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案

合集下载

诊断学完整教案

诊断学完整教案
2.伴剧烈呕吐:常见于颅内高压症,如脑膜炎、脑炎、脑瘤等;偏头痛在呕吐后头痛明显减轻。
3.伴剧烈眩晕:见于小脑肿瘤、小脑脑桥角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基底型偏头痛等。
授课内容、过程、方法和时间分配
4.伴神经精神症状:急性头痛可见于颅内急性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慢性进行性头痛须注意脑肿瘤。慢性进行性头痛如突然加剧,神志逐渐模糊,提示有发生脑疝的危险。
讲解新课:绪论
一.诊断学的定义及学习诊断学的意义
1.定义: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2.学习诊断学的意义------防治疾病
3.诊断学的内容
1.病史采集(问诊):
(1)定义:是以对话的方式向患者或知情人了解病情和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
(2)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及家族史
1.感染性发热 五.伴随症状
2.非感染性发热 六.问诊要点
三.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学科主任签字
年月日
教 案 首页
章、节
第一篇第二节
授课题目
常见症状—疼痛
教学目标
掌握:疼痛、牵涉痛(放射痛)的定义;头痛、胸痛、腹痛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熟悉:疼痛的分类;头痛、胸痛、腹痛的伴随症状。
了解:疼痛的发生机制、头痛、胸痛、腹痛问诊要点。
(一)病因
1.胸壁及胸廓疾病
2.心血管疾病
2.颅外病变----颅骨疾病、颈部疾病、神经痛、其他(眼、耳、鼻、齿疾病)
3.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其他(尿毒症、肺性脑病)
4.神经症----神经衰弱、癔症性头痛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2. 掌握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了解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诊断学的定义和任务。

2. 诊断学的基本方法: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3. 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掌握诊断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基本方法和步骤。

2. 难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诊断学基础》。

2. 教案。

3. 典型病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诊断学的定义和任务。

2. 讲解:详细讲解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实践: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病例,掌握诊断学方法。

第二章:问诊一、教学目标:1. 掌握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问诊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问诊获取临床信息。

二、教学内容:1. 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2. 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过去史、家族史、个人史、目前健康状况和此次发病情况。

3. 问诊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诊的方法、内容和注意事项。

2. 情景模拟法:模拟问诊场景,培养学生问诊技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问诊的方法、内容和注意事项。

2. 难点:问诊技巧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诊断学基础》。

2. 教案。

3. 问诊场景模拟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问诊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讲解:详细讲解问诊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 实践:进行问诊场景模拟,培养学生问诊技巧。

第三章:体格检查一、教学目标:1. 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体格检查获取临床信息。

二、教学内容:1. 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2. 体格检查的内容: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

诊断学基础教案

诊断学基础教案

诊断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

教学内容第一节:诊断学概述1.介绍诊断学的定义和作用。

2.解释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和意义。

3.讲解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1.介绍病史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2.讲解体格检查的常用技巧和方法。

3.演示如何进行典型疾病的体格检查。

第三节: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1.介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2.解释各种辅助检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演示如何正确选择和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

第四节:影像学检查与特殊检查1.讲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应症。

2.介绍特殊检查方法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演示如何正确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

第五节:诊断学思维与诊断推理1.介绍诊断学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解释常见的诊断推理方法和技巧。

3.演示如何运用诊断学思维进行疾病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

3.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操作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并掌握相关技能。

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3.期末考试:设置综合性的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2.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和展示。

3.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所需的检查设备和器材。

4.案例资料:准备一些典型病例资料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教学安排课时内容第一节诊断学概述第二节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第三节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第四节影像学检查与特殊检查第五节诊断学思维与诊断推理课时内容第六节案例分析和讨论第七节实验操作演示第八节学生自主小组讨论第九节作业布置和答疑第十节期末考试注:每节课时为2学时,共计20学时。

诊断学教案心血管检查

诊断学教案心血管检查

诊断学教案-心血管检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心血管检查的重要性2. 掌握常见的心血管检查方法和技术3. 学会正确解读心血管检查结果4. 能够运用心血管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1. 心血管检查的概述心血管检查的重要性心血管检查的方法和技术2. 常见的心血管检查方法和技术心脏听诊血压测量脉搏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3. 正确解读心血管检查结果心脏听诊的解读血压测量的解读脉搏检查的解读心电图检查的解读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解读4. 心血管检查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血管检查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血管检查的概述、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要点。

2. 演示法:展示心血管检查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检查技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心血管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操作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心血管检查操作的能力。

3. 知识掌握度:学生对心血管检查的概述、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心血管检查的概述、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要点。

2. 临床案例:提供具体的临床案例,供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 心血管检查操作视频:展示心血管检查的实际操作过程,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心血管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各种检查方法和技术。

3. 演示:教师演示心脏听诊、血压测量、脉搏检查等操作,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血管检查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临床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心血管检查的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要点。

诊断学教案doc-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doc-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第一篇问诊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定义及在医疗过程中的意义2、问诊的常用重要技巧①从礼节性交谈开始②从主诉开始,逐步深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③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④避免重复提问⑤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⑥注意及时核实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第二章问诊的内容一、教学目的:1、熟悉问诊的内容2、掌握现病史的询问及主诉的归纳二、教学重点:1、一般介绍问诊的一般项目、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2、仔细讲解既往史及个人史。

3、讲解现病史的问诊及主诉的归纳总结4、现病史的七项内容三、教学难点:1、主诉与现病史的归纳总结2、现病史与既往史的联系与区别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一般内容2、主诉3、现病史4、既往史5、系统回顾6、个人史7、婚姻史8、月经史9、家族史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的:1、熟悉重点问诊和特殊情况的问诊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教学重点:1、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特殊情况下的问诊三、教学难点:特殊情况下的问诊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基本技巧与方法2、特殊情况的问诊①缄默与忧伤②焦虑与抑郁③多话与唠叨④愤怒与敌意⑤多种症状并存⑥文化程度低下或语言障碍⑦重危、晚期患者⑧儿童⑨老年人⑩精神疾病患者第四章常见症状一、教学目的:1、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2、熟悉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3、了解常见症状的病因二、教学重点:1、常见症状的概念2、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3、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问诊技巧4、相近症状间的鉴别诊断。

诊断学集体备课

诊断学集体备课

诊断学集体备课
《诊断学集体备课》
一、主题:诊断学
二、教学重点:
1、在不同临床诊断检查过程中,学习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2、学习诊断学的基本流程,以及在诊断学中采用的科学文献调研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明确诊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不同临床诊断检查的基本流程
3、提高研究能力,掌握科学文献调研方法
四、教学内容:
1、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诊断的定义,诊断过程,诊断类型,诊断标准,诊断检查技术等;
2、不同临床诊断检查的基本流程:
(1) 病人病史的回顾;
(2) 对病人的观察:包括查体表现、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等;
(3) 做出诊断
3、科学文献调研方法:
(1) 理解科学文献的含义,包括文献的标题、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讨论等;
(2) 根据研究结果,正确分析文献的有效性;
(3) 采用科学文献调研方法,学会查找和使用文献资源;
五、教学步骤:
1、导入:老师先介绍诊断学的概念,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2、讨论:就不同诊断检查的流程和科学文献调研方法进行分组讨论;
3、回顾:老师总结讨论的内容,督促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温习和巩固诊断学知识;
4、拓展:通过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扩展学生对诊断学的认识;
5、总结:总结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利用诊断学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
1、建议老师结合实际情况,介绍诊断学的实际应用;
2、建议老师使用小组讨论方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学习经验;
3、建议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诊断学教案(预防医学病历书写)

诊断学教案(预防医学病历书写)

诊断学教案(预防医学病历书写)第一章:病历书写概述1.1 病历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病历的概念强调病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1.2 病历的组成和结构介绍病历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患者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和意义1.3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强调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介绍病历书写的格式和规范,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第二章:患者信息的记录2.1 患者基本信息的记录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的包括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强调患者信息准确无误的重要性2.2 患者病史和家族史的采集介绍患者病史和家族史的采集方法强调病史和家族史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2.3 患者生活习惯和既往史的记录介绍患者生活习惯和既往史的记录内容和方法强调生活习惯和既往史对疾病诊断的影响第三章:主诉和现病史的记录3.1 主诉的定义和记录解释主诉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主诉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3.2 现病史的记录介绍现病史的记录内容和顺序强调现病史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和详细性3.3 病程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病程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病程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第四章:体格检查的记录4.1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望、触、叩、听等强调体格检查的规范性和全面性4.2 器官系统检查的记录介绍各器官系统检查的记录内容和方法强调器官系统检查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4.3 体格检查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体格检查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体格检查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五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记录5.1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记录介绍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5.2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记录介绍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5.3 检查结果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检查结果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检查结果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第六章:诊断与诊断依据的记录6.1 诊断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诊断的含义和分类,包括初步诊断和最终诊断强调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性6.2 诊断依据的记录介绍诊断依据的记录方法和内容,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强调诊断依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6.3 诊断与诊断依据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诊断与诊断依据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诊断与诊断依据记录的逻辑性和清晰性第七章:治疗计划的制定与记录7.1 治疗计划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治疗计划的概念和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性强调治疗计划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和监督作用7.2 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介绍制定治疗计划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强调治疗计划的个体化和综合性7.3 治疗计划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治疗计划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治疗计划记录的详细性和可执行性第八章:病历的整理与归档8.1 病历整理的意义与方法解释病历整理的意义和目的介绍病历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如分类、标记、归档等8.2 病历归档的要求与流程介绍病历归档的要求和标准强调病历归档的及时性和安全性8.3 病历管理软件的使用与维护介绍病历管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病历管理软件的正确使用和定期维护第九章:病历书写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病历书写的伦理问题介绍病历书写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准确性等强调病历书写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责任9.2 病历书写的法律问题介绍病历书写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如医疗纠纷、法律责任等强调病历书写的合法性和规范性9.3 病历书写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介绍应对病历书写伦理与法律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强调病历书写的合规性和防范意识第十章:病历书写的实践与评价10.1 病历书写的实践指导介绍病历书写的实践指导和技巧,如如何提高书写速度和质量等强调病历书写的实践训练和经验积累10.2 病历书写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介绍病历书写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如评分制度、同行评审等强调病历书写的持续改进和质量提升10.3 病历书写优秀案例的分析与借鉴分析病历书写优秀案例的特点和优点强调病历书写的借鉴和学习,提高自身书写水平第十一章: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操作11.1 电子病历系统简介介绍电子病历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优势强调电子病历系统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11.2 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操作介绍电子病历系统中常见的基本操作,如新建病历、编辑病历、查看病历等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11.3 电子病历系统的权限管理与数据保护介绍电子病历系统的权限管理,如医生、护士、管理员等不同角色的权限设置强调数据保护的重要性,如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第十二章:临床路径与病历书写12.1 临床路径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临床路径的含义、制定方法和作用强调临床路径在病历书写中的应用价值12.2 临床路径与病历书写的结合介绍如何将临床路径应用于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和效率强调遵循临床路径进行病历书写的重要性12.3 临床路径变异与病历书写介绍临床路径变异的概念和处理方法强调变异情况下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第十三章:多学科协作与病历书写13.1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多学科协作的流程和沟通方式13.2 多学科协作与病历书写的结合介绍多学科协作在病历书写中的应用,如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等强调病历书写中多学科协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13.3 多学科协作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介绍多学科协作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如信息一致性、归档要求等强调病历书写中多学科协作的协调性和及时性第十四章:病历书写的持续改进与质量控制14.1 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意义与方法解释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介绍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方法,如定期检查、反馈机制等14.2 病历书写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病历书写中常见的问题和原因介绍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提高病历书写质量14.3 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实践与评估介绍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实践方法和评估体系强调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第十五章:病历书写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病历书写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介绍病历书写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现状和趋势强调数字化与智能化在提高病历书写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15.2 病历书写中的大数据应用介绍大数据在病历书写中的应用,如数据挖掘、临床决策支持等强调大数据对病历书写的促进作用和价值15.3 病历书写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分析病历书写面临的挑战,如信息安全、数据隐私等探讨病历书写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方向,以适应医疗变革的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病历书写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结构和重要性。

(2024年)诊断学完整教案最新版

(2024年)诊断学完整教案最新版
诊断思维与误诊防范
REPORTING
2024/3/26
35
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应具有整体观念,要考虑到患者的 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输入 标题
动态观察
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医生需要通过对患者的连续观 察,了解病情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 方案。
整体观念
综合分析
12
PART 03
问诊技巧与方法
REPORTING
2024/3/26
13
问诊的基本内容
主诉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也就是本次就诊 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现病史
此次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既往史
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2024/3/26
个人史和家族史
个人史包括职业、工作条件、生活习惯、嗜好等;家族史 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健康状况,有无与患者类似疾病, 有无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
8
疼痛
疼痛的定义和分类
疼痛的伴随症状
解释疼痛的概念、分类及常见原因, 如头痛、胸痛、腹痛等。
阐述疼痛时可能出现的伴随症状,如 恶心、呕吐、出汗等,并分析其临床 意义。
疼痛的性质与程度
描述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如锐痛、钝 痛、胀痛等,并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 。
2024/3/26
9
咳嗽与咳痰
2024/3/26
观察身高、体重、皮下脂肪厚 度等,评估发育和营养状况。
意识状态
判断意识是否清晰,有无嗜睡 、昏迷等异常表现。
面容与表情
观察面容是否对称,表情是否 自然,有无痛苦、焦虑等异常
表情。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紫癜、蜘蛛痣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6、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第五章头部检查
授课时数
1.0
备注
教研室: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检体诊断第四章一般检查
授课时数
1.5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2.5分钟)
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5分钟)
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5分钟)
7.实习时老师示教颈部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1学时实习)
重点与难点
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5分钟)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10分钟)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10分钟)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5分钟)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5分钟)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5分钟)
重点难点
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3、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问诊的重要性。(3分钟)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5分钟)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22分钟)
重点与难点
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一篇第二章问诊
授课时数
1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法。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颈部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的意义
2、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
3、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
课外参考文献或书目
诊断学人卫6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教师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第六章颈部检查
授课时数
0.5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人卫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外形与分区。(2.5分钟)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2.5分钟)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2.5分钟)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5分钟)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5分钟)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10分钟)
10.实习时老师示教一般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2学时实习)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问诊的内容有哪些?
2.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课外参考文献或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检体诊断第三章基本检查方法
授课时数
2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重点与难点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内容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10分钟)
(二)头部器官(30分钟)
1、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2、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
3、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
4、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5、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
6.实习时老师示教头颅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1学时实习)
重点难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20分钟)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15分钟)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10分钟)
6.实习时老师示教五项检查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实习1学时)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说说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医诊断学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15分钟)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2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