最新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word教案

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
应和着季节得变化让学生接触自然、走进自然、投入自然,以春天得季节为契机,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生活得美,并比较四季得变换和每个季节带来得乐趣。
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总是给人以无限美好得遐想。
夏天绿意澎湃、清水碧波、骄阳狂放,让人充分感受生命得热情。
秋天天高气爽、细雨清凉、硕果累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丰收得喜悦和成功得辉煌。
冬天,白雪皑皑,如梦如幻,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得安详……通过树木得变化组织引导学生用多角度进行观察,走进山林、原野,寻找和发现、感悟自然界得美,并利用画笔和一切可以利用得美术表达工具,涂抹自己心目中对季节得感受、表现自己得感受、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地情感,培养学生得美术审美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得热爱,丰富他们五彩得精神世界。
本课接触到一些画家和世界绘画大师表达自然界得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他们得绘画方法和手段,体会他们所要表达得思想内容和内心情感,进一步提高自己得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表现得手法以绘画为主,兼可运用其他得辅助材料。
绘画所采用得具体方法和工具也应由学生自行选择,炭笔、水彩、水粉、油画、水墨等等,鼓励学生尝试相互配合使用,尽情表现自己得观感。
一、教学路径欣赏——欣赏大师笔下表达自然界得作品,观察和体会他们得绘画方法和手段,体会他们所要表达得思想内容和内心情感。
探究——探究风景构图得基本方式。
学会运用取景框对风景进行取舍。
学习——学习树得基本写生方式,并能在写生中加以运用。
实践——欣赏经典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借助图片、视频或直接走进大自然,用线条和色彩,记录自己喜欢得风景,抒发自己美好得情怀。
交流——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提高对美术作品得审美能力。
二、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了解风景画,学习风景画得构图方法和树得画法。
第二课时走进大自然,尝试写生,借景抒情。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得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得色彩,感受季节美。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课件-第 2 课 用心灵接触自然

找一找:图片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从自然风光中看到了什么?在清晨、阳光下、阴天、在树林中 或在山野间,从自然风光中,我们可以看见变幻的色彩,看见 四季的不同,看见早晚的变化,“光让自然的风景变化莫测。”
欣赏美景、取景构图
• 取景(兴趣点、取景框、距离、取景范围) • 构图(内容、主题、主次) • 画框外形与内容的关系 • 风景画的景点层次 • 构图体验-小组合作拼图 (小组竞答与展示加分,
与 西 斯 图 合 作 的 树 ( 素 描 ) 达 芬 奇 ( 意 大 利 )
寒冬里,树叶凋零
色彩风景
树
的
结
构
与?在自然风景画
法
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通过对自然中一个时段、
一个场景、一个视角的描绘,或通过构图来完成对自
然的描绘来表现自然。无论怎样,作品中都有着画家
宁静
盛 开 的 桃 花 ( 油 画 ) 梵 高 ( 荷 兰 )
春光中,桃花盛开
生机勃勃、 乐观向上、
热爱生活、 崇尚生命
梅 丹 别 墅 ( 油 画 ) 塞 尚 ( 法 国 )
盛夏里,枝繁叶茂
秋 天 的 树 林 ( 油 画 ) 庚 斯 博 罗 ( 英 国 )
在深秋,层林尽染
庚 斯 博 罗 的 素 描
对自然风光的认识和感悟。
素描风景
独 特 的 绘 画 语 言 与 意 境
写生实践
• 选择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和绘画语言大胆 表现校园里的春夏秋冬四季风景。
• 独立完成,可以合作,集中展评作品。
思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点? 古代与现代画家的风格与追求?
谢谢!
课堂小结时总分)
取景:选择、取舍、添加 (寻找兴趣点与提炼景物)
《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案

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江心实验学校余阳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描绘的主题是以花草树木为主的自然风景,涉及速写、素描、油画、水粉、水墨等多种绘画工具和表现方法,画种和工具的罗列,是为了展现不同的绘画种类和自然风光的变化之美,学习绘画风景,可以让我们表现自然的美。
本课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欣赏了解风景画,学习风景画的取景构图方法和风景画的画法。
学情分析:对于初中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如何欣赏、分析、塑造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确切的认识,应利用多方面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欣赏大师作品,了解经典作品,并学会取舍性临摹,提高学生的审美、动手创造能力,为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形成全面的感悟、认知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风景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欣赏不同表现方法对自然风景的塑造,学习风景画的构图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油画棒、彩铅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能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以树为主的风景,并合作展示。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风景画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感受大自然风光的变化及表现之美。
教学重点: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方法。
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
教学难点:风景画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审美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的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
教学准备教具:收集以花草树木为主的风景画图片、多媒体课件、纸张、颜料等。
(课本、花草树木盆景、作品展示所需夹子、麻绳、吸铁石、架子等用具、学生拼图构图展示时的风景剪纸、板书)学具:收集以花草树木为主的风景画图片、纸张、颜料、毛笔等绘画写生工具。
八年级-用心灵接触自然-大坞中学-苗富远

(1)画面中有哪些自然风景?
(2)透视运用如何?有无光影及明暗色彩的变化?(3)给观者什么样的情感?
师小结:西方绘画语言的区别。
4.对比分析:图一、图二、图三这几幅画的作画时间有什
图二《古道夕阳》
图三《山口》
师:对大自然,画家又是如何表现的。
(1)《林间小道》:油画,细致的表现了宁静的乡村、错落的行道树、多变的云层,严谨的焦点透视让观者身临其境。
(2)《古道夕阳》:彩色铅笔,夕阳下,小路载着树影消失在远方,意境优美。
进一步阐述,透过窗户看外面,常见的视角,独特的构思,学校亲切的自然情感,一扇窗看到的景色,其实就是一幅画面。
欣赏课本《眺望窗外》
马克·夏加尔
他的风格兼有老练和童稚,并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色彩的构成中。
实践操作:面对教室中的一扇窗户,描绘窗外的自然景色(突出色彩与季节的关系)。
作业要求:(1)在素描纸上,采用合适的构图形式,除了表现室外的自然景色,也可添加一点室内的静物。
(2)大胆创新,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思想和表现方法。
尽情表现自己的观感。
从古到今,人对自然都是怀着爱慕向往之心的,画家常用
他们的画笔尽情的描绘自然,所以,我们在欣赏中要学会
描绘自然,在描绘中还要学会保护自然,这样我们在自然
的怀抱中才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天空。
欣赏风景画.。
从心底接触自然
一、四季的色彩
夏()三、中西方比较区别:。
第2课用心灵接触自然

探究
窗外的风景就像是一幅画, 窗户看起来是很有趣的取景框。
透过取景框观察决定要表 现的风景范围。
树的画法
• 树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
树木的表现方法
树枝:逐渐变细 树干:粗壮
树木的表现方法
叶:枝尖最密集 组树:高低节奏前后穿插
实践
整体观察树木的 外型轮廓,理解分析树 干、支干、次支干之间 由粗到细、由少到多、 由简到繁的关系。
观察——写生 a.角度
写生——表现
表现——个性
作业:写生一棵树
思考
从 心
你看到了什么?
底
接
触 自
触摸到了什么?
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
从 心
画家如何表现季节?
底
接
触 自
画家如何传递心情?
然
感悟 大师的“笔触”
从 心 底 接 触 自 然
从 心 底 接 触 自 然
窗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
从
心
底
接
触 自
讨
然
论
讨论
透过窗从不同 的角度看风景 有什么变化?
尝试用手做一个取景框,观察你手框中的景色。
用心灵接触自然
• ------带你走进自然的世界
春
春
春
2 第 课 用心灵接触自然
任何时候,美妙的大自 然都吸引着我们:树木、 田野、山川、河流……从 窗口向外看,四季的更替、 朝暮的变化悄悄地给我们 带来不同的惊喜。而走进 自然,则更让我们陶醉其 中。风景画便是用画笔来 描绘这样的感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课 用心灵接触自然-“黄冈杯”一等奖

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课型,通过让学生欣赏大师们的风景画作品,引导他们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示范、创作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风景画取景、构图的技能技法,并引领他们走进秋天,用心灵接触自然,利用油画棒和皮纹纸,去真诚地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对秋天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通过对大师画作的欣赏,了解风景画的构图方法。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感受等教学手段,学习在大场景中如何进行取景,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并让学生尝试通过油画棒来表现家乡秋天的美景,突出自己的情感表达,绘制出独一无二的风景画作品。
3、情感领域:通过对自然界的接触欣赏和感悟,增强学生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如何对大场景的画面进行取景,构图2、教学难点:由于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所以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主体都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能创作出带有自己主观心灵感受的画面。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风景照。
学生:油画棒,皮纹纸教学过程1、导入(1)为了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教师利用课件里四季的图片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描述对四季的感悟,同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他们最喜欢的季节,为什么(3)欣赏大师表现的四季的作品(图1、图2、图3、图4)让学生说说更喜爱哪一张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教师引领深入欣赏(1)学生交流探讨梵高笔下的桃花和现实中的桃花有什么区别教师总结:画家笔下的桃花如此灿烂是因为加入了自己主观的情感表达,这也是在之后的创作中要特别强调的。
(2)《梅丹别墅》《秋天的树林》都是表现的树林,由于季节的不同色调也产生了变化,让学生观察自然寻找季节的色彩。
设计意图:语言的描述便是学生内心的感受,通过欣赏大师绘画让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感受季节的色彩以及他们非凡的表现力和巧妙的构图。
第2课 用心灵接触自然

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描绘的主题是以树木为主的自然风景,涉及油画、水粉、水墨等多种绘画工具和表现方法,画种和工具的罗列,是为了展现不同的绘画种类和自然风光的变化之美,学习绘画风景,可以让我们表现自然的美。
一、教学路径欣赏——欣赏和分析不同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方法对自然风光的塑造,发现和了解不同表现方法的特点。
了解——面对纷繁的自然景观,怎样才能从中发现并描绘所需要的景色呢?构图就是自然风景中最重要的取景手段,了解体会风景作品中的取景要素,学习构图方法。
体验——通过细致观察、尝试发现自然中不同的视觉感受,尝试体会作品从构图到表现形式的变化。
应用——通过细致观察,尝试发现自然中不同树的形状特征,发现近景中的树和远景中树的描绘变化,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描绘并感受工具带来的表现变化。
创造——观察自然景观,从中取景,并用一种或多种绘画工具描绘一幅自然风光,大胆运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树”及其景观。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
一课时:以自然风景的构图、构成为主线,赏析和了解自然风景画中的风格和一般绘画法则。
一课时:以具体的“树”为基础教学点,由树的结构和绘画表现层层深入,进而学习自然风景画远、中、近景的构成和表现技法。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风景中的变化法则和表现方式。
技能目标: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感受自然风景的美,体会风景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自然风景的绘画法则,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特点。
教学难点:体验和感受自然风景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准备自然风光的图片,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包含各类不同工具表现的自然风景作品),各类与作品有关的绘画工具,白纸、画布等相关材料。
四、教学的基本要素1. 从自然的风光中看到了什么?在清晨、在阳光下、在阴天、在树林中或在山野间,从自然的风光中,我们可以看见变幻的色彩,看见四季的不同,看见早晚的变化,“光”让自然的风景变化莫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
应和着季节的变化让学生接触自然、走进自然、投入自然,以春天的季节为契机,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并比较四季的变换和每个季节带来的乐趣。
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总是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
夏天绿意澎湃、清水碧波、骄阳狂放,让人充分感受生命的热情。
秋天天高气爽、细雨清凉、硕果累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和成功的辉煌。
冬天,白雪皑皑,如梦如幻,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安详……通过树木的变化组织引导学生用多角度进行观察,走进山林、原野,寻找和发现、感悟自然界的美,并利用画笔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表达工具,涂抹自己心目中对季节的感受、表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地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丰富他们五彩的精神世界。
本课接触到一些画家和世界绘画大师表达自然界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他们的绘画方法和手段,体会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内心情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表现的手法以绘画为主,兼可运用其他的辅助材料。
绘画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工具也应由学生自行选择,炭笔、水彩、水粉、油画、水墨等等,鼓励学生尝试相互配合使用,尽情表现自己的观感。
一、教学路径欣赏——欣赏大师笔下表达自然界的作品,观察和体会他们的绘画方法和手段,体会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内心情感。
探究——探究风景构图的基本方式。
学会运用取景框对风景进行取舍。
学习——学习树的基本写生方式,并能在写生中加以运用。
实践——欣赏经典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借助图片、视频或直接走进大自然,用线条和色彩,记录自己喜欢的风景,抒发自己美好的情怀。
交流——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二、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了解风景画,学习风景画的构图方法和树的画法。
第二课时走进大自然,尝试写生,借景抒情。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
三、教学准备收集以树为主的风景画图片、课件、水粉颜料、纸张。
四、教学内容要点1. 风景与风景画2. 风景画的构图3.树的画法a. 树的结构。
b. 树的表现。
c. 树的个性。
4.尝试用不同画材作画体验不同工具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树木只有在其生活的环境中才最有风采,描绘时要关树木的姿态以及它们周围生活的环境。
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中查阅大师的相关资料,初步欣赏他们的作品。
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二、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
现在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们跟你有关系吗?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
大胆发言。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2.新授课(1)欣赏书中第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2)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
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感受画家的心情。
(3)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4)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
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5)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6)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3.拓展活动(1)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2)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景象。
(4)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
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4.延伸活动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
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写生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学生: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二、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
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
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
回教室后欣赏书上作品,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哪些不同?凡〃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能感受的到吗?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和想法?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
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的重一些,粗一些。
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
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
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三、教学评价建议在本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大胆表述,发现和表达自然界和作品中的美体验绘画表现的艺术之美。
运用取景框让学生理解构图中的取舍,理解构图的基本常识,同时将风景画表现的重点放在树的表现上。
让学生理解树的基本表现方式并实践运用。
在拓展延伸中,通过画家个性表现的画面,丰富学生的创作思路,为他们下一步的大胆尝试,借景抒情做好铺垫。
参考案例一、课前探究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联系,鼓励同学放眼窗外,到校园中、大自然里走一走、看一看,观察寻找季节变换的景物、色彩观察树木,发现树木的不同姿态以及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查阅寻找学生喜欢的绘画作品,体会美术绘画作品中的抒情性。
二、课堂交流相互交流对自然界的景色的观察,探究季节变化的特点。
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以及给人的不同的感受。
三、深度探究探究1:借景抒情,借画抒情欣赏书中第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
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探究2:风景画构图中的取舍(1) 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2)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探究3:风景画中树的基本表现方法(1)交流对树的感受课前请学生们分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可以从任意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怎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想一想、看一看,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2)了解树的结构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
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
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
(3)了解树的其他视角丰富学生的观察视角和表现形式,尝试不同的工具进行写生,记录自己内心的感受。
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
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四、作业练习在校园中仔细观察一棵树,进行写生创作。
基本要求:观察树的生长姿态并画出树的基本结构;较高要求:以合适的笔触详细画出树的枝叶;个性要求:根据情感需要,表现不同树的个性。
五、评价活动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
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
六、拓展活动画家们笔下的风景、树木借助不同的视角、工具表现出的不同个性的树。
让我们也试着将我们的感情融入画中,抒发我们的美丽情怀!相关链接■《窗里窗外的绿》蜡笔、油画棒盛梅冰盛梅冰,上海宝山人,1957年9月生。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幅作品表现了窗里的静物和窗外院子里的风景,相互呼应。
直率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展现了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以远处的楼房作为背景,它的端庄和静谧与树木舞姿搬的生长以及静物那音符般的线条与色彩形成强烈而又和谐的对比,相映成趣,跳动的阳光更给人明快的节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眺望窗外》油画夏加尔夏加尔是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
他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