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往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往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我的童年”为线索,通过对童年记忆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B. 文中“那些夜晚,我常常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她讲述着关于家乡的故事,那些故事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童年的夜晚”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C. 文章结尾“家乡,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地方”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D. 文章整体上采用了平实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答案:C解析:C项中,“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并非直接表达对家乡的眷恋,而是通过这句话,将家乡与“温暖”这一情感联系起来,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这篇小说情节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女孩因为偷苹果而被父亲责打,最终导致她离家出走。

B. 小女孩离家出走后,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人,老人帮助她找到了回家的路。

C. 小女孩回到家后,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D. 文章通过小女孩的经历,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A解析:A项中,“小女孩因为偷苹果而被父亲责打”这一情节在原文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这篇小说主题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通过小女孩的经历,探讨了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B. 文章揭示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惩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等。

C. 文章呼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D. 文章主题是“爱”,强调家长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答案:D解析:D项中,“爱”并非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小女孩的经历,探讨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近十年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近十年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模拟题目: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旅游文学应运而生。

旅游文学是指以旅游为主题,通过文字描绘和叙述旅游经历、体验和感悟的文学作品。

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深受人们喜爱。

旅游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主题鲜明:旅游文学以旅游为主题,通过描述旅游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展现旅游的魅力。

2. 情感真挚:作者在旅游过程中,与自然、与人文、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将这些真挚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

3. 语言优美:旅游文学在语言表达上追求优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艺术性。

4. 视角独特:作者在旅游过程中,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事物,从而发现与众不同的美景和故事。

【乙】以下是一篇关于旅游文学的评论:“旅游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将旅游与文学相结合,既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向往,又满足了人们对文学的需求。

然而,在当前旅游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旅游文学作品内容空洞,缺乏深度;其次,有些作品过于追求形式,忽视了内容;最后,部分作者在旅游过程中,过分追求个人感受,忽视了与他人的交流。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评论,回答以下问题:1. 请简要概括旅游文学的特点。

(5分)2. 请分析评论中提到的旅游文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看法。

(10分)答案:1. 旅游文学的特点:主题鲜明、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视角独特。

2. 评论中提到的旅游文学存在的问题:(1)内容空洞,缺乏深度。

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只注重描述旅游过程中的美景,而忽视了内心的感悟和思考。

(2)过于追求形式,忽视了内容。

部分作者在追求语言美、结构美等外在形式的同时,忽略了作品内在的思想价值。

(3)过分追求个人感受,忽视了与他人的交流。

在旅游过程中,作者应该关注他人的感受,与旅游者、当地人等进行交流,从而丰富作品的内容。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 一、现代文阅读真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答案详解:1. 根据文段,文学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答案: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

2. 文段中提到文艺界普遍认识到什么?- 答案: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3. 文段中提到作家、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面临什么困难?- 答案: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 二、文言文阅读真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庶民去之,所以为人也;君子存之,所以为君子也。

恭俭,礼也;推辞,让也;无难非,敬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诲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是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以其辞。

是以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少欲则易足,多求则奢,少求则易足。

是以君子乐得其道,非忧其贫;忧其贫,非乐道也。

君子忧道不忧贫,贫者士之常也,不得为贫者忧也。

”答案详解:4.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中的“去”是什么意思?- 答案:摒弃、丢弃。

高考语文往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往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①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往往赋予一个词语丰富的内涵。

当我们谈论“酒”时,不仅仅想到酒精、酒精度,还会想到酒香、酒风、酒桌、酒席、酒令、酒话、酒德、酒令、酒宴、酒杯等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

因此,可以说,酒是一种文化,一种承载着丰富情感和故事的文化。

②酒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酿酒技术。

随着历史的发展,酒文化逐渐丰富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体系。

酒文化不仅仅体现在酒的制作工艺上,还体现在饮酒的方式、饮酒的场合、饮酒的礼仪等方面。

③酒作为一种饮品,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酒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还是重要的社交工具。

酒席上的饮酒活动,往往伴随着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现象。

此外,酒文化还与宗教、政治、经济等领域密切相关。

④酒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古代诗人、文学家都曾以酒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都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喜爱和饮酒的豪情。

⑤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酒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过度饮酒、酒驾等不良现象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酒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酒文化,同时警惕和抵制不良酒文化。

【乙】①“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

他认为,人类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克服自身的局限,实现自由和平等。

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领域。

②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这种命运共同体关系,使得各国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趋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我们要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团体等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各国政府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往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往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3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书籍是传递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网络阅读的碎片化、快餐化等特点,使得人们容易陷入浅阅读的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在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充分利用网络阅读的优势,又要保持传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1)下列关于网络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阅读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B. 网络阅读容易导致人们陷入浅阅读的困境C. 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是相互补充的关系D. 网络阅读是传递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载体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6分)(1)作者认为,在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之间找到平衡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网络阅读的优势?(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7分)《荷花》张爱玲夏天,夜晚,青蛙们“呱呱”地叫着,荷塘里的荷花也跟着摇曳生姿。

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像是绿色的绸缎。

那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微风吹过,荷叶摇曳,荷花翩翩起舞。

荷塘里,一位渔夫正在捕鱼。

他穿着一身蓝布衣裳,戴着斗笠,背着一杆鱼叉。

他仔细地观察着荷叶和荷花,一旦发现鱼儿,便迅速出手,将鱼叉刺入水中。

不一会儿,他的篮子里就装满了鲜美的鱼儿。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散文的主题。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7分)《荷塘月色》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有时候必要的。

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小明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忙碌于公司和家之间。

他渴望改变现状,却总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

一天,他在公园散步时,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改变,从今天开始。

”小明被老人的话深深触动,他决定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

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天坚持锻炼,学习新技能,并且开始尝试新的生活方式。

几个月后,小明发现自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变得更加自信,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1)请简要概括小明改变的原因。

(4分)(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明改变后的特点。

(6分)(3)文章标题“改变,从今天开始”有何寓意?(5分)答案:(1)小明改变的原因是遇到了一位老人的启发,以及他内心对现状的不满和改变的渴望。

(2)小明改变后的特点包括:更加自信、工作效率提高、生活态度积极、有计划地改变自己。

(3)标题“改变,从今天开始”寓意着人们应该把握当下,从现在开始改变,而不是等待未来。

二、古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而作,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请翻译下列句子。

(10分)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2)请简要分析孔子对四位弟子的评价。

历届语文高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历届语文高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一、历届语文高考试卷真题1.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部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梦见自己在飞,飞得那么高,那么快,一直飞出这昏黄的天地,飞出这无尽的苦海。

”②这是鲁迅在《呐喊》自序里写的一段话。

一个满怀着对现实失望、对理想憧憬的青年,如何将这失望与憧憬交织成诗?如何用诗的语言表达出这种独特的情感?今天,让我们走进《呐喊》的世界,感受这位文学巨匠独特的情感世界。

③《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14篇小说。

这些小说大多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深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批判。

④《狂人日记》是《呐喊》的第一篇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小说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具有强烈的批判意义。

小说以“狂人”的内心独白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对狂人心理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⑤《孔乙己》以一个酒店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小说通过孔乙己的遭遇,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小说以“我”的视角,将孔乙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⑥《药》以1910年革命党人秋瑾被杀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华老栓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用革命党人的鲜血作为药引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华老栓一家人的刻画,展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揭示了革命与民众之间的矛盾。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齐人有善采者,十人得五,百人得二十,千人得百,万人得千,终身共得万。

有得之者,家富而身荣;不得者,家贫而身辱。

其得者,曰:“吾善采也。

”不得者,曰:“吾不善采也。

”夫善采者,不独采也,又善为道也。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采者,不独采也,又善为道也”一句中,“善”字重复使用,强化了“善采者”采得更多的意境。

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语文

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分)从“微信”到“微信运动”:社交传播的进化张晓刚①社交,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文字、图片、音频,到现在的短视频、直播,社交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微信”和“微信运动”的出现,无疑标志着社交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②“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工具,自2011年发布以来,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

在“微信”之前,人们主要通过电话、短信进行沟通,沟通速度慢,费用高。

而“微信”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低成本地进行沟通。

这种便捷的沟通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

③然而,随着“微信”的普及,人们发现,尽管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却越来越少。

人们更多地沉浸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信团队在2015年推出了“微信运动”。

④“微信运动”是一款记录用户步数的应用。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运动”了解自己的运动情况,并与好友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方式,既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

在“微信运动”推出后,许多用户都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良好的运动氛围。

⑤“微信运动”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互动方式,还在于其背后的社交传播机制。

首先,“微信运动”利用了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将运动数据与社交网络相结合。

这使得用户在分享运动数据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传播了健康理念。

其次,“微信运动”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将运动过程变得有趣,从而吸引了更多用户参与。

最后,“微信运动”通过设置不同的运动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励用户不断挑战自我,形成了一种积极的社交氛围。

⑥可以说,“微信”和“微信运动”的出现,是社交传播进化的重要标志。

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还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强求/牵强纤夫/纤尘不染来日方长/拔苗助长B.宿仇/宿将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2.“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3.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B.圣地减少控制C.圣地缩小抑制 .D.胜地减少抑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真诚地希望常昊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接再厉,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B.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太空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C.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植物睡眠之迷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绳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

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迷。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

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

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

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子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

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

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

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

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

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5.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6.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既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辩驳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给…….吃C.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咐。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1.请以人君礼葬之2.既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3.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4.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5.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6.廉吏安可为也A. 1.3.4B. 1.5.6.C. 2.3.5.D. 2.4.6.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

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

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

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与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四、(23分)11.把第Ⅱ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译文:(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译文: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1)舍南舍北皆春水,。

,。

盘餮市远无兼味,。

肯与邻翁相对饮,。

(杜甫《客至》)(2)百川东到海,?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春天的梦苏叔阳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

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

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

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

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

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

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

我那时只有十岁呀。

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

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

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

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

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

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

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

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

又是一个春天。

祖国的大地被泪水飘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

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

可她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