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小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小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小结【学习目标】1.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能说出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区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采取的措施。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空气的组成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红磷燃烧耗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红磷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实验装置:(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主要用途是用作保护气、合成氮肥等。

3.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通常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电光源等。

【要点诠释】要点二、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要点诠释】要点三、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要点诠释】氧气与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等方面的对比:反应物条件反应现象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木炭和氧气点燃持续红热,放出热量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氧气二氧化碳硫磺和氧气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红磷和氧气发黄白光,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丝和氧气灼烧至红热,离火后迅速变凉(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要点四、实验室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下图B或C所示)过氧化氢水+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下图A所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下图A所示)2.收集方法:(1)排水集气法:如上图E(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如上图F(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3.验满方法:(1)排水集气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罗山二中许成群一、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开展的要求,确定如下“三维”目的: 1、知识与才能:①稳固理解氧气的制法、性质及用处。

②复习稳固学生对空气成分、空气污染及防治、验证空气成分实验的有关知识. ③复习稳固并强化化合及分解反响、纯洁物及混合物、催化剂等根本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是学习探知欲望,进步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和综合分析^p 才能. 2、过程与方法:运用杜朗口教学的“三三六”形式,采用预习、展示、反响三种课堂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确定学习目的,根据目的将知识分解成学习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去完成,通过达标反响来查漏补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完成任务,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难点:根据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开放性试题。

三、教法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课堂上老师应不讲或少讲,本节课老师的角色是组织、筹划、导引、点评、拓展和提升。

四、学法陈旧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记,新课改要求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说、去做、去表演。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预习交流、明确目的、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稳固、达标测评,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五、教学准备课前老师将精心准备的六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抄写在黑板上,并精心准备用于课堂反响的试卷或小纸条。

六、教学过程课题引入。

师:请同学们来猜一条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生:空气师:本节课我们共同来进展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复习。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空气的成分知识点: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

2.氧气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用来灭火。

4.氧气的作用:(1)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和无氧的环境。

(2)助燃剂(3)冶炼5.氮气的作用:(1)医疗手术(2)制氮肥、(3)保护食品6.二氧化碳的作用:(1)制作碳酸饮料(2)用作制冷剂(3)提高作物产量(4)作为灭火剂7.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实验一:实验材料:蜡烛、玻璃片、水槽、矿泉水瓶等实验方法:①将一支蜡烛黏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底部②向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③用一只矿泉水瓶罩在蜡烛上方现象:蜡烛慢慢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面上升了。

实验二:将燃烧的木条插入矿泉水瓶内,出现的现象是什么?现象:燃着的木条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如何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判断哪瓶是氧气,哪瓶是二氧化碳?把点燃的火柴(或者木条、纸条等)放进瓶子里,火柴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继续燃烧的是氧气。

5.燃烧与灭火1.燃点: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3.灭火的方法: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

4.遇到火灾怎样逃生?(1)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将身体贴近地面行走。

(3)披上湿被褥。

实验:右图所示,①用“纸锅”可以烧水吗?为什么?“纸锅”可以烧水。

“纸锅”中的水不断蒸发带走热量,“纸锅”始终达不到燃烧的温度。

②逃生方法推想:为什么逃生时要披湿被褥保护身体?浸湿的被褥可以带走热量,降低温度,防止被烧烫伤,保护我们的身体。

6让空气更清新1.让空气更清新的措施:(1)植树造林(2)低碳出行(3)道路洒水(4)治沙种草。

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3.(人教,九上P33图2-11改编)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考点3 氧气的制取
1.氧气的工业制取:分离液态空气 (1) 原理: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__沸__点___不同制得,属于____物__理__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
③ 硫燃烧
微弱的淡蓝 明亮的蓝紫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④ 木炭燃烧
白光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 c.注意事项:夹木炭的坩埚钳___由__瓶__口__向__下___缓__慢__插入。
⑤ 红磷燃烧
白烟
⑥ 氢气燃烧
淡蓝 检验氢气纯度
液滴
【归纳总结】 (1)描述物质燃烧现象的格式: 是否剧烈燃烧+发出火焰、光的颜色(或火星)+是否放热+生成物的色、 味、态。 (2)描述实验现象的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1.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空气成分(体积分数)
氮气(________)
主要用途(性质)
空气成分(体积分数) 氧气(________)
主要用途(性质)
01
续表
空气成分(体积分数)
主要用途(性质)
续表

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拉瓦锡
氧气
氧气
(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详见教材实验一遍过) 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人教,九上P36T3(3)改编]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上好课】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上好课】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2小题)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B【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B。

2.(2023·长沙)2023年5月30 8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将三名航天员成功送入空间站。

下列能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硫D.氦气【答案】A【解析】氧气能供给呼吸,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3·宜昌)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B.红糖水C.蒸馏水D.矿泉水【答案】C【解析】A、自来水中含有水、消毒剂、可溶性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红糖水中含有水、色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4.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中,一定不需用到的仪器是()A.酒精灯B.水槽C.集气瓶D.锥形瓶【答案】A【解析】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无需酒精灯,锥形瓶是反应容器,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集气瓶和水槽。

故选A。

5.(2023·广州)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C.二氧化硫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答案】D【解析】A.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故A正确;B.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B 正确;C.二氧化硫和水、氧气反应可生成硫酸,随降水落下形成酸雨,二氧化硫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故C正确;D.PM2.5是空气污染物,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D错误;故选D。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法;(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掌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一般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和设计。

【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共同做一个深呼吸,这样我们便吸入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是如此的亲近和熟悉,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但我们却看不到、闻不着、抓不住它,哪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空气。

【板书】课题1 空气(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设计实验并汇报交流】1.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2.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阶段小结提出问题】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定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汇报交流空气中已知的气体成分1.有氧气。

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

2.有二氧化碳。

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CO2。

3.空气中还有水蒸气,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气的水蒸气冷凝的小水滴。

4.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过一会儿,瓶外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小结】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CO2和水蒸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2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6、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

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 荡。
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碳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课题2 氧气
学生实验
氧气的制取与化学性质2
操作步骤:
高锰酸钾制氧气2瓶(教材P45)
Q1:棉花的作用? Q2:试管口为何略向下倾斜? Q3:酒精灯加热注意事项? Q4:开始收集的标志? Q5:如何判断收集满?
棉花
▪课题2 氧气
Q1:为什么把铁丝盘成螺旋状? Q2:为什么要缓缓深入? Q3:集气底部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还可用什么代替? Q4:为什么待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迅速插入氧气瓶中?
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铁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课题2 氧气
氧气的性质
磷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碳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注意事项: 1.验满:_氧气? 2. 收集气体:干燥(不纯净)
实验室制取气体
知识小结
氧气检验和验满方法
操作步骤:
氧气的检验:
验满
带火星小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为
氧气。
检验
氧气的验满:
带火星小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满。
注意事项: 1.加热操作 2.棉花是否需要:_ 3.管口略向下倾斜:_
注意事项: 1.长颈漏斗作用:_ 2.长颈漏斗下端没入液面以 下,防止气体逸出。
实验室制取气体
知识小结
收集装置
选择依据: 水溶性: 不溶、难溶、不易 溶
b.
选择依据: 气体密度:
a. ρ <ρ空气
a.
b. ρ >ρ空气
注意事项: 1.开始收集标志:_ 2.收集满标志:_ 3.收集气体:纯净(不干燥)
A + B + C +…→ Z
化合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1)
铁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考点: 20.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课题2 氧气
巩固练习 A + B + C +…→ Z
下列反应中,哪些属于化合反应 ? A. 水→氢气+氧气 B. 氢气+氧气→水 C.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E.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F. 水+二氧化碳→碳酸 G.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课题3 制取氧气
生活情境
鱼塘救援
【主要成分】过氧化氢 【含量规格】15% 【作用与用途】
本品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活泼的新生态氧,用于养殖池塘的增氧 , 药性温和,使用方便,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用法与用量】 用法:将本品以1000倍水稀释后直接泼洒于养殖池塘中。 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本品100~150ml,病情严重可加量使用。
实验室制取气体
知识小结
装置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加热
实验室制取气体
知识小结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装置
实验室制取气体
知识小结
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 1.反应物状态:固体 2. 反应条件:加热
选择依据: 1.反应物状态:固液 2.反应条件:不加热
的“羊”字,因是气体,又加了部首“气”头,成为今天我们使用的 “氧”字。
课题1 空气
历史重现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汞 + 氧空气气 加热 氧化汞 +4/5空气 氧化汞 加热 汞 + 氧1气/5气体
空气
课题1 空气
历史重现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5空气 1/5气体
氮气
空气 氧气
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加热
Z →A + B + C +…
分解反应
(基本反应Leabharlann 型2)课题2 氧气巩固练习
Z →A + B + C +…
下列反应中,哪些属于分解反应 ? A. 水→氢气+氧气 B. 硫+氧气→二氧化硫 C.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 氧化汞→汞+氧气 E.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F.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G.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课题2 氧气
氧气的性质
磷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碳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铁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物质与氧气反应
剧烈氧化反应
(非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反应: 动植物呼吸 腐烂 酿醋 农家肥腐熟
课题2 氧气
巩固练习
A + 氧气 + …→…+Z
下列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反应 ? A. 水→氢气+氧气 B. 氢气+氧气→水 C.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E.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F. 水+二氧化碳→碳酸 G.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演示实验
氧气的制取与化学性质2
操作步骤:
硫磺燃烧: 燃烧匙放硫磺,酒精灯点燃, 伸入氧气集气瓶中。
Q1:瓶底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途? A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课题2 氧气
学生实验
氧气的制取与化学性质2
操作步骤:
铁丝燃烧: 铁丝缠火柴一头,镊子 夹住,酒精灯点燃,火 柴快燃尽时,由上至下 缓缓伸入氧气集气瓶中
课题3 制取氧气
学生实验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操作步骤: ① 试管内倾倒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 ② 常温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③ 加入MnO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④ 待实验②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复加入
H2O2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现象
课题3 制取氧气
学生实验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课题1 空气
空气中成分及其含量

混合物 由2种或2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 空气、稀有气体、煤、石油、天然气、自然界中的水、医用酒精(75%)

纯净物 只由1种物质组成

• 水(H2O)、 氧气(O2 )、酒精(乙醇)(C2H5OH)、冰水混合物(H2O)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课题1 空气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课题1 空气
历史重现
+4/5空气 1/5气体
氮气
空气 氧气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课题1 空气
演示实验
磷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视频
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止水夹夹紧橡胶管; 3.点燃足量红磷,伸入集气瓶并迅速塞紧橡皮塞; 4.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课题2 氧气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 101kPa, -183℃ ,淡蓝色液体(工业生产,蓝色钢瓶) ✓ 101kPa, -218℃ ,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课题2 氧气
学生实验
氧气的制取与化学性质1
操作步骤:
高锰酸钾制氧气2瓶(教材P45)
棉花
高锰酸钾5-6药匙
现象
课题1 空气
演示实验
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现象: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手
感温热) ➢ 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
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
结论:
➢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 体积 的1/5
课题1 空气
演示实验
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导致集气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
用途: ✓ 制造点光源——霓虹灯等 ✓ 液氦制造低温环境
课题1 空气
保护空气
三大环境问题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
污染
API
指数 计入
项目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有害 二氧化氮 气体
臭氧
可吸入颗粒物 PM 10
可吸入颗粒物 PM 2.5 烟尘
氮气 N2
用途: ✓ 填充灯泡——防止灯丝氧化(保护气) ✓ 填充视频包装袋——防腐(保护气) ✓ 制造化肥 ✓ 液氮冷冻麻醉 ✓ 液氮制造低温环境——超导磁悬浮
课题1 空气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 O2
用途: ✓ 动植物呼吸,潜水 ✓ 气焊、气割 ✓ 炼铁炼钢 ✓ 航空航天 ✓ 医疗急救
课题1 空气
课题1 空气
演示实验
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Q1:为什么红磷可以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1: ①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②只与氧气发生反应 ③产物为固体或者液体
Q2:集气瓶内为何预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 A2: ①吸收五氧化二磷(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②加速冷却,缩短实验时间
课题1 空气
空气中成分及其含量
催化剂:
✓ 在化学反应里能 改变 其它物质的化学 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
课题3 制取氧气
知识小结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加热
课题3 制取氧气
知识小结
KMnO4
课题1 空气
历史重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