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眼图

合集下载

实验四数字解调与眼图

实验四数字解调与眼图

实验四数字解调与眼图一、实验目的1. 掌握2DPSK相干解调原理。

2. 掌握2FSK过零检测解调原理。

二、实验内容1. 用示波器观察2DPSK相干解调器各点波形。

2. 用示波器观察2FSK过零检测解调器各点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眼图。

三、基本原理可用相干解调或差分相干解调法(相位比较法)解调2DPSK信号。

在相位比较法中,要求载波频率为码速率的整数倍,当此关系不能满足时只能用相干解调法。

本实验系统中,2DPSK载波频率等码速率的13倍,两种解调方法都可用。

实际工程中相干解调法用得最多。

2FSK信号的解调方法有:包络括检波法、相干解调法、鉴频法、过零检测法等。

图4-1 数字解调方框图(a)2DPSK相干解调(b)2FSK过零检测解调本实验采用相干解调法解调2DPSK信号、采用过零检测法解调2FSK信号。

2DPSK模块内部使用+5V、+12V和-12V电压,2FSK模块内部仅使用+5V电压。

图4-1为两个解调器的原理方框图,其电原理图如图4-2所示(见附录)。

2DPSK解调模块上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MU 相乘器输出信号测试点∙ LPF 低通、运放输出信号测试点∙ Vc 比较器比较电压测试点∙ CM 比较器输出信号的输出点/测试点∙ BK 解调输出相对码测试点∙ AK-OUT 解调输出绝对码的输出点/测试点(3个)∙ BS-IN 位同步信号输入点2FSK解调模块上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FD 2FSK过零检测输出信号测试点∙ LPF 低通滤波器输出点/测试点∙ CM 整形输出输出点/测试点∙ BS-IN 位同步信号输入点∙ AK-OUT 解调输出信号的输出点/测试点(3个)2DPSK解调器方框图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相乘器U29:模拟乘法器MC1496∙低通滤波器R31;C2∙运放U30:运算放大器UA741∙比较器U31:比较器LM710∙抽样器U32:A:双D触发器7474∙码反变换器U32:B:双D触发器7474;U33:A:异或门74862FSK解调器方框图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整形1 U34:A:反相器74HC04∙单稳1、单稳2 U35:单稳态触发器74123∙相加器U36:或门7432∙低通滤波器U37:运算放大器LM318;若干电阻、电容∙整形2 U34:B:反相器74HC04∙抽样器U38:A:双D触发器7474在实际应用的通信系统中,解调器的输入端都有一个带通滤波器用来滤除带外的信道白噪声并确保系统的频率特性符合无码间串扰条件。

光纤通信原理实验课件PPT光纤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课件

光纤通信原理实验课件PPT光纤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课件
37
实验二 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1、若模拟电话光纤传 输时有噪声,可根据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步 骤进行调试。
2、若数字电话光纤传输时
! 有噪声,可根据数字光纤 传输步骤进行调试。
注意事项
38
实验二 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思考题
1、能否用一根光纤传输两路模拟信号,如 果可以,如何实现?如果不行,说明理由。


2 连接导线:T504与T101连接。


3
将拨码开关BM1、BM2和BM3分别拨到 数字、1310nm和1310nm。
10
实验一 数字信号光纤传输实验
实验步骤
4
接上交流电源线,先开交流开关,再 开直流开关K01,K02。

验 准 备
5
接通数字信号源模块、光发模块(K10) 的直流电源。
6
用万用表监控R110两端电压,调节半导 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使之小于25mA。
实验步骤
模拟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1
用实验十一调试方法调节,使1310nm光纤 通信系统能够正常传输模拟信号。
实 验 准
2
连接导线:T401与T111连接,T412与T121 连接,T402与T411连接。并接上电话机。

3
用光纤跳线将1310nm光发端机与1310nm 光收端机连接起来。
26
实验二 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18
实验二 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了解电话及语音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的全

过程



握模拟电话、数字电话光纤传输的工作
原理
19
实验二 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ZY12OFCom13BG3 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实验四:数字解调与眼图

实验四:数字解调与眼图

实验四:数字解调与眼图一、实验目的1.掌握2DPSK相干解调原理;2.掌握2FSK过零检测解调器各点波形;3.掌握2FSK过零检测解调原理。

二、设计过程或实验原理概述本实验采用相干解调法解调2DPSK信号。

采用过零检测法解调2FSK信号。

本实验系统中,2DPSK载波频率等码速率的13倍。

2FSK信号解调方法有:络括检波法,相干解调法,鉴频法,过零检测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箱、电源、示波器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数据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数字调制单元、载波同步单元、2DPSK解调单元及2FSK解调单元,它们之间的信号连结方式如图4-5所示,其中实线是指已在电路板上布好的,虚线是实验中要手工连接的。

实际通信系统中,解调器需要的位同步信号来自位同步提取单元。

本实验中尚未用位同步提取单元,所以位同步信号直接来自数字信源。

在做2DPSK解调实验时,位同步信号送给2DPSK解调单元,做2FSK解调实验时则送到2FSK解调单元。

数字信源数字调制2FSK解调2D P SK解调载波同步BS-OUTNRZ-OUT(AK)CAR-OUT2FSK2DPSKBS-INBS-IN图4-5 数字解调实验连接图1. 复习前面实验的内容并熟悉2DPSK解调单元及2FSK解调单元的工作原理,接通实验箱电源。

将数字调制单元单刀双掷开关K7置于左方NRZ端。

2. 检查要用到的数字信源、数字调制及载波同步单元是否工作正常,保证载波同步单元处于同步态!3. 2DPSK解调实验(1)将数字信源单元的BS-OUT用信号连线连接到2DPSK解调单元的BS-IN 点,以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外同步信号,将示波器的CH1接数字调制单元的BK,CH2(建议使用示波器探头的x10衰减档)接2DPSK解调单元的MU。

MU与BK同相或反相,其波形应接近图4-3所示的理论波形。

(2)示波器的CH2接2DPSK解调单元的LPF,可看到LPF与MU同相。

当一帧内BK中“1”码“0”码个数相同时,LPF的正、负极性信号电平与0电平对称,否则不对称。

眼图实验(含总结)

眼图实验(含总结)

实验报告20 年度春季学期数字通信原理课程名称实验二眼图实验名称实验名称:眼图实验目的:理解升余弦滚降系统的特性;理解眼图的含义。

实验要求:1.绘制滚降系数分别为0,0.5,1的升余弦系统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并分析之。

2.画出滚降系数为1的升余弦系统的眼图。

实验过程:1.打开MATLAB新建一个文件,然后按照老师所给的PPT的实验教程指南打上以下的程序:Ts=1;N=17;dt=Ts/N;df=1.0/(20.0*Ts);t=-10*Ts:dt:10*Ts;f=-2/Ts:df:2/Ts;a=[0,0.5,1];for n=1:length(a)for k=1:length(f)if abs(f(k))>0.5*(1+a(n))/TsXf(n,k)=0;elseif abs(f(k))<0.5*(1-a(n))/TsXf(n,k)=Ts;elseXf(n,k)=0.5*Ts*(1+cos(pi*Ts/(a(n)+eps)*(abs(f(k))-0.5*(1-a(n))/Ts)));end;end;xt(n,:)=sinc(t/Ts).*(cos(a(n)*pi*t/Ts))./(1-4*a(n)^2*t.^2/Ts^2+eps);endsubplot(211);plot(f,Xf);axis([-1 1 0 1.2]);xlabel('f/Ts');ylabel('升余弦滚降频谱');subplot(212);plot(t,xt);axis([-10 10 -0.5 1.1]);xlabel('t');ylabel('升余弦滚降波形');图1 升余弦滚降函数代码2.之后点击运行,然后能看见结果:图2 升余弦滚降3.然后在按照老师所给的实验操作指南,打上眼图的源代码,如下:图3眼图源代码(1)图4 眼图源代码(4)4.之后自己编写一段sigexpand函数,然后运行它之后在运行眼图代码,得到结果如下:图5 眼图运行结果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对眼图与升余弦滚降系统的特性分析让我对于其的结构理解、更加的深刻,我不断地翻阅书籍和网上的相关知识得到了滚降系数α:在无码间串扰条件下所需带宽W 和码元传输速率Rs 的比值(即奈奎斯特频率),将本来很模糊的概念到最后的融会贯通。

眼图形成原理

眼图形成原理

眼图形成原理在数位通讯系统的实体层(Physical Layer)中,资料的定义是以逻辑位准的1与0来做判断,但在一般示波器上,撷取到的信号是一段相当短的时间,例如示波器的整个显示幕宽度为100ns,则表示在示波器的有效频宽、取样率及记忆体配合下,得到了100ns下的波形资料,但在这么短的时间中,所分析的资料并不具有代表性,例如信号在每一百万位元会出现一次突波(Spike),在此时间内,出现的机率很小,因此会错过某些重要的讯息。

若可以以重复叠加的方式,将新的信号不断的加入显示幕中,但却仍然记录着前次的波形,只要累积的时间够久,就可以形成一个眼形的图案,如(图一)所示,它就好像把一组讯号切成三位元的二进位逻辑叠在一起一般。

其中要注意的是,一个完整的眼图应该包含所有的八组状态(即000至111),且每一个状态发生的次数要尽量一致,否则,将有某些讯息无法呈现在显示幕中,如(图二)所示。

为了达到量测结果的有效性,一般会采用随机编码(Pseudo Random Bit Sequence;PRBS)的方式,这种编码的好处是当操作完一个回路后,所有的状态将会平均分配,使得眼图的形状是对称的,其中又因不同的位元组长度而分成2^7、2^15、2^23、2^31数种规格,而编码产生的方式,可以由硬体或软体来达成,硬体的方式是采用数位逻辑电路达成,软体则是在先将资料存在编码器内部的记忆体中,经由时脉触发记忆体中的字串讯号,随机编码的另一用途,是量测待测物在各种条件下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io;BER),此时需要有同样编码行为的错误分析仪(Error Analyzer)搭配才可以达到此量测目的。

《图一由八个状态所形成的眼图示意图》《图二因缺乏某组状态将无法形成完整的眼图》硬体介绍最简单且直接能分析出眼图的仪器非示波器莫属,而在取样的方法上,又分成即时(Real time)及重复性(Repetition)两大类,而一般的示波器,大抵都是以前者为主,后者主要是因应Gigabit速度以上的测试,如Infiniband、光纤通讯等,其分类上大致可以从操作的频宽来作区隔,即时取样主要在DC至6GHz范围内,而重复取样则针对100MHz以上至65Ghz为主。

眼图有关知识详细解释

眼图有关知识详细解释

眼图综述报告-----------李洋目录1. 眼图的形成 (2)1.1 传统的眼图生成方法 (2)1.2 实时眼图生成方法 (3)1.3 两种方法比较 (4)2. 眼图的结构与参数介绍 (4)2.1 眼图的结构图 (4)2.2 眼图的主要参数 (5)2.2.1 消光比 (5)2.2.2 交叉点 (5)2.2.3 Q因子 (6)2.2.4 信号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 (6)2.2.5 峰—峰值抖动和均方根值抖动 (6)2.2.6 信噪比 (6)3. 眼图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7)4. 眼图与BER的关系 (7)4. 如何获得张开的眼图 (8)5. 阻抗匹配的相关知识 (9)5.1 串联终端匹配 (9)5.2 并联终端匹配 (10)6. 眼图常见问题分析 (10)7. 总结 (17)1.眼图的形成眼图是一系列数字信号在示波器上累积而显示的图形,其形状类似于眼睛,故叫眼图。

在用余辉示波器观察传输的数据信号时,使用被测系统的定时信号,通过示波器外触发或外同步对示波器的扫描进行控制,由于扫描周期此时恰为被测信号周期的整数倍,因此在示波器荧光屏上观察到的就是一个由多个随机符号波形共同形成的稳定图形。

这种图形看起来象眼睛,称为数字信号的眼图。

示波器测量的一般信号是一些位或某一段时间的波形,更多的反映的是细节信息。

而眼图则反映的是链路上传输的所有数字信号的整体特性。

如下图:1.1 传统的眼图生成方法采样示波器的CLK通常可能是用户提供的时钟,恢复时钟,或者与数据信号本身同步的码同步信号.图:采样示波器眼图形成原理1.2 实时眼图生成方法实时示波器通过一次触发完成所有数据的采样,不需附加的同步信号和触发信号.通常通过软件PLL方法恢复时钟。

图:实时示波器眼图形成原理另一种示意图:图:实时示波器眼图形成原理1.3 两种方法比较1.传统的方法比实时眼图生产方法测量的速度要慢100至1000倍。

2.传统的眼图生成方法测量精度没有实时眼图生成方法高。

眼图实验报告

眼图实验报告

眼图实验报告眼图实验报告引言:眼图是一种常用的电信测量工具,用于分析数字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观察信号在示波器屏幕上的显示,我们可以获得信号的波形、噪声和时钟抖动等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眼图分析方法,对数字信号进行测量和评估。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眼图实验,了解数字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并掌握使用眼图进行信号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眼图是一种通过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的方法。

在示波器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眼睛”,每个“眼睛”代表了一个数据位。

通过观察这些“眼睛”的开闭程度和位置,我们可以判断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眼图中,水平轴代表时间,垂直轴代表信号的电压。

每个“眼睛”由上下两条边界线和中间的开放区域组成。

边界线的位置和开放区域的大小反映了信号的噪声和时钟抖动情况。

边界线越平整,开放区域越大,表示信号质量越好;反之,表示信号质量较差。

三、实验步骤1. 连接示波器和信号源:将信号源的输出与示波器的输入相连。

2. 设置示波器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示波器的触发模式、时间基准和垂直尺度等参数。

3. 调整示波器触发:通过调整示波器的触发模式和触发电平,使信号能够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4. 观察眼图:调整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尺度,观察眼图的显示情况。

注意观察边界线的平整程度和开放区域的大小。

5. 分析眼图:根据眼图的显示结果,分析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观察边界线的位置和开放区域的大小,判断信号是否存在噪声和时钟抖动。

6. 记录实验数据: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眼图结果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分析和比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眼图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信号的眼图,并进行了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开放区域较大、边界线平整的眼图代表了较好的信号质量和稳定性,而开放区域较小、边界线波动较大的眼图则表示信号质量较差。

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常见的眼图特征。

例如,当信号存在噪声时,眼图的开放区域会变小,边界线会变得不规则;当信号存在时钟抖动时,眼图的边界线会出现波动。

眼图观察实验

眼图观察实验

眼图观察实验实验九眼图观察实验实验内容1、PN码/CMI码的眼图。

2、噪声、码间干扰对眼图的影响。

3、眼图的垂直张开度与水平张开度。

一、实验目的1、熟悉基带信号的眼图观察方法。

2、学会用眼图判断数字信道的传输质量。

3、分析眼图的垂直张开度与水平张开度。

二、眼图观察电路眼图是在同步状态下,各个周期的随机信码波形,重叠在一起所构成的组合波形。

其形状类似一只眼睛故名眼图。

其形成是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把随机信号在荧屏上反复扫描的波形复合起来。

眼图是用来观察数字传输系统是否存在码间干扰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

将示波器置于外同步状态,平台的输出时钟接往示波器的通道1,伪随机码接往示波器的通道2,缓慢调整示波器的“同步”旋钮,当时钟与信码的相位同步时即可在示波器屏幕上观察到眼图。

眼图的垂直张开度反映信码幅度的变化量,可用来表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垂直张开度越大,抗噪声能力越强。

水平张开度则反映信码的码间干扰。

水平张开度越大,表示信码的码间干拢越小。

垂直张开度与水平张开度越大,越有利于信码再生器的判决,还原出来信码的误码率就越小。

Vt11垂直张开度E= 水平长开度E1= 0tV22V V 12 t 1 t 2图9-1 模型化眼图平台上专门设置有眼图观察电路,它是一级由运算放大器和RC网络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把输入数字信号的高频分量滤除,得到一个模拟的升余弦波,以获得眼图观察效果。

输入的PN码数字信号由U101 CDLD可编程模块二内的数字信号产生电路产生,经过 U101 CPLD可编程模块二 70 CMI码 34 产生电路 35 5 36 31 PN2 2KB/S PN 32 码产生电路CMIOUTCMI MCMI 数字信号眼图FCMI 测试点测试点TP902 TP903 HPN2 FPN2 眼 HPN2 CMI码 1 图 HPN32 2 PN32 3 K02 观 FPN32 察 HC1 1KHz方波电产生电路 FC1 路 HC2 FC2 32KHz方波产生电路 U301 U302 FPGA可编程模块一 39 CMI码产生电路 47 2KB/S PN 码产生电路 48 32KB /S PN 码产生电路 ? ? ? ? 图9-2 眼图观察方框图 ? ? FPGA/CPLD模块选择开关K01和PN码/CMI码选择开关K02的3~2送入眼图观察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 数字基带信号的眼图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基本条件和原理,掌握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的实现方法;2、通过观察眼图来分析码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观察在输入相同码率的NRZ 基带信号下,不同滤波器带宽对输出信号码间干扰大小的影响程度;3、熟悉MA TLAB 语言编程。

二、实验器材计算机,MATLAB 软件三、实验原理1、基带传输特性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要获得良好的基带传输系统,就应该图1 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抑制码间干扰。

设输入的基带信号为()nsna t nT δ-∑,sT 为基带信号的码元周期,则经过基带传输系统后的输出码元为()nsna h t nT -∑。

其中1()()2j th t H ed ωωωπ+∞-∞=⎰(1)理论上要达到无码间干扰,依照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基带传输系统在时域应满足:10()0,s k h kT k =⎧=⎨⎩,为其他整数(2)频域应满足:()0,ss T T H πωωω⎧≤⎪=⎨⎪⎩,其他 (3)图2 理想基带传输特性此时频带利用率为2/Baud Hz ,这是在抽样值无失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利用率。

由于理想的低通滤波器不容易实现,而且时域波形的拖尾衰减太慢,因此在得不到严格定时时,码间干扰就可能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222(),s i s s s si H H H H T T T T T ππππωωωωω⎛⎫⎛⎫⎛⎫+=-+++=≤⎪ ⎪⎪⎝⎭⎝⎭⎝⎭∑ (4)基带信号就可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

这种滤波器克服了拖尾太慢的问题。

从实际的滤波器的实现来考虑,采用具有升余弦频谱特性()H ω时是适宜的。

(1)(1)1sin (),2(1)()1,0(1)0,s s s s s s T T T T H T T ππαπαωωαπαωωπαω⎧⎡⎤-+--≤≤⎪⎢⎥⎣⎦⎪⎪-⎪=≤≤⎨⎪⎪+>⎪⎪⎩(5)这里α称为滚降系数,01α≤≤。

所对应的其冲激响应为:()222sin cos()()14s s s stT t T h t t t T T παππα=-(6)此时频带利用率降为2/(1)Baud/Hz α+,这同样是在抽样值无失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利用率。

换言之,若输入码元速率'1/s s R T >,则该基带传输系统输出码元会产生码间干扰。

2、眼图所谓眼图就是将接收滤波器输出的,未经再生的信号,用位定时以及倍数作为同步信号在示波器上重复扫描所显示的波形(因传输二进制信号时,类似人的眼睛)。

干扰和失真所产生的畸变可以很清楚的从眼图中看出。

眼图反映了系统的最佳抽样时间,定时的灵敏度,噪音容限,信号幅度的畸变范围以及判决门限电平,因此通常用眼图来观察基带传输系统的好坏。

图3 眼图示意图可以用MA TLAB自带眼图函数eyediagram来观察眼图四、实例演示1、当滚降系数分别为0、0.5、1时升余弦滚降系统的频谱及其各自对应的时域波形。

(1)程序clear allTs=1;N=17;dt=Ts/N;df=1.0/(20.0*Ts);t=-10*Ts:dt:10*Ts;f=-2/Ts:df:2*Ts;a=[0,0.5,1];for n=1:length(a)for k=1:length(f)if abs(f(k))>0.5*(1+a(n))/TsXf(n,k)=0;elseif abs(f(k))<0.5*(1-a(n))/TsXf(n,k)=Ts;elseXf(n,k)=0.5*Ts*(1+cos(pi*Ts/(a(n)+eps)*(abs(f(k))-0.5*(1-a(n))/Ts)));endendxt(n,:)=sinc(t/Ts).*(cos(a(n)*pi*t/Ts))./(1-4*a(n)^2*t.^2/Ts^2+eps);endsubplot(2,1,1) plot(f,Xf);axis([-1 1 0 1.2]); xlabel('f/Ts');ylabel('升余弦滚降频谱'); subplot(2,1,2) plot(t,xt);axis([-10 10 -0.5 1.1]) xlabel('t');ylabel('升余弦滚降波形'); (2) 仿真结果图1 升余弦滚降系统的频谱和时域波形 2.利用MA TLAB 画出输入为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基带信号波形及眼图。

其参数要求NRZ 码元为2进制、码元速率为50B ,采样频率1000Hz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参考码元周期为10ms 、滚降系数为0.2。

clear all;alpha=0.2; %设置滚降系数,取值范围在[0,1]Ts=1e-2;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参考码元周期, Ts=10ms,无ISI 。

Fs=1e3; %采样频率,单位Hz 。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 Rs=50; %输入码元速率,单位BaudM=2;M=2; %输入码元进制Num=100; %输入码元序列长度。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

Samp_rate=Fs/Rs; %采样率,应为大于1的正整数,即要求Fs,Rs 之间呈整数倍关系-1-0.8-0.6-0.4-0.200.20.40.60.8100.51f/Ts升余弦滚降频谱-10-8-6-4-20246810-0.500.51t升余弦滚降波形Eye_num=2; %在一个窗口内可观测到的眼图个数。

%产生双极性NRZ码元序列%NRZ=sign(randn(1, Num));NRZ=2*randint(1,Num,M)-M+1;figure(1);stem(NRZ);axis([0 50 -1.1 1.1])xlabel('时间');ylabel('幅度');hold on;grid on;title('双极性NRZ码元序列');%对双极性NRZ码元序列进行抽样k=1;for ii=1:Numfor jj=1:Samp_rateSamp_data(k)=NRZ(ii);k=k+1;endend%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冲激响应[ht,a] = rcosine(1/Ts,Fs,'fir',alpha);%将信号送入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即做卷积操作st=conv(Samp_data,ht)/(Fs*Ts);figure(2)plot(st);axis([0 2000 -4 4])xlabel('时间');ylabel('信号幅度');hold on;grid on;title('经过升弦滚降系统后的码元')%画眼图,在同一个图形窗口重复画出一个或若干个码元figure(3);for k = 10:floor(length(st)/Samp_rate)-10%不考虑过渡阶段信号,只观测稳定阶段ss = st(k*Samp_rate+1:(k+Eye_num)*Samp_rate);plot(ss);hold on;endxlabel('时间');ylabel('信号幅度');hold on;grid on;title('基带信号眼图')五、实验内容1、其参数要求NRZ 码元为2进制、码元速率为50B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参考码元周期为20ms 、滚降系数为0.2。

利用MA TLAB 画出输入为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基带信号波形及眼图。

clear all;alpha=0.2; %设置滚降系数,取值范围在[0,1]Ts=2e-2;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参考码元周期, Ts=20ms,无ISI 。

Fs=1e3; %采样频率,单位Hz 。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5101520253035404550-1-0.500.51时间幅度双极性NRZ 码元序列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1012时间信号幅度经过升弦滚降系统后的码元-1.5-1-0.50.511.5时间信号幅度基带信号眼图Rs=50; %输入码元速率,单位BaudM=2;M=2; %输入码元进制Num=100; %输入码元序列长度。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

Samp_rate=Fs/Rs; %采样率,应为大于1的正整数,即要求Fs,Rs之间呈整数倍关系Eye_num=2; %在一个窗口内可观测到的眼图个数。

%产生双极性NRZ码元序列%NRZ=sign(randn(1, Num));NRZ=2*randint(1,Num,M)-M+1;figure(1);stem(NRZ);axis([0 50 -1.1 1.1])xlabel('时间');ylabel('幅度');hold on;grid on;title('双极性NRZ码元序列');%对双极性NRZ码元序列进行抽样k=1;for ii=1:Numfor jj=1:Samp_rateSamp_data(k)=NRZ(ii);k=k+1;endend%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冲激响应[ht,a] = rcosine(1/Ts,Fs,'fir',alpha);%将信号送入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即做卷积操作st=conv(Samp_data,ht)/(Fs*Ts);figure(2)plot(st);axis([0 2000 -4 4])xlabel('时间');ylabel('信号幅度');hold on;grid on;title('经过升弦滚降系统后的码元')%画眼图,在同一个图形窗口重复画出一个或若干个码元figure(3);for k = 10:floor(length(st)/Samp_rate)-10%不考虑过渡阶段信号,只观测稳定阶段ss = st(k*Samp_rate+1:(k+Eye_num)*Samp_rate);plot(ss);hold on;endxlabel('时间'); ylabel('信号幅度'); hold on; grid on;title('基带信号眼图')-1-0.8-0.6-0.4-0.200.20.40.60.81时间幅度双极性NRZ 码元序列-4-3-2-101234时间信号幅度经过升弦滚降系统后的码元-2-1.5-1-0.500.511.52时间信号幅度基带信号眼图2、如果实验内容1中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参考码元周期为50ms若1中的其他参数不变,请利用MA TLAB画出输入为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基带信号波形及眼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