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案例.doc

合集下载

教育扶贫教师案例(2篇)

教育扶贫教师案例(2篇)

第1篇张老师,一位来自我国西部偏远山区的优秀教师,他的故事在贫困地区传为佳话。

作为一名教育扶贫教师,张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改变命运”的真谛。

一、背景介绍张老师所在的山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

这里的孩子由于家庭贫困,教育资源匮乏,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实施教育扶贫政策,选拔了一批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

二、张老师的扶贫故事1. 爱心传递,温暖山区孩子张老师来到山区后,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对知识充满渴望,但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支持。

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张老师用自己的微薄工资购买了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分发给贫困家庭的孩子。

2. 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张老师深知,仅仅提供物质帮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于是,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把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融入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3. 家访走访,了解学生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张老师定期进行家访。

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有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生活困难。

张老师便积极与当地政府、爱心人士联系,为这些孩子争取到了生活补贴、助学贷款等帮助。

4. 跨界合作,拓宽教育资源张老师意识到,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

于是,他积极与外界联系,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他邀请志愿者到学校开展支教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5. 培养人才,助力家乡发展张老师深知,教育扶贫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才。

他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拼搏。

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学生考上了大学,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张老师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1. 爱心是教育扶贫的关键张老师用爱心传递温暖,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启示我们,教育扶贫需要教师们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2. 创新是教育扶贫的动力张老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关于贫困生帮扶工作案例

教师关于贫困生帮扶工作案例

教师关于贫困生帮扶工作案例
案例名称:校园贫困生帮扶计划
案例背景:某市高中位于偏远山区,学校师生过半数来自于贫困家庭。

为帮助贫困生
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品质,学校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贫困生帮扶计划。

1. 定期家访:学校与当地村委合作,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家访,了解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生活条件等。

通过家访,确保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精确性。

2. 资助计划:学校通过募捐、申请基金等方式,设立了贫困生资助计划。

资助对象主
要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内容包括学杂费、生活费、学习用品等,以确保他们
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3. 辅导班和晚自习:学校安排老师在放学后开设辅导班和晚自习,提供有针对性的辅
导和学习支持,帮助贫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 心理咨询:学校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家
庭困扰、学业压力等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5. 生活辅导:学校组织班主任、志愿者等为贫困生提供日常生活辅导,包括生活技能
培训、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自理能力。

6. 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贫困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实践机
会和创造未来就业的可能性。

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帮
助贫困生顺利就业。

通过以上帮扶措施,学校成功帮助众多贫困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一些学生还成功考入重点大学。

同时,学校还鼓励贫困生回报社会,将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帮扶互助氛围。

电教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电教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电教中心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一、贫困情况回放张林涛,男,商南县过风楼镇炭沟村人,是叶自启老师帮扶结对学生。

家有四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林涛。

母亲在他两岁时就过世了,学生的家庭负担就由父亲一人扛着,既要挣钱养糊口,又要当爹当妈管护孩子吃喝拉撒上学、健康成长,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

孩子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成熟的过早,很小时候就为父亲分担一定的家务,垫着凳子洗衣服,帮爸爸摘香菇、剪香菇把……按说一家人也可以这样勉强度日,但不料今年奶奶被查出患了癌症后,加上林涛对考上了县高中,花销更大了,看到父亲到处借钱,四处碰壁,整天哎声叹气,林涛决定缀学回家帮父亲挣钱养家,但这样一个童工到哪挣钱呢?无奈父亲还是决定把他送到学校……从此,林涛家庭经济陷入更大的困境,本人也消沉了许多。

二、帮扶措施进入高中以来,他一直未曾主动找过老师,班主任也没有关注到这个学生,直到这次“万名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把他与叶老师结对后才了解到这些情况,叶老师做了如下工作:1、经常到教室、宿舍或请来办公室与其谈心、交心,对其进行鼓励,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进取心。

2、学习方面,叶老师经常与林涛任课老师交流沟通,掌握他各科学习情况,积极主动为林涛提供学法指导,使他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品德方面,经常与林涛探讨交流、谈理想、谈人生、谈困难、谈挫折,还时不时让他就身边的人或事发表个人见解,然后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使他不断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懂得知恩相报,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行。

4、生活方面,随时了解林涛的信息,一旦知晓他最近生活遇到困难,马上帮他渡过难关,虽然叶老师本身也不富裕,但为了让林涛安心学习,还是慷慨解囊,助钱、捐衣。

最近叶老师准备倡议大家发扬勤俭节俭的优良传统,以“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让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们实施爱心捐助贫困学生,让孩子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贫困生辅导员帮扶案例

贫困生辅导员帮扶案例

贫困生辅导员帮扶案例在我担任辅导员的这些年里,遇到过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的贫困生帮扶案例。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小A同学的故事。

小A是个特别腼腆的孩子,刚来学校的时候,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书包。

从他那小心翼翼的眼神里,我就感觉这个孩子可能有着特殊的家庭情况。

后来深入了解才知道,他家在偏远山区,父母身体都不好,家里主要靠微薄的务农收入维持生计,供他上学已经是非常吃力了。

我首先做的就是给他建立起自信。

这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总是有点自卑,在课堂上都不敢大声回答问题,跟同学们相处的时候也总是默默躲在角落里。

我就故意找一些他擅长的事情来做,比如我们班要组织一次书法比赛,我知道小A的字写得很不错,就鼓励他参加。

一开始他还推脱,说自己不行。

我就打趣他说:“你要是不行,那咱班可就没人行了,你这字写得就跟字帖似的,要是不参加,那可就是不给老师面子哦。

”在我的再三鼓励下,他参加了比赛,还拿了第一名。

当他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眼睛里有了一种以前没有的光彩。

经济上的帮扶也不能少。

我帮他申请了学校的各种贫困生补助,什么助学金、勤工俭学岗位之类的。

可是申请的流程比较繁琐,对于小A这个不太懂这些“弯弯绕绕”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头雾水。

我就像个“老妈子”一样,一步一步地带着他办。

我跟他说:“这就像走迷宫,老师在前面给你探路,你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准没错。

”从填写申请表到准备各种证明材料,我都陪着他。

有一次为了拿到一个关键的证明,我和他在大热天里跑了好几个部门,小A都有点想放弃了,我就跟他开玩笑说:“咱这就像西天取经呢,九九八十一难,这才几难啊,可不能半途而废,等取到了‘真经’(补助),你就轻松啦。

”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所有申请手续,小A也拿到了一笔对他来说很重要的助学金。

在学习上,小A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他家那边的教育资源有限,所以刚到大学的时候,他在一些基础课程上明显跟不上。

我给他找了成绩好的同学组成帮扶小组,还跟他说:“你看,这就是你的‘秘密学习武器’,他们都是学霸,你跟着他们混,想不进步都难。

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记录范文.docx

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记录范文.docx

“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记录
学校
城关小学学期2017年
教师姓名王永红
政治
名称第二学期
群众面貌
学生
曹华灏性
年龄11年级五班级1
姓名


成员
姓名亲属关系年龄
工作单位、务工务农地点
联系电话
或家庭所在地
曹文汉父子40山东蓬莱市大柳行镇金矿务工
学生陈和芳母子43白河县城关镇人民路余家花园家庭
情况曹亚楠兄妹5
学生思想行为表现和学业情况
帮扶计划
建档立卡√农村低保贫困残疾人家庭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其他
贪玩,没有自制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不够专心;爱看电视、打游戏;依赖性强,怕吃苦;不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得与失,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松。

1、定期对其进行家访,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及其困难;
2、定期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物质上的帮扶。

帮扶工作记录6 月 11 日
1、到孩子家进行家访,孩子一家四口住在大舅家的房子,父亲长期在山
东打工,母亲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上学,爷爷、奶奶年龄较大,身体不是很
好,家庭计较贫困。

6 月 28 日
1、询问最近学习状态。

2、帮助其购买暑假作业。

9 月 5 日
1、问询上学期考试情况,语文数学都有所进步,提出希望,今后要继续努力,争取更优的成绩。

2、上学期我给他买的暑假作业已经完成,书写较为规范。

9 月 30 日
1、了解开学来的表现,得知父亲去山东打工,学习状态较好,妈妈还是
在家照顾两个孩子,要求他继续保持好的状态。

2、最近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孩子说没有。

备注:各学校可结合实际修改完善此表内容。

初中教师教育扶贫案例(3篇)

初中教师教育扶贫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扶贫。

我国某省某县某初中作为一所农村初中,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他们走出大山,实现人生价值。

二、案例描述1. 贫困学生现状该校贫困学生数量较多,主要集中在农村山区。

这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条件艰苦,学习资源匮乏。

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危险。

2. 教师团队该校教师团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关心贫困学生,致力于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在扶贫工作中,教师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

3. 教育扶贫措施(1)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教师们主动与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在课余时间,教师们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答疑问,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组织爱心捐赠活动教师们积极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3)开展特色课程针对农村山区学生的特点,教师们开设了特色课程,如农业技术、手工艺制作等,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加强家校合作教师们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4. 教育扶贫成效通过教师们的努力,该校贫困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许多学生顺利升入高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1)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扶贫工作中,教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更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

(2)教师是传递正能量的使者。

在贫困山区,教师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内涵,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教师是扶贫工作的主力军。

学困生帮扶成功案例

学困生帮扶成功案例

学困生帮扶成功案例【案例一】迅速发现问题解决学习困境在某初中教育辅导中心,有一个名叫小明的学生,他曾经是一个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优等生,然而近期他的成绩却一落千丈,成为学困生。

教师对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他在学习上存在严重的失焦问题。

于是,教师采用以下措施帮扶小明。

首先,教师与小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他自从转班后,与原来的朋友关系有了较大变化,导致他心情低落,学习兴趣大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明逐渐敞开心扉,表达了内心的困惑和疑虑。

接着,教师帮助小明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针对小明的学习情况,教师认为他需要调整心态,提高自信心,并且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一步步恢复学习的信心。

然后,教师与小明一同分析他学习上的问题和弱项。

通过对小明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详细了解,教师发现他存在基础知识理解不深入的问题,并帮助他确定了重点知识的掌握方法和学习策略。

最后,教师与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共同制定了家庭作业和辅导计划。

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呵护下,小明逐渐树立了自信心,恢复了学业上的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脱离了学困生的困境,取得了努力显著的进步。

【案例二】全面关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某高中在帮扶学困生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实践。

一位名叫小芳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课后作业也经常拖延,影响了她的学习效果。

学校针对小芳的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学校组织了一次班级讨论,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小芳学到了许多新的学习技巧,同时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和关心,激发了她学习的动力。

接着,学校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辅导。

在课后,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辅导教师,针对小芳的学习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辅导教师耐心倾听小芳的困惑,帮助她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补充练习。

然后,学校加强了班级管理,改善了班级的学习氛围。

通过定期的班会活动和班级建设,学校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并鼓励学生共同努力,互相帮助。

爱心帮扶师生结对案例

爱心帮扶师生结对案例

爱心帮扶师生结对案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爱心帮扶师生结对的案例,供参考: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他和奶奶相依为命。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小明的营养状况不佳,身体比较瘦弱,学习上也缺乏足够的辅导和帮助。

为了帮助小明,学校开展了一次爱心帮扶师生结对活动。

老师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自愿与小明结对,为他提供学习上的辅导和帮助。

同时,学校还联系了一些社会爱心人士,为小明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资助。

在这次活动中,小明得到了很多老师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

老师们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上的辅导,还带他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帮助他拓展视野、增强自信心。

社会爱心人士也为他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和资助,让他能够更好地改善生活状况。

经过这次爱心帮扶师生结对活动,小明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学习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同时,这次活动也让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注入了更多的温暖和爱心。

总之,爱心帮扶师生结对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和互动,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案例陈思宇,男,第七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该家庭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人口多,奶奶在老家身体不好,经常突发疾病,爷爷在老家照看。

父亲有肺尘病,不能出去挣钱,只在附近做些零活,哥哥上高中,母亲现在金福湾租的廉租房住,照顾哥俩上学。

通过开学这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陈思宇是个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不太爱说话,与同学之间交流较少,上课听讲经常走神,作业有时不能按时完成。

英语的读写、背诵、练习等任务总是拖拖拉拉。

鉴于这种情况,我与10月14日来到陈思宇家,到家后我观察到陈思宇一直自个玩自己的,不留心听老师与妈妈的对话,有时沉默着,不知道在想啥。

他妈妈说,他在家就这样和谁都不太说话,家里来亲戚了也不说话,总是一个人在那里玩。

和他妈妈交流后,我才知道陈思宇性格从小就是这样孤僻,在家也不帮家长做家务,陈思宇妈妈不认识英语,所以每次只是看见他做了,也不知道对与错,对于其他科目也只是看看他完成了没。

我听后与他妈妈探讨了该怎样让孩子开口与同学交流,怎样集中他的注意力,又给他妈妈提了几点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建议,希望她在家里可以试试。

两个周过去了,陈思宇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业也按时了,上课注意力也明显有所改观,英语小测试还得了80
多分;有时还看见他与同学在一块交流。

看到这样的进步,我第一时间反馈给了陈思宇的妈妈,妈妈的心里也感到踏实了不少。

陈思宇身上还有其它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还会继续跟进帮扶,常与家长联系沟通,有针对性的去引导孩子成长。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身为教师,如果能对所有学生都多一点关爱,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共商帮扶措施,尤其是对学困生再多一点爱的话,就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使其健康成长。

相信我们的努力也会造就更多的有用之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