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2014版)
风电指标体系

风电指标体系————————————————————————————————作者:————————————————————————————————日期: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1、 总则1.1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
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2.1 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V v n =∑ 单位:m/s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n Un Ui T T U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风电指标体系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1、 总则1.1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
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2.1 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n Un Ui T T U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一、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清洁能源的需求和利用规模逐年扩大。
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风电的生产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能源产出和环境效益,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是保障风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1.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装机容量是指风电场或风力发电机组的额定输出容量,通常用兆瓦(MW)来表示。
发电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风电场或风力发电机组实际发电的电量,通常以千瓦时(kWh)或兆瓦时(MWh)来表示。
2.可利用率和利用系数:可利用率是指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利用系数是指实际发电量与装机容量之比,也是一个衡量风电场利用率的指标。
3.启停次数和停机时长:启停次数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一段时间内启动和停机的次数,停机时长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一段时间内停机的总时长,这两个指标能够反映风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4.平均风速和有效风速时间比:平均风速是指一定时间内风速的平均值,有效风速时间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风速达到或超过最低发电风速要求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5.故障率和维修时长:故障率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与装机数量之比,维修时长是指发生故障后修复所需的平均时间,这两个指标能够反映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
6.异常损失和电网接入率:异常损失是指由于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停机损失,电网接入率是指风电场实际发电量与规划发电量之比。
三、风电生产运行指标评价1.可利用率和利用系数是衡量风电场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可通过比较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差异来评估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2.启停次数和停机时长是评估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较少的启停次数和停机时长意味着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较高。
3.平均风速和有效风速时间比的高低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两个指标,可以制定合理的发电计划和调度方案。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释义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释义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通常是用来评估风电场的运行情况、生产能力和效益的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及其释义:
1. 累计发电量:指风电场累计发电的总量,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该指标可以反映风电场的生产能力和发电效果。
2. 发电容量利用小时数:指发电机组实际发电时间与其容量的比值,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机组的有效利用情况,值越高表示发电机组越有效地工作。
3. 发电厂可利用率:指发电厂实际可利用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发电厂故障停机时间:指发电厂由于故障等原因无法发电的时间。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的可靠程度和维护状况。
5. 发电厂平均负荷:指发电厂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发电量,通
常以兆瓦(MW)为单位。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的平均产能和运行
水平。
6. 单位发电量成本:指发电厂每发电一单位电力所需要的成本,通常以人民币(元)/千瓦时为单位。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的经济
效益和运行成本。
7. 发电厂平均利用系数:指发电厂实际发电量与其额定发电量
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的利用效率和
发电能力。
8. 损耗率:指发电过程中能量损耗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输电和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不同的指标可以
从不同角度评估风电场的运行情况和效益。
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1: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试行)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以五类共19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分列如下:一、自然特性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自然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平均温度、平均空气密度、平均风功率密度、有效风速小时数五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1、平均风速平均风速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取统计周期内全场风机或场内代表性测风塔的风速平均值,即11ni i V V n ==∑ 单位:米/秒(/m s ) 式中:V—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风速,/m s ;n —统计周期内的全场风机的台数或代表性测风塔的个数;i V —统计周期内的单台风机或单个代表性测风塔的平均风速,/m s 。
2、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即11nii T T n ==∑ 单位:摄氏度(oC )式中: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温度,o C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i T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的温度值,oC 。
3、平均空气密度平均空气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所处区域空气的平均值,即P RTρ=单位:千克/立方米(3/kg m )式中: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kg m ;P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大气压强,a P ; R —气体常数,取287/J kg K ⋅;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开氏温标平均绝对温度,K 。
4、 平均风功率密度平均风功率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风能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功率,即3112ni wpi D V n ρ==∑()() 单位:瓦特/平方米(2/W m )式中:wp D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风功率密度,2/W m;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kg m ;3iV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平均风速值的立方。
5、有效风速小时数有效风速小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累计小时数,简称有效风时数,即n ii V V V V T T ==∑有效风时数 单位:小时(h )式中:T 有效风时数—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有效风时数,h ;0V —风机的切入风速,/m s ;n V —风机的切出风速,/m s ;i V T —统计周期内出现介于切入风速(0V )和切出风速(n V )之间的风速小时数,h 。
风电场运行指标与评价导则

风电场运行指标与评价导则风电场是一种利用风力发电的设施,通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来实现可持续、清洁的能源生产。
为了保证风电场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发电,需要对其进行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估。
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的风电场运行指标与评价导则。
1.发电量指标风电场的核心目标是发电,因此发电量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发电量指标可以分为年度发电量和小时发电量两个层面进行评价。
年度发电量是指风电场在一年内总共发电的电量,可以用来判断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和效益。
小时发电量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发电的电量,可以用来评价风电场的日常运行情况和稳定性。
2.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率是指风电场发电机组的利用率,即发电机组实际发电量与额定发电量之比。
高的发电厂用电率意味着发电机组运行效益高,能够更充分利用风资源进行发电。
3.故障率与可靠性风电场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会影响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
因此,故障率是评价风电场运行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故障率可以通过统计风电机组故障次数与运行时间的比值得到。
可靠性是指风电机组正常运行和提供持续发电的能力。
通过对故障率和可靠性的评价,可以对风电场进行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和维护措施。
4.电网并网率电网并网率是指风电场实际接入电网的能力与理论全年最大接入能力之比。
高的电网并网率意味着风电场能够更充分地接入电网,实现综合利用风能和电能的目标。
5.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评价风电场运行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对风电场的发电成本、维护成本、收益等进行评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风电场的经济性逐渐提高,成为可持续、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对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建立风电场运行评价导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评估标准与方法: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基于科学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评估,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监测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和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处理。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2014版)

《风电场⽣产运⾏统计指标体系》(2014版)风电场⽣产运⾏统计指标体系以五类共13 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分列如下:⼀、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年平均风速加以表⽰(此类指标只作统计、参考之⽤)。
1、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风速是指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测风⾼度应与风电机组轮毂⾼度相等或接近,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式中:V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平均风速;n —统计周期内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测风塔)的个数;Vi—统计周期内,第i 个测风塔的平均风速。
本指标应逐⽇统计并在⽇报、⽉报及年报中反映。
年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个重要数据。
⼆、电量指标本类指标⽤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和购⽹电情况,采⽤发电量、上⽹电量、购⽹电量和年利⽤⼩时数四个指标。
1、发电量单机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在单台风⼒发电机出⼝处计量的输出电能,⼀般从风电机组SCADA 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所有风电机组发出电量的总和。
式中:E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的发电量;Ei --统计周期内,第i 台风电机组的发电量;N--统计周期内风电场风电机组的总台数。
风电场发电量应逐⽇统计并在⽇报、⽉报及年报中反映。
单机发电量可逐⽉记录。
2、上⽹电量上⽹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主变压器⾼压侧或开关站出线侧的正向有功。
单位:kWh风电场上⽹电量应逐⽇统计并在⽇报、⽉报及年报中反映。
3、购⽹电量购⽹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主变压器⾼压侧或开关站出线侧的反向有功。
单位:kWh风电场购⽹电量应逐⽇统计并在⽇报、⽉报及年报中反映。
4、年利⽤⼩时数风电机组利⽤⼩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机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条件下的发电⼩时数,且利⽤⼩时数的统计仅针对统计期之前已达到稳定运⾏的风电机组。
风电场利⽤⼩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风电场总装机容量满负荷运⾏条件下的发电⼩时数。
风电指标体系

中国xx 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1、 总则 1.1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中国xx 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
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 2.1 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V v n =∑ 单位:m/s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nUn Ui T T U ==∑,单位:小时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以五类共13 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分列如下:
一、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年平均风速加以表示(此类指标只作统计、参考之用)。
1、年平均风速
年平均风速是指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电机组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式中:
V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平均风速;
n —统计周期内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的个数;
Vi—统计周期内,第i 个测风塔的平均风速。
本指标应逐日统计并在日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
年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一个重要数据。
二、电量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年利用小时数四个指标。
1、发电量
单机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在单台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
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组SCADA 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所有风电机组发出电量的
总和。
式中:
E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的发电量;
Ei --统计周期内,第i 台风电机组的发电量;
N--统计周期内风电场风电机组的总台数。
风电场发电量应逐日统计并在日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
单机发电量可逐月记录。
2、上网电量
上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主变压器高压侧或开关站出线
侧的正向有功。
单位:kWh
风电场上网电量应逐日统计并在日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
3、购网电量
购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主变压器高压侧或开关站出线
侧的反向有功。
单位:kWh
风电场购网电量应逐日统计并在日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
4、年利用小时数
风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是指统计周
期内风电机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且利用小时数的统计仅针对统计期之前已达到稳定运行的风电机组。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风电场
总装机容量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和风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以年度为单位统计,仅在年报中反映。
若考虑纳入统计周期内新投项目,则按照平均利用小时概念进行统计。
风电场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指发电机组在统计期内按日历时间平
均计算的容量。
如在统计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如发电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拆迁、退役、报废)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
新增风电项目应以项目整体达到稳定运行(通过240 试运行)为标志纳入统计,项目自并网开始至纳入统计之间的发电量为试运行
电量。
5、弃风电量和弃风率
风电场弃风电量是指受电网传输通道或安全运行需要等因素影向,风电场可发而未能发出的电量。
该电量不包括风电场因风机自身设备故障原因未能发出的电量。
风电场弃风电量计算方法一般采用样板机法,即调度机构要求风电场限电时,对风电场的“样板机”不限电,以其发电量作为同类风
机的理论应发电量,减去同类各机组实际发电量,再进行汇总得出风电场弃风受限电量的计算方法。
风电场弃风电量=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每日弃风电量总和
三、能耗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采用综合场用电率和送出线损率两个指标。
1、综合场用电率
风电场综合场用电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内损耗占发电量的
比例。
本指标逐月统计,在月报和年报中反映。
2、送出线损率(此指标只作统计、参考之用)送出线损率是指
统计周期内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四、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机组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指标。
采用风电机组可利用率和风电场可利用率两个指标。
1、风电机组可利用率
风电机组可利用率是描述统计期内机组处于可用状态的时间占
总时间比例的指标,可用小时数为运行小时和备用小时的总和。
备用小时数为调度停运备用小时与受累停运备用小时的总和(不含风机定期维护和点检时间)。
2、风电场可利用率
风电场可利用率是描述统计期内风电场整体处于可用状态的时
间占总时间比例的指标。
当统计风电场指标时,把因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状态的机组视为不可用,其受累停运小时计入不可用小时。
这时的风电场可用小时反映到每台机组各状态指标的统计中等于运行小时、调度停运备用小
时和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小时之和。
用公式表示:
五、运行维护费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运行维护费用实际发生情况的指标,采用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和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两个指标加以表示。
1、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此指标只作统计、参考之用)
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是指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与风电场装机
容量之比。
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是指风电场出质保期后材料费和修
理费总和。
本指标按年度统计。
2、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此指标只作统计、参考之用)
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是指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与年度发电量
之比。
注明:财务口径中的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用指标=年度运行维护费用/风电场平均容量,其中,风电场平均容量按照财务口径的转固
时间来进行计算。
另外,度电运行维护费用=年度运行维护费/售电量。
)
附件:风电场生产运行指标统计数据表
风电场生产运行指标统计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