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容积计算

合集下载

容积式、半容积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容积式、半容积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计算公式:G=(1.1-1.2)3600Qh/(C(tmc-tmz))
计算公式:F=1000CrQh/(ε kΔ tj)(汽-水系数2617;水-水系数1454) 1.6、热媒与热水温差计算 名称 代码 单位 数值 热媒初始温度 tmc ℃ 95.00 热媒终止温度 热水终止温度 热水初始温度 tmz ℃ 75.00 tz ℃ 50.00 tc ℃ 5.00 57.50 (换热)温差 Δ tj
计算公式:Q2)3600Qh/(im-in) 1.4-2、热媒耗量计算(热水) 名称 代码 单位 数值 热媒水初始温度 热媒水终止温度 tmc ℃ 95.00 tmz ℃ 75.00 1.5、水加热器加热面积计算 名称 代码 单位 数值 传热系数 ε W/m²*℃ 1454.00 热效率系数 k 0.7-0.9 0.80 57.50 (换热)温差 Δ tj 热损系数 Cr 1.1-1.2 1.15 水加热器加热面积 F m² 24.00 1.1-1.2 1.15 热损系数 热媒耗量 G Kg/h 69016.39
容积式、半容积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1.1、耗热量计算 名称 设计小时热水用量 热水终止温度 热水初始温度 代码 单位 数值 Q L/h 26673.00 tz ℃ 50.00 tc ℃ 5.00 1.2、贮热量计算 名称 代码 单位 数值 贮热时间 T S(秒) 60.00 分钟需要换算 30.00 计算公式:Qc=QhT 1.3、贮水容积计算 名称 代码 单位 数值 水的密度 p 1000Kg/m³ 1000.00 计算公式:Ve=Qc/(Cp(tz-tc)) 1.4-1、热媒耗量计算(蒸汽) 名称 代码 单位 数值 蒸汽热焓 im KJ/Kg 2725.50 蒸汽冷凝水热焓 in KJ/Kg 251.22 in=C*tmz 冷凝水温度 60.00 1.1-1.2 1.15 热损系数 蒸汽耗量 G Kg/h 2335.80 设计小时耗热量 Ve m³ 13.34 设计小时耗热量 Qc KJ 2512796.65 水的比热容 C KJ/(Kg.℃) 4.187 设计小时耗热量 Qh KW 1396.00

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定义说明解析

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定义说明解析

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换热面积是指在换热器中用来传递热量的表面积,而容积换算则是指在不同条件下,换热器所需要的体积大小。

本文将从换热面积的概念和容积换算的原理入手,探讨它们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以及它们对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潜在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的概念和原理,包括换热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容积换算的基本原理。

接着将探讨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最后,我们将总结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的关系,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相关知识,提升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目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的深入探讨,提供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在换热设备设计和运行中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的原理和重要性,为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指导。

通过阐述相关概念和原理,希望能够提高读者对换热过程中换热面积与容积换算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2.正文2.1 换热面积的概念换热面积是指在换热设备中用于传递热量的表面积。

换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换热效果,通常情况下,换热面积越大,换热效果越好。

在换热设备中,热量通过换热面积的传导和对流来实现。

换热面积的大小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传热系数、流体性质等。

换热面积可以通过数学公式计算得出,对于不同类型的换热设备,换热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在工程实践中,准确计算换热面积对于设计和优化换热设备具有很大的意义。

储罐伴热蒸汽用量计算

储罐伴热蒸汽用量计算

储罐伴热蒸汽用量计算在工业生产中,储罐是一种常见的容器,用于储存各种液体和气体。

为了保证储罐内液体的温度,通常需要使用伴热蒸汽进行加热。

那么如何计算储罐伴热蒸汽的用量呢?需要确定储罐的容积和所需加热的液体的体积。

假设储罐容积为1000立方米,所需加热的液体体积为800立方米。

需要确定所需加热的液体的温度和所需加热的时间。

假设所需加热的液体温度为20℃,需要加热到50℃,加热时间为24小时。

接下来,需要计算所需加热的液体的热容和所需加热的液体的密度。

假设所需加热的液体的热容为4.2焦/克·摄氏度,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

然后,需要计算所需加热的液体的热量。

热量=热容×质量×温度差。

所需加热的液体的质量为800立方米×1000立方厘米/立方米×1克/立方厘米=800000克。

温度差为50℃-20℃=30℃。

因此,所需加热的液体的热量为4.2焦/克·摄氏度×800000克×30℃=1.008×10^9焦。

需要计算所需加热的液体所需的伴热蒸汽的用量。

伴热蒸汽的用量=热量/(蒸汽的比焓×蒸汽的效率)。

假设伴热蒸汽的比焓为2000焦/克,蒸汽的效率为80%。

因此,所需加热的液体所需的伴热蒸汽的用量为1.008×10^9焦/(2000焦/克×0.8)=630000克。

计算储罐伴热蒸汽的用量需要确定储罐的容积、所需加热的液体的体积、温度和时间,以及所需加热的液体的热容和密度。

然后,需要计算所需加热的液体的热量,并根据伴热蒸汽的比焓和效率计算所需加热的液体所需的伴热蒸汽的用量。

锅炉各种指标解释

锅炉各种指标解释

锅炉指标解释第一节锅炉技术经济指标1.1 锅炉运行技术经济指标1.1.1 锅炉实际蒸发量锅炉实际蒸发量是指锅炉的主蒸汽流量(kg/h)。

应取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流量值,或者根据进入锅炉省煤器的给水流量来进行计算确定,具体计算可根据汽轮机运行技术经济指标中主蒸汽流量的计算方法确定。

1045吨/小时1.1.2 锅炉主蒸汽压力锅炉主蒸汽压力是指锅炉出口的蒸汽压力值(Mpa)。

应取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的蒸汽压力值。

如果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有多路主蒸汽管,应取算术平均值。

17.5MPa1.1.3 锅炉主蒸汽温度锅炉主蒸汽温度是指锅炉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值(℃)。

应取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值。

如果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有多路主蒸汽管,应取算术平均值。

540度1.1.4 再热蒸汽压力锅炉再热蒸汽压力是指锅炉再热器出口的再热蒸汽压力值(Mpa)。

应取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的蒸汽压力值。

如果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有多路再热蒸汽管,应取算术平均值。

3.2MPa1.1.5 再热蒸汽温度锅炉再热蒸汽温度是指锅炉再热器出口的再热蒸汽温度值(℃)。

应取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值。

如果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有多路主蒸汽管,应取算术平均值。

540度1.1.6 锅炉给水温度锅炉给水温度是锅炉省煤器入口的给水温度值(℃)。

应取锅炉省煤器前的给水温度值。

272.2度1.1.7 过热器减温水流量过热器减温水流量是指进入主蒸汽系统的减温水流量(t/h)。

对于主蒸汽系统有多级减温器设置的锅炉,过热器减温水流量为各级主蒸汽减温水流量之和。

一级14.5、二级7.351.1.8 再热器减温水流量再热器减温水流量是指进入再热汽系统的减温水流量(t/h)。

对于再热汽系统有多级减温器设置的锅炉,再热器减温水流量为各级再热汽减温水流量之和。

0 t/h1.1.9 排烟温度排烟温度指锅炉末级受热面后的烟气温度(℃)。

对于锅炉末级受热面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排烟温度应取各烟道排烟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气体流量计算公式

气体流量计算公式

气体流量计算公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1)差压式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是以伯努利方程和流体连续性方程为依据,根据节流原理,当流体流经节流件时(如标准孔板、标准喷嘴、长径喷嘴、经典文丘利嘴、文丘利喷嘴等),在其前后产生压差,此差压值与该流量的平方成正比。

在差压式流量计中,因标准孔板节流装置差压流量计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研究最充分、已标准化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孔板流量计理论流量计算公式为:式中,qf为工况下的体积流量,m3/s;c为流出系数,无量钢;β=d/D,无量钢;d为工况下孔板内径,mm;D为工况下上游管道内径,mm;ε为可膨胀系数,无量钢;Δp为孔板前后的差压值,Pa;ρ1为工况下流体的密度,kg/m3。

对于天然气而言,在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积流量的实用计算公式为:式中,qn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体积流量,m3/s;As为秒计量系数,视采用计量单位而定,此式As=×10-6;c为流出系数;E为渐近速度系数;d为工况下孔板内径,mm;FG为相对密度系数,ε为可膨胀系数;FZ为超压缩因子;FT为流动湿度系数;p1为孔板上游侧取压孔气流绝对静压,MPa;Δp为气流流经孔板时产生的差压,Pa。

差压式流量计一般由节流装置(节流件、测量管、直管段、流动调整器、取压管路)和差压计组成,对工况变化、准确度要求高的场合则需配置压力计(传感器或变送器)、温度计(传感器或变送器)流量计算机,组分不稳定时还需要配置在线密度计(或色谱仪)等。

(2)速度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是以直接测量封闭管道中满管流动速度为原理的一类流量计。

工业应用中主要有:① 涡轮流量计:当流体流经涡轮流量传感器时,在流体推力作用下涡轮受力旋转,其转速与管道平均流速成正比,涡轮转动周期地改变磁电转换器的磁阻值,检测线圈中的磁通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产生周期性的电脉冲信号。

在一定的流量(雷诺数)范围内,该电脉冲信号与流经涡轮流量传感器处流体的体积流量成正比。

第二章 燃料及燃料燃烧计算

第二章 燃料及燃料燃烧计算
29
(二)各类煤质的燃烧特性
烟煤 含碳量较无烟煤低 40%~70%; 挥发分含量较多 20%~40%,易点燃,燃烧快,火焰长; 氢含量较高 发热量较高。 褐煤
碳化程度低,含碳量低 约为40~50%,
水分及灰分很高 发热量低; 挥发分含量高 约40~50%,甚至60%,挥发分的析出温度 低,着火及燃烧均较容易。
热量。
约占2%~6%。 多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3、氧(O)和氮(N)
不可燃元素。 氧含量变化很大,少的约占1%~2%,多的占40% 氮的含量约占0.5%~2.5%。
5
一、煤的成分及分析基准
4、硫(S)
有害成分,约占2%,个别高达8%~10%。 存在形式:
① 有机硫(与C、H、O等结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第二章 燃料及燃料燃烧计算
燃料的成分及其主要特性 燃料燃烧计算 烟气分析方法 空气和烟气焓的计算
1
§2.1 燃料的成分及其主要特性
燃料:
核燃料 有机燃料 固体燃料(煤、木料、油页岩等)
有机燃料 :
液体燃料(石油及其产品) 气体燃料(天然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等)
电厂锅炉以煤为主要燃料,并尽量利用水分和灰分含
Q Q 226 H d , n, et p d , gr d
干燥基 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 干燥无灰基 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 Q Q 226 H daf , net , p daf , gr daf
18
(一)煤的发热量
高位发热量(Qgr) 各基准间的换算采用表2-1换算系数
为反映煤的燃烧特性,电厂煤粉锅炉用煤还以VAMST及Q法 分类
28
(二)各类煤质的燃烧特性

发酵蒸汽量计算

发酵蒸汽量计算

一、1、培养基从18℃升至121℃温升103℃培养基体积=500×0.7=305L=0.35m³培养基质量=0.35×1040=364㎏升温所需热量=4.02×364×103=1.507×10^5KJ蒸汽压力我认为你应该是打错了,应该是0.4MPa,2748.9KJ/Kg121℃水的热焓为504.78KJ/Kg0.4MPa蒸汽的热焓为2748.9KJ/Kg焓差2748.9KJ/Kg-504.78KJ/Kg=2244.12KJ/Kg所需蒸汽质量=150700/2244.12=672.41Kg因为有0.2的损失所以蒸汽用量应为672.41×1.2=807Kg又考虑设计保险系数807×1.1=0.8877吨所以锅炉出力为0.8877吨/小时2、未说明装料系数,设计时按较大的算,一般最大装料系数0.85,所以培养基体积=0.425m³通气量应为3×0.425=1.275m³/min,故空压机不够用二、1、根据产量要求全年发酵液体积应为20×0.95×1000÷2÷0.5=19000立方因每日上两批,年工作日330天,所以不考虑染菌的情况下全年生产330×2=660批660批用一个罐完成需工时660×80=52800小时而全年实际工时为24×330=7920小时所需罐台数=52800÷7920=6.666667≈7台每台公称容积=19000÷660÷0.7=41.125m³,取42立方2、19000m³÷330天×1.1倍÷15倍=4.222m³=总所需树脂体积每根交换柱树脂体积=4.222÷4=1.06m³又交换柱高径比为4,所以高h:半径r=8,即h=8r因树脂装填系数为0.6,所以每根柱子体积为1.06÷0.6=1.767m³=3.14×r^2×h=3.14×8r^3 r=(1.767÷3.14÷8)^(1/3)=0.41277mh=8×0.41277=3.3m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生化来袭团团长为您解答。

蒸汽加热计算[例子]

蒸汽加热计算[例子]

清洗槽及贮液箱蒸汽加热计算一.蒸汽加热计算:PTA-4324TSF清洗机蒸汽加热计算式(一)已知条件:1.四个清洗槽的容积:1.15×1.15×0.7×4=3.7米3=3700升2.四个贮液箱的容积:0.75×1.12×0.73×4=2.5米3=2500升槽和箱的总容积=3700+2500=6200升3.水的比重V=1(公斤/升)4.水的比热Cp=4.179(KJ/kgC°)(60℃的水)查附表。

5.工作温度t2=60℃6.水的起始温度:t1=8℃(冬季)t1=20℃(夏季)(二)计算公式:Q=CpVV(t2-t1)ββ为热损失系数1.冬季蒸汽用量:(一次性用量,1小时加热完成)Q=4.179×6200×1×(60-8)×1.2=1616772KJ(仟焦)1616772/4.1868=386160仟卡/时(注:1焦耳0.238846卡,1卡4.1868焦耳)2.夏季蒸汽用量:(一次性用量,1小时加热完成)Q=4.179×6200×1×(60-20)×1.2=1243670仟焦1243670/4.1868=297046仟卡/时3.加热完成后,日常维持保温(60℃),排水带走热量及热量的散发约占总热量的30%:冬季:386160仟卡×30%=115848仟卡/时夏季:297046仟卡×30%=89114仟卡/时(三)加热时间的计算:1.加热管内的热水导热系数(100℃的水)λ1=68.3×102 (W/m2.C°)2.加热管的导热系数λ1=16.6(W/m2.C°)3.加热管外(即槽内的水)的导热系数λ3=57.4×102(W/m2.C°)热阻计算:γ1=1/λ1=1/68.3×102=1.46×10-4m2C°/Wγ2=δ/λ2=0.001/16.6=0.6×10-4m2.C°/Wγ3=1/λ3=1/57.4×102=1.74×10-4m2.C°/WΣλ=γ1+γ2+γ3=1.46×10-4+0.6×10-4+1.74×10-4=3.8×10-4m2.C°/W单位传热面积的热流量q=(tg-tf)/Σγ=(100-60)/3.8×10-4=105.3KW/m2传热面积F=S.L=π.d.L=3.14×0.014×200=8.79米2总传热量Q=q.F.t=105.3×8.79×1=926KW.h(注:以d=φ14管子内径,L=200米管子总长,t=小时设加热时间为1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项目名称符号单位数值
1蒸汽量V m 3
1Mpa 2蒸汽压力P kgf/cm 213.2564
1.3
3蒸汽温度t ℃2604蒸汽比容v m 3/kg 0.181065蒸汽质量D
kg
5.522976蒸汽焓值I gr
kcal/Kg 705.5957降压后压力P'kgf/cm 2 5.09860.58降压后温度t'℃246.976
9
降压后给定温度
t

16010降压降温后焓值I'gr
kcal/Kg 660.913
11减温水压力P kgf/cm 2612降温水温度t

5013减温水焓值I
kcal/Kg 50.142514减温水量D'kg 0.376515减温后总质量D kg 5.89947
16减温后蒸汽比容v m 3/kg 0.3840317减温后蒸汽体积
V
m 3
2.26559
设计给定
查水蒸气表D×(I gr -I'gr )/(I g r -I)
查水蒸气表查水蒸气表设计给定查水蒸气表设计给定
查水蒸气表设计给定计算公式及来源设计给定
设计给定设计给定查水蒸气表
V/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