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三个穴位可以治疗宝宝感冒咳嗽

推拿三个穴位可以治疗宝宝感冒咳嗽
推拿三个穴位可以治疗宝宝感冒咳嗽

按摩三个穴位可以缓解感冒症状。这三个穴位分别是:天突穴、膻中穴和肺俞穴.

天突穴在胸骨上窝中央,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胸闷、咳喘、吐逆等症状;

肺俞穴则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按摩这个部位可以治疗呼吸道疾病。

具体的按摩手法如下:由于婴幼儿身子较小,家长可以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肚在穴位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轻轻按压,每天2-3次,每次两分钟,就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除了通过按摩来缓解儿童感冒症状之外,谢予朋表示,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含有桂枝、薄荷等治疗感冒的中药贴贴在这三个穴位处,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感冒的效果。而桂枝、薄荷等治疗感冒的中药,最好研磨成细粉状,和热的蜂蜜调和成

小丸,放冷后用胶布贴于上述穴位处。由于穴位的治疗功能不同,可根据症状进行贴敷,不必每个穴位都贴。

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外敷止咳散(白芥于,甘谨,细辛,延胡索等药物)取适量,生姜汁调,适用于幔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攫性咽炎、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等辩证使用。舒肺贴外敷技术是我们在40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COPO稳定期主要表现为肺肾气虚、痰浊阻肺,或兼血脉瘀阻,其中尤以肺气不振,常兼痰浊或痰瘀互结阻塞肺系为关键的病机特点,按照中医传统整体观和脏腑经络理论、“内病外治”理论,并结合现代药物制备工艺技术开,成的-种治疗COPD的有效措施。 .成分:白芥子、延胡索、芫花等。 .性状:本品为黄色或褐色软膏 .功能主治:温振肺气、遂痰活血、止咳平喘 .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长期咳嗽、咯痰、气喘患者。.规格:20g/支 .用法用量:外用,用于穴位贴敷,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膏15g注入贴膜凹陷处敷于穴位上,于612h后取下即可每10天为一疗程。 .禁忌: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皮肤为过敏体质者,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 1贴后可能会出现较大水泡,如果有大水泡可先用消毒毫针将泡璧刺一针孔,放出泡液,再涂龙胆紫药水。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摩擦,防止感染。 2外敷治疗后皮肤可暂有色素沉着,一般会消退且不会留有疤痕。 .常用贴敷穴位 1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2膏盲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3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4陶道:在背部_当后正中线上r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5肾俞:在腰部,旁开15寸。当第2腰椎棘突下 6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7膪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洼线的中点。 8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发表时间:2016-09-07T11:32:51.8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作者:曹涛向国典 [导读] 探究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株洲县中医院湖南株洲 4121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日夜间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中药内服;穴位敷贴;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 咳嗽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夜间和凌晨多发,有关研究表明,引发慢性咳嗽的首要原因是哮喘,28%的哮喘患者的惟一临床症状是咳嗽[1]。现就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1岁,平均年龄(48.6±3.32)岁;病程4~10个月,平均(9.4±3.2)个月。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0岁,平均年龄(48.3±2.3)岁;病程2~8个月,平均(6.8±2.3)个月。经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美普清,口服25ug/次,每天2次[2]。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内服,中药基本配方:黄芪8 g、白术7g、防风6g、炙麻黄5g、射干6g、炒莱菔子7g、苏子5g,水煎,每天一剂;穴位敷贴,药物组成延胡索和白芥子温水调制膏状敷帖穴位即可。两组均连用15天(1个疗程)[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疗效分为,痊愈: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无其他临床症状;有效:患者各项指标开始趋于正常,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效: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1.0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指数中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有效22例,显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是55%,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患者有效32例,显效6例,2无效例,有效率是80%,总有效率是95%。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日夜间的症状评分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92±0.33),夜间症状评分(0.94±0.3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22±0.13),夜间症状评分(0.24±0.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改善,详见表2。 注: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在春秋季节多发,其临床症状表现在长期顽固性干咳,易发上呼吸道感染,顽固性干咳;该疾病会发展成较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着中年妇女生命的健康[4]。 中药和穴位敷贴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祛风宣肺、解痉止咳。黄芪可益气固表,补气养血,白术可泄泻,痰饮,防风可除湿热,通便,止汗,炙麻黄可治疗咳嗽、气喘、去湿疹,缓解水肿;射干可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喉;炒莱菔子可解毒、降压、促进肠胃运动;苏子可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延胡索可治热瓢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治咳喘;白芥子可散结消肿,豁痰利气。多种中药材共同作用于患者,发挥药物最佳疗效[5]。 这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80%,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治疗甲亢突眼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眼球突出度,改善视力情况,稳定血清中的FT3、FT4、HTSH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桂凤.中药内服合并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7(12):1700-1701.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 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 4 鼻炎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 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 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 3 小儿遗尿 (缩泉粉) 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 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

3 喉咙起泡舒喉散 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 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收集—小儿推拿常用穴—文案

小儿推拿常用穴

目录 概述 (1) 1.头面颈项部穴位 (2) 天门、坎宫 (3) 太阳穴 (4) 风池穴、百会穴 (5) 迎香穴 (6) 高骨、人中 (7) 印堂 (8) 2.胸腹部穴位 (9) 膻中 (10) 乳旁、乳根 (11) 腹、脐 (12) 天枢、肚角 (13) 中脘 (14) 3.腰背部穴位 (15)

龟尾、大椎 (16) 肺俞 (17) 脾俞 (18) 肾俞、推脊 (19) 捏脊、七骨节 (20) 肩井 (21) 4.上肢部穴位 (22) 总筋、阴阳 (23) 脾经 (24) 肝经 (25) 心经 (26) 肺经 (27) 肾经 (28) 五经配伍及推治 (29) 大肠、小肠 (32) 胃经 (33)

小天心、内劳宫 (34) 板门 (35) 十宣 (36) 四横纹、四缝穴 (37) 老龙 (38) 外劳宫、二扇门 (39) 合谷 (40) 一窝风 (41) 阳池、三关 (42) 六腑 (43) 天河水 (44) 水底捞月 (46) 五指节 (47) 5.下肢部穴位 (48) 涌泉 (49) 足三里、三阴交 (50)

太冲 (51) 6.穴位的功能归类 (52)

小儿推拿穴位概述: ◆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 的刺激点。 ◆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取穴法。 小儿推拿特定穴: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2个: 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 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三关、六腑 下肢部:足三里、涌泉 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 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鱼尾、肩井 小儿推拿操作程序: 第一步:面头部(开天门、坎宫、太阳) 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 第三步:下肢部 第四步:胸腹部 第五步:肩背腰骶部(拿按肩井)

5第五章 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5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以下第五章按摩治疗穴痊和部位的选择包括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 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 按摩治病,是用手法刺激腧穴,通过疏经通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按摩疗效除与按摩手法、疾病变化相关外,还与选择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有关。同样的按摩手法作用于不同的穴位或部位,机体的反应会有差异,临床疗效也就不同。临床取穴配穴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腧穴的主治、功能、特性,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以下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包括一、选穴原则;二、配穴原则;三。特定穴的应用。) 一、选穴原则 按摩取穴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以循经取穴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病证,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三个原则。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远部取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处较远部位的腧穴;对症取穴是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的腧穴。三者在临床运用时可随机配合使用。此外,尚有不少是属于前辈的经验取穴。 (1)近部取穴。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近部取穴就是根据这一规律提出的。这种取穴方法,是以痛为腧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取穴方法。多用于治疗病变的脏腑、五官、肢体在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具有祛除局部邪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如胃痛用一指禅推或摩中脘、梁门;腰痛按揉肾俞、命门;鼻病按揉迎香、印堂;眼疾取睛明、风池;膝痛一指禅推或按揉膝眼、阳陵泉。 (2)远部取穴。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在具体运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本经取穴:即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取本经的穴位。如:胃痛按揉胃经上的足三里;心绞痛按揉心包经上的内关;腰痛拿按膀胱经上的委中穴。 异经取穴:即取与病症有关的表里经脉的穴位。如肝气郁结的胁痛,除取肝经的太冲外,还可配以与其相表里的胆经的阳陵泉穴。 远部取穴还包括“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如头顶痛拿太冲;脱肛按揉百会等。 (3)对症取穴。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功能主治而提出的.一般属于治标的范围如点按大椎退热;掐人中苏厥;按揉天枢止泻;按压支沟通便;拿揉丰隆化痰等。 (4)经验取穴。根据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选择穴位来治疗疾病。如手臂麻木按揉颈臂穴;急性腰扭伤按揉手背腰痛点;小儿疳积掐揉四缝穴。 二、配穴原则 配穴方法,是在经穴主治和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按一定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呃逆 处方:皂角末1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用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鼻孔中,得嚏即止。此治突呃不止证。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要想见效,手法的正确和穴位的准确都是首要的。今天山东金医典的老师们就为大家整理了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小儿推拿穴位和手法,希望对大家学习小儿推拿有所帮助。 大肠经 【功效】清利肠腑,主治腹泻、便秘、积滞等。 【手法】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向虎口方向为补,来回推为清补,一般用清补法。 【演示】 胃经 【功效】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治肚子胀满,积食腹痛,恶心呕吐,便秘,厌食。 【手法】自大拇指下端鱼际外缘黄白皮交汇处,离心推至大拇指根部,此为清法;反之为补;一般用清法。 【演示】

肝经 【功效】舒肝理气,发散外邪,平肝镇惊;主治伤风感冒,惊风,夜啼,斑疹。 【手法】一般用清法,习惯称之为平肝;清法一般从食指指根推到指端。 【专家心得】平肝法常与清肺、推天河水配合应用。起退热,治肺炎的作用。 【演示】 脾经 【功效】健脾益气,调理中焦。主治腹泻、积滞、便秘、唇裂肿痛,口舌生疮,软骨病、瘫痪,虚性咳嗽。 【手法】大拇指末节外侧,离心推之为清,向心推之为补,来回推之为清补。 【演示】

肾经 【功效】和气血,调阴阳,分寒热。主治寒热往来,气血不和,胸膈满闷。 【手法】分阴阳穴在小天心穴往上,掌横纹中间略上处,用拇指罗纹面从穴位中间向左右分推。 【演示】 板门 【功效】宽胸膈,利肠胃,主治呕吐、腹泻、幽门狭窄、痉挛、贲门松弛等。 【手法】以拇指端点住鱼际中点,左右旋揉同数。 【演示】

内八卦 【功效】行气宽中,利膈消滞。主治胸腹胀痛,咳嗽痰喘、积滞、纳呆、百日咳。 【手法】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环手掌一周,周而复始,旋转摩擦,为顺运八卦。 【专家心得】五脏之气不调,诱发胸膈作闷,痰火郁结,咳嗽交作,小儿百日咳等,都可用运八卦法,以宽胸利膈,开郁降气,且能助气调气,加强中气运化力量,消化食积。 【演示】 小天心 【功效】行气宽中,利膈消滞。主治胸腹胀痛,咳嗽痰喘、积滞、纳呆、百日咳。 【手法】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环手掌一周,周而复始,旋转摩擦,为顺运八卦。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推荐收藏)2016-07-01 19:40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作者/李今庸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近段时间,有好多妈妈反映自己宝宝感冒、咳嗽后一直好不利索,反复发作,今天特别发篇文章,希望对各位妈妈们有所帮助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凡符合下列三条中任何一条均可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1、呼吸道感染每年10次以上者。 2、呼吸道感染持续1个月以上,病情继续加重者。 3、1年内患急性肺炎3次以上者。 小儿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年幼体弱,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查血时可发现体液免疫指标或细胞免疫值下降。尤其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具有反复发作,每次发病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涉及呼吸道病种较多的特点,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危害极大。该类患儿常称为“复感儿”,通常“复感儿”的体质较差,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目前,西医对本病多采用抗感染及免疫增强剂治疗,中医多以汤药内服治疗为主。 小儿推拿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手法: (1)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200次,运内八卦100次; (2)摩腹5分钟; (3)揉天突、膻(tán)中、足三里、涌泉各200次; (4)揉肺腧(shù)、脾腧、肾腧各200次; (5)分推肩胛(jiǎ)骨100次; (6)捏脊5—7遍。 养护小贴士: 1、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每日操作1次,10次为1个疗程;按摩1个疗程后,间隔2天,再继续下一个疗程;共做3个疗程。伏天治疗效果尤佳。 2、本方法主要为预防手法,若宝宝再次患病或感染,应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3、对经常患有呼吸道感染、咳嗽、食欲不振的孩子,除了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可采用健脾养肺的食物,如粳米、白木耳、黑木耳、白萝卜、百合、银杏、蛤蚧、玉竹、薏苡仁等。当孩子咳喘伴有发热时,体内水分消耗过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可多喝开水、米汤及鲜果汁,还需要补充鸡蛋、蔬菜,保持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 宝宝发烧一推就好 发热原因不同推拿手法有别 孩子感冒发烧是每个妈妈都会遇到和头疼的问题。炎热的夏季,直吹空调、电扇,或是无节制地吃冷饮,都会引起孩子感冒发烧。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魏小维介绍,小儿发热是指腋下体温超过37.3℃,常见的有外感风寒发热和外感风热发热。魏主任建议,3岁以下的宝宝,体温低于38.5℃时一般不主张用药物退烧,因为其毒副作用大;体温高于38.5℃时,再考虑用药物治疗。 魏主任说,孩子发热低于38.5℃时,家长可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给孩子降温,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宝宝感冒有较好的疗效,不但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功能,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使机体发挥其自身的抗病能力,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这是单纯药物疗法所不能达到的。 推拿治疗后,孩子体温可降至正常,而导致发热的因素亦同时消除,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体温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再次升高。假如在推拿治疗后,孩子体温降至正常,或比原来有所下降,但致热的因素未被消除,则孩子的体温可能再次上升,如果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外感风寒型发热 原因:受风或着凉 一般表现: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明显。 【手法操作】 1、开天门 宝宝仰卧位或坐位,妈妈用两手扶住患儿头部,以两手拇指螺纹面自眉心推起交替推至前发际,做100—150次。2、推坎宫 宝宝坐位或仰卧位,妈妈用两拇指外侧面自眉头向眉梢直线分推,做100—150次。 3、运太阳

女性痛经的按摩治疗附穴位图

女性痛经的按摩治疗附穴 位图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女性痛经的按摩治疗(附穴位图) 中医穴位按摩法赶走痛经 ... 痛经,不知折磨了多少女性。难道除了止痛药,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缓解痛苦了吗当然不是。 中医有一个“三阴交”穴,又称“女三里”、“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妇症甚有疗效,如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或过少,经前综合征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有痛经问题的女性,可在平时轻轻用拇指揉按该穴,左右各指压3分钟;还可以用艾条灸疗。将从药店买回的艾条点燃放在靠近穴位处,以局部皮肤温热而不烫伤为度,每穴灸10分钟。要注意的是,月经来潮后不要强烈刺激该穴,否则可能引起经血增多。 此外,还要尽量避免过甜或过咸的食物,以及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保持身体暖和能松弛肌肉,可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子宫穴 子宫穴.它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左右,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一点.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按摩治疗痛经时,要用拇指指腹分别揉捻穴位,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一般在经前一周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非经期的时候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预防痛经的发生,若结合艾灸对这几个穴位施治,效果会更好.痛经患者在治疗中,要注重保暖,忌食生冷;情绪稳定,精神愉悦;膳食合理平衡,生活规律;适度参加锻炼.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 太冲穴.位置在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 三阴交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子宫穴.它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左右,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一点.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按摩治疗痛经时,要用拇指指腹分别揉捻穴位,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一般在经前一周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非经期的时候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预防痛经的发生,若结合艾灸对这几个穴位施治,效果会更好.痛经患者在治疗中,要注重保暖,忌食生冷;情绪稳定,精神愉悦;膳食合理平衡,生活规律;适度参加锻炼. 女性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痛经常持续数小时或l—2天,一般经血畅流后,腹痛缓解.本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常见,是妇女常见病之一.饮食疗法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有人认为,痛经病人适量饮点酒能通经活络,扩张血管,使平滑肌松弛,对痛经的预防和治疗有作用.如经血量不多可适量地饮些葡萄酒,能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治疗作用.葡萄酒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 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咳嗽推拿手法

小儿止咳化痰按摩图解一推膻中 1、穴位: 膻中在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属于任脉。 2、伎俩: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央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膻中;用食、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中。推或揉约100-300次。 3、功能: 宽胸理气,宣肺止咳。主治胸闷、喉鸣、气喘、咳嗽、恶心、吐逆、呃逆、嗳气。 小儿止咳化痰按摩图解二运内八卦 1、穴位: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2、伎俩: 用拇指螺纹面出力,在小儿掌心周围的内八卦做环形推运300次。 3、功能: 具备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感化。

小儿止咳化痰按摩图解三按揉掌小横纹 1、穴位: 掌小横纹在小指指根下,掌面尺侧纹头。 2、伎俩: 用拇指指端按揉掌小横纹,1分钟。 3、功能: 清热散结、宣肺化痰、沉着安神。适用于口舌生疮、唇肿、腹胀、喘咳、肺炎、百日咳、流涎等。

为本病主要属中医“风温”病的范围。发病原因为肺卫不固,风热从肌表口鼻犯肺,以致热郁肺气,蒸液成痰,若病邪进一步内侵,即可发生热入营血和正虚邪陷的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或气急、鼻煽、咯痰、呛奶、呕吐、呼吸困难等。 清“肺经”清“天河水” 推“三关” 1.常用手法 (1)患儿扶抱或仰卧,家长固定患儿上肢,清肺经、推(退)六腑各300次,推三关100次。 (2)患儿俯卧位,分推肩胛骨100次,按揉肺俞、大椎各1分钟。 (3)按揉膻中、丰隆穴各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热犯肺型:发热恶寒、汗少,头痛,口微渴,咳嗽气急,痰粘色白量少,胸胁隐痛,舌边尖红,苔薄黄。常用手法: ①推太阳30次,推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肩井穴各10次。 (2)痰热壅肺型:高热面赤,倾渴欲饮,咳嗽痰黄而粘,或夹血丝,或为铁锈色痰,胸闷气粗,胸痛,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

穴位按摩治疗常见病

一.循环系统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突出的是舒张压持续升高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主要与中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液体调节功能紊乱有关,也与年龄、职业、环境、肥胖、嗜烟等因素有关。中医理论认为主要由于肝肾阴阳失调所致。 具体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要首先按压阳谿、合谷、落零五穴及整个血压反应区。手法是用力按压。用一根一束的牙签强刺,会获得更高的疗效。 良好的心脏功能,是保证血脉通畅的必要条件。所以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必须加选手心的心包区,手背的腕骨穴的按摩、刺激才奏效。 在体检或是定期检查时,如果医生说你的血压高,应立即开始做穴位疗法,用牙签刺激穴位,按摩穴位,很快

血压就出现下降。每天坚持治疗,血压会持续逐渐下降。按摩的穴位:腕骨、血压反应区、零落五、心包区、合谷、阳谿。 低血压 通常收缩压在100 毫米汞柱以下,便为低血压,底血压者往往血管收缩力差,血流不畅。因此,血液不能流到毛细血管的每个角落,以心脏为主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不良,从而出现低血压特有的症状:站起来时眼前发黑,手脚冰凉、耳鸣等。 具体治疗方法:在治疗低血压时,需选择与心脏关系密切的心经、心包经及与心包经关系很密切的三焦经上的穴位。取手腕掌侧的神门、大陵穴,手背的阳池、中渚穴,这四个穴位都是治疗低血压很有效的穴位。 另外,还可加取手心的心包区和手背的血压反应区,这两个区带也是治疗低血压敏感区。常时间慢慢按揉、轻捻搓。刺激要领是柔和而轻松。 按摩的穴位:血压反应区、中渚、神门、大陵、心包区、阳池。

二.消化系统 便秘 便秘是食物滞留肠中,其中的水分被过多吸收而引起的。如果排泄不畅,废物滞于肠中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定会引起各种内脏功能失调。 具体治疗方法:请您伸开五指试试,用力撑五指,也许会感到中指和食指间胀痛吧,胀痛部位是第二间穴,该穴利于通便,伸五指这里出现胀痛,就是反映便秘的症状。按压第二间穴。能促进通便,在按压揉搓该穴的同时,加揉食指的大肠穴和手碗的神门穴。 只要揉到好处,即使是顽固的便秘,也能很快治愈。 按摩的穴位:第二间神门大肠。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小儿推拿治感冒+咳嗽

小儿推拿治感冒+咳嗽 我前文中提到的感冒四大手法:开天门200-300次,推坎宫200-300次,揉太阳穴1-2分钟,及耳后高骨200-300次,但是很多小宝宝,一旦会爬,有了自己的主意后,往往很难配 合。 那么还有一种办法建议妈妈们一定要用,而且临床上对于防止感冒的效果还是非常的好的。就是帮助宝宝每天捏脊后,擦热脊柱(用手掌或者手面大鱼际在宝宝的脊背做快速来回往返

摩擦)以热透为度;再横擦大椎及肺俞穴(肩胛骨内侧)和腰骶部,都是热透为度。前几天我姐姐的宝宝也是感染了风寒,流清涕,偶尔咳嗽几声,8个月大,外感四大手法非常不配合,我就教给姐姐擦脊柱的方法,一天姐姐做了2、3次,宝宝所有的症状当天晚上就没有了,后来也没有复发!在这里也推荐给我们的妈妈们!!

前段时间我们从阿姨开始病毒感冒,传染给我和我老公,虽然我们也没有做特别的隔离措施,只是我每天给宝宝做小儿推拿,主要重点在擦脊柱上,在全家人轮流感冒的时间里面, 雨欣丝毫没有收到我们的影响。 一般风寒感冒,鼻塞无汗时可以用黄蜂入洞,效果非常的好:用食、中二指指端在患儿两鼻孔揉动 小儿推拿治咳嗽 那么咳嗽的治疗,从中医的辩证角度大致分为“初咳在肺、中期在脾,久咳在肾”。这个是治疗小儿咳嗽的一个总纲。 一般在感冒初起咳嗽时,我会建议大家按摩捏脊5-10遍,然后分推肩胛骨200-300遍。揉肺俞穴3-5分钟后横擦肺俞以热透为度。正面可以揉膻中穴1-2分钟,后分推膻中穴。手上的操作为清肺经、补脾经各200-300次。

感冒中期,咳嗽有痰时,(有时候咳嗽有痰音会出现的非常快),中医认为脾虚则生痰,所以脾为生痰之器,而肺为储痰之器。所以我们听到肺部咳嗽有痰音的时候,要想到这不光是肺系统的问题,脾系统也出现了问题,所以在治疗的方案上除了需要按摩我上述讲的穴位以外,要加上运内八卦300次、揉掌小横纹300次,揉中脘穴2分钟。丰隆穴1分钟。

推拿穴位巧治心脏病

推拿穴位巧治心脏病 心脏治疗左为先,涉及五经督脉间;心慌补血找伏兔,掌根按摩为要素; 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胸闷咳嗽与气短,化痰补血找天泉; 胸闷心慌气血於,曲泽常按养生息;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 腕上横纹五寸处,郄门专治急性病;心律不齐拨极泉,心绞疼痛寻内关; 云门中府齐出手,心堵胸闷它也管;供血不足揉劳宫,一两分钟心平定; 早搏房颤点太渊,心跳过速侠白选;原发心病是少府,神道心俞去於堵; 神门灵道管全面,足疗反射区内见。(共19个穴位,采用按摩法、拨法、揉法。点击购买人体穴位图) 一、心脏治疗左为先,涉及五经督脉间。 心慌补血找伏兔,掌根按摩为要素: 因为人的心脏都在左侧,所以按摩经络上的穴位时应以左边为主。心脏病的治疗涉及到胃经、心包经、心经、肺经、督脉五大经络。“伏兔”穴(膝上 6 寸),也是股四头肌的三角尖的位置。“伏者,停伏、降伏也;兔者,跳动也。” 是指抑制心跳之意。 人的一生,心脏始终是不停的工作着,除非生命结束,心脏才会停止跳动。由于心脏不断地收缩和舒张,血管中的血液才能循环不息地流动,人才得以生存。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一分钟在60—80次之间,但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亦称“心悸”。心动过速”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状。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心脏本身有病,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如果患了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发热、急、慢性感染、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煤气中毒,也会引致心动过速。就是正常人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服烈酒、浓茶、浓咖啡、吸烟过多以及服用了某些药物等,同样也可使心动加速。 用掌根按揉“伏兔穴”对心脏有补血之效,可以抑制心慌和心跳过速的现象。 二、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

小儿推拿治疗外感咳嗽

小儿推拿治疗外感咳嗽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外感咳嗽的症状与分类 外感咳嗽分外感风寒和外感风热两大类。外感咳嗽因为致病的气候因素不同,而表现为多种证型,而且常伴随异常气候因素造成的各种感冒症状,普通患者往往无从分辨。首先注意咳痰的颜色、质地,这是辨别咳嗽证型的首要区别症候之一。 (一)风寒咳嗽 为风寒侵袭肌表,肺气失于宣降而引起。症见咳嗽痰稀,咽痒,说话声重,并伴有头痛,鼻塞不通,流清涕,或发热,怕冷,无汗等风寒感冒症状。痰稀薄色白,咽痒,咳嗽声重有力;常伴有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恶寒(怕冷),无汗,骨节酸楚,头痛,发热较轻等风寒感冒症状,舌苔薄白。治宜发散风寒,宣肺止咳。 (二)风热咳嗽咳 为风热犯肺,热灼津液,肺失清肃而引起。症见咳嗽痰稠,咽干疼痛,口渴,并伴有头痛,头晕、恶风、身热等风热感冒症状。痰黄白而稠,咳而不爽,口干咽痛;有时可见汗出,怕风或微怕冷,头痛发热等症,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肃肺止嗽。 (三)肺(痰)热咳嗽 可见咳嗽痰多,痰黄粘稠,口鼻气热,口苦咽干,咽喉肿痛;或胸痛、咳吐脓腥血痰,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而少,甚则高热且呼吸气促;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四)肺燥咳嗽

干咳,无痰,痰少而粘或痰如线粉不易咯出,咽喉痒、干痛,口鼻发干,声音嘶哑,舌干而少津液;初起可伴有稍怕冷,发热,头痛,骨节酸楚等感冒表证,舌尖红,脉细数。 小儿推拿治疗外感咳嗽 1、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从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为清肺经。 2、肝经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从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为清肝经。 3、脾经位于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的位置。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4、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用拇指端按兑、坤、离、巽等,依次推运一周,称逆运内八卦。 5、擦肩背部及胸部,用全掌横擦肩背部及胸部,以透热为度。 6、搓摩胁肋,从两腋下快搓慢移至天枢穴下。 7、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用拇指端按揉。 8、捏脊,两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沿脊柱两旁,由龟尾部向大椎方向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 以上就是有关小儿推拿治疗外感咳嗽的相关内容了,在推拿的同时,小编也建议家长们给小孩喂服一些相关的治疗药物,这样可以更快更好的治愈小儿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