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案在打雷时

合集下载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打雷时》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打雷时》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打雷时》教案:打雷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打雷的原因和危险性。

2. 培养学生正确应对打雷的知识和技能。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打雷的原因和危险性。

2. 打雷时的应对措施。

3. 避免打雷时的危险行为。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打雷的认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打雷是什么现象吗?有没有听说过与打雷有关的事故?学生回答:打雷是一种天气现象,会发出巨大的喧闹声;有些人会因为打雷而受伤或者发生事故。

步骤二:讲解打雷的原因和危险性(15分钟)1. 打雷的原因:当云彩中的水蒸气凝结为云滴,并且云滴之间碰撞形成冰晶时会形成静电。

云中的正电荷和地面的负电荷形成巨大的电场,当电场达到一定强度时会产生闪电并发出巨大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打雷。

2. 打雷的危险性:打雷时会产生巨大的电能,如果人体接触到雷电就会发生电击,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此外,打雷时还会产生强烈的声音和光亮,容易引起人们的惊吓和恐慌,导致不安全的行为。

步骤三:讲解打雷时的应对措施(15分钟)1. 找到安全地方:在打雷时,最重要的是要迅速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

避免在室外、高空、水边等容易吸引闪电的地方停留。

室内也要尽量远离大窗户、金属物品等。

2. 避免高风险行为:打雷时要远离高处、树木、大型金属建筑物等,避免成为闪电最容易击中的目标。

同时要避免使用电器、触摸金属物品和自来水等容易导电的物体。

3. 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打雷时,要双脚并拢、脚尖并拢地站立,不要靠近窗户和大型金属物品,也不要躺在地上。

步骤四:讲解避免打雷时的危险行为(15分钟)1. 室外活动注意事项:在室外活动时,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如有雷雨预报要及时回到室内或者就近躲避,不要在空旷的地方站立。

2. 室内安全措施:打雷时,要关闭窗户和门,避免电线、电话线等进水引发短路。

3. 不安全的行为:打雷时不要在室外抓住金属物或天线,不要靠近广告牌和电线杆等高处。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在打雷时》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在打雷时》

大班安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在打雷时》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在打雷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培养幼儿遇到雷雨天气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3. 能够掌握在打雷时正确的行为方式,提高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在打雷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难点:培养幼儿遇到雷雨天气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图片:雷雨天气的图片、安全行为的图片。

2. VCR:雷雨天气的视频。

3. 教学活动:情景模拟“雷雨天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VCR,让幼儿了解雷雨天气的景象,引导幼儿关注在打雷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基本部分:(1)讲解在打雷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如不靠近高大物体、不接打电话等。

(2)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实际体验在打雷时的正确行为,如躲在安全的地方、不碰触金属物体等。

(3)引导幼儿讨论在打雷时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3. 结束部分:总结在打雷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让幼儿加深记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3.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掌握在打雷时的安全行为。

4.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在打雷时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提问和讨论,检验幼儿对在打雷时应采取的措施的理解和记忆。

3.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七、家园共育:1. 家长作业: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在打雷时的安全行为,并在家进行相关情景模拟,记录幼儿的表现。

2.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如情景模拟的观察和评价,增进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关注。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雷雨天气,增强他们的实际应对能力。

打雷了教案

打雷了教案

打雷了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打雷的原因和危险性;2.学习如何预防和处理雷电天气的安全知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应急和自救能力。

教学内容:打雷的原因和危险性、预防和处理雷电天气的安全知识。

教学重难点:打雷的原因和危险性、预防和处理雷电天气的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电脑、PPT、雷电天气安全知识宣传海报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相关的雷电天气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Step 2 引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打雷的原因和危险性,让学生了解雷电天气的危害。

Step 3 探究(15分钟)教师提问:当我们听到雷声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的答案。

然后进行讨论,找出正确答案。

Step 4 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海报等形式详细讲解预防和处理雷电天气的安全知识,包括室外和室内的安全措施、自救和救援方法等。

Step 5 示范(10分钟)教师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示范,展示如何正确地执行防雷措施和自救方法。

Step 6 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并进行讲评。

Step 7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强调雷电天气的危险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Step 8 拓展(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更多有关雷电天气的知识,以提高对雷电天气安全知识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Step 9 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制定一份家庭的雷电安全计划,并在下节课分享。

教师对本节课的整体效果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的雷电天气安全知识。

【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打雷的原因和危险性;2.学习如何预防和处理雷电天气的安全知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应急和自救能力。

教学内容:打雷的原因和危险性、预防和处理雷电天气的安全知识。

幼儿园安全在打雷时教案【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安全在打雷时教案【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安全在打雷时教案【含教学反思】引言打雷时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对于成年人而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并不具备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在打雷时保证自己的安全。

本文旨在介绍一份针对幼儿园安全在打雷时的教案,并对教案中的一些点进行反思。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 - 正确识别雷声,了解打雷的危害 - 学会寻找安全的场所避难 - 学会注意自我保护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对打雷进行科普在开始教授如何保护自己之前,我们需要先对打雷进行科普。

这包括对雷声、闪电和雷鸣的简单解释。

特别地,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明白: - 打雷时会有很强的声音 - 打雷时空气中会出现电荷 - 如果在空旷的场地上,应该尽量避免站在树下或者高耸建筑物旁边,因为这可能会引起雷击对身体的伤害。

第二步:教授如何寻找安全的场所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练习来教授如何寻找安全的场所。

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一张场地图,上面会标出一些场地中的建筑物和遮蔽物。

2. 给孩子们讲解,树木和建筑物是能够保护人的遮蔽物,孩子们可以躲在它们的周围,远离开阔的场地和水域。

3. 让孩子们从场地图中指出一些可以作为遮蔽物的建筑物和树木,鼓励他们讲解一下它们的位置和遮蔽效果,提高孩子们在场地中寻找避难所的能力。

第三步:教授注意自我保护最后一步是教授孩子们如何注意自我保护。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1. 解释孩子们身上穿的衣服对于带电的空气会起到一些保护作用。

2. 告诉孩子们,如果在外面普通的房屋内,打雷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的伤害,因为房子是给我们提供保护的。

3. 如果是室外,避免靠近金属构建物,因为金属导电,很容易引起闪电击中。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需要改进和注意的点是: 1. 教学内容需要更加简单明了,应该逐步引导孩子们去认识和理解打雷的危害,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打雷下雨时教案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打雷下雨时教案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打雷下雨时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打雷下雨时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故事书、安全知识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学习氛围。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书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打雷下雨时的情景。

2. 讲解安全知识:向幼儿讲解在打雷下雨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不要在户外活动、不要靠近高压线等。

3. 情景模拟:组织幼儿进行打雷下雨时的情景模拟,让幼儿亲自体验并掌握安全知识。

4. 互动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打雷下雨时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总结: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打雷下雨时的安全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有关打雷下雨时的安全知识,增强家庭安全意识。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增加有关打雷下雨时的安全提示,提醒幼儿时刻注意安全。

3.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知识,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打雷下雨时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安全知识的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教育。

3. 定期检查:通过定期检查,了解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持续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活动内容:1. 学习打雷下雨时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关好门窗,避免使用电器等。

2. 了解雷电天气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如:寻找低洼处躲避,远离高大建筑物等。

3. 学习在雨天行走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穿戴雨具,避免滑倒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充分了解打雷下雨时的安全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幼儿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安全知识。

3. 运用游戏、歌曲等趣味性强的教学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八、活动步骤:1. 情景设定:假设遇到打雷下雨天气,引导幼儿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案《打雷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案《打雷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案《打雷时》含反思盖浇饭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防护》第三节“打雷时”的内容,详细讲解雷电灾害的特点、自我保护方法以及安全避雷常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 培养幼儿在遇到雷雨天气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打雷时的安全防护方法。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记住雷电灾害的特点及自我保护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雷电灾害图片、安全避雷动画、情景演练道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雷电灾害图片和动画,展示雷雨天气的场景,引导幼儿关注并讨论在这种天气下如何保护自己。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雷电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打雷时的安全防护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雷电安全知识,并以卡片游戏的形式巩固所学内容。

4. 情景演练(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雷雨天气,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六、板书设计1. 《打雷时》2. 内容:雷电灾害特点打雷时安全防护方法安全避雷常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雷雨天气,并标注安全避雷方法。

编写一个小故事,讲述一个小朋友在雷雨天气中如何保护自己。

2. 答案:画图作业:以雷电、雨滴、避雷针等元素为主题,展现雷雨天气的场景,并在适当位置标注安全避雷方法。

编写故事作业:故事内容要包含雷电安全知识,如避雷、远离高大建筑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幼儿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教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2. 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作业设计中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重点:打雷时的安全防护方法是本教案的核心内容,需要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记忆。

预防雷电安全教案7篇

预防雷电安全教案7篇

预防雷电安全教案7篇预防雷电安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雷电形成的原理过程,明确雷雨天气的危害,树立防雷电的安全意识。

2、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了解好掌握预防雷击的方法好技能。

3、初步掌握遭遇雷击之后的紧急治疗方法和应急措施。

教材分析:引言部分指出了雷电的危害,同时揭示了本课要了解的内容和重点的教学任务。

主体部分共设不友好的来访者和避开雷电防雷击两个主题。

教学重点:雷电形成的原理过程,明确雷雨天气的危害,树立防雷电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遭遇雷击之后的紧急治疗方法和应急措施。

教学过程:一、认识雷电1、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雷雨季节电闪雷鸣的视频资料,提问:‘这是什么现象经历过这种天气吗当时有什么感受”2、学生根据生活体验交流对雷电的认识。

3、教师引导:“雷电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就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

你知道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吗”4、学生先就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介绍,然后教师结合教材介绍进行补充。

可以利用电发生器等科学试验器材为学生演示一下雷电产生的原理。

二、正确认识雷电的危害1、教师引言:“雷电发生时的温度高达2023℃,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温度会产生怎的危险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交流雷电的危害。

3、教师小结:“云层能积聚大量正电荷,而地球是导体,本身积聚负电荷,从而使得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很高的电势差,几百万伏到几亿伏,因而产生的电流就十分强大,达到几万安至十几万安,形成高热和强光,会造成巨大破坏,能使人立即死亡。

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

”4、根据真实案例体会雷电的危害。

(1) 了解教材“真实再现”的案例,教师提问:“这样的严重后果你想到过吗当我们遇到雷雨天气的时候,你想到会有这样的危险发生吗”(2) 学生交流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雷电灾害的了解和认识。

(3) 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雷击事件案例,帮助学生更全面、明确地认识雷电,重视雷电的危害。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打雷怎么办》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打雷怎么办》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打雷怎么办》含反思教案一:打雷怎么办教案目标:1.让幼儿了解打雷的原因和危害;2.培养幼儿正确的应对打雷的方法;3.提高幼儿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具:幻灯片、实物道具(雨伞、头盔等);2.图书:《打雷》、《小猫钓鱼》等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3.预先准备好幼儿制作护耳器的材料:包装纸、塑料薄膜、胶带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雷电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打雷的事情?”引出活动话题。

2.通过故事《打雷》或其他相关图书,让幼儿了解打雷的原因和危害。

二、学习(15分钟)1.老师通过幻灯片和实物道具,向幼儿展示如何正确使用防护工具,如雨伞和头盔。

2.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在户外遇到打雷时,应该做些什么?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大家分享。

3.老师介绍如何正确行动:遇到打雷时,要立即找到安全的地方,如室内或停靠良好的建筑物下;避免躲在高大的树木、金属物体或露天的开放场所中;不要站在窗户、阳台、洗手间等有大面积玻璃或金属屋顶的地方。

三、实践(20分钟)1.老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制作护耳器:将包装纸卷成圆筒状、将塑料薄膜固定在包装纸上、在两端用胶带固定,形成一个小口罩状的护耳器。

2.让幼儿参与制作护耳器,鼓励他们动手尝试,并在制作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护耳器的作用。

3.老师示范如何正确佩戴和调整护耳器的位置,让幼儿跟着操作。

四、巩固(15分钟)1.老师播放相关动画、视频或绘本故事,观看实际情境中应对打雷的正确做法,并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和讨论。

2.让幼儿模拟戏剧,分角色演练在户外遭遇打雷时的正确反应。

3.结合实例和情景,组织幼儿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幼儿遇到打雷时的经历和应对方法。

五、反思(15分钟)1.引导幼儿反思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都知道打雷时应该怎么做了吗?”2.老师提醒幼儿,不仅在幼儿园内,家里遇到打雷时也要记得正确应对,确保自己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教案:在打雷时
活动目标:
1、早巩固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雷电的危害信。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经验。

活动准备: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教师制作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巩固和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轰隆隆,是什么声音?
2、小耳朵真灵,真的是下雨了,打雷了。

二、在打雷时
1、那我们知道雷电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也是和雷电一起出现的呢?(请幼儿模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大胆地表述。

(教师出示幻灯片,帮助幼儿认识下雨时雷电形成的过程。


3、下雨又打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我们躲雨的呢?)
4、幼儿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地方我们是可以躲避的,而什么地方是一定不能去的呢?)
三、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鱼。

※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1、再次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启发幼儿谈谈: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活动延伸:进行《我不玩电》、《不燃放爆竹》、《我不玩火》、《不随便吃药》等教育,使幼儿知道如何预防危险事情的发生,在平日里不做危险是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