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
高一语文《宽容》序言

意象
无知山民
心满意足地享乐—— 为得不到果实而恐惧—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麻木 胆怯 盲从 帮凶
哲理
贫穷、落 后、反动 的根源在 于无知、 愚昧、闭 塞。
特点
固守
守旧老人 欺骗
陷害
先驱者
怀疑、冲破 勇敢探索 为真理献身
无知
无知山民 愚昧
帮凶
结果
阻碍人们
遭到谴责
反提
哲理 对 倡
得到尊崇
禁宽
受到纪念
意象
漫游者(先驱者)—— 追求新生力量的勇敢的探
险者
• “指甲磨破” • “脚上缠着破布” • “身体衰弱” • “拒绝(坐下)” • “偏要说话”
• “我已经找到幸福的曙 光。
• 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 奔向那里。”
新 新 怀疑 冲破
思 世 勇敢探索
想界 的的
为真理献身
传探 播索 者者
(得到尊崇 受到纪念)
本文特点:
本序言与一般 序言写法不同, 采用散文诗的形 式,借助寓言故 事写成,别具特 色,发人深省!
返回
阅读课文,概括各部分段意。
•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领去。 • 4、守旧老人以旧的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
• “对着神秘的古书冥思苦想”
• “摇着头”
• • •
• •
“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是它(法律)的执行者”
《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通过归纳、总结,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房龙的部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二、诵读课文,概述各部分的故事情节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领大家同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
“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
《宽容》序言

怀疑、冲破
《宽容》 序言 房龙
先驱者
勇于探索
爱戴、 敬仰 歌颂、 感恩
提 倡 思 想 自 由
反 对 愚 昧 无 知
提 倡 宽 容 异 见
反 对 扼 杀 真 理
为真理献身
无知
无知的人们
愚昧
守旧老人们的帮凶——内疚
麻木
宽容
泰山不辞土壤,所以泰山才会高大; 大海不捡细流,所以大海才更宽广。
写 作 特 色:
无知山民
1.心满意足地享乐
2.为得不到果实而恐惧 3.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 4.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麻木、愚昧、 盲从、胆怯、
由于愚昧无知,客观上成了守旧力量的 帮凶
根源:受守旧老人旧思想的辖制
山民的象征意义
由于愚昧、无知、胆怯麻木、自欺 欺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客观上成 了守旧力量的帮凶。
1、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 揭示深刻的道理,构思别具 匠心,表现手法大胆创新。
2、语言如诗,含蓄 隽永,富有哲理。
品味最后一段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 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 生了。”
可悲的是历史的轮回,也许“守旧老人”曾经也是革新者; 胜利的“智慧老人”也许一天回成为“守旧老人 ”,不知道 是否对后来的先驱者持宽容的态度。 顽固的旧势力总是要镇压新生事物;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 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 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我们希望”只是人们良好 的心愿。如何让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呢?那就是宽容。 文章正是用这样含蓄的语言形式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值得 我们好好品味。
1.他们在阴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 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2.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守 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3.“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胆敢嘲弄 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
《宽容》序言(教案系列及其它文字材料)

一、《宽容》序言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宽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1. 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宽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差异。
2. 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宽容他人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相关故事或案例。
3. 小组讨论指南。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例如一个同学在课堂上被嘲笑,但他选择了宽容对方。
2. 讲解:解释宽容的含义,强调宽容他人的重要性。
可以使用PPT或黑板展示相关的定义和观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宽容的案例或故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其中的宽容行为,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宽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他们发放小组讨论指南,让他们讨论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总结学生们的讨论和观点,强调宽容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宽容。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宽容的重要性,以及是否能够将宽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作业: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宽容的短文,或者找一个关于宽容的案例,分析其中的宽容行为,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宽容。
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宽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教学延伸:在后续的课程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宽容的深层次含义,例如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冲突,如何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差异,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展现宽容等。
六、《宽容》第一章:宽容的定义与价值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定义与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宽容的认同和重视。
3. 引导学生认识宽容在个人成长和社交互动中的重要性。
《宽容 》序言

《宽容》序言作者:房龙[自读导言]序言,一般是介绍、推荐某一著作,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目的和写作过程,有时也交代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帮助读者理解著作。
这篇序言的写法很有特点,好像是散文诗,又像是哲理性散文。
作者以巨大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的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
阅读本文,要注意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象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荫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
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
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宽容》序言

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说,20年代他 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于是—— 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 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 直读到天明,走马看花地总算看完了。这50年中,总是看 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那 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岁 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 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 郁达夫在林徽音译本《古代的人》的序言中分析了房 龙的写作艺术,认为他的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 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房龙的笔,有这一种魔力,但这 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 述科学而已。”
3.“他们向儿孙们……从远方捎来的 漂亮石子”一句表明了一种怎样的 矛盾?
答:暗示反动保守势力与进步的天性总是 存在矛盾。
4.为什么“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 西总是受到尊敬”?
答:这正是反动势力——守旧老人实行愚民 政策的结果,使得人们都因循守旧,所谓 “尊敬”实际是不得不服从。
5.怎样理解“正人君子”一词?
答: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新旧事 物的矛盾是必然的,人们的思想总 是受到“传统习惯”的约束,先驱 者总会在谴责中屈辱地死去,而杀 死他们的不仅是敌人,甚至是他一 心为之奋争的大众。——最先掌握 真理的人,永远要成为悲剧典型; “真理”一旦变成习惯,变成大众 的思想,那就离反动不远了。这种 历史规律,将来也必然成立,所以 不再发生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返回
答案4:
序言是写在著作之前的文章,有两种,一种是自己 写的,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其二是别人写的, 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又称“前言”、“叙言”。 本文通过叙述无知山谷的故事来表明《宽容》一书 的宗旨。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 作者将历史上无数事实典型化了,虚构了一个寓言式 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 更强烈,因而 更具普遍性。读后能唤起许多联想,专 制主义者的嘴脸与守旧老人何其相似,愚民的嘴脸跟 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 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 序言的写法可以创新,任何文章都应该创新,不 拘一格。
《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第一篇:《宽容》序言《宽容》序言庞龙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故事哲理。
2.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无知山谷”、“漫游者”、“守旧老人”、“村民们”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教学设想——(一课时)本文为自读课文,拟定通过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朗读,紧扣关键词句分析作品形象,参悟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我们学过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对人类历史有着重大意义。
但他却因此遭到了各国政府的驱逐,各种资产者的诅咒、诽谤,以至一生穷困,有四个子女死于贫病。
这种悲剧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其实只要当时的政府、人们足够宽容,悲剧就能够避免!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有关宽容的故事。
(板书标题)二、检查预习情况三、教学目标四、P76注释①(齐读)补充:另有著作:《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在这些作品中房龙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把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写得生动有趣,因此他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五、深入课文,把握形象。
思考:文章开篇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在经历了一系列生命的变迁后,人们重又过上幸福生活。
两次幸福的含义是否相同?第一次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无知山谷。
1.为什么叫它无知山谷?文中第1——第()自然段是对它的描写?让学生读① “永恒的山脉”——长久封闭。
——产生贫穷与落后的根源。
②小溪是“知识的”——在无知山谷里只有它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且是流动的,象征着创新与开放。
——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③“缓缓地流着”——说明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落后④“深邃破败的溪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律法——但随着新事物的崛起,被冲刷得走向衰败了。
⑤“宁静的无知山谷”——沉寂、死寂。
封闭落后的生存环境。
2.在无知山谷中生活着哪些人?(1)“守旧老人”为什么称“守旧”?①“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知的部族写下的。
《宽容》序言

民众不要成为帮凶,要虚心学习 新知识,即使一时不能接受新知, 也要对先驱采取宽容的态度。
守旧老人
1.他们在阴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 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2.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 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3.“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胆敢 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 余辜!”
亲爱的同学们, 请大家简要地概述 文章情节
守旧老人
在无知山谷中“幸福”生 活
村民
律法惩罚
举起石头
漫游者(先驱者) 打破陈规 走出山谷
被迫害致死 绿色牧场
为先驱者立碑 树立新的偶像
给文章10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
1、无知山谷 2、孤独的先驱者 3、先驱者传播新 文明 6、饥寒交迫,恪守 旧律 7、山民叛乱,投奔 新路 8、重获新生,怀念 先驱 9、再回山谷,朝拜 先驱 10、警示人类,牢记 过去
思路拓展:
回顾历史,联系现实,说 说你知道与无知山谷里相类似 的人或事。
1. 2. 3.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戊戌六君子
4.
布鲁诺
谢谢大家!
同学们再见!
作者介绍:
房龙,荷裔美国人,多才多艺,能说和写
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他著作 中的插图均出自自己之手。 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作 品,大多数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为 多种文字。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 《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 的故事》等。
教学目标:
1、概述情节,深入探究,品味 语言,把握文章的主旨。
GO
深入拓展
理解课文中的语句
“他们向儿孙们……从远方捎来的 漂亮石子”一句表明了一种怎样的 矛盾?
答:暗示反动保守势力与进 步的天性总是存在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容》序言-教学教案
教与学目标:
1、掌握寓言故事内容,理解寓言人物形象寓意;
2、多角度分析理解本文思想主题,培养学生宽容精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二、教学与重点、难点:
1、理解寓言故事寓意,把握“宽容”精神内涵。
(重点)
2、结合历史及现实生活多角度分析提炼课文主旨,培养学生宽容态度,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难点)
三、教学设计:
1、课时:1课时;
2、课型:阅读讨论课;
3、设想:从阅读把握文章寓言故事及寓意出发,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提炼文章主旨,并要求结合历史与现实生活完成主题论述文。
四、教与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1、查找阅读房龙及其著作的相关资料;
2、熟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
3、感知课文,思考:
(1)课文以诗体寓言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述故事内容;
(2)“无知山谷”是一个有着怎样特点的地方?生活在其中的几类不同人物,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他们之间又存在怎样的矛盾?
(二)课堂教与学:
1、导入:
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他看到一本书时的情景说:“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观花地总算看完了。
”他还说:“这五十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这么吸引我了。
”
郁达夫也曾说:“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
是谁的笔如此神奇,能写出如此吸引人的文字来?(简介房龙)他就是能说写十种语言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还能画画的荷裔美国人亨得里克·房龙。
他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得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倍受青年读者青睐。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便是他为《宽容》一书所作的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序言。
2、自读课文。
(提示:《宽容》一书的主旨倡导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己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
要求:思考组织预习要求中的思考题的答案。
3、概述寓言故事内容。
(提示:地点、人物、事件。
)
明确:无知山谷中先驱者与守旧老人斗争的故事。
守旧老人以一本神秘的古书统治着无知山谷中的人们,当一位漫游者力尽艰险寻得一片新天地,给大家带回希望时,守旧老人却领着人们以古老的律法处死了先驱者。
后来无知山谷中发生的严重旱灾迫使人们走上反抗道路,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走向新生,重建家园,纪念先驱者。
4、讨论回答预习思考题(2)。
1)无知山谷的特点:
(提示:从文章第一段中“宁静的无知山谷”“永恒的山脉”“深邃破败的知识小溪”“神秘莫测的古书”等意象的思考出发,加以概括。
)
明确: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
旧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
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
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
2)三类人物的不同特点及其之间的矛盾:
(提示:从文中人物在故事的言行出发,总结概括。
)
明确:特点:
守旧老人:愚昧保守顽固——守旧势力的统治者
人们:盲从虔诚畏惧——盲目服从的民众
漫游者:敢于怀疑勇于牺牲坚持真理
——大胆开拓的先驱者
矛盾:
先驱者——守旧老人:创新——守旧
先驱者——众人:开拓——盲从
众人——守旧老人:反抗——固守
3)小结: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
众人则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反而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
漫游者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
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
但是从三类人物间的矛盾斗争的结果看,都是前者战胜了后者。
5、讨论:
联系人类历史和我们现实生活,从这个寓言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或者说哪些科学命题?(点拨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各抒己见,有不同见解)
点拨启发:(预设)
1)们说三类人物间的矛盾斗争的结果都是前者战胜了后者。
而为了这种胜利的取得,先驱者付出了生命,人们遭受了最大的灾难,守旧老人也不得不屈服,人们为什么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呢?从《宽容》一书的主旨看,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结论:要提倡理性,保证思想自由,真理获得发展,人类应该要有宽容精神,能够宽容异己,宽容他人。
宽容的内涵不止于此,换个角度,在生活中我们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去接受他人。
2)结合我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史历史,从先驱者开拓寻得新生和守旧者死守律法,固守无知山谷,接近灭亡看,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结论:封闭保守导致灭亡,开放创新获得新生。
我们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扩展:本文作为序言,采用诗体寓言的形式,和房龙其他多篇序言一样,也是创新,这也正是房龙能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见资料二)
3)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活在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统治的时代,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极力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真理而被判处刑,烧死在罗马。
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甚至连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个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普朗克也反对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的嫉恨。
他们都没有妥协,反而坚持真理,维护真理,最终获得胜利,这些事实向我们昭示了什么?
结论: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真理一定会发展,先驱者的牺牲总会获得荣耀。
扩展:文章最后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发生了。
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从以上一些例子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人类的进步不可避免需要付出沉重而巨大的代价,先驱者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是荣耀的。
4)许多时候我们说民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比如,在灾难面前,无知山谷中的民众最终走上了反抗道路,使守旧老人也不得不妥协屈服,从而获得新生。
但在此之前,面对先驱者,他们所起的作用是怎样的呢?从中我们又有什么启发?
结论:民众的双重作用:当处于蒙昧、盲从的不觉醒状态时起阻碍帮凶的作用,觉醒后则会成为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应该解放思想,开启民众,而不要采取愚民政策。
让人民在社会进步中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